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51986U - 一种改进型的bld背光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型的bld背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51986U
CN210051986U CN201921152807.1U CN201921152807U CN210051986U CN 210051986 U CN210051986 U CN 210051986U CN 201921152807 U CN201921152807 U CN 201921152807U CN 210051986 U CN210051986 U CN 2100519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light source
plate
glued
b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528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小平
楚士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Yuanshengt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Yuanshengt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Yuanshengt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Yuanshengt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528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519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519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5198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的BLD背光源,包括冷却气囊,连通管,连接带,密封帽,光源外壳,方便固定减震缓冲棒结构,带密封塞的安装固定板结构,背光源板结构,扩散板,保护框,增光片,遮光片,反射片,发光灯管和连接胶框,所述的冷却气囊胶接在光源外壳的外侧。本实用新型安装固定板和安装固定孔的设置,有利于对BLD背光源进行安装固定,增加使用的便捷性;调节盘,减震弹簧和固定片的设置,有利于进行连接固定,并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增光片,遮光片和反射片的设置,有利于起到增光的作用,提高发光源的工作效率和性能;冷却气囊,连通管,连接带和密封帽的设置,有利于在里面添加冷却液,起到给背光源冷却降温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型的BLD背光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背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的BLD背光源。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IT行业迅速发展,使得相关BLD行业不断推陈出新,BLD产品尺寸朝多元化和轻便化方高发展,背光源作为BLD产品的核心组件之一势必配合此发展趋势,致力于产品的多元化和轻便化。
背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膜片、塑胶框等组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视觉效。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背光源使用广泛,生产步骤繁琐。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817373U,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BLD背光源,包括背光源外壳、背光源板、卡槽和反射片,所述背光源外壳的外侧设置有外壳框架,且外壳框架的四周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间设置有固定孔,所述背光源板的外侧连接有背光源外壳,且背光源板的后侧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底部安装有垫板,所述卡槽的外侧设置有背光源板,且卡槽通过卡块与导光板相连接,所述导光板的前侧连接有扩散板,且扩散板的前侧安装有增光片,所述反射片的后侧固定有增光片,且反射片的前侧设置有遮光片。但是现有的BLD背光源还存在着不便于安装固定,发光效果较差和安装时缺少有效的减震保护功能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改进型的BLD背光源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的BLD背光源,以解决现有的BLD背光源不便于安装固定,发光效果较差和安装时缺少有效的减震保护功能的问题。一种改进型的BLD背光源,包括冷却气囊,连通管,连接带,密封帽,光源外壳,方便固定减震缓冲棒结构,带密封塞的安装固定板结构,背光源板结构,扩散板,保护框,增光片,遮光片,反射片,发光灯管和连接胶框,所述的冷却气囊胶接在光源外壳的外侧;所述的连通管镶嵌在冷却气囊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带一端胶接在密封帽的左侧中间位置,另一端胶接在冷却气囊的上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密封帽扣接在连通管的上端;所述的方便固定减震缓冲棒结构安装在光源外壳和带密封塞的安装固定板结构之间;所述的背光源板结构安装在光源外壳的内部左侧位置;所述的扩散板镶嵌在光源外壳的右侧;所述的保护框扣接在光源外壳的上下两端;所述的增光片胶接在光源外壳的内部上下两侧位置;所述的遮光片胶接在光源外壳的右侧上下两侧位置;所述的反射片胶接在光源外壳的内部;所述的发光灯管镶嵌在光源外壳的上下两侧;所述的连接胶框胶接在光源外壳和保护框的相交处;所述的方便固定减震缓冲棒结构包括缓冲减震棒,定位凹槽,调节盘,减震弹簧和固定片,所述的缓冲减震棒螺钉连接在固定片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定位凹槽开设在缓冲减震棒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盘套接在缓冲减震棒的外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减震弹簧套接在缓冲减震棒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的带密封塞的安装固定板结构包括安装固定板,安装固定孔,密封塞,缓冲垫和限位凸块,所述的安装固定孔分别开设在安装固定板的内部四角位置;所述的密封塞插接在安装固定孔内;所述的缓冲垫胶接在安装固定板的左侧;所述的限位凸块分别镶嵌在安装固定板的左侧上下两部。
