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14443U - 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及空调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及空调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14443U CN210014443U CN201920777248.7U CN201920777248U CN210014443U CN 210014443 U CN210014443 U CN 210014443U CN 201920777248 U CN201920777248 U CN 201920777248U CN 210014443 U CN210014443 U CN 2100144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guide
- support member
- air conditioning
- bla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及空调设备,导流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多个导风叶片和驱动装置。支撑框架包括内支撑部件和外支撑部件,内支撑部件设在外支撑部件的径向内侧,内支撑部件和外支撑部件间隔设置以限定出空气气流的流通空间,多个导风叶片设在流通空间内且在支撑框架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每个导风叶片的轴向两端分别与内支撑部件和外支撑部件枢转相连,驱动装置设在外支撑部件的外侧,驱动装置与至少一个导风叶片相连并驱动导风叶片转动以调整流通空间内的空气气流的流通方向。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流装置,驱动装置可以驱动多个导风叶片旋转以形成旋转气流,由此可以增大导流装置的送风范围、提升导流装置的送风均匀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及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设有导风板,导风板可以相对空调室内机的机壳转动以调整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但是,上述送风方式的送风均匀性较差,成股的换热气流直接吹向室内用户极易导致用户身体产生不适感,由此不仅影响室内温度的分布均匀性,还会降低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具有送风范围广、出风均匀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导流装置的空调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内支撑部件和外支撑部件,所述内支撑部件设在所述外支撑部件的径向内侧,所述内支撑部件和所述外支撑部件间隔设置以限定出空气气流的流通空间;多个导风叶片,多个所述导风叶片设在所述流通空间内且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每个所述导风叶片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支撑部件和所述外支撑部件枢转相连;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在所述外支撑部件的外侧,所述驱动装置与至少一个所述导风叶片相连并驱动所述导风叶片转动以调整所述流通空间内的空气气流的流通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通过设置在流通空间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导风叶片,驱动装置可以驱动多个导风叶片旋转,从导流装置内流出的空气气流可以形成旋转气流,由此可以增大导流装置的送风范围,还可以模拟出自然风的送风效果,可以使空气气流更加柔和,从而可以提升导流装置的送风均匀性和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在所述支撑框架上;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件相连以由所述驱动件驱动转动;齿圈,所述齿圈外套在所述外支撑部件上,所述齿圈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配合,所述驱动齿轮驱动所述齿圈围绕所述外支撑部件转动;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齿圈活动相连,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风叶片的靠近所述外支撑部件的一端相连,所述齿圈转动时可带动所述传动件相对所述外支撑部件转动,以使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导风叶片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圈包括:齿形部,所述齿形部外套在所述外支撑部件上,所述齿形部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啮合齿;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与所述齿形部相连且沿所述支撑框架的轴向方向朝向远离所述齿形部的方向延伸,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部活动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部上设有相对所述传动部向外凸出的配合柱,所述传动件上设有在其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滑动槽,所述配合柱