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1870U - 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31870U
CN210031870U CN201920652753.9U CN201920652753U CN210031870U CN 210031870 U CN210031870 U CN 210031870U CN 201920652753 U CN201920652753 U CN 201920652753U CN 210031870 U CN210031870 U CN 210031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ell
tube well
water
logic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527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鹏
顾然
全程
袁乐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cademy Of Building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cademy Of Building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cademy Of Building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cademy Of Building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527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318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31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318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属于基坑建筑领域,其主要包括:基坑、管井、PVC管、抽水管、水泵、水位传感器、逻辑控制器和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管井设置于基坑内,在所述管井外围的基坑内从下往上依次设置建筑垃圾层和矿粉层,在所述管井的内侧壁设置有PVC管,所述PVC管固定连接于管井,所述PVC管沿竖向间隔开设有多个水位连通孔,在每个水位连通孔相应处的PVC管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通过水位传感器电线连接于逻辑控制器,在所述管井的底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连接于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一端伸出管井外,所述水泵通过水泵电线连接于逻辑控制器。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解决管井降水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既有建筑物附近的新建深大基坑越来越多,基坑的开挖施工对既有建筑的影响不容小觑,基坑开挖施工导致附近建筑物裂缝、坍塌的案例屡见不鲜。导致这些事故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围护结构质量问题、止水体系质量问题、土方开挖、基坑降水等。而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基坑降水是最主要原因之一。
管井由于施工方便、排水量大、降水较深以及适用范围广等优点,目前在基坑降水工程中得到越来越普遍的使用。但随着应用的不断增加,工程中也碰到了不少问题,例如,土方开挖过程中机械设备容易破坏管井;管井降水施工班组素质参差不齐,管井施工质量有问题;管井数量较多时,需要安排大量人员进行降水操作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管井降水施工的重点工作。
目前对于管井降水中遇到的问题常规处理方法有:
一、更换技术水平更好的施工班组,增加现场管理人员,加强现场规范施工管理;
二、管井数量较多时,增加管井降水班组成员。
目前管井降水常规处理方法还存在如下问题:
1、当管井数量较多时,需投入大量管理人员与降水班组成员,浪费人力资源,不经济;
2、部分管井遭到挖机、土方车等机械的破坏时,无法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较为隐蔽;
3、随土方开挖的进行,管井降水深度的调节全程需要人工操作,效率低、不精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能够解决管井降水的问题,提升管井降水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基坑、管井、PVC管、抽水管、水泵、水位传感器、逻辑控制器和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管井设置于基坑内,在所述管井外围的基坑内从下往上依次设置建筑垃圾层和矿粉层,在所述管井的内侧壁设置有平行于管井的PVC管,所述PVC管固定连接于管井,所述PVC管沿竖向间隔开设有多个水位连通孔,在每个水位连通孔相应处的PVC管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通过水位传感器电线连接于逻辑控制器,在所述管井的底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连接于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一端伸出管井外,所述水泵通过水泵电线连接于逻辑控制器,所述逻辑控制器通过网络连接于用户终端。
优选的,所述管井的底部设置有沉淀管,用于沉淀砂粒或其它固体杂质。
优选的,所述管井的下部内侧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采用60-80目滤网,用于过滤管井中的杂质,防止进入水泵中。
优选的,所述管井上部设置有振动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通过振动传感器电线连接于逻辑控制器,通过振动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判断管井是否遭到挖机等设备的剧烈碰撞而导致损坏。
优选的,所述用户终端为手机、电脑、平板、工业计算机中的一种或多种,便于用户在远程控制。
优选的,所述逻辑控制器与用户终端之间的网络连接为有线网络连接或无线网络连接。
优选的,所述PVC管相邻两个水位连通孔之间的距离为0.5-3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管井内壁的PVC管中安装了水位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地下水位,配合逻辑控制器控制水泵开关,可实现水位控制自动化,即管井自动化降水,提高了降水效率;
2、一个逻辑控制器可用于控制多个管井降水,仅需配备少量设备维护人员即可实现整个场地的管井降水,极大的节省了人工费用;
3、设备操作使用方便,安装、拆卸机动灵活,日常维护保养简单;
4、通过振动传感器,可随时监控管井是否正常工作,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管井遭到振动或撞击破坏,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因未能及时发现管井损坏而造成的降水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所示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基坑,2、管井,3、沉淀管,4、PVC管,5、抽水管,6、水泵,7、滤网,8、矿物层,9、建筑垃圾层,10、密封矿粉袋,11、振动传感器,12、振动传感器电线,13、水位传感器电线,14、水泵电线,15、逻辑控制器,16、用户终端,41、水位连通孔,42、水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基坑1、管井2、PVC管4、抽水管5、水泵6、水位传感器42、逻辑控制器15和用户终端16,其中,所述管井2设置于基坑1内,在所述管井2外围的基坑1内从下往上依次设置建筑垃圾层9和矿粉层8,在所述建筑垃圾层9内填充有良好级建筑垃圾,在所述矿粉层8内填充矿粉,在所述管井2的内侧壁设置有平行于管井的PVC管4,所述PVC管4固定连接于管井2,所述PVC管4沿竖向每间隔1m开设有多个水位连通孔41,在每个水位连通孔41相应处的PVC管4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42,所述水位传感器42通过水位传感器电线13连接于逻辑控制器15,在所述管井2的底部设置有水泵6,所述水泵6连接于抽水管5,所述抽水管5的一端伸出管井2外,所述水泵6通过水泵电线14连接于逻辑控制器15,所述逻辑控制器15通过网络连接于用户终端16。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管井2被作业中的设备毁坏,在管井2的上部安装有振动传感器11,通过振动传感器电线12连接于逻辑控制器15,通过振动传感器11传来的信号判断管井2是否遭到挖机等设备的剧烈碰撞而导致损坏。一旦振动传感器向逻辑控制器发出报警,即通过网络将信息反馈至用户终端设备,便于及时制止或处理该事件。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水泵6的安全,在管井2的下部内侧设置有滤网7,所述滤网采用60-80目滤网,用于过滤管井2中的杂质,防止杂质进入水泵6中,影响水泵6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管井2的底部设置有沉淀管3,在沉淀管3的底部通过密封矿粉袋10密封,用于沉淀砂粒或者其它杂质,避免砂粒或者其它杂质堆积于管井2底部,影响管井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如下所示:
