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1001U - 全金属框架折叠凳及铰链 - Google Patents

全金属框架折叠凳及铰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1001U
CN210121001U CN201921182326.5U CN201921182326U CN210121001U CN 210121001 U CN210121001 U CN 210121001U CN 201921182326 U CN201921182326 U CN 201921182326U CN 210121001 U CN210121001 U CN 210121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hinge
shaped bodies
upper hinge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8232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广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Sylv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Sylv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Sylv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Sylv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8232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1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1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1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金属框架折叠凳及铰链,折叠凳是柔性凳面的每边分别设有呈“X”型交叉铰接是折叠支脚,每组折叠支脚均具有两个上端和下端,相邻两边的两组X型折叠支脚的相邻的两个上端铰接于同一上铰链上,相邻的两个下端铰接于同一下铰链上;柔性凳面的每一边都各设有一能穿过绳的穿绳通道边,柔性凳面通过绳穿过穿绳通道边及上铰链进行固定。铰链可利用其截面结构相同的特点,采用具有该截面结构的同一种型材切割制作,并且折叠凳的部件使用数量更少,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而且除了凳面和所用穿绳外,其余均可采用镁铝合金材质制作,更为轻便,且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

Description

全金属框架折叠凳及铰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休闲旅行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重量更轻、便于随身携带的全金属框架折叠凳及其上铰链、下铰链。
背景技术
折叠凳是一种便于随身携带和乘坐休息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国专利CN203088251公开了一种轻型折叠凳,采用多边形的柔性凳面和多个用于支撑柔性凳面的“X”型折叠支脚,其多边形的每个顶角的安装座顶面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通过螺钉吻合嵌装连接片,从而固定柔性凳面的顶角;此种连接结构较为复杂,安装座和底座结构各不相同,因此制作成本相对较高;且连接片如果产生形变或螺接松动,可能会有部分翘起,导致对乘坐人员本身或其衣物损伤。且连接片一般与柔性凳面固定不可拆卸,任何一部分损害,都需更换整个凳面组件,更换成本较高,且不利于个性化搭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全金属框架折叠凳,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帆布类材料等柔性材质制作而成的正多边形柔性凳面、X型折叠支脚、上铰链和下铰链组成;所述柔性凳面的每边分别设有折叠支脚,每组折叠支脚均呈“X”型交叉铰接,故每组折叠支脚均具有两个上端和下端,相邻两边的两组X型折叠支脚的相邻的两个上端铰接于同一上铰链上,相邻的两个下端铰接于同一下铰链上;
柔性凳面的每一边都各设有一能穿过绳的穿绳通道边,柔性凳面通过绳穿过穿绳通道边及上铰链进行固定。
所述X型折叠支脚、上铰链和下铰链均采用金属材质材料制成,优选的,采用镁铝合金材质制作而成。
上铰链和下铰链均具有相同的截面结构,即包括一体成型的两个U型体,其中一个U型体的底部贴抵另一个U型体的自其底部起的侧壁的一部分,即该侧壁还留有一部分用于穿设铰接孔;两个U型体的开口朝向远离U型体相贴抵处,且两个U型体的开口朝向之间夹角与柔性凳面展开后两相邻穿绳通道边之间的夹角相同;上铰链和下铰链都具有在每个U型体的两侧壁穿设的用于与折叠支脚上端、下端铰接的成对的铰接孔。
上铰链在其两个U型体的贴抵处开有一个外围穿绳孔,外围穿绳孔贯通两个U型体内部空间,使得两个U型体从各自开口途径内部空间经该穿绳孔相贯通;且外围穿绳孔位于两对铰接孔的上方。
利用上铰链的外围穿绳孔穿设绳并经柔性凳面相应边的穿绳通道边,最终绳两头进行打结固接,从而将柔性凳面安装固定。
上铰链在其中一U型体的内侧壁上还开设有一内围穿绳孔;且上铰链的内围穿绳孔位于两对铰接孔的上方。
利用上铰链的上铰链的外围穿绳孔穿设绳并经柔性凳面相应边的穿绳通道边,并且,在穿设最后一边的穿绳通道边后,绳改经穿设上铰链的内围穿绳孔,并形成连接四边及以上的多边形的对角之间的穿绳连接结构,最后再进行打结,对角之间的连接结构可形成对柔性凳面展开后的辅助支撑。
相邻的两边的穿绳通道边之间预留有上铰链容置间隙,每个上铰链置于对应的上铰链容置间隙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铰链,用于全金属框架折叠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两个U型体,其中一个U型体的底部贴抵另一个U型体的自其底部起的侧壁的一部分,即该侧壁还留有一部分用于穿设铰接孔;两个U型体的开口朝向远离U型体相贴抵处;在每个U型体的两侧壁穿设有成对的铰接孔。
在其两个U型体的贴抵处开有一个外围穿绳孔,外围穿绳孔贯通两个U型体内部空间,使得两个U型体从各自开口途径内部空间经该穿绳孔相贯通;且外围穿绳孔位于两对铰接孔的上方;铰链在其中一U型体的内侧壁上还开设有一内围穿绳孔;且上铰链的内围穿绳孔位于两对铰接孔的上方。
铰链在其中一U型体的内侧壁上还开设有一内围穿绳孔;且上铰链的内围穿绳孔位于两对铰接孔的上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全金属框架折叠凳及其上、下铰链,铰链可利用其截面结构相同的特点,采用具有该截面结构的同一种型材切割制作,并且部件使用数量更少,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而且除了凳面和所用穿绳外,其余均可采用镁铝合金材质制作,更为轻便,且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以正四边形凳面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凳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a、图4b分别为隐去凳面展现穿绳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和俯视图,且图4a和图4b分别为两种穿绳结构实施例;
