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95201U - 一种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95201U
CN210095201U CN201920774944.2U CN201920774944U CN210095201U CN 210095201 U CN210095201 U CN 210095201U CN 201920774944 U CN201920774944 U CN 201920774944U CN 210095201 U CN210095201 U CN 210095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ofa
bed
gas spr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7494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传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inqia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ta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ta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ta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7494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95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95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95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包括底架组件,底架组件底部设置有移动运输系统,底架组件通过升降支架组件连接位于底架组件上方的床架组件,床架组件的中部铰接有翻转角度可调的胸部沙发组件,床架组件的前端铰接有翻转角度可调的头部沙发面枕组件,胸部沙发组件的后端铰接有翻转角度可调的腿部沙发组件,床架组件的左右两侧连接有高度可调的调节扶手组件,升降支架组件连接有电控推杆系统,电控推杆系统包括电动推杆控制器、升降电动推杆和拉伸电动推杆,胸部沙发组件的前端与床架组件铰接,胸部沙发组件的后端铰接拉伸电动推杆的后端。可以实现将床面摆出各种复杂姿势,减轻了用户因长时间摆出复杂姿势的疲劳感。

Description

一种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床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
背景技术
人们在做美容、按摩、检查、理疗时,一般都会趴在床上或平躺在床上或侧卧在床上。当需要对一些特殊部位进行美容、按摩、检查、护理时,须要趴在或平躺在床上或侧卧在床上的人们,摆出一些比较特殊的复杂姿势。而且在做美容、按摩、检查、护理时,经常需要较长时间保持一个复杂的姿势。目前,行业内通用的常规床,一般情况只适合平趴或平躺在床上,人们在常规床上长时间摆出复杂的姿势比较困难,会出现疲劳感。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床板采用三段式结构,并且各段床板组件均能独立的调节角度,可以实现将床面摆出各种复杂姿势,减轻了用户因长时间摆出复杂姿势的疲劳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包括底架组件,所述底架组件底部设置有移动运输系统,所述底架组件通过升降支架组件连接位于所述底架组件上方的床架组件,所述床架组件的中部铰接有翻转角度可调的胸部沙发组件,所述床架组件的前端铰接有翻转角度可调的头部沙发面枕组件,所述胸部沙发组件的后端铰接有翻转角度可调的腿部沙发组件,所述床架组件的左右两侧连接有高度可调的调节扶手组件,所述升降支架组件连接有电控推杆系统,所述电控推杆系统包括电动推杆控制器、升降电动推杆和拉伸电动推杆,所述胸部沙发组件的前端与所述床架组件铰接,所述胸部沙发组件的后端铰接所述拉伸电动推杆的后端,所述拉伸电动推杆的前端与所述床架组件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组件包括底架焊接组、橡胶脚套、可调脚杯、左侧塑胶护罩、右侧塑胶护罩,橡胶脚套分别安装在底架焊接组的四个周边,所述可调脚杯分别安装在所述底架焊接组的四个所述橡胶脚套的内侧,所述左侧塑胶护罩安装在所述底架焊接组的左侧,所述右侧塑胶护罩安装在所述底架焊接组的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支架组件包括前升降支架、后升降支架,所述前升降支架和所述后升降支架的底部均与所述底架焊接组组装,所述前升降支架和所述后升降支架的上部均与所述床架组件组装,所述前升降支架、所述后升降支架、所述底架焊接组和所述床架组件共同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床架组件包括床架框架、头部调整气弹簧、腿部调节气弹簧、掀背支架、气弹簧控制