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06U - 改良结构的液体冷却器 - Google Patents

改良结构的液体冷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06U
CN2101206U CN 91226445 CN91226445U CN2101206U CN 2101206 U CN2101206 U CN 2101206U CN 91226445 CN91226445 CN 91226445 CN 91226445 U CN91226445 U CN 91226445U CN 2101206 U CN2101206 U CN 21012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er
refrigerant pipe
liquid
cooling medium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 9122644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水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122644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06U/zh
Publication of CN21012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06U/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良结构的液体冷却器,除具 有冷媒的进、出口以及液体的入、出口外,冷却器内设 置供冷媒流动的冷媒管及引导液体流动的挡板,挡板 可使冷却器内液体流向成曲折形态,充分与穿过挡板 的各冷媒管进行热交换,其特征主要是将习用的圆形 冷媒管直接压制成椭圆状,挡板供冷媒管穿置的设计 亦经重新整合,在各冷媒管间距离相当原则下,使冷 媒管的设置更为合理,且藉冷媒管成椭圆状的设置, 在冷却器内流动的液体可充分与冷媒进行热交换,提 高热交换率,增加整体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结构的液体冷却器,其藉由冷媒管的椭圆状设计,使冷媒管内的冷媒可充分地与冷媒管外的液体进行热交换,以提高冷媒的热交换效率,亦可藉该椭圆状的冷媒管,使冷却器内单位截面积中的冷媒管数量可相对地增加,配置方式更为合理,以减少液体流动时扰流的发生,增加液体流动的顺畅性,相对的可提高整体的使用效能。
在目前液压系统中,为降低液压油的温度,多半会在适当的位置上增设一冷却器,而该冷却器的结构请参阅图3所示。该冷却器10成中空圆筒状,其在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冷媒的进、出口11、12,而在圆径处前、后设有液压油的入、出口13、14,而在冷却器10入、出口13、14间的中空内径处间隔设置成面积大于半圆的挡板20,挡板20的端面可供数冷媒管30穿过,请配合图4、图5所示,挡板20是以间隔上、下交错的方式设置,使于冷却器10的液体或液压油可由于挡板20的阻隔,而形成曲折状的流路,以充分地与各冷媒管30外缘接触,其中,冷媒由冷媒进口11、流入冷却器10部分的冷媒管30至冷却器10的另一端,再由其他的冷媒管30回流至冷却器10设置冷媒出口12的端部,流出冷却器10,而被冷却的液体则由入口13流入冷却器10,与冷媒进行热交换后,再由出口14流出,而此一冷却器10的结构实有以下的缺点,诸如:
1.请配合图5、图6所示,该冷媒管30的截面积为圆形,其各冷媒管30是以交错排列的方式为之,而被冷却的液体是在各冷媒管30间流动,冷媒与液体间的热交换完全集中在各冷媒管30的表缘,因此在冷媒管30中心处流动的冷媒与液体间的热交换即不够彻底,甚至无法与液体进行热交换,无形间损耗掉许多热交换效能,当冷媒流出冷却器10时,仍有部分冷媒并未与冷却器10内的液体或液压油充分的热交换,使冷媒的热交换效果无法充分地发挥,必须加大冷媒的流量方能将液体或液压油内的热量带来,反而造成能量上的增加。
2.在各冷媒管30间流动的液体或液压油,由于其冷媒管30是呈圆形设计,液体与液压油在各冷媒管30间的流路转弯角度较大,极易在该转弯处形成扰流的现象,而且在该流路中路径宽度大小变化甚大,使得流动压力甚不平均,影响液体或液压油流动的顺畅性,流速紊乱而缓慢,一定时间内流经冷却器10冷却的液体及液压油流量变小,间接地使得冷却器10冷却的效率变小。
本设计人有鉴于此,为使冷却器能在结构改变最少的情况下,将冷却器的冷却效益发挥到极至,以本设计人本身从事冷却器制作销售多年的经验为改良基础,经过长时间的重新设计开发后,终于提出一种可符合上述功能的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冷却器,以期能在改变以往结构最少的情况下,提高冷却器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液体冷却器,其冷却器的一端具有供冷媒进出的冷媒进、出口,在圆径的前、后各设液体或液压油的出、入口,在冷却器内具有阻挡液体或液压油成曲折流路的挡板,挡板可供数冷媒管穿过,冷媒管与冷媒进出口连通,其特征在于该冷媒管的截面积成椭圆形,其是将习用截面积为圆形的冷媒管直接压挤成截面积成椭圆状的冷媒管,挡板亦配合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直接将习用的冷媒管截面积形状压成椭圆状中空柱体,使冷媒管中的冷媒与两侧管壁的距离大幅地拉近,如此冷媒可充分地与在冷媒管表缘流动的液体或液压油进行热交换,使冷媒管内的冷媒可被充分地利用,可以最少量的冷媒与最大量的液体或液压油充分的进行热交换,以提高整体的效率,而由于冷媒管的截面积变成椭圆状,较习用圆形冷媒管的截面积为小,可在同一截面积内的冷却器内容置下最大数量的冷媒管,以提高整体冷媒管与液体或液压油的接触面积,亦可提高整体的冷却效率,又由于各冷媒管成椭圆形的设计,使液体或液压油的流路宽度或转弯处不致有过大的变化,以减少扰流或回流的产生,以增加液体或液压油的流量。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其冷却器除具有冷媒的进、出口以及液体的入、出口外,在冷却器内设置供冷媒流动的冷媒管及引导液体流动的挡板,挡板可使在冷却器内的液体流向成曲 折的形态,可充分与穿过挡板的各冷媒管进行热交换,而其特征主要是将习用的圆形冷媒管直接压制成椭圆状,挡板供冷媒管穿置的设计亦经重新整合,在各冷媒管间的距离相当原则下,使冷媒管的设置更为合理,且藉冷媒管成椭圆状的设置,在冷却器内流动的液体可充分与冷媒进行热交换,提高其热交换率,增加整体冷却效果。
为能够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挡板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挡板与冷媒管间液体流动的放大平面示意图。
图3为习用冷却器的立体部分剖面图。
图4为习用冷却器挡板设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习用挡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习用挡板与冷媒管间液体流动的放大平面示意图。
图号部分:
10.冷却器,11.进口,12、14.出口,13.入口,20.挡板,30.冷媒管。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改变习用冷却器10结构最少,而可将冷却器10冷却效果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并未对冷却器10的外部结构,包括:进、出口11、12以及入、出口13、14的设置,内部结构,包括:挡板20与冷媒管30的设置关系作任何的改变,而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将原使用于习用冷却器10上截面积成圆形的冷媒管30直接藉压挤的手法制成截面积为椭圆状的本实用新型冷媒管30,亦即将同一圆周长度的冷媒管30改成椭圆形的截面积,藉该一截面积形状上的改变可达到以下的结构及功能。诸如:
1.冷媒管30成椭圆状,即该冷媒管30两侧壁面与中心位置处的距离大幅度地缩短,如此在中心位置处的冷媒可与两侧壁处的液体或液压油充分地进行热交换,使冷媒管30内所有位置处的冷媒均可充分的被运用,不致有热交换不完全的冷媒由冷却器10流出,将冷媒的利用率达到完全的程度,可以最少的冷媒流量带走液体与液压油最多的热量,以提高整体的效率。
2.另本实用新型的冷媒管30是直接以习用圆形冷媒管30压制成,故本实用新型与习用的冷媒管30的外径圆周长度相同,以习用圆径为13mm的习用冷媒管30为例,约可压制成长径为8mm,短径为4mm的椭圆形冷媒管30,如此习用冷媒管30的截面积约133mm2,而本实用新型的冷媒管30的截面积约为100mm2,本实用新型的冷媒管30的截面积相形之下要小得多,如此当在各冷媒管30与习用冷媒管30间距相当时,在冷却器10内可容入数量较多的本实用新型冷媒管30,而由于数量上的增加,而且周长又与习用冷媒管30相同,故本实用新型的冷媒管30外缘面积应与习用相同,而本实用新型的冷媒管30在数量可较习用设置量为多,故本实用新型整体冷媒管30的外缘面积较习用为多,亦即与液体或液压油接触面积较多,如此即可使冷媒在单位流量内与最大量的液体或液压油接触,进行热交换,可使热交换的功率大增。
3.又冷媒管30成椭圆状设置,各冷媒管30间形成的液体流路可由图2和图b中的比较得知,本实用新型的流路弯折的角度较小,流路宽度的变化亦较小,如此液体或液压油在流动时,不易产生扰流或回流的情况,可使液体的流动较为顺畅,增加流动的速度,使液体在单位时间内流过冷却器10的流量增加,可相对的提高整体的使用效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改良为一形状构造上的改变,这些改变确为目前业界的首见,具有新颖性,而且该等结构可大幅的提高冷却器10的冷却效果,极具进步性,实为一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具有新颖性,创造性与实用性的新设计。

