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99864U - 管件装配夹具及管件装配工装 - Google Patents

管件装配夹具及管件装配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99864U
CN210099864U CN201920893433.2U CN201920893433U CN210099864U CN 210099864 U CN210099864 U CN 210099864U CN 201920893433 U CN201920893433 U CN 201920893433U CN 210099864 U CN210099864 U CN 2100998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block
clamping
pipe fitting
block
clamp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934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鹏鹏
丁淼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ancois Pipe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rancois Pipe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ancois Pipe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Francois Pipe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934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998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99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998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件装配夹具及管件装配工装,前者包括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和转动限位件;在第一夹块上开设有第一夹持槽,在第二夹块上开设有第二夹持槽,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配置成在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相互靠近的工况下相互对接以夹持待装配管件;转动限位件包括连接部件和转动手柄,连接部件固定于第一夹块,转动手柄能相对连接部件转动至与被夹持的待装配管件的管口端面抵接从而对被夹持的待装配管件进行限位。后者包括操作台和前者。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通过夹持管件对管件进行定位从而提高管件装配结果的一致性以及操作简单、易于操作从而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等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管件装配夹具及管件装配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装配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件装配夹具及管件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市场竞争日愈激烈,整车成本压力日益加剧,在汽车管路系统中,尼龙管由于具有良好的管路性能且成本低廉等原因被大规模使用。针对尼龙管与不同零件间的装配技术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更高效,更经济的尼龙管装配技术也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将引领技术的革新。
目前,大多数尼龙管装配采用的方案是:使用金属夹块夹持尼龙管再将被夹持的尼龙管与其他零件之间完成装配,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现有装配方案中:由于尼龙管装配位置不固定,从而存在有装配结果一致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管件装配夹具及管件装配工装,该管件装配夹具及管件装配工装至少具有能够提高管件装配结果的一致性的有益效果。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件装配夹具,包括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和转动限位件;
在所述第一夹块上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一夹块的第一夹持槽,在所述第二夹块上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二夹块的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一夹持槽和所述第二夹持槽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相互靠近的工况下相互对接以夹持待装配管件;
