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85221U - 生化污泥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生化污泥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85221U
CN210085221U CN201920637472.6U CN201920637472U CN210085221U CN 210085221 U CN210085221 U CN 210085221U CN 201920637472 U CN201920637472 U CN 201920637472U CN 210085221 U CN210085221 U CN 210085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biochemical sludge
catalytic oxidation
inlet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374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Mingh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姜林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姜林 filed Critical 姜林
Priority to CN2019206374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85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85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85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弃物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加热装置、碳化装置、催化氧化装置、除氨装置和回调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将待处理的生化污泥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碳化装置,用于在加温加压的条件下,使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的生化污泥分解为上层液和下层泥料;催化氧化装置,设置有催化氧化区,用于使上层液在催化氧化区与空气作用,生成氧化液;除氨装置,用于将降温后的氧化液与除氨药剂作用,生成脱氨尾液;回调装置,用于使脱氨尾液与pH调节剂作用,生成排放液。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将生化污泥转变为易生化降解的排放液以及碳化残渣,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彻底,综合处理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生化污泥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弃物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生化污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生化污泥指的是市政或工业园区生化污水处理系统排出的剩余污泥。生化污水处理系统每天处理大量的生活废水和/或工业废水(此处指的是经预处理过,达到生化降解指标的工业废水),因而也会产生大量的生化污泥。现有的生化污水处理系统中,每处理1万立方市政污水会产生5-10吨的生化污泥。现有的生化污泥处理主要途径是通过污泥压榨设备,降低生化污泥的水分,然后转运到水泥厂进行进一步处理。
生化污泥的主要成分包括水、微生物“尸体”、有机污染物、无机物等。对生化污泥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高浓含盐废水(COD浓度高),形成二次污染物,处理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化污泥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生化污泥处理困难,处理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加热装置、碳化装置、催化氧化装置、除氨装置和回调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预热单元和再热单元,用于将待处理的生化污泥先经预热单元加热,再经所述再热单元加热,使所述生化污泥升温至第一预设温度;
所述碳化装置,用于在加温加压的条件下,使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的所述生化污泥分解为上层液和下层泥料;所述碳化装置设置有拦泥斜板,用于分隔所述上层液和下层泥料;
所述催化氧化装置,设置有催化氧化区,用于使所述上层液在所述催化氧化区与空气作用,生成氧化液,输入所述催化氧化区的空气的温度为第二预设温度;
所述除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加药反应罐、过滤装置和闪蒸脱氨塔,所述加药反应罐,用于使降温后的所述氧化液与除氨药剂反应;所述过滤装置,用于过滤反应后的液体,获得滤液;所述闪蒸脱氨塔,用于吹脱所述滤液中含有的氨气,生成脱氨尾液;
所述回调装置,包括酸碱加药装置,所述酸碱加药装置用于向所述脱氨尾液加入pH调节剂,生成排放液,所述排放液的pH值为指定pH值。
可选的,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预热单元连接的药剂添加单元;所述催化氧化装置包括热量回收单元;
所述药剂添加单元,用于按指定配比将热氧化助剂加入所述生化污泥中;
