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78754U - 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78754U
CN210078754U CN201920672243.8U CN201920672243U CN210078754U CN 210078754 U CN210078754 U CN 210078754U CN 201920672243 U CN201920672243 U CN 201920672243U CN 210078754 U CN210078754 U CN 210078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rotary
shaft
rear end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722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光旭
李强
袁红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Xiangyu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Xiangyu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Xiangyu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Xiangyu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722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78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78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7875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包括底座、伸缩立柱、横向旋转平台、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二角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针对患者整个上肢多关节训练,也可以针对腕关节或肘关节进行单关节训练。同时,该装置支持左右手互换训练,提高上肢运动的协调性,增强上肢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肌力,防止关节挛缩,提高人体上肢灵活度。

Description

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训练器,尤其涉及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在人体中风或受到机械损伤时,通常需要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目前训练设备多针对下肢训练,专门针对人体上肢进行康复训练的装置较少,尤其是针对上肢关节灵活度进行训练的更加难以获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康复训练设备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了下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伸缩立柱、横向旋转平台、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二角度传感器,所述伸缩立柱包括上端方管和下端方管,上端方管下半部穿设在下端方管内,在下端方管的上部设置手柄顶丝,可锁定上端方管和下端方管相对位置,下端方管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上端方管和下端方管内部空腔设置气弹簧,气弹簧的上端通过销钉与上端方管的顶部铰接,气弹簧的下端穿过下端方管与底座铰接,上端方管的顶部通过方形法兰与横向旋转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旋转平台包括法兰轴、轴套、旋转套,所述法兰轴穿设在轴套中,并通过螺栓与轴套固定连接,在轴套外侧壁设置环形限位槽,旋转套为圆柱形,旋转套下部沿轴线方向设置盲孔,法兰轴与轴套的组合体穿设在旋转套下端的盲孔内,在旋转套侧壁与限位槽对应的位置相对设置两支限位螺栓,限位螺栓与旋转套侧壁螺纹连接,限位螺栓的顶端插入至限位槽内,在旋转套侧壁设置自锁型旋转柱塞A,在轴套的与自锁型旋转柱塞A相应位置设置锁孔A,在旋转套上部切肩,在旋转套两肩部分别设置旋转支板,两旋转支板中部与旋转套固定连接,在两旋转支板顶部设置第一节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包括前端连杆和设置在前端连杆两侧的后端支架,前端连杆的后端两侧分别与两后端支架的前端固定连接,后端支架中部与旋转支板顶部铰接,在两侧旋转支板上与后端支架重叠的位置设置自锁型旋转柱塞B,在两侧后端支架的与自锁型旋转柱塞B相应位置设置锁孔B,在两旋转支板的下端设置涡卷弹簧,涡卷弹簧的棒芯两端通过“D”型接口连接在两侧旋转支板的下端,在涡卷弹簧上方设置一对导向滑轮,两导向滑轮穿设在一根导向轴上,导向轴两端通过“D”型接口与两侧旋转支板连接,在后端支架中部和后端分别设置螺杆支架,螺杆支架设置在两后端支架之间并分别与两后端支架固定连接,在两螺杆支架上设置同轴的通孔,在同轴的通孔内穿设螺杆,螺杆的一端穿过内侧螺杆支架并在螺杆端部设置卡簧,防止螺杆脱出,螺杆的另一端穿过外侧螺杆支架,螺杆外侧端部设置转动手柄,在螺杆中部设置方形螺母,方形螺母与螺杆螺纹连接,方形螺母与涡卷弹簧的簧舌固定连接,在方形螺母的底部设置水平通孔,在两后端支架与水平通孔对应高度设置长孔,在两后端支架长孔和水平通孔内穿设水平螺栓,并在水平螺栓端部设置限位螺母,防止方形螺母转动;