所述转动限位件包括连接部件和转动手柄,所述连接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夹块上,所述转动手柄以能够相对所述连接部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持槽的延伸方向的平面内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件,且所述转动手柄配置成在转动初始位置处能够与被夹持的所述待装配管件的管口端面抵接从而对被夹持的所述待装配管件进行限位。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连接板和Z字形弯折杆,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夹块上,所述Z字形弯折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转动手柄转动安装于所述Z字形弯折杆的另一端。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夹持槽和所述第二夹持槽对接形成径向截面为椭圆形的柱状槽。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夹持槽和所述第二夹持槽的各自的槽体壁面上分别设置有防滑纹。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管件装配夹具还包括第一柔性块和第二柔性块;
所述第一柔性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夹块的面向所述转动手柄的一侧,在所述第一柔性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夹持槽贯通以延长所述第一夹持槽的第三夹持槽,且所述第三夹持槽贯通所述第一柔性块;
所述第二柔性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夹块的面向所述转动手柄的一侧,在所述第二柔性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夹持槽贯通以延长所述第二夹持槽的第四夹持槽,且所述第四夹持槽贯通所述第二柔性块。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柔性块和所述第二柔性块均由聚氨酯制成。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柔性块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第一夹块,所述第二柔性块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第二夹块。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管件装配工装,所述管件装配工装包括操作台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可能的实施方式之一提供的管件装配夹具;
其中:所述第一夹块固定于所述操作台,所述第二夹块通过滑动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操作台,所述滑动组件配置成控制所述第二夹块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块。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操作台包括主体和安装于所述主体上的安装槽,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一夹持槽和所述第二夹持槽均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外部;所述第一夹块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滑动组件连接于所述主体和所述第二夹块之间。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肘夹座、肘夹扳手和肘夹推杆;
所述肘夹推杆滑动连接于所述肘夹座,所述肘夹扳手铰接于所述肘夹座,且所述肘夹推杆的一端与所述肘夹扳手曲柄连杆连接;所述肘夹座固定于所述主体,所述肘夹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块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管件装配夹具,该管件装配夹具包括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和转动限位件;
在第一夹块上开设有贯通第一夹块的第一夹持槽,在第二夹块上开设有贯通第二夹块的第二夹持槽,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配置成在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相互靠近的工况下相互对接以夹持待装配管件;
转动限位件包括连接部件和转动手柄,连接部件固定于第一夹块上,转动手柄以能够相对所述连接部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持槽的延伸方向的平面内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件,且所述转动手柄配置成在转动初始位置处能够与被夹持的所述待装配管件的管口端面抵接从而对被夹持的所述待装配管件进行限位。
使用时,保证转动限位件的转动手柄位于初始位置处,将待装配管件放置于第一夹块上的第一夹持槽内,并保证待装配管件的管口伸出第一夹持槽且其管口端面抵接于转动限位件的转动手柄,使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相互靠近以使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相互对接直至待装配管件被夹持于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之间,然后锁紧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即完成待装配管件的对位工作;也可以保证转动手柄位于初始位置处,然后先使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相互靠近以使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相互对接,再将待装配管件伸入于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之间,移动待装配管件,使待装配管件的管口伸出夹持槽并使其管口端面抵接于转动限位件的转动手柄,之后锁紧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即完成待装配管件的对位工作;