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所述滑动槽内并与所述滑动槽滑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装置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外套在所述配合柱上且所述滚轮与所述滑动槽滚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形部形成为闭环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在其周向方向上延伸的转动槽,所述齿圈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转动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支撑部件包括: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设在所述内支撑部件的径向外侧且围绕所述内支撑部件延伸,所述导风叶片的径向外端与所述第一装配部相连;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二装配部与所述第一装配部相连并位于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径向外侧;导向圈,所述导向圈设在所述第二装配部上且在所述第二装配部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导向圈与所述第一装配部间隔设置以限定出所述转动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圈上设有安装缺口,所述驱动齿轮设在所述安装缺口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固定压盖,所述固定压盖设在所述内支撑部件的上方,所述固定压盖上设有多个在其周向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配合槽,所述内支撑部件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一配合槽一一对应的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配合槽配合限定出枢转孔,所述导风叶片的径向内端穿设在所述枢转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支撑部件和所述外支撑部件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梁、所述内支撑部件和所述外支撑部件形成为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装置还包括: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设在所述外支撑部件的内周壁上,所述限位挡块与所述导风叶片配合以限制所述导风叶片的转动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叶片包括:两个枢转部,两个所述枢转部分别与所述内支撑部件和所述外支撑部件枢转相连;叶片部,所述叶片部位于两个所述枢转部之间,沿空气气流的流通方向,所述叶片部的厚度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片部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和所述第二导风面中的至少一个为曲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设备,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出风口;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导流装置,所述支撑框架固定在所述机壳上且所述流通空间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设备,通过设置上述导流装置,导流装置具有送风范围大、送风均匀性好的特点,由此可以大大提升空调设备的送风效果,进而可以提升空调设备的空气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流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圈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圈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叶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C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导流装置100,
支撑框架1,流通空间1a,
内支撑部件11,枢转孔11a,第二配合槽111,定位柱112,
外支撑部件12,转动槽12a,安装孔12b,第一装配部121,第二装配部122,导向圈123,安装缺口123a,螺钉柱124,
固定压盖13,第一配合槽131,连接梁14,限位挡块15,
导风叶片2,枢转部21,叶片部22,第一导风面22a,第二导风面22b,第一导风圆弧面22c,第二导风圆弧面22d,
驱动装置3,驱动件31,安装耳311,驱动齿轮32,齿圈33,齿形部331,传动部332,装配孔332a,配合柱333,传动件34,滑动槽341,滚轮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流装置100,该导流装置100可以用于空调设备中。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100,包括:支撑框架1、多个导风叶片2和驱动装置3。
