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15931U - 一种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15931U
CN210015931U CN201920341613.XU CN201920341613U CN210015931U CN 210015931 U CN210015931 U CN 210015931U CN 201920341613 U CN201920341613 U CN 201920341613U CN 210015931 U CN210015931 U CN 210015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pipeline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416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星星
郭言平
王有锁
李鹤强
罗涛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engy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O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O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JO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416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15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15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15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箱体,所述散热箱体内设有隔板,且隔板为空心结构,隔板将散热箱体隔成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左腔室内设有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本体。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左腔室收集热风,然后排送到右腔室内,右腔室采用循环水管冷却处理,二者进行联合处理,提高散热效果,隔板将散热箱体隔开,单独在右腔室内冷处理,可避免产生水气对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工作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采用了高性能的电芯,集成了自主研发制造的高性能特种车辆专用BMS,具有电压等级可定制,容量大小可定制、电芯类型可定制等灵活的定制化产品,可广泛适用于各类新能源电动车辆,例如:电动叉车、电动物流车、电动扫地车、电动撒水车、电动摆渡车、电动乘用车等,典型规格有24V系列、48V系列和80V系列等;容量规格有100Ah、200Ah、300Ah、400Ah、500Ah、600Ah、700Ah等;但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在使用过程中,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其可靠性和安全性会造成影响。
散热的方式有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散热装置是一种给电器中的易发热电子元件散热的装置,以降低物体的温度,防止物体因温度过高导致损坏。
现有市场上用的散热装置单独采用风扇散热,虽能达到散热效果,但散热效果不好,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工作时温度很难降下来,从而缩短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箱体,所述散热箱体内设有隔板,且隔板为空心结构,隔板将散热箱体隔成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左腔室内设有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本体,所述隔板内设有集风管道,集风管道一侧与引风管道连通,引风管道穿过隔板于左腔室内设置,引风管道内设有引风机,所述集风管道另一侧均匀设有出风头,出风头穿过隔板设置;
所述右腔室内底部设有水箱,水箱一端通过引水管与循环水泵一端连接,循环水泵另一端与降温进水管一端连接,降温进水管另一端与降温机构一端连通,降温机构另一端与出水管连通,出水管与热管道连通,热管道底端连通有回流管,回流管与水箱另一端连通;
所述热管道上贴合有导热管,导热管与导热杆连接,导热杆与导热板连接,所述右腔室右底部设有散热口,散热口上设有排风机,导热板设在散热口处。
优选地,所述引风管道的内径为集风管道内径的1-2倍。
优选地,所述引风管道的内径为集风管道内径的1.5倍。
优选地,所述出风头为弧形罩结构,出风头沿弧形罩的弧形方向设有出风孔。
优选地,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导热箱体,导热箱体内壁上设有循环冷却管。
优选地,所述导热箱体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循环冷却管为S型循环管道。
优选地,所述降温机构通过固定杆与散热箱体前、后侧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左腔室收集热风,然后排送到右腔室内,右腔室采用循环水管冷却处理,二者进行联合处理,提高散热效果,隔板将散热箱体隔开,单独在右腔室内冷处理,可避免产生水气对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工作造成影响。
(2)集风管道设有出风头,可将热空气从出风孔均匀排出,出风孔设置在弧形罩结构的出风头上,可将热空气从不同方向排进右腔室内,进而提高与导热箱体的接触面积,提高吸热效果,引风管道的内径为集风管道内径的1-2倍,引风管道吸收热量送入到集风管道进行聚集,可加快对左腔室内热量排出,二者协同配合,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板与引风管道、集风管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热管与导热杆、导热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降温机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箱体1,所述散热箱体1内设有隔板2,且隔板2为空心结构,隔板2将散热箱体1隔成左腔室3和右腔室4,所述左腔室1内设有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本体5,所述隔板2内设有集风管道6,集风管道6一侧与引风管道7连通,引风管道7穿过隔板2于左腔室3内设置,引风管道7内设有引风机8,所述集风管道6另一侧均匀设有出风头9,出风头9为弧形罩结构,出风头9沿弧形罩的弧形方向设有出风孔23,出风头9穿过隔板2设置;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本体5工作时产生热量,启动引风机8,将热空气吸入引风管道7内,然后再进入集风管道6内,集风管道6设有出风头9,可将热空气从出风孔23均匀排出,出风孔23设置在弧形罩结构的出风头9上,可将热空气从不同方向排进右腔室4内;
本实施例的引风管道7的内径为集风管道6内径的1-2倍,引风管道7吸收热量送入到集风管道6进行聚集,可加快对左腔室1内热量排出;
所述右腔室4内底部设有水箱10,水箱10一端通过引水管11与循环水泵12一端连接,循环水泵12另一端与降温进水管13一端连接,降温进水管13另一端与降温机构14一端连通,降温机构14包括导热箱体1401,导热箱体1401内壁上设有循环冷却管1402,导热箱体140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循环冷却管1402为S型循环管道,降温机构14另一端与出水管15连通,出水管15与热管道16连通,热管道16底端连通有回流管17,回流管17与水箱10另一端连通;
