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68807U - 制动复合盘、制动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制动复合盘、制动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68807U
CN210068807U CN201920281521.7U CN201920281521U CN210068807U CN 210068807 U CN210068807 U CN 210068807U CN 201920281521 U CN201920281521 U CN 201920281521U CN 210068807 U CN210068807 U CN 210068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brake
cap
friction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815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东杰
孙垒
王智文
方泓
焦孟旺
冯昌川
吴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Co Ltd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815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68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68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68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制动复合盘、制动器和车辆,所述制动复合盘包括:由第一材料制成的盘帽(1),所述盘帽(1)包括第一连接部(11),以及由第二材料制成的摩擦盘(2),所述摩擦盘(2)包括第二连接部(21);其中,所述第一材料轻于所述第二材料;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连接,且所述盘帽(1)和所述摩擦盘(2)之间设置有通风结构(12),以将所述摩擦盘(2)的环孔(26)与外界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制动复合盘能够在减轻制动复合盘的质量的同时兼顾盘帽与摩擦盘之间的通风散热。

Description

制动复合盘、制动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制动复合盘、制动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地面车辆的悬吊系统中,簧下质量是指悬吊的质量,例如车轮、轮毂、刹车盘等。相应的,簧上质量是指由车辆悬挂系统支撑的质量,例如车架、动力系统、传动装置等。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单从簧上质量和簧下质量的分析可得,簧上质量与簧下质量的比值越大,则车辆各方面的表现例如车辆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加速性能就会趋于更加优异。
制动复合盘即为刹车盘,是车辆制动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零部件,属于车辆的簧下质量的部件。现有技术中,制动盘为一体铸造成型式,材料以灰口铸铁为主,具有强度好、耐磨等优点,但铸铁比重较大,导致制动盘较重,不利于实现车辆轻量化的目标,影响车辆各方面的表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动复合盘、制动器和车辆,该制动复合盘能够在减轻制动复合盘的质量的同时兼顾盘帽与摩擦盘之间的通风散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制动复合盘,所述制动复合盘包括:由第一材料制成的盘帽,所述盘帽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由第二材料制成的摩擦盘,所述摩擦盘包括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材料轻于所述第二材料;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且所述盘帽和所述摩擦盘之间设置有通风结构,以将所述摩擦盘的环孔与外界连通。
可选地,所述盘帽具有朝向所述摩擦盘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摩擦盘的内环边缘且沿所述制动复合盘的径向方向向内凸出,以形成有适于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贴合的配合面;所述通风结构构造为所述第一侧面上沿所述制动复合盘的轴向方向向内凹陷的多个凹槽,该凹槽沿所述径向方向延伸,并且外端与外界连通,内端与所述环孔连通。
可选地,多个所述凹槽绕所述制动复合盘的轴线环形阵列地设置。
可选地,所述配合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豁口。
可选地,所述摩擦盘为通风型摩擦盘,设置有散热通道,该散热通道经所述豁口和所述凹槽与外界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面的位于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的部分构造为配合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一连接孔,每个所述配合部最少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以通过第一紧固件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将所述盘帽与所述摩擦盘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盘帽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连接孔在所述第二侧面上构造为沉孔。
可选地,所述盘帽设置有多个安装孔,该安装孔沿所述径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侧,以能够通过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将所述制动复合盘安装于固定件;多个所述安装孔绕所述制动复合盘的中心轴线环形阵列地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制动器,所述制动器包括上述制动复合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再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制动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制动复合盘在组装时,盘帽的第一连接部与摩擦盘的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连接能够建立盘帽与摩擦盘之间的连接,连接在一起的盘帽和摩擦盘之间通过通风结构,有益于摩擦盘的通风散热;另外,盘帽由第一材料(例如铝合金)制成,摩擦盘由第二材料(例如灰口铸铁)制成,且第一材料轻于第二材料,因而能够减轻制动复合盘的质量,有益于实现车辆轻量化的目标,使得车辆各方面的表现例如车辆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加速性能够趋于更加优异。