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07689U - 一种空调外壳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外壳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07689U
CN210107689U CN201920789730.2U CN201920789730U CN210107689U CN 210107689 U CN210107689 U CN 210107689U CN 201920789730 U CN201920789730 U CN 201920789730U CN 210107689 U CN210107689 U CN 210107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air conditioner
jack
casing
gril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897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明侠
钱国华
秦宪
冷晓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897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076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07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076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外壳及空调器,所示空调外壳包括壳体和格栅,所述格栅侧边的边缘处设置有插销,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插销匹配的插孔,所述插销与所述插孔插接适配,以将所述格栅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格栅同侧边或相邻两侧边的多个所述插孔的孔隙随着与适配的所述插销插接的顺序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外壳,通过优化插孔的结构,使得插孔满足安装需求,避免格栅在装卸时出现路径干涉,降低了空调外壳的装配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外壳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外壳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移动空调的格栅通常需要固定在空调外壳的壳体上,格栅内侧装有过滤网,而过滤网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布满灰尘。考虑到用户需要定期清洗过滤网,格栅一般采用卡接、插接或螺钉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而现有移动空调,并没有对外壳格栅上的插销分布以及对应孔位间隙进行规范设计,这样就使得格栅在装卸时容易出现路径干涉,使得装配有一定的困难度,花费更多装配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空调器外壳格栅上的插销分布以及对应孔位间隙没有进行规范设计,导致装配困难。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外壳,包括壳体和格栅,所述格栅侧边的边缘处设置有插销,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插销匹配的插孔,所述插销与所述插孔插接适配,以将所述格栅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格栅同侧边或相邻侧边的多个所述插孔的孔隙随着与适配的所述插销插接的顺序逐渐增大。通过优化插孔的结构,使得插孔满足安装需求,避免格栅在装卸时出现路径干涉,降低了空调外壳的装配难度。
可选的,所述插孔的孔隙C符合以下关系式:
Cn≥k(n+1)A+B
式中,A为插销宽度;k为宽度系数,且k的范围为0.4~0.6;B为插销与插孔在插接后,插销与插孔之间的标准间隙;C为插孔的孔隙;n为插销数量,按照格栅多个侧边的安装顺序,将依次插入插销的插孔的空间位置编码定义为:1、2、3…n。通过设定插孔的孔隙C与插销宽度A、宽度系数k、标准间隙B以及插销数量n之间的关系式,可以根据各参数情况和格栅安装方式,对不同位置的插孔的孔隙进行预设,避免格栅在装卸时出现路径干涉,从而产生安装不稳定或安装困难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标准间隙B的范围为:0.4≤B≤2mm。在此范围内,既不会因为间隙小而无法满足生产装配条件,也不会因为间隙过大而使得插接松动,插销与插孔的装配效果较好。
可选的,所述插销宽度A的范围为:8≤A≤20mm,在此范围内,格栅与壳体的连接最稳定,且没有降低空调器的整个结构强度。
可选的,同侧相邻两个所述插销之间的间距为L1,80≤L1≤150mm。通过优化插销的分布位置,使得格栅与壳体的连接更为牢靠,在保证格栅与壳体的安装稳定性的同时,没有提高装配难度。
可选的,所述插销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插孔的深度,更好的保证插销与插孔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格栅侧边的边缘处还设置有卡孔,所述卡孔与设置在滤网上的卡块卡接适配,以将所述滤网固定在所述格栅上。避免滤网对部分进风口形成遮挡,增大了进风面积;同时减少滤网外露,改善产品整体美观程度。
