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14581U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14581U
CN210114581U CN201920414549.3U CN201920414549U CN210114581U CN 210114581 U CN210114581 U CN 210114581U CN 201920414549 U CN201920414549 U CN 201920414549U CN 210114581 U CN210114581 U CN 210114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ent article
embossed
embossed portion
top sheet
absorb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145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冈健次
高桥勇树
武田慎吾
高木宏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bau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bau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baud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baud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14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14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提供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在不存在吸收体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处不容易引起弯折,并且具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感。吸收性物品,其具有透液性的顶片2和不透液性的背片3和设置在顶片2和背片3之间的吸收体4,顶片2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设置有立起襟翼6;顶片2上设置有网格状的第一压纹部10;立起襟翼6的前侧端部6F和后侧端部6B设置有第二压纹部13;第一压纹部10和第二压纹部13,均至少设置在相比于吸收体4的前侧端的前方侧及相比于吸收体4的后侧端的后方侧;第一压纹部10的压纹率比第二压纹部13的压纹率小。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尿垫(包含轻失禁垫)、卫生巾和一次性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现在,尿垫、卫生巾、一次性尿布等各种各样的吸收性物品已广为人知。这些吸收性物品,为了在穿着时不在穿着者的胯股间体积增大,期望形成为薄型。另一方面,形成为薄型的吸收性物品,穿着在穿着者的胯股间时,难以摊开成平面状,或者在使用的时候可能会弯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其抑制在穿着时扭曲的产生,其中,纤维由在一方向取向的无纺布形成,还具有顶片,该顶片包括与该无纺布的纤维取向方向正交地延伸的多处压纹线,各压纹线通过间断地设置的多处凹部形成,凹部的长度方向配置为与纤维取向方向相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1711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吸收性物品,由于其在前后方向的端部不存在吸收体的部分处会形成得特别薄,因此在该部分处容易弯折。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在不存在吸收体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处不容易引起弯折,并且具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感。
解决课题的手段
能够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其设有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并具有透液性的顶片和不透液性的背片和设置在顶片和背片之间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顶片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立起襟翼;立起襟翼形成为:具有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和此两者之间的中间部,并至少在中间部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襟翼弹性部件,中间部通过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与顶片接合而可立起;顶片上设置有网格状的第一压纹部;立起襟翼的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压纹部;第一压纹部和第二压纹部,均至少设置在比吸收体的前侧端更前的前方侧及比吸收体的后侧端更后的后方侧;第一压纹部的压纹率比第二压纹部的压纹率小。
