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67266U - 积雪清除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积雪清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67266U
CN210067266U CN201822198025.3U CN201822198025U CN210067266U CN 210067266 U CN210067266 U CN 210067266U CN 201822198025 U CN201822198025 U CN 201822198025U CN 210067266 U CN210067266 U CN 2100672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now
building
air
duct
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980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锋
王秦
肖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ode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adwell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adwell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oadwell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980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672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672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672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积雪清除系统,包括管道,管道设于建筑物上,管道包括外壁和设于外壁之内的内腔,外壁上设有用于连通外界与内腔的通气孔;还包括充气装置。充气装置用于向内腔充气,内腔中的空气经通气孔排出,从所述通气孔排出的空气形成用于防止雪堆积在建筑物表面的气流层。具有能快速且方便的清除建筑表面堆积的积雪,且积雪清除系统持续工作,能够防止积雪再次落在建筑表面的优点。

Description

积雪清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积雪清除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积雪清除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冬季下雪天时,积雪会堆积在建筑物表面,当堆积的积雪厚度较厚时,对建筑物将造成很大安全隐患。
特别是对于一些强度较低的建筑物,例如帐篷、蒙古包等,若不及时清理这些积雪,容易使建筑物压溃。而针对体积较大的建筑物,传统的清扫积雪的方式难度较高,且清扫后,积雪很快会再次堆积在建筑物表面。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积雪清除系统。
一种积雪清除系统,包括:
管道,设于建筑物上,所述管道包括外壁和设于所述外壁之内的内腔,所述外壁上设有用于连通外界与所述内腔的通气孔;
充气装置,用于向所述内腔充气,所述内腔中的空气经所述通气孔排出,从所述通气孔排出的空气形成用于防止雪堆积在建筑物表面的气流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为柔性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的通气孔设置于所述管道的外壁以使内腔中的空气朝向管道的侧方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管道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管道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上设有防雨盖,所述通气孔上设有用于阻挡杂物进入所述内腔的防雨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充气装置停止工作时,所述防雨盖靠自身重力下垂以封闭所述通气孔;在所述充气装置向所述内腔充气时,所述防雨盖打开所述通气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雨盖由柔性材料制成,且所述防雨盖一端固定在所述管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设有若干段,若干段所述管道至少布设于所述建筑物的顶部。
有益效果:通过充气装置充气,空气从通气孔排出,这些气流将建筑物表面的积雪吹走,这些气流持续在建筑物表面形成风墙,能够防止雪再次堆积在建筑物表面;本申请中的积雪清除系统,能快速且方便的清除建筑表面堆积的积雪,且积雪清除系统持续工作,能够防止积雪再次落在建筑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积雪清除系统的侧视图;
图2为图1中的积雪清除系统的正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积雪清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积雪清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积雪清除系统的管道的细节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理解更佳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如图1所示,图1中示出了一种积雪清除系统的侧向结构示意图。积雪清除系统包括管道100,管道100设于建筑物10上,管道100包括外壁110和设于外壁110之内的内腔,外壁110上设有通气孔120。
