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50783U - 一种蒸汽凝水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汽凝水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50783U
CN210050783U CN201920572542.4U CN201920572542U CN210050783U CN 210050783 U CN210050783 U CN 210050783U CN 201920572542 U CN201920572542 U CN 201920572542U CN 210050783 U CN210050783 U CN 2100507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water
pipe
tank
protec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725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初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an Tian Executiv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an Tian Executiv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an Tian Executiv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an Tian Executiv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9205725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507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507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507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凝水回收装置,包括冷水箱、加热器、用热设备、冷凝器和冷却罐;冷水箱通过水管与所述加热器连接,所述加热器通过第一输汽管与所述用热设备连接,所述用热设备通过第二输汽管与所述冷凝器连接,冷凝器通过排水管与所述冷却罐连接,所述冷却罐通过管道与所述冷水箱连接;冷凝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壳体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汽口与出汽口,所述进汽口与所述第二输汽管连接,所述出汽口与所述排水管连接;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接,换热管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蒸汽凝水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汽凝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目前全球水资源匮乏,但是在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在对水进行加热时都会产生大量的蒸汽,但目前对于蒸气基本都是通过对其进行冷却后通过阀门排放,极大地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因此,提出一种蒸汽凝水回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凝水回收装置,用以实现对水蒸汽产生的冷凝水的回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蒸汽凝水回收装置,包括冷水箱、加热器、用热设备、冷凝器和冷却罐;其中,
所述冷水箱通过水管与所述加热器连接,所述加热器通过第一输汽管与所述用热设备连接,所述用热设备通过第二输汽管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通过排水管与所述冷却罐连接,所述冷却罐通过管道与所述冷水箱连接;
所述冷凝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壳体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汽口与出汽口,所述进汽口与所述第二输汽管连接,所述出汽口与所述排水管连接;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接,换热管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管上还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管道上还设置有水泵;
所述换热管在所述壳体内延伸设置,各折叠部位置平行等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冷却罐,包括储存罐;
所述储存罐,用于存储所述排水管传输的冷凝水;所述储存罐内设置有温度检测计、微型控制器和冷却设备;所述微型控制器与所述温度检测计、冷却设备电性连接;
所述温度检测计,用于检测所述储存罐内冷凝水的温度,并向所述微型控制器传输;所述微型控制器,用于将所述冷凝水的温度与所述微型控制器内预设的阈值温度进行比对,当所述冷凝水的温度高于所述阈值温度时,所述微型控制器控制所述冷却设备进行冷却。
优选的,所述冷却设备,包括一种制冷风机;
所述制冷风机,包括一空心腔体;所述空心腔体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所述空心腔体内中部还设置有旋转扇叶;所述空心腔体内靠近所述出风管道一侧还设置有防尘过滤网,所述防尘过滤网上还设置有多个冷却介质储存盒,所述冷却介质储存盒内存储有冷却介质。
优选的,所述冷水箱内还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处理器和远程通信模块;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液位传感器、远程通信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水箱内水体的液位数据,并向所述处理器传输;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液位数据通过所述远程通信模块向工作人员处的电子设备传输。
优选的,所述远程通信模块,包括GPRS通信模块、NB-loT模块或者5G通信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掌上电脑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汽管或者所述第二输汽管,包括管体、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其中,
所述第一保护层,包裹于所述管体外侧;所述第二保护层包裹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外侧,所述第二保护层与所述第一保护层之间填充有海绵物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层,包括一种EVA保护套;所述第二保护层,包括一种阻燃纤维层。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蒸汽凝水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蒸汽凝水回收装置的冷却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蒸汽凝水回收装置的第一输汽管/ 第二输汽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冷水箱;12-加热器;13-用热设备;14-冷凝器;15- 冷却罐;101-水管;102-第一输汽管;103-第二输汽管;104-排水管; 141-壳体;105-管道;142-进水口;143-出水口;144-进汽口;145- 出汽口;146-换热管;1001-控制阀;1002-水泵;151-储存罐;152-温度检测计;153-微型控制器;154-冷却设备;1541-空心腔体;1542- 进风管道;1543-出风管道;1544-旋转扇叶;1545-防尘过滤网;1546- 冷却介质储存盒;21-管体;22-第一保护层;23-第二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凝水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冷水箱11、加热器12、用热设备13、冷凝器14和冷却罐15;其中,