在需要与对手件装配时,只要旋转转动限位件的转动手柄,使转动手柄不遮挡待装配管件的管口,即可对该待装配管件和对手件之间进行对接工作以完成管件装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件装配夹具中,利用第一夹持槽、第二夹持槽对待装配管件进行夹持,可避免待装配管件在装配过程中移动,便于装配对位,进一步地,可通过转动限位件中的转动手柄对待装配管件的管口装配位置进行限定,以充分保证待装配管件装配位置的准确度,以提高管件装配结果的一致性;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件装配夹具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从而有利于提高管件装配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管件装配工装,该管件装配工装包括操作台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可能的实施方式之一提供的管件装配夹具;其中:第一夹块固定于操作台,第二夹块通过滑动组件滑动连接于操作台,滑动组件配置成控制第二夹块靠近或远离第一夹块。
以上提供了操控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相互靠近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具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管件装配夹具具有的所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件装配夹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件装配夹具的第一夹块和转动限位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件装配夹具的第二夹块和第二柔性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件装配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件装配工装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件装配工装中的操作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第一夹块;11-第一夹持槽;2-第二夹块;21-第二夹持槽;3-转动限位件;31-连接部件;311-连接板;312-Z字形弯折杆;32-转动手柄;41-第一柔性块;411-第三夹持槽;42-第二柔性块;421-第四夹持槽;5-操作台;51-主体;511-安装槽;6-滑动组件;61-肘夹座;62-肘夹扳手;63-肘夹推杆;7-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对其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管件装配夹具,请参阅图1至图4,重点参阅图1,该管件装配夹具包括第一夹块1、第二夹块2和转动限位件3。
具体地,在第一夹块1上开设有贯通第一夹块1的第一夹持槽11,在第二夹块2上开设有贯通第二夹块2的第二夹持槽21,第一夹持槽11和第二夹持槽21配置成在第一夹块1和第二夹块2相互靠近的工况下相互对接以夹持待装配管件;转动限位件3包括连接部件31和转动手柄32,连接部件31固定于第一夹块1上,转动手柄32以能够相对连接部件31在垂直于第一夹持槽11的延伸方向的平面内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连接部件31,且转动手柄32配置成在转动初始位置处能够与被夹持的待装配管件的管口端面抵接从而对被夹持的待装配管件进行限位。
更详细地,使用时,使第一夹块1与第二夹块2相对设置,即,第一夹持槽11开设于第一夹块1的面向第二夹块2的侧面上,且第一夹持槽11贯通第一夹块1;第二夹持槽21开设于第二夹块2的面向第一夹块1的侧面上,且第二夹持槽21贯通第二夹块2;
保证转动限位件3的转动手柄32位于初始位置处,将待装配管件放置于第一夹块1上的第一夹持槽11内,并保证待装配管件的管口伸出第一夹持槽11且其管口端面抵接于转动限位件3的转动手柄32,使第一夹块1和第二夹块2相互靠近以使第一夹持槽11和第二夹持槽21相互对接直至待装配管件被夹持于第一夹持槽11和第二夹持槽21之间,然后锁紧第一夹块1和第二夹块2,即完成待装配管件的对位工作;也可以保证转动手柄32位于初始位置处,然后先使第一夹块1和第二夹块2相互靠近以使第一夹持槽11和第二夹持槽21相互对接,再将待装配管件伸入于第一夹持槽11和第二夹持槽21之间,移动待装配管件,使待装配管件的管口伸出夹持槽并使其管口端面抵接于转动限位件3的转动手柄32,之后锁紧第一夹块1和第二夹块2,即完成待装配管件的对位工作;
在需要与对手件装配时,只要旋转转动限位件3的转动手柄32,使转动手柄32不遮挡待装配管件的管口,即可对该待装配管件和对手件之间进行对接工作以完成管件装配。
本实施例提供的管件装配夹具中,利用第一夹持槽11、第二夹持槽21对待装配管件进行夹持,可避免待装配管件在装配过程中移动,便于装配对位,进一步地,可通过转动限位件3中的转动手柄32对待装配管件的管口装配位置进行限定,以充分保证待装配管件装配位置的准确度,以提高管件装配结果的一致性;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管件装配夹具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从而有利于提高管件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使第一夹块1靠近第二夹块2后锁紧第一夹块1和第二夹块2的方式具有多种,例如,使第一夹块1和第二夹块2之间相互靠近后通过螺栓或螺丝进行锁定,或者使第一夹块1和第二夹块2之间相互靠近后通过固定带结构对第一夹块1和第二夹块2进行捆绑锁定等。
