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56890U - 一种柔性可折叠生物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可折叠生物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56890U
CN210056890U CN201821488127.2U CN201821488127U CN210056890U CN 210056890 U CN210056890 U CN 210056890U CN 201821488127 U CN201821488127 U CN 201821488127U CN 210056890 U CN210056890 U CN 210056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layer
cervical
chitosan
d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8812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Aohua Fuwe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rcle Holds Biological Medicine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rcle Holds Biological Medicine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rcle Holds Biological Medicine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8812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56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56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568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可折叠生物膜,由内外两层组成,其中,外层是吸收液体后可碎片化的医用聚氨酯膜片,内层为创面覆盖层,比如由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或藻酸盐或两者的混合物敷料组成,可单独用于创面修复,也可以在使用前将治疗药物吸附在载药吸附层上,起到治疗的作用,其中创面包括皮肤、粘膜或者体内组织,尤其适用于宫颈修复,将可折叠柔性生物膜制造成蘑菇形状,中间有个凸起,使用前,将治疗药物吸附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或藻酸盐敷料上,使用时,用专用阴道夹或专用推送工具,推送覆盖在宫颈口表面,凸起固定在阴道口上,从而实现了宫颈部位持续局部给药,增加治疗慢性宫颈疾病比如宫颈糜烂、HPV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可折叠生物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辅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可折叠生物膜及其制备方法,用于皮肤、粘膜以及脏器表面的粘附、载药及修复治疗。
背景技术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可作为敷料用的生物材料日益增多。生物敷料的优
点主要是与人体相容性好、毒副作用小、抗原性低、有一定透水性、可减少创面的换药次数、降低菌落密度而有利于控制创面进一步感染,也可有效减少新生肉芽组织的物理损伤。按结构不同,可分为薄膜型、泡沫海绵型、凝胶型与复合型等。
薄膜型一般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具有均一结构的膜状材料,主要作为短期敷料用于Ⅱ度烧伤和供皮区创面。试验表明很多材料(如尼龙、维纶、丙纶、聚氨酯、聚乙烯醇、聚丙烯腈、聚己内酯、聚乳酸、聚氨基酸、聚四氟乙烯、硅氧烷弹性体等)均可作为敷料使用。拉伸的聚四氟乙烯膜的孔隙率约70%~
80%,透气性与创面的粘合性均好,但使用时强度和性能尚不理想。为适应与机体组织的粘合和固定,一般薄膜型敷料的内表面为绒状。
复合型敷料一般由两种以上材料复合而得,主要作为长期覆盖皮肤的代用品,用于深Ⅱ度及Ⅲ度烧伤创面的治疗,如 PU 泡沫为内层与多孔 PTFE 复合膜、硅橡胶设计了一种人体易接受的双层人工皮,表皮层是起保护作用的硅橡胶,内层是多孔的胶原硫酸软骨素,临床表明可用于烧伤及皮肤移植,具有一定生物功能。
由于组织工程皮肤常常没有血管系统供给营养,表面的上皮容易坏死脱落,
因此,作为皮肤支架的材料要求细胞外三维基质更容易诱导毛细血管和血管的生成,而且血管和毛细血管长入基质后不会改变其形状和尺寸。理想皮肤修复膜应该是具有一定强度,以及生物相容性和细胞亲和性好的天然高分子,最好是能够释放促进细胞发育的生长因子,或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在支架材料加工成型后具有多孔的三维结构易于细胞长入、营养物质和代谢物的交换等。
近年来,很多天然的、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被尝试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为组织器官的再造提供三维多孔的细胞支架。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天然聚阳离子生物多糖,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一种来源很广的生物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没有免疫原性,还具有较好的抑菌性,可以和其他的带负电的高分子作用,形成很高力学性能的支架材料,满足组织工程支架和皮肤敷料的性能要求。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溶液中分别加入透明质酸或海藻酸钠,可以减少伤口疤痕,止血和凝血,增强促进创面愈合的功效。
