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4306U - 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34306U
CN210034306U CN201920465220.XU CN201920465220U CN210034306U CN 210034306 U CN210034306 U CN 210034306U CN 201920465220 U CN201920465220 U CN 201920465220U CN 210034306 U CN210034306 U CN 210034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aft
transmission body
shifting fork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6522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卫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GZHOU OULI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GZHOU OULI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ZHOU OULI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GZHOU OULI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6522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34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34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34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该装置涉及变速机构领域。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包括多个传动体、操纵机构和变速轨道;操纵机构包括操纵杆、转向轴和拨叉机构;操纵杆与转向轴活动连接;操纵杆与转向轴用于控制拨叉机构;拨叉机构用于控制传动体;多个传动体之间依次啮合连接;操纵机构沿着变速轨道运动,利用操纵杆与拨叉机构配合,使得拨叉机构操纵不同传动体,使得变速机构的整体传动比变化,进而使得助力三轮车的档位发生变化。该助力三轮车变速机构能实现多档位变速,配合骑行者的需要进行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机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
背景技术:
助力三轮车是一种交通运输工具,用于载人或载物。现有的助力三轮车单纯以同一种档位行驶,骑行者不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档位的切换,从而使得骑行速度与实际需求不能达到较好匹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该助力三轮车变速机构能实现多档位变速,配合骑行者的需要进行调节。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包括多个传动体、操纵机构和变速轨道;
操纵机构包括操纵杆、转向轴和拨叉机构;操纵杆与转向轴活动连接;操纵杆与转向轴用于控制拨叉机构;拨叉机构用于控制传动体;
多个传动体之间依次啮合连接;操纵机构沿着变速轨道运动,利用操纵杆与拨叉机构配合,使得拨叉机构操纵不同传动体,使得变速机构的整体传动比变化,进而使得助力三轮车的档位发生变化。
进一步,所述传动体包括轴和齿轮。
进一步,传动体还包括回复弹簧;回复弹簧套设于轴上,位于相邻齿轮之间,用于移动齿轮。
进一步,操纵杆上设置有凸起,拨叉机构包括偏心轴套、拨叉杆;偏心轴套套设于拨叉杆上;偏心轴套上设置有凹块,用于连接操纵杆上的凸起。
进一步,拨叉机构上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拨叉杆连接。
进一步,变速机构上设置有三个传动体,分别为第一传动体、第二传动体、第三传动体;变速机构上设置有两个拨叉机构,分别为第一拨叉机构、第二拨叉机构;第一传动体带动第二传动体,第二传动体带动第三传动体;第一拨叉机构与第一传动体相接触,控制第一传动体;第二拨叉机构与第二传动体相接触,控制第二传动体。
进一步,传动体包括轴和齿轮,或者传动轴包括轴、齿轮和回复机构;第一传动体包括第一轴、齿轮a、齿轮b、齿轮c、回复弹簧;第一轴安装于变速箱体上;齿轮a套设于第一轴上,与第一轴固定连接;齿轮b套设于第一轴上,与第一轴活动连接;齿轮c套设于第一轴上,与第一轴固定连接;齿轮b与第一拨叉机构接触,可跟随第一拨叉机构在第一轴上作往复轴向运动;
第二传动体包括第二轴、齿轮d、齿轮e、齿轮f、齿轮g;第二轴安装于变速箱体上;齿轮d套设于第二轴上,与第二轴活动连接;齿轮e套设于第二轴上,与第二轴活动连接;齿轮f套设于第二轴上, 与第二轴活动连接;齿轮g套设于第二轴上, 与第二轴固定连接;齿轮d、齿轮e、齿轮f可随第二拨叉机构在第二轴上移动;
第三传动体包括第三轴、齿轮h;第三轴安装于变速箱体上;齿轮h套设于第三轴上,与第三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第一传动体与第二传动体之间采用以下任意一种传动方案进行连接:
(1)、第一传动体与第二传动体采用齿轮传动机构a连接;齿轮传动机构a包括齿轮a、齿轮d;通过齿轮a与齿轮b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驱动第二传动体,变速机构输出速度为中速度。
(2)、第一传动体与第二传动体采用齿轮传动机构b连接;齿轮传动机构b包括齿轮b、齿轮e;通过齿轮b与齿轮e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驱动第二传动体,变速机构输出速度为慢速度。
(3)、第一传动体与第二传动体采用齿轮传动机构c连接;齿轮传动机构c包括齿轮c、齿轮f;通过齿轮c与齿轮f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驱动第二传动体,变速机构输出速度为快速度。
第二传动体与第三传动体之间采用齿轮传动机构d连接;齿轮传动机构d包括齿轮g、齿轮h;通过齿轮g与齿轮h相啮合,使得第二传动体驱动第三传动体。
进一步,操纵杆上设置有凸起,拨叉机构包括偏心轴套、拨叉杆;偏心轴套套设于拨叉杆上;偏心轴套上设置有凹块,用于连接操纵杆上的凸起;第一拨叉机构用于连接操纵杆与第一传动体;第一拨叉机构包括第一偏心轴套、第一拨叉杆;第一偏心轴套套设于第一拨叉杆;第一偏心轴套上设置有第一凹块;
第二拨叉机构用于连接操纵杆与第二传动体;第二拨叉机构包括第二偏心轴套、第二拨叉杆;第二偏心轴套套设于第二拨叉杆;第二偏心轴套上设置有第二凹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不同传动体上的不同齿轮的配合,输出不同的传动比,形成不同的档位,从而输出不同的速度,实现助力三轮车多档位变速的目的;且该变速机构结构简单,体积较小,适合应用于助力三轮车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变速机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变速机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变速机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变速轨道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偏心轴套主视图。
其中:1、变速箱体;2、操纵机构;21、操纵杆;211、第一凸起;212、第二凸起;22、转向轴;23、第一拨叉机构;231、第一偏心轴套;232、第一拨叉杆;233、第一凹块;234、第一滑块;24、第二拨叉机构;241、第二偏心轴套;242、第二拨叉杆;243、第二凹块;244、第二滑块;3、第一传动体;31、第一轴;32、齿轮a;33、齿轮b;34、齿轮c;35、回复弹簧;4、第二传动体;41、第二轴;42、齿轮d;43、齿轮e;44、齿轮f;45、齿轮g;5、第三传动体;51、第三轴;52、齿轮h;6、变速轨道;7、齿轮传动机构a;8、齿轮传动机构b;9、齿轮传动机构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通过改变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的不同轴之间的传动比,从而调整车辆档位。变速机构包括变速箱体1、操纵机构2、第一传动体3、第二传动体4、第三传动体5、变速轨道6;操纵机构2、第一传动体3、第二传动体4、第三传动体5、变速轨道6设置于变速箱体1上;第一传动体3连接第二传动体4;第二传动体4连接第三传动体5;操纵机构2沿着变速轨道6,操纵第一传动体3、第二传动体4,从而改变第一传动体3与第二传动体4之间的传动比,使得助力三轮车的档位发生变化。
操纵机构2包括操纵杆21、转向轴22、第一拨叉机构23、第二拨叉机构24;操纵杆21与转向轴22活动连接,操纵杆21相对于转向轴22旋转;转向轴22与变速箱体1采用活动件活动连接,转向轴22相对于变速箱旋转;活动件开采用轴承、凸轴;第一拨叉机构23设置于变速箱体1上,与变速箱体1活动连接,第一拨叉机构23相对于变速箱转动,第一拨叉机构23用于连接操纵杆21与第一传动体3;第二拨叉机构24设置于变速箱体1上,与变速箱体1活动连接,第二拨叉机构24相对于变速箱体1转动,第二拨叉机构24用于连接操纵杆21与第二传动体4。
操纵杆21上设置有两个凸起,分别为第一凸起211、第二凸起212;当第一凸起211与第一拨叉机构23连接,可以控制第一拨叉机构23转动;当第二凸起212与第二拨叉机构24连接,可以控制第二拨叉机构24转动。
第一拨叉机构23包括第一偏心轴套231、第一拨叉杆232;第一偏心轴套231套设于第一拨叉杆232;第一偏心轴套231上设置有第一凹块233,用于连接操纵杆21上的第一凸起211。
一种第一拨叉机构23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一拨叉机构23上设置有第一滑块234;第一滑块234与第一拨叉杆232连接,用于滑动第一传动体3。
第二拨叉机构24包括第二偏心轴套241、第二拨叉杆242;第二偏心轴套241套设于第二拨叉杆242;第二偏心轴套241上设置有第二凹块243,用于连接操纵杆21上的第二凸起212。
一种第二拨叉机构24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二拨叉机构24上设置有第二滑块244;第二滑块244与第二拨叉杆242连接,用于滑动第二传动体4。
第一传动体3包括第一轴31、齿轮a32、齿轮b33、齿轮c34、回复弹簧35;第一轴31安装于变速箱体1上;齿轮a32套设于第一轴31上,与第一轴31固定连接;齿轮b33套设于第一轴31上,与第一轴31活动连接,;齿轮c34套设于第一轴31上,与第一轴31固定连接;齿轮b33与第一拨叉机构23连接,可跟随第一拨叉机构23在第一轴31上作往复轴向运动。