手柄以及隐藏在所述床架框架内部的连管架焊接组,所述床架框架下部分别与所述前升降支架和所述后升降支架连接,所述头部调整气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床架框架的前部,所述头部调整气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头部沙发面枕组件连接,所述腿部调节气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床架框架的后部,所述腿部调节气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腿部沙发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沙发面枕组件包括头部框架、头枕沙发、面枕、气弹簧调整手柄,所述头部框架与所述床架框架铰接;所述头枕沙发固定在所述头部框架顶部;所述面枕放在所述头枕沙发中间;所述气弹簧调整手柄安装在所述头部框架上,并与所述头部调整气弹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胸部沙发组件包括胸部框架、胸部沙发、固定式手控器,所述胸部框架的前端与所述床架框架铰接,后端与所述拉伸电动推杆铰接;所述胸部沙发和所述固定式手控器均安装在胸部框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腿部沙发组件包括腿部框架、腿部沙发、承挂纸巾的卷纸架,所述腿部框架上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滑轨,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掀背支架的后端铰接,所述掀背支架的前端与所述床架框架铰接;所述滑块还与所述腿部调节气弹簧的后端铰接,所述腿部调节气弹簧的前端与所述床架框架铰接;所述腿部沙发安装在所述腿部框架上;所述卷纸架安装在所述腿部沙发上。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扶手组件包括左扶手框架、右扶手框架、扶手可控气弹簧、气弹簧调节扣手开关、气弹簧拉线、支撑手臂的左扶手沙发和右扶手沙发,所述左扶手框架安装在所述床架框架的左侧,所述右扶手框架安装在所述床架框架的右侧,所述左扶手框架和所述右扶手框架的内部各安装有一个扶手可控气弹簧,所述左扶手沙发安装在所述左扶手框架上,所述右扶手沙发安装在所述右扶手框架上,所述左扶手沙发和所述右扶手沙发上各安装有一个所述气弹簧调节扣手开关,所述气弹簧调节扣手开关通过所述气弹簧拉线连接所述扶手可控气弹簧。
进一步地,底架组件的两侧安装有安全防护监测控制系统,所述安全防护监测控制系统包括遇阻反弹压条开关、安全防护控制器、连接电源线,所述遇阻反弹压条开关与所述床架组件相对应,所述遇阻反弹压条开关通过所述连接电源线连接所述安全防护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运输系统包括脚轮固定件、伸缩柱、万向脚轮、连杆、第一凸轮组、第二凸轮组、橡胶脚踏,四个所述脚轮固定件均安装在所述底架焊接组上,所述伸缩柱均安装在所述脚轮固定件内,所述万向脚轮安装在所述伸缩柱上,前方的左右两侧的所述伸缩柱均与所述第一凸轮组连接,后方左右两侧的所述伸缩柱均与所述第二凸轮组连接,所述第一凸轮组与所述第二凸轮组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橡胶脚踏安装在所述第二凸轮组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三段式组合床板,各段床板组件均能独立的调节角度,同时,在各段床板组件底部设置电动推杆或气弹簧,通过电动推杆或气弹簧对各段床板组件施加外力,使各段床板组件可长期保持某一角度;此外,手臂支撑组件采用独立模块,可以相对床板调节高度,通过三段床板组件与两个扶手组件相互协作,可以实现将床面摆出各种复杂姿势,这样,人们趴在或躺在或侧卧在该具有复杂姿势的床面上,自然呈现各种独特的姿势,使床面上人们的身体得到了放松,极大地减轻了因长时间摆出复杂姿势的疲劳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在使用时的示意图一;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在使用时的示意图二;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在使用时的示意图三;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底架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升降支架组件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床架组件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头部沙发面枕组件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胸部沙发组件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腿部沙发组件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