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0295U - 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30295U
CN210030295U CN201920557073.9U CN201920557073U CN210030295U CN 210030295 U CN210030295 U CN 210030295U CN 201920557073 U CN201920557073 U CN 201920557073U CN 210030295 U CN210030295 U CN 2100302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water treatment
ballast water
ship ballast
filter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570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惠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Maritime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aritime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aritime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aritime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205570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302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302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302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过滤装置和紫外线杀菌装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和紫外线杀菌装置分别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分别连接有大型水泵,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连接处设有固体排料装置;所述紫外线杀菌装置与大型水泵之间设有第二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该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能够将体积较大的生物通过排料装置排送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内,在通过第三管道排出,从而可在不伤害生物生命的前提下,能够减少生物入侵的现象,同时,也增加了市场上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产品的多样性,促进市场产品的良性竞争。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船上压水或压重物,是为使船舶达到需要的浮态、稳性和操纵性而在船上增加重量的措施,称之为压载。增加的重量可以来自水压载或固定压载。水压载一般仅在空载航行或载货不足时进行。通常是向压载舱(艏尖舱、艉尖舱、双层底舱或深舱)注入适量的舷外水,这些舱称之为压载水舱。压载水舱中的压载水应尽量注满,以减少自由液面的影响。压载水舱中的压载水可在不需要时排出船体。固定压载是在船舶稳性不足时,在船舶的下部装入适量的压载物(如石块、压载铁或混凝土),以降低船的重心,取得较好的初稳性高。在船舶使用期中不再搬动,因此固定压载可计入空船重量。在压载时,要注意重量左右对称,在纵向适当分布,以保证船舶具有正常浮态和稳性。
在船舶航行在不同的水流区域时,由于船舶压载过程中,会将水域中的生物压载到船舱内,在船舶航行出该区域,进入另外的水域后,会将进入船舱内的生物排到该区域,造成生物入侵,这在生物学上,属于生物种族入侵,同时,船舶压载水处理也是生物种族入侵的三大主要方式之一。
基于上述原因,现有市场上已经研制了多种防止生物入侵发生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都是通过过滤和紫外线杀菌实现防治生物入侵的目的,基于该结构,本实用新型人研制了一种全新结构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来进一步满足实现防治生物入侵的目的,同时,也为了提高市场产品的多多样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过滤装置和紫外线杀菌装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和紫外线杀菌装置分别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分别连接有大型水泵,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接,且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连接处设有固体排料装置,且所述第一管道端部通过第四管道余所述紫外线杀菌装置连接;所述紫外线杀菌装置与所述大型水泵之间设有第二过滤装置,且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与所述第三管道之间的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五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五管道之间的第二管道本体上设有第四电磁阀门,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与所述第五管道之间的第二管道本体上设有第五电磁阀门,且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与所述排料装置之间的第一管道本体上设有第一电磁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过滤装置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串联,与所述第四管道连接,且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四管道连接处设有第二电磁阀门。