冷水箱11通过水管101与加热器12连接,加热器12通过第一输汽管102与用热设备13连接,用热设备13通过第二输汽管103与冷凝器14连接,冷凝器14通过排水管104与冷却罐15连接,冷却罐15通过管道105与冷水箱11连接;
冷凝器14,包括壳体141;壳体14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 142与出水口143;壳体141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汽口144与出汽口145,进汽口144与第二输汽管103连接,出汽口145与排水管104 连接;壳体141内还设置有换热管146,换热管146一端与进水口142连接,换热管146另一端与出水口143连接。
上述装置的工作原理在于:冷水箱11内的水通过水管101向加热器传输,加热器12对传输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器12产生的水蒸汽通过第一输汽管102进入用热设备13,然后水蒸汽通过第二输汽管 103、进汽口144进入冷凝器13内,冷水通过进水口142进入冷凝器 13的换热管146,水蒸汽与冷水进行热交换,使水蒸汽变成冷凝水,通过出汽口145、管道105向冷却罐传输,冷水换热后通过出水口143 排出;冷却罐15将冷凝水向冷水箱11传输。
上述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加热器产生的水蒸汽经过用热设备向冷凝器传输,并通过冷凝器进行换热处理后获取的冷凝水通过冷却罐向冷水箱传输。从而实现了对水蒸汽换热处理后的冷凝水的回收,并将回收后的冷凝水向冷水箱传输,从而实现了对回收的蒸汽的再利用,实现了在人类生活中和工业生产中对蒸汽资源的再利用,从而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消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管101上还设置有控制阀1001;管道105 上还设置有水泵1002;换热管146在壳体141内延伸设置,各折叠部位置平行等间隔设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阀1001,实现了冷水箱11向加热器12的传输控制;通过水泵1002实现了将冷却罐15 内的冷凝水向冷水箱11的传输;换热管146采用上述设置,有效地增大了换热管146与水蒸汽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换热管146的换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冷却罐15,包括储存罐151;
如图2所示,储存罐151,用于存储排水管104传输的冷凝水;储存罐151内设置有温度检测计152、微型控制器(例如型号为 ATMEGA16的控制器)153和冷却设备154;微型控制器153与温度检测计152、冷却设备154电性连接;
温度检测计152,用于检测储存罐内冷凝水的温度,并向微型控制器153传输;微型控制器153,用于将冷凝水的温度与微型控制器153内预设的阈值温度进行比对,当冷凝水的温度高于阈值温度时,微型控制器153控制冷却设备154进行冷却。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储存罐151内的温度检测计152,实现了对冷凝器传输的冷凝水的温度检测,微型控制器153将获取的冷凝水的温度与阈值温度(10℃)进行比对,当冷凝水的温度高于阈值温度时,控制冷却设备154对冷凝水进行冷却,从而实现了蒸汽凝水回收装置的温度检测和冷却功能。
所述温度检测计152和微型控制器153外侧包裹有橡胶防水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冷却设备,包括一种制冷风机;
制冷风机,包括一空心腔体1541;空心腔体1541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管道1542和出风管道1543;空心腔体1541内中部还设置有旋转扇叶1544;空心腔体1541内靠近出风管道1543一侧还设置有防尘过滤网1545,防尘过滤网1545上还设置有多个冷却介质储存盒1546,冷却介质储存盒1546内存储有冷却介质。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旋转扇叶1544转动吹出的风经过冷却介质储存盒1546,与冷却介质接触降温,降温后的冷风通过出风管道1543吹出。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冷却介质与空气的接触,从而实现了对空气的降温,并通过旋转扇叶将冷风吹向储存罐内的水体,从而实现了装置的冷却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冷水箱内还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处理器(例如型号为2AMDRYZEN7的处理器)和远程通信模块;处理器与液位传感器、远程通信模块电性连接;
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冷水箱内水体的液位数据,并向处理器传输;处理器,用于将液位数据通过远程通信模块向工作人员处的电子设备传输。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通过液位传感器实现了对冷水箱内水体的液位数据的实时监测,并通过处理器、远程通信模块将液位数据向工作人员处的电子设备传输,从而实现了工作人员对冷水箱内水体的液位数据的远程监测,有效地避免了因冷水箱内水体不足,导致蒸汽凝水回收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远程通信模块,包括GPRS通信模块、NB-loT 模块或者5G通信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电子设备,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掌上电脑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多种通信方式实现了电子设备与处理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并且通过多种电子设备使得工作人员对冷水箱内水体的液位数据的监测更加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输汽管或者第二输汽管,如图3所示,包括管体21、第一保护层22和第二保护层23;其中,
第一保护层22,包裹于管体21外侧;第二保护层23包裹于第一保护层22外侧,第二保护层23与第一保护层22之间填充有海绵物料。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管体21外侧包裹第一保护层22、第二保护层23和海绵物料,不仅实现了对管体的保护,同时也实现了较好的隔热性能,避免工作时因温度过高,对工作人员烫伤。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层22,包括一种EVA保护套;第二保护层23,包括一种阻燃纤维层。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保护套,实现了第一保护层22的隔热功能,避免了因第一输汽管或者第二输汽管温度过高,对工作人员烫伤;并且通过设置阻燃纤维层,可进一步降低管体的温度,实现更好的隔热性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蒸汽凝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水箱(11)、加热器(12)、用热设备(13)、冷凝器(14)和冷却罐(15);其中,
