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95464U - 一种多用炖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用炖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95464U
CN210095464U CN201821825125.8U CN201821825125U CN210095464U CN 210095464 U CN210095464 U CN 210095464U CN 201821825125 U CN201821825125 U CN 201821825125U CN 210095464 U CN210095464 U CN 210095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cup body
handleless
handleless cup
ste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2512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hua Qih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nhua Qih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hua Qih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nhua Qih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2512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95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95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954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炖盅,包括下层盅体和上层盅体,所述上层盅体的底部面积大于所述下层盅体的盅口面积,所述上层盅体叠放于所述下层盅体的顶部,且所述上层盅体的底部盖住所述下层盅体的盅口,所述上层盅体的盅口设有外盖。基于上述结构,该多用炖盅在烹饪时,下层盅体用于炖汤,上层盅体用于蒸菜,一次多用,不仅缩短了整个烹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更充分利用了热能,节约了电、煤气等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多用炖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用炖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炖盅用法单一,使用时只能炖汤。在加热源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例如家庭厨房,当炖汤占用了加热源后,其他菜品就无法加热了,例如蒸煮等。只有等到炖汤完成以后,其他菜品才能开始陆续加热,因此,这不仅延长了整个烹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更浪费了大量的电、煤气等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炖盅,该炖盅可同时进行炖汤、蒸煮等烹饪工作,一次多用,不仅缩短了整个烹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更节约了电、煤气等资源。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用炖盅,包括下层盅体和上层盅体,所述上层盅体的底部面积大于所述下层盅体的盅口面积,所述上层盅体叠放于所述下层盅体的顶部,且所述上层盅体的底部盖住所述下层盅体的盅口,所述上层盅体的盅口设有外盖。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盖包括平板状的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第一提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盖体的顶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提把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且所述第一提把的自身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提把设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提把沿所述第一盖体的周向均匀地分布于所述第一盖体的外侧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盖体的底面设有与所述上层盅体的盅口相匹配的第一环形凸台。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层盅体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下层盅体的盅口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匹配的第二环形凸台。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层盅体的底部设有第三环形凸台,所述第三环形凸台围成所述第二凹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层盅体的盅口设有内盖,所述内盖包括平板状的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盖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上,且所述第二盖体的边缘不超出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外沿,所述第二盖体的厚度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自身高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
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第二提把,所述第二盖体的顶面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提把设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底,且所述第二提把的自身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盖体的底面设有与所述下层盅体的盅口相匹配的第四环形凸台。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层盅体设为多个,所有所述下层盅体在水平方向上拼合为盅体组,所述上层盅体的底部面积大于所述盅体组的盅口面积之和,所述上层盅体叠放于所述盅体组的顶部,且所述上层盅体的底部盖住所述盅体组的盅口。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用炖盅包括下层盅体和上层盅体,所述上层盅体的底部面积大于所述下层盅体的盅口面积,所述上层盅体叠放于所述下层盅体的顶部,且所述上层盅体的底部盖住所述下层盅体的盅口,所述上层盅体的盅口设有外盖。基于上述结构,该多用炖盅在烹饪时,下层盅体用于炖汤,上层盅体用于蒸菜,一次多用,不仅缩短了整个烹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更充分利用了热能,节约了电、煤气等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多用炖盅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多用炖盅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外盖/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上层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下层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盅体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多用炖盅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层盅体,11、第二环形凸台,2、上层盅体,21、第二凹槽,22、第三环形凸台,3、外盖,31、第一盖体,32、第一提把,33、第一凹槽,34、第一环形凸台,4、内盖,41、第二盖体,42、第二提把,43、第三凹槽,44、第四环形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用炖盅,主要包括下层盅体1和上层盅体2,上层盅体2的底部面积大于下层盅体1的盅口面积,上层盅体2叠放于下层盅体1的顶部,且上层盅体2的底部盖住下层盅体1的盅口,上层盅体2的盅口设有外盖3。基于上述结构,该多用炖盅在烹饪时,下层盅体1用于炖汤,上层盅体2用于蒸菜,例如蒸排骨、蒸番薯、蒸米饭等,一次多用,从而解决了炖汤的同时,其他菜品无法加热,只能等待的难题,不仅缩短了整个烹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更充分利用了热能,节约了电、煤气等资源。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由于该多用炖盅设有上下两层盅体,因此容易出现容纳它的炖煲盖不上煲盖的情况,为了避免该问题,同时尽可能的增加上层盅体2和下层盅体1的高度(也就是增加盅体的容积),外盖3采用平顶设计。具体而言,外盖3包括平板状的第一盖体31,第一盖体31上设有第一提把32,第一盖体31的顶面设有第一凹槽33,第一提把32设于第一凹槽33的槽底,并且,第一提把32的自身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凹槽33的深度。此外,为了使外盖3具有一定的密封性,第一盖体31的底面设有与上层盅体2的盅口相匹配的第一环形凸台34。
再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5所示,上层盅体2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21,下层盅体1的盅口边缘设有与第二凹槽21相匹配的第二环形凸台11,当上层盅体2的底部盖住下层盅体1的盅口时,第二环形凸台11伸入第二凹槽21内形成限位配合,以防止上层盅体2向侧边滑落。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21由设于上层盅体2底部的第三环形凸台22围成。