其中,如图2所示,支撑框架1可以包括内支撑部件11和外支撑部件12,内支撑部件11可以设在外支撑部件12的径向内侧,内支撑部件11可以与外支撑部件12间隔设置以限定出空气气流的流通空间1a,空调设备内的空气气流可以在流通空间1a内流通。例如,内支撑部件11和外支撑部件12均可以形成为圆筒形,外支撑部件12位于内支撑部件11的外侧并围绕内支撑部件11延伸,外支撑部件12与内支撑部件11间隔设置以限定出流通空间1a。当空调设备工作时,空调设备内的空气气流可以流通至流通空间1a内。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内支撑部件11和外支撑部件12的结构设计形式并不仅限于此,只要能够限定出流通空间1a即可。
如图1-图2所示,多个导风叶片2可以设在流通空间1a内且多个导风叶片2可以在支撑框架1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每个导风叶片2的轴向两端可以分别与内支撑部件11和外支撑部件12枢转相连,由此,多个导风叶片2可以相对内支撑部件11和外支撑部件12枢转以调整空气气流的流通方向。
如图2所示,驱动装置3可以设在外支撑部件12的外侧,驱动装置3可以与至少一个导风叶片2相连并驱动导风叶片2转动以调整流通空间1a内的空气气流的流通方向。也就是说,驱动装置3可以驱动其中一个导风叶片2相对支撑框架1转动,驱动装置3也可以驱动其中一部分导风叶片2相对支撑框架1转动,驱动装置3还可以驱动所有的导风叶片2相对支撑框架1转动。其中,驱动装置3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驱动装置3为一个时,驱动装置3可以同时驱动多个导风叶片2转动。当驱动装置3为多个时,多个驱动装置3可以分别驱动与其对应的导风叶片2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驱动装置3可以位于外支撑部件12的径向外侧,由此驱动装置3可以避让空气气流的流通空间1a,从而可以降低空气气流的流通阻力,可以提升导流装置100的出风效率。
具体而言,当导流装置100工作时,驱动装置3可以驱动导风叶片2相对支撑框架1转动,由此可以调整相邻的两个导风叶片2之间的出风空间的出风方向。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多个导风叶片2在支撑框架1的周向方向上分布,当驱动装置3驱动多个导风叶片2旋转一定角度时,从多个导风叶片2之间流出的空气气流可以形成旋转气流,旋转气流在流通时可以围绕其旋转轴线向四周发散,由此可以起到散风的效果、可以增大送风范围,还可以模拟出自然风的送风效果,可以使空气气流变得更加柔和,从而可以提升导流装置100的送风均匀性。
例如,导流装置100可以应用于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内的换热气流可以通过导流装置100流通至室内空间内。当空调室内机工作时,驱动装置3可以驱动导风叶片2相对支撑框架1转动至一定角度,由此,从多个导风叶片2之间流出的换热气流可以形成旋转气流,旋转气流可以在室内空间内旋转流通并向四周发散,由此可以模拟出自然风的送风效果,可以防止换热气流直接吹向用户而产生不适感,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送风均匀性和使用舒适度。
此外,当空调室内机工作时,还可以控制导风叶片2的旋转角度以调整导流装置100的出风量。例如,当用户刚开始打开空调室内机时,室内的温度与用户的理想温度之间的温差角度,此时可以通过控制驱动装置3以使导风叶片2相对支撑框架1旋转较大的倾斜角度,由此可以增大相邻的两个导风叶片2之间的出风空间,从而可以增大导流装置100的出风量,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和制热效率。当空调室内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室内温度基本达到了用户的理想温度,此时可以控制驱动装置3以使导风叶片2相对支撑框架1旋转较小的倾斜角度,由此可以减小相邻的两个导风叶片2之间的出风空间,从而可以减小导流装置100的出风量,此时室内温度可以稳定保持当前的理想温度。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控制导风叶片2的转动角度以改变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方式,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灵活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100,通过设置在流通空间1a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导风叶片2,驱动装置3可以驱动多个导风叶片2旋转,从导流装置100内流出的空气气流可以形成旋转气流,由此可以增大导流装置100的送风范围,还可以模拟出自然风的送风效果,可以使空气气流变得更加柔和,从而可以提升导流装置100的送风均匀性。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驱动装置3可以包括驱动件31、驱动齿轮32、齿圈33和传动件34,驱动件31可以设在支撑框架1上,驱动齿轮32可以与驱动件31相连以由驱动件31驱动转动,齿圈33可以外套在外支撑部件12上,齿圈33可以与驱动齿轮32啮合配合,驱动齿轮32可以驱动齿圈33围绕外支撑部件12转动,传动件34的一端可以与齿圈33活动相连,传动件34的另一端可以与导风叶片2的靠近外支撑部件12的一端相连,齿圈33转动时可带动传动件34相对外支撑部件12转动,可以使传动件34带动导风叶片2转动。由此,通过上述设置,驱动装置3的结构设计比较简单、运行平稳且操作方便,驱动件31还可以实现“一拖多”的驱动方式,即一个驱动件31可以同时驱动多个导风叶片2转动,大大提升了驱动装置3的驱动效率。
可选地,驱动齿轮32可以为多个,多个驱动齿轮32的模数不同且多个驱动齿轮32顺序啮合配合。由此,多个驱动齿轮32相互配合可以对驱动件31起到变速的转动,从而可以灵活调节导风叶片2的旋转速度。