所述热管道16上贴合有导热管18,导热管18与导热杆19连接,导热杆19与导热板20连接,所述右腔室4右底部设有散热口21,散热口21上设有排风机22,导热板20设在散热口21处;
排入的热空气通过降温机构14上设有的导热箱体1401进行传导热量,启动循环水泵12,通过引水管11、降温进水管13,冷水在循环冷却管1402内流动,循环冷却管1402与降温进水管13内侧壁贴合,导热箱体1401传导的热量通过循环冷却管140进行降温处理,降温处理后的水流到热管道1内变为热水,热管道16上贴合有导热管18,可进行热传导,通过排风机22对热量排出,进而可对左腔室1排出的热量不断吸收,达到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的降温机构14通过固定杆24与散热箱体1前、后侧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本体5工作时产生热量,启动引风机8,将热空气吸入引风管道7内,然后再进入集风管道6内,集风管道6设有出风头9,可将热空气从出风孔23均匀排出,出风孔23设置在弧形罩结构的出风头9上,可将热空气从不同方向排进右腔室4内;右腔室4的热空气通过降温机构14上设有的导热箱体1401进行传导热量,启动循环水泵12,通过引水管11、降温进水管13,冷水在循环冷却管1402内流动,循环冷却管1402与降温进水管13内侧壁贴合,导热箱体1401传导的热量通过循环冷却管140进行降温处理,降温处理后的水流到热管道1内变为热水,热管道16上贴合有导热管18,可进行热传导,通过排风机22对热量排出,进而可对左腔室1排出的热量不断吸收,达到散热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箱体内设有隔板,且隔板为空心结构,隔板将散热箱体隔成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左腔室内设有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本体,所述隔板内设有集风管道,集风管道一侧与引风管道连通,引风管道穿过隔板于左腔室内设置,引风管道内设有引风机,所述集风管道另一侧均匀设有出风头,出风头穿过隔板设置;
所述右腔室内底部设有水箱,水箱一端通过引水管与循环水泵一端连接,循环水泵另一端与降温进水管一端连接,降温进水管另一端与降温机构一端连通,降温机构另一端与出水管连通,出水管与热管道连通,热管道底端连通有回流管,回流管与水箱另一端连通;
所述热管道上贴合有导热管,导热管与导热杆连接,导热杆与导热板连接,所述右腔室右底部设有散热口,散热口上设有排风机,导热板设在散热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管道的内径为集风管道内径的1-2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管道的内径为集风管道内径的1.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头为弧形罩结构,出风头沿弧形罩的弧形方向设有出风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导热箱体,导热箱体内壁上设有循环冷却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箱体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循环冷却管为S型循环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机构通过固定杆与散热箱体前、后侧壁连接。
CN201920341613.XU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散热装置 Active CN210015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1613.XU CN210015931U (zh)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1613.XU CN210015931U (zh)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15931U true CN210015931U (zh) 2020-02-04

Family

ID=69313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41613.XU Active CN210015931U (zh)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159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4567B (zh) 带有液冷系统的动力电池模块
CN111009702A (zh) 一种锂电池自动控温降温装置
CN103401044A (zh) 一种基于平板热管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6992331A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散热装置
CN106953137B (zh) 一种利用水凝胶增强电池模组散热的方法
CN112151913A (zh) 一种动力电池及其冷却装置和冷却方法
CN109572489A (zh) 一种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温度控制系统
CN210723291U (zh) 一种冷却效率高的锂电池组
CN203351711U (zh) 一种基于平板热管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0668612U (zh) 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05828594U (zh) 一种微通道电池热管理装置
CN210015931U (zh) 一种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散热装置
CN207558998U (zh) 一种锂电池组冷却装置
CN205863247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101715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CN21577126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散热机构
CN212934737U (zh) 一种带水冷装置的phev动力电池系统
CN210805949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装置
CN210321330U (zh) 一种高效率的壳管式散热器
CN112366390B (zh) 一种锂电池连结散热导片
CN218975568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厢
CN205303618U (zh) 一种电动车电池模块的散热装置
CN212659614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模组
CN218155697U (zh) 涂层机的循环换热结构
CN209896215U (zh) 一种动力锂电池组的温度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506, R & D building,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Hefei hi tech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Hengy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6, R & D building,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Hefei hi tech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NHUI JOYO ELECTRIC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