所述预热单元与所述热量回收单元之间存在热量传递;所述预热单元,用于从所述热量回收单元吸收热量,加热所述已加入热氧化助剂的生化污泥;所述热量回收单元,用于将降温前的所述氧化液的热量提供给所述预热单元,降低所述氧化液的温度;
所述再热单元,用于对经所述预热单元加热后的生化污泥进行加热,使所述生化污泥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可选的,所述碳化装置包括碳化沉降塔,所述碳化沉降塔包括塔体、进料口、上出料口、下出料口;
所述进料口设置于塔体中部,所述生化污泥从所述进料口流入所述塔体内部;
在所述塔体内部,处于所述进料口的上方设置有拦泥斜板;
所述上出料口设置于所述塔体顶部,用于排出所述上层液;
所述下出料口设置于所述塔体底部,用于排出所述下层泥料。
可选的,所述催化氧化装置包括催化氧化塔,所述催化氧化塔设置有气液进料口和氧化液出料口,所述催化氧化区设置于所述催化氧化塔的塔体内部,所述气液进料口设置于所述催化氧化塔的底部,所述氧化液出料口设置于所述催化氧化塔的顶部。
可选的,所述催化氧化装置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氧化液出料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用于分离氧化液以及由所述输入所述催化氧化区的空气生成的尾气。
可选的,所述除氨装置还包括减压装置;
所述减压装置设置有减压进口端和减压出口端,所述减压进口端与所述热量回收单元连接;
所述加药反应罐设置有氧化液入口、除氨药剂入口和反应液出口,所述减压出口端与所述氧化液入口连接;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入口和滤液出口,所述过滤入口与所述反应液出口连接。
可选的,所述闪蒸脱氨塔设置有滤液进口、布液管、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布气管、第二布气管、填料床、尾液出口和脱氨排气口;
所述滤液进口设置于所述闪蒸脱氨塔塔体的中上部,外部与所述滤液出口连接,内部与设置于塔体内部的所述布液管连接;
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分别设置于所述闪蒸脱氨塔塔体的中下部,所述第一进气口内部与设置于塔体内部的所述第一布气管连接,所述第二进气口内部与设置于塔体内部的所述第二布气管连接;
处于所述第一布气管和所述第二布气管的上方,所述布液管的下方,设置有所述填料床;
所述尾液出口设置于所述闪蒸脱氨塔的底部;
所述脱氨排气口设置于所述闪蒸脱氨塔的顶部。
可选的,还包括氨气吸收装置,所述氨气吸收装置与所述脱氨排气口连接。
可选的,所述回调装置包括pH调节池、pH测试仪和酸碱加药装置;
所述pH调节池,用于容纳所述脱氨尾液;
所述pH测试仪,用于测量所述pH调节池中液体的pH值;
所述酸碱加药装置,用于往所述pH调节池加入所述pH调节剂。
可选的,所述下出料口与泥料出料接管、泥料出料电磁阀和受料容器依次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化污泥处理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在加温加压以及催化条件下,高效降解污泥中有机物,将生化污泥转变为易生化降解的排放液以及碳化残渣,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彻底,综合处理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化污泥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碳化沉降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催化氧化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闪蒸脱氨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图1-5,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化污泥处理系统进行说明。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加热装置10、碳化装置20、催化氧化装置30、除氨装置40和回调装置50;
所述加热装置10包括预热单元102和再热单元103,用于将待处理的生化污泥先经预热单元102加热,再经再热单元103加热,使所述生化污泥升温至第一预设温度;
所述碳化装置20,用于在加温加压的条件下,使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的所述生化污泥分解为上层液和下层泥料;所述碳化装置设置有拦泥斜板207,用于分隔所述上层液和下层泥料;
所述催化氧化装置30,设置有催化氧化区304,用于使所述上层液在所述催化氧化区304与空气作用,生成氧化液,输入所述催化氧化区304的空气的温度为第二预设温度;
所述除氨装置40,包括依次连接的加药反应罐、过滤装置和闪蒸脱氨塔,所述加药反应罐,用于使降温后的所述氧化液与除氨药剂反应;所述过滤装置,用于过滤反应后的液体,获得滤液;所述闪蒸脱氨塔,用于吹脱所述滤液中含有的氨气,生成脱氨尾液;
所述回调装置50,包括酸碱加药装置,所述酸碱加药装置用于向所述脱氨尾液加入pH调节剂,生成排放液,所述排放液的pH值为指定pH值。
本实施例中,待处理的生化污泥呈泥状,含水量97%以上。生化污泥由于水分大多集中于微生物的细胞膜膜内,游离水含量较少,导致水分分离困难。但在一定的高温条件下,生化污泥中的细胞壁破裂,细胞膜内的水分会解析出来,转化为游离水。在加热的过程中,生化污泥中有机物会发生碳化现象,经过碳化后的污泥转变为高浓度有机废水(即上层液)和少量的固体残渣。碳化过程产生固体残渣为可燃性碳块,可做燃料回收利用。高浓度有机废水导入催化氧化塔,采用中温湿式催化氧化工艺,使用高热空气做氧化剂,高浓度有机废水在催化剂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大分子污染物被降解,同时多数有机物被深度降解矿化后去除。在催化氧化过程中,发生的氧化反应会产生热量,提高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温度,补偿了催化氧化装置30的热量损失。
