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78927U - 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 - Google Patents

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78927U
CN210078927U CN201920752396.3U CN201920752396U CN210078927U CN 210078927 U CN210078927 U CN 210078927U CN 201920752396 U CN201920752396 U CN 201920752396U CN 210078927 U CN210078927 U CN 210078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sewage
inclined plane
channel
lak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5239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旭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75239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78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78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789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前后并列设置有多个左右向延伸的挡板,所述相邻挡板交替连接于池体的左侧壁以及右侧壁上形成多个左右向交替相互贯通的沉降通道,各个沉降通道相连形成左右弯折的连续通道,所述沉降通道底部设置有左右向延伸并向其中一侧逐渐抬升的沉降斜面,相邻两沉降通道内的沉降斜面抬升方向左右交替,所述池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本实用新型中连续的弯折通道其路径较长,通过各个沉降通道内的沉降斜面进行多级沉降,该弯折的沉降通道提高了池体空间利用率,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长距离、多级沉降,其空间利用率高、沉降效果以及沉降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Description

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
背景技术
城市地区范围内的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一般由城市管渠汇集并经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排入江、河、湖、库、海中,此类污水经过处理后水质条件较好,可直接排放;城市径流污水是雨雪淋洗城市大气污染物和冲洗建筑物、地面、废渣、垃圾而形成的,尤其对于雨水冲刷形成的污水,该类污水通常通过管道直接排放至江、河、湖、库、海中,该排污过程中通常会夹杂着大量的漂浮物以及废渣等垃圾,在排污口入水水面处,漂浮着垃圾和白色泡沫等污染物通常会形成长达几十米至上百米不等的污染带;
为避免该类污染,本实用新型在在排污口处设置沉淀系统,雨水携带泥沙、漂浮物等垃圾形成雨污水,经过沉淀系统沉淀,确保固体废渣以及泥沙等垃圾经自然沉淀,漂浮物等垃圾过滤后再排放,解决雨污水直排江、河、湖、库、海,造成的水污染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该沉淀系统可确保雨污水中固体废杂以及泥沙等垃圾经自然沉淀,漂浮物等垃圾过滤后再排放,解决雨污水直排江、河、湖、库、海,造成的水污染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前后并列设置有多个左右向延伸的挡板,所述相邻挡板交替连接于池体的左侧壁以及右侧壁上形成多个左右向交替相互贯通的沉降通道,各个沉降通道相连形成左右弯折的连续通道,所述沉降通道底部设置有左右向延伸并向其中一侧逐渐抬升的沉降斜面,相邻两沉降通道内的沉降斜面抬升方向左右交替,所述池体的前侧壁以及后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排水口最低处低于沉降斜面顶部。
进一步,由池体后侧壁以及挡板构成的沉降通道内底部水平设置。
进一步,所述排水口位于远离所在沉降通道与相邻沉降通道连通处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沉降斜面左右向的倾角为25°~35°。
进一步,所述沉降斜面顶部与相应的池体侧壁之间连接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从前向后倾斜向下。
进一步,所述导流面前后向的倾角为10°~15°。
进一步,在各个所述沉降通道内竖向隔有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高于沉降斜面顶部,从前向后各个所述沉降通道内的过滤网网孔依次变小。
进一步,所述沉降斜面上从上至下排列有前后向延伸的沉降凸棱。
进一步,所述沉降凸棱沿沉降斜面向下一侧具有向内凹陷用于容纳沉降物的凹槽,所述凹槽向下方延伸至沉降斜面,所述沉降凸棱顶部沿沉降斜面向上一侧为圆弧的导向面。