在第一支臂的前端连杆前端设置转折支架,前端连杆与转折支架固定连接,在前端连杆下方平行设置辅助连杆,辅助连杆一端与转折支架铰接,辅助连杆另一端与旋转支板铰接,转折支架前端设置台阶轴A,台阶轴A的大径段与所述第二支臂后端通过轴承A转动连接,台阶轴A的小径段与第一角度传感器转轴通过联轴器A连接,第一角度传感器壳体通过双法兰连接套A与第二支臂后端下表面固定连接,转折支架的外侧设置自锁型旋转柱塞C,在第二支臂后端与自锁型旋转柱塞C相应位置设置锁孔C;
在第二支臂的前端设置肘部托架,在肘部托架的前端设置扶手,在肘部托架的下端设置台阶轴B,台阶轴B的大径段与所述第二支臂前端通过轴承B转动连接,台阶轴B的小径段与第二角度传感器转轴通过联轴器B连接,第二角度传感器壳体通过双法兰连接套B与第二支臂前端下表面固定连接,在第二支臂前端设置自锁型旋转柱塞D,在肘部托架与自锁型旋转柱塞D相应位置设置锁孔D,在肘部托架底部设置红外线遥控鼠标器。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连杆两端的铰接头与杆体为分体设置,所述铰接头与杆体螺纹连接,并在每个铰接头两侧设置尼龙套。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设置为“工”字型支架,在所述底座四角底部设置四个脚轮。
进一步的所述后端支架与旋转支板之间设置尼龙隔片。
进一步的所述的涡卷弹簧为带状涡卷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的肘部托架上表面设置柔性衬垫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轴套为铜套。
本实用新型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针对患者整个上肢多关节训练,也可以针对腕关节或肘关节进行单关节训练。同时,该装置支持左右手互换训练,提高上肢运动的协调性,增强上肢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肌力,防止关节挛缩,提高人体上肢灵活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伸缩立柱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横向旋转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螺杆及周边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角度传感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二角度传感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各标记为:1:扶手;2:肘部托架;3:转折支架;4:前端连杆;5:后端支架;6:转动手柄;7:拦截装置,8:上端方管;9:手柄顶丝;10:下端方管;11:底座;12:脚轮;13:自锁型旋转柱塞A;14:旋转套;15:辅助连杆;16:第一角度传感器;17:第二支臂;18:第二角度传感器;19:自锁型旋转柱塞B;20:自锁型旋转柱塞C;21:导向滑轮;22:涡卷弹簧;23:限位槽;24:轴套;25:法兰轴;26:锁孔A;27:限位螺栓;28:棒芯;29:旋转支板;30:螺杆支架;31:螺杆;32:方形螺母;33:水平螺栓;34:台阶轴A;35:轴承A;36:双法兰连接套A;37:联轴器A;38:台阶轴B;39:轴承B;40:双法兰连接套B;41:联轴器B;42:红外线遥控鼠标器;43:自锁型旋转柱塞D。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包括底座11、伸缩立柱、横向旋转平台、第一支臂、第二支臂17、第一角度传感器16和第二角度传感器18,所述伸缩立柱包括上端方管8和下端方管10,上端方管8下半部穿设在下端方管10内,在下端方管10的上部设置手柄顶丝9,可锁定上端方管和下端方管相对位置,下端方管的底部与底座11固定连接,上端方管和下端方管内部空腔设置气弹簧,气弹簧的上端通过销钉与上端方管的顶部铰接,气弹簧的下端穿过下端方管与底座铰接,气弹簧推力略大于上端方管及以上机构的总重量,可根据患者坐着的高度调整到合适位置后锁紧手柄顶丝,上端方管的顶部通过方形法兰与横向旋转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旋转平台包括法兰轴25、轴套24、旋转套14,所述法兰轴穿设在轴套24中,并通过螺栓与轴套24固定连接,在轴套外侧壁设置环形限位槽23,旋转套14为圆柱形,旋转套下部沿轴线方向设置盲孔,法兰轴25与轴套24的组合体穿设在旋转套14下端的盲孔内,在旋转套侧壁与限位槽对应的位置相对设置两支限位螺栓27,限位螺栓与旋转套侧壁螺纹连接,限位螺栓的顶端插入至限位槽内,这样旋转套14可在轴套24上圆周转动且不会轴向脱离;在旋转套侧壁设置自锁型旋转柱塞A13,在轴套的与自锁型旋转柱塞A相应位置设置锁孔A26,在旋转套上部切肩,在旋转套两肩部分别设置旋转支板29,两旋转支板29中部与旋转套固定连接,在两旋转支板29顶部设置第一节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包括前端连杆4和设置在前端连杆两侧的后端支架5,前端连杆的后端两侧分别与两后端支架的前端