进一步地,上述连接部件31具有多种,例如,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优选地.上述连接部件31包括连接板311和Z字形弯折杆312,连接板311固定于第一夹块1上,Z字形弯折杆312的一端连接于连接板311,转动手柄32转动安装于Z字形弯折杆312的另一端。具体地,以夹持在第一夹持槽11和第二夹持槽21之间的待装配管件的管口端为前端,使Z字形弯折杆312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夹持槽11的前端的前方位置处,使转动手柄32可在第一夹持槽11的前端的前方转动,以在初始位置处抵接于待装配管件的管口端面上对待装配管件进行限位,并在装配时转动至不再遮挡管口的位置处,供管件装配;其整体结构紧凑,夹持和限位效果优良。
当然,以上只是提供了连接部件31的一种优选结构,上述连接部件31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为直接连接于第一夹块1前部端面上的直杆等。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参阅图1至图4,重点参阅图4,第一夹持槽11和第二夹持槽21对接形成径向截面为椭圆形的柱状槽,从而,在待装配管件为尼龙管等软管件时,可通过椭圆形的柱状槽对软管件的管壁进行挤压,以提高夹持稳固度。当然,上述第一夹持槽11和第二夹持槽21的形状可根据管件的具体形状进行对应设计,例如,为适应对波浪状管件的装配工作,使第一夹持槽11和第二夹持槽21均为波浪状等。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在第一夹持槽11和第二夹持槽21的各自的槽体壁面上还分别设置有防滑纹,该防滑纹可以但不限于通过酸蚀工艺获得等。从而,可在对待装配管件限位后,利用防滑纹增加待装配管件在第一夹持槽11和第二夹持槽21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待装配管件在第一夹持槽11和第二夹持槽21的内部打滑,以避免管件装配间隙过大使管内流体材料泄漏浪费的问题,有利于节省成本,且在管内流体材料为燃油等的情况下可避免燃油泄漏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另外,现有技术中,在对尼龙管等软性管件进行装配时,由于装配时尼龙管的管路端口发生膨胀,容易打折、压伤而存在尼龙管报废率高的问题,相对于此,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优选地,该管件装配夹具还包括第一柔性块41和第二柔性块42;第一柔性块41固定于第一夹块1的面向转动手柄32的一侧,在第一柔性块41上设置有与第一夹持槽11贯通以延长第一夹持槽11的第三夹持槽411,且第三夹持槽411贯通第一柔性块41;第二柔性块42固定于第二夹块2的面向转动手柄32的一侧,在第二柔性块42上设置有与第二夹持槽21贯通以延长第二夹持槽21的第四夹持槽421,且第四夹持槽421贯通第二柔性块42。
从而,可通过第一柔性块41和第二柔性块42对待装配管件进行进一步地夹持,起到管件支撑作用,避免管口打折,并且,可通过第一柔性块41和第二柔性块42良好的膨胀性配合尼龙管等软质管件管口端在装配时发生的膨胀变形,避免管口压伤,从而降低管件报废率。
当然,也可以不设置上述柔性块的结构,同样可实现对管件进行夹持以对其进行装配的功能,但是,明显地,按照上述方案进行优选设置,可达到上述优良效果,因而优选使用上述方案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柔性块41和第二柔性块42的材料具有多种,例如,使第一柔性块41和第二柔性块42均由尼龙制成等,优选地,上述第一柔性块41和第二柔性块42由聚氨酯制成。
另外,第一柔性块41连接于第一夹块1的方式具有多种,例如,第一柔性块41热熔于第一夹块1等,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优选地,使第一柔性块4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第一夹块1,第二柔性块42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第二夹块2。从而,有利于对第一柔性块41和第二柔性块42进行拆装检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管件装配工装,参阅图1至图7,该管件装配工装包括操作台5和管件装配夹具。
其中,请参阅图1至图4,重点参阅图1,该管件装配夹具包括第一夹块1、第二夹块2和转动限位件3。
具体地,在第一夹块1上开设有贯通第一夹块1的第一夹持槽11,在第二夹块2上开设有贯通第二夹块2的第二夹持槽21,第一夹持槽11和第二夹持槽21配置成在第一夹块1和第二夹块2相互靠近的工况下相互对接以夹持待装配管件;转动限位件3包括连接部件31和转动手柄32,连接部件31固定于第一夹块1上,转动手柄32以能够相对连接部件31在垂直于第一夹持槽11的延伸方向的平面内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连接部件31,且转动手柄32配置成在转动初始位置处能够与被夹持的待装配管件的管口端面抵接从而对被夹持的待装配管件进行限位。
更详细地,使用时,使第一夹块1与第二夹块2相对设置,即,第一夹持槽11开设于第一夹块1的面向第二夹块2的侧面上,且第一夹持槽11贯通第一夹块1;第二夹持槽21开设于第二夹块2的面向第一夹块1的侧面上,且第二夹持槽21贯通第二夹块2;
保证转动限位件3的转动手柄32位于初始位置处,将待装配管件放置于第一夹块1上的第一夹持槽11内,并保证待装配管件的管口伸出第一夹持槽11且其管口端面抵接于转动限位件3的转动手柄32,使第一夹块1和第二夹块2相互靠近以使第一夹持槽11和第二夹持槽21相互对接直至待装配管件被夹持于第一夹持槽11和第二夹持槽21之间,然后锁紧第一夹块1和第二夹块2,即完成待装配管件的对位工作;也可以保证转动手柄32位于初始位置处,然后先使第一夹块1和第二夹块2相互靠近以使第一夹持槽11和第二夹持槽21相互对接,再将待装配管件伸入于第一夹持槽11和第二夹持槽21之间,移动待装配管件,使待装配管件的管口伸出夹持槽并使其管口端面抵接于转动限位件3的转动手柄32,之后锁紧第一夹块1和第二夹块2,即完成待装配管件的对位工作;
在需要与对手件装配时,只要旋转转动限位件3的转动手柄32,使转动手柄32不遮挡待装配管件的管口,即可对该待装配管件和对手件之间进行对接工作以完成管件装配。