一、首先根据具体项目基坑降水深度准备一批长度适合的PVC管4;
二、根据现场基坑分层施工需要,在PVC管4上间隔1m左右开水位连通孔41(开孔间距即水位传感器布设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项目需要调整),并安装水位传感器42;
三、在管井2施工前,将上述安装了水位传感器42的PVC管4固定于管井2波纹管上,然后进行管井2施工,管井2施工结束后,在管井2上部选取合适位置安装振动传感器11;
四、水泵6开关、振动传感器11、水位传感器42的电线均连接到可编程式逻辑控制器15上;
五、对逻辑控制器15编程,当水位下降到指定深度水位传感器位置时,逻辑控制器接受到传感器信号并控制水泵开关停止抽水;当水位再次上升时,逻辑控制器再次控制水泵开关开始抽水,管理人员针对不同工况要求仅需对逻辑控制器进行编程便可以控制管井降水水位,以此实现自动化降水;
六、当管井2受到施工机械碰撞时,逻辑控制器15接收到振动传感器发来的信号,控制水泵6停止抽水,并将该信号发送至管理人员手机或电脑设备,可以及时通知管理人员来到现场检查情况;
七、一个逻辑控制器15可以控制多口管井降水,并将管井降水情况传送到管理人员手机或电脑上。这样一个管理人员通过一部手机或电脑可以实时监控与控制多个逻辑控制器工作情况,从而可以大大减少管井降水人员配备,节省人力资源;
八、降水工程结束后,回收各种传感器及逻辑控制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基坑、管井、PVC管、抽水管、水泵、水位传感器、逻辑控制器和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管井设置于基坑内,在所述管井外围的基坑内从下往上依次设置建筑垃圾层和矿粉层,在所述管井的内侧壁设置有平行于管井的PVC管,所述PVC管固定连接于管井,所述PVC管沿竖向间隔开设有多个水位连通孔,在每个水位连通孔相应处的PVC管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通过水位传感器电线连接于逻辑控制器,在所述管井的底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连接于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一端伸出管井外,所述水泵通过水泵电线连接于逻辑控制器,所述逻辑控制器通过网络连接于用户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井的底部设置有沉淀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井的下部内侧设置有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采用60-80目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井上部设置有振动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通过振动传感器电线连接于逻辑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为手机、电脑、平板、工业计算机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器与用户终端之间的网络连接为有线网络连接或无线网络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VC管相邻两个水位连通孔之间的距离为0.5-3m。
CN201920652753.9U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 Active CN2100318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2753.9U CN210031870U (zh)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2753.9U CN210031870U (zh)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31870U true CN210031870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64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52753.9U Active CN210031870U (zh)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3187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2458A (zh) * 2021-04-13 2021-06-18 山东安澜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的水位抽降装置
CN114934534A (zh) * 2022-06-21 2022-08-23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水控制设备节能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2458A (zh) * 2021-04-13 2021-06-18 山东安澜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的水位抽降装置
CN114934534A (zh) * 2022-06-21 2022-08-23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水控制设备节能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31870U (zh) 一种自动化管井降水控制系统
CN100460603C (zh) 一种尾矿坝的排渗方法及为实施该方法而使用的排渗管
CN105569095B (zh) 一种截排减压抗浮系统
CN101701461B (zh) 资源节约型地下筒体构筑物的建造方法
WO2023066325A1 (zh) 沉框基础及其地面预制装备和下沉装置
CN102535489A (zh) 一种在粉土地层大面积基坑降水的方法
CN111519734B (zh) 一种河道暗涵涵内淤泥清淤方法
CN110409420B (zh) 迎坑面兼有降水功能的地下连续墙
CN206721904U (zh) 一种集成降水抽水系统
CN106939610A (zh) 一种集成降水抽水系统
CN103850257A (zh) 用于岩质边坡的开挖坡体结构及其开挖施工方法
CN207525767U (zh) 一种回灌系统
CN103806459B (zh) 一种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
KR100862166B1 (ko) 개착식 하상여과공법을 이용한 집수시스템
CN108005440A (zh) 一种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及吊盘
CN210482344U (zh) 一种深基坑降水全自动智能循环施工装置
CN107237348B (zh) 工业地下管廊的临时开孔及修复方法
RU2415998C1 (ru) Способ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вертикального дренажа
CN220013737U (zh) 一种地下室基坑排水系统
CN212153429U (zh) 深基坑降水井结构
CN217734129U (zh) 一种钻孔灌注桩泥浆水头高度智能警控系统
CN113047339B (zh) 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
CN209837068U (zh) 非穿透式局部降水管结构
CN218062389U (zh) 隧道地下水沉箱导排系统
CN113694618B (zh) 一种市政工程环保排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