宫颈疾病主要有炎症和HPV病毒感染等,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可引发子宫、输卵管和盆腔炎,难治愈、复发率高,物理隔离结合适当药物或治疗仪器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宫颈修复贴,虽然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宫颈修复贴在宫颈炎病灶处(宫颈及宫颈腺管表面的柱状上皮细胞),对创口和黏膜起生物屏障的作用,但是甲壳素(或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类敷料具有组织相容性好、止血功能良好、抗感染能力强,但粘附性和顺应性都较差,附载的药物容易随分泌物脱落,无法确保持续给药的药物浓度,治疗效果也因为材料本身的性质而受到限制。海藻酸类敷料吸湿性能高、能维持创面一个湿润的环境,成本低,但易发硬,引起创面再损伤。丝素蛋白类敷料有良好的细胞和组织亲和性、透氧透气性能良好,但其吸水性、韧性、机械性和抗菌性能有待提高。细菌纤维素类敷料无免疫原性,良好的透水透气性,与创面紧密粘合,机械强度和可塑性强,但缺乏一个有效的发酵体系来大规模低成本地生产。胶原类敷料生物相容性好,具有止血促凝、促进细胞分裂分化作用,但稳定性比较弱、弹性差、质脆、不耐水,且来源于动物,存在感染的危险。
为此,我们采用了特殊的工艺设计,采用公司独家可产业化的可降解医用聚氨酯新材料,经过反复测试和研究,研制了本实用新型用于创面修复更好的复合修复材料,可以应用于多种创面的修复,其中可以附载治疗宫颈疾病的药物,使药物浓度达到治疗浓度,显示出更好的临床优势,本实用新型的聚氨酯宫颈柔性可折叠生物膜的临床预期值得期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柔性可折叠生物膜及其制备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种创面的修复,提高创面修复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可折叠生物膜,由内外两层组成,其中,外层是吸收液体后可碎片化的医用聚氨酯膜片,内层为创面覆盖层。
所述的柔性可折叠生物膜的形状可以根据植入部位的粘附需要设计,比如:用于皮肤表面修复的形状可以是两层膜片组成;用于胃溃疡的膜片可以是容易吞咽的球状;用于腔道疾病的可以是管状;用于宫颈疾病的可以是蘑菇状;用于止血的可以是海绵状。
其中,所述创面覆盖层为载药吸附层。比如由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藻酸盐或两者的混合物敷料组成,可单独用于创面修复,也可以在使用前将治疗活性药物吸附在载药吸附层上,其中创面包括皮肤、粘膜或体内组织。
进一步,所述载药吸附层包括藻酸盐敷料层和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敷料层,所述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敷料层粘附在藻酸盐敷料层上,与创面接触,起到修复创面包括皮肤、粘膜或者体内组织的作用。
其中,所述藻酸盐敷层和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敷料层的重量百分比为:
藻酸盐敷料层 50-100%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敷料层 1-49%。
其中,所述载药吸附层的材料选自亲水性聚合物材料,具体包括:卡波姆、聚卡波菲、透明质酸钠、海藻酸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聚氨基酸、多肽、聚维酮、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聚乙烯醇、黄原胶、改性海藻酸盐及其降解成氨基己糖和 N- 乙酰氨基葡萄糖的海藻酸盐、淀粉接枝丙烯腈、淀粉接枝亲水性单体、聚丙烯酸盐类、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醇类、改性纤维素(比如纤维素接枝丙烯腈、纤维素接枝丙烯酸盐、纤维素黄原酸化接枝丙烯酸盐、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纤维素羧甲基后环氧氯丙烷交叉交联)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体为: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改性研究主要包括酰基化、羧基化、烷基化、酯化、西佛碱形成和交联以及通过二异氰酸酯(IPDI、BDI、LDI、HDI等)和聚合物二醇改性得到的壳聚糖衍生物(PU-壳聚糖)。比如我们采用聚合物二醇与赖氨酸二异氰酸酯进行化学反应得到一端带有异氰酸根的中间体,中间体再与壳聚糖上的氨基接枝,得到了具有弹性和韧性良好的。