进一步,所述沉降凸棱上设置有左右贯通的清洗孔,所述清洗孔底部贴合于沉降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沉降通道内污水水位升高过程中,污水内的垃圾相对沉降斜面为纯爬升状态,该结构便于垃圾附着于沉降斜面上,有效提高了池体的沉降效率,沉降斜面与水体的接触面积较大,即与水体内部固体垃圾的接触面积较大,沉降能力较强,该连续的弯折通道其路径较长,通过各个沉降通道内的沉降斜面进行多级沉降,有效提高了沉降效果;该弯折的沉降通道提高了池体空间利用率,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长距离、多级沉降,其空间利用率高、沉降效果以及沉降能力得到大大提升;排水口最低处低于沉降斜面顶部,保证在污水漫过沉降斜面顶部之前排出,可保证各个沉降通道的独立性,有效将各个沉降通道内的沉降物锁止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避免各个沉降通道内水流相互干扰,减小对水流的扰动,提高沉降物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Ⅰ-Ⅰ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Ⅱ-Ⅱ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Ⅲ-Ⅲ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Ⅳ-Ⅳ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凸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Ⅰ-Ⅰ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Ⅱ-Ⅱ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Ⅲ-Ⅲ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Ⅳ-Ⅳ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凸棱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池体包括前侧壁1a、后侧壁1b,左侧壁1c以及右侧壁1d,本实施例中前、后、左、右方向与图1和图2中的方向相一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前后并列设置有多个左右向延伸的挡板2,所述相邻挡板交替连接于池体的左侧壁以及右侧壁上形成多个左右向交替相互贯通的沉降通道,各个沉降通道相连形成左右弯折的连续通道,所述沉降通道底部设置有左右向延伸并向其中一侧逐渐抬升的沉降斜面3,相邻两沉降通道内的沉降斜面抬升方向左右交替,所述池体1的前侧壁以及后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4和排水口5,所述排水口最低处低于沉降斜面顶部;本实施例中池体为长方体结构,其上方开口,其中挡板数量可调,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三个挡板,三个挡板以及池体的前后侧壁构成了左右延伸的四个沉降通道,分别为通道Ⅰ10、通道Ⅱ11、通道Ⅲ12以及通道Ⅳ13,通过四个通道可综合可达到较优的沉降效果以及较低的建造成本,在池体的左、右侧壁偏下处各设置有两个排污管14,四个个排污管分别与四个通道的最低处贯通,该排污管14外接有排水阀15,在其中一个或若干个排污管上外接排污泵用于强排,通过排污管以及排污泵的设置用于排尽池体内的污水,便于池体内检修以及清污,在进水口处连接有进水管,该进水管上同样安设排水阀,便于控制进水;在沉降斜面3底部与相邻侧壁之间设置有水平的底部沉降面16,该底部沉降面位为池体的最低处,为泥沙等杂质的沉降提供了一定的沉降空间,沉积物可在该处堆积,便于集中清理并为人工检修操作提供了操作空间;其中通道Ⅰ和通道Ⅲ内的沉降斜面从左至右抬升,通道Ⅱ内的沉降斜面从右至左抬升,进水口设置于前侧壁上,水流首先注入通道Ⅰ内,通道Ⅰ内水位上升,当水位高于该通道内的沉降斜面顶部时,污水从右侧漫出流至通道Ⅱ内最低处,通道Ⅱ内水位上升,当水位高于该通道内的沉降斜面顶部时,污水从左侧漫出流至通道Ⅲ内最低处,依次往复进行,其中各个通道的注水处正对该沉降斜面3的最低处,水位升高过程中,污水内的垃圾相对沉降斜面为纯爬升状态,该结构便于垃圾附着于沉降斜面上,有效提高了池体的沉降效率,污水逐渐没过沉降斜面,该斜面与水体的接触面积较大,即与水体内部固体垃圾的接触面积较大,沉降能力较强,该连续的弯折通道其路径较长,通过各个沉降通道内的沉降斜面进行多级沉降,有效提高了沉降效果;该弯折的沉降通道提高了池体空间利用率,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长距离、多级沉降,其空间利用率高、沉降效果以及沉降能力得到大大提升;排水口最低处低于沉降斜面顶部,保证在污水漫过沉降斜面顶部之前排出,可保证各个沉降通道的独立性,有效将各个沉降通道内的沉降物锁止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避免各个沉降通道内水流相互干扰,减小对水流的扰动,提高沉降物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由池体后侧壁以及挡板构成的沉降通道内底部水平设置;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该沉降通道内无沉降斜面,使得该沉降通道内的竖向空间较大,排水口距离该沉降通道底部距离较大,底部水流扰动对排水口处的影响较小,排水口处下方的沉降物受到水流扰动干扰较小,提高排水的水体质量,该沉降通道作为最后一道沉降工序,具有沉降容量大、扰动干扰小、沉降稳定的特点,有效保证最终排出水体