CN210125560U - 分拣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分拣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5560U
CN210125560U CN201921296763.XU CN201921296763U CN210125560U CN 210125560 U CN210125560 U CN 210125560U CN 201921296763 U CN201921296763 U CN 201921296763U CN 210125560 U CN210125560 U CN 210125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sorting
conveying
containers
discharg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967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德平
王钰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ide-Sighted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Ku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ide-Sighted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ide-Sighted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ide-Sighted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5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5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charge Of Articles From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拣设备,涉及机械结构领域,该分拣设备包括沿预定路径运动的分拣装置和位于分拣装置下方的容器输送装置;分拣装置包括多个分拣工位,多个分拣工位沿预定路径设置,其中,每个分拣工位沿预定路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容器输送装置上放置有多个容器,多个容器线性阵列排布,线性阵列的方向为沿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的连线方向,容器输送装置上的多个容器能够在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连线方向往复运动,使多个容器中的两个容器与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对齐。通过本实用新型,缓解现有分拣设备分拣效率低,运营管理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分拣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06月17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的申请号201920909500.5名称为“一种分拣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拣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物流运输行业的迅猛发展,各家快递企业库房中所处理的货物数量也急剧增加。为了缓解货物分拣运输压力,提高快递效率,在分拨中心已经投入了一些分拣设备,比如,交叉带分拣机、翻盘式分拣机、滑块式分拣机、落袋式分拣机、挡板式分拣机等。在电商库房中也投入了一些分拣设备,比如:倾斜托盘式分类装置等。
现有的分拣设备整体上分拣效率较低,运营管理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拣设备,以便缓解现有技术中分拣设备分拣效率低,运营管理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拣设备,分拣设备包括沿预定路径运动的分拣装置和位于分拣装置下方的容器输送装置;分拣装置包括多个分拣工位,多个分拣工位沿预定路径设置,其中,每个分拣工位沿预定路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容器输送装置上放置有多个容器,多个容器线性阵列排布,线性阵列的方向为沿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的连线方向,容器输送装置上的多个容器能够在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连线方向往复运动,使得多个容器中的两个容器与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对齐。
可选地,分拣装置为开放式线形结构或闭合式回转循环结构。相应地,预定路径可以为开放式线性路径或闭合式回转循环路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拣设备包括沿预定路径运动的分拣装置和位于分拣装置下方的容器输送装置,多个分拣工位沿预定路径设置,每个分拣工位设置有两个出料口,容器输送装置上放置有多个容器,容器输送装置上的多个容器能够在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连线方向往复运动,使得多个容器中的两个容器与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对齐。从而,通过两个出料口与多个容器的配合使用,可以提升分拣效率,有助于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设备的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设备的结构布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设备的容器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设备的容器输送机构布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设备容器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设备的转动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设备的分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设备的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设备的承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分拣设备的第三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放置有货物的分拣设备的示意图。
