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0533U -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0533U
CN217210533U CN202220239738.3U CN202220239738U CN217210533U CN 217210533 U CN217210533 U CN 217210533U CN 202220239738 U CN202220239738 U CN 202220239738U CN 217210533 U CN217210533 U CN 217210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baffle plate
baffle
heat exchang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3973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胜利
张可心
张文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uanf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uanf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uanf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uanf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3973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05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0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05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包括筒体、端盖和折流板体,所述筒体的两端焊接设置端盖,两个所述端盖之间层叠设置有若干折流板体,所述折流板体均焊接在筒体内壁,所述折流板体呈波浪形结构,且所述折流板体的两侧波峰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导热板,所述折流板体的两侧波谷内形成有回流间隙,所述折流板体之间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冷媒流道、热媒流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通过折流板体的设置,使得冷热流体可间隔流通,能够在此过程中实现热交换,可显著提高冷流体的温度,端盖焊接在筒体两端,保证了密封效果,通过回流间隙、导热板的设置,极大地增强了换热流道的长度与换热面积。

Description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
背景技术
间壁式换热器是温度不同的两种流体在被壁面分开的空间里流动,通过壁面的导热和流体在壁表面对流,两种流体之间进行换热,间壁式换热器有管壳式、套管式和其他型式的换热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换热器;
间壁式换热器的核心部件为导流板结构,但传统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设计单一,在有限的空间内流道的布设长度有限,这限制了换热器换热效果,为此本新型提供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解决了传统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设计单一,在有限的空间内流道的布设长度有限,这限制了换热器换热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包括筒体、端盖和折流板体,所述筒体的两端焊接设置端盖,两个所述端盖之间层叠设置有若干折流板体,所述折流板体均焊接在筒体内壁,所述折流板体呈波浪形结构,且所述折流板体的两侧波峰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导热板,所述折流板体的两侧波谷内形成有回流间隙,所述折流板体之间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冷媒流道、热媒流道,且所述导热板的厚度小于回流间隙的宽度。
优选的,相邻所述折流板体的导热板、回流间隙错位设置,任一所述折流板体外壁的导热板均延伸至相邻折流板体的回流间隙内,相邻所述折流板体的波峰、波谷处均构成“几”字形的流道,且流道之间相互连通设置。
优选的,所述筒体外壁固定嵌设有冷媒进口、冷媒出口,所述冷媒进口、冷媒出口之间通过冷媒流道与冷媒流道之间的第一弯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筒体外壁固定嵌设有热媒进口、热媒出口,所述热媒进口、热媒出口之间通过热媒流道与热媒流道之间的第二弯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端盖的一侧均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适配筒体的开口结构,所述凸台上等距开设有若干衔接槽,所述凸台上且位于相邻衔接槽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填充板。
优选的,所述填充板远离凸台的一端延伸至最外侧折流板体的回流间隙内,最外侧所述折流板体的导热板均延伸至相邻衔接槽内。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通过折流板体的设置,使得冷热流体可间隔流通,能够在此过程中实现热交换,可显著提高冷流体的温度,端盖焊接在筒体两端,保证了密封效果,通过回流间隙、导热板的设置,极大地增强了换热流道的长度与换热面积,可缩小换热器的体积,有效提高了换热的效果与效率,结构紧凑,设计巧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换热器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中折流板体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中折流板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的正视剖面图。
图中标号:1、筒体;101、冷媒进口;102、冷媒出口;103、热媒进口;104、热媒出口;105、第一弯管;106、第二弯管;2、端盖;201、凸台;202、衔接槽;203、填充板;3、折流板体;301、导热板;302、回流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由图1-4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包括筒体1、端盖2和折流板体3,所述筒体1的两端焊接设置端盖2,两个所述端盖2之间层叠设置有若干折流板体3,所述折流板体3均焊接在筒体1内壁,所述折流板体3呈波浪形结构,且所述折流板体3的两侧波峰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导热板301,所述折流板体3的两侧波谷内形成有回流间隙302,所述折流板体3之间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冷媒流道、热媒流道,且所述导热板301的厚度小于回流间隙302的宽度,冷、热流体在流经回流间隙302时,能够被折流板体3的波谷侧壁包围,极大地增加了换热面积,导热板301可将冷、热流体挤向波谷侧壁,这有效提高了换热的效果与效率。