例如,在图2中所示的具体示例中,齿圈33和外支撑部件12均形成为圆筒形,齿圈33外套在外支撑部件12上。传动件34为多个且多个传动件34在齿圈33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分布,多个传动件34与多个导风叶片2一一对应设置。其中,每个传动件34的轴向一端与齿圈33活动相连,每个传动件34的轴向另一端与对应的导风叶片2相连。当驱动装置3工作时,驱动件31可以将动力传递至驱动齿轮32,驱动齿轮32转动并驱动齿圈33转动,齿圈33可以围绕外支撑部件12转动。由于传动件34的一端与齿圈33活动相连,当齿圈33转动时,传动件34与齿圈33配合的一端可以跟随齿圈33转动,在旋转力矩的作用下,传动件34与导风叶片2配合的一端可以带动导风叶片2转动,由此可以起到调整导风叶片2的旋转角度的目的。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驱动件31同时控制多个导风叶片2的旋转角度,操作比较方便。
可选地,当空调设备工作时,可以首先控制驱动装置3带动多个导风叶片2转动至设定角度,空气气流可以沿当前角度进行流通。可选地,当空调设备工作时,也可以控制驱动件31顺时针旋转设定时间后,再次控制驱动件31逆时针旋转设定时间,由此往复循环。由此,驱动装置3可以驱动多个导风叶片2往复运动,从而可以使从导流装置100内流出的空气气流更加近似于自然风,从而可以大大提升导流装置100的送风均匀性。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齿圈33可以包括齿形部331和传动部332,齿形部331可以外套在外支撑部件12上,齿形部331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多个与驱动齿轮32啮合的啮合齿,传动部332可以与齿形部331相连且沿支撑框架1的轴向方向朝向远离齿形部331的方向延伸,传动件34的一端可以与传动部332活动相连。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齿圈33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传动部332可以限定出充足的装配空间,从而可以方便传动件34与齿圈33进行装配。
可选地,齿形部331和传动部332均可以形成为圆筒形,齿形部331和传动部332的内径可以相同。可以在圆筒形的基体上设置多个啮合齿以形成齿形部331,基体上未设有啮合齿的部分可以形成为传动部332,由此,通过上述设置,齿形部331和传动部332可以形成为一体成型件,可以使齿圈33的制造方式更加简单。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齿形部331和传动部332也可以形成为分体件,可以将齿形部331和传动部332连接在一起以形成齿圈33。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部332上可以设有相对传动部332向外(径向外侧)凸出的配合柱333,传动件34上可以设有在其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滑动槽341,配合柱33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伸入到滑动槽341内并与滑动槽341滑动配合,由此可以使传动件34与传动部332之间的配合方式更加简单,还可以使驱动装置3的运行更加流畅。具体而言,滑动槽341可以限定出配合柱333的移动空间。当齿圈33相对外支撑部件12转动时,配合柱333在滑动槽341内滑动,传动件34与齿圈33配合的一端相对传动件34与导风叶片2配合的一端转动,由此可以带动导风叶片2转动。当配合柱333移动至滑动槽341的远离导风叶片2的一端时,导风叶片2停止转动。由此,滑动槽341还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可以通过控制滑动槽341的延伸长度以控制导风叶片2的转动角度范围。
可选地,配合柱333可以与传动部332形成为一体成型件,由此可以使齿圈33的结构更加简单,可以提升导流装置100的装配效率。可选地,如图2-图3所示,传动部332上可以设置装配孔332a,配合柱333的一部分可以伸入到装配孔332a内。其中,配合柱333可以与装配孔332a过盈配合,配合柱333也可以与装配孔332a螺纹配合。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配合柱333与传动部332之间的配合方式并不仅限于此。例如,配合柱333还可以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传动部332上。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滚轮35,滚轮35可以外套在配合柱333上且滚轮35可以与滑动槽341滚动配合,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驱动装置3的运行流畅性。可选地,滚轮35可以相对配合柱333转动,由此可以减小配合柱333与滑动槽341之间的摩擦力。当然,滚轮35也可以固定在配合柱333上,即滚轮35不可相对配合柱333转动,配合柱333可以通过滚轮35与滑动槽341滑动配合。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齿形部331可以形成为闭环形,由此可以提升齿圈33的装配灵活性,齿圈33可以在其周向方向的任意位置与驱动齿轮32啮合配合。当然,齿形部331也可以形成为圆弧形,只要能够满足导风叶片2的转动角度需求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上可以设有在其周向方向上延伸的转动槽12a,齿圈3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在转动槽12a内,转动槽12a可以对齿圈33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可以防止齿圈33在其径向方向上发生窜动,由此可以提升驱动装置3的运行平稳性。可选地,转动槽12a可以形成为闭环形,转动槽12a也可以形成为圆弧形,只要能够对齿圈33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即可。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支撑部件12可以包括:第一装配部121、第二装配部122和导向圈123,第一装配部121可以设在内支撑部件11的径向外侧且第一装配部121可以围绕内支撑部件11延伸,导风叶片2的径向外端可以与第一装配部121相连,第二装配部122可以与第一装配部121相连并位于第一装配部121的径向外侧,导向圈123可以设在第二装配部122上且在第二装配部122的周向方向延伸,导向圈123可以与第一装配部121间隔设置以限定出转动槽12a。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外支撑部件12的结构设计形式更加简单,而且导向圈123可以与第一装配部121间隔设置限定出转动槽12a,可以使转动槽12a的结构设计更加简单,大大降低了转动槽12a的加工难度。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转动槽12a的结构设计形式并不仅限于此。例如,第二装配部122的一部分可以沿其轴向方向朝向远离导风叶片2的方向凹入也可以限定出转动槽12a。