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通过如上所述地在顶片上设置第一压纹部,并在立起襟翼的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设置第二压纹部,提高了吸收性物品在前后方向的端部的吸收体非存在部处的刚性,使吸收性物品在吸收体非存在部处不容易弯折。另外,顶片虽然其触感会对吸收性物品的穿着舒适感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通过将第一压纹部设置为网格状,赋予顶片缓冲性,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的穿着舒适感,并且通过降低第一压纹部的压纹率,能够确保顶片的柔软性,提高顶片的触感。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设置在立起襟翼的前侧端部和立起襟翼的后侧端部的第二压纹部的压纹率,使吸收性物品在吸收体非存在部处不容易弯折。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纹部设置为由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并且在一方向和另一方向延伸的多处直线部构成的四边网格状。通过如此地设置第一压纹部,使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非存在部在前后方向不容易弯折。
优选地,第二压纹部在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多处排列地设置。通过如此地设置第二压纹部,能够提高第二压纹部的压纹率,并且不过于坚硬地形成设置有第二压纹部的区域。
优选地,顶片上设置有第一非压纹部,第一非压纹部被第一压纹部包围,每一处第一非压纹部的面积大于每一处第二压纹部的面积。通过如此地设置第一非压纹部,易于提高顶片在设置有第一压纹部的区域的缓冲性。另外,在立起襟翼的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使设置有第二压纹部的区域不容易变得过于坚硬。
优选地,第一压纹部的压纹率为25%以下。通过如此地设置第一压纹部,能够提高顶片的柔软性。另一方面,优选地,第二压纹部的压纹率为50%以上。通过如此地设置第二压纹部,提高吸收性物品抑制吸收体非存在部处的弯曲的效果。
优选地,从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观察,设置有第一压纹部的区域A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形成为,长于宽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的设置有第二压纹部的区域A2的宽度方向的总长。由于设置有第一压纹部的区域A1的压纹率比设置有第二压纹部的区域A2的压纹率低,因此通过使区域A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于区域A2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的触感。
优选地,第二压纹部在吸收体的前侧端的从前方侧到后方侧之间设置,并且在吸收体的后侧端的从前方侧到后方侧之间设置。通过如此地设置第二压纹部,使吸收性物品沿吸收体的前侧端和后侧端不容易弯折。
优选地,顶片由短纤维无纺布构成,该无纺布的构成纤维在前后方向取向。由此,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非存在部在前后方向更不容易弯折。另外,使尿液等易于在顶片上优先地在前后方向扩散,并且确保其朝宽度方向的扩散性。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通过设置在顶片的第一压纹部,和设置在立起襟翼的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的第二压纹部,提高了吸收性物品在前后方向的端部的吸收体非存在部处的刚性,使吸收性物品在吸收体非存在部处不容易弯折。另外通过将第一压纹部设置为网格状,赋予顶片缓冲性,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的穿着舒适感,并且通过降低第一压纹部的压纹率,能够确保顶片的柔软性,提高顶片的触感。另一方面,提高设置在立起襟翼的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的第二压纹部的压纹率,由此使吸收性物品在吸收体非存在部处不容易弯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一种示例,表示从肌肤面侧观察到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图2表示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Ⅱ-Ⅱ处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吸收性物品;2、顶片;3、背片;4、吸收体;5、衬纸;6、立起襟翼,6F、前侧端部,6B、后侧端部,6M、中间部;7、襟翼弹性部件;8、侧片;9、吸收体非存在部;10、第一压纹部;11、直线部,11A、第一直线部,11B、第二直线部;12、第一非压纹部;13、第二压纹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一种示例,图1及图2表示的是轻失禁垫的构成例子。图1表示从顶片侧观察到的吸收性物品(轻失禁垫)的俯视图,图2表示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Ⅱ-Ⅱ处的剖视图。在本申请的图中,箭头x表示宽度方向,箭头y表示前后方向,垂直于由箭头x、y形成的面的方向表示厚度方向z。在图1中,图纸的上侧相当于吸收性物品的前侧,图纸的下侧相当于吸收性物品的后侧。
吸收性物品1具有顶片2,背片3及和设置顶片2和背片3之间的吸收体4。顶片2配置在吸收体4的肌肤面侧,背片3配置在吸收体4的非肌肤面侧。透过顶片2的排泄物,由吸收体4吸收。背片3防止排泄物向外泄漏。