可选的,同侧的所述插销和所述卡孔间隔设置。提高了格栅、滤网和壳体三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后罩壳和围设在所述后罩壳周缘处的连接部,所述后罩壳与所述格栅连接。提高空调器的正面美观度,同时满足空调器的造型以及出模需求。
可选的,所述格栅侧边上设有扣手,所述扣手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适于拆卸所述格栅的操作距离。通过对扣手与连接部之间的位置进行限定,可以便于用户对扣手施力,使得滤网的拆卸更简单轻松。
可选的,所述扣手相对于所述格栅向外侧凸出,所述扣手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且15mm≤D≤25mm。在此距离范围内,既能保证用户能对扣手施力,同时不会影响外壳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空调器外壳格栅上的插销分布以及对应孔位间隙没有进行规范设计,导致装配困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空调外壳。所述空调器与上述空调外壳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格栅与壳体装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01-后罩壳,102-连接部,11-第二卡扣,111-第二突出部,112-第二斜面,113-第二卡扣本体,12-插孔,13-进风口,14-进风支架,15-第二螺钉孔,2-格栅,20-搭桥结构,21-第一卡扣,211-第一卡扣本体,212-第一突出部,213-第一斜面,22-搭桥部,221-第一贯穿孔,222-第二贯穿孔,23-插销,24-卡孔,25-第一螺钉孔,26-扣手,3-滤网,31-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对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方位作简要说明:下述在提到每个结构件的“前”、“后”、“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是指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顶端”、“底端”这些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示坐标,以空调器正常工作状态下,进风口所在的面板为后,以与之相对的另一侧为前(也即空调送风口所在的面板为前),以此为基础定义前、后,左、右、上、下三维空间方向。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内侧”为靠近空调器内部结构的一侧,“外侧”为靠近室内环境的一侧。
现有的空调器的壳体与格栅之间大多通过插接连接,在将格栅装配到壳体上时,如没有对插接结构位置进行优化限定,则有可能无法满足安装的旋转半径的需求,使得格栅在装卸时容易出现路径干涉,装配有一定的困难度,可能花费更多装配时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外壳,通过优化外壳上插接结构以及排布方式,减少设计风险,降低格栅与壳体的装配难度。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结合图1所示,一种空调外壳,包括壳体1和格栅2,格栅2侧边的边缘处设置有插销23,壳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插销23匹配的插孔12,插销23与插孔12插接适配,以将格栅2固定在壳体1上;位于格栅2同侧边或相邻侧边的多个插孔12的孔隙随着与适配插销23插接的顺序逐渐增大。通过优化插孔的结构,使得插孔满足安装需求,避免格栅在装卸时出现路径干涉,降低了空调外壳的装配难度。
其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壳体1为空调器的后壳,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进风的进风口13,在进风口13处设置有进风支架14,格栅2装配在进风支架14上;滤网3装配在格栅2的内侧面上,位于进风支架14与格栅2之间。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格栅2为“L”型结构,相应的,滤网3与进风支架14均为与格栅2适配的“L”型结构。“L”型结构长边对应的格栅2部分位于壳体1后侧,称为后格栅;“L”型结构短边对应的格栅2部分位于壳体1右侧,称为右格栅。
格栅2由于为“L”型结构,在与壳体1的装配过程中,需要逐面安装,这样安装过程中会产生扭转半径,且随着插入插孔12的插销23的增多,也即格栅2与壳体1连接面积的增大,扭转半径逐渐增大,若多个插孔12的孔隙全部相同,则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插孔12的孔隙较大,满足格栅2装配的旋转半径,保证最后一个插销23都可以顺畅的插入插孔12中;但在此状态下,插孔12的孔隙相对于第一个插入插孔12的插销23的宽度偏大,插销23于插孔12内壁之间的间隙可能大于标准间隙,插销23易在插孔12内移动,从而导致插销23与插孔12的连接不稳定,降低了格栅2与壳体1的连接牢靠性。