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可采用DCS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指的是分布式控制系统,又称集散控制系统。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可采用连续进料的方式对生化污泥进行处理。
具体的,加热装置10是生化污泥处理系统中预处理模块,用于将待处理的生化污泥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加热装置10可以设置有多级换热器。在前端可以使用余热换热器,如使用热源为已反应完的氧化液的余热换热器;在后端的换热器可以是补偿换热器,以使生化污泥加热到第一预设温度。补偿换热器可以采用外部导热油为热源。第一预设温度可以是160-250℃。据测算,利用余热换热器,可以将生化污泥从初始温度加热到60-70℃,大大节省了能量消耗。在加热装置10中,可以设置加压装置,如加压泵。加压装置可以设置于余热换热器与补偿换热器之间。加压装置对污泥施加的压力可以是2—4MPa。
可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加热装置10与预热单元102连接的药剂添加单元101;所述催化氧化装置30包括热量回收单元301;
所述药剂添加单元101,用于按指定配比将热氧化助剂加入所述生化污泥中;
所述预热单元102与所述热量回收单元301之间存在热量传递;所述预热单元102,用于从所述热量回收单元301吸收热量,加热所述已加入热氧化助剂的生化污泥;所述热量回收单元301,用于将降温前的所述氧化液的热量提供给所述预热单元102,降低所述氧化液的温度;
所述再热单元103,用于对经所述预热单元102加热后的生化污泥进行加热,使所述生化污泥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0包括依次连接的药剂添加单元101、预热单元102和再热单元103。其中,药剂添加单元101包括药剂添加装置,可按指定配比将热氧化助剂加入生化污泥中。热氧化助剂可以是双氧水,次氯酸钠,浓硫酸中的至少一种。热氧化助剂的加入,一方面可以降低污泥的黏性,改善其输送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污泥在碳化装置20中进行碳化反应。
加热装置10的预热单元102可以指余热换热器中冷流体流经的部分。催化氧化装置30的热量回收单元301可以指余热换热器中热流体流经的部分。由于热交换的缘故,生化污泥经过预热单元102后,其温度将升高,而氧化液经过热量回收单元301后,其温度将降低。余热换热器可选用高压管式换热器,如列管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在一些情况下,余热换热器也可以使用催化氧化装置30产生的高温尾气作为热源。
再热单元103,用于对经预热单元102加热后的生化污泥进行加热,使生化污泥达到第一预设温度。经预热单元102加热后,生化污泥升温,但未能达到进入碳化装置20的第一预设温度。此时,需要向生化污泥提供额外热量,使其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同样的,再热单元103也可以选用高压管式换热器,其热源可以选用高温热油。
碳化装置20,用于在加温加压的条件下,使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的生化污泥分解为上层液和下层泥料。在碳化装置20中,设置有加热器,用于维持装置内的碳化温度,使得生化污泥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碳化反应,形成上层液和含有固体残渣的下层泥料。在碳化装置20内,还设置有分离结构,用于分隔上层液和下层泥料。可根据实际操作工艺的需要,定期将下层泥料排出碳化装置20。下层泥料经过滤后,可获得滤液和固体残渣(即可燃性碳块)。滤液可回流至加热装置10,以继续碳化处理。
可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碳化装置20包括碳化沉降塔203,所述碳化沉降塔203包括塔体、进料口201、上出料口202、下出料口204;
所述进料口201设置于塔体中部,所述生化污泥从所述进料口201流入所述塔体内部;
在所述塔体内部,处于所述进料口201的上方设置有拦泥斜板207;
所述上出料口202设置于所述塔体顶部,用于排出所述上层液;
所述下出料口202设置于所述塔体底部,用于排出所述下层泥料;
所述下出料口202依次连接有泥料出料接管、泥料出料电磁阀205和受料容器206。
本实施例中,碳化装置20可以是碳化沉降塔203。碳化沉降塔203包括塔体、进料口201、上出料口202、下出料口204。进料口201设置于塔体中部,生化污泥从进料口201流入塔体内部。生化污泥的进料方式可以是连续进料。在塔体内部,处于进料口201的上方设置有拦泥斜板207。拦泥斜板207的层数可以是多层。上出料口202设置于塔体顶部,用于排出上层液。下出料口204设置于塔体底部,用于排出下层泥料。下出料口204依次连接有泥料出料接管、泥料出料电磁阀205和受料容器206。泥料出料电磁阀205可以指高压排污电磁阀,并与自控开关连接,定期排出下层泥料。受料容器206用于容纳下层泥料。
催化氧化装置30,设置有催化氧化区304,用于使上层液在催化氧化区304与空气作用,生成氧化液。其中,输入催化氧化区304的空气的温度为第二预设温度。第二预设温度可以是200-250℃。在催化氧化装置30中,高浓度COD的上层液将在催化氧化区304继续被氧化。催化氧化区304可选用均相和非均相固定床对上层液进行催化氧化,优选非均相固定床。非均相固定床可以避免外加催化剂对后续处理装置的二次污染。催化氧化装置30的工作温度可以是160-250℃,工作压力可以是1.5-3.5MPa。在催化氧化装置30中,有机物被降解,大部分被彻底矿化去除,有机氮转变为氨氮。