吸收性物品1,设有前后方向y和宽度方向x。前后方向y相当于穿着吸收性物品时,在穿着者的胯股间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向。宽度方向x指的是在和吸收性物品同一面上且垂直于前后方向y的方向,相当于穿着吸收性物品时,穿着者的左右方向。另外,在穿着者穿着吸收性物品时,朝向穿着者的肌肤的一侧作为肌肤面侧,其相反的一侧作为非肌肤面侧。
顶片2配置在吸收体4的肌肤面侧,设置为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面向穿着者的肌肤。顶片2,优选为液体透过性的。作为顶片2,可以使用例如由纤维素、人造纤维、棉纱等亲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或者使用由聚烯烃(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例如PET)、聚酰胺(例如尼龙)等的疏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其中,疏水性纤维的表面通过表面活性剂而亲水化。另外,作为顶片2,也可以使用纺织布、针织布或者有孔塑料布等。
背片3配置在吸收体4的非肌肤面侧,优选为不透液性的。作为背片3,可以使用由聚烯烃(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例如PET)、聚酰胺(例如尼龙)等的疏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或者塑料薄膜等。另外,作为背片3也可以使用无纺布和塑料薄膜的层叠体。
吸收体4只要其含有能够吸收尿液等的排泄物的吸收性材料,并不做特别的限定。作为吸收体4,例如既可以使用将吸收性材料成型为预设形状的成型体的吸收体,或者也可以使用通过纸片体(例如薄纸或者薄页纸)或者透液性的无纺布片体等的覆盖片体将该成型体覆盖的吸收体。作为吸收性材料,例如列举纸浆纤维等的亲水性纤维,或者聚丙烯酸系、聚天冬氨酸系、纤维素型、淀粉/丙烯腈型等的吸水性树脂等。另外,吸水性材料,也可以含有聚乙烯、聚丙烯等的聚烯烃纤维,或者PET等的聚酯纤维,或者聚酰胺纤维等的热熔性纤维。为了提高其和尿液等的亲和性,这些热熔性纤维也可以通过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亲水化处理。
从提高尿液等的吸收速度的观点来看,吸收性材料优选地含有亲水性纤维。另外,从提高吸收容量的观点来看,吸收性材料优选地含有吸水性树脂。因此,优选地,吸收体4含有亲水性纤维(特别是纸浆纤维)和吸水性树脂。此时,优选地,例如在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内混合或者撒布吸水性树脂而使用。
吸收体4可以是片体状的吸收体。作为片体状吸收体,列举形成为在无纺布之间具有吸水性树脂不具有纸浆纤维的。如此地形成的片体状吸收体,由于在无纺布之间具有吸水性树脂,因而能够实现高吸收容量。另外,由于片体状吸收体在无纺布之间不具有纸浆纤维,因而能够形成为无体积增大的薄型。
吸收体4的形状(平面形状)并不特别限定。吸收体4的形状可以根据用途适当地决定,例如可以列举大致长方形、沙漏形、葫芦形或者毽球板形等。
在附图中,背片3和吸收体4之间设置有衬纸5,通过衬纸5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1的形状保持性。衬纸5可以由皱纹纸或者无纺布构成。也可以不设置衬纸5。
优选地,在使用无纺布作为顶片2或者背片3的情况下,作为无纺布,可以使用纺粘无纺布、热轧无纺布、点粘无纺布、熔喷无妨布、气流成网无纺布或者SMS无纺布等。
顶片2和背片3相比于吸收体4朝前方侧及后方侧延伸,吸收性物品1在吸收体4的前方侧及吸收体4的后方侧形成吸收体非存在部9。优选地,在吸收体4和背片3之间设置有衬纸5的情况下,衬纸5也相比于吸收体4朝前方侧及后方侧延伸。在吸收体非存在部9中,顶片2和背片3重叠设置,进一步地,衬纸5或者后述的侧片8也重叠设置。
顶片2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设置有立起襟翼6。通过立起襟翼6防止尿液等的横向泄漏。立起襟翼6可以由可使用在背片3的片体部件构成,优选地,由不透液性的塑料薄膜或者不透液性的无纺布构成。
立起襟翼6形成为:具有前侧端部6F和后侧端部6B和此两者之间的中间部6M,并且至少在中间部6M处设置有在前后方向y延伸的襟翼弹性部件7,中间部6M通过前侧端部6F和后侧端部6B分别与顶片2接合而可立起。前侧端部6F和后侧端部6B至少设置在吸收体非存在部9处,也可以一部分设置为和吸收体4重叠。
立起襟翼6具有作为立起起点的基部和作为立起前端的自由端,基部和自由端之间,设置有襟翼弹性部件7。优选地,襟翼弹性部件7在伸展状态下通过粘合剂等与立起襟翼6固定,通过襟翼弹性部件7的收缩力,促进立起襟翼6的立起。立起襟翼6可以通过在顶片2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接合在前后方向y延伸的侧片8,并在侧片8的宽度方向x的里面部设置襟翼弹性部件7而形成。在附图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中,侧片8在宽度方向x的截面处,折叠成Z字状,襟翼弹性部件7被安装在包含被折叠的侧片8的自由端的面上。优选地,在前侧端部6F和后侧端部6B处,被折叠成Z字状的侧片8的各面相互接合,维持Z字状的折叠状态。
吸收性物品1在前后方向y的两端部形成有吸收体非存在部9,而吸收体非存在部9由于不存在吸收体4,刚性较低。因此,吸收性物品1在吸收体非存在部9处容易弯折,例如在设置吸收性物品时难以将吸收性物品摊开成平面状,或者在使用吸收性物品时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y的端部容易翻折。