图标:
10-分拣装置;11-分拣工位;111-第一出料口;112-第二出料口;113-分拣输送组件;114-侧挡板;115-第一滑槽;116-第二滑槽;20-容器输送装置;21-容器输送机构;211-往复式输送组件;212-容器运载平台;2121-隔板;22-回转机构;221-转动底盘;222-万向轮;31-第一输送机构;32-第二输送机构;33-第三输送机构;40-投料装置;41-投料输送组件;42-信息读取组件;50-承载支架;51-支撑支架;52-第一回转构件;53-第二回转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物流运输行业迅猛发展,各家物流企业库房中所处理的货物数量急剧增加。为了缓解货物分拣运输压力,提高快递效率,在分拨中心已经投入了一些分拣设备。然而,现有的分拣设备分拣效率较低,运营管理成本较高。
为了缓解上述问题,研发人员研发出一种分拣设备,通过分拣装置和容器输送装置的配合使用,提升了分拣效率,降低了运营管理成本。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拣设备,请具体参照图1和图2,该分拣设备包括:分拣装置10和设置于分拣装置10下方的容器输送装置20;分拣装置10包括多个沿预定路径排布的分拣工位11,且每个分拣工位11具有用于输出货物的出料口;容器输送装置20上放置有多个容器,且多个容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可轮换地与出料口对齐,以通过容器承接从出料口输出的货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设备,每个分拣工位上的货物通过出料口输出,并落入下方的容器中,而多个容器放置在容器输送装置上,并且,多个容器在容器输送装置或其他动力的驱动作用下能够产生运动,由此,可以根据货物的分拣要求将所需容器轮换至出料口下方,以通过该容器承接该货物;当前述分拣工位上的另一个货物从出料口输出时,则根据该货物的分拣要求将另一个所需要的容器轮换至分拣工位的出料口下方,以通过另一个容器承接该货物;以此类推,每个分拣工位上的货物均通过上述过程实现分拣。从而,通过分拣工位、容器输送装置以及多个可轮换的容器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大大提高了货物的分拣效率,进而有助于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为了提高分拣效率,每个分拣工位11具有两个出料口,分别为第一出料口111和第二出料口112,且第一出料口111和第二出料口112分别设置于预定路径的两侧;多个容器沿第一出料口111和第二出料口112的连线方向排布。两个出料口可以同时出料,出料效率提升。
具体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拣设备,分拣设备包括沿预定路径运动的分拣装置10和位于分拣装置10下方的容器输送装置20;分拣装置10包括多个分拣工位11,多个分拣工位11沿预定路径设置,其中,每个分拣工位11沿预定路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料口111和第二出料口112;容器输送装置20上放置有多个容器,多个容器线性阵列排布,线性阵列的方向为沿第一出料口111和第二出料口112的连线方向,容器输送装置20上的多个容器能够在第一出料口111和第二出料口112连线方向往复运动,使得多个容器中的两个容器与第一出料口111和第二出料口112对齐。例如,容器输送装置20上在对应于每个分拣工位11的位置放置有多个容器,可以控制容器输送装置20上对应于每个分拣工位11的位置放置的多个容器在对应的分拣工位的两个出料口的连线方向往复运动,使得多个容器中的两个容器能够轮换地与两个出料口对齐。这样,通过每个出料口可以向多个容器投递货物,增加了一个分拣设备可投递的容器的数量,能够实现同时对大量货物进行分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设备,当第一出料口出料时,容器输送装置上与第一出料口的货物对应的容器移动到与第一出料口相对应的位置,承接来自第一出料口的货物;当第二出料口出料时,容器输送装置上与第二出料口的货物对应的容器移动到与第二出料口相对应的位置,承接来自第二出料口的货物;当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同时出料时,容器输送装置上与这两个出料口的货物对应的两个容器分别移动到与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相对应的位置,承接对应出料口的货物。通过出料口与多个容器的配合使用,可以提升分拣效率,有助于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分拣装置10用于将接收到的货物按照预设的分类规则分类拣选出来,其中,预定路径为分拣装置10的结构造型所决定的路径走向,比如,开放直线、曲线,甚至封闭的圆形或环形曲线。容器输送装置20位于分拣装置10下方,可通过容器输送装置20上的容器汇总收纳属于各个清单或各个类目的货物。
分拣装置10将属于同一清单如订单的货物分拣到一个或多个容器中,分拣效率高,能够解决海量货物按清单分拣的需求。分拣装置为开放式线形结构或闭合式回转循环结构。相应地,预定路径可以为开放式线性路径或闭合式回转循环路径。具体的,分拣装置10可以为设置有起点和终点的开放式直线形状或曲线形状的线形结构,如L型、U型、I型结构。当然分拣装置10也可以为闭合式回转循环结构,即回转循环结构的起点和终点为同一点或衔接在一起,使得分拣装置10呈闭合环状,比如,圆形回转循环结构、矩形回转循环结构或根据设备安装场地设计的不规则形状的回转循环结构。进一步的,当分拣装置10为圆形回转循环结构时,多个分拣工位沿圆形回转循环方式布置。相较于开放式线形结构,闭合式回转循环结构能够实现货物的持续循环流动分拣,保持持续运动状态和循环再分拣状态,与开放式的线性结构相比,还同时拥有货物动态缓存的功能,避免货物的停置,能够提高分拣效率,并且更为节省设备安装空间。
下面以回转循环结构为例进行详细阐述。具体的,沿分拣装置10的回转循环路径上,分布设置有多个分拣工位11。在每个分拣工位11沿回转循环路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料口111和第二出料口112,容器输送装置20上放置有多个容器,多个容器线性阵列排布,线性阵列的方向为沿第一出料口111和第二出料口112的连线方向,容器输送装置20上的多个容器能够在第一出料口111和第二出料口112连线方向往复运动,使得多个容器中的两个容器与第一出料口111和所述第二出料口112对齐。比如,在容器输送装置20上排列有八个容器位置,容器或容器位置从一至八依次编号,可以通过容器输送装置20的运动驱动容器一与第一出料口111对齐,收集从第一出料口111分选出来的货物,控制容器三与第二出料口112对齐,收集从第二出料口112分选出来的货物。当然,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控制策略确定多个容器中的任意两个容器与第一出料口111和所述第二出料口112对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约束,只要能实现上述分拣过程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容器具备一定的空腔,且具有一开口,可用于收纳货物。容器可以为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箱体、盒子或袋子制品。比如:木箱、编织袋、料架等。