该管件装配夹具中,利用第一夹持槽11、第二夹持槽21对待装配管件进行夹持,可避免待装配管件在装配过程中移动,便于装配对位,进一步地,可通过转动限位件3中的转动手柄32对待装配管件的管口装配位置进行限定,以充分保证待装配管件装配位置的准确度,以提高管件装配结果的一致性;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管件装配夹具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从而有利于提高管件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参阅图5至图7,第一夹块1固定于操作台5,第二夹块2通过滑动组件6滑动连接于操作台5,滑动组件6配置成控制第二夹块2靠近或远离第一夹块1。从而,只需操控滑动组件6即可完成对管件的夹固或释放,进而节省操作时间。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参阅图5、图6,操作台5包括主体51和安装于主体51上的安装槽511,第一夹块1和第二夹块2均安装于安装槽511内,且第一夹持槽11和第二夹持槽21均位于安装槽511的外部;第一夹块1固定于安装槽511内,滑动组件6连接于主体51和第二夹块2之间。其中,第一夹块1可通过销钉7固定于安装槽511内或以其他方式固定于安装槽511内。通过安装槽511可对第二夹块2的滑动行程进行限定,操控更精准。当然,也可以不设置上述安装槽511,而是通过在主体51上设置滑轨,使第二夹块2滑动设置于滑轨上以实现第二夹块2靠近或远离第一夹块1的功能等。
更进一步地,上述滑动组件6的形式具有多种,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参阅图5和图6,滑动组件6未水平式肘夹结构,具体地,包括肘夹座61、肘夹扳手62和肘夹推杆63;肘夹推杆63滑动连接于肘夹座61,肘夹扳手62铰接于肘夹座61,且肘夹推杆63的一端与肘夹扳手62曲柄连杆连接;肘夹座61固定于主体51,肘夹推杆63的另一端与第二夹块2连接。当推动肘夹扳手62时,与肘夹扳手62连接的曲柄连杆即带动肘夹推杆63推出或缩回,进而带动第二夹块2靠近或远离第一夹块1。
以上提供了操控第一夹块1和第二夹块2之间相互靠近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有益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件装配夹具及管件装配工装可由上述实施例的各种结构组合而成,同样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且本实施例不仅仅局限于尼龙管的装配,还适用于其他管件的装配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管件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块(1)、第二夹块(2)和转动限位件(3);
在所述第一夹块(1)上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一夹块(1)的第一夹持槽(11),在所述第二夹块(2)上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二夹块(2)的第二夹持槽(21),所述第一夹持槽(11)和所述第二夹持槽(21)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夹块(1)和所述第二夹块(2)相互靠近的工况下相互对接以夹持待装配管件;
所述转动限位件(3)包括连接部件(31)和转动手柄(32);所述连接部件(31)固定于所述第一夹块(1)上,所述转动手柄(32)以能够相对所述连接部件(31)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持槽(11)的延伸方向的平面内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件(31),且所述转动手柄(32)配置成在转动初始位置处能够与被夹持的所述待装配管件的管口端面抵接从而对被夹持的所述待装配管件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31)包括连接板(311)和Z字形弯折杆(312),所述连接板(311)固定于所述第一夹块(1)上,所述Z字形弯折杆(3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板(311),所述转动手柄(32)转动安装于所述Z字形弯折杆(312)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槽(11)和所述第二夹持槽(21)对接形成径向截面为椭圆形的柱状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夹持槽(11)和所述第二夹持槽(21)的各自的槽体壁面上分别设置有防滑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装配夹具还包括第一柔性块(41)和第二柔性块(42);
所述第一柔性块(41)固定于所述第一夹块(1)的面向所述转动手柄(32)的一侧,在所述第一柔性块(4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夹持槽(11)贯通以延长所述第一夹持槽(11)的第三夹持槽(411),且所述第三夹持槽(411)贯通所述第一柔性块(41);
所述第二柔性块(42)固定于所述第二夹块(2)的面向所述转动手柄(32)的一侧,在所述第二柔性块(4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夹持槽(21)贯通以延长所述第二夹持槽(21)的第四夹持槽(421),且所述第四夹持槽(421)贯通所述第二柔性块(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件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块(41)和所述第二柔性块(42)均由聚氨酯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件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块(4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第一夹块(1),所述第二柔性块(42)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第二夹块(2)。