因此,在吸收性物品1中,在顶片2的吸收体非存在部9设置网格状的第一压纹部10,并且在立起襟翼6的前侧端部6F和后侧端部6B的吸收体非存在部9设置第二压纹部13。即顶片2在第一压纹部10处被按压,立起襟翼6的前侧端部6F和后侧端部6B在第二压纹部13处被按压,第一压纹部10和第二压纹部13,均设置在比吸收体4的前侧端更前的前方侧及比吸收体4的后侧端更后的后方侧。通过如此地设置第一压纹部10和第二压纹部13,提高吸收体非存在部9的刚性,使吸收性物品1在吸收体非存在部处9不容易弯折。另外,顶片2虽然其触感会对吸收性物品的穿着舒适感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通过将第一压纹部10设置为网格状,赋予顶片2缓冲性,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1的穿着舒适感。
在吸收性物品1中,第一压纹部10和第二压纹部13,设置为第一压纹部10的压纹率比第二压纹部13的压纹率小。即,顶片2的设置有第一压纹部10的区域A1的每个单位面积的第一压纹部10的面积S1,比立起襟翼6的前侧端部6F和后侧端部6B的设置有第二压纹部13的区域A2的每个单位面积的第二压纹部13的面积S2小。通过降低设置在顶片2的第一压纹部10的压纹率,能够确保顶片2的柔软性,提升顶片2的触感。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设置在立起襟翼6的前侧端部6F和后侧端部6B的第二压纹部13的压纹率,使吸收性物品1在吸收体非存在部9处不容易弯折。例如,即使在设置有第二压纹部13的区域A2设置为在宽度方向x变窄的情况下,吸收性物品1在吸收体非存在部9处也不容易弯折。
第一压纹部10表示的是顶片2被按压的部分,顶片2的设置有第一压纹部10的区域A1表示的是包含网格状的第一压纹部10的整体的区域。区域A1也包含被网格状的第一压纹部10所包围的第一非压纹部12。在图1中,顶片2的整体作为区域A1。第一压纹部10既可以通过顶片2在非加热状态下被按压而形成,也可以通过顶片2在加热状态下被按压(即热压纹)而形成。不管哪种情况,优选地,第一压纹部10通过顶片2被单独地按压而形成。
第二压纹部13表示的是立起襟翼6的前侧端部6F和后侧端部6B被按压的部分,立起襟翼6的前侧端部6F和后侧端部6B的设置有第二压纹部13的区域A2表示包含第二压纹部13的整体的区域。区域A2也可以包含和第二压纹部13相邻而形成的第二非压纹部的一部分。在图1中,立起襟翼6的前侧端部6F和后侧端部6B的大致整体作为区域A2。第二压纹部13既可以通过立起襟翼6的前侧端部6F和后侧端部6B在非加热状态下被按压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其在加热状态下被按压(即热压纹)而形成。不管哪种情况,优选地,第二压纹部13通过立起襟翼6的前侧端部6F和后侧端部6B被单独地按压而形成。
从提高刚性的观点来看,第一压纹部10和第二压纹部13优选地通过热压纹形成。由此,吸收性物品1在吸收体非存在部9处不容易弯折。此时,顶片2或者立起襟翼6(侧片8)优选地由包含热熔性纤维的无纺布构成。另外,优选地,在第一压纹部10和第二压纹部13中,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至少一部分为熔融状态。作为热熔性纤维,可以列举由聚烯烃(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例如,PET)或者聚酰胺(例如,尼龙)等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纤维。
区域A1的第一压纹部10的压纹率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即,设置有第一压纹部10的区域A1的每个单位面积的第一压纹部10的面积S1,优选为0.25cm2/c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0cm2/cm2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15cm2/cm2以下。通过如此地设置第一压纹部10,能够提高顶片2的柔软性。另一方面,从提高顶片2的吸收体非存在部9的刚性的观点来看,区域A1的第一压纹部10的压纹率优选为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5%以上。即设置有第一压纹部10的区域A1的每个单位面积的第一压纹部10的面积S1,优选为0.01cm2/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3cm2/cm2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0.05cm2/cm2以上。
区域A2的第二压纹部13的压纹率优选为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即,设置有第二压纹部13的区域A2的每个单位面积的第二压纹部13的面积S2,优选为0.50cm2/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60cm2/cm2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0.70cm2/cm2以上。通过如此地设置第二压纹部13,提高抑制吸收性物品1在吸收体非存在部9处的弯曲的效果。另一方面,从使设置有第二压纹部13的区域A2不过于坚硬的观点来看,区域A2的第二压纹部13的压纹率优选为9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85%以下。即,设置有第二压纹部13的区域A2的每个单位面积的第二压纹部13的面积S2,优选为0.95cm2/c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90cm2/cm2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85cm2/cm2以下。