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过滤装置通过第五管道并联,且所述第五管道的输出端延伸至船体外,且所述第五管道上设有第三电磁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排料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支架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交接处的正上方,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底端贯穿所述第一管道,延伸至所述第一管道底部固定有轴承座,且所述主动轴的上端固定有主动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排料装置包括从动轴,所述从动轴的顶端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通过链条与所述主动齿轮传动连接,且所述从动轴的底端贯穿所述第三管道延伸至所述第三管道底部固定有轴承座。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上对称设有排料组件,所述排料组件包括环形固定件,环所述环形固定件一周固定有四个固定杆,每个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分别固定有推料板,每个所述推料板上均匀设有多个卡位槽,且所述主动轴上推料板的卡位槽与所述从动轴上推料板上的卡位槽逐一错位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三层过滤网晒,每个所述过滤网晒为环形内凹结构。
进一步的,环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一周,在同一平面上均匀设有四个固定搭扣件,每个所述固定搭扣件不与第二过滤装置内壁接触的一侧设为内凹结构,每个所述过滤网晒逐一搭扣在同一平面上的四个所述固定搭扣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该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能够将体积较大的生物通过排料装置排送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内,在通过第三管道排出,从而可在不伤害生物生命的前提下,能够减少生物入侵的现象,同时,也增加了市场上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产品的多样性,促进市场产品的良性竞争。
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料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过滤装置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网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搭扣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过滤装置;1a-第一管道;1b-第一电磁阀门;1c-第二电磁阀门;1d-第四管道;11d-第三电磁阀门;2-紫外线杀菌装置;3-大型水泵;4-第二过滤装置;4a-第二管道;4b-第五管道;4c-第四电磁阀门;4d-第五电磁阀门;41-固定搭扣件;42-过滤网晒;5-第三管道;6-排料装置;61-驱动电机;61a-主动轴;61b-主动齿轮;61c-排料组件;61c-1-环形固定件;61c-2-推料板;61c-3-卡位槽;61c-4-固定杆;61d-轴承座;61e-从动齿轮;61g-从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过滤装置1和紫外线杀菌装置2,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和紫外线杀菌装置2分别通过第一管道1a和第二管道4a分别连接有大型水泵3,所述第一管道1a与所述第二管道4a之间通过第三管道5连接,且所述第一管道1a与所述第三管道5连接处设有固体排料装置6,且所述第一管道1a端部通过第四管道1d余所述紫外线杀菌装置2连接;所述紫外线杀菌装置2与所述大型水泵3之间设有第二过滤装置4,且所述第二过滤装置4与所述第三管道5之间的第二管道4a上设有第五管道4b;所述第三管道5与所述第五管道4b之间的第二管道4a本体上设有第四电磁阀门4c,所述第二过滤装置4与所述第五管道4b之间的第二管道4a本体上设有第五电磁阀门4d,且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与所述排料装置6之间的第一管道1a本体上设有第一电磁阀门1b。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通过所述第一管道1a串联,与所述第四管道1d连接,且所述第一管道1a与所述第四管道1d连接处设有第二电磁阀门1c,两个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通过第五管道11并联,且所述第五管道11的输出端延伸至船体外,且所述第五管道11上设有第三电磁阀门11d。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电磁阀门1c的作用,可实现第一管道1a的支流,当打开第二电磁阀门1c,经过第一过滤装置1的水流会经过第四管道1d进入到紫外线杀菌装置2内,当关闭第二电磁阀门1c后,过滤后的水流会流入到第五管道11内。