另一种情况是,若插孔12的孔隙与第一插入的插销23匹配,满足装配稳定性,那么最后一个插入插孔12的插销23,在旋转半径的作用下,出现路径干涉,可能由于插孔12的孔隙过小而插入困难,设置无法插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限定插孔12的孔隙,按照格栅2的装配顺序,对应不同位置的插孔12,不同位置的插孔12的孔隙不同,并随着安装顺序孔隙逐渐增大;这样设置可以满足安装需求,避免格栅在装卸时出现路径干涉,降低了空调外壳的装配难度。当然,格栅2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结构,若格栅2的侧边过多,插销的数量过多,那么,随着安装顺序,插孔12的孔隙越来越大,而孔隙越多越大,会导致壳体的强度越小,这不符合安装需求。因此,只要保证在格栅同一侧边,或,格栅2相邻的两侧边上的插孔12孔隙随着安装顺序增大即可。
其中,插孔12的孔隙C符合以下关系式:
Cn≥k(n+1)A+B
式中,A为插销23宽度;k为宽度系数,且k的范围为0.4~0.6;B为插销23与插孔12插接后,插销23与插孔12内壁之间的标准间隙;C为插孔12的孔隙;n为插销23数量,按照格栅2的安装顺序,将依次插入插销23的插孔12的空间位置编码定义为:1、2、3…n。宽度系数k可以限定插孔12孔隙的偏差范围,根据生产实际,在公差范围内,进一步避免出现路径干涉,合理有效的间隙可以方便生产,减少装配难度,提高产线效率,降低返修概率。
具体的,插销23为由格栅2侧边向前或向下方向的延伸凸块,插销23可以为矩形板,插孔12为相应的矩形通孔;当然插销23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板,只要能够插入与之相匹配的插销23即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销23为一条形版,插孔12为一条形孔。
插销2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插销23分布在格栅2侧边的边缘处。相应的,壳体1上设置有与插销23数量相同的插孔12,多个插孔12分布在壳体1的对应位置处。多个插销23能够分别于多个插孔12插接适配,以提高格栅2与壳体1的连接稳定性。
由于格栅2的长度或宽度是有限定的,若插销23的数量过多,相应的插孔12的数量也过多,则不仅增大了安装难度,同时,也会减小外壳的整体强度。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的,插销23数量的范围为2~4个,插孔12的数量与插销23的数量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定插孔12的孔隙C与插销23宽度A、宽度系数k、标准间隙B以及插销23数量A之间的关系式,可以根据各参数对不同位置的插孔12的孔隙进行预设,避免安装不稳定或安装困难的情况产生。
根据发明人的实践经验,在格栅2与壳体1装配状态下,插销23与插孔12内壁之间的标准间隙范围为:0.4≤B≤2mm。若标准间隙小于0.4mm,则可能出现插销23很难卡入插孔12的情况,表现为装配路径干涉,导致装配困难;而当标准间隙低范围设定的过大,也即大于2mm时,则插孔12内壁与插销23之间的距离过大,避空量过大,壳体强度不容易保证,在空调器的运输或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松动。因此,只有当0.4≤B≤2mm时,既便于格栅2与壳体1的安装,也不会因为间隙过大而使得插接松动,同时兼顾装配可靠及便利性,此时,插销23与插孔12的装配效果较好。
可以理解的是,插销23的宽度范围可以不进行限定,但实际生产设计中,若插销23宽度太大,则插孔12的孔隙值会太大;由于模具开缺对结构不利,孔隙值过大会降低壳体1的结构强度;而若插销23宽度太小,则会导致格栅2与壳体1的连接面积过小,安装不稳定。所以插销23宽度A的范围设定为:8≤A≤20mm,在此范围内,格栅2与壳体1的连接最稳定,且没有降低空调器的整个结构强度。
n为插销23数量,按照格栅2的安装顺序,将依次插入插孔12内的插销23的空间位置编码定义为:1、2、3…n。结合图2所示,来说明如何定义n:
假设在后格栅的下侧边和左侧边的边缘处均设有插销23,右格栅的前侧边上也设置有插销23,若格栅2与壳体1的安装方式为:先将位于后格栅下侧的插销23插入对应的插孔12中,并以后格栅的下侧边为旋转定位轴,依次插入后格栅右侧的插销23、右格栅前侧的插销23。那么对应关系式中的n为:后格栅下侧的插销23为1,后格栅左侧的插销23为2,右格栅前侧的插销23为3。
当然,若格栅2的安装方式不同,旋转定位轴的位置不同,每个插销23对应的插销23数量也不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与格栅2和壳体1的其他连接结构配合,优选的,在右格栅右侧边和后格栅的下侧边的边缘处均设置有多个插销23;具体的,右格栅的右侧边边缘处设置由3个插销23,后格栅的下侧边边缘处设置由2个格栅2。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插销23的分布位置,使得格栅2与壳体1的连接更为牢靠。具体的,可以限定位于同一格栅2侧边的相邻的两个插销23之间的间距为L1,且80mm≤L1≤150mm。考虑到格栅2整体为镂空板,且面积较大,结构强度不高,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弯曲变形。若插销23数量少,相邻两插销23之间的距离过大,则不能将格栅2紧密固定在壳体1上;而若插销23数量过多,相邻两插销23之间的间距过小,虽然连接的很稳定,但浪费材料,且不利于插销23与插孔12的配合安装,提高了装配的难度。因此,只有当相邻的两个插销23之间的间距范围在80~150mm内时,在保证格栅2与壳体1的安装稳定性的同时,没有提高装配难度。