作为替换,第一传动体3还设置有回复弹簧35,用于将移动的齿轮b33回复至原位;回复弹簧35套设于第一轴31上,齿轮a32与齿轮b33之间。
作为替换,回复弹簧35套设于第一轴31上,齿轮c34与齿轮b33之间。
第二传动体4包括第二轴41、齿轮d42、齿轮e43、齿轮f44、齿轮g45;第二轴41安装于变速箱体1上;齿轮d42套设于第二轴41上,与第二轴41活动连接;齿轮e43套设于第二轴41上,与第二轴41活动连接;齿轮f44套设于第二轴41上, 与第二轴41活动连接;齿轮g45套设于第二轴41上, 与第二轴41固定连接;齿轮e43与齿轮f44之间设置有第二拨叉机构24。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为:齿轮d42、齿轮e43、齿轮f44为一体结构;齿轮d42、齿轮e43、齿轮f44可采用一体成型技术得到;或者齿轮d42、齿轮e43、齿轮f44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作为替换,齿轮d42、齿轮e43、齿轮f44为分体结构;齿轮d42、齿轮e43、齿轮f44采用固定连接。
齿轮d42、齿轮e43、齿轮f44分别与第二拨叉机构24连接,可跟随第二拨叉机构24在第二轴41上作往复轴向运动。
第三传动体5包括第三轴51、齿轮h52;第三轴51安装于变速箱体1上;齿轮h52套设于第三轴51上,与第三轴51固定连接。
第一传动体3与第二传动体4之间采用以下任意一种传动方案进行连接:
(1)、第一传动体3与第二传动体4采用齿轮传动机构a7连接;齿轮传动机构a7包括齿轮a32、齿轮d42;通过齿轮a32与齿轮b33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3驱动第二传动体4,变速机构输出速度为中速度。
(2)、第一传动体3与第二传动体4采用齿轮传动机构b8连接;齿轮传动机构b8包括齿轮b33、齿轮e43;通过齿轮b33与齿轮e43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3驱动第二传动体4,变速机构输出速度为慢速度。
(3)、第一传动体3与第二传动体4采用齿轮传动机构c9连接;齿轮传动机构c9包括齿轮c34、齿轮f44;通过齿轮c34与齿轮f44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3驱动第二传动体4,变速机构输出速度为快速度。
第二传动体4与第三传动体5之间采用齿轮传动机构d连接;齿轮传动机构d包括齿轮g45、齿轮h52;通过齿轮g45与齿轮h52相啮合,使得第二传动体4驱动第三传动体5。

Claims (9)

1.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传动体、操纵机构和变速轨道;
操纵机构包括操纵杆、转向轴和拨叉机构;操纵杆与转向轴活动连接;操纵杆与转向轴用于控制拨叉机构;拨叉机构用于控制传动体;
多个传动体之间依次啮合连接;操纵机构沿着变速轨道运动,利用操纵杆与拨叉机构配合,使得拨叉机构操纵不同传动体,使得变速机构的整体传动比变化,进而使得助力三轮车的档位发生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传动体包括轴和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传动体还包括回复弹簧;回复弹簧套设于轴上,位于相邻齿轮之间,用于移动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操纵杆上设置有凸起,拨叉机构包括偏心轴套、拨叉杆;偏心轴套套设于拨叉杆上;偏心轴套上设置有凹块,用于连接操纵杆上的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拨叉机构上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拨叉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变速机构上设置有三个传动体,分别为第一传动体、第二传动体、第三传动体;变速机构上设置有两个拨叉机构,分别为第一拨叉机构、第二拨叉机构;第一传动体带动第二传动体,第二传动体带动第三传动体;第一拨叉机构与第一传动体相接触,控制第一传动体;第二拨叉机构与第二传动体相接触,控制第二传动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传动体包括轴和齿轮,或者传动轴包括轴、齿轮和回复机构;第一传动体包括第一轴、齿轮a、齿轮b、齿轮c、回复弹簧;第一轴安装于变速箱体上;齿轮a套设于第一轴上,与第一轴固定连接;齿轮b套设于第一轴上,与第一轴活动连接;齿轮c套设于第一轴上,与第一轴固定连接;齿轮b与第一拨叉机构接触,可跟随第一拨叉机构在第一轴上作往复轴向运动;
第二传动体包括第二轴、齿轮d、齿轮e、齿轮f、齿轮g;第二轴安装于变速箱体上;齿轮d套设于第二轴上,与第二轴活动连接;齿轮e套设于第二轴上,与第二轴活动连接;齿轮f套设于第二轴上, 与第二轴活动连接;齿轮g套设于第二轴上, 与第二轴固定连接;齿轮d、齿轮e、齿轮f可随第二拨叉机构在第二轴上移动;
第三传动体包括第三轴、齿轮h;第三轴安装于变速箱体上;齿轮h套设于第三轴上,与第三轴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体与第二传动体之间采用以下任意一种传动方案进行连接:
(1)、第一传动体与第二传动体采用齿轮传动机构a连接;齿轮传动机构a包括齿轮a、齿轮d;通过齿轮a与齿轮b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驱动第二传动体,变速机构输出速度为中速度;