如图3所示,所述排料装置6包括驱动电机61,所述驱动电机61通过支架6a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管道1a和第三管道5交接处的正上方,且所述驱动电机61的输出端固定有主动轴61a,所述主动轴61a的底端贯穿所述第一管道1a,延伸至所述第一管道1a底部固定有轴承座61d,且所述主动轴61a的上端固定有主动齿轮61b,所述排料装置包括从动轴61g,所述从动轴61g的顶端固定有从动齿轮61e,所述从动齿轮61e通过链条与所述主动齿轮61b传动连接,且所述从动轴61g的底端贯穿所述第三管道5延伸至所述第三管道5底部固定有轴承座61d。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电机61可实现主动轴61a的转动,当主动轴61a转动后带动主动齿轮61b转动,进而通过链条61f带动从动齿轮61e转动,进而可带动从动轴61g开始转动。
如图4所示,所述主动轴61a与所述从动轴61上对称设有排料组件61c,所述排料组件61c包括环形固定件61c-1,环所述环形固定件61c-1一周固定有四个固定杆61c-4,每个所述固定杆61c-4的顶端分别固定有推料板61c-2,每个所述推料板61c-2上均匀设有多个卡位槽61c-3,且所述主动轴61a上推料板61c-2的卡位槽61c-3与所述从动轴61g上推料板61c-2上的卡位槽61c-3逐一错位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主动轴61a和从动轴61e上设有推料板61c-2,并且每个推料板61c-2上设有交错设置的卡位槽61c-3,从而可实现将较大体积的生物阻挡在第三管道5内。
如图4-6所示,所述第二过滤装置4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三层过滤网晒42,每个所述过滤网晒42为环形内凹结构,,环所述第二过滤装置4一周,在同一平面上均匀设有四个固定搭扣件41,每个所述固定搭扣件41不与第二过滤装置4内壁接触的一侧设为内凹结构,每个所述过滤网晒42逐一搭扣在同一平面上的四个所述固定搭扣件41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过滤网晒42的设计,能有效实现生物过滤,同时,通过固定搭扣件41,能实现过滤网晒42的可拆卸安装,简化了过滤网晒42的安装与拆卸工作。
在利用该装置进行工作时,通过电控开关开启两个大型水泵3,当两个大型水泵3开始启动后,会将水域内的水分别吸入到第一管道1a和第二管道4a内,在开启大型水泵3的同时,启动驱动电机61,当驱动电机61启动后,驱动电机61会带动主动轴61a转动,主动轴61a上的主动齿轮61b会通过链条61f带动从动齿轮61e转动,从动齿轮61e就会带动从动轴61g转动,当主动轴61a和从动轴61g开始转动后,安装在主动轴61a和从动轴61g上的推料板61c-2就会开始做圆周运动,在主动轴61a和从动轴61g上的推料板61c-2相对转动时,所述主动轴61a和从动轴61g上的推料板61c-2上的卡位槽61c-3就会相互交叉错过从而,在不影响水流正常流动下,水流内体积较大的生物就会被推料板61c-2推送到第三管道5内。
根据经过水域,选择第四电磁阀门4c和第五电磁阀门4d的开启和关闭,当第四电磁阀门4c开启,第五电磁阀门4d关闭后,第三管道5内的较大生物就会被推送到第二管道4a内,在大型水泵3的压力作用下,第三管道5内的大型生物就会被推送到第五管道4b内,在通过第五管道4b排出船舱,从而可避免大型生物进入到紫外线杀菌装置2内进行高温杀死。
当经过的水域内大型生物不多,以微小型生物居多时,同时打开第四电磁阀门4c和第五电磁阀门4d的电动开关,水流就会通过第二管道4a进入到第二过滤装置4内,经过多层过滤,过滤后的水流会进入到紫外线杀菌装置2内,通过紫外线将微生物杀死,在通过出水管道排出船舱。
当第五电磁阀门4d被关闭后,通过大型水泵3压入到第一管道1a和第二管道4a内的水流就会流入到第一过滤装置1内,当打开第一管道1a上的第一电磁阀门1b,同时关闭第五管道11上的第三电磁阀门11d时,过滤后的水流会进入到紫外线杀菌装置2内杀毒,在通过排出管道排出船舱;进一步的,当第三电磁阀门11d开启,第一电磁阀门1b关闭后,经过第一过滤装置1过滤后的水流,会直接通过第五管道11排出船舱。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某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过滤装置(1)和紫外线杀菌装置(2),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和紫外线杀菌装置(2)分别通过第一管道(1a)和第二管道(4a)分别连接有大型水泵(3),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道(1a)与所述第二管道(4a)之间通过第三管道(5)连接,且所述第一管道(1a)与所述第三管道(5)连接处设有固体排料装置(6),且所述第一管道(1a)端部通过第四管道(1d)余所述紫外线杀菌装置(2)连接;
所述紫外线杀菌装置(2)与所述大型水泵(3)之间设有第二过滤装置(4),且所述第二过滤装置(4)与所述第三管道(5)之间的第二管道(4a)上设有第五管道(4b);