上面已经介绍了分拣装置上的分拣工位的两个出料口如何与容器输送装置进行配合实现货物分拣。接下来介绍容器输送装置如何实现其上的容器移动以实现多个容器轮换地与每个分拣工位上的出料口对齐,从而承接来自两个出料口的货物。
容器输送装置20包括沿预定路径布设的多个容器输送机构21,每个容器输送机构21位于一个分拣工位下方。其中,每个容器输送机构21上放置多个容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容器输送机构21能够驱动其上的多个容器沿第一出料口111和第二出料口112的连线方向往复运动,以使多个容器中的两个容器与第一出料口111和第二出料口112分别对齐。即容器可沿第一出料口111与第二出料口112的连线方向往复运动,该往复运动过程可以通过容器输送装置20自动实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容器输送机构21可以在外力作用下沿第一出料口111和第二出料口112的连线方向往复运动,以使多个容器中的两个容器与第一出料口111和第二出料口112分别对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输送装置20还包括回转机构22,回转机构22上设置有多个容器输送机构21,且多个容器输送机构21沿回转机构22的周向间隔排布;回转机构22能够带动其上的多个容器输送机构21以及置于每个容器输送机构21上的多个容器做回转运动,以实现自动更换容器。具体的,在分拣设备外围的某固定位置处设有工作人员、工作台或者自动更换的输送机,回转机构能够将乘载已满容器的容器输送机构转动至该固定位置以实现更换容器的操作。
当货物到达分拣装置10的分拣工位11上之后,随着分拣装置10的回转运动,分拣工位11可根据分拣规则流转运动,通过分拣工位11的第一出料口111或者第二出料口112将货物投递到对应的容器输送装置20上的容器中。从而,可分别通过切换分拣工位11的位置和容器输送装置20,实现分拣工位11上两个出料口与多个容器之间的配合分拣,大大提高货物的分拣效率。
接下来具体介绍容器输送机构21和回转机构22的结构。
具体请参照图3,容器输送装置20包括容器输送机构21和回转机构22;容器输送机构21与回转机构22固定连接,容器输送机构上放置有多个容器,回转机构能够带动容器输送机构转动。在一些示例中,回转机构22的回转路径可以与分拣装置10的回转循环路径一致,即回转机构22的回转路径与分拣装置10的回转循环路径可以同向或者反向,或者回转机构22与分拣装置10还可以采用同一个动力,转速相同。当回转机构22在分拣装置10之下沿着回转循环路径运动时,带动容器输送机构21转动,由于容器输送机构21上放置有多个容器并使多个容器实现往复运动,则可以实现多个容器与分拣工位11上的第一出料口111或者第二出料口112对齐。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分拣装置10的分拣工位11旋转的同时,容器输送装置20也可以转动,这样能够降低分拣工位11与对应容器对齐所需的时间,提高分拣效率,同时容器输送装置20的转动还可以实现容器的循环流转,有助于缩短分拣过程中的换箱时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分拣装置10的分拣工位11旋转的同时,回转机构22保持不动,即回转机构22不会带动容器输送装置20转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容器输送机构21可以为自动化的输送机器,也可以为输送小车,该输送小车既可以为机械动力驱动,也可以依赖于人力驱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请参照图4和图5,容器输送机构21包括往复式输送组件211和容器运载平台212;容器运载平台212上放置有多个容器,往复式输送组件211与回转机构22固定连接且往复式输送组件的输出端与容器运载平台连接,容器运载平台212随往复式输送组件211直线往复运动。具体的,往复式输送组件211的输出端与容器运载平台212连接,或者,容器运载平台212位于往复式输送组件211上方且与往复式输送组件211连接。往复式输送组件211能够驱动容器运载平台212沿第一出料口111和第二出料口112的连线方向往复运动,以使置于容器运载平台212上的多个容器轮换地与第一出料口111和第二出料口112对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输送机构21整体可以通过一个该往复式输送组件与分拣装置10或其他固定的装置连接,使容器输送机构21整体做往复运动,进而带动容器往复运动;当然,还可以是通过容器输送机构21自身的往复式输送组件带动容器往复运动,例如,容器输送机构21采用皮带或辊筒等方式,通过皮带或辊筒等方式带动容器往复运动。
具体而言,如图4和图5所示,前述的容器输送机构21包括往复式输送组件211和容器运载平台212。往复式输送组件211具有直线往复运动的能力,容器运载平台212与往复式输送组件211安装在一起,往复式输送组件211为容器运载平台212提供往复运动的动力,放置在容器运载平台212上的容器可以往复直线运动,从而与分拣工位11上的第一出料口111或者第二出料口112对齐。同时,借助于往复式输送组件211与回转机构22固定连接,还可以通过回转机构22的回转,带动往复式输送组件211的回转,也即带动容器运载平台212及容器的回转。
可选的,容器运载平台212放置有多个容器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限位件,限位件用于限制容器在容器运载平台212上运动。该运动包括容器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的平移,其中,第一方向为容器运载平台212的运动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具体而言,为避免多个容器在容器运载平台212上随着容器运载平台212运动时受到外力或因惯性发生滑移,可以在容器运载平台212的直线运动方向设置限位件,依靠限位件来约束容器在该方向的滑移。例如,可以在容器运载平台212上设置多个隔板2121,即容器运载平台212为如图5所示的带隔板2121的传送带,或在容器运载平台212的一侧或两侧设置凸起部,用于限制容器在容器运载平台212的直线运动方向的位置发生移动。相邻的隔板或凸起部之间的间距根据容器的尺寸而定。
可选的,还可在与容器运载平台212直线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两侧,即第一出料口111和第二出料口112连线方向的两侧设置限位件,防止容器的侧滑倾翻,保证容器结构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转机构22包括转动底盘221和多个滚轮;请参照图6,多个容器输送机构21沿转动底盘221的周向设置于转动底盘221背离地面的一侧,多个滚轮设置于转动底盘221靠近地面的一侧;转动底盘221通过滚轮能够在地面上运动,以使转动底盘221上的多个容器输送机构21相对于分拣装置10做回转运动。具体的,滚轮可以为万向轮,即回转机构22可以包括转动底盘221和万向轮222;容器输送机构21固定在转动底盘221远离地面的一侧,万向轮222固定在转动底盘221靠近地面的一侧。