结合图1所示,格栅2设置在壳体1的进风支架14上,且进风支架14为向前凸出的沉槽,这样为更好的保证插销23与插孔12的连接稳定性,插销23的长度不小于插孔12的深度。
另一方面,由于空调器的造型以及出模需求,壳体1从前往后面积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后罩壳101和围设在后罩壳101周缘处的连接部102,后罩壳101与格栅2连接。
结合图2、图6所示,通过将格栅2设置在后罩壳101上,从空调器正面看,连接部102对格栅2进行遮挡,提高空调器的正面美观度。但同时,因为连接部102相对于后罩壳101的侧边向四周凸起,也即连接部102与后罩壳101侧边形成高度差。
滤网3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布满灰尘,需要定期清洗,为方便用户拆卸滤网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格栅2侧边上设有扣手26,扣手26相对于格栅2向外侧凸出,由于扣手26也相对于格栅2向外侧凸出,这样设置在格栅2侧边上的扣手26与连接部102之间具有间隙,若扣手26与连接部102靠的太近,间隙太小,用户的手指无法插入扣手26与连接部102之间的间隙中,则会导致用户找不到着力点,无法对扣手26进行施力,不利于格栅2的拆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扣手26与连接部102之间具有适于拆卸格栅2的操作距离。通过对扣手26与连接部102之间的位置进行限定,可以便于用户对扣手26施力,使得滤网3的拆卸更简单轻松。
结合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根据用户习惯,扣手26设置在右格栅的前侧边处,扣手26与连接部10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且15mm≤D≤25mm。在此距离范围内,既能保证用户对扣手26施力,同时不会影响外壳结构稳定性。
其中,扣手26表面上还可以设置有防滑结构(图中未示出),用于增大扣手26表面的粗糙度。由于扣手26的尺寸通常不大,用户在对扣手26的施力过程中,很容易在扣手26表面滑动,不利于格栅2拆卸。通过增大扣手26表面的粗糙度,可以增大用户手与扣手26之间的摩擦力,便于用户对扣手26施力,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
防滑结构可以为磨砂面、防滑筋或凸点。可以根据实际生产及需要确定防滑结构的类型,只要能增大扣手26的粗糙度即可。
同时,扣手26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与格栅2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为扣手26与格栅2一体成型,一体成型设计不仅可以增大扣手26与格栅2的连接稳定性,提高空调外壳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还可减少生产装配工序。
另外,滤网3由于注塑成型,滤网3周沿处不透气有圈边结构,导致无法完全放置在格栅2内沿边处,滤网3的部分面积被浪费。且现有技术中的滤网3大多通过设置在格栅2或壳体1上的滑槽固定,这就导致在格栅2、滤网3以及壳体1的装配状态下,滤网3的圈边结构会对进风口13形成部分的遮挡,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进风量。
为使滤网3与格栅2的连接更紧密,且滤网3的边沿不会从连接处伸出,结合图3、图5所示,格栅2的内侧边上还设有卡孔24,卡孔24与设置在滤网3上的卡块31卡接适配,以将滤网3固定在格栅2上。
这样,通过在格栅2内侧边位置设置卡孔24,且在滤网3侧边设置卡块31结构,通过卡孔24与卡块31的卡接作用,将滤网3固定在格栅2上,避免滤网3对部分进风口13形成遮挡,增大了进风面积;同时减少滤网3外露,改善产品整体美观程度。
为提高滤网3与格栅2的连接牢固性,卡孔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卡孔24分布在格栅2内侧周缘上;相应地,滤网3上对应有相同数量的卡块31。且每个卡孔24的中心线均平行于所在侧边位于的平面,保证滤网3位于格栅2后侧,且与格栅2平行贴合。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格栅的上侧边、左侧边以及下侧边的内侧,右格栅上侧边、下侧边以及右侧边的内侧,均设置有多个卡孔24;其中,卡孔24的数量不做限制,以满足安装要求为准。
由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右格栅前侧边和后格栅的下侧边的边缘处还设置有多个插销23,为提高格栅2、滤网3和壳体1三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结合图3所示,位于相同格栅2侧边上的插销23和卡孔24间隔设置。
结合图2所示,为提高格栅2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格栅2上还设有搭桥结构20,壳体1上还设有第二卡扣11,搭桥结构20与第二卡扣11卡接适配。其中,搭桥结构20包括搭桥部22和第一卡扣21,搭桥部22上设置有第一贯穿孔221,第一卡扣21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贯穿孔221内。