所述第三管道(5)与所述第五管道(4b)之间的第二管道(4a)本体上设有第四电磁阀门(4c),所述第二过滤装置(4)与所述第五管道(4b)之间的第二管道(4a)本体上设有第五电磁阀门(4d),且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与所述排料装置(6)之间的第一管道(1a)本体上设有第一电磁阀门(1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通过所述第一管道(1a)串联,与所述第四管道(1d)连接,且所述第一管道(1a)与所述第四管道(1d)连接处设有第二电磁阀门(1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通过第五管道(4b)并联,且所述第五管道(4b)的输出端延伸至船体外,且所述第五管道(4b)上设有第三电磁阀门(11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装置(6)包括驱动电机(61),所述驱动电机(61)通过支架(6a)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管道(1a)和第三管道(5)交接处的正上方,且所述驱动电机(61)的输出端固定有主动轴(61a),所述主动轴(61a)的底端贯穿所述第一管道(1a),延伸至所述第一管道(1a)底部固定有轴承座(61d),且所述主动轴(61a)的上端固定有主动齿轮(61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装置包括从动轴(61g),所述从动轴(61g)的顶端固定有从动齿轮(61e),所述从动齿轮(61e)通过链条与所述主动齿轮(61b)传动连接,且所述从动轴(61g)的底端贯穿所述第三管道(5)延伸至所述第三管道(5)底部固定有轴承座(61d)。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61a)与所述从动轴(61g)上对称设有排料组件(61c),所述排料组件(61c)包括环形固定件(61c-1),环所述环形固定件(61c-1)一周固定有四个固定杆(61c-4),每个所述固定杆(61c-4)的顶端分别固定有推料板(61c-2),每个所述推料板(61c-2)上均匀设有多个卡位槽(61c-3),且所述主动轴(61a)上推料板(61c-2)的卡位槽(61c-3)与所述从动轴(61g)上推料板(61c-2)上的卡位槽(61c-3)逐一错位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4)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三层过滤网晒(42),每个所述过滤网晒(42)为环形内凹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环所述第二过滤装置(4)一周,在同一平面上均匀设有四个固定搭扣件(41),每个所述固定搭扣件(41)不与第二过滤装置(4)内壁接触的一侧设为内凹结构,每个所述过滤网晒(42)逐一搭扣在同一平面上的四个所述固定搭扣件(41)上。
CN201920557073.9U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00302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57073.9U CN210030295U (zh)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57073.9U CN210030295U (zh)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30295U true CN210030295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61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57073.9U Active CN210030295U (zh)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302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62437U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装置
US11291932B2 (en) Scrubbing backwash filter
CN108503018A (zh) 一种浸没升降循环式生物膜滤池的处理工艺及装置
CN115701413A (zh) 一种具有旋转滤桶的前级水处理设备及系统
CN210030295U (zh) 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
CN108821489A (zh) 一种具有杂质去除功能的海水淡化设备
CN108408834A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可移动式过滤筒
KR20190020384A (ko) 회전축 샌드 다중복합 여과기
CN107804950A (zh) 一种漂浮式锦鲤池水质净化设备
CN102372387A (zh) 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CN212315896U (zh) 一种污泥固液分离装置
CN114772796A (zh) 一种多杂质污水促沉降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9626635B (zh) 一种焦化废水微生物共生处理装置
CN210559963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16425330A (zh) 一种印染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8939685B (zh) 一种多层次纺织业污水处理装置
CN106702787B (zh) 全涤起绒面料的短流程染色工艺
CN207498218U (zh) 一种新型河流水体修复设备
CN214634601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水利工程污水处理装置
DE640367C (de) Schlammfaulraum mit auf dem Faulraumwasserspiegel schwimmender Behaelterdecke
CN208898625U (zh) 一种水处理快速组装石榴石过滤模块
CN217895318U (zh) 一种cass工艺结构的玻璃钢污水处理容器
CN220939407U (zh) 一种水产养殖过滤砂缸装置
CN217119528U (zh) 一种矿山开采用过滤机
CN214457299U (zh) 一种农药中间体废水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