图5为上铰链和下铰链共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下铰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和图8分别为上铰链结构的立体透视图和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全金属框架折叠凳,主要由帆布类材料等柔性材质制作而成的正多边形柔性凳面、X型折叠支脚2、上铰链和下铰链组成,所述X型折叠支脚2、上铰链和下铰链均采用金属材质材料制成,优选的,采用镁铝合金材质制作而成。
所述柔性凳面采用正多边形结构,比如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或正六边形等,本实施例以正四边形的柔性凳面为例进行详细说明。该柔性凳面1的每一边都各设有一能穿过绳的穿绳通道边11,相邻的两边的穿绳通道边11之间预留有上铰链容置间隙12,该间隙可避让开上铰链,方便穿绳安装操作;
每个上铰链容置间隙12对应一上铰链,柔性凳面通过绳穿过穿绳通道边及上铰链进行固定;
所述柔性凳面的四边分别设有折叠支脚2,每组折叠支脚2均呈“X”型交叉铰接,故每组折叠支脚2均具有两个上端和下端,相邻两边的两组X型折叠支脚2的相邻的两个上端铰接于同一上铰链3上,相邻的两个下端铰接于同一下铰链5上;
如图5所示,上铰链和下铰链均具有相同的截面结构,即包括一体成型的两个U型体,其中一个U型体的底部(83)贴抵另一个U型体的自其底部(73)起的侧壁(72)的一部分,即侧壁(72)还留有一部分能用于穿设铰接孔(720);两个U型体的开口(70、80)朝向远离U型体相贴抵处,且两个U型体的开口(70、80)朝向之间夹角与柔性凳面展开后两相邻穿绳通道边11之间的夹角相同;
如图6和图7所示,上铰链和下铰链都具有在每个U型体的两侧壁穿设的用于与折叠支脚上端、下端铰接的成对的铰接孔(710、720和810、820);
另外,如图7所示,上铰链在其两个U型体的贴抵处开有一个穿绳孔,即外围穿绳孔811,此穿绳孔11贯通两个U型体内部空间,使得两个U型体从各自开口途径内部空间经该穿绳孔相贯通;且上铰链的外围穿绳孔811位于两对铰接孔(710、720和810、820)的上方;如图4a所示,给出了穿绳方式的一种实施例,利用上铰链的外围穿绳孔811穿设绳并经柔性凳面相应边的穿绳通道边11,最终41、42两头进行打结固接即可,打结固接处可隐入该边的穿绳通道边内,以免影响美观;
优选的,上铰链在其中一U型体的内侧壁82上还开设有一穿绳孔,即内围穿绳孔821;且上铰链的内围穿绳孔821位于两对铰接孔(710、720和810、820)的上方;这里需说明的是,内侧壁和外侧壁是相对于凳面展开后所围成的多边形而言,外侧壁位于外围,内侧壁位于内围,81和71是上、下铰链两个U型体的外围侧壁(简称外侧壁),82和72则为上、下铰链两个U型体的内围侧壁(简称内侧壁);如图4b所示,给出了穿绳方式的另一种实施例,利用上铰链的上铰链的外围穿绳孔811穿设绳并经柔性凳面相应边的穿绳通道边11,并且,在穿设最后一边的穿绳通道边11后,绳改经穿设上铰链的内围穿绳孔821,并形成连接四边及以上的多边形的对角之间的穿绳连接结构,最后再进行打结,对角之间的连接结构可形成对柔性凳面展开后的辅助支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全金属框架折叠凳,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帆布类材料等柔性材质制作而成的正多边形柔性凳面、X型折叠支脚、上铰链和下铰链组成;所述柔性凳面的每边分别设有折叠支脚,每组折叠支脚均呈“X”型交叉铰接,故每组折叠支脚均具有两个上端和下端,相邻两边的两组X型折叠支脚的相邻的两个上端铰接于同一上铰链上,相邻的两个下端铰接于同一下铰链上;
柔性凳面的每一边都各设有一能穿过绳的穿绳通道边,柔性凳面通过绳穿过穿绳通道边及上铰链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金属框架折叠凳,其特征在于,上铰链和下铰链均具有相同的截面结构,即包括一体成型的两个U型体,其中一个U型体的底部贴抵另一个U型体的自其底部起的侧壁的一部分,即该侧壁还留有一部分用于穿设铰接孔;两个U型体的开口朝向远离U型体相贴抵处,且两个U型体的开口朝向之间夹角与柔性凳面展开后两相邻穿绳通道边之间的夹角相同;上铰链和下铰链都具有在每个U型体的两侧壁穿设的用于与折叠支脚上端、下端铰接的成对的铰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金属框架折叠凳,其特征在于,上铰链在其两个U型体的贴抵处开有一个外围穿绳孔,外围穿绳孔贯通两个U型体内部空间,使得两个U型体从各自开口途径内部空间经该穿绳孔相贯通;且外围穿绳孔位于两对铰接孔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金属框架折叠凳,其特征在于,利用上铰链的外围穿绳孔穿设绳并经柔性凳面相应边的穿绳通道边,最终绳两头进行打结固接,从而将柔性凳面安装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金属框架折叠凳,其特征在于,上铰链在其中一U型体的内侧壁上还开设有一内围穿绳孔;且上铰链的内围穿绳孔位于两对铰接孔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金属框架折叠凳,其特征在于,利用上铰链的上铰链的外围穿绳孔穿设绳并经柔性凳面相应边的穿绳通道边,并且,在穿设最后一边的穿绳通道边后,绳改经穿设上铰链的内围穿绳孔,并形成连接四边及以上的多边形的对角之间的穿绳连接结构,最后再进行打结,对角之间的连接结构可形成对柔性凳面展开后的辅助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金属框架折叠凳,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边的穿绳通道边之间预留有上铰链容置间隙,每个上铰链置于对应的上铰链容置间隙内。
8.一种铰链,用于全金属框架折叠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两个U型体,其中一个U型体的底部贴抵另一个U型体的自其底部起的侧壁的一部分,即该侧壁还留有一部分用于穿设铰接孔;两个U型体的开口朝向远离U型体相贴抵处;在每个U型体的两侧壁穿设有成对的铰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在其两个U型体的贴抵处开有一个外围穿绳孔,外围穿绳孔贯通两个U型体内部空间,使得两个U型体从各自开口途径内部空间经该穿绳孔相贯通;且外围穿绳孔位于两对铰接孔的上方;铰链在其中一U型体的内侧壁上还开设有一内围穿绳孔;且上铰链的内围穿绳孔位于两对铰接孔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铰链在其中一U型体的内侧壁上还开设有一内围穿绳孔;且上铰链的内围穿绳孔位于两对铰接孔的上方。
CN201921182326.5U 2019-07-25 2019-07-25 全金属框架折叠凳及铰链 Active CN210121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2326.5U CN210121001U (zh) 2019-07-25 2019-07-25 全金属框架折叠凳及铰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2326.5U CN210121001U (zh) 2019-07-25 2019-07-25 全金属框架折叠凳及铰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1001U true CN210121001U (zh) 2020-03-03

