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09274U - 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09274U
CN210109274U CN201920834509.4U CN201920834509U CN210109274U CN 210109274 U CN210109274 U CN 210109274U CN 201920834509 U CN201920834509 U CN 201920834509U CN 210109274 U CN210109274 U CN 210109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oil
cooling
pipe
bas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3450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晶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neng Tianj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newable Resources Utiliz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neng Tianj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newable Resources Utiliz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neng Tianj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newable Resources Utiliz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neng Tianj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newable Resources Utiliz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3450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09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09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092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包括底座、支撑框架和回流导管,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的两侧皆通过转轴铰接有侧板,支撑框架两端的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冷却盘管和第二冷却盘管,第一冷却盘管和第二冷却盘管上皆均匀固定有第一散热翅片,并且顶板的底部安装有连通管,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冷却盘管和第二冷却盘管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腔室。本实用新型实现冷却水在冷却水腔室与支撑框架之间循环流动,配合第一冷却盘管和第二冷却盘管上设置的第一散热翅片,实现对支撑框架内部元器件的水冷散热,避免灰尘累积,延长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电检测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
背景技术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克服了传统式铅酸蓄电池的两个缺点,不需要加水维护和自放电小,它的正极上析出的氧气在负极直接化合成水;避免使用需严格控制充电电压的复杂线路,从而使电池的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铅酸蓄电池用量巨大,为了检验蓄电池组的可备用时间及实际容量,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一般情况每年要对蓄电池组进行一次核对性放电测试,从而判定蓄电池容量是否满足要求,是否需要修复;现有的蓄电池放电测试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的放电测试采用风冷结构对元器件进行散热,长时间使用冷却风,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灰尘容易累积在检测仪内部元器件的表面,影响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2、现有的放电测试仪的壳体均采用一体结构,安装、拆卸过程繁琐,对元器件的维护、维修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采用风冷结构对元器件进行散热,灰尘容易累积在元器件的表面;壳体均采用一体结构,安装、拆卸过程繁琐,维护、维修造成不便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包括底座、支撑框架和回流导管,所述底座底部的四个角位置处皆通过螺栓安装有支撑脚,支撑脚的底部皆安装有移动滚轮,并且底座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的两侧皆通过转轴铰接有侧板,侧板顶部的两端皆开设有连接槽,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支撑框架两端的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冷却盘管和第二冷却盘管,第一冷却盘管和第二冷却盘管上皆均匀固定有第一散热翅片,并且顶板的底部安装有连通管,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冷却盘管和第二冷却盘管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腔室,冷却水腔室内部的一角位置处通过螺栓安装有循环水泵,循环水泵通过导线与支撑框架一端外壁上安装的控制器电连接,并且循环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的输出端与第一冷却盘管的输入端固定连接,第一冷却盘管的输出端通过连通管与第二冷却盘管的输入端连接,同时第二冷却盘管的输出端延伸至支撑框架一端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底座底部的中间安装有回流导管,回流导管的输入端与回流管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回流导管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回水管,回水管的输出端延伸至冷却水腔室内部的顶端,所述冷却水腔室内部的底端均匀安装有第二散热翅片,第二散热翅片的一端延伸至底座的下方,同时回流导管两侧的中间皆安装有支撑盒体,支撑盒体的内部通过活动轴安装有水轮,且活动轴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盒体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散热扇叶。
优选的,所述顶板的四个角位置处皆设置有开孔,开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销,固定销的顶端设置有与连接槽相互匹配的连接螺柱。