固定连接,后端支架中部与旋转支板顶部铰接,在两侧旋转支板上与后端支架重叠的位置设置自锁型旋转柱塞B,在两侧后端支架的与自锁型旋转柱塞B相应位置设置锁孔B,在两旋转支板的下端设置涡卷弹簧22,涡卷弹簧的棒芯28两端通过“D”型接口连接在两侧旋转支板的下端,在涡卷弹簧22上方设置一对导向滑轮21,两导向滑轮穿设在一根导向轴上,导向轴两端通过“D”型接口与两侧旋转支板连接,在后端支架的中部和后端分别设置螺杆支架30,螺杆支架30设置在两后端支架之间并分别与两后端支架固定连接,在两螺杆支架上设置同轴的通孔,在同轴的通孔内穿设螺杆31,螺杆的一端穿过内侧螺杆支架并在螺杆端部设置卡簧,防止螺杆脱出,螺杆的另一端穿过外侧螺杆支架30,螺杆外侧端部设置转动手柄6,在螺杆中部设置方形螺母32,方形螺母32与螺杆螺纹连接,方形螺母与涡卷弹簧的簧舌固定连接,在方形螺母的底部设置水平通孔,在两后端支架与水平通孔对应高度设置长孔,在两后端支架长孔和水平通孔内穿设水平螺栓33,并在水平螺栓端部设置限位螺母,防止方形螺母转动;通过调节转动手柄可带动方形螺母纵向移动,从而调节涡卷弹簧的施力位置,通过改变涡卷弹簧的产生弹力的力臂长度达到调节第一支臂上下翻动时的阻尼大小。
在第一支臂的前端连杆4前端设置转折支架3,前端连杆与转折支架固定连接,在前端连杆下方平行设置辅助连杆,辅助连杆15一端与转折支架铰接,辅助连杆另一端与旋转支板铰接,转折支架前端设置台阶轴A34,台阶轴A34的大径段与所述第二支臂后端通过轴承A35转动连接,台阶轴A34的小径段与第一角度传感器转轴通过联轴器A37连接,第一角度传感器壳体通过双法兰连接套A36与第二支臂后端下表面固定连接,转折支架3的外侧设置自锁型旋转柱塞C,在第二支臂后端与自锁型旋转柱塞C相应位置设置锁孔C;
在第二支臂的前端设置肘部托架2,在肘部托架2的前端设置扶手1,在肘部托架2的下端设置台阶轴B38,台阶轴B38的大径段与所述第二支臂前端通过轴承B39转动连接,台阶轴B的小径段与第二角度传感器转轴通过联轴器B41连接,第二角度传感器壳体通过双法兰连接套B40与第二支臂前端下表面固定连接,在第二支臂前端设置自锁型旋转柱塞D43,在肘部托架与自锁型旋转柱塞D43相应位置设置锁孔D,在肘部托架2底部设置红外线遥控鼠标器42,它可将红外信号传输到配套的电脑红外接收器上,控制电脑屏幕上的鼠标箭头移动。另外本方案在每个能够转动的连接机构处均设有自锁型旋转柱塞,目的是为了患者使用时能够按照自身的身体条件有选择的设定可以活动的位置,避免给使用者造成不良后果。
为便于安装和调节长度,所述辅助连杆两端的铰接头与杆体为分体设置,所述铰接头与杆体螺纹连接,为限位并防止摩擦产生噪音可在每个铰接头两侧设置尼龙套。
为方便装置移动,所述底座设置为“工”字型支架,在所述底座四角底部设置四个脚轮12。
为防止摩擦产生噪音可在后端支架与旋转支板之间设置尼龙隔片。
为增加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述的涡卷弹簧为带状涡卷弹簧。
为使用舒适,防止使用者擦伤,可在所述的肘部托架上表面设置柔性衬垫层。为了起到自润滑作用,所述的轴套采用铜套。

Claims (7)

1.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伸缩立柱、横向旋转平台、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二角度传感器,所述伸缩立柱包括上端方管和下端方管,上端方管下半部穿设在下端方管内,在下端方管的上部设置手柄顶丝,可锁定上端方管和下端方管相对位置,下端方管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上端方管和下端方管内部空腔设置气弹簧,气弹簧的上端通过销钉与上端方管的顶部铰接,气弹簧的下端穿过下端方管与底座铰接,上端方管的顶部通过方形法兰与横向旋转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旋转平台包括法兰轴、轴套、旋转套,所述法兰轴穿设在轴套中,并通过螺栓与轴套固定连接,在轴套外侧壁设置环形限位槽,旋转套为圆柱形,旋转套下部沿轴线方向设置盲孔,法兰轴与轴套的组合体穿设在旋转套下端的盲孔内,在旋转套侧壁与限位槽对应的位置相对设置两支限位螺栓,限位螺栓与旋转套侧壁螺纹连接,限位螺栓的顶端插入至限位槽内,在旋转套侧壁设置自锁型旋转柱塞A,在轴套的与自锁型旋转柱塞A相应位置设置锁孔A,在旋转套上部切肩,在旋转套两肩部分别设置旋转支板,两旋转支板中部与旋转套固定连接,在两旋转支板顶部设置第一节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包括前端连杆和设置在前端连杆两侧的后端支架,前端连杆的后端两侧分别与两后端支架的前端固定连接,后端支架中部与旋转支板顶部铰接,在两侧旋转支板上与后端支架重叠的位置设置自锁型旋转柱塞B,在两侧后端支架的与自锁型旋转柱塞B相应位置设置锁孔B,在两旋转支板的下端设置涡卷弹簧,涡卷弹簧的棒芯两端通过“D”型接口连接在两侧旋转支板的下端,在涡卷弹簧上方设置一对导向滑轮,两导向滑轮穿设在一根导向轴上,导向轴两端通过“D”型接口与两侧旋转支板连接,在后端支架中部和后端分别设置螺杆支架,螺杆支架设置在两后端支架之间并分别与两后端支架固定连接,在两螺杆支架上设置同轴的通孔,在同轴的通孔内穿设螺杆,螺杆的一端穿过内侧螺杆支架并在螺杆端部设置卡簧,防止螺杆脱出,螺杆的另一端穿过外侧螺杆支架,螺杆外侧端部设置转动手柄,在螺杆中部设置方形螺母,方形螺母与螺杆螺纹连接,方形螺母与涡卷弹簧的簧舌固定连接,在方形螺母的底部设置水平通孔,在两后端支架与水平通孔对应高度设置长孔,在两后端支架长孔和水平通孔内穿设水平螺栓,并在水平螺栓端部设置限位螺母,防止方形螺母转动;