优选的,所述的背光源板结构包括玻璃基板,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背光源板,导电阴极和导电阳极,所述的空穴传输层胶接在玻璃基板的右侧;所述的有机发光层胶接在空穴传输层的右侧;所述的电子传输层胶接在有机发光层的右侧;所述的背光源板胶接在电子传输层的右侧;所述的导电阴极和导电阳极分别焊接在背光源板的右侧上下两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减震弹簧的一端螺钉连接在固定片的右侧,另一端螺钉连接在调节盘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的定位凹槽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的固定片具体采用圆形不锈钢片;所述的缓冲减震棒具体采用橡胶棒。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片螺栓连接在安装固定板的右侧;所述的缓冲减震棒螺栓连接在光源外壳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的密封塞具体采用T型橡胶塞;所述的缓冲垫采用厚度一毫米至三毫米的圆形硅胶垫。
优选的,所述的玻璃基板胶接在光源外壳的内部左侧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光源外壳具体采用长方形的PVC塑料壳;所述的反射片具体采用长方的玻璃镜片。
优选的,所述的冷却气囊具体采用橡胶气囊;所述的冷却气囊胶接在安装固定板的右侧中间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安装固定板和安装固定孔的设置,有利于对BLD背光源进行安装固定,增加使用的便捷性。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缓冲垫和限位凸块的设置,有利于在安装过程中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并利用限位凸块进行限位,保证安装的准确。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密封塞的设置,有利于起到密封保护的作用,防止灰尘进入到安装固定孔,保证安装的有效进行。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调节盘,减震弹簧和固定片的设置,有利于进行连接固定,并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缓冲减震棒具体采用橡胶棒,有利于提高减震效果保证背光源和应用设备的安全。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增光片,遮光片和反射片的设置,有利于起到增光的作用,提高发光源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冷却气囊,连通管,连接带和密封帽的设置,有利于在里面添加冷却液,起到给背光源冷却降温的作用。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玻璃基板,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背光源板,导电阴极和导电阳极的设置,有利于进相连接导线,保证背光源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方便固定减震缓冲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带密封塞的安装固定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冷却气囊;2、连通管;3、连接带;4、密封帽;5、光源外壳;6、方便固定减震缓冲棒结构;61、缓冲减震棒;62、定位凹槽;63、调节盘;64、减震弹簧;65、固定片;7、带密封塞的安装固定板结构;71、安装固定板;72、安装固定孔;73、密封塞;74、缓冲垫;75、限位凸块;8、背光源板结构;81、玻璃基板;82、空穴传输层;83、有机发光层;84、电子传输层;85、背光源板;86、导电阴极;87、导电阳极;9、扩散板;10、保护框;11、增光片;12、遮光片;13、反射片;14、发光灯管;15、连接胶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的BLD背光源,包括冷却气囊1,连通管2,连接带3,密封帽4,光源外壳5,方便固定减震缓冲棒结构6,带密封塞的安装固定板结构7,背光源板结构8,扩散板9,保护框10,增光片11,遮光片12,反射片13,发光灯管14和连接胶框15,所述的冷却气囊1胶接在光源外壳5的外侧;所述的连通管2镶嵌在冷却气囊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带3一端胶接在密封帽4的左侧中间位置,另一端胶接在冷却气囊1的上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密封帽4扣接在连通管2的上端;所述的方便固定减震缓冲棒结构6安装在光源外壳5和带密封塞的安装固定板结构7之间;所述的背光源板结构8安装在光源外壳5的内部左侧位置;所述的扩散板9镶嵌在光源外壳5的右侧;所述的保护框10扣接在光源外壳5的上下两端;所述的增光片11胶接在光源外壳5的内部上下两侧位置;所述的遮光片12胶接在光源外壳5的右侧上下两侧位置;所述的反射片13胶接在光源外壳5的内部;所述的发光灯管14镶嵌在光源外壳5的上下两侧;所述的连接胶框15胶接在光源外壳5和保护框10的相交处;所述的方便固定减震缓冲棒结构6包括缓冲减震棒61,定位凹槽62,调节盘63,减震弹簧64和固定片65,所述的缓冲减震棒61螺钉连接在固定片65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定位凹槽62开设在缓冲减震棒61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盘63套接在缓冲减震棒61的外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减震弹簧64套接在缓冲减震棒61的外表面;工作人员首先拔掉密封塞73用螺栓贯穿安装固定孔72将安装固定板71固定在需要使用BLD位置,在安装的过程中光源外壳5向内侧压迫调节盘63和减震弹簧64从而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保护背光源内部器件的安全;按需要将发光灯管14与导电阴极86和导电阳极87相连接,在背光源正常工作过程中增光片11,遮光片12和反射片13会起到反光的作用,提高背光源的工作性能;同时打开密封帽4,往冷却气囊1内注入适量的冷却液,并扣紧密封帽4,从而起到吸热散热的作用,延长背光源的使用寿命。