调节扶手组件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安全防护监测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移动运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快捷脚踏开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包括底架组件1,所述底架组件1底部设置有移动运输系统9,所述底架组件1通过升降支架组件2连接位于所述底架组件1上方的床架组件3,所述床架组件3的中部铰接有翻转角度可调的胸部沙发组件5,所述床架组件3的前端铰接有翻转角度可调的头部沙发面枕组件4,所述胸部沙发组件5的后端铰接有翻转角度可调的腿部沙发组件6,所述床架组件3的左右两侧连接有高度可调的调节扶手组件7,所述升降支架组件2连接有电控推杆系统11,所述电控推杆系统11包括电动推杆控制器、升降电动推杆和拉伸电动推杆,所述胸部沙发组件5的前端与所述床架组件3铰接,所述胸部沙发组件5的后端铰接所述拉伸电动推杆的后端,所述拉伸电动推杆的前端与所述床架组件3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底架组件1包括底架焊接组101、橡胶脚套102、可调脚杯103、左侧塑胶护罩104、右侧塑胶护罩105,橡胶脚套102分别安装在底架焊接组101的四个周边,所述可调脚杯103分别安装在所述底架焊接组101的四个所述橡胶脚套102的内侧,所述左侧塑胶护罩104安装在所述底架焊接组101的左侧,所述右侧塑胶护罩105安装在所述底架焊接组101的右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支架组件2包括前升降支架201、后升降支架202,所述前升降支架201和所述后升降支架202的底部均与所述底架焊接组101组装,所述前升降支架201和所述后升降支架202的上部均与所述床架组件3组装,所述前升降支架201、所述后升降支架202、所述底架焊接组101和所述床架组件3共同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床架组件3包括床架框架301、头部调整气弹簧302、腿部调节气弹簧303、掀背支架304、气弹簧控制手柄305以及隐藏在所述床架框架301内部的连管架焊接组306,所述床架框架301下部分别与所述前升降支架201和所述后升降支架202连接,所述头部调整气弹簧302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床架框架301的前部,所述头部调整气弹簧302的另一端与所述头部沙发面枕组件4连接,所述腿部调节气弹簧303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床架框架301的后部,所述腿部调节气弹簧303的另一端与所述腿部沙发组件6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头部沙发面枕组件4包括头部框架401、头枕沙发402、面枕403、气弹簧调整手柄404,所述头部框架401与所述床架框架301铰接;所述头枕沙发402固定在所述头部框架401顶部;所述面枕403放在所述头枕沙发402中间;所述气弹簧调整手柄404安装在所述头部框架401上,并与所述头部调整气弹簧302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胸部沙发组件5包括胸部框架501、胸部沙发502、固定式手控器503,所述胸部框架501的前端与所述床架框架301铰接,后端与所述拉伸电动推杆铰接;所述胸部沙发502和所述固定式手控器503均安装在胸部框架501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腿部沙发组件6包括腿部框架601、腿部沙发602、承挂纸巾的卷纸架603,所述腿部框架601上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滑轨,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掀背支架304的后端铰接,所述掀背支架304的前端与所述床架框架301铰接;所述滑块还与所述腿部调节气弹簧303的后端铰接,所述腿部调节气弹簧303的前端与所述床架框架301铰接;所述腿部沙发602安装在所述腿部框架601上;所述卷纸架603安装在所述腿部沙发60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扶手组件7包括左扶手框架701、右扶手框架702、扶手可控气弹簧703、气弹簧调节扣手开关704、气弹簧拉线705、支撑手臂的左扶手沙发706和右扶手沙发707,所述左扶手框架701安装在所述床架框架301的左侧,所述右扶手框架702安装在所述床架框架301的右侧,所述左扶手框架701和所述右扶手框架702的内部各安装有一个扶手可控气弹簧703,所述左扶手沙发706安装在所述左扶手框架701上,所述右扶手沙发707安装在所述右扶手框架702上,所述左扶手沙发706和所述右扶手沙发707上各安装有一个所述气弹簧调节扣手开关704,所述气弹簧调节扣手开关704通过所述气弹簧拉线705连接所述扶手可控气弹簧70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底架组件1的两