从易于提高区域A2的第二压纹部13的压纹率,同时使区域A2不过于坚硬的观点来看,第二压纹部13并非如第一压纹部10地设置成网格状,而优选地设置为散布状。设置为散布状的各第二压纹部13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可列举圆形、椭圆形、四边形或者六边形等的多边形、星形等。优选地,第二压纹部13在前后方向y和宽度方向x多处排列地设置。从易于更加密集地配置多处第二压纹部13的观点来看,各第二压纹部13的形状优选为四边形或者六边形。
另一方面,优选地,第一压纹部10设置为由相对于前后方向y倾斜并在一个方向和另一个方向延伸的多处直线部11构成的四边网格状,这种情况下,顶片2在直线部11被按压。通过如此地形成第一压纹部10,使吸收性物品1的吸收体非存在部9因在宽度方向x延伸的折痕而不容易弯折。即,吸收性物品1的吸收体非存在部9在前后方向y不容易弯折。
如上地构成的第一压纹部10,通过多处直线部11A(以下称作“第一直线部”)和多处直线部11B(以下,称作“第二直线部”)相交而形成,其中,多处第一直线部11A相对于前后方向y倾斜并在一个方向延伸,多处第二直线部11B相对于前后方向y倾斜并在另一个方向延伸。优选地,顶片2通过多处第一直线部11A和第二直线部11B相互相交,形成多处大致菱形或者大致正方形的第一非压纹部12。“大致菱形”和“大致正方形”,不仅包括完整的菱形或者完整的正方形,还包括倒圆的菱形、倒圆的正方形、倒角的菱形、倒角的正方形。例如,以四边网格状的图案对顶片2进行压纹时,有在第一直线部11A和第二直线部11B的交点处,第一直线部11A和/或第二直线部11B的线宽分别比其他部分粗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第一非压纹部12可能形成倒圆的菱形或者正方形,或者倒角的菱形或者正方形。优选地,大致菱形或者大致正方形的第一非压纹部12,在宽度方向x和长度方向y多处排列地形成。
第一直线部11A,相对于前后方向y,优选地以顺时针5°以上的角度倾斜,进一步优选地以10°以上的角度倾斜,更进一步优选地以15°以上的角度倾斜;另外,优选地以44°以下的角度倾斜,进一步优选地以35°以下的角度倾斜,更进一步优选地以30°以下的角度倾斜。第二直线部11B,相对于前后方向y,优选地以逆时针5°以上的角度倾斜,进一步优选地以10°以上的角度倾斜,更进一步优选地以15°以上的角度倾斜;另外,优选地以44°以下的角度倾斜,进一步优选地以35°以下的角度倾斜,更进一步优选地以30°以下的角度倾斜。通过如此地设置第一直线部11A和第二直线部11B,使吸收性物品1在吸收体非存在部9处在前后方向更加不容易弯折。
在如上所述地设置第一直线部11A和第二直线部11B的情况下,第一非压纹部12形成为前后方向y的长度比宽度方向x的长度长。具体地,被四边网格形状的第一压纹部10包围的各第一非压纹部12,形成为前后方向y的长度比宽度方向x的长度长。第一非压纹部12的前后方向y的长度,优选为宽度方向x的长度的1.2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倍以上;另外,优选为4.0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倍以下。
第一非压纹部12的前后方向y的长度,例如优选为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m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上;另外,优选为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2m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下。第一非压纹部12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例如优选为3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m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上;另外,优选为16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4m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2mm以下。
优选地,每一处第一非压纹部12的面积,比每一处第二压纹部13的面积大。通过如此地形成第一非压纹部12,易于提高顶片2的设置有第一压纹部10的区域A1的缓冲性。另外,在立起襟翼6的前侧端部6F和后侧端部6B,使设置有第二压纹部13的区域A2不容易变得过于坚硬。第二压纹部13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和前后方向y的长度,例如优选为0.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mm以上;另外,优选为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mm以下。
第一压纹部10既可以至少设置在顶片2的吸收体非存在部9上,进一步地也可以设置在顶片2的和吸收体4重叠的区域内。这种情况下,在顶片2的和吸收体4重叠的区域内,尿液等易于在第一压纹部10扩散,并且尿液等易于在第一非压纹部12透过顶片2被吸收体4快速地吸收。即,相对于通过使顶片2在第一压纹部10被压实,提高尿液等在顶片2上朝平面方向的扩散性,未使顶片2在第一非压纹部12被压实,则使尿液等易于透过顶片2。第一压纹部10优选地设置在顶片2的和吸收体4重叠的整个区域内,进一步优选地,设置为横跨顶片2的整个区域。
优选地,第二压纹部13在吸收体4的前侧端的从前方侧到后方侧之间设置,并且在吸收体4的后侧端的从前方侧到后方侧之间设置。通过如此地设置第二压纹部13,使吸收性物品1沿吸收体4的前侧端和后侧端不容易弯折。从同样的观点来看,优选地,第一压纹部10也在吸收体4的前侧端的从前方侧到后方侧之间设置,并且也在吸收体4的后侧端的从前方侧到后方侧之间设置。