优选的,所述连接槽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连接螺柱的外螺纹相互咬合,且连接螺柱的长度与连接槽的深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盘管和第二冷却盘管皆为“U”型管结构,并且第一冷却盘管和第二冷却盘管皆通过“U”形卡件安装于支撑框架两端的内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散热扇叶外侧的底座底部安装有防护罩,并且防护罩上皆均匀设置有通孔,通孔之间相互配合构成通风散热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盒体与回流导管相互连通,所述水轮的叶片呈涡轮结构,并且2个水轮之间的距离小于回流导管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通过在支撑框架两端的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冷却盘管和第二冷却盘管,同时在底座内部的冷却水腔室内设置循环水泵,循环水泵通过进水管与第一冷却盘管连接,第一冷却盘管通过连通管与第二冷却盘管连接,同时第二冷却盘管通过回流管、有回流导管以及回水管与冷却水腔室内部的顶端连接,实现冷却水在冷却水腔室与支撑框架之间循环流动,配合第一冷却盘管和第二冷却盘管上设置的第一散热翅片,实现对支撑框架内部元器件的水冷散热,避免灰尘累积,延长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2、该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通过在回流导管的两侧设置相连通的支撑盒体,并在支撑盒体的内部通过活动轴安装有水轮,且活动轴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盒体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散热扇叶,冷却水在经过回流导管回流过程中带动水轮转动,从而通过活动轴带动散热扇叶转动,配合冷却水腔室内部的底端延伸至底座下方的第二散热翅片,有效的对冷却水腔室内部冷却水散热,避免冷却水的温度上升,以便进行下一循环的降温处理,保证散热效果;
3、该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通过在支撑框架的两侧皆通过转轴铰接有侧板,侧板顶部的两端皆开设有连接槽,配合顶板的四个角位置处皆设置有开孔,开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销,固定销的顶端设置有与连接槽相互匹配的连接螺柱,使得2个侧板方便旋转展开,便于维护、检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01、冷却水腔室;2、支撑框架;201、侧板;2011、连接槽;202、顶板;2021、开孔;3、“U”形卡件;4、第一冷却盘管;401、第一散热翅片;5、转轴;6、进水管;7、循环水泵;8、第二散热翅片;9、散热扇叶;10、回流导管;11、回水管;12、支撑盒体;1201、水轮;13、第二冷却盘管;14、连通管;15、控制器;16、回流管;17、支撑脚;1701、移动滚轮;18、防护罩;1801、通孔;19、固定销;1901、连接螺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包括底座1、支撑框架2和回流导管10,底座1底部的四个角位置处皆通过螺栓安装有支撑脚17,支撑脚17的底部皆安装有移动滚轮1701,并且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框架2,支撑框架2的两侧皆通过转轴5铰接有侧板201,侧板201顶部的两端皆开设有连接槽2011,支撑框架2的顶部设置有顶板202;
顶板202的四个角位置处皆设置有开孔2021,开孔202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销19,固定销19的顶端设置有与连接槽2011相互匹配的连接螺柱1901,连接槽2011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连接螺柱1901的外螺纹相互咬合,且连接螺柱1901的长度与连接槽2011的深度相等,固定销19通过开孔2021可插入连接槽2011的内部,并且固定销19顶端的连接螺柱1901与连接槽2011之间螺纹连接,方便拆卸;
支撑框架2两端的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冷却盘管4和第二冷却盘管13;
第一冷却盘管4和第二冷却盘管13皆为“U”型管结构,并且第一冷却盘管4和第二冷却盘管13皆通过“U”形卡件3安装于支撑框架2两端的内侧壁上,“U”型管结构的第一冷却盘管4和第二冷却盘管13,能够增加冷却水在第一冷却盘管4和第二冷却盘管13内部的停留时间,保证热交换效果;
第一冷却盘管4和第二冷却盘管13上皆均匀固定有第一散热翅片401,并且顶板202的底部安装有连通管14,连通管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冷却盘管4和第二冷却盘管13固定连接,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腔室101,冷却水腔室101内部的一角位置处通过螺栓安装有循环水泵7,循环水泵7通过导线与支撑框架2一端外壁上安装的控制器15电连接,循环水泵7的型号可为ISGD,控制器15的型号可为FHR-211,并且循环水泵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6,进水管6的输出端与第一冷却盘管4的输入端固定连接,第一冷却盘管4的输出端通过连通管14与第二冷却盘管13的输入端连接,同时第二冷却盘管13的输出端延伸至支撑框架2一端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回流管16,底座1底部的中间安装有回流导管10,回流导管10的输入端与回流管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回流导管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回水管11,回水管11的输出端延伸至冷却水腔室101内部的顶端,进水管6、第一冷却盘管4、连通管14、第二冷却盘管13、回流管16、回流导管10、回水管11、冷却水腔室101之间相互连通,冷却水腔室101内部的底端均匀安装有第二散热翅片8,第二散热翅片8的一端延伸至底座1的下方,同时回流导管10两侧的中间皆安装有支撑盒体12,支撑盒体12的内部通过活动轴安装有水轮1201,且活动轴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盒体12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散热扇叶9;
散热扇叶9外侧的底座1底部安装有防护罩18,并且防护罩18上皆均匀设置有通孔1801,通孔1801之间相互配合构成通风散热结构,具有通孔1801结构的防护罩18,能够对散热扇叶9保护的同时,能够有效的通风散热;
支撑盒体12与回流导管10相互连通,水轮1201的叶片呈涡轮结构,并且2个水轮1201之间的距离小于回流导管10的宽度,使得冷却水在经过回流导管10回流过程中带动水轮1201转动,从而通过活动轴带动散热扇叶9转动,对冷却水腔室101内部的底端延伸至底座1下方的第二散热翅片8散热,有效的对冷却水腔室101内部冷却水换热,避免冷却水的温度上升,以便进行下一循环的降温处理,保证散热效果。
工作原理:使用时,控制器15控制循环水泵7启动(控制器15对循环水泵7的具体控制方式、控制原理及连接结构等均为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循环水泵7抽离冷却水腔室101内部冷却水,并经过进水管6输送至第一冷却盘管4、连通管14、第二冷却盘管13流动后,经过回流管16、回流导管10、回水管11回流至冷却水腔室101的内部,冷却水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带离支撑框架2内部元器件产生的热量,避免采用风冷结构对元器件进行散热,长时间使用冷却风,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灰尘容易累积在检测仪内部元器件的表面,影响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并且冷却水在经过回流导管10回流过程中带动水轮1201转动,从而通过活动轴带动散热扇叶9转动,对冷却水腔室101内部的底端延伸至底座1下方的第二散热翅片8散热,有效的对冷却水腔室101内部冷却水换热,避免冷却水的温度上升,以便进行下一循环的降温处理,保证散热效果,需要对加载体检修时,旋转固定销19,使得连接螺柱1901脱离侧板201顶部的连接槽2011,使得2个侧板方便旋转展开,便于对元器件维护、检