具体的,搭桥部22与第一卡扣21的一端均与格栅2固定连接,搭桥部22远离格栅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贯穿孔221,第一卡扣21的自由端至少有一部分位于第一贯穿孔221内。且第一卡扣21的顶端面与第一贯穿孔221之间留有间隙,这样便于与第一卡扣21卡接适配的部件穿过间隙卡入搭桥部22与第一卡扣21之间。为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第一贯穿孔221为界,将位于第一贯穿孔221上方的搭桥部22称为桥梁段,搭桥部22其他部分称为底座段。由于至少部分第一卡扣21位于第一贯穿孔221内,可以看作,桥梁段架设在第一卡扣21上,也即,桥梁段位于第一卡扣21顶部。这样当在生产、运输、或装卸过程中,其它器件与搭桥结构20碰撞时,搭桥部22可以抵挡撞击,以此对第一卡扣21进行保护,避免第一卡扣21受损,甚至折断。同时,由于壳体1上第二卡扣11是穿过第一贯穿孔221与第一卡扣21卡接,也即在格栅2与壳体1装配完成状态下,搭桥部22位于第一卡扣21和第二卡扣11之间;因此,搭桥部22还可以提高卡扣结构的整体结构强度;在装卸过程时,搭桥部22可以分担一部分力,避免第一卡扣21产生应力集中而损坏。
结合图2-3所示,第一卡扣21包括第一卡扣本体211和设置在第一卡扣本体211一端的第一突出部212,第一突出部212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贯穿孔221内。第一突出部212向靠近第一贯穿孔221的方向凸出,第一卡扣本体211为竖臂结构,竖臂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格栅2和第一突出部212固定连接,第一突出部212与第一卡扣本体211之间形成“L”型卡接台,“L”型卡接台用于与设置在壳体1上的相匹配的第二卡扣11配合,以将格栅2固定在壳体1上。这样设置,可以保证第一卡扣21与第二卡扣11的卡接处位于第一通孔内,提高搭桥部22对第一卡扣21的保护性。
为提高搭桥结构20的安装稳定性,第一卡扣21与搭桥部22均为顶端窄底端宽的梯形结构,且搭桥部22顶端厚度小于底端厚度。而在模具设计时,若材料厚度不均匀,塑料制品上易出现缩影情况。为减缓缩影情况的产生,避免搭桥部22表面出现凹痕、皱纹、摺皱等现象,搭桥部22上远离第一贯穿孔221的一端还设有第二贯穿孔222;也即,第二贯穿孔222设置在底座段上。通过设置第二贯穿孔222,不仅可以防止缩影、表面产生痕迹,满足实际生产要求,提高外观美观度,还可以减少搭桥部22的应力集中现象,进一步提高搭桥部22的结构稳定性。
结合图7所示,第二卡扣11包括第二突出部111,在卡接状态下,第二突出部111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贯穿孔221内。
结合图4所示,与第一卡扣21相对应的,在格栅2与壳体1装配状态下,第二突出部111向靠近第一贯穿孔221的方向凸出,第二卡扣本体113也为一竖臂结构,且该竖臂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格栅2和第二突出部111固定连接,第二突出部111与第二卡扣本体113之间形成“L”型卡接台,该“L”型卡接台与第一卡扣21的“L”型卡接台的弯折方向相反。第二突出部111卡入第一卡扣21内,且阻挡第一突出部212向后方移动,以此对第一卡扣21进行限位,从而将格栅2固定在壳体1上。当第二突出部111的凸出端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贯穿孔221内时,可以进一步保证第一卡扣21与第二卡扣11的卡接处位于第一贯穿孔221内,且桥梁段位于卡接处顶部。这样设置,使得搭桥部22不仅可以对第一卡扣21进行保护,同时可以对第二卡扣11进行保护,提高了搭桥部22的保护范围。
搭桥结构20可以位于格栅2的多个侧边的边缘处,为方便描述,下面以搭桥结构20位于格栅2上侧边的边缘状态为例,描述搭桥结构20与第二卡扣11的装配情况:
结合图7所示,第一突出部212包括有第一斜面213,第二突出部111包括有第二斜面112,在格栅2与壳体1的安装和/或拆卸过程中,第一斜面213底端与第二斜面112底端线接触。在此,所述第一斜面213底端即为图6中第一斜面213的最下端;所述第二斜面112底端即为图6中第二斜面112的最下端。可以理解的是,当搭桥结构20位于格栅2的其他侧边时,第一斜面213底端与第二斜面112底端均为靠近格栅2的一端,在此不一一对各个方位进行描述。在第一卡扣21与第二卡扣11的装卸过程为线接触时,可以减少面接触带来的摩擦作用,降低搭桥结构20与第二卡扣11的装卸难度。
具体的,结合图7所示,当搭桥结构20位于格栅2上侧边的边缘处、且第二卡扣11位于与搭桥结构20相匹配的位置时,第一斜面213与竖直面形成有第一夹角α,第二斜面112与竖直面形成有第一夹角β,且α>β。在此,将图6中上下方向上的平面定义为竖直面。当第一夹角α大于第二夹角β时,第一斜面213所在平面与第二斜面112所在平面相交;这也就避免了在格栅2与壳体1的装卸过程中,第一斜面213与第二斜面112贴合而使得装卸不顺畅,且需要施加较大力。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当搭桥结构20位于格栅2的左侧边或右侧边的边缘处、且第二卡扣11位于与搭桥结构20相匹配的位置时,第一斜面213在水平面上形成第一夹角α,第二斜面112在水平面上形成第二夹角β。α、β只是用于限定第一突出部212与第二突出部111接触的两个面之间的角度关系,与第一卡扣21和第二卡扣11在格栅2上的位置关系没有关联。
较佳的,发明人在长期的操作实践中,发现当第一夹角α与第二夹角β满足关系式:30°≥α-β≥15°时,格栅2与壳体1的装配效果较佳,若α-β<15°,则第一斜面213与第二斜面112的接触面积太大,在装配上存在困难;而若α-β>60°,则第一斜面213与第二斜面112无法形成有效的接触,起不到卡接作用,不符合实际需求。