(2)、第一传动体与第二传动体采用齿轮传动机构b连接;齿轮传动机构b包括齿轮b、齿轮e;通过齿轮b与齿轮e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驱动第二传动体,变速机构输出速度为慢速度;
(3)、第一传动体与第二传动体采用齿轮传动机构c连接;齿轮传动机构c包括齿轮c、齿轮f;通过齿轮c与齿轮f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驱动第二传动体,变速机构输出速度为快速度;
第二传动体与第三传动体之间采用齿轮传动机构d连接;齿轮传动机构d包括齿轮g、齿轮h;通过齿轮g与齿轮h相啮合,使得第二传动体驱动第三传动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操纵杆上设置有凸起,拨叉机构包括偏心轴套、拨叉杆;偏心轴套套设于拨叉杆上;偏心轴套上设置有凹块,用于连接操纵杆上的凸起;第一拨叉机构用于连接操纵杆与第一传动体;第一拨叉机构包括第一偏心轴套、第一拨叉杆;第一偏心轴套套设于第一拨叉杆;第一偏心轴套上设置有第一凹块;
第二拨叉机构用于连接操纵杆与第二传动体;第二拨叉机构包括第二偏心轴套、第二拨叉杆;第二偏心轴套套设于第二拨叉杆;第二偏心轴套上设置有第二凹块。
CN201920465220.XU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 Active CN210034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5220.XU CN210034306U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5220.XU CN210034306U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34306U true CN210034306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58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65220.XU Active CN210034306U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343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2554A (zh) * 2019-04-08 2019-06-14 嵊州市欧力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2554A (zh) * 2019-04-08 2019-06-14 嵊州市欧力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09900B1 (en) Cycle provided with a moving fulcrum type leverage
AU2016260141A1 (en) Device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rectilinear motion into one-way circular motion and transportation vehicle using device
US20190023349A1 (en) Transportation means using device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rectilinear motion into single-direction circular motion
CN210034306U (zh) 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
CN100548733C (zh) 改进的拖拉机驱动轮高度差调节装置
CN102114713A (zh) 具有非圆齿轮传动机构的数控伺服压力机
CN202144863U (zh) 驻车换挡传动系统
CN202708032U (zh) 一种自动换挡装置
CN203717828U (zh) 不断动力换挡两挡变速箱
CN101968103B (zh) 正反向全超越变挡机构
CN206398029U (zh) 无极变速箱
CN201721921U (zh) 工件步进输送驱动系统
CN201824025U (zh) 一种齿条差动式插齿机传动机构
CN103754316A (zh) 一种前后轮双驱动自行车
CN106763553B (zh) 一种双轴多挡位正反转变速装置
CN206694510U (zh) 一种双轴多挡位正反转变速装置
TW201144636A (en) Speed-change method and speed-change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vehicle
CN211175326U (zh) 一种汽车拨叉
CN201129447Y (zh) 组合式变速操纵机构
CN203780723U (zh) 一种前后轮双驱动自行车
CN102601658A (zh) 自动换刀装置的换位传动机构
CN205780795U (zh) 一种单手柄12级变速结构
CN201053476Y (zh) 一种链式摩托三轮车的换挡器
CN215172152U (zh) 一种组合换挡装置
CN205207553U (zh) 一种前置倒挡增力器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