其中,吸收液体后可碎片化的所述医用聚氨酯膜片选自可降解医用聚氨酯,具体包括:聚醚型、聚酯-聚醚型、天然高分子型以及植物油基型可生物降解 PU、脂肪族聚醚氨酯、聚氨酯-丙烯酸酯水凝胶,脂肪族聚碳酸酯氨酯、聚氨酯-脲弹性体、聚氨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共聚物,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可降解聚氨酯,具体包括以赖氨酸二异氰酸酯做硬段的聚氨酯,软段可以是以多元醇、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引发剂,LA、GA、CL、PDO、己二酸酐中的一种或多种得到聚合物二醇,扩链接选自扩链剂二元醇或二元胺或类二元胺,具体选自乙二醇、二甘醇、四甘醇、1,3-丙二醇、1,4- 丁二醇、1,6- 己二醇、1,7- 庚二醇、1,8- 辛二醇、1,9- 壬二醇、1,10- 癸二醇、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戊二胺、类二元胺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医用聚氨酯膜片更优选软段原料选自聚氨酯、聚酯、聚醚、聚氨基酸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具体选自聚戊内酯、聚-ε-癸内酯、聚丙交酯、聚乙交酯、聚丙交酯与聚乙交酯的共聚物、聚丙交酯-乙交酯的共聚物、聚-ε-己内酯、聚羟基丁酸、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戊酸酯、聚羟基丁酸酯-共-戊酸酯、聚(1,4-二噁烷-2,3-二酮)、聚(1,3-二噁烷-2-酮)、聚-对-二氧杂环己酮、聚酸酐、聚马来酸酐、聚羟基甲基丙烯酸酯、纤维蛋白、聚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丙烯酸二甲酯、聚-β-马来酸、聚己内酯丙烯酸丁酯、由蓖麻油、微生物发酵的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和化学合成的聚乙烯醇(PVA),制备的生物基聚氨酯材料、多嵌段聚合物比如:来自寡聚己内酯二醇、寡聚二氧杂环己酮二醇、聚醚酯多嵌段聚合物、聚新戊内酯、聚乙醇酸碳酸三甲酯、聚己内酯-乙交酯、聚(g-谷氨酸乙酯)、聚甘氨酸、聚丙氨酸、聚缬氨酸、聚亮氨酸、聚异亮氨酸、聚苯丙氨酸和聚脯氨酸、聚色氨酸、聚丝氨酸、聚酪氨酸、聚半胱氨酸、聚蛋氨酸、聚天冬酰胺、聚谷氨酰胺和聚苏氨酸、聚天冬氨酸和聚谷氨酸、聚赖氨酸、聚精氨酸和聚组氨酸、或者是不同氨基酸的聚合物多肽,优选带游离氨基的由碱性氨基酸聚合而成的比如聚精氨酸、聚赖氨酸和聚组氨酸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进一步,所述柔性可折叠生物膜的制备材料还包括促进伤口愈合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生物抗炎活性的小分子药物,其中,所述高分子材料为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锌、PVA、PVP、聚赖氨酸、聚谷氨酸、硫酸软骨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海藻酸盐、改性海藻酸盐及其降解成氨基己糖和 N- 乙酰氨基葡萄糖的海藻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所述小分子药物为多肽类、氨基酸以及各种抗炎药物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其中,所述医用聚氨酯膜片具有一定厚度和折叠后可复原的特性,所述医用聚氨酯膜片的厚度为0.02~1mm,选自以PCL为软段的可降解医用聚氨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柔性可折叠生物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通过静电纺丝,将聚氨酯和促进伤口愈合的高分子材料纺成厚度为0.02-1mm的医用聚氨酯膜片;
(1-2)选取具有强吸水作用、粘附作用的高分子材料制备成疏松多孔敷料;
(1-3)将步骤(1-2)制备的疏松多孔敷料加适量水粘附在步骤(1-1)制备的医用聚氨酯膜片上,然后晾干、烘干或冻干,即形成柔性可折叠生物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柔性可折叠生物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1)聚氨酯和PVP用有机溶剂溶解,浇筑制成厚度为0.02-1mm的医用聚氨酯膜片;
(2-2)选取具有强吸水作用、粘附作用的高分子材料制备成混合纤维或吸附凝胶;
(2-3)将步骤(2-2)制备的混合纤维或吸附凝胶均匀涂覆在步骤(2-1)制备的医用聚氨酯膜片上,然后晾干、烘干或冻干,即形成不同用途的柔性可折叠生物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利用柔性可折叠生物膜制备宫颈修复贴的制备方法,用于治疗宫颈疾病,包括如下步骤:
(3-1)聚氨酯和PVP用有机溶剂溶解,浇筑制成蘑菇状的厚度为0.02-0.5mm的医用聚氨酯膜片;
(3-2)选取藻酸盐或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或两种的混合物制备成复合纤维;
(3-3)将步骤(3-2)制备的混合纤维用少许海藻酸钠粘附在步骤(3-1)制备的医用聚氨酯膜片上,然后晾干、烘干或冻干,即形成不同用途的柔性可折叠宫颈修复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柔性可折叠生物膜,其中所述贴覆创面的一侧在使用时可以添加具有治疗作用的活性分子,所述活性分子包括:生物抗炎、抗菌、抗病毒活性的小分子、促进伤口愈合的活性药物活性成分、蛋白质、聚氨基酸(比如聚赖氨酸、聚谷氨酸等)、多肽、营养因子以及干细胞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其中营养因子选自: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分裂素、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白细胞介素-6、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抑制因子、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胰岛素淀粉肽、表皮生长因子、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干细胞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