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口位于远离所在沉降通道与相邻沉降通道连通处的一侧;结合图1和图2所示,由池体后侧壁以及挡板构成的沉降通道为通道Ⅳ,通道Ⅳ与通道Ⅲ的贯通处为右侧,排水口位于后侧壁的左侧,即排水口与通道Ⅲ、Ⅳ的贯通处分设于左右两侧,使得排水口处远离水流扰动处,提高了排水口下方沉降物的稳定性,提高了排水口处水流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沉降斜面左右向的倾角为25°~35°;当沉降斜面的倾角较低时,垃圾随污水爬升角度较小,其沉降能力较差,且倾角较小,导致该沉降斜面的高差较小,池体空间利用率低,沉降池的沉降能力低,为增大沉降斜面的高差,则池体的左右长度需要大大加长,使得池体的占地面积以及建造成本大大增加,当沉降斜面的倾角较大时,其斜面的附着能力较弱,垃圾容易随水流波动下滑,导致给沉降斜面的沉降能力减弱;在25°~35°倾角范围内的沉降斜面,其沉降附着能力强,沉降能力高,有效利用沉降池的纵向空间,本实施例中沉降斜面倾角设置为30°,当然也可设置为25°或者35°,该角度可依据具体地形以及实际使用情况在25°~35°范围内进行相应的调整,具体不在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沉降斜面顶部与相应的池体侧壁之间连接有导流面6,所述导流面从前向后倾斜向下;图2中避免附图中线条过于复杂导致图纸凌乱,防溢网17未示出,结合图2所示的水流导向,水流从不会漫过整个导流面,水流从导流面最低处成股流下,并沿沉降斜面的侧壁流入至相邻的沉降通道内,该结构使得相邻通道贯通处的水流从特定区域均匀稳定的流下,其流量稳定,扰动小;导流面水流漫过的区域较小,可减小垃圾随水流漫过导流面的区域,该结构可限制漫过导流面漂浮垃圾漫的数量,提高沉降以及过滤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面6前后向的倾角为10°~15°;结合图5和图6所示,导流面倾角过大时,会导致导流面最低处与挡板构成的过流通道收窄,影响水流的过流量,当过流通道过窄时,容易发生堵塞现象,且过大的倾角导致导流面最高处过高且基本不与水体接触,造成导流面的资源浪费,且倾角过大其施工困难,成本较高,当导流面倾角较小时,会导致水流漫过导流面的区域增大,随导流面漫过的漂浮垃圾数量会随之增加,降低了沉降和过滤效果,导流面位于10°~15°倾角范围内,其水流漫过导流面的区域适中,可有效控制漫过导流面的垃圾数量,提高了沉降和过滤效果,并有效解决了垃圾堵塞过流通道的情况,同时倾角较小,其施工难度低;
本实施例中,在各个所述沉降通道内竖向隔有的过滤网7,所述过滤网高于沉降斜面3顶部,从前向后各个所述沉降通道内的过滤网网孔依次变小;如图2所示,箭头为水流方向,在各个通道内均设置有过滤网,共设置有四道过滤网,每道过滤网将相应的通道隔断形成过滤效果,通道Ⅰ10、通道Ⅱ11、通道Ⅲ12以及通道Ⅳ13内的过滤网网孔依次变小,可通过形状大小对垃圾进行多级过滤,该结构过滤效果好,过滤网堵塞现象得以缓解,将垃圾按照大小进行过滤分类,便于人工统一清理,过滤网上可在竖向的立体空间内对树枝、塑料袋等垃圾进行阻挡过滤,使得过滤网形成一道表面结构较为复杂的阻挡结构,该结构便于对泥沙、废渣等固体颗粒物的阻挡沉降,提高固体颗粒垃圾的沉降效率;各个过滤网配合相应通道内的沉降斜面,在竖向和横向方向形成立体综合的沉降过滤网,大大提高了其过滤效果;其中通道Ⅰ10内的过滤网位于进水口4的右侧,通道Ⅳ13内的过滤网位于出水口的右侧,即水流向下一工序流动时需要经过过滤网的过滤,在过滤网上开设检修门,便于人工进入检修,在池体内还水平设置有防溢网17,防溢网固定安设于所述挡板顶部,在该防溢网17上同样设置检修门,该防溢网用于防止进水口流量过大导致漂浮垃圾随污水溢出的现象,同时该防溢网可作为保护网隔离外部物体,防止外部垃圾或者生物掉入池体内,该过滤网宜选用强度较大耐腐蚀的网状结构,通过挡板的支撑,便于人工行走在该过滤网上清洁和维护;
本实施例中,所述沉降斜面上从上至下排列有前后向延伸的沉降凸棱8;当水位上升时,通过沉降凸棱阻挡水体内部的固体垃圾,使其沉降,凸棱使得沉降斜面形成容纳沉降物的腔室,易于沉降物的附着,通过设置凸棱结构,提高了沉降斜面的附着能力,提高其沉降效率,该凸棱结构可作为阶梯结构便于人工在斜面上行走进行清理和维护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沉降凸棱8沿沉降斜面向下一侧具有向内凹陷用于容纳沉降物的凹槽8a,所述凹槽向下方延伸至沉降斜面,所述沉降凸棱8顶部沿沉降斜面向上一侧为圆弧的导向面;结合图7所示,凹槽向下方延伸至沉降斜面,沉降斜面作为凹槽的底部侧壁,即沉降斜面与沉降凸棱的侧壁共同合围成凹槽结构,该沉降凸棱可为预制结构,在形成混凝土沉降斜面时预埋于混泥土中,沉降凸棱上方应设置为圆弧过渡结构,避免尖锐角度,在人工行走时,防止划伤,提高其安全性能,且该圆弧结构可作为导流面,当进行冲刷清洗时,便于水体从该弧面上方漫过沉降凸棱流向下方,提高其清洗效果;沉降凸棱上的凹槽沿沉降斜面向下对水体内的砂石废渣等固体垃圾形成阻挡,便于该类垃圾的沉降;