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下层盅体1的盅口还设有内盖4,内盖4包括第二盖体41,第二盖体41盖于第二环形凸台11上,且第二盖体41的边缘不超出第二环形凸台11的外沿。为了避免内盖4影响上层盅体2,内盖4也采用平顶设计,即第二盖体41呈平板状,并且,第二盖体41的厚度与第二环形凸台11的自身高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二凹槽21的深度。为了便于内盖4的取放,第二盖体41上设有第二提把42,但为了避免第二提把42触碰到上层盅体2的底部,第二盖体41的顶面设有第三凹槽43,第二提把42设于第三凹槽43的槽底,并且,第二提把42的自身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三凹槽43的深度。另外,与外盖3一样,为了使内盖4具有一定的密封性,第二盖体41的底面设有与下层盅体1的盅口相匹配的第四环形凸台44。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下层盅体1和上层盅体2优选圆形,但是,其他形状,例如长方形、多边形等,也同样满足使用要求,并且,下层盅体1和上层盅体2可分别选用不同的形状,但需要保证的是,下层盅体1的第二环形凸台11与上层盅体2的第二凹槽21相匹配。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外盖3的第一提把32设为多个,多个第一提把32沿第一盖体31的周向均匀地分布于第一盖体31的外侧壁上。除上述区别外,本实施例的其它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一致,相应的原理和技术效果也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7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下层盅体1设为多个,所有下层盅体1在水平方向上拼合为一个盅体组,并且,上层盅体2的底部面积大于盅体组的盅口面积之和,上层盅体2叠放于盅体组的顶部,且上层盅体2的底部盖住盅体组的盅口。基于上述结构,该多用炖盅在烹饪时,多个下层盅体1可分别用于炖煮不同的食材,例如一个炖汤,一个熬粥或炖煮其他食材等,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利用率,缩短烹饪时间,节约电、煤气等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下层盅体1设为两个,且两个下层盅体1的形状为尺寸相同的半圆形,因此,两个下层盅体1拼合而成的盅体组与上层盅体2的形状一样,皆为圆形,同时,两个下层盅体1的第二环形凸台11拼合而成的结构与上层盅体2的第二凹槽21相匹配。当然,下层盅体1还可以根据数量、形状的不同,排列出不同形式的盅体组,并且,盅体组可与上层盅体2的形状不同,但需要保证的是,多个下层盅体1的第二环形凸台11拼合而成的结构与上层盅体2的第二凹槽21相匹配。另外,由于盅体组由分隔的下层盅体1拼合而成,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多用炖盅不设有内盖4。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炖盅,包括下层盅体1和上层盅体2,上层盅体2的底部面积大于下层盅体1的盅口面积,上层盅体2叠放于下层盅体1的顶部,且上层盅体2的底部盖住下层盅体1的盅口,上层盅体2的盅口设有外盖3。跟现有技术相比,该炖盅可同时进行炖汤、蒸煮等烹饪工作,一次多用,不仅缩短了整个烹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更节约了电、煤气等资源。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用炖盅,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盅体和上层盅体,所述上层盅体的底部面积大于所述下层盅体的盅口面积,所述上层盅体叠放于所述下层盅体的顶部,且所述上层盅体的底部盖住所述下层盅体的盅口,所述上层盅体的盅口设有外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包括平板状的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第一提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的顶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提把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且所述第一提把的自身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把设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提把沿所述第一盖体的周向均匀地分布于所述第一盖体的外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的底面设有与所述上层盅体的盅口相匹配的第一环形凸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盅体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下层盅体的盅口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匹配的第二环形凸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用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盅体的底部设有第三环形凸台,所述第三环形凸台围成所述第二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用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盅体的盅口设有内盖,所述内盖包括平板状的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盖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上,且所述第二盖体的边缘不超出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外沿,所述第二盖体的厚度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自身高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
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第二提把,所述第二盖体的顶面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提把设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底,且所述第二提把的自身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用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的底面设有与所述下层盅体的盅口相匹配的第四环形凸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盅体设为多个,所有所述下层盅体在水平方向上拼合为盅体组,所述上层盅体的底部面积大于所述盅体组的盅口面积之和,所述上层盅体叠放于所述盅体组的顶部,且所述上层盅体的底部盖住所述盅体组的盅口。
CN201821825125.8U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多用炖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95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25125.8U CN210095464U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多用炖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25125.8U CN210095464U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多用炖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95464U true CN210095464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29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2512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95464U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多用炖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954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38865C2 (ru)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ая посуда
JP3194420U (ja) 多機能調理器
CN210095464U (zh) 一种多用炖盅
CN201167843Y (zh) 具有蒸格、蒸笼结构的电炖锅
CN202015038U (zh) 组合式多用锅具
CN217659239U (zh) 蒸锅
CN216060220U (zh) 自热锅
CN203943489U (zh) 多功能锅具
CN211066152U (zh) 一种烹饪器皿及蒸箱
CN205386066U (zh) 一种电蒸锅
CN206603648U (zh) 一种新型蒸篮以及蒸锅
CN201160762Y (zh) 一种蒸锅组结构
CN211722775U (zh) 分格电饭煲
CN215502523U (zh) 一种多功能锅
CN214548839U (zh) 一种利用灶具余热的蒸锅
CN219680322U (zh) 一种便携性户外厨具
CN218651341U (zh) 一种多功能锅具
US20110271848A1 (en) Steamer with hi-dome lid
CN217471716U (zh) 一种小型烹饪套件
CN212280973U (zh) 一种炖蒸锅
CN106419479A (zh) 蒸煮两用电蒸锅
CN219962508U (zh) 一种易于收纳的多功能锅
KR101138925B1 (ko) 다기능 조리용 뚜껑
KR200479981Y1 (ko) 다목적 조리 기구
CN215993611U (zh) 一种多功能不粘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1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