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带密封塞的安装固定板结构7包括安装固定板71,安装固定孔72,密封塞73,缓冲垫74和限位凸块75,所述的安装固定孔72分别开设在安装固定板71的内部四角位置;所述的密封塞73插接在安装固定孔72内;所述的缓冲垫74胶接在安装固定板71的左侧;所述的限位凸块75分别镶嵌在安装固定板71的左侧上下两部。
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背光源板结构8包括玻璃基板81,空穴传输层82,有机发光层83,电子传输层84,背光源板85,导电阴极86和导电阳极87,所述的空穴传输层82胶接在玻璃基板81的右侧;所述的有机发光层83胶接在空穴传输层82的右侧;所述的电子传输层84胶接在有机发光层83的右侧;所述的背光源板85胶接在电子传输层84的右侧;所述的导电阴极86和导电阳极87分别焊接在背光源板85的右侧上下两部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减震弹簧64的一端螺钉连接在固定片65的右侧,另一端螺钉连接在调节盘63的左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定位凹槽62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的固定片65具体采用圆形不锈钢片;所述的缓冲减震棒61具体采用橡胶棒。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片65螺栓连接在安装固定板71的右侧;所述的缓冲减震棒61螺栓连接在光源外壳5的左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密封塞73具体采用T型橡胶塞;所述的缓冲垫74采用厚度一毫米至三毫米的圆形硅胶垫。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玻璃基板81胶接在光源外壳5的内部左侧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光源外壳5具体采用长方形的PVC塑料壳;所述的反射片13具体采用长方的玻璃镜片。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冷却气囊1具体采用橡胶气囊;所述的冷却气囊1胶接在安装固定板71的右侧中间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发光灯管14具体采用型号为1N4005的二极管。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首先拔掉密封塞73用螺栓贯穿安装固定孔72将安装固定板71固定在需要使用BLD位置,在安装的过程中光源外壳5向内侧压迫调节盘63和减震弹簧64从而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保护背光源内部器件的安全;按需要将发光灯管14与导电阴极86和导电阳极87相连接,在背光源正常工作过程中增光片11,遮光片12和反射片13会起到反光的作用,提高背光源的工作性能;同时打开密封帽4,往冷却气囊1内注入适量的冷却液,并扣紧密封帽4,从而起到吸热散热的作用,延长背光源的使用寿命。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改进型的BL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该改进型的BLD背光源,包括冷却气囊(1),连通管(2),连接带(3),密封帽(4),光源外壳(5),方便固定减震缓冲棒结构(6),带密封塞的安装固定板结构(7),背光源板结构(8),扩散板(9),保护框(10),增光片(11),遮光片(12),反射片(13),发光灯管(14)和连接胶框(15),所述的冷却气囊(1)胶接在光源外壳(5)的外侧;所述的连通管(2)镶嵌在冷却气囊(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带(3)一端胶接在密封帽(4)的左侧中间位置,另一端胶接在冷却气囊(1)的上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密封帽(4)扣接在连通管(2)的上端;所述的方便固定减震缓冲棒结构(6)安装在光源外壳(5)和带密封塞的安装固定板结构(7)之间;所述的背光源板结构(8)安装在光源外壳(5)的内部左侧位置;所述的扩散板(9)镶嵌在光源外壳(5)的右侧;所述的保护框(10)扣接在光源外壳(5)的上下两端;所述的增光片(11)胶接在光源外壳(5)的内部上下两侧位置;所述的遮光片(12)胶接在光源外壳(5)的右侧上下两侧位置;所述的反射片(13)胶接在光源外壳(5)的内部;所述的发光灯管(14)镶嵌在光源外壳(5)的上下两侧;所述的连接胶框(15)胶接在光源外壳(5)和保护框(10)的相交处;所述的方便固定减震缓冲棒结构(6)包括缓冲减震棒(61),定位凹槽(62),调节盘(63),减震弹簧(64)和固定片(65),所述的缓冲减震棒(61)螺钉连接在固定片(65)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定位凹槽(62)开设在缓冲减震棒(61)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盘(63)套接在缓冲减震棒(61)的外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减震弹簧(64)套接在缓冲减震棒(61)的外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BL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密封塞的安装固定板结构(7)包括安装固定板(71),安装固定孔(72),密封塞(73),缓冲垫(74)和限位凸块(75),所述的安装固定孔(72)分别开设在安装固定板(71)的内部四角位置;所述的密封塞(73)插接在安装固定孔(72)内;所述的缓冲垫(74)胶接在安装固定板(71)的左侧;所述的限位凸块(75)分别镶嵌在安装固定板(71)的左侧上下两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BL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光源板结构(8)包括玻璃基板(81),空穴传输层(82),有机发光层(83),电子传输层(84),背光源板(85),导电阴极(86)和导电阳极(87),所述的空穴传输层(82)胶接在玻璃基板(81)的右侧;所述的有机发光层(83)胶接在空穴传输层(82)的右侧;所述的电子传输层(84)胶接在有机发光层(83)的右侧;所述的背光源板(85)胶接在电子传输层(84)的右侧;所述的导电阴极(86)和导电阳极(87)分别焊接在背光源板(85)的右侧上下两部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BL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弹簧(64)的一端螺钉连接在固定片(65)的右侧,另一端螺钉连接在调节盘(63)的左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BL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凹槽(62)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的固定片(65)具体采用圆形不锈钢片;所述的缓冲减震棒(61)具体采用橡胶棒。