Claims (1)

1、一种改良结构的液体冷却器,其冷却器的一端具有供冷媒进出的冷媒进、出口,在圆径的前、后各设液体或液压油的出、入口,在冷却器内具有阻挡液体或液压油成曲折流路的挡板,挡板可供数冷媒管穿过,冷媒管与冷媒进出口连通,其特征在于该冷媒管的截面积成椭圆形,其是将习用截面积为圆形的冷媒管直接压挤成截面积成椭圆状的冷媒管,挡板亦配合改变。
CN 91226445 1991-10-15 1991-10-15 改良结构的液体冷却器 Withdrawn CN21012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1226445 CN2101206U (zh) 1991-10-15 1991-10-15 改良结构的液体冷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1226445 CN2101206U (zh) 1991-10-15 1991-10-15 改良结构的液体冷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06U true CN2101206U (zh) 1992-04-08

Family

ID=4932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1226445 Withdrawn CN2101206U (zh) 1991-10-15 1991-10-15 改良结构的液体冷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1902A (zh) * 2018-05-22 2018-10-19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用于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生产设备中制冷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1902A (zh) * 2018-05-22 2018-10-19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用于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生产设备中制冷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596495A (en) Heat transfe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CN2101206U (zh) 改良结构的液体冷却器
CN206709671U (zh) 一种带有内翅片的换热管和热交换器
CN211084569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的冷却装置
CN202254497U (zh) 一种换热器
CN107504844A (zh) 高效波纹板式换热器
CN216815124U (zh) 热交换器及燃气采暖热水器
CN2192871Y (zh) 高效率冰水器的内鳍铜管
CN211452033U (zh) 阶梯式螺旋折流板及应用有该折流板的换热器
CN2364422Y (zh)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CN109612300B (zh) 微通板
CN202511536U (zh) 分液装置及包括该分液装置的空调器
CN2596552Y (zh) 热交换装置
CN202511535U (zh) 分液装置及包括该分液装置的空调器
CN2406209Y (zh) 片管式换热器
CN2206440Y (zh) 多功能换热器
CN2146685Y (zh) 一种空气冷却器
JPH0345038Y2 (zh)
CN209263755U (zh) 板翅式冷却器用新型翅片及翅片通道结构
CN221099445U (zh) 一种化工用换热器
CN221008727U (zh) 一种用于变压器散热器的导油型散热片
CN217210533U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
JPH08271170A (ja) プレート型熱交換器
CN217818324U (zh) 一种水冷式平行流换热器
CN217210485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换热器管束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