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03529U - 一种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03529U CN210103529U CN201920621382.8U CN201920621382U CN210103529U CN 210103529 U CN210103529 U CN 210103529U CN 201920621382 U CN201920621382 U CN 201920621382U CN 210103529 U CN210103529 U CN 2101035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nk body
- water inlet
- inclined plate
- liquid separation
- z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该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包括池体和设于池体内的斜板组,所述斜板组包括多块平行设置的斜板,斜板的左右两侧与池体侧壁密封连接,斜板的上部向设置进水口的池体侧壁倾斜设置;斜板组下方的池体底面从进水口一侧向出水口一侧逐渐增高。该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废水从较高的缓冲区进水口进入到缓冲区中,在缓冲区中下沉的过程中得到缓冲,能够减轻进水时形成的涡流,为斜板分离创造良好的层流效果。从斜板滑落的污泥进入缓冲区,沉到较低的缓冲区底部,从而离开斜板处,避免与上升的水流相互干扰,提高分离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海水养殖业的养殖废水主要包括养殖过程中水产品产生的粪便、残饵、死亡体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中富含氨氮。氨氮可影响水产品的正常生长和代谢,因此对养殖海水来说,氨氮浓度是主要控制指标之一。在养殖废水处理时,通常需要向养殖废水中加入药剂,使污染物产生絮凝沉淀,然后在沉淀池内将沉淀产生的污泥分离出来,因此沉淀是养殖废水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出水质量。斜板沉淀池是一种常用的沉淀池,现有的斜板沉淀池在进水时由于涡流作用容易造成底部污泥翻滚,影响分离分离质量,而且沉淀耗时较长,影响废水处理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液分离效率高、运行稳定的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和设于池体内的斜板组,所述池体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斜板组包括多块平行设置的斜板,斜板的左右两侧与池体侧壁密封连接,斜板的上部向设置进水口的池体侧壁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斜板组下方的池体底面从进水口一侧向出水口一侧逐渐增高,使斜板的底部与池体底面保持距离为d。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池体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池体通过隔板分隔为缓冲区和沉淀区,所述斜板组设于沉淀区内,所述进水口包括缓冲区进水口和沉淀区进水口,沉淀区进水口设于隔板的下部并连通缓冲区和沉淀区,缓冲区进水口设于缓冲区池体侧壁上部,出水口设于沉淀区池体侧壁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区进水口设于远离沉淀区的缓冲区池体侧壁上部,出水口设于远离缓冲区的沉淀区池体侧壁上部。
进一步的,缓冲区的池体侧壁下部设置污泥排出口。
进一步的,沉淀区进水口高于污泥排出口的高度,缓冲区池体底面低于沉淀区进水口。
进一步的,沉淀区进水口低于斜板的最底部,出水口高于斜板的最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为45°-60°,相邻斜板之间的距离为50-200mm。
进一步的,斜板底部与池体底面的距离大于100mm。
进一步的,出水口位于池体内液面以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废水从较高的缓冲区进水口进入到缓冲区中,在缓冲区中下沉的过程中得到缓冲,能够减轻进水时形成的涡流,为斜板分离创造良好的层流效果。在层流状态下,废水中污泥沉淀在斜板上,缩短污水中颗粒沉淀距离,增加沉淀池的沉淀面积,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而且,从斜板滑落的污泥进入缓冲区,沉到较低的缓冲区底部,从而离开斜板处,避免与上升的水流相互干扰,提高分离效果。整个装置造价低,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体,2、斜板组,3、进水口,4、出水口,5、隔板,6、缓冲区,7、沉淀区,8、污泥排出口,31、缓冲区进水口,32、沉淀区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包括:池体1和设于池体1内的斜板组2,所述池体1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置进水口3和出水口4;所述斜板组2包括多块平行设置的斜板,斜板的左右两侧与池体1侧壁密封连接,斜板的上部向设置进水口3的池体1侧壁倾斜设置;斜板组的顶部齐平,斜板组下方的池体1底面从进水口3一侧向出水口4一侧逐渐增高,使斜板的底部与池体1底面保持距离为d,d大于100mm。实际生产时,根据处理水量大小和处理水中需沉淀物体的多少来确定d的具体数值。
废水处理时,废水从池体的底部进水、上部出水,在水流上升的过程中污泥沉积到斜板上,并沿着斜板斜面向下滑落到倾斜的池体1底面,便于排出。
为了避免进水时的涡流影响出水质量,进水口3和出水口4分别位于池体1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使进水口3和出水口4保持较远的距离,减轻干扰。而且沉淀区进水口低于斜板的最底部,沉淀区出水口高于斜板的最顶部。斜板的顶部齐平,形成一个平面,使沉淀后得到的清水顺利的自流出去,不给自流的清水增加阻力。
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为45°-60°,相邻斜板之间的距离为50-200mm。
斜板底部与池体底面的距离大于100mm。
出水口位于池体内液面以下,可以防止漂浮物被带入净化后的出水中。
实施例2:
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池体1通过隔板5分隔为缓冲区6和沉淀区7,所述斜板组2设于沉淀区7内,所述进水口3包括缓冲区进水口31和沉淀区进水口32,沉淀区进水口32设于隔板5的下部并连通缓冲区6和沉淀区7,缓冲区进水口31设于缓冲区6池体侧壁上部,出水口4设于沉淀区6池体侧壁上部。缓冲区6的池体侧壁下部设置污泥排出口8,待沉积的淤泥达到一定量时,可通过设备将淤泥和水分离,把相对干燥的淤泥排出。沉淀区进水口32高于污泥排出口8的高度,缓冲区6池体底面低于沉淀区进水口32。
缓冲区进水口31设于远离沉淀区7的缓冲区6池体侧壁上部,出水口4设于远离缓冲区6的沉淀区7池体侧壁上部。在运行时,池体1内保持一定的液位,废水从较高的缓冲区进水口31进入到缓冲区6中,在缓冲区6中下沉的过程中得到缓冲,能够减轻进水时形成的涡流,为斜板分离创造良好的层流效果。在层流状态下,废水中污泥沉淀在斜板上,缩短污水中颗粒沉淀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增加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提高污水沉淀效率。而且,从斜板滑落的污泥进入缓冲区6,沉到较低的缓冲区6底部,从而离开斜板处,避免与上升的水流相互干扰,提高分离效果。净化后的水从池体出水口19排出。
为了均匀布水,沉淀区进水口32最好沿斜板的宽度方向设置为长形通道。为了进一步提高布水的均匀性,长形通道上可以设置多孔板。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10)
1.一种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和设于池体内的斜板组,所述池体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斜板组包括多块平行设置的斜板,斜板的左右两侧与池体侧壁密封连接,斜板的上部向设置进水口的池体侧壁倾斜设置;