可选地,前述的回转机构可以为盘式结构,包括转动底盘221和万向轮222。容器输送机构21固定在转动底盘221远离地面的一侧,万向轮222固定在转动底盘221靠近地面的一侧。从而在万向轮222的支撑作用下,随着万向轮222的滚动,转动底盘221可以带动容器输送机构21的回转,便于容器的流转与更换。
进一步的,在转动底盘221的底面安装多个万向轮222,此种情况下转动底盘221可不带有心轴,一方面,万向轮222能够对转动底盘221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随着万向轮222的滚动,转动底盘221能够实现回转,从而能够同步带动其上的多个容器输送机构21同步回转,以便于实现容器的循环流转与更换。当然,滚轮还可以是普通固定轮,此种情况下,为了保证转动底盘221能够正常回转,需要在其中心位置设置心轴,并且,将多个固定轮沿着转盘的切线方向布置,由此,一方面,固定轮能够对转动底盘221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设置心轴,同样能够实现转动底盘221的回转,从而能够同步带动其上的多个容器输送机构21同步回转,以便于实现容器的循环流转与更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回转机构22包括转动底盘221和底座,转动底盘221可回转地设置于底座;多个容器输送机构21沿转动底盘221的周向设置于转动底盘221背离地面的一侧,底座设置于转动底盘221靠近地面的一侧;转动底盘221能够相对于底座转动,以使转动底盘221上的多个容器输送机构21相对于分拣装置10做回转运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回转机构22包括与预定路径相适应的轨道;容器输送机构21的底部与轨道滑动连接,以使多个容器输送机构21能够沿轨道运动。
可选的,回转机构22包括圆形轨道;容器输送机构21的底部与圆形轨道滑动连接。具体而言,作为回转机构22的另一种实现方案,前述的回转机构22可以包括圆形轨道,该圆形轨道可以为一条圆形轨道或多条同心圆轨道,圆形轨道可以设置在地面上。当轨道为一圈时,可以沿容器输送机构21回转路径的中间设置,当轨道为两圈时,可以沿容器输送机构21回转路径的内侧和外侧并列设置,当轨道为多圈时,可以沿容器输送机构21回转路径的内侧和外侧之间均匀或不均匀分布并列设置。容器输送机构21的底部可以与圆形轨道滑动连接,当然,为减小阻力,也可使用滚轮滚动连接。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不仅限于前述的滚轮具体为万向轮222或固定轮或圆形轨道的实施方式,只要能实现容器输送机构21的回转运动即可,具体方式不受限制。
上面已经介绍了容器输送装置如何实现其上的容器移动以承接来自两个出料口的货物,下面介绍货物如何在分拣工位上移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分拣工位上设置了输送组件。请参照图7,每个分拣工位11上设置有分拣输送组件113,分拣输送组件113能够使得货物向第一出料口111或第二出料口112的方向运动,以输送货物至所述第一出料口或所述第二出料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前述的分拣工位11上设置有分拣输送组件113,分拣输送组件113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可以沿第一出料口111和第二出料口112的连线方向双向运动,从而带动货物向第一出料口或第二出料口的方向运动。例如,当分拣输送组件113向第一出料口111运动时,可将分拣工位11上的货物从第一出料口111投递出,当分拣输送组件113向第二出料口112运动时,可将分拣工位11上的货物从第二出料口112投递出。利用可双向运动的分拣输送组件113,可自动选择一个出料口投递货物。
具体的,上述的分拣输送组件可以为无隔板输送带、隔板输送带、输送辊、倾翻式托盘、倾翻式翻斗中的任意一种输送组件。当采用隔板输送带时,由于输送带设置有隔板结构,可避免可滚动的货物例如水瓶等输送至出料口时因惯性导致的窜动。当分拣输送组件实现为无隔板输送带、隔板输送带或输送辊时,无隔板输送带、隔板输送带或输送辊可以向两侧出料口的方向转动,以使得其上的货物经由第一出料口或第二出料口投递至对应的容器中。当分拣输送组件实现为倾翻式托盘或倾翻式翻斗时,倾翻式托盘或倾翻式翻斗可以向第一出料口或第二出料口的方向翻转倾斜,以使得其上的货物经由第一出料口或第二出料口滑落至对应的容器中。可以理解的是,各种不同结构形式的输送组件扩大了技术人员的可选范围,有助于提升设备的实际应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结构需要灵活选择适合的输送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约束。例如,上述的分拣输送组件还可以为高压气吹装置、机械拨杆以及万向球输送平台中的任意一种输送组件。
可选地,参照图7,每个分拣工位11上可以设置有侧挡板114,侧挡板114位于第一出料口111和第二出料口112之间,且沿出料方向的两侧设置。具体的,每个分拣工位11上设置有两块侧挡板114,且两块侧挡板114分别位于分拣工位11沿预定路径的两侧。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为避免货物从分拣工位11上意外滑落,在第一出料口111和第二出料口112之间,沿出料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侧挡板114,当货物被投放到分拣工位11上时,若弹至分拣工位11边缘,可受到两侧的侧挡板114的约束作用,防止跌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容器满载之后,可以通过第一输送机构来实现容器的替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拣设备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输送机构31,每个第一输送机构31的一端与多个容器输送机构21之一对齐;每个第一输送机构31能够将其上的容器输送至对应的容器输送机构21上,和/或,能够承接来自对应的容器输送机构21上的容器。这里与第一输送机构31对应的容器输送机构21指的是当前与第一输送机构31对齐的容器输送机构21,在回转机构22的带动下,可以将不同的容器输送机构21转动到与第一输送机构31对齐的位置。