其中,建筑物10包括外壁和由外壁合围成的内部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管道100设于建筑物10上,管道100的外壁110和建筑物10的外壁共同合围成上述管道100的内腔。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管道100的外壁110也可以独立合成上述内腔。优选地,采用管道100的外壁和建筑10的外壁共同合围成上述管道100的内腔的结构,如此设置,可以节省加工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积雪清除系统包括充气装置130。充气装置130连通管道100的内腔,用于向内腔中充气。如图2所示,图2示出了一实施例中的积雪清除系统工作时的状态示意图,管道100的内腔中的空气经通气孔120排出,以将堆积在建筑物10表面的积雪清除。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结合图1,充气装置130持续向内腔中充气,内腔中的空气经通气孔120排出,这些不断从通气孔120排出的空气形成气流层t,气流层t覆盖在建筑物10表面形成风墙,阻止雪落在建筑物10表面。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本申请中的积雪清除系统应用于气膜建筑上,即气膜建筑为上述的建筑物10。气膜建筑以其低成本、快速、便于拆装、轻便、大空间、无梁无柱等优点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各行各业。随着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耗的加大,同时伴随着国家及人民群众对环保的重视及环保意识的增强,煤炭露天或半封闭存储方式也变得越来越不能接受,煤炭现有的存储方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此国家提出了对煤场全封闭的要求。通过气膜建筑很好的解决了该问题。但是由于煤场多在北方地区,冬季积雪较大,有些地区降雪可大1米左右的厚度,当这些积雪堆积在气膜顶部,会对气膜造成安全隐患。为此需对气膜建筑上的积雪进行清除。例如,可以通过在气膜两侧用车辆或其他牵引装置牵引横跨气膜顶部的扫雪绳,来回移动完成膜顶的积雪清除。又如,在本申请中,通过积雪清除系统对气膜建筑顶部的积雪进行清除。本申请中的积雪清除系统通过气流作为媒介,将气膜建筑顶部的积雪清除,气膜建筑顶部的钢缆等物品不会对积雪清除系统的工作造成影响。在下雪天,持续运行该积雪清除系统,可以在气膜建筑顶部形成气流层,该气流层能使积雪不会落在气膜建筑顶部,从根本上解决了气膜建筑物10顶部堆积积雪的问题。
本申请中的积雪清除系统除了应用于气膜建筑外,还可应用于帐篷、蒙古包等柔性材料制成的建筑物。
管道100设于建筑物10上,可选地,管道100固定在建筑物10的外表面。管道100和建筑物10均由柔性材料制成,优选地,管道100和建筑物10均由膜材制成。在正常使用时,由膜材制成的建筑物10保持膨胀且挺立的状态。当开启积雪清除系统时,充气装置130工作以向内腔中充气,内腔中的空气从外壁110上的通气孔120吹出,以将建筑物10表面的雪清除。充气时,为了让空气能够高速的从通气孔120中排出,以更好的将雪从建筑物10上吹走,内腔中的气压至少应该保证在1000Pa以上,优选地,可以将内腔中的气压提高到4000Pa以上。在关闭积雪清除系统时,充气装置130停止向内腔中充气,由膜材制成的管道100由于失去气压的支撑而贴在建筑物10外表面。
可选地,可以使管道100与建筑物10一体成型,也就是说,将管道100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建筑物10上。例如,焊接工艺可以为,通过加热的方法使由膜材制成的管道100和由膜材制成的建筑物10接触的面同时融化变软后相互结合成整体。如此,提高了建筑物10与管道100连接的牢固性,使管道100难以从建筑物10上脱落。参见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管道100的外壁呈弧形设置,建筑物10的外壁顶部是平直的,通过上述的焊接工艺,将管道100的外壁焊接在建筑物10的外壁上,管道100的外壁和建筑10的外壁共同合围成管道100的内腔。
在其他实施例中,管道100还可以采用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由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的管道100具有质量轻、方便运输、方便折叠存放的优点。应理解的是,当积雪清除系统配置有充气装置130时,充气装置130工作时,可以将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管道100充气撑起,因此,需要保证充气装置130能够输出足够的气压,例如,充气装置130可以采用高压气泵。通过高压气泵向管道100的内腔中充气,这些空气从管道100的外壁上的通气孔120排出,从而将建筑物10表面的雪吹离建筑物10。
参见图2,管道100的外壁110上设置有通气孔120,这些通气孔120连通管道100的内腔和外界。本实施例中,在使用状态下时,被描述物的顶部称为顶面,底部称为底面,连接底面和顶面之间的面称为侧面。可选地,通气孔120设置在管道100的一个侧面。在建筑物10上设置若干管道100,这些管道100间隔设置,其中一个管道100上的通气孔120朝向相邻的管道100的设置。其中,若干管道100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根据气流强度设置,当气流强度大,若干管道100之间的间隔距离大,当气流强度小,若干管道100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例如,可以根据试验的方法确定上述间隔距离,选择确定功率的充气装置130,确定通气孔120的尺寸,此时气流强度基本上已经确定,然后测试雪花随该气流的移动距离,最后确定的两个管道100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确定的雪花随气流的移动距离。积雪清除系统中的充气装置130工作时,从通气孔120吹出的气流T在相邻的管道100之间形成气流层t,防止雪堆积在建筑物1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建筑物10的顶部间隔的布满积雪清除系统的管道100,这些管道100的内腔可以相互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管道100的内腔不连通,每一个管道100的内腔均连通一个充气装置130。