立起襟翼6如附图所示,优选地,在从基部到自由端之间,沿在前后方向y延伸的翻折线翻折,通过立起襟翼6的翻折线,基部侧的部分和自由端侧的部分一起在第二压纹部13处被按压。由此,能够提高立起襟翼6的前侧端部6F和后侧端部6B的刚性,使吸收性物品1在吸收体非存在部9处不容易弯折。另外,形成立起襟翼6的侧片8在宽度方向x的截面处折叠成Z字状,优选地,在前侧端部6F和后侧端部6B处,折叠成Z字状的侧片8的各面也一起在第二压纹部13处被按压。
优选地,从吸收性物品1的肌肤面侧观察,设置有第一压纹部10的区域A1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长于设置有第二压纹部13的区域A2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具体而言,区域A1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长于设置在宽度方向x的一侧和另一侧的区域A2的宽度方向x的总长。由于设置有第一压纹部10的区域A1的压纹率比设置有第二压纹部13的区域A2的压纹率低,因此通过使区域A1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长于区域A2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1的肌肤面侧的触感。
优选地,顶片2由无纺布构成,该无纺布的构成纤维在前后方向y取向。进一步优选地,顶片2由短纤维无纺布构成,该无纺布的构成纤维在前后方向y取向。由此,吸收性物品1在吸收体非存在部9处,在前后方向y更加不容易弯折。另外,使尿液等易于在顶片2上优先地在前后方向y扩散,并且确保其朝宽度方向的扩散性。
作为构成纤维在一方向取向的无纺布,列举有纺粘无纺布、热轧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等。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取向方向,可以通过使用显微镜等观察无纺布的表明确认。例如在纺粘无纺布中,对于构成纤维的取向方向进行如下说明。纺粘无纺布,例如将聚合物熔融,从纺丝口挤出并拉伸,将此在传送带等的上面收集,通过形成网状而得到,此时,在传送带上收集到的网(纤维)沿传送带的前进方向排列。因此,这种情况下,网(纤维)沿传送带的前进方向(MD方向)取向。在热轧无纺布中,在制造无纺布时,可以通过适当地设定纤维块形成时的原料短纤维的收集方法或者网形成时的开纤方法,对齐构成纤维的取向方向。在水刺无纺布中,在形成无纺布时,可以通过控制被短纤维分散的水流的流动而使纤维堆积,对齐构成纤维的取向方向。
顶片2作为短纤维无纺布,优选地由热轧无纺布或者针刺无纺布构成。由于热轧无纺布或者针刺无纺布能够形成相对较低的堆积密度,因此,对尿液等具有优良的透过性。另外如上所述,水刺无纺布和热轧无纺布,优选地,该无纺布的构成纤维在前后方向取向。
以上,虽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并不限于如附图所示的轻失禁垫片,也可以是一次性尿布或者卫生巾。
当吸水性物品为一次性尿布时,一次性尿布,例如由前腹部,后背部,和位于前腹部与后背部之间、并且包括吸收体的裆部构成。前腹部相当于穿着一次性尿布时与穿着者的腹部侧接触的部分,后背部相当于穿着一次性尿布时与穿着者的背部侧接触的部分。裆部,位于前腹部与后腹部之间,相当于与穿着者的胯股接触的部分。
一次性尿布既可以是带型的一次性尿布,也可以是内裤型的一次性尿布。带型一次性尿布,例如在后背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固定部件而构成,通过将该固定部件固定到前腹部,能够在穿着时形成为内裤的形状。内裤型一次性尿布具有内裤形状,该内裤形状具有腰部开口部和一对腿部开口部,在使用前就形成为内裤的形状。
当吸水性物品为一次性尿布时,为了形成前腹部和后背部和位于前腹部与后背部之间的裆部,一次性尿布形成有层叠体,层叠体在顶片和背片之间配置有吸收体。另外,一次性尿布也可以构成为:在具有前腹部和后背部和位于前腹部与后背部之间的裆部的外装部件的裆部,设置吸收性本体,吸收性本体在顶片和背片之间配置有吸收体。在后者的情况下,通过将外装部件形成为内裤形状,能够将外装部件作为内裤型的一次性尿布。不管哪种情况,只要通过如上说明地构成吸收性物品的顶片或者立起襟翼,都能够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尤其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能够特别地适用于在前后方向的端部容易引起弯折的尿垫(包含轻失禁垫)或者卫生巾。

Claims (8)

1.吸收性物品,其设有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并具有透液性的顶片和不透液性的背片和设置在所述顶片与所述背片之间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片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立起襟翼;
所述立起襟翼形成为:具有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和此两者之间的中间部,并且至少在中间部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襟翼弹性部件,中间部通过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分别与顶片接合而可立起;
所述顶片上设置有网格状的第一压纹部;
所述立起襟翼的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压纹部;
所述第一压纹部和所述第二压纹部,均至少设置在比所述吸收体的前侧端更前的前方侧及比所述吸收体的后侧端更后的后方侧;