柔性可折叠生物膜,可作为宫颈贴使用,使用前将所述医用聚氨酯膜片吸附于膜片吸附口上;使用时用专用的阴道夹或传输装置推出医用聚氨酯膜片至贴服于宫颈口表面,由于膜片为蘑菇状,形成设有可以嵌入宫颈口的凸起,可以将膜片固定在宫颈口部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柔性可折叠生物膜,可以在膜片上涂覆治疗各种疾病的活性成分,具体包括生物抗炎、抗菌、抗病毒活性的小分子、促进伤口愈合的活性药物、蛋白质、多肽、营养因子以及干细胞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其中,营养因子选自: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分裂素、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白细胞介素-6、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抑制因子、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胰岛素淀粉肽、表皮生长因子、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干细胞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具体包括: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间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肌肉干细胞、成骨干细胞、内胚层干细胞、视网膜干细胞、胰腺干细胞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生物抗炎药物具体包括抗菌消炎药物,目前临床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类:抗生素类、磺胺类、甲硝唑类、抗真菌类、中成药类。比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1、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G、青霉素V、普鲁卡因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芐青霉素、美洛西林、羧苄青霉素、亚胺培南(泰能)、美罗培南、帕尼培南;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氨苄(先锋4)、头孢唑林钠(先锋5)、头孢拉定(先锋6)、头孢羟氨苄、头孢曲松钠(菌必治);3、碳氢霉烯类和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4、单环类抗生素:如氨曲南;氟喹诺酮类抗菌素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5、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6、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丁氨卡那霉素、小诺霉素;7、其它抗生素等,还有中成药类,比如:云南白药、抗泌尿系统感染常用的三金片活性成分,上呼吸道感染常用的双黄连口服液及其注射液、还有连蒲双清片活性成分、牛黄解毒丸(片)活性成分、穿心莲片活性成分、银黄胶囊活性成分、炎可宁胶囊活性成分、干扰素制剂、咪喹莫德、西多福韦、派特灵、莪术油、冰片、植酸酮、二黄散、足叶草脂、5%酞丁胺霜剂、0.25%疱疹净软膏、30%~50%三氯醋酸或饱和二氯醋酸、18%过氧乙酸、10%水杨酸冰醋酸、40%甲醛、2%液化酚、75%乙醇、20%碘酊、新洁尔灭等。
为改善柔性可折叠生物膜的贴敷、留置等性能,可以在制备过程中,在制备载药吸附层时添加促进药物吸收、释放以及崩解的成分。比如添加泡腾崩解剂,其酸源可以选用柠檬酸、酒石酸、富马酸、己二酸、苹果酸等;碱源可以选用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钾、碳酸钙等;pH 调节剂可以选用乳酸、柠檬酸、酒石酸氢钾、苯甲酸、海藻酸、山梨酸、富马酸、抗坏血酸、硬脂酸、油酸、乙二胺四乙酸 (EDTA)、硼酸、硼酸钠、三乙胺等。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可折叠生物膜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形状,外层起到隔离微生物的作用,内层藻酸钠和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贴覆在创面部位,对附载药物起到了持续物理隔离和释药的作用,保证局部粘膜持续给药,增强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柔性可折叠生物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柔性宫颈修复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医用聚氨酯膜片;2、藻酸盐敷料层;3、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敷料层;4、藻酸盐和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混合敷料层;5、蘑菇状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可折叠生物膜,由内外两层组成,其中,外层是吸收液体后可碎片化的医用聚氨酯膜片1,内层为创面覆盖层。