例如,分拣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第一输送机构31;第一输送机构31与多个容器输送机构21之一对齐,第一输送机构31能够沿靠近或远离容器输送机构21的方向运动,用于将预设数量的空闲容器导入至容器输送机构21上,和/或,用于将待替换容器从容器输送机构21上导出。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第一输送机构31的安装位置可由现场装配人员根据安装场地实际布局决定,固定在某一处位置,与多个容器输送机构21中的某一个对齐。当该第一输送机构31沿靠近容器输送机构21的方向运动时,可将外部的预设数量的空闲容器导入至容器输送机构21上,实现空闲容器的输入增补;当该第一输送机构31沿远离容器输送机构21的方向运动时,可将已经被货物填满的待替换容器从容器输送机构21上导出,实现满载容器的输出。从而,通过控制改变第一输送机构31的输送方向,可以使用一套组件实现容器的导入和导出,较为节省空间。
可选地,具体请参照图3,分拣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输送机构32;第二输送机构32与多个容器输送机构21之一对齐,且第二输送机构32的输送方向与第一输送机构31的输送方向相反。应理解,第二输送机构32与第一输送机构31设置在不同位置,第二输送机构32和第一输送机构31同时对应于不同的容器输送机构21。例如,第二输送机构32和第一输送机构31同时与相邻的两个容器输送机构21对齐。例如,当第一输送机构31用于导入空闲容器时,第二输送机构32可用于将满载容器的导出;当第一输送机构31将满载容器的导出,第二输送机构32可用于导入空闲容器。使用两个输送机构分别用于容器的导入或导出,可以各自独立同时工作,有助于提升容器更换的效率。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输送机构31和第二输送机构32还可以同时用于向多个容器输送机构21中的两个上导入空闲容器,或者同时从两个容器输送机构21上导出满载容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分拣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三输送机构33,如图10、图11所示,每个第三输送机构33的第一端与其中一个容器输送机构21对齐,第二端与另一个容器输送机构21对齐;第三输送机构3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能够向各自对应的容器输送机构21上输送容器,或者,均能够承接来自各自对应的容器输送机构21上的容器。
第三输送机构33还可以采用U形布置结构,且U形布置结构的两端能够与相邻的两个容器输送机构21对齐。在一些实施例中,U形布置结构的一端用于承接来自其中一个容器输送机构21的容器,并从另一端导入至容器输送机构21上。另一些实施例中,U形布置结构的两端用于将第三输送机构33上的容器输送至相邻的两个容器输送机构21上;或者,U形布置结构的两端用于承接来自相邻的两个容器输送机构21的容器。
当然,U形的第三输送机构33可以为一个整体,还可以为三段分体,下面将对该两种实施方式分别进行阐述。
当第三输送机构33为一个整体时,其一端可用于将对应容器输送机构21上的满载容器导出,然后经过人工或自动化设备(如叉车、机械臂等)将满载的容器从第三输送机构33上取下,并更换成空闲的容器,然后由第三输送机构33将空闲的容器输送至另一端,并由另一端向对应的容器输送组件导入空闲的容器。当然,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是人工将满载的容器内的货物取出而将容器遗留在第三输送机构33上,由此,容器会随第三输送机构33运行,最终导入到容器输送机构21上。本实施例中,通过该种形式第三输送机构33能够实现容器的循环导入或导出,有助于提升容器更换的效率。
当第三输送机构33分为三段时,即,包括第一直线形输送单元、弧形输送单元以及第二直线形输送单元,其中,第一直线形输送单元与其中一个容器输送机构21对齐,第二直线形输送单元与另一个容器输送机构21对齐,而弧形输送单元连接于第一直线形输送单元与第二直线形输送单元之间。然而,第一直线形输送单元、第二直线形输送单元和弧形输送单元可以单独工作,还可以相互协作,具体包括,第一直线形输送单元可以导出满载的容器,并将满载的容器输送到弧形输送单元,然后由人工取走,当然,还可以将空闲的容器导入容器输送机构21上;第二直线形输送单元同样能够实现上述过程;另外,还可以是,第一直线形输送单元将满载的容器导出,在弧形输送单元处经过人工取走满载的容器,并更换为空闲的容器,然后经由弧形输送单元输送至第二直线形输送单元,再由第二直线形输送单元导入另一个容器输送机构21上,当然,还可以与上述过程相反,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通过该种形式的第三输送机构33同样能够实现容器的循环导入或导出,有助于提升容器更换的效率。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输送机构31、第二输送机构32和第三输送机构33均可以为输送带、辊筒等,当然,不仅限于此,其他能够实现输送的机构同样适用。
为了让货物自出料口顺利的掉落在容器内,分拣设备还包括与出料口相对应的滑槽,滑槽位于出料口与容器之间,滑槽用于将从出料口输出的货物引导至容器中;滑槽与分拣装置10、容器输送装置20或者地面固定连接。
具体请参照图4和图8,分拣设备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滑槽115和多个第二滑槽116;第一滑槽的数量、第二滑槽的数量均与容器输送机的数量相同;第一滑槽与第一出料口对齐,第二滑槽与第二出料口对齐,第一滑槽用于引导从第一出料口输出的货物滑落至容器中、第二滑槽用于引导从第二出料口输出的货物滑落至容器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与容器输送装置固定连接。
具体而言,请参考图4和图8,当货物从第一出料口111被投递出时,第一滑槽115可对从第一出料口111被投递出的货物起到导向作用,引导货物准确落入指定容器中,第二滑槽116可对从第二出料口112被投递出的货物起到导向作用,引导货物准确落入另一指定容器中。通过两个滑槽的导向作用,有助于保证货物分拣投递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考虑到第一滑槽115与第一出料口111的位置关系,第二滑槽116与第二出料口112的位置关系,以及第一滑槽115和第二滑槽116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包括以下三种滑槽的固定方式。
第一种方式:第一滑槽115和第二滑槽116固定在容器输送装置20上。例如,通过连杆固定在容器输送装置20中的转动底盘221上,这样一来,第一滑槽115和第二滑槽116能够随着转动底盘221同步转动,由此,使得第一滑槽115和第二滑槽116始终位于容器输送机构21上方对准容器的位置,有助于保证货物分拣投递的准确性。
第二种方式:第一滑槽115和第二滑槽116固定在分拣装置10上。此时,第一滑槽115和第二滑槽116能够随着分拣装置10中的分拣工位11转动,以保证货物能够更加准确地从分拣工位11经过第一滑槽115或第二滑槽116输送至容器中。
第三种方式:第一滑槽115和第二滑槽116固定在地面上。此时,在分拣装置10和容器输送装置20均静止时,能够使分拣工位11上的货物经过第一滑槽115或第二滑槽116准确的落入容器中。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滑槽的靠近出料口的一端的宽度不小于出料口的宽度,滑槽背离出料口的一端的宽度不大于容器的宽度。具体的,第一滑槽115靠近第一出料口111的一端的宽度不小于第一出料口111的宽度,第一滑槽115背离第一出料口111的一端的宽度不大于容器的宽度;第二滑槽116靠近第二出料口112的一端的宽度不小于第二出料口112的宽度,第二滑槽116背离第二出料口112的一端的宽度不大于容器的宽度。