侧安装有安全防护监测控制系统8,所述安全防护监测控制系统8包括遇阻反弹压条开关801、安全防护控制器802、连接电源线803,所述遇阻反弹压条开关801与所述床架组件3相对应,所述遇阻反弹压条开关801通过所述连接电源线803连接所述安全防护控制器80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运输系统9包括脚轮固定件901、伸缩柱902、万向脚轮903、连杆904、第一凸轮组905、第二凸轮组906、橡胶脚踏907,四个所述脚轮固定件901均安装在所述底架焊接组101上,所述伸缩柱902均安装在所述脚轮固定件901内,所述万向脚轮903安装在所述伸缩柱902上,前方的左右两侧的所述伸缩柱902均与所述第一凸轮组905连接,后方左右两侧的所述伸缩柱902均与所述第二凸轮组906连接,所述第一凸轮组905与所述第二凸轮组906通过连杆904相连接,所述橡胶脚踏907安装在所述第二凸轮组906上。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主要由支撑床体的底架组件1、升高或降低床体高度的升降支架组件2、床架组件3、支撑头部的头部沙发面枕组件4、支撑胸部的胸部沙发组件5、支撑腿部的腿部沙发组件6、支撑手臂的可调整高度的调节扶手组件7、负责安全监控工作的安全防护监测控制系统8、快速便捷移动床体的移动运输系统9、多点位调节床体高度的快捷脚踏开关10、以及隐藏在床架组件3内部负责调节床体高度和调节胸部沙发组件5的电控推杆系统11等。底架组件1底部的四只可调脚杯与地面接触,底架组件1底部装有移动运输系统9和快捷脚踏开关10,底架组件1中部与升降支架组件2连接,底架组件1的两侧安装着安全防护监测控制系统8。升降支架组件2上部与床架组件3连接。在床架组件3的左右两侧,安装有调节扶手组件7;床架组件3的上部前侧安装头部沙发面枕组件4,上部中间组装胸部沙发组件5,上部后侧安装腿部沙发组件6。
如图5所示,底架组件1包括底架焊接组101、橡胶脚套102、可调脚杯103、左侧塑胶护罩104、右侧塑胶护罩105。橡胶脚套102分别安装在底架焊接组101的四个周边,可调脚杯103分别安装在底架焊接组101的四个周边橡胶脚套102的内侧,左侧塑胶护罩104和右侧塑胶护罩105各安装在底架焊接组101的对应侧。通过调节可调脚杯103,可以实现对整个床体与地面的平行度。
如图6所示,升降支架组件2包括前升降支架201、后升降支架202。前升降支架201和后升降支架202的底部与底架焊接组101组装,上部与床架框架301组装,前升降支架201和后升降支架202以及底架焊接组101和床架框架301共同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通过升降电动推杆调整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对角线长短,可以实现对整个床体提升高度或者降低高度的功能。
如图7所示,床架组件3包括床架框架301、头部调整气弹簧302、腿部调节气弹簧303、掀背支架304、气弹簧控制手柄305,以及隐藏在床架框架301内部的连管架焊接组306。床架框架301下部与前升降支架201和后升降支架202连接。头部调整气弹簧302的一端安装在床架框架301的前部,另一端与气弹簧调整手柄404连接。通过调整向上按压气弹簧控制手柄305,并且不放松,此时气弹簧控制手柄305触动腿部调节气弹簧303的开关,使气弹簧处于工作状态。然后向下按压或向上掀起腿部沙发602,调节气弹簧303将跟随加长或减短,同时带动掀背支架304转动,可以实现调整掀背支架304与水平地面所成角度大小的功能。
如图8所示,头部沙发面枕组件4包括头部框架401、头枕沙发402、面枕403、气弹簧调整手柄404。头部框架401与床架框架301连接;头枕沙发402固定在头部框架401;面枕403放在头枕沙发402中间;气弹簧调整手柄404安装在头部框架401上,并与头部调整气弹簧302连接。通过向上按压气弹簧调整手柄404,可以实现改变头部调整气弹簧302长短的功能。
如图9所示,胸部沙发组件5包括胸部框架501、胸部沙发502、固定式手控器503。胸部框架501前端与床架框架301连接,后端与拉伸电动推杆连接;胸部沙发502和固定式手控器503安装胸部框架501上。通过调节拉伸电动推杆的长短,可以实现改变胸部沙发组件5与水平地面所成角度大小的功能。
如图10所示,腿部沙发组件6包括腿部框架601、腿部沙发602、承挂纸巾的卷纸架603。腿部框架601上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滑轨,滑轨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与掀背支架304的后端铰接,掀背支架304的前端与床架框架301铰接;滑块还与腿部调节气弹簧303的后端铰接;腿部调节气弹簧303的前端与床架框架301铰接;腿部沙发安装腿部框架601上;卷纸架603安装在腿部沙发602上。通过调节掀背支架304与水平地面所成角度大小,可以间接地实现改变腿部沙发组件5与水平地面所成角度大小的功能。