本实施例中的创面覆盖层由藻酸盐敷料层2和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敷料层3组成,接触创面的是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敷料层3,藻酸盐敷料层2贴附于医用聚氨酯膜片1上,使用时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敷料层3贴覆在创面上,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敷料层3起到抗菌促进伤口修复的作用,藻酸盐敷料层2起到吸收渗液的作用,外面的医用聚氨酯膜片吸收渗液饱和后可自动碎掉容易剥离。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宫颈疾病的柔性宫颈修复贴,外层为医用聚氨酯膜片1,内层为藻酸盐和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混合敷料层4,所述医用聚氨酯膜片1上设有嵌入宫颈口的蘑菇状凸起5,使用前,将治疗药物涂覆在藻酸盐和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混合敷料层4上,用专用阴道推送器内翻夹住修复贴,将蘑菇状凸起5嵌入宫颈口,藻酸盐和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混合敷料层4贴服于宫颈口表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柔性可折叠生物膜的形状可以根据植入部位的粘附需要设计,比如:用于皮肤表面修复的形状可以是两层膜片组成;用于胃溃疡的膜片可以是容易吞咽的球状;用于腔道疾病的可以是管状;用于宫颈疾病的可以是蘑菇状(如图2所示);用于止血的可以是海绵状。
下面结合几个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的聚氨酯宫颈柔性可折叠生物膜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
S1-1 将聚氨酯溶解在三氯甲烷溶液中,配成15%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纺成具有孔径为1-15μm、厚度为0.1-0.2mm的膜片,即为医用聚氨酯膜片;
S1-2 将藻酸盐纤维和壳聚糖粉末混合均匀,匀涂覆在步骤S1-1所得医用聚氨酯膜片上,烘干或晾干既得柔性可折叠生物膜。
实施例2
S2-1 将聚氨酯溶解在三氯甲烷溶液中,配成15%溶液,PVP用乙醇配成15%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对喷,纺成重量比1:1的具有孔径为1-15μm,厚度为0.05-0.1mm的医用聚氨酯膜片;
S2-2 在步骤S2-1制备的医用聚氨酯膜片的一侧表面上均匀涂覆海藻酸盐敷料,敷料表面涂覆一层聚赖氨酸PU-壳聚糖衍生物氯仿溶液,即形成本实施例的柔性可折叠生物膜。
实施例3
S3-1 将聚氨酯溶解在三氯甲烷溶液中,配成15%氯仿溶液,在凹凸型磨具中成型,加热挥发溶剂形成医用聚氨酯膜片;
S3-2 将海藻酸钠和壳聚糖配成凝胶状,均匀涂覆在步骤S3-1所得的医用聚氨酯膜片上,烘干或晾干,即形成本实施例的聚氨酯宫颈柔性可折叠生物膜。
实施例4
S4-1 将以1、3丙二醇为扩链剂,PEG200引发CL得到的聚合二醇为软段,LDI为硬段的聚氨酯(分子量7-8万),配成15%氯仿溶液,在磨具上形成防水透气薄膜,形成医用聚氨酯膜片;
S4-2 将25%的碘酊添加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的凝胶溶液中,均匀涂覆在步骤S4-1所得的医用聚氨酯膜片上,烘干或晾干,即形成本实施例的聚氨酯抗菌柔性可折叠生物膜。
实施例5
S5-1 将以1、4丁二胺为扩链剂,PEG600引发PDO得到的聚合二醇为软段,LDI为硬段的聚氨酯(分子量5-7万),配成15%氯仿溶液,PVP配成15%乙醇溶液,两者比例3:1,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纺成具有孔径为5-20μm、厚度为0.1-0.2mm的多孔医用聚氨酯膜片;
S5-2 将透明质酸锌和壳聚糖配成凝胶状,均匀涂覆在步骤S5-1所得医用聚氨酯膜片上,烘干或晾干备用,即形成本实施例的治疗HPV感染的聚氨酯宫颈柔性可折叠生物膜。
实施例6
S6-1 将 PU(以PCL-GA为软段、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为硬段的PU,(分子量5-7万),添加重量比为3:1的PVP配成15%氯仿溶液,浇筑在凹凸型模具中,形成厚度为0.05-0.1mm的具有防水透气结构的医用聚氨酯膜片;
S6-2 将PU-壳聚糖和藻酸盐敷料用适量水混合均匀,均匀涂覆在步骤S6-1所得医用聚氨酯膜片上,烘干、冻干或晾干,即形成本实施例的聚氨酯宫颈柔性可折叠生物膜。
实施例7
S7-1 将 PU(以PCL-GA为软段、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为硬段的PU,数均分子量3-4万),配成15%氯仿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纺成具有孔径为1-15μm、厚度为0.05-0.1mm的医用聚氨酯膜片;
S7-2 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涂覆在藻酸盐敷料上,粘附在步骤S6-1所得医用聚氨酯膜片上,烘干、冻干或晾干,即形成本实施例的柔性可折叠生物膜。
实施例8
S8-1 将 PU(以PC为软段、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为硬段的PU,数均分子量3-4万),配成30%氯仿溶液、均匀涂覆在模具上,晾干形成厚度为0.05-0.1mm的医用聚氨酯膜片;
S8-2 将多聚赖氨酸、壳聚糖和藻酸盐敷料配成糊状物,均匀涂覆在步骤S8-1所得医用聚氨酯膜片上,烘干或晾干备用,即形成本实施例的柔性可折叠生物膜。
实施例9
用于渗液较多的伤口的聚氨酯宫颈柔性可折叠生物膜,其制备方法为:
S9-1 将 PU(以PDO为软段、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为硬段的PU,数均分子量3-4万),配成25%氯仿溶液,均匀涂覆在磨具上晾干成具有孔径为1-15μm、厚度为0.05-0.1mm的医用聚氨酯膜片;