由于建筑物10的顶部更容易堆积积雪,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建筑物10顶部布满间隔设置的管道100。通过在建筑物10的顶部布满清除装置的管道100,以将建筑物10顶部的积雪清除。充气装置130可以设置在地面上,管道100的一端连接充气装置100,由于管道100的大部分布置在建筑10的顶部,布置的面积较完全笼罩整个建筑物10更小,因此充气装置130的功率可以更小,具有节省电能的优点。优选地,结合图4,在建筑物10的顶部,设置多个相互连通的横向管道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建筑物10顶部具有倾斜的外表面,在建筑物10顶部的倾斜角小于45°的区域布设的管道100上开有通气孔120。由于建筑物10顶部倾斜角度小于45°,堆积在建筑物10顶部的积雪难以从建筑物10表面滑落,通过管道100的通气孔120中吹出的气流提供冲击力,使这些区域的积雪也能较容易的从建筑10表面吹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一实施例中的积雪清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积雪清除系统的管道100的左右两个侧面均设置有通气孔120。具体地,相邻的管道100上的通气孔120是相对设置的。从相对设置的通气孔120吹出的气流T的方向在相互作用下会产生偏移,形成不规则的流动,从而增大了气流T的覆盖面积,减少了死角区域。本申请中,死角指的是未被气流T经过的区域。如此,使积雪清除系统对建筑物10上的积雪清除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积雪清除系统中的管道100可以如图1所示的沿着弧形的建筑物10的弧形部分跨设建筑物10顶部,也可以如图4所示的沿着弧形的建筑物10平直的布置在建筑物1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干管道100还可以交织成网状设于建筑物10上,以增加相邻管道100之间的连接强度。或者直接将管道100本身做成网状,从而抵抗风雪,使积雪清除系统的管道100部分牢固的设于建筑上。
参见图5,图5为一实施例中的管道100的细节结构示意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气孔120上设置有防雨盖150。通过设置防雨盖150,防止雨、雪以及灰尘等通过通气孔120进入管道100的内腔111中。
例如,防雨盖150可以固定在管道100上,防雨盖150与管道100之间的通道口151是向下或斜向下设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防雨盖150由膜材制成,且防雨盖150一端固定在管道100上。当积雪清除系统的充气装置130工作时,充气装置130向管道100的内腔中充气,柔性的管道100在气压的作用下膨胀支撑起来,内腔中的空气从通气孔120排出时会撑起防雨盖150。由于防雨盖150是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因此防雨盖在气流T的冲击下会向外管道100外发生变形,以在管道100的内腔111与外界之间形成通道口151。
当充气装置130不工作时,由于通道口151没有气流T通过,防雨盖150靠自身重力处于下垂状态,此时刚好能够盖住管道100上的通气孔120。当充气装置130工作时,靠正压使防雨盖150发生运动,进而能够打开通气孔120。
例如,如图5所示,管道100上的通气孔120是倾斜设置的,防雨盖150的一端固定于管道100上且位于管道100的外侧。当充气装置130不工作时,防雨盖150靠重力处于下垂状态,防雨盖150的一端能够搭接在管道100上,从而封闭管道100上的通气孔120。当充气装置130工作时,管道100中的内腔中形成正压以将防雨盖150顶开,进而内腔中的空气流动形成气流T,气流T能够通过通气孔120吹出。从通气孔120吹出的气流T将雪花吹离建筑物表面,这些雪花堆积在建筑物周围,等待集中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道100设置有若干段。参见图2,若干段可以指的是,若干段管道100相互间隔且平行的设置在建筑物10上,进一步地,在图2中,沿着建筑物10的左右延伸方向,若干段管道100是相互平行的,这些相互平行的管道100上均设置有通气孔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道100设置有若干段。若干段可以指的是,在图4中,管道由若干段横向和若干段纵向(图4中的纵向部分可以是弧形的)相互连通形成的。其中若干段横向的管道100间隔且平行的设置在建筑物10的顶部。且若干段横向的管道100上设置有通气孔12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积雪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道,设于建筑物上,所述管道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管道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建筑物上,所述管道包括外壁和设于所述外壁之内的内腔,所述外壁上设有用于连通外界与所述内腔的通气孔,其中一个所述管道上的通气孔朝向相邻的所述管道设置,以在相邻的管道的间隔处形成用于防止雪堆积的气流层;
充气装置,用于向所述内腔充气,所述内腔中的空气经所述通气孔排出,从所述通气孔排出的空气形成用于防止雪堆积在建筑物表面的所述气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雪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为柔性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雪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的通气孔设置于所述管道的外壁以使内腔中的空气朝向管道的侧方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积雪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管道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积雪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管道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雪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上设有用于阻挡杂物进入所述内腔的防雨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积雪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气装置停止工作时,所述防雨盖靠自身重力下垂以封闭所述通气孔;在所述充气装置向所述内腔充气时,所述防雨盖打开所述通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积雪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盖由柔性材料制成,且所述防雨盖一端固定在所述管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积雪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设有若干段,若干段所述管道至少布设于所述建筑物的顶部。