所述第一压纹部的压纹率比所述第二压纹部的压纹率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纹部设置为由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并且在一方向和另一方向延伸的多处直线部所构成的四边网格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纹部在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多处排列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片上设置有第一非压纹部,所述第一非压纹部被所述第一压纹部包围,每一处所述第一非压纹部的面积大于每一处所述第二压纹部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纹部的压纹率为25%以下,所述第二压纹部的压纹率为50%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从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观察,设置有所述第一压纹部的区域A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形成为,长于宽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的设置有第二压纹部的区域A2的宽度方向的总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纹部在所述吸收体的前侧端的从前方侧到后方侧之间设置,并且在所述吸收体的后侧端的从前方侧到后方侧之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片由短纤维无纺布构成,该无纺布的构成纤维在前后方向取向。
CN201920414549.3U 2019-01-24 2019-03-28 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21011458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0023 2019-01-24
JP2019010023A JP2020116156A (ja) 2019-01-24 2019-01-24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14581U true CN210114581U (zh) 2020-02-28

Family

ID=69612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14549.3U Active CN210114581U (zh) 2019-01-24 2019-03-28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16156A (zh)
CN (1) CN210114581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22922B2 (ja) * 2006-04-27 2011-11-24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368961B2 (ja) * 2009-12-11 2013-12-18 花王株式会社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6385519B1 (ja) * 2017-05-02 2018-09-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16156A (ja) 2020-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04152B1 (en) Disposable diaper
JP6211777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517290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148182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06535846B (zh) 吸收性物品
EP1166728A2 (en) Absorbent article
CN111417370A (zh) 具有视觉上不同的底片和腰带的吸收制品
JP6262981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05555241B (zh) 无纺布层叠体、具有无纺布层叠体的吸收性物品和无纺布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JP2011239835A (ja) 吸水性物品
CN105491984B (zh) 无纺布层积体和具有无纺布层积体的吸收性物品
JP2013223686A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5104605A (ja) 使い捨てパンツ型おむつ
CN109562004B (zh) 吸收性物品
CN210114578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0114581U (zh) 吸收性物品
JP6283208B2 (ja) 使い捨てパンツ型おむつ
CN108348373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8348376B (zh) 吸收性物品
CN212416094U (zh) 吸收性物品
JP6883388B2 (ja) 吸収性物品
JP3243029U (ja) 吸収性物品
JP2022089644A (ja) 吸収性物品
CN210114579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7409162U (zh) 吸收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