斜板组下方的池体底面从进水口一侧向出水口一侧逐渐增高,使斜板的底部与池体底面保持距离为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池体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通过隔板分隔为缓冲区和沉淀区,所述斜板组设于沉淀区内,所述进水口包括缓冲区进水口和沉淀区进水口,沉淀区进水口设于隔板的下部并连通缓冲区和沉淀区,缓冲区进水口设于缓冲区池体侧壁上部,出水口设于沉淀区池体侧壁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进水口设于远离沉淀区的缓冲区池体侧壁上部,出水口设于远离缓冲区的沉淀区池体侧壁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缓冲区的池体侧壁下部设置污泥排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沉淀区进水口高于污泥排出口的高度,缓冲区池体底面低于沉淀区进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沉淀区进水口低于斜板的最底部,沉淀区出水口高于斜板的最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为45°-60°,相邻斜板之间的距离为50-2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斜板底部与池体底面的距离大于1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水口位于池体内液面以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21382.8U CN210103529U (zh) | 2019-04-29 | 2019-04-29 | 一种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21382.8U CN210103529U (zh) | 2019-04-29 | 2019-04-29 | 一种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03529U true CN210103529U (zh) | 2020-02-21 |
Family
ID=69539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621382.8U Active CN210103529U (zh) | 2019-04-29 | 2019-04-29 | 一种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0352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23656A (zh) * | 2020-12-07 | 2021-04-30 | 江苏海洋大学 | 一种水生动物养殖用污物分离回收装置 |
CN112717486A (zh) * | 2021-01-27 | 2021-04-30 |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的进水口结构 |
CN116553721A (zh) * | 2023-07-12 | 2023-08-08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海洋动物养殖废水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 |
-
2019
- 2019-04-29 CN CN201920621382.8U patent/CN21010352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23656A (zh) * | 2020-12-07 | 2021-04-30 | 江苏海洋大学 | 一种水生动物养殖用污物分离回收装置 |
CN112717486A (zh) * | 2021-01-27 | 2021-04-30 |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的进水口结构 |
CN112717486B (zh) * | 2021-01-27 | 2024-05-28 |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的进水口结构 |
CN116553721A (zh) * | 2023-07-12 | 2023-08-08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海洋动物养殖废水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 |
CN116553721B (zh) * | 2023-07-12 | 2023-09-15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海洋动物养殖废水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103529U (zh) | 一种海水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 | |
CN204910896U (zh) | 一种高效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 | |
CN103285630A (zh) | 均匀布水均匀收水的斜板沉淀池 | |
CN101530681A (zh) | 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 | |
CN110526395A (zh) | 用于废水处理系统的旋流厌氧反应器 | |
CN212504366U (zh) | 高浊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 |
CN220047168U (zh) | 一种泥渣悬浮高效组合式沉淀池 | |
CN112744965A (zh) | 斜板管-电气浮及过滤一体化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 |
CN210711167U (zh) | 一种物化与生化分离式mbr脱氮除磷处理系统 | |
CN110734173A (zh) | 一种电絮凝油水分离器 | |
CN115710043A (zh) | 一种应用于水处理的沉淀装置 | |
CN206843183U (zh) | 用于生物污水处理的abr厌氧池 | |
CN214141900U (zh) | 多级混凝沉淀装置 | |
KR101133316B1 (ko) | 슬러지 순환식 튜브형 경사판 침전장치 | |
CN101863546A (zh) | 多级斜管或斜板沉淀池 | |
CN211896437U (zh) | 一种电絮凝油水分离器 | |
CN201124046Y (zh) | 双向流斜板沉淀装置 | |
CN209778435U (zh)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生物过滤装置 | |
CN211644773U (zh) | 一种高效硝化/反硝化脱氮滤池 | |
KR101172198B1 (ko) | 고액분리 효율을 향상시킨 경사판 침전지 | |
CN201370981Y (zh) | 具有扰流构造的海水澄清池 | |
CN110117069B (zh) | 一种适用于生活污水治理用一体化沉淀分水设备 | |
CN106215469A (zh) | 一种浸入式沉淀装置及沉淀系统 | |
CN113044935A (zh) | 一种电絮凝净化装置 | |
CN107174845A (zh) | 一种肝素二次复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9 Address after: 266199 Room 701, Building 4, No. 266, Jiushui East Road, Licang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orun Wate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202, A4-3 Internet Building, Hanyu Jingu, Jinan, Shandong, 250000 Patentee before: Wang Qingk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