如图11所示,调节扶手组件7包括左扶手框架701、右扶手框架702、扶手可控气弹簧703、气弹簧调节扣手开关704、气弹簧拉线705、支撑手臂的左扶手沙发706和右扶手沙发707。左扶手框架701和右扶手框架702各安装在床架框架301对应侧,各有一个扶手可控气弹簧703安装在左扶手框架701和右扶手框架702内部,左扶手沙发706安装在左扶手框架701上,右扶手沙发707安装在右扶手框架702上,各有一个气弹簧调节扣手开关704安装在左扶手沙发706和右扶手沙发707上,气弹簧调节扣手开关704和扶手可控气弹簧703通过气弹簧拉线705连接。通过向上扣动气弹簧调节扣手开关704并且不放松,带动气弹簧拉线705,进而触动扶手可控气弹簧703的开关,使气弹簧处于工作状态。然后对左扶手沙发706或右扶手沙发707向下或向上施力,即可将调节扶手组件7调到合适的高度,释放气弹簧调节扣手开关704后,调节扶手组件7将固定在此高度。
如图12所示,安全防护监测控制系统8包括遇阻反弹压条开关801、安全防护控制器802、连接电源线803。当床架下降时,遇阻反弹压条开关801的任何部位受到压力大于30N,即会发出一条信号给安全防护控制器802,通过安全防护控制器802内部的控制程序调整,使正在向下运行的床架调转方向,反而向上运行。同时,安全防护控制器802会自动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直到此压力清除为止。
如图13所示,移动运输系统9包括脚轮固定件901、伸缩柱902、万向脚轮903、连杆904、第一凸轮组905、第二凸轮组906、橡胶脚踏907。四个脚轮固定件901分别安装在底架焊接组101上,四个脚轮固定件901均安装在底架焊接组101上,伸缩柱902均安装在脚轮固定件901内,万向脚轮903安装在伸缩柱902上,前方的左右两侧的伸缩柱902均与第一凸轮组905连接,后方左右两侧的伸缩柱902均与第二凸轮组906连接,第一凸轮组905与第二凸轮组906通过连杆904相连接,橡胶脚踏907安装在第二凸轮组906上。通过向下踩踏橡胶脚踏907,带动第二凸轮组906转动,同时带动连杆904运动,动连杆904再拉动第一凸轮组905同步转动。第一凸轮组905和第二凸轮组906转动的同时,带动四个伸缩轴902向下运动,进而带动四个万向脚轮903向下运动到与地面接触,并将床体抬升,使可调脚杯103离开地面,便可将床体移动到所需位置,从而实现轻松移动将床的功能。
如图14所示,快捷脚踏开关10包括脚踏开关焊接框架1001、框架连接板1002、开关拉板1003、拉簧1004、触碰开关组件1005。四件框架连接板1002一端均与底架焊接组101连接,另一端均与脚踏开关焊接框架1001连接;开关拉板1003一端连接框架连接板1002,另一端与触碰开关组件1005连接;触碰开关组件1005固定在底架焊接组101上。当操作者用脚向下踩踏脚踏开关焊接框架1001时,它将带动框架连接板1002向下摆动,进而带动开关拉板1003运动,最终触发触碰开关组件1005发出一条信号给电动推杆控制器。电动推杆控制器控制升降电动推杆带动床体升高。当用脚向上提升脚踏开关焊接框架1001时,它将带动框架连接板1002向上摆动,进而带动开关拉板1003运动,最终触发触碰开关组件1005发出一条信号给电动推杆控制器。电动推杆控制器控制升降电动推杆带动床体降低。
电控推杆系统11包括升降电动推杆、拉伸电动推杆、电动推杆控制器、 连接电源线、可移动式手控面板。升降电动推杆一端与床架框架301连接,另一端与后升降支架202连接;拉伸电动推杆一端与床架框架301连接,另一端与胸部框架501;电动推杆控制器通过分别与电源与升降电动推杆、拉伸电动推杆、可移动式手控面板、快捷脚踏开关10相连接。电动推杆控制器、电源与升降电动推杆、拉伸电动推杆均隐藏在床架框架301内。通过快捷脚踏开关10或者可移动式手控面板,可以调节升降电动推杆伸长或缩短,进而调节整个床体的高度,实现床体升降的功能。通过可移动式手控面板,可调节拉伸电动推杆伸长或缩短,实现改变腿部沙发组件5与水平地面所成角度大小的功能。
头枕沙发402、腿部沙发602、胸部沙发502、左扶手沙发706和右扶手沙发707均为PU发泡成型自结皮等海绵等软质材料,与人提接触更为舒适。面枕403为慢回弹海绵,与面部接触更为紧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具有以下特征:①通过调节三段床板的角度,可将人体摆出各种不同的体位姿势,更加方便操作;②带有安全防护监测系统,操作更放心;③床体高度可调节,适应更广泛;④带有移动运输系统,移动更方便;⑤采用多功能脚踏开关,操作更方便;⑥面枕可选可更换,清洁更卫生;⑦整个床体结构符合人体工程学,使按摩更容易,使用体验更舒适方便。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三段式组合床板,各段床板组件均能独立的调节角度,同时,在各段床板组件底部设置电动推杆或气弹簧,通过电动推杆或气弹簧对各段床板组件施加外力,使各段床板组件可长期保持某一角度;此外,手臂支撑组件采用独立模块,可以相对床板调节高度,通过三段床板组件与两个扶手组件相互协作,可以实现将床面摆出各种复杂姿势,这样,人们趴在或躺在或侧卧在该具有复杂姿势的床面上,自然呈现各种独特的姿势,使床面上人们的身体得到了放松,极大地减轻了因长时间摆出复杂姿势的疲劳感,增加了负责安全监控工作的安全防护监测控制系统,操作起来更加安全放心;控制电机及控制系统隐藏在装饰件内侧,不会轻易接触到电器元件,不仅有一种视觉美感,也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组件(1),所述底架组件(1)底部设置有移动运输系统(9),所述底架组件(1)通过升降支架组件(2)连接位于所述底架组件(1)上方的床架组件(3),所述床架组件(3)的中部铰接有翻转角度可调的胸部沙发组件(5),所述床架组件(3)的前端铰接有翻转角度可调的头部沙发面枕组件(4),所述胸部沙发组件(5)的后端铰接有翻转角度可调的腿部沙发组件(6),所述床