可选的,如图4所示,催化氧化装置30包括催化氧化塔305,催化氧化塔305设置有气液进料口303和氧化液出料口302,催化氧化区304304设置于催化氧化塔305的塔体内部,气液进料口303设置于催化氧化塔305的底部,氧化液出料口设置于催化氧化塔305的顶部。
从碳化沉降塔203的上出料口流出的上层液与预先加热到200-250℃的压缩空气混合后,通过气液进料口303进入催化氧化塔305。在催化氧化区304304,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上层液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氧化液。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催化剂。
可选的,所述催化氧化装置3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未图示),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氧化液出料口302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用于分离氧化液以及由所述输入所述催化氧化区304的空气生成的尾气。
本实施例中,氧化液出料口302可与气液分离器连接。经气液分离器分离后,将获得氧化液和尾气。此时氧化液和尾气的温度较高,可分别流入热量回收单元301(此处指不同的余热换热器)进行热量回收,减少系统能耗。
催化氧化装置30生成的氧化液,经降温降压后,可流入除氨装置40。除氨装置40,用于将降温后的氧化液与除氨药剂作用,生成脱氨尾液,脱氨尾液的氨氮浓度低于氧化液的氨氮浓度。在此处,除氨药剂可以包括碱液和混凝剂。在除氨装置40中,氧化液的pH值将被调节至11-14。除氨装置40还设置有氨气吹拂装置,用于吹脱除氨。同时,除氨装置40还连接有气体吸收装置,用于吸收吹拂除氨后的尾气中的氨气。经除氨装置40处理后,生成的除氨尾液的氨氮浓度将大大降低。
可选的,所述除氨装置40还包括减压装置;
所述减压装置设置有减压进口端和减压出口端,所述减压进口端与所述热量回收单元301连接;
所述加药反应罐设置有氧化液入口、除氨药剂入口和反应液出口,所述减压出口端与所述氧化液入口连接;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入口和滤液出口,所述过滤入口与所述反应液出口连接。
本实施例中,除氨装置40设置有减压装置。减压装置可以是多级减压装置,使氧化液的压力降至常压。经降温降压后的氧化液在加药反应罐与除氨药剂反应,生成氨气(溶解于氧化液中)和沉淀物(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与氧化液中的物质作用而生成)。经过滤装置处理,分离出滤液和沉淀物。过滤装置可以是板框过滤机。
可选的,如图5所示,闪蒸脱氨塔406设置有滤液进口401、布液管4011、第一进气口402、第二进气口403、第一布气管4021、第二布气管4031、填料床407、尾液出口405和脱氨排气口404;
滤液进口401设置于闪蒸脱氨塔406塔体的中上部,外部与滤液出口连接,内部与设置于塔体内部的布液管4011连接;
第一进气口402、第二进气口403分别设置于闪蒸脱氨塔406塔体的中下部,第一进气口402内部与设置于塔体内部的第一布气管4021连接,第二进气口403内部与设置于塔体内部的第二布气管4031连接;
处于第一布气管4021和第二布气管4031的上方,布液管4011的下方,设置有填料床407;
尾液出口405设置于闪蒸脱氨塔406的底部;
脱氨排气口404设置于闪蒸脱氨塔406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滤液从滤液进口401进入闪蒸脱氨塔406内,通过布液管4011均匀喷晒在塔内的填料层上。气液分离器产生的尾气可从第一进气口402通入第一布气管4021内,补偿的冷空气可从第二进气口403通入第二布气管4031内,吹脱滤液中含有的氨气。吹脱后的气体从脱氨排气口404排出。而脱氨后的滤液(即脱氨尾液)从尾液出口405流出。
可选的,还包括氨气吸收装置,所述氨气吸收装置与所述脱氨排气口404连接。
本实施例中,由于尾气中含有氨气,需对尾气进行除氨处理,防止污染大气。氨气吸收装置可以设置有喷淋装置,使用水或稀硫酸对氨气进行回收,形成相应的氨水溶液和硫酸铵溶液。
回调装置50,用于使脱氨尾液与pH调节剂作用,生成排放液,排放液的pH值为指定pH值。在此处,pH调节剂可以指酸液,如盐酸。指定pH值可以是7-8。经处理后的排放液可回流至生化调节池(即产生生化污泥的处理池)。
可选的,所述回调装置50包括pH调节池、pH测试仪和酸碱加药装置;
所述pH调节池,用于容纳所述脱氨尾液;
所述pH测试仪,用于测量所述pH调节池中液体的pH值;
所述酸碱加药装置,用于往所述pH调节池加入所述pH调节剂。
本实施中,脱氨尾液流入pH调节池中,而酸碱加药装置则往pH调节池中加入pH调节剂,调节脱氨尾液的pH值。pH测试仪则可用于判断经调节后的滤液的pH值是否达标。在此处,pH调节剂可以是稀酸,如稀硫酸或稀盐酸。若经调节后的滤液的pH值达标(此时,pH值为7-8),则该经调节后的滤液(即为排放液)可排放至生化调节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在加温加压以及催化条件下,高效降解污泥中有机物,将生化污泥转变为易生化降解的排放液以及碳化残渣,污泥减量化、无害化,污泥处理彻底,综合处理成本较低。
应用实例1
某中型市政污水处理厂,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20万吨,日产剩余生化污泥120吨,原处理工艺使用泥螺机将生化污泥压榨到含水75%后,外运到附近水泥厂进窑协同处理。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处理后,无外运污泥。污泥处理后每天形成汇入生化系统的排放液为120立方,COD7000mg/L—8000mg/L,B/C=0.35-0.45,外观浅绿色透明清澈液体,对生化系统运行无影响,上述每天产出约3吨碳块。使用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后,该污水处理厂每年的运行费用减少1000余万元。
应用实施例2
