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27340U - 一种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27340U
CN210027340U CN201920520576.9U CN201920520576U CN210027340U CN 210027340 U CN210027340 U CN 210027340U CN 201920520576 U CN201920520576 U CN 201920520576U CN 210027340 U CN210027340 U CN 2100273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pedestrian
absorbing foam
support structure
protectio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2057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河北
张风利
林华南
郭锴铭
曹逢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2057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273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273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273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为克服传统的三段支撑式行人前端保护总成仍不够合理,行人被碰撞时极易使小腿产生较大的弯矩,极易对行人小腿造成较大的伤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及车辆。一种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包括上支撑结构、中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中支撑结构包括前保蒙皮、吸能泡沫和前防撞梁;吸能泡沫和所述前防撞梁在车身高度方向上部分错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其在中支撑结构上使吸能泡沫与前防撞梁在车身高度方向上部分错位,发生碰撞时,使吸能泡沫的部分处于无支撑的状态,有效降低了中支撑结构的刚度,且更为关键的是,无支撑的部分因碰撞易使吸能泡沫整体向下或者向上滑动,可根据需要诱导腿部后倾或者前倾。

Description

一种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指车辆上的行人前端保护总成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在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而导致的行人伤亡所占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世界各国陆续制定法规或标准来提高汽车行人保护能力,欧盟、日本已经强制实施行人保护标准,中国于2009年发布推荐性国家标准 GB/T 24550-2009,预计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工作也马上启动。而新车评价规程(NCAP)对行人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行人保护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具体表现是法规更新更快,评价体系更为严格。所以为了减轻行人的损伤程度,通过优化汽车的结构来提升对行人的保护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在行人与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时,汽车一般须能通过前部变形吸收汽车的一部分能量,降低传递给行人的能量。把前部涉及变形的结构可统称为行人前端保护总成,目前,常见的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大概分为上、中、下三段支撑结构;行人保护要求综合控制腿部伤害值,即汽车前部结构上中下支撑结构刚度需通过车型作整体匹配,引导腿部向有利的方向倾斜,降低腿部伤害值,所以上中下主要支撑部件的合理布置及结构设计是该区域行人保护性能提升的关键。
目前,常见上支撑结构中主要包括前舱盖板;中支撑结构主要包括前保蒙皮、前防撞梁和吸能泡沫;下支撑结构主要包括小腿保护支架等;吸能泡沫位于前防撞梁和前保蒙皮之间,使其行人被撞击时可以对行人小腿进行保护。