架组件(3)的左右两侧连接有高度可调的调节扶手组件(7),所述升降支架组件(2)连接有电控推杆系统(11),所述电控推杆系统(11)包括电动推杆控制器、升降电动推杆和拉伸电动推杆,所述胸部沙发组件(5)的前端与所述床架组件(3)铰接,所述胸部沙发组件(5)的后端铰接所述拉伸电动推杆的后端,所述拉伸电动推杆的前端与所述床架组件(3)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组件(1)包括底架焊接组(101)、橡胶脚套(102)、可调脚杯(103)、左侧塑胶护罩(104)、右侧塑胶护罩(105),橡胶脚套(102)分别安装在底架焊接组(101)的四个周边,所述可调脚杯(103)分别安装在所述底架焊接组(101)的四个所述橡胶脚套(102)的内侧,所述左侧塑胶护罩(104)安装在所述底架焊接组(101)的左侧,所述右侧塑胶护罩(105)安装在所述底架焊接组(101)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架组件(2)包括前升降支架(201)、后升降支架(202),所述前升降支架(201)和所述后升降支架(202)的底部均与所述底架焊接组(101)组装,所述前升降支架(201)和所述后升降支架(202)的上部均与所述床架组件(3)组装,所述前升降支架(201)、所述后升降支架(202)、所述底架焊接组(101)和所述床架组件(3)共同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组件(3)包括床架框架(301)、头部调整气弹簧(302)、腿部调节气弹簧(303)、掀背支架(304)、气弹簧控制手柄(305)以及隐藏在所述床架框架(301)内部的连管架焊接组(306),所述床架框架(301)下部分别与所述前升降支架(201)和所述后升降支架(202)连接,所述头部调整气弹簧(302)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床架框架(301)的前部,所述头部调整气弹簧(302)的另一端与所述头部沙发面枕组件(4)连接,所述腿部调节气弹簧(303)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床架框架(301)的后部,所述腿部调节气弹簧(303)的另一端与所述腿部沙发组件(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沙发面枕组件(4)包括头部框架(401)、头枕沙发(402)、面枕(403)、气弹簧调整手柄(404),所述头部框架(401)与所述床架框架(301)铰接;所述头枕沙发(402)固定在所述头部框架(401)顶部;所述面枕(403)放在所述头枕沙发(402)中间;所述气弹簧调整手柄(404)安装在所述头部框架(401)上,并与所述头部调整气弹簧(30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部沙发组件(5)包括胸部框架(501)、胸部沙发(502)、固定式手控器(503),所述胸部框架(501)的前端与所述床架框架(301)铰接,后端与所述拉伸电动推杆铰接;所述胸部沙发(502)和所述固定式手控器(503)均安装在胸部框架(501)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沙发组件(6)包括腿部框架(601)、腿部沙发(602)、承挂纸巾的卷纸架(603),所述腿部框架(601)上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滑轨,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掀背支架(304)的后端铰接,所述掀背支架(304)的前端与所述床架框架(301)铰接;所述滑块还与所述腿部调节气弹簧(303)的后端铰接,所述腿部调节气弹簧(303)的前端与所述床架框架(301)铰接;所述腿部沙发(602)安装在所述腿部框架(601)上;所述卷纸架(603)安装在所述腿部沙发(602)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扶手组件(7)包括左扶手框架(701)、右扶手框架(702)、扶手可控气弹簧(703)、气弹簧调节扣手开关(704)、气弹簧拉线(705)、支撑手臂的左扶手沙发(706)和右扶手沙发(707),所述左扶手框架(701)安装在所述床架框架(301)的左侧,所述右扶手框架(702)安装在所述床架框架(301)的右侧,所述左扶手框架(701)和所述右扶手框架(702)的内部各安装有一个扶手可控气弹簧(703),所述左扶手沙发(706)安装在所述左扶手框架(701)上,所述右扶手沙发(707)安装在所述右扶手框架(702)上,所述左扶手沙发(706)和所述右扶手沙发(707)上各安装有一个所述气弹簧调节扣手开关(704),所述气弹簧调节扣手开关(704)通过所述气弹簧拉线(705)连接所述扶手可控气弹簧(70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其特征在于,底架组件(1)的两侧安装有安全防护监测控制系统(8),所述安全防护监测控制系统(8)包括遇阻反弹压条开关(801)、安全防护控制器(802)、连接电源线(803),所述遇阻反弹压条开关(801)与所述床架组件(3)相对应,所述遇阻反弹压条开关(801)通过所述连接电源线(803)连接所述安全防护控制器(802)。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运输系统(9)包括脚轮固定件(901)、伸缩柱(902)、万向脚轮(903)、连杆(904)、第一凸轮组(905)、第二凸轮组(906)、橡胶脚踏(907),四个所述脚轮固定件(901)均安装在所述底架焊接组(101)上,所述伸缩柱(902)均安装在所述脚轮固定件(901)内,所述万向脚轮(903)安装在所述伸缩柱(902)上,前方的左右两侧的所述伸缩柱(902)均与所述第一凸轮组(905)连接,后方左右两侧的所述伸缩柱(902)均与所述第二凸轮组(906)连接,所述第一凸轮组(905)与所述第二凸轮组(906)通过连杆(904)相连接,所述橡胶脚踏(907)安装在所述第二凸轮组(906)上。