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动复合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动复合盘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动复合盘的仰视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动复合盘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盘帽,11-第一连接部,12-通风结构,13-配合部,14-第一连接孔,15-安装孔,2-摩擦盘,21-第二连接部,22-豁口,23-散热通道,24-第二连接孔,25-筋条,26-环孔,3-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针对相应零部件本身的轮廓而言的“内、外”。另外,“第一、第二”等词的使用目的在于区别不同部件,并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但上述词语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动复合盘,参考图1至图5所示,该制动复合盘包括:有第一材料制成的盘帽1,盘帽1包括第一连接部11,以及由第二材料制成的摩擦盘2,摩擦盘2包括第二连接部21;其中,所述第一材料轻于所述第二材料;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21连接,以实现盘帽1与摩擦盘2之间的连接;连接在一起的盘帽1和摩擦盘2之间设置有通风结构1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制动复合盘在组装时,盘帽1的第一连接部11与摩擦盘2的第二连接部21之间的连接能够建立盘帽1与摩擦盘2之间的连接,连接在一起的盘帽1和摩擦盘2之间通过通风结构12,有益于摩擦盘2的通风散热;另外,盘帽1由第一材料(例如铝合金)制成,摩擦盘2由第二材料(例如灰口铸铁)制成,且第一材料轻于第二材料,因而能够减轻制动复合盘的质量,有益于实现车辆轻量化的目标,使得车辆各方面的表现例如车辆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加速性能够趋于更加优异。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盘帽1具有朝向摩擦盘2的第一侧面,第二连接部21设置在摩擦盘2的内环边缘且沿制动复合盘的径向方向向内凸出,以形成有适于与第一侧面相贴合的配合面,增大盘帽1与摩擦盘2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盘帽1与摩擦盘2之间的连接更加牢靠。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通风结构12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3和图5中所示,通风结构12可以构造为所述第一侧面上沿所述制动复合盘的轴向方向向内凹陷的多个凹槽,该凹槽沿径向方向延伸,并且外端与外界连通,内端与摩擦盘2的环孔26连通,以将摩擦盘2在车辆制动时产生的摩擦热经过摩擦盘2的环孔26通过多个所述凹槽传递至外界,实现盘帽1和摩擦盘2之间的通风散热。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通风结构12可以构造为所述配合面上沿所述制动复合盘的轴向方向向内凹陷的多个凹槽,该凹槽沿径向方向延伸,并且外端与外界连通,内端与摩擦盘2的环孔26连通,以将摩擦盘2在车辆制动时产生的摩擦热经过摩擦盘2的环孔26通过多个所述凹槽传递至外界,实现盘帽1和摩擦盘2之间的通风散热。在再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配合面上均设置有沿所述制动复合盘的轴向方向向内凹陷的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一一对应地相互配合在一起,以形成通风口径更大的通风结构12,并且多个所述凹槽沿径向方向延伸,外端与外界连通,内端与摩擦盘2的环孔26连通,以将摩擦盘2在车辆制动时产生的摩擦热经过摩擦盘2的环孔26通过多个所述凹槽传递至外界,实现盘帽1和摩擦盘2之间的通风散热。
其中,多个所述凹槽可以绕所述制动复合盘的轴线环形阵列地设置,以使得所述制动复合盘在车辆制动时受力均匀,避免应力集中,提高所述制动复合盘的使用寿命。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和图5中所示,所述配合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豁口22,一方面可以降低整个摩擦盘2的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缩短摩擦盘2与外界连通的路径,以将摩擦盘2在车辆制动时产生的摩擦热快速传递至外界。
其中,参考图1、图3和图5所示,摩擦盘2可以为通风型摩擦盘,且其中设置有散热通道23,该散热通道23是由多个间隔设置的筋条25形成的,该筋条25沿所述径向方向延伸,以使散热通道23经豁口22和所述凹槽与外界连通,因而摩擦盘2在车辆制动时产生的摩擦热不仅能够通过散热通道23将热量传递至外界进行散热,还能够通过豁口22和所述凹槽将热量传递至外界进行散热,从而能够提高所述制动复合盘的散热效率。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图3和图5中所示,所述第一侧面的位于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的部分构造为配合部13,第一连接部11包括多个第一连接孔14,其中,每个配合部13最少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孔14,第二连接部21包括多个第二连接孔24,第一连接孔14与第二连接孔24一一对应,以通过第一紧固件3(例如螺栓)穿过对应的第一连接孔14和第二连接孔24将盘帽1与摩擦盘2连接在一起。其中,盘帽1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第一连接孔14在所述第二侧面上构造为沉孔,可避免固定件(同下文提到的固定件)与盘帽1的所述第二侧面相互配合时发生干涉,同时能够降低所述制动复合盘的重量。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3及图5所示,盘帽1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5,该安装孔15沿所述径向方向位于第一连接孔14的内侧,以能够通过第二紧固件穿过安装孔15将所述制动复合盘安装于固定件;其中,多个安装孔15绕所述制动复合盘的中心轴线环形阵列地设置,以使得所述制动复合盘在车辆制动时受力均匀,避免应力集中,提高所述制动复合盘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制动器,该制动器包括上述制动复合盘,因此同样具有上述优点,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再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设置有上述制动器,因此同样具有上述优点,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制动复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复合盘包括:
由第一材料制成的盘帽(1),所述盘帽(1)包括第一连接部(11),以及
由第二材料制成的摩擦盘(2),所述摩擦盘(2)包括第二连接部(21);
其中,所述第一材料轻于所述第二材料;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连接,且所述盘帽(1)和所述摩擦盘(2)之间设置有通风结构(12),以将所述摩擦盘(2)的环孔(26)与外界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复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帽(1)具有朝向所述摩擦盘(2)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连接部(21)设置在所述摩擦盘(2)的内环边缘且沿所述制动复合盘的径向方向向内凸出,以形成有适于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贴合的配合面;