然而,对于车型较高的大中型SUV(英文全称:sport utility vehicle;中文全称:运动型实用汽车)等车辆而言;其车辆的质心常见高于行人小腿的平均质心,现有传统的三段支撑式行人前端保护总成仍不够合理,行人被碰撞时极易使小腿产生较大的弯矩,极易对行人小腿造成较大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传统的三段支撑式行人前端保护总成仍不够合理,行人被碰撞时极易使小腿产生较大的弯矩,极易对行人小腿造成较大的伤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及车辆。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包括上支撑结构、中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
所述中支撑结构包括前保蒙皮、吸能泡沫和前防撞梁;
在车身长度方向上,所述吸能泡沫和前防撞梁依次布置于所述前保蒙皮的后部;
所述吸能泡沫和所述前防撞梁在车身高度方向上部分错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其在中支撑结构上使吸能泡沫与前防撞梁车身高度方向上部分错位,发生碰撞时,使吸能泡沫的部分处于无支撑的状态,有效降低了中支撑结构的刚度,且更为关键的是,无支撑的部分因碰撞易使吸能泡沫整体向下或者向上滑动,可根据需要诱导腿部后倾或者前倾。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泡沫的顶端高度高于所述前防撞梁的顶端高度,且在车身高度方向上所述吸能泡沫至少部分与所述前防撞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泡沫的顶端高度低于所述前防撞梁的顶端高度,且在车身高度方向上所述吸能泡沫至少部分与所述前防撞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结构的刚度大于中支撑结构的刚度,所述中支撑结构的刚度大于下支撑结构的刚度。通过该种刚度设计,在行人保护时,使得腿部整体后倾,小腿下部局部弯矩减小,能够减小膝部韧带伸长量,降低腿部伤害值。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结构包括前舱盖板和亮饰条所述中支撑结构包括前保蒙皮、进气格栅、吸能泡沫和前防撞梁;所述进气格栅嵌于所述前保蒙皮内;
所述下支撑结构包括挡泥板;所述前保蒙皮的下部向下延伸覆盖所述下支撑结构中的挡泥板。
该种进一步提供的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其在下支撑结构上去除了原有传统的具有较强刚度的多余内部结构,只留挡泥板,极大降低了下部刚度。同时,其在中支撑结构上使吸能泡沫与前防撞梁的车身高度方向上部分错位,使吸能泡沫较低,发生碰撞时,使吸能泡沫的下部部分处于无支撑的状态,有效降低了中支撑结构的刚度,且更为关键的是,下部无支撑的部分因碰撞易使吸能泡沫整体向下滑动,与刚度极低极易溃缩的下支撑结构相配合使腿部后倾,整体后倾的角度越大,泡沫滑动量越大,循环促使腿部向里侵入,整体保持后倾。其总成的整体结构使得下支撑结构最软,易发生溃缩,腿部碰撞时下支撑结构易产生大变形,引导小腿下部向车体内位移,下支撑结构对小腿下部局部弯矩减小;中支撑结构的吸能泡沫支撑小腿中部相对位移较小,上支撑结构的刚度最大支撑腿部上部产生最小位移,本设计在行人保护时,使得腿部整体后倾,小腿下部局部弯矩减小,能够减小膝部韧带伸长量,降低腿部伤害值。
进一步地,所述前保蒙皮的上端面在车身长度方向上较前舱盖板突出,所述前保蒙皮的上端面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前保蒙皮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安装于水箱上横梁前伸支架上。该种方式由于前保蒙皮的上端面较前舱盖板突出,大腿先撞击前保蒙皮的上端面,塑性材料的前保蒙皮上端面较金属材料更易溃缩,有效降低腿部撞击上支撑结构的加速度峰值,且有较多加强筋,能吸收更多的能量又能延缓大腿与刚度大、金属材料的前舱盖板的接触时间。该种方式可以使得汽车与行人腿部撞击时,使得其前保蒙皮的上部可以优先压溃吸能,然后再使腿部作用到前舱盖板上。前舱盖板的刚度较大,发生少量变形后阻止腿部继续向前(车身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格栅的向上延伸有上格栅,所述亮饰条通过卡扣安装在所述上格栅上;所述上格栅位于所述前保蒙皮上端面的上方,该上格栅安装在所述水箱上横梁前伸支架上;所述上格栅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的前端面位于所述前舱盖板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的前端面的前方,距离小于等于10mm。该种方式同样使得上格栅优先压溃吸能,然后再使腿部作用到前舱盖板上,前舱盖板发生少量变形后阻止腿部继续向前(车身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泡沫的中心高度低于所述前防撞梁的中心高度 45-50mm。通过上述高度差,使得吸能泡沫与前防撞梁的重合率为合适的比率,使吸能泡沫下部部分处于无支撑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泡沫为对称结构,其整体轮廓在车宽方向设计为圆弧形,以适应前保蒙皮的内部轮廓;所述吸能泡沫表面上设有与凹坑和凸肩;