某大型农药生产企业,生化污水处理站每天处理农药综合废水2000立方。每天产出生化污泥3吨,经压缩后每天形成2.5吨危废,需送危废中心焚烧处置。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建造的撬装式集成设备,直接应用于生化污水处理站内,将生化污泥转化为排放液。形成的排放液COD不超过10000mg/L,B/C=0.38,排放液返回工厂生化处理调节处理。改造后,生化污水处理站每年环保运行费用减少约300万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加热装置、碳化装置、催化氧化装置、除氨装置和回调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预热单元和再热单元,用于将待处理的生化污泥先经所述预热单元加热,再经所述再热单元加热,使所述生化污泥升温至第一预设温度;
所述碳化装置,用于在加温加压的条件下,使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的所述生化污泥分解为上层液和下层泥料;所述碳化装置设置有拦泥斜板,用于分隔所述上层液和下层泥料;
所述催化氧化装置,设置有催化氧化区,用于使所述上层液在所述催化氧化区与空气作用,生成氧化液,输入所述催化氧化区的空气的温度为第二预设温度;
所述除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加药反应罐、过滤装置和闪蒸脱氨塔,所述加药反应罐,用于使降温后的所述氧化液与除氨药剂反应;所述过滤装置,用于过滤反应后的液体,获得滤液;所述闪蒸脱氨塔,用于吹脱所述滤液中含有的氨气,生成脱氨尾液;
所述回调装置,包括酸碱加药装置,所述酸碱加药装置用于向所述脱氨尾液加入pH调节剂,生成排放液,所述排放液的pH值为指定pH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预热单元连接的药剂添加单元;所述催化氧化装置包括热量回收单元;
所述药剂添加单元,用于按指定配比将热氧化助剂加入所述生化污泥中;
所述预热单元与所述热量回收单元之间存在热量传递;所述预热单元,用于从所述热量回收单元吸收热量,加热所述已加入热氧化助剂的生化污泥;所述热量回收单元,用于将降温前的所述氧化液的热量提供给所述预热单元,降低所述氧化液的温度;
所述再热单元,用于对经所述预热单元加热后的生化污泥进行加热,使所述生化污泥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装置包括碳化沉降塔,所述碳化沉降塔包括塔体、进料口、上出料口、下出料口;
所述进料口设置于塔体中部,所述生化污泥从所述进料口流入所述塔体内部;
在所述塔体内部,处于所述进料口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拦泥斜板;
所述上出料口设置于所述塔体顶部,用于排出所述上层液;
所述下出料口设置于所述塔体底部,用于排出所述下层泥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氧化装置包括催化氧化塔,所述催化氧化塔设置有气液进料口和氧化液出料口,所述催化氧化区设置于所述催化氧化塔的塔体内部,所述气液进料口设置于所述催化氧化塔的底部,所述氧化液出料口设置于所述催化氧化塔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氧化装置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氧化液出料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用于分离氧化液以及由所述输入所述催化氧化区的空气生成的尾气。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氨装置还包括减压装置;
所述减压装置设置有减压进口端和减压出口端,所述减压进口端与所述热量回收单元连接;
所述加药反应罐设置有氧化液入口、除氨药剂入口和反应液出口,所述减压出口端与所述氧化液入口连接;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入口和滤液出口,所述过滤入口与所述反应液出口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脱氨塔设置有滤液进口、布液管、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布气管、第二布气管、填料床、尾液出口和脱氨排气口;
所述滤液进口设置于所述闪蒸脱氨塔塔体的中上部,外部与所述滤液出口连接,内部与设置于塔体内部的所述布液管连接;
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分别设置于所述闪蒸脱氨塔塔体的中下部,所述第一进气口内部与设置于塔体内部的所述第一布气管连接,所述第二进气口内部与设置于塔体内部的所述第二布气管连接;
处于所述第一布气管和所述第二布气管的上方,所述布液管的下方,设置有所述填料床;
所述尾液出口设置于所述闪蒸脱氨塔的底部;
所述脱氨排气口设置于所述闪蒸脱氨塔的顶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氨气吸收装置,所述氨气吸收装置与所述脱氨排气口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调装置包括pH调节池、pH测试仪和酸碱加药装置;
所述pH调节池,用于容纳所述脱氨尾液;
所述pH测试仪,用于测量所述pH调节池中液体的pH值;
所述酸碱加药装置,用于往所述pH调节池加入所述pH调节剂。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出料口与泥料出料接管、泥料出料电磁阀和受料容器依次连接。