所述冷水箱(11)通过水管(101)与所述加热器(12)连接,所述加热器(12)通过第一输汽管(102)与所述用热设备(13)连接,所述用热设备(13)通过第二输汽管(103)与所述冷凝器(14)连接,所述冷凝器(14)通过排水管(104)与所述冷却罐(15)连接,所述冷却罐(15)通过管道(105)与所述冷水箱(11)连接;
所述冷凝器(14),包括壳体(141);所述壳体(14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142)与出水口(143);所述壳体(141)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汽口(144)与出汽口(145),所述进汽口(144)与所述第二输汽管(103)连接,所述出汽口(145)与所述排水管(104)连接;所述壳体(141)内还设置有换热管(146),所述换热管(146)一端与所述进水口(142)连接,所述换热管(146)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143)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管(101)上还设置有控制阀(1001);所述管道(105)上还设置有水泵(1002);
所述换热管(146)在所述壳体(141)内延伸设置,各折叠部位置平行等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罐(15),包括储存罐(151);
所述储存罐(151),用于存储所述排水管(104)传输的冷凝水;所述储存罐(151)内设置有温度检测计(152)、微型控制器(153)和冷却设备(154);所述微型控制器(153)与所述温度检测计(152)、冷却设备(154)电性连接;
所述温度检测计(152),用于检测所述储存罐内冷凝水的温度,并向所述微型控制器(153)传输;所述微型控制器(153),用于将所述冷凝水的温度与所述微型控制器(153)内预设的阈值温度进行比对,当所述冷凝水的温度高于所述阈值温度时,所述微型控制器(153)控制所述冷却设备(154)进行冷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设备,包括一种制冷风机;
所述制冷风机,包括一空心腔体(1541);所述空心腔体(1541)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管道(1542)和出风管道(1543);所述空心腔体(1541)内中部还设置有旋转扇叶(1544);所述空心腔体(1541)内靠近所述出风管道(1543)一侧还设置有防尘过滤网(1545),所述防尘过滤网(1545)上还设置有多个冷却介质储存盒(1546),所述冷却介质储存盒(1546)内存储有冷却介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水箱内还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处理器和远程通信模块;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液位传感器、远程通信模块电性接;
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水箱内水体的液位数据,并向所述处理器传输;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液位数据通过所述远程通信模块向工作人员处的电子设备传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程通信模块,包括GPRS通信模块、NB-loT模块或者5G通信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掌上电脑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汽管或者所述第二输汽管,包括管体(21)、第一保护层(22)和第二保护层(23);其中,
所述第一保护层(22),包裹于所述管体(21)外侧;所述第二保护层(23)包裹于所述第一保护层(22)外侧,所述第二保护层(23)与所述第一保护层(22)之间填充有海绵物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护层(22),包括一种EVA保护套;所述第二保护层(23),包括一种阻燃纤维层。
CN201920572542.4U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蒸汽凝水回收装置 Active CN2100507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2542.4U CN210050783U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蒸汽凝水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2542.4U CN210050783U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蒸汽凝水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50783U true CN210050783U (zh) 2020-02-11

Family

ID=69381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72542.4U Active CN210050783U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蒸汽凝水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507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2821A (zh) 高湿度烟气中水和潜热同时回收的方法和热泵装置
CN210050783U (zh) 一种蒸汽凝水回收装置
CN214065505U (zh) 一种清洗器内部冷凝、干燥、加热、循环机构
CN103629858A (zh) 一种带喷淋除尘的直接蒸发式矿井回风源热泵系统
CN207515080U (zh) 一种带有热泵的除湿装置
CN208170595U (zh) 一种数据中心冷却系统
CN207762030U (zh) 一种液压动力站用液压油箱
CN206410353U (zh) 一种容积式双工况多功能水风冷机组
CN215048813U (zh) 一种通过热泵浓缩及干化装置组合处理产线废水的装置
CN209516801U (zh) 一种散热型易检修节能电机
CN203657268U (zh) 一种带喷淋除尘的直接蒸发式矿井回风源热泵系统
CN207999922U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热量回收装置
CN206522873U (zh) 基于太阳能光伏的除湿溶液加热装置
CN206919699U (zh) 一种新型冷却塔
CN220436819U (zh) 一种海绵钛生产中的余热循环利用装置
CN213790445U (zh) 一种涤纶布印染用定型机废气回收利用装置
CN201633960U (zh) 具有冷凝水排水装置的冷却段在线灭菌箱
CN212057483U (zh) 一种用于供暖的水蓄热三联供系统
CN210801539U (zh) 一种民用地源热泵空调自学式共变频节能控制系统
CN110579015A (zh) 一种供水装置
CN211876701U (zh) 聚氯乙烯干燥系统
CN219346524U (zh)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09246464U (zh) 一种用于空气源热泵加热装置
CN212567034U (zh) 一种用于热媒系统的风冷式节能冷却装置
CN217163816U (zh) 一种联动控制节能型压缩空气供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