所述凹坑与凸肩用于与前保蒙皮的内壁相适配,充分贴合前保蒙皮内壁,且对所述吸能泡沫起限位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挡泥板的前端外边缘间隔设有插入式卡扣;
所述前保蒙皮向下延伸覆盖所述挡泥板;且形成有与所述挡泥板装配的凹陷腔,所述挡泥板的前端插入所述凹陷腔内;所述凹陷腔的内壁上设有卡孔,所述挡泥板前端的插入式卡扣卡入所述凹陷腔的卡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亮饰条内侧安装加强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前端设有上述的行人前端保护总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其对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做了优化,其在中支撑结构上使吸能泡沫与前防撞梁的车身高度方向上部分错位,发生碰撞时,使吸能泡沫的部分处于无支撑的状态,有效降低了中支撑结构的刚度,且更为关键的是,无支撑的部分因碰撞易使吸能泡沫整体向下或者向上滑动,可根据需要诱导腿部后倾或者前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汽车行人前端保护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汽车行人前端保护总成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上支撑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中支撑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前保蒙皮的上端面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前防撞梁和吸能泡沫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挡泥板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行人腿部与汽车行人前端保护总成碰撞前的位置关系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行人腿部与汽车行人前端保护总成第一种碰撞示意图;
图10是提供的一种上、中、下支撑结构刚度相当时行人腿部与汽车行人前端保护总成碰撞时造成伤害效果的示意图;
图11是提供的一种上支撑结构刚度小,下支撑结构刚度大时行人腿部与汽车行人前端保护总成碰撞时的效果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示意图。
其中,1、上支撑结构;2、中支撑结构;3、下支撑结构;4、腿部;
11、前舱盖板;12、亮饰条;
20、进气格栅;21、前保蒙皮;22、前防撞梁;23、吸能泡沫;
201、上格栅;211、上端面;212、格栅槽;
2111、螺栓孔;2112、定位孔;2113、加强筋;
231、凹坑;232、凸肩;
31、插入式卡扣;32、导流槽;
41、大腿;410、大腿质心;42、膝盖;420、膝盖质心;43、小腿;430、小腿质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本例主要针对车辆10000(本例中主要指大中型SUV汽车)进行改进,如图12所示,尤其指对适用于车辆10000的行人前端保护总成1000进行改进,本例中并不对车辆10000的其余结构进行改进,因此也仅对行人前端保护总成1000进行解释说明,而不对以外的其余结构做赘述。
如图1-图3所示,行人前端保护总成1000包括上支撑结构1、中支撑结构 2和下支撑结构3;上支撑结构1包括前舱盖板11;中支撑结构2包括前保蒙皮21、进气格栅20、吸能泡沫23和前防撞梁22;进气格栅20嵌于前保蒙皮21 内;在车身长度方向上,吸能泡沫23和前防撞梁22依次布置于前保蒙皮21的后部;
其中,所述吸能泡沫23和所述前防撞梁22在高度方向上部分错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其在中支撑结构2上使吸能泡沫23与前防撞梁22高度方向上部分错位,发生碰撞时,使吸能泡沫22的部分处于无支撑的状态,有效降低了中支撑结构2的刚度,且更为关键的是,无支撑的部分因碰撞易使吸能泡沫整体向下或者向上滑动,可根据需要诱导腿部后倾或者前倾,具体的,泡沫向上滑动引导前倾,泡沫向下滑动引导后倾。
所述吸能泡沫23的顶端高度低于所述前防撞梁22的顶端高度,且在车身高度方向上所述吸能泡沫22至少部分与所述前防撞梁22接触;使得吸能泡沫 23和前防撞梁22在车身高度方向上部分错位,且使吸能泡沫23的高度低于前防撞梁22;
下支撑结构3包括挡泥板。
其中,前舱盖板11为公众所知,其一般为刚性材料制成。具体结构不做赘述。