所述通风结构(12)构造为所述第一侧面上沿所述制动复合盘的轴向方向向内凹陷的多个凹槽,该凹槽沿所述径向方向延伸,并且外端与外界连通,内端与所述环孔(26)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复合盘,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绕所述制动复合盘的轴线环形阵列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复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豁口(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复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盘(2)为通风型摩擦盘,设置有散热通道(23),该散热通道(23)经所述豁口(22)和所述凹槽与外界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复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位于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的部分构造为配合部(13),所述第一连接部(11)包括多个第一连接孔(14),每个所述配合部(13)最少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14),所述第二连接部(21)包括多个第二连接孔(24),所述第一连接孔(14)与所述第二连接孔(24)一一对应,以通过第一紧固件(3)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14)和所述第二连接孔(24)将所述盘帽(1)与所述摩擦盘(2)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复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帽(1)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连接孔(14)在所述第二侧面上构造为沉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复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帽(1)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5),该安装孔(15)沿所述径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4)的内侧,以能够通过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15)将所述制动复合盘安装于固定件;
多个所述安装孔(15)绕所述制动复合盘的中心轴线环形阵列地设置。
9.一种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复合盘。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制动器。
CN201920281521.7U 2019-03-05 2019-03-05 制动复合盘、制动器和车辆 Active CN210068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81521.7U CN210068807U (zh) 2019-03-05 2019-03-05 制动复合盘、制动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81521.7U CN210068807U (zh) 2019-03-05 2019-03-05 制动复合盘、制动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68807U true CN210068807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33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81521.7U Active CN210068807U (zh) 2019-03-05 2019-03-05 制动复合盘、制动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688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68560B2 (en) Center mount two piece brake rotor
US6446765B1 (en) Device for fixing a ventilated brake disk axially on the hub of a motor vehicle wheel
RU2581284C2 (ru) Узел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ого фланца и тормозного диска
US6957726B2 (en) Floating brake rotor assembly with non-load bearing pins
JP4642900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付き車両用ホイールキャリア
US20160025165A1 (en) Brake Disc Mounting Arrangement
KR101964125B1 (ko) 브레이크 디스크
US20070284200A1 (en) Brake disc assembly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US20180037056A1 (en) Integrated vehicle wheel system of modular design
US11358411B2 (en) Wheel made of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 and provided with galvanic isolation
CN210068807U (zh) 制动复合盘、制动器和车辆
US20120073917A1 (en) Disc-rotor with a separable adaptor
US5996757A (en) Plate clutch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4747613A (zh) 大扭矩簧片式全补偿弹性联轴器及其安装方法
KR20180021480A (ko) 이중 냉각 구조를 갖는 브레이크 디스크
JP2003512580A (ja) 乗り物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のブレーキディスク
EP3521651B1 (en) Brake disc assembly
CN210003716U (zh) 一种轻量化双金属压装制动盘
KR101669824B1 (ko) 브레이크 디스크
CN214788705U (zh) 一种双片式制动盘
CN210510045U (zh) 一种径向分体式碳陶制动盘
CN111963592A (zh) 一种分体式制动盘
CN215831007U (zh) 制动盘、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215831009U (zh) 制动盘及轨道车辆
CN212337975U (zh) 一种分体式制动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