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的BL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片(65)螺栓连接在安装固定板(71)的右侧;所述的缓冲减震棒(61)螺栓连接在光源外壳(5)的左侧。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的BL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塞(73)具体采用T型橡胶塞;所述的缓冲垫(74)采用厚度一毫米至三毫米的圆形硅胶垫。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型的BL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基板(81)胶接在光源外壳(5)的内部左侧位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BL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外壳(5)具体采用长方形的PVC塑料壳;所述的反射片(13)具体采用长方的玻璃镜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BL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气囊(1)具体采用橡胶气囊;所述的冷却气囊(1)胶接在安装固定板(71)的右侧中间位置。
CN201921152807.1U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改进型的bld背光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519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52807.1U CN210051986U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改进型的bld背光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52807.1U CN210051986U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改进型的bld背光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51986U true CN210051986U (zh) 2020-02-11

Family

ID=69399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5280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51986U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改进型的bld背光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519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601124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07424459U (zh) 侧入式显示模组结构及显示器
CN109633983B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WO2016197424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468514B1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디스플레이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US702711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JP4610312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210051986U (zh) 一种改进型的bld背光源
CN1892362B (zh) 背光单元
CN211289904U (zh) 一种光源装置及灯具
CN210051985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背光组件
CN207895202U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220582295U (zh) 一种具有保护机构的led灯珠
CN219122451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7637836U (zh) 一种便于焊接的led灯珠
CN219512494U (zh) 一种基于dot光学处理工艺的背光源结构
CN218728486U (zh) 一种无边框手机背光源
CN214067537U (zh) 一种五合一背光模组屏
CN214751238U (zh) 一种背光系统及显示器
CN215813662U (zh) 一种led背光源用防眩光铝基板
CN220188832U (zh) 一种mini led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3581674U (zh) 一种显示屏背光源模组
CN210181351U (zh) 一种背光模组用高强度胶铁
CN218866266U (zh) 一种bld背光源
CN218974729U (zh) 一种防漏光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1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