如图4所示,前保蒙皮21为公众所知,其为蒙设于车身前方的饰件,其材质一般为易溃缩变形的塑性材料。其大部分覆盖于中支撑结构2内,但实际也可部分向上延伸和向下延伸;向上延伸可以部分覆盖上支撑结构1;向下延伸可以部分覆盖下支撑结构3;其一方面对汽车前端的外形进行限定并保护内部构件,另一方面在汽车与行人进行撞击时发生形变压溃以保护行人。其上一般设有格栅槽212,进气格栅20安装于该格栅槽212内,前保蒙皮21的上端面211 通过螺栓安装于水箱上横梁前伸支架上。具体的,该前保蒙皮21的上端面211上设有螺栓孔2111,通过该螺栓孔2111用螺栓与水箱上横梁前伸支架连接。该前保蒙皮21的上端面211上还设有定位孔2112和加强筋2113。
本例中前防撞梁22的质心高度高于腿部质心的高度。吸能泡沫23和前防撞梁22也均为公众所知,结构和材料上无特别限定,但对于两者位置有要求,车身前后方向上要求吸能泡沫23位于前防撞梁22和前保蒙皮21之间;即吸能泡沫23位于前保蒙皮21后方,前防撞梁22位于吸能泡沫23后方。车身高度方向上要求吸能泡沫23和前防撞梁22在车身高度方向上部分错位,且使吸能泡沫23的高度低于前防撞梁22。其目的是使得吸能泡沫23一方面可以压溃变形吸收行人撞击时的能量,降低传递给前防撞梁22的撞击能量,保护车内结构,同时,也减少车身内部刚性结构例如前防撞梁22带来的对行人的冲击。同时,高度上的部分错位可以使得吸能泡沫23压溃变形的同时还具有向车身下后方滑动的趋势。配合刚度较弱的下支撑结构3,可以有效引导行人腿部整体后倾。
作为优选的方式,本例中,如图5所示,前保蒙皮21的上端面211在车身长度方向上较前舱盖板11突出,前保蒙皮21的上端面211上设有加强筋,该种方式由于前保蒙皮21的上端面211较前舱盖板11突出,大腿先撞击前保蒙皮21的上端面211,塑性材料的前保蒙皮21上端面211较金属材料更易溃缩,有效降低腿部撞击上支撑结构1的加速度峰值,且有较多加强筋,能吸收更多的能量又能延缓大腿与刚度大、金属材料的前舱盖板11的接触时间。该种方式可以使得汽车与行人腿部撞击时,使得其前保蒙皮21的上部可以优先压溃吸能,然后再使腿部作用到前舱盖板11上。前舱盖板11的刚度较大,发生少量变形后阻止腿部继续向前(车身方向)运动。
本例中,如图3所示,进气格栅20向上延伸有上格栅201,上格栅201位于前保蒙皮21上端面211的上方,该上格栅201安装在水箱上横梁前伸支架上;上格栅201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的前端面位于前舱盖板11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的前端面的前方,距离小于等于10mm。该种方式同样使得上格栅201优先压溃吸能,然后再使腿部作用到前舱盖板11上,前舱盖板11发生少量变形后阻止腿部继续向前(车身方向)运动。作为优选的方式,上格栅201的上端面211可以加设加强筋,且该加强筋位置及料厚可调整。
如图2、图3所示,上支撑结构1还包括有亮饰条12;亮饰条12通过卡扣 31安装在上格栅201上。亮饰条12也可以进一步优先压溃吸能后才使行人腿部作用到前舱盖板11上。优选在亮饰条12内侧安装加强件。通过调整加强件的形状、料厚等来调节亮饰条12刚度。
本例中,前保蒙皮21的下部向下延伸覆盖下支撑结构3中的挡泥板。
作为优选的方式,吸能泡沫23的中心高度低于前防撞梁22的中心高度 45-50mm。通过上述高度差,使得吸能泡沫23与前防撞梁22的重合率为合适的比率,使吸能泡沫23下部部分处于无支撑的状态。
如图6所示,吸能泡沫23为对称结构,吸能泡沫23质量轻盈,易压缩。吸能泡沫23发泡率改变较为容易,可调整吸能泡沫23刚度作为减小腿部伤害值优化方案。其整体轮廓在车宽方向设计为圆弧形,以适应前保蒙皮21的内部轮廓;吸能泡沫23表面上设有与凹坑231和凸肩232;
该凹坑231和凸肩232的设计对于吸能泡沫23自身刚度无明显影响,凹坑 231、凸肩232结构的设计一是为了填充前保内空腔,充分贴合前保结构,不至在腿部碰撞前保蒙皮21溃缩后无支撑行程,二是起到吸能泡沫23限位的作用。
由于有了吸能泡沫23和前防撞梁22,其中支撑结构2的刚度适中,吸能泡沫23能吸收较多碰撞能量。
如图7所示,挡泥板的前端外边缘间隔设有插入式卡扣31;
前保蒙皮21向下延伸覆盖挡泥板;且形成有与挡泥板装配的凹陷腔,挡泥板的前端插入凹陷腔内;凹陷腔的内壁上设有卡孔,挡泥板前端的插入式卡扣 31卡入凹陷腔的卡孔中。
本例中,该挡泥板上还设有导流槽32。挡泥板基本结构简单,如有必要,可添加加强筋等加强下支撑结构3的刚度。
以下将对本例中提供的行人前端保护总成1000的工作原理进行解释性说明。如图8所示,人体腿部4包括大腿41、膝盖42和小腿43;大腿41具有一大腿质心410,小腿43具有一小腿质心430,膝盖42具有膝盖质心420(膝盖质心420可看做整个腿部4的质心);大中型SUV汽车因车型宽大,前防撞梁 22高度(附图中标记为H1)高于小腿质心430,也高于膝盖质心420的高度(附图中标记为H2),碰撞时车头对腿部4产生一个转向车底方向的弯矩。
如图9所示,因此本申请设计使得下支撑结构3刚度最弱,易发生溃缩,腿部4碰撞时下支撑结构3产生大变形,引导小腿43下部向车体内位移,下支撑结构3对小腿43下部局部弯矩减小;中支撑结构2刚度次之,其吸能泡沫23 支撑小腿43中部相对位移较小,上支撑结构1刚度最大,支撑大腿41(腿部4 上部)产生最小位移,本设计在行人保护时,使得腿部4整体后倾,小腿43下部局部弯矩减小,能够减小膝部韧带伸长量,降低腿部4伤害值。