CN201920637472.6U 2019-05-06 2019-05-06 生化污泥处理系统 Active CN210085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7472.6U CN210085221U (zh) 2019-05-06 2019-05-06 生化污泥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7472.6U CN210085221U (zh) 2019-05-06 2019-05-06 生化污泥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85221U true CN210085221U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77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37472.6U Active CN210085221U (zh) 2019-05-06 2019-05-06 生化污泥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852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8326A (zh) * 2019-05-06 2019-08-02 姜林 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8326A (zh) * 2019-05-06 2019-08-02 姜林 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0078326B (zh) * 2019-05-06 2024-03-19 姜林 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0427B (zh) 一种印染废水及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
CN104445573B (zh) 一种新型超临界水氧化综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1979349B (zh) 一种污泥管式热水解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07399876B (zh) 一种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1209883A (zh)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焦化废水或有机废水工艺
CA2646181C (en) Method of oxidation, by wet method, of effluents heated essentially by spontaneous combustibility,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stallation
CN101279803A (zh) 一种印染废水的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03482835B (zh) 一种污泥水解装置及工艺
CN110642362B (zh) 一种集物料预热-污染物多级强化降解-腐蚀防控多功能于一体的超临界水反应器
CN210085221U (zh) 生化污泥处理系统
CN112125461A (zh) 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综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8996887B (zh) 一种浓缩污泥水热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8383335B (zh)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WO2023207098A1 (zh) 电站锅炉有机酸化学清洗废液蒸馏-氧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0078326B (zh) 生化污泥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9522738U (zh) 一种处理生产邻磺酸钠苯甲醛所产污水的处理系统
CN207002529U (zh) 吡唑酮生产废水处理装置
CN107758964B (zh) 一种用于废碱液处理的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14528484U (zh) 一种低碳氮比高氨氮废水的常温处理系统
CN209940526U (zh) 一种光催化氧化连续化处理百草枯废水的装置
CN212864254U (zh) 有机废水液相催化氧化处理系统
CN205115246U (zh) 一种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处理系统
CN107188378A (zh) 吡唑酮生产废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
KR100912336B1 (ko) 혼합형 초임계수 산화장치
CN107188329A (zh) 一种苯胺生产过程中工艺废水与精馏残液的联合净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21

Address after: No.23, Kexin villa, Huatian Road, Huayuan Industrial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300450

Patentee after: Tianjin Mingh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00039 No. 41, No. 3 Keyuan Road,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with No. 6 7-4

Patentee before: Jiang L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