CN201822198025.3U 2018-12-25 2018-12-25 积雪清除系统 Active CN2100672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98025.3U CN210067266U (zh) 2018-12-25 2018-12-25 积雪清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98025.3U CN210067266U (zh) 2018-12-25 2018-12-25 积雪清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67266U true CN210067266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23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98025.3U Active CN210067266U (zh) 2018-12-25 2018-12-25 积雪清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672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5278A (zh) * 2018-12-25 2019-04-02 深圳市博德维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积雪清除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5278A (zh) * 2018-12-25 2019-04-02 深圳市博德维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积雪清除系统
CN109555278B (zh) * 2018-12-25 2024-02-13 深圳市博德维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积雪清除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72066Y1 (ko) 방음터널 환기 장치
KR20080087261A (ko) 원통형브러시를 구비한 공기재순환식 노면청소차
CN109555278B (zh) 积雪清除系统
CN210067266U (zh) 积雪清除系统
CN107363040A (zh) 路灯自清洁光伏板的清洁方法
KR101495681B1 (ko) 공기우산장치
CN105696510A (zh) 气压链式除雪机及除雪方法
CN106500470A (zh) 试管深度清洁干燥装置
US20200031319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xahust recirculation of vehicle wash vacuums
CN105804783A (zh) 隧道除尘方法
CN108978544A (zh) 一种桥梁伸缩缝清理装置
CN105697052A (zh) 一种含抽屉式集尘舱的隧道除尘车及其使用方法
US9175477B1 (en) Gutter cleaning apparatus
CN207106457U (zh) 车轮清洗风干一体机
CN205444081U (zh) 气压链式除雪机
CN214535110U (zh) 一种软管支撑结构及管道内壁修复装置
CN204899059U (zh) 大型钢结构煤仓屋面除雪装置
KR101048323B1 (ko) 환기구 분진 흡입 청소장치
CN205239102U (zh) 汽车全自动遥控防护罩
GB2489767A (en) Blowing cavity wall insulation out of a wall cavity
CN105804784A (zh) 隧道除尘车
JP4206450B2 (ja) トンネル内における集塵方法
CN106978888A (zh) 一种气膜建筑高压除雪系统
CN217294477U (zh) 移动洗车设备
CN217048570U (zh) 一种集成高效冲洗和快速风干功能的工矿洗车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b1-603, building B, Kexing Science Park, 15 Keyuan Road, Science Park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ROADWELL (SHENZHE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1 No.3, 12 / F, unit 2, building B, Kexing Science Park, No.15 Keyuan Road, Central Science Park,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ROADWELL (SHENZHEN)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2002, Building B, Smart Plaza, No. 4068 Qiaoxiang Road, Gaofa Community, Shahe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odewei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b1-603, building B, Kexing Science Park, 15 Keyuan Road, Science Park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ROADWELL (SHENZHE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