CN201920774944.2U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 Active CN210095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4944.2U CN210095201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4944.2U CN210095201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95201U true CN210095201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61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74944.2U Active CN210095201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952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21103456U1 (de) 2021-06-29 2021-08-27 Paul Doron Doroftei Trainingslieg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21103456U1 (de) 2021-06-29 2021-08-27 Paul Doron Doroftei Trainingslieg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21713B2 (en) Seat elevating mechanism for chair
US10485727B2 (en) Piston actuated lumbar stimulation device for a chair
US5011175A (en) Wheelchair
CN107455973B (zh) 一种手动调节按摩位置的按摩办公椅
CN110876662B (zh) 一种方便起身的轮椅及使用方法
US6773032B2 (en) Ambulatory apparatus
JP3032746B2 (ja) 車椅子
CN210144263U (zh) 一种七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
CN210095201U (zh) 一种五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
CN113827055A (zh) 可矫正坐姿的智能座椅
CN215020761U (zh) 一种手动站立轮椅
CN115530864A (zh) 一种具备行动不便患者辅助快速平躺机构的ct设备
CN109172171A (zh) 康复复健轮椅
CN213759062U (zh) 一种下床辅助装置
CN217245276U (zh) 人体工学多部位角度高度电动调节坐姿医用床
CN201617468U (zh) 电动摇椅
CN111388297A (zh) 一种新型多段可调节按摩椅
CN110547624A (zh) 一种座椅单元及座椅
CN2899772Y (zh) 多功能拐杖
JP3955362B2 (ja) 歩行支援機
CN217286422U (zh) 一种可调节坐垫角度的按摩椅车架
CN217366349U (zh) 一种具有靠背腿架联动的全躺式电动轮椅
CN109730848A (zh) 多功能护理康复床椅
CN109330781B (zh) 转移装置
CN110711087A (zh) 一种分离式坐站两用轮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9

Address after: No. 61, Xikang South Road, Dafeng District, Yancheng, Jiangsu Province 224199

Patentee after: Jiangsu Xinqian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36, tinglinsheng Road,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505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XINTANG INDUST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