S9-2 将步骤S9-1制备的医用聚氨酯膜片的上表面涂覆一层多聚赖氨酸和藻酸盐敷料混合物,晾干或烘干即形成本实施例的聚氨酯宫颈柔性可折叠生物膜。
实施例10
S10-1 将用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交联的聚赖氨酸PU,用注射用水制成水凝胶,浇筑在磨具上冻干制成具有孔径为1-30μm、厚度为0.01-0.5mm的多孔医用聚氨酯膜片;
S10-2 在步骤S10-1制备的医用聚氨酯膜片上均匀涂覆1%卡波姆凝胶,再将壳聚糖敷料贴服在聚氨酯膜片上晾干或烘干,即形成本实施例的聚氨酯宫颈柔性可折叠生物膜。
实施例11
S11-1 将 PU(以PCL-GA为软段、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为硬段的PU,数均分子量2-3万),配成35%氯仿溶液,浇筑成具有孔径为1-10μm、厚度为0.05-0.1mm的多孔膜片;
S11-2 将用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交联的聚赖氨酸PU和泊洛沙姆407(重量比为1:1),用注射用水配制成1%水凝胶,均匀涂覆在S11-1 制得的膜片上,贴服上藻酸盐敷料晾干或烘干,即形成本实施例的柔性可折叠生物膜。
实施例12 动物实验
取雌性新西兰大白兔6只,接种白色念珠菌菌株制成阳性实验模型,分成两组,每组3只,测试7天时阴道冲洗液的炎性细胞,数据如下:
Figure DEST_PATH_RE-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第1组给予壳聚糖凝胶+碘酊,每天涂覆一次,第2组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制备的聚氨酯宫颈柔性可折叠生物膜+碘酊,每三天更换一次。治疗周期为15天,外表看两组均无明显的炎症反应,测试阴道冲洗液的炎性细胞,数据如下:
Figure DEST_PATH_RE-DEST_PATH_IMAGE002
实验结果显示:本实用新型制备的聚氨酯宫颈柔性可折叠生物膜具有很好的物理隔离和载药性能,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柔性可折叠生物膜,其特征在于,由内外两层组成,其中,外层是吸收液体后可碎片化的医用聚氨酯膜片,内层为创面覆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可折叠生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创面覆盖层可以为载药吸附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可折叠生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吸附层包括藻酸盐敷料层和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敷料层,所述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敷料层粘附在藻酸盐敷料层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可折叠生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聚氨酯膜片的厚度为0.02~1mm,所述医用聚氨酯膜片选自以PCL为软段的可降解医用聚氨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可折叠生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可折叠生物膜的形状为两层膜片、球状、管状、蘑菇状或海绵状。
CN201821488127.2U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柔性可折叠生物膜 Active CN210056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8127.2U CN210056890U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柔性可折叠生物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8127.2U CN210056890U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柔性可折叠生物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56890U true CN210056890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23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88127.2U Active CN210056890U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柔性可折叠生物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568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6294A (zh) * 2020-06-22 2020-09-22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 一种新型医用创伤辅料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6294A (zh) * 2020-06-22 2020-09-22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 一种新型医用创伤辅料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ahmani Del Bakhshayesh et al. Recent advances on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of scaffolds in wound healing and dermal tissue engineering