Family

ID=69634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82326.5U Active CN210121001U (zh) 2019-07-25 2019-07-25 全金属框架折叠凳及铰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10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693614S1 (en) Stand
US10039382B2 (en) Stool seat
US20050229308A1 (en) Playpen with double columns at each corner
CA2885387C (en) Rail skirt system
KR101101187B1 (ko) 절첩식 지지대를 구비한 가구
US8635721B2 (en) Playard
KR101476547B1 (ko) 상부프레임을 구비한 절첩식 의자 일체형 테이블
CN210121001U (zh) 全金属框架折叠凳及铰链
KR101747884B1 (ko) 접이형 분해 조립식 편백나무 평상
KR101542721B1 (ko) 의자 지지봉이 없는 일체형 테이블
EP3008257B1 (en) Modular wall installation
KR200457904Y1 (ko) 접이식 간이 테이블
CN210748322U (zh) 一种可折叠弹簧床垫
KR200467595Y1 (ko) 야전침대용 받침대
KR101649617B1 (ko) 공중부양 테이블
CN2899606Y (zh) 一种便携床
KR102350755B1 (ko) 책상용 프레임
JP3113486U (ja) 便利型木質畳み家具
KR20200037504A (ko) 조립식 낚시용 의자
CN218650838U (zh) 一种折叠宴会桌
KR20130141739A (ko) 야외용 테이블의 파라솔 지주 고정용 스토퍼 조립체
CN208884230U (zh) 一种可隐藏式晾杆挂环结构
CN213555301U (zh) 一种用于康体设备的快速成型多边形平台
KR200427542Y1 (ko) 다리 절첩형 입식 탁자
KR200245185Y1 (ko) 조립식 간이 의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