此外,经过实验经验总结,发明人得出第一夹角α与第二夹角β的较优值范围为30°~60°。可以理解的是,一个面受到的力会沿力矩分解,产生分解力,而若一侧的力特别小(接近90°时的受力),则对应一侧力会特别大,这样就不利于拆装了。在格栅2与壳体1的装卸过程中,只有第一夹角α与第二夹角β的取值范围在30°~60°内时,沿上下方向产生一定的分解力,从而减小了装卸所需要的力,同时也减小了第一斜面213与第二斜面112的接触面积,降低了装卸难度。而若α、β的角度均大于60°时,第一斜面213与第二斜面112无法形成良好的配合,第二突出部111不能较好的对第一突出部212进行限位,从而使得卡接结构处于失效状态。
结合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考虑到生产模具的精度可能没那么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第一斜面213与第二斜面112之间预设有装配间隙,以给生产留有余量,提高产品合格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格栅2与壳体1的卡扣结构,在装卸过程中第一卡扣21的第一斜面213与第二卡扣11的第二斜面112产生线接触,而装配完成后第一斜面213与第二斜面112之间有装配间隙,第一斜面213与所述第二斜面112之间的配合间隙为0~0.3mm。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格栅2位于壳体1的进风口13处,且与风道连通,因此,为避免用户,特别是儿童无意中将格栅2拆卸,导致出现安全隐患。格栅2与壳体1还设有螺钉紧固位,包括,设置在格栅2上的第一螺钉孔25和设置在壳体1上的第二螺钉孔15,格栅2与壳体1在各卡扣结构和装配结构扣合定位后,再通过螺钉紧固,以此提高空调器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空调外壳,该空调外壳包括壳体1和格栅2,格栅2侧边的边缘处设置有插销23,壳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插销23匹配的插孔12,插销23与插孔12插接适配,以将格栅2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位于格栅2同侧边或相邻侧边的多个插孔12的孔隙随着与适配的插销23插接的顺序逐渐增大。其中,插孔12的孔隙C符合以下关系式:
Cn≥k(n+1)A+B
式中,A为插销23宽度;k为宽度系数,且k的范围为0.4~0.6;B为插销23与插孔12插接后,插销23与插孔12内壁之间的标准间隙;C为插孔12的孔隙;n为插销23数量,按照格栅2的安装顺序,将依次插入插销23的插孔12的空间位置编码定义为:1、2、3…n。
相比于现有空调器,在将格栅2装配到壳体1上时,如没有对插接结构位置进行优化限定,则有可能无法满足安装旋转半径的需求,使得格栅2在装卸时容易出现路径干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通过设定插孔12的孔隙C与插销23宽度A、宽度系数k、标准间隙B以及插销23数量n之间的关系式,可以根据各参数情况和格栅2安装方式,对不同位置的插孔12的孔隙进行预设,避免格栅2在装卸时出现路径干涉,从而产生安装不稳定或安装困难的情况。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格栅(2),所述格栅(2)侧边的边缘处设置有插销(23),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插销(23)匹配的插孔(12),所述插销(23)与所述插孔(12)插接适配,以将所述格栅(2)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位于所述格栅(2)同侧边或相邻两侧边的多个所述插孔(12)的孔隙随着与适配的所述插销(23)插接的顺序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12)的孔隙C符合以下关系式:
Cn≥k(n+1)A+B
式中,A为所述插销(23)宽度;k为宽度系数,且k的范围为0.4~0.6;B为所述插销(23)与所述插孔(12)在插接后,所述插销(23)与所述插孔(12)之间的标准间隙;C为所述插孔(12)的孔隙;n为所述插销(23)数量,按照格栅(2)多个侧边的安装顺序,将依次插入插销(23)的插孔(12)的空间位置编码定义为:1、2、3…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间隙B的范围为:0.4mm≤B≤2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23)宽度A的范围为:8mm≤A≤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外壳,其特征在于,同侧相邻两个所述插销(23)之间的间距为L1,80mm≤L1≤1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23)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插孔(12)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2)侧边的边缘处还设置有卡孔(24),所述卡孔(24)与设置在滤网(3)上的卡块(31)卡接适配,以将所述滤网(3)固定在所述格栅(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外壳,其特征在于,同侧的所述插销(23)和所述卡孔(24)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后罩壳(101)和围设在所述后罩壳(101)周缘处的连接部(102),所述后罩壳(101)与所述格栅(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2)侧边上设有扣手(26),所述扣手(26)与所述连接部(102)之间具有适于拆卸所述格栅(2)的操作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手(26)相对于所述格栅(2)向外侧凸出,所述扣手(26)与所述连接部(10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且15mm≤D≤25mm。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的空调外壳。