8.一种管件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5)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管件装配夹具;
所述第一夹块(1)固定于所述操作台(5),所述第二夹块(2)通过滑动组件(6)滑动连接于所述操作台(5),所述滑动组件(6)配置成控制所述第二夹块(2)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块(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件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5)包括主体(51)和安装于所述主体(51)上的安装槽(511),所述第一夹块(1)和所述第二夹块(2)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槽(511)内,且所述第一夹持槽(11)和所述第二夹持槽(21)均位于所述安装槽(511)的外部;所述第一夹块(1)固定于所述安装槽(511)内,所述滑动组件(6)连接于所述主体(51)和所述第二夹块(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件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6)包括肘夹座(61)、肘夹扳手(62)和肘夹推杆(63);
所述肘夹推杆(63)滑动连接于所述肘夹座(61),所述肘夹扳手(62)铰接于所述肘夹座(61),且所述肘夹推杆(63)的一端与所述肘夹扳手(62)曲柄连杆连接;所述肘夹座(61)固定于所述主体(51),所述肘夹推杆(6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块(2)连接。
CN201920893433.2U 2019-06-13 2019-06-13 管件装配夹具及管件装配工装 Active CN2100998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3433.2U CN210099864U (zh) 2019-06-13 2019-06-13 管件装配夹具及管件装配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3433.2U CN210099864U (zh) 2019-06-13 2019-06-13 管件装配夹具及管件装配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99864U true CN210099864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64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93433.2U Active CN210099864U (zh) 2019-06-13 2019-06-13 管件装配夹具及管件装配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998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1748A (zh) * 2020-10-15 2021-01-05 弗兰科希管件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切割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1748A (zh) * 2020-10-15 2021-01-05 弗兰科希管件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切割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57525A (en) Portable slim-line hose fitting crimper
CN210099864U (zh) 管件装配夹具及管件装配工装
RU2002106184A (ru) Быстродействующая сцепка
US20060230802A1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grooved endform
AU4081299A (en) Internal pipe clamp
CN217096445U (zh) 一种预定位连接装置
TW592856B (en) Steel pipe end face working device
CN109227018A (zh) 水箱横梁左立柱总成焊接工装
CN116852319A (zh) 一种新型液压接头连接结构
CN213054044U (zh) 直角转向弯管端面打磨装置
CN113118571B (zh) 一种管道承接接头制造加工方法
CN209207293U (zh) 一种加工薄壁弯管零件的新型夹具
CN208696337U (zh) 一种用于浮动油封毛坯件车削加工的三瓣式夹具
CN219358526U (zh) 一种用于对焊弯头的焊接装置
EP2176107A1 (en) Fluid reservoir cap
CN216555892U (zh) 一种多管路高压快速连接接头
CN214393038U (zh) 一种过滤器加工用工装夹具
CN216966732U (zh) 水利工程用管道焊接装置
CN218362267U (zh) 一种核电用不锈钢法兰锻造用多角度夹持装置
CN219282654U (zh) 免焊空调管接头
CN214489484U (zh) 一种喉箍螺杆锁紧装置
CN213900299U (zh) 一种生产碳酸丙烯酯的抽真空u型管
CN116038623A (zh) 一种voss接头快捷安装工具
CN210210236U (zh) 一种汽车管路辅助插接装置
CN213225405U (zh) 一种折弯软管接头内孔打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