具体而言,为防止货物卡在滑槽与出料口的间隙或者滑槽与容器的间隙之间,对于第一滑槽115,第一滑槽115与第一出料口111相邻一端的宽度不小于第一出料口111的宽度,则货物从较窄的第一出料口111可不受阻碍地滑入第一滑槽115中,第一滑槽115另一端的宽度不大于容器的宽度,则货物从较窄的第一滑槽115可不受阻碍地滑入容器中。
对于第二滑槽116,第二滑槽116与第二出料口112相邻一端的宽度不小于第二出料口112的宽度,则货物从较窄的第二出料口112可不受阻碍地滑入第二滑槽116中,第二滑槽116另一端的宽度不大于容器的宽度,则货物从较窄的第二滑槽116可不受阻碍地滑入容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为防止货物从滑槽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间隙处掉落,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滑槽115、第二滑槽116的上端或下端设置了毛刷等结构,通过毛刷等结构能够对货物进行阻挡,进而防止货物从滑槽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间隙中掉落而影响货物的正常分拣过程。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分拣设备还包括用于向分拣装置10投送货物的投料装置40;投料装置40包括投料输送组件41和信息读取组件42,投料输送组件41设置于分拣装置10的一侧,投料输送组件41用于将货物输送至与其对齐的分拣工位11,信息读取组件42设置于投料输送组件41的输送路径上,用于识别投料输送组件41上的货物的信息。
具体而言,请参考图2,为了实现货物的自动化上料,前述的分拣设备还包括投料装置40,投料装置40包括投料输送组件41和信息读取组件42。投料输送组件41设置于分拣装置10的一侧,比如,位于开放式流水线的前进方向的左侧或右侧,封闭式回转流水线的内侧或外侧,用于将货物输送至多个分拣工位11中与投料输送组件41对齐的分拣工位11。信息读取组件42设置于投料输送组件41的输送路径上,用于读取货物信息。投料输送组件41可以为无隔板输送带、隔板输送带、输送辊等任意一种输送组件,信息读取组件42可以为读取条码信息的扫描枪或者智能图像识别功能的摄像头或者为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阅读器。当货物经过信息读取组件42时,信息读取组件42可以获取货物所属的清单信息、货物的目的地、货物本身的信息(如尺寸、货物名称、货物类别等)等信息,通过投料输送组件41将其输送至多个分拣工位11中的指定分拣工位11上,指定的分拣工位11为基于分拣规则为货物所指定的分拣工位11。
可选地,为了提高投料效率,还可以在前述分拣设备中设置两个投料装置40,那么,两个投料装置40各自的投料输送组件41分别与多个分拣工位11中的两个指定分拣工位11对齐,比如,投料装置一与分拣工位一对齐,投料装置二与分拣工位二对齐。两个投料装置40可以各自独立工作,同时为分拣工位11投料。当然,并不仅限于两个投料装置40,还可以设置更多,并分别与多个分拣工位11对应设置,以提高投料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拣设备还包括承载支架50;分拣装置10与承载支架50活动连接,使得分拣装置10可沿预定路径相对于承载支架50运动;容器输送装置20与承载支架50活动连接。此处的活动连接可以为相对滑动或滚动。
具体而言,请参考图9,为了简化整个分拣设备的装配复杂性,可通过承载支架50与分拣装置10的活动连接,实现分拣装置10的回转,通过承载支架50与容器输送装置20的活动连接,实现容器输送装置20的回转。当分拣装置10为圆形回转循环结构时,分拣装置10与承载支架50相对转动,容器输送装置20与承载支架50相对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分拣装置10的造型也可以为矩形或圆形等其他形状的回转循环结构,此时,分拣装置10可以与承载支架50滑动、滚动连接或铰接,相应的,容器输送装置20与承载支架50也可滑动、滚动连接或铰接。
可选地,承载支架50包括支撑支架51、第一回转构件52和第二回转构件53;分拣装置10与支撑支架51之间通过第一回转构件52连接,容器输送装置20与支撑支架51之间通过第二回转构件53连接。此处的转动连接可以为铰接。具体的,承载支架包括支撑支架、第一回转轴承和第二回转轴承;分拣装置通过第一回转轴承与支撑支架铰接,容器输送装置通过第二回转轴承与支撑支架铰接。这样有助于提升分拣装置10和容器输送装置20的回转效率,有利于提升分拣效率。本实施例中,回转构件可以采用轴承、电滑环等方式,当然,并不限于以上方式,还可以是任何其他具有上述功能的构件,此处不做限制。
为了提升上述设备安全性,避免杂物侵入裸露部位,可以使用主盖板对各个分拣工位11沿回转路径围成的局部区域遮挡,可以理解,为避免干涉,该主盖板的最大尺寸无需触及到靠近回转中心的出料口。类似的,还可以采用分拣盖板遮挡每相邻的两个分拣工位11之间的镂空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中,为了实现各个组件或机构的运动,动力源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交流电机或步进电机,当然,直线往复运动组件的动力源还可以为伸缩气缸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赘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想到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任意组合应用都是可行的,故上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任意组合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但是由于篇幅限制,本说明书在此就不一一详述了。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实用新型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Claims (27)

1.一种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设备包括沿预定路径运动的分拣装置和位于所述分拣装置下方的容器输送装置;
所述分拣装置包括多个分拣工位,所述多个分拣工位沿所述预定路径设置,其中,每个分拣工位沿所述预定路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