CN108888798A (zh) 一种柔性可折叠生物膜及其制备方法
Aramwit Introduction to biomaterials for wound healing
Asghari et al. Hybrid PCL/chitosan-PEO nanofibrous scaffolds incorporated with A. euchroma extract for skin 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CN101507835B (zh) 一种纳米仿生创面覆盖物及其制备方法
Chopra et al. Strategies and therapies for wound healing: a review
EP3490624A1 (en) Nerve guidance conduits, methods of production and uses thereof
RU2422133C1 (ru) Гидрофильный гель, способ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варианты), раневое покрытие и перевязоч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на его основе
CN115054728B (zh) 一种仿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25859A (zh) 一种具有自修复功能的仿生电子皮肤医用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ishida et al. Hydrogels for bio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WO2016141892A1 (zh) 片状交联透明质酸盐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76660A (zh) 一种模拟肌腱-骨界面的高仿生复合支架的制备方法
Uppuluri et al. Polymeric hydrogel scaffolds: skin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on
CN108159025A (zh) 一种聚氨酯宫颈修复膜及其制备方法
Alizadeh et al. PDGF and VEGF-releasing bi-layer wound dressing made of sodium tripolyphosphate crosslinked gelatin-sponge layer and a carrageenan nanofiber layer
Rivero et al. Nanofibrous scaffolds for skin tissue engineering and wound healing applications
CN210056890U (zh) 一种柔性可折叠生物膜
CN111643720A (zh) 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烧伤创面愈合用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4708A (zh) 一种用于压电促愈合型伤口敷料制备的3d打印技术
Song et al. Electrospinning/3D printing drug-loaded antibacterial polycaprolactone nanofiber/sodium alginate-gelatin hydrogel bilayer scaffold for skin wound repair
JP5374496B2 (ja) 医療用組成物
ES2906715T3 (es) Dispositivos de biomaterial para la regeneración de tejidos guiada
CN111718451A (zh) 一种具有自修复性能的水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ngh et al. Natural polymer-based thin film strategies for skin regeneration in lieu of regenerative dentist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Workshop 601-3, 6th Floor, Jinhong Industrial Park (Workshop I), No. 72, Jinhong 4th Road, Tangjiawan Town, High tech Zon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9000

Patentee after: Zhuhai Aohua Fuwe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F, Building C, Airport Industrial Park, No. 35 Changjiang South Road,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142

Patentee before: YUANRONG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Co.,Ltd. WUXI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