在第一支臂的前端连杆前端设置转折支架,前端连杆与转折支架固定连接,在前端连杆下方平行设置辅助连杆,辅助连杆一端与转折支架铰接,辅助连杆另一端与旋转支板铰接,转折支架前端设置台阶轴A,台阶轴A的大径段与所述第二支臂后端通过轴承A转动连接,台阶轴A的小径段与第一角度传感器转轴通过联轴器A连接,第一角度传感器壳体通过双法兰连接套A与第二支臂后端下表面固定连接,转折支架的外侧设置自锁型旋转柱塞C,在第二支臂后端与自锁型旋转柱塞C相应位置设置锁孔C;
在第二支臂的前端设置肘部托架,在肘部托架的前端设置扶手,在肘部托架的下端设置台阶轴B,台阶轴B的大径段与所述第二支臂前端通过轴承B转动连接,台阶轴B的小径段与第二角度传感器转轴通过联轴器B连接,第二角度传感器壳体通过双法兰连接套B与第二支臂前端下表面固定连接,在第二支臂前端设置自锁型旋转柱塞D,在肘部托架与自锁型旋转柱塞D相应位置设置锁孔D,在肘部托架底部设置红外线遥控鼠标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连杆两端的铰接头与杆体为分体设置,所述铰接头与杆体螺纹连接,并在每个铰接头两侧设置尼龙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置为“工”字型支架,在所述底座四角底部设置四个脚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支架与旋转支板之间设置尼龙隔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涡卷弹簧为带状涡卷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肘部托架上表面设置柔性衬垫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套为铜套。
CN201920672243.8U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078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72243.8U CN210078754U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72243.8U CN210078754U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78754U true CN210078754U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77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72243.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078754U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787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4173A (zh) * 2019-05-13 2019-07-30 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4173A (zh) * 2019-05-13 2019-07-30 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
CN110064173B (zh) * 2019-05-13 2024-01-02 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23744C (en) Exercise apparatus
CN112168524B (zh) 一种可实现坐立行三态转换的辅助移动轮椅外骨骼装置
CN110064173B (zh) 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
CN204972860U (zh) 腰腹运动健身椅
KR101547331B1 (ko) 관절 운동 장치
CN210078754U (zh) 一种多关节上肢康复训练器
CN201101674Y (zh) 肘关节康复器
CN108905051B (zh) 便携式医疗康复用手指训练器
EP2525879B1 (en) Training apparatus for muscles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ody
CN108744431B (zh) 一种动态平衡训练装置
CN111228732B (zh) 一种针对腰部旋转的肌力训练装置
CN210872838U (zh) 一种多功能转移助行辅具
CN108433912B (zh) 一种可实现多运动模式的病床用踝关节康复系统
CN111658380A (zh) 辅助康复训练机器人
CN109394448B (zh) 一种多角度的调节系统
CN201063249Y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架
CN209827458U (zh) 用于轮椅上的人体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CN211752195U (zh) 一种腰部辅助运动器材
CN109623797B (zh) 一种非拟人的体重支撑型下肢助力外骨骼
CN211382266U (zh) 一种辅助站立式运动康复轮椅
CN113546375A (zh) 一种家用综合型健身器
CN209048994U (zh) 一种折叠健身车
CN216497319U (zh) 一种多方向调节臂托
CN208429195U (zh) 两轮电动平衡车
CN219783724U (zh) 一种健身药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