如图10所示,如若将行人前端保护总成1000设计为上、中、下支撑刚度相等的结构,在腿部4撞击过程中,由于上支撑结构1、下支撑刚度较大,小腿质心430低于前防撞梁22,小腿43碰上下支撑结构3时,小腿43未得到释放,但仍有向前的趋势,接触下支撑结构3的局部位置伤害增加,易使小腿43胫骨骨折,对小腿43不利。
如图11所示,若将行人前端保护总成1000设计为上支撑结构1刚度小,下支撑结构3刚度大的结构,在腿部4撞击过程中,小腿43撞上刚度大的下支撑结构3,小腿质心430低于前防撞梁22,小腿43碰上下支撑结构3时,小腿 43未得到释放,但仍有向前的趋势,接触下支撑结构3的局部位置伤害严重,极易使小腿43胫骨骨折;而大腿41撞上刚度小的上支撑结构1,易向前倾,此时小腿43向下倾,大腿41向上倾,膝部韧带伸长量由于大小腿43的拉扯被大大加大,伤害增加。
综上对比可知,对于车辆10000(主要指大中型SUV汽车),本专利行人前端保护总成1000,其上支撑结构1、中支撑结构2、下支撑结构3三处支撑竖直方向相对平整,上支撑结构1刚度最大,中支撑结构2中吸能泡沫23与前保蒙皮21、前防撞梁22贴合密实,有一定刚度,下支撑结构3的结构简单,只有塑料挡泥板,刚度最小。能够很好的减少腿部4伤害值,保护行人腿部4。
本例提供的车辆,其上设有改进后的行人前端保护总成1000,其在下支撑结构3上去除了原有传统的具有较强刚度的多余内部结构,只留挡泥板,极大降低了下部刚度。同时,其在中支撑结构2上使吸能泡沫23与前防撞梁22车身高度方向上部分错位,使吸能泡沫23较低,发生碰撞时,使吸能泡沫23的下部部分处于无支撑的状态,有效降低了中支撑结构2的刚度,且更为关键的是,下部无支撑的部分因碰撞易使吸能泡沫23整体向下滑动,与刚度极低极易溃缩的下支撑结构3相配合使腿部4后倾,整体后倾的角度越大,泡沫滑动量越大,循环促使腿部4向里侵入,整体保持后倾。其总成的整体结构使得下支撑结构3最软,易发生溃缩,腿部4碰撞时下支撑结构3易产生大变形,引导小腿43下部向车体内位移,下支撑结构3对小腿43下部局部弯矩减小;中支撑结构2的吸能泡沫23支撑小腿43中部相对位移较小,上支撑结构1的刚度最大支撑腿部4上部产生最小位移,本设计在行人保护时,使得腿部4整体后倾,小腿43下部局部弯矩减小,能够减小膝部韧带伸长量,降低腿部4伤害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包括上支撑结构、中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支撑结构包括前保蒙皮、吸能泡沫和前防撞梁;
在车身长度方向上,所述吸能泡沫和前防撞梁依次布置于所述前保蒙皮的后部;
所述吸能泡沫和所述前防撞梁在车身高度方向上部分错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泡沫的顶端高度高于所述前防撞梁的顶端高度,且在车身高度方向上所述吸能泡沫至少部分与所述前防撞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泡沫的顶端高度低于所述前防撞梁的顶端高度,且在车身高度方向上所述吸能泡沫至少部分与所述前防撞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结构的刚度大于中支撑结构的刚度,所述中支撑结构的刚度大于下支撑结构的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结构包括前舱盖板和亮饰条;所述中支撑结构包括前保蒙皮、进气格栅、吸能泡沫和前防撞梁;所述进气格栅嵌于所述前保蒙皮内;
所述下支撑结构包括挡泥板;所述前保蒙皮的下部向下延伸覆盖所述下支撑结构中的挡泥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蒙皮的上端面在车身长度方向上较前舱盖板突出,所述前保蒙皮的上端面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前保蒙皮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安装于水箱上横梁前伸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格栅的向上延伸有上格栅,所述亮饰条通过卡扣安装在所述上格栅上;所述上格栅位于所述前保蒙皮上端面的上方,该上格栅安装在所述水箱上横梁前伸支架上;所述上格栅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的前端面位于所述前舱盖板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的前端面的前方,距离小于等于10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泡沫的中心高度低于所述前防撞梁的中心高度45-50m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泡沫为对称结构,其整体轮廓在车宽方向设计为圆弧形,以适应前保蒙皮的内部轮廓;所述吸能泡沫表面上设有与凹坑和凸肩;
所述凹坑与凸肩用于与前保蒙皮的内壁相适配,充分贴合前保蒙皮内壁,且对所述吸能泡沫起限位作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的前端外边缘间隔设有插入式卡扣;