CN201920789730.2U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空调外壳及空调器 Active CN2101076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9730.2U CN210107689U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空调外壳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9730.2U CN210107689U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空调外壳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07689U true CN210107689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62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89730.2U Active CN210107689U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空调外壳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076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8126A (zh) * 2019-05-29 2019-07-30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外壳及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8126A (zh) * 2019-05-29 2019-07-30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外壳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79574B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EP3376124A1 (en) Indoor unit of wall-mounted air conditioner and wall-mounted air conditioner
CN204718072U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机壳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CN210107689U (zh) 一种空调外壳及空调器
CN104197492B (zh) 壳体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2095224B (zh) 管道式空调机
CN210070163U (zh) 一种格栅与壳体的卡扣结构及空调器
CN210070174U (zh) 一种空调外壳及空调器
US20230078988A1 (en) Housing assembly, air-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216940705U (zh) 机器人
JP608110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CN105509283A (zh) 空调装置的出风面板及空调装置
CN210070175U (zh) 一种格栅与壳体的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CN210861451U (zh) 空调室外机的底盘组件和空调室外机
JP5071398B2 (ja) 冷凍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CN210201084U (zh) 一种用于建筑金属净化板材的插座安装结构
CN220828946U (zh) 面板和空调器
JP2010185640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5597562U (zh) 空调室外机的出风栅组件及空调
CN110068126A (zh) 一种空调外壳及空调器
CN102654306B (zh) 一种框架及具有该框架的空调器
CN210486020U (zh) 一种面板结构及空调器
CN215260080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0532645U (zh) 一种扫风叶片与蜗壳的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CN205137596U (zh) 集烟罩组件和抽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