其中,相邻所述折流板体3的导热板301、回流间隙302错位设置,任一所述折流板体3外壁的导热板301均延伸至相邻折流板体3的回流间隙302内,相邻所述折流板体3的波峰、波谷处均构成“几”字形的流道,且流道之间相互连通设置,在有限的空间内,极大地延长了流道长度,可缩小换热器的体积,保障换热效果。
其中,所述筒体1外壁固定嵌设有冷媒进口101、冷媒出口102,所述冷媒进口101、冷媒出口102之间通过冷媒流道与冷媒流道之间的第一弯管105相连通,向冷媒进口101注入冷流体,冷流体沿着折流板体3之间的冷媒流道与第一弯管105流通。
其中,所述筒体1外壁固定嵌设有热媒进口103、热媒出口104,所述热媒进口103、热媒出口104之间通过热媒流道与热媒流道之间的第二弯管106相连通,向热媒进口103内注入热流体,热流体沿着折流板体3之间的热媒流道与第二弯管106流通。
其中,所述端盖2的一侧均设置有凸台201,所述凸台201适配筒体1的开口结构,所述凸台201上等距开设有若干衔接槽202,所述凸台201上且位于相邻衔接槽20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填充板203,凸台201的设置,能够增大端盖2、筒体1的接触面积,起限位作用,方便焊接,可提高密封效果。
其中,所述填充板203远离凸台201的一端延伸至最外侧折流板体3的回流间隙302内,最外侧所述折流板体3的导热板301均延伸至相邻衔接槽202内,填充板203、衔接槽202的设置,能够与最外侧折流板体3的导热板301、回流间隙302相互配合形成最外层流道。
工作原理:在使用本装置时,先向冷媒进口101注入冷流体,冷流体沿着折流板体3之间的冷媒流道与第一弯管105流通,再向热媒进口103内注入热流体,热流体沿着折流板体3之间的热媒流道与第二弯管106流通,使得冷热流体可间隔流通,能够在此过程中实现热交换,可显著提高冷流体的温度,而相邻折流板体3的波峰、波谷处均构成“几”字形的流道,在有限的空间内,极大地延长了流道长度,可缩小换热器的体积,保障换热效果,且冷、热流体在流经回流间隙302时,能够被折流板体3的波谷侧壁包围,极大地增加了换热面积,导热板301可将冷、热流体挤向波谷侧壁,这有效提高了换热的效果与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包括筒体(1)、端盖(2)和折流板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两端焊接设置端盖(2),两个所述端盖(2)之间层叠设置有若干折流板体(3),所述折流板体(3)均焊接在筒体(1)内壁,所述折流板体(3)呈波浪形结构,且所述折流板体(3)的两侧波峰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导热板(301),所述折流板体(3)的两侧波谷内形成有回流间隙(302),所述折流板体(3)之间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冷媒流道、热媒流道,且所述导热板(301)的厚度小于回流间隙(302)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折流板体(3)的导热板(301)、回流间隙(302)错位设置,任一所述折流板体(3)外壁的导热板(301)均延伸至相邻折流板体(3)的回流间隙(302)内,相邻所述折流板体(3)的波峰、波谷处均构成“几”字形的流道,且流道之间相互连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外壁固定嵌设有冷媒进口(101)、冷媒出口(102),所述冷媒进口(101)、冷媒出口(102)之间通过冷媒流道与冷媒流道之间的第一弯管(105)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外壁固定嵌设有热媒进口(103)、热媒出口(104),所述热媒进口(103)、热媒出口(104)之间通过热媒流道与热媒流道之间的第二弯管(106)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的一侧均设置有凸台(201),所述凸台(201)适配筒体(1)的开口结构,所述凸台(201)上等距开设有若干衔接槽(202),所述凸台(201)上且位于相邻衔接槽(20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填充板(2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板(203)远离凸台(201)的一端延伸至最外侧折流板体(3)的回流间隙(302)内,最外侧所述折流板体(3)的导热板(301)均延伸至相邻衔接槽(202)内。
CN202220239738.3U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 Active CN2172105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9738.3U CN217210533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9738.3U CN217210533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0533U true CN217210533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96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39738.3U Active CN217210533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05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82072B2 (en) Counterflow helical heat exchanger
CN101874192B (zh) 板层积式热交换器
US7334631B2 (en) Heat exchanger
US20010045276A1 (en) Heat transfer apparatus with zigzag passage
CN217210533U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板结构
CN203148115U (zh) 高效翅片式换热器
CN103471440B (zh) 管翅式换热器及其组件
CN209263711U (zh) 一种暖气片
CN209263166U (zh) 一种空调末端设备
CN107504844A (zh) 高效波纹板式换热器
CN209857688U (zh) 新型微通板、及具备该微通板的暖气片和空调末端设备
CN106225523B (zh) 一种交变流动换热器
US20050279488A1 (en) Multiple-channel conduit with separate wall elements
CN211204985U (zh) 拼接型高效换热器
KR20070117830A (ko) 판형 열교환기
CN217275737U (zh) 一种换热器及其换热组件
CN205580259U (zh) 一种蛇形管排及热交换装置
KR20130117898A (ko) 열교환 파이프 및 이를 구비한 열교환기
CN109489449A (zh) 一种暖气片
CN109297100A (zh) 一种空调末端设备
US20170292790A1 (en) Heat exchange conduit and heat exchanger
CN213067193U (zh) 一种散热吸热同步交叉式热交换器
CN212962937U (zh) 一种翅片管热交换器
CN215447539U (zh) 一种新型波纹板式换热器
CN219494946U (zh) 一种端部连接密封结构的热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