所述容器输送装置上放置有多个容器,多个所述容器线性阵列排布,所述线性阵列的方向为沿所述第一出料口和所述第二出料口的连线方向,所述容器输送装置上的多个容器能够在所述第一出料口和所述第二出料口连线方向往复运动,使得所述多个容器中的两个容器与所述第一出料口和所述第二出料口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拣装置为开放式线形结构或闭合式回转循环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拣工位沿圆形回转循环方式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输送装置包括回转机构和多个容器输送机构;
所述容器输送机构与所述回转机构固定连接;
所述容器输送机构上放置有多个所述容器,所述回转机构能够带动所述容器输送机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容器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回转机构上,且多个所述容器输送机构沿所述回转机构的周向间隔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输送机构包括往复式输送组件和容器运载平台;
所述容器运载平台上放置有多个所述容器,所述往复式输送组件与所述回转机构固定连接,且所述往复式输送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容器运载平台连接,所述容器运载平台能够随所述往复式输送组件直线往复运动,以使所述运载平台上的所述容器沿所述第一出料口和所述第二出料口的连线方向往复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运载平台放置多个所述容器的一面上设置有多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容器在所述容器运载平台上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包括转动底盘和多个滚轮;
多个所述容器输送机构沿所述转动底盘的周向设置于所述转动底盘背离地面的一侧,多个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转动底盘靠近地面的一侧;
所述转动底盘通过所述滚轮能够在地面上运动,以使所述转动底盘上的多个所述容器输送机构相对于所述分拣装置做回转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包括转动底盘和万向轮;
所述容器输送机构固定在所述转动底盘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万向轮固定在所述转动底盘靠近地面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包括转动底盘和底座,所述转动底盘可回转地设置于所述底座;
多个所述容器输送机构沿所述转动底盘的周向设置于所述转动底盘背离地面的一侧,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转动底盘靠近地面的一侧;
所述转动底盘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以使所述转动底盘上的多个所述容器输送机构相对于所述分拣装置做回转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包括与所述预定路径相适应的轨道;
所述容器输送机构的底部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以使多个所述容器输送机构能够沿所述轨道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包括圆形轨道;
所述容器输送机构的底部与所述圆形轨道滑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设备还包括第一输送机构;
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与多个所述容器输送机构之一对齐,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能够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容器输送机构的方向运动,用于将预设数量的空闲容器导入至所述容器输送机构上,和/或,用于将待替换容器从所述容器输送机构上导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设备还包括第二输送机构;
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与多个所述容器输送机构之一对齐,且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相反。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设备包括第三输送机构,每个所述第三输送机构的第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容器输送机构对齐,第二端与另一个所述容器输送机构对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送机构采用U形布置结构,且所述U形布置结构的两端能够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容器输送机构对齐;
所述U形布置结构的一端用于承接来自其中一个所述容器输送机构的待替换容器,并将空闲容器从另一端导入至所述容器输送机构上;或者,所述U形布置结构的两端用于将所述第三输送机构上的空闲容器输送至相邻的两个所述容器输送机构上;或者,所述U形布置结构的两端用于承接来自相邻的两个所述容器输送机构的待替换容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分拣工位上设置有分拣输送组件,所述分拣输送组件能够使得货物向所述第一出料口或所述第二出料口的方向运动,以输送货物至所述第一出料口或所述第二出料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拣输送组件为无隔板输送带、隔板输送带、输送辊、倾翻式托盘、倾翻式翻斗中的任意一种输送组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拣工位上设置有侧挡板,所述侧挡板位于所述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之间,且沿出料方向的两侧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设备还包括多个第一滑槽和多个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数量、所述第二滑槽的数量均与所述容器输送机构的数量相同;
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出料口对齐,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出料口对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均与所述容器输送装置固定连接;或者,