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包括底座(1)、支撑框架(2)和回流导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的四个角位置处皆通过螺栓安装有支撑脚(17),支撑脚(17)的底部皆安装有移动滚轮(1701),并且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框架(2),支撑框架(2)的两侧皆通过转轴(5)铰接有侧板(201),侧板(201)顶部的两端皆开设有连接槽(2011),所述支撑框架(2)的顶部设置有顶板(202),支撑框架(2)两端的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冷却盘管(4)和第二冷却盘管(13),第一冷却盘管(4)和第二冷却盘管(13)上皆均匀固定有第一散热翅片(401),并且顶板(202)的底部安装有连通管(14),连通管(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冷却盘管(4)和第二冷却盘管(13)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腔室(101),冷却水腔室(101)内部的一角位置处通过螺栓安装有循环水泵(7),循环水泵(7)通过导线与支撑框架(2)一端外壁上安装的控制器(15)电连接,并且循环水泵(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6),进水管(6)的输出端与第一冷却盘管(4)的输入端固定连接,第一冷却盘管(4)的输出端通过连通管(14)与第二冷却盘管(13)的输入端连接,同时第二冷却盘管(13)的输出端延伸至支撑框架(2)一端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回流管(16),所述底座(1)底部的中间安装有回流导管(10),回流导管(10)的输入端与回流管(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回流导管(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回水管(11),回水管(11)的输出端延伸至冷却水腔室(101)内部的顶端,所述冷却水腔室(101)内部的底端均匀安装有第二散热翅片(8),第二散热翅片(8)的一端延伸至底座(1)的下方,同时回流导管(10)两侧的中间皆安装有支撑盒体(12),支撑盒体(12)的内部通过活动轴安装有水轮(1201),且活动轴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盒体(12)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散热扇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02)的四个角位置处皆设置有开孔(2021),开孔(202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销(19),固定销(19)的顶端设置有与连接槽(2011)相互匹配的连接螺柱(19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2011)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连接螺柱(1901)的外螺纹相互咬合,且连接螺柱(1901)的长度与连接槽(2011)的深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盘管(4)和第二冷却盘管(13)皆为“U”型管结构,并且第一冷却盘管(4)和第二冷却盘管(13)皆通过“U”形卡件(3)安装于支撑框架(2)两端的内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扇叶(9)外侧的底座(1)底部安装有防护罩(18),并且防护罩(18)上皆均匀设置有通孔(1801),通孔(1801)之间相互配合构成通风散热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盒体(12)与回流导管(10)相互连通,所述水轮(1201)的叶片呈涡轮结构,并且2个水轮(1201)之间的距离小于回流导管(10)的宽度。
CN201920834509.4U 2019-06-04 2019-06-04 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 Active CN210109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34509.4U CN210109274U (zh) 2019-06-04 2019-06-04 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34509.4U CN210109274U (zh) 2019-06-04 2019-06-04 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09274U true CN210109274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62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34509.4U Active CN210109274U (zh) 2019-06-04 2019-06-04 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092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5551A (zh) * 2020-10-16 2021-01-22 东莞光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式二次电池测试一体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5551A (zh) * 2020-10-16 2021-01-22 东莞光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式二次电池测试一体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09274U (zh) 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修复用放电检测仪
CN213752855U (zh) 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系统的储能箱
CN110994069B (zh) 一种风冷散热电池包和车
CN209963861U (zh) 一种用于大型电机内部热交换的高效冷却装置
CN114201008B (zh) 一种大数据互联网服务器的散热装置
CN112687983B (zh) 一种双散热式新能源电池固定箱
CN212380513U (zh) 一种具有可拆卸式散热组件的动力电池包
CN211125739U (zh) 一种储能站热管理装置
CN211210356U (zh) 一种新型负载外循环散热装置
CN211606484U (zh) 一种聚光光伏设备用高效散热器
CN207517827U (zh) 一种利于散热的电池模组
CN212725421U (zh) 一种高效新型锂电池
CN218564011U (zh) 一种耐高温轴流风机散热结构
CN219917312U (zh) 一种高效散热聚合物锂电池组结构
CN220106660U (zh) 一种液冷冷却储能散热装置
CN212431274U (zh) 一种空调节能系统的控制柜
CN208797767U (zh) 一种数码发电机用散热型集成模块结构
CN218276307U (zh) 一种发电机组用机箱
CN220491969U (zh) 一种新能源储能锂电池散热板
CN218648024U (zh) 一种冷却电芯的口琴管风冷电箱
CN213520122U (zh) 一种箱体式的锂电池散热装置
CN212366081U (zh) 一种高压储能用磷酸铁锂蓄电池系统
CN220173682U (zh) 一种扁平式光伏逆变器
CN212659614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模组
CN212750982U (zh) 一种大功率锂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