所述前保蒙皮向下延伸覆盖所述挡泥板;且形成有与所述挡泥板装配的凹陷腔,所述挡泥板的前端插入所述凹陷腔内;所述凹陷腔的内壁上设有卡孔,所述挡泥板前端的插入式卡扣卡入所述凹陷腔的卡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亮饰条内侧安装加强件。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前端设有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行人前端保护总成。
CN201920520576.9U 2019-04-16 2019-04-16 一种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00273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20576.9U CN210027340U (zh) 2019-04-16 2019-04-16 一种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20576.9U CN210027340U (zh) 2019-04-16 2019-04-16 一种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27340U true CN210027340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59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20576.9U Active CN210027340U (zh) 2019-04-16 2019-04-16 一种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273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6994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US8016331B2 (en) Energy absorber with sidewall stabilizer ribs
US9254812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JP4317203B2 (ja)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
EP1286863B1 (en) Pedestrian protection assembly
KR101448745B1 (ko) 차량용 충격흡수장치
US6612644B2 (en) Fender for automobiles
JP4890113B2 (ja)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
KR101020558B1 (ko) 차량의 범퍼커버 결합형 스티프너
US7004532B2 (en) Structure for the front of a vehicle, of the type with control of the deformation for the safeguard of the pedestrian
CN209888812U (zh) 一种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及车辆
EP1992525B1 (en) The mounting bracket for frontal protection system
CN210027340U (zh) 一种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及车辆
JP4162958B2 (ja) 衝撃緩衝部材
JP6131838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4890114B2 (ja)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
CN112758034B (zh) 一种行人腿部保护结构
CN209757038U (zh) 一种行人前端保护总成及车辆
JP6444824B2 (ja) バンパアブソーバ
CN211809503U (zh) 汽车腿部下支撑结构及汽车
CN213473039U (zh) 前碰保护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KR20080104704A (ko) 범퍼스티프너
CN212148656U (zh) 门饰板地图袋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门饰板和车辆
KR20060020170A (ko) 보행자 다리의 상해정도 저감을 위한 차량 전면범퍼구조
CN212766105U (zh) 通风饰板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