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均与地面固定连接;或者,
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均与所述分拣装置固定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出料口相邻一端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宽度,所述第一滑槽另一端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容器的宽度;
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出料口相邻一端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二出料口的宽度,所述第二滑槽另一端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容器的宽度。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设备还包括投料装置;
所述投料装置包括投料输送组件和信息读取组件,
所述投料输送组件设置于所述分拣装置的一侧,用于将货物输送至所述多个分拣工位中与所述投料输送组件对齐的分拣工位,
所述信息读取组件设置于所述投料输送组件的输送路径上,用于读取货物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装置的数量为两个。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设备还包括承载支架;
所述分拣装置与所述承载支架活动连接,所述容器输送装置与所述承载支架活动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装置为圆形回转循环结构,所述分拣装置与所述承载支架铰接,所述容器输送装置与所述承载支架铰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支架包括支撑支架、第一回转轴承和第二回转轴承;
所述分拣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回转轴承与所述支撑支架铰接,所述容器输送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回转轴承与所述支撑支架铰接。
CN201921296763.XU 2019-06-17 2019-08-09 分拣设备 Active CN21012556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95005 2019-06-17
CN201920909500 2019-06-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5560U true CN210125560U (zh) 2020-03-06

Family

ID=69665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96763.XU Active CN210125560U (zh) 2019-06-17 2019-08-09 分拣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556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0766A (zh) * 2019-06-17 2020-12-18 北京旷视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分拣设备
CN112478721A (zh) * 2020-09-09 2021-03-12 北京旷视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物料投递方法、物料投递控制装置、分拣机及分拣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0766A (zh) * 2019-06-17 2020-12-18 北京旷视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分拣设备
CN112478721A (zh) * 2020-09-09 2021-03-12 北京旷视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物料投递方法、物料投递控制装置、分拣机及分拣系统
WO2022052491A1 (zh) * 2020-09-09 2022-03-17 北京旷视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物料投递方法、物料投递控制装置、分拣机及分拣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90766A (zh) 分拣设备
CN114789867B (zh) 用于处理物体的包括移动矩阵载体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JP6120381B2 (ja) クロスベルト式仕分けシステム
CN110356759B (zh) 一种分拣系统及其分拣装置
US6201203B1 (en) Robotic containerization system
CN1202980C (zh) 用于输送带的高架分捡装置
CA2269236C (en) High speed tilted belt sorter
CN109663737B (zh) 一种快递分拣系统及分拣方法
US20150104286A1 (en) Picking station and method for picking articles
CN111774313B (zh) 分拣装置
CN210125560U (zh) 分拣设备
AU2014234575B2 (en) Apparatus for handling goods to be sorted
US10633195B2 (en) Device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rail-guided suspended conveyor systems
CN110466929B (zh) 一种分拣系统
EP4000754B1 (en) Mobile sorting unit and method
CN110976302A (zh) 分拣装置、分拣回收设备、分拣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90805B (zh) 一种翻盘式分拣系统及物料分拣方法
CN113353333B (zh) 一种自动打包系统及打包方法
EP3950157A1 (en) Sorter
CN113926715B (zh) 一种智能物流分拣装置
CN213762886U (zh) 一种物品分拣系统
CN216539603U (zh) 一种分拣系统
CN213670525U (zh) 分拣系统
CN217707389U (zh) 分拣提升机
CN213678584U (zh) 直线交叉带分拣机及分拣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