本实施例中,所述沉降凸棱8上设置有左右贯通的清洗孔9,所述清洗孔底部贴合于沉降斜面;如图7所示,当对沉降斜面进行清洗时,水流沿着沉降斜面向下流动,部分水流通过清洗孔对背面凹槽内的沉降物形成冲刷,便于对凹槽内部进行清洗冲刷,提高清洗效率,清洗前优先将该处的大块垃圾清除,在通过水流进行冲洗,防止大块垃圾被水流冲入清洗孔内堵塞,为防止清洗孔堵塞,该清洗孔宜选用条形的腰型孔结构,具体不在赘述;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前后并列设置有多个左右向延伸的挡板,所述相邻挡板交替连接于池体的左侧壁以及右侧壁上形成多个左右向交替相互贯通的沉降通道,各个沉降通道相连形成左右弯折的连续通道,所述沉降通道底部设置有左右向延伸并向其中一侧逐渐抬升的沉降斜面,相邻两沉降通道内的沉降斜面抬升方向左右交替,所述池体的前侧壁以及后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排水口最低处低于沉降斜面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斜面左右向的倾角为25°~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斜面顶部与相应的池体侧壁之间连接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从前向后倾斜向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其特征在于:由池体后侧壁以及挡板构成的沉降通道内底部水平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位于远离所在沉降通道与相邻沉降通道连通处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前后向的倾角为10°~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其特征在于:在各个所述沉降通道内竖向隔有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高于沉降斜面顶部,从前向后各个所述沉降通道内的过滤网网孔依次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斜面上从上至下排列有前后向延伸的沉降凸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凸棱沿沉降斜面向下一侧具有向内凹陷用于容纳沉降物的凹槽,所述凹槽向下方延伸至沉降斜面,所述沉降凸棱顶部沿沉降斜面向上一侧为圆弧的导向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凸棱上设置有左右贯通的清洗孔,所述清洗孔底部贴合于沉降斜面。
CN201920752396.3U 2019-05-23 2019-05-23 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78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2396.3U CN210078927U (zh) 2019-05-23 2019-05-23 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2396.3U CN210078927U (zh) 2019-05-23 2019-05-23 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78927U true CN210078927U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79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5239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78927U (zh) 2019-05-23 2019-05-23 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789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24075B1 (ko) 수직형 초기 우수 정화장치
CN110075577A (zh) 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系统
CN211816793U (zh) 用于海绵城市的绿化沟
CN108423788A (zh) 无药剂二次水力强化混凝沉淀池
CN206081766U (zh) 一种废水净化装置
CN210078926U (zh) 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装置
CN206081768U (zh) 一种污水沉淀池
CN210078927U (zh) 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总成
CN217526472U (zh) 一种带斜管或斜板构造的多级沉淀池
CN214401641U (zh) 一种主-被动泥石流水石分离-消能减灾装置
CN109183720A (zh) 一种沟渠防堵塞回灌过滤装置
CN112813922B (zh) 一种主-被动泥石流水石分离-消能减灾装置
CN204508974U (zh) 一种高效隔油池
CN210356330U (zh) 一种沉沙池
CN211143239U (zh) 一种折流式处理控制建筑小区雨水径流的排水明渠
CN211611933U (zh) 一种新型递级卡滤式污水沉淀池
CN209934268U (zh) 一种房建工地用三级沉淀池
CN208603793U (zh) 一种带气冲洗两层斜管或板混凝沉淀净水系统
CN112691444A (zh) 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
CN214611838U (zh) 建筑工地污水回收再利用初级处理系统
CN219848573U (zh) 一种建筑施工组装式多级沉淀池
CN110075576B (zh) 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池
CN214437206U (zh) 一种三级沉淀池
CN212818317U (zh) 一种组合式平管沉淀模块
CN218757721U (zh) 一种市政施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