在图5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第一装配部121形成为圆筒形,第二装配部122形成为圆环形。齿圈33外套在第一装配部121上,每个导风叶片2的径向外端与第一装配部121枢转相连。第二装配部122设在第一装配部121的轴向方向的远离导风叶片2的一端,第二装配部122朝向远离第一装配部121的方向延伸,导向圈123形成为圆环形并设在第二装配部122上,导向圈123与第一装配部121间隔设置且导向圈123沿其轴向方向朝向靠近导风叶片2的方向延伸。可选地,第一装配部121和第二装配部122可以形成为一体成型件,第二装配部122与导向圈123可以形成为一体成型件,第一装配部121、第二装配部122和导向圈123也可以形成为一体成型件。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导流装置100的结构设计形式更加简单,可以提升导流装置100的装配效率。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向圈123上可以设有安装缺口123a,驱动齿轮32可以设在安装缺口123a内,由此可以使驱动装置3与支撑框架1的配合结构更加紧凑。例如,如图3所示,驱动齿轮32设在安装缺口123a,驱动件31可以为步进电机,驱动件31的电机轴与驱动齿轮32键连接。驱动件31上设有两个安装耳311,导向圈123上的安装缺口123a内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螺钉柱124,两个螺钉柱124与两个安装耳311一一对应配合以将驱动件31固定在外支撑部件12上。
如图4-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支撑框架1还可以包括固定压盖13,固定压盖13可以设在内支撑部件11的上方,固定压盖13上可以设有多个在其周向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配合槽131,内支撑部件11上可以设有与多个第一配合槽131一一对应的第二配合槽111,第一配合槽131可以与对应的第二配合槽111配合限定出枢转孔11a,导风叶片2的径向内端可以穿设在枢转孔11a内。
具体而言,外支撑部件12上可以设有安装孔12b。当导风叶片2也支撑框架1进行装配时,导风叶片2的径向外端可以插入到安装孔12b内,导风叶片2的径向内端可以放置在第二配合槽111内,然后可以将固定压盖13盖设在内支撑部件11上,固定压盖13上的每个第一配合槽131与对应的第二配合槽111配合形成枢转孔11a,由此可以很方便地将导风叶片2的径向内端与枢转孔11a配合在一起,大大降低了导风叶片2与内支撑部件11的配合难度,从而可以提升导流装置100的装配效率。
在图5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内支撑部件11上可以设置在其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定位柱112,固定压盖13上可以设有与定位柱112对应配合的定位孔(图未示出)。当内支撑部件11与固定压盖13装配时,定位柱112可以插入到定位孔内。由此,定位柱112与定位孔配合不仅可以起到连接内支撑部件11与固定压盖13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可以提升固定压盖13与内支撑部件11之间的装配效率。
可选地,定位柱112可以设在内支撑部件11的旋转中心位置,定位孔可以设在固定压盖13的旋转中心位置,由此可以提升固定压盖13与内支撑部件11的同轴度和配合精度。可选地,定位柱112和定位孔均可以为多个,多个定位柱112和多个定位孔一一对应配合。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支撑框架1还可以包括连接梁14,连接梁14的轴向两端可以分别与内支撑部件11和外支撑部件12相连,连接梁14可以将内支撑部件11和外支撑部件12连接成一体件,由此可以提升内支撑部件11和外支撑部件12的同轴度,从而可以提升导流装置100的安装精度。
可选地,连接梁14可以为多个,多个连接梁14可以在内支撑部件11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分布,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支撑框架1的结构牢固性能。可选地,连接梁14、内支撑部件11和外支撑部件12可以形成为一体成型件,由此不仅可以提升导流装置100的装配效率,而且连接梁14、内支撑部件11和外支撑部件12一体成型可以使内支撑部件11和外支撑部件12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牢固,从而可以提升导流装置100的运行平稳性。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流装置100还可以包括限位挡块15,限位挡块15可以设在外支撑部件12的内周壁上,限位挡块15可以与导风叶片2配合以限制导风叶片2的转动角度,由此可以提升导风叶片2的送风精度。例如,如图5所示,限位挡块15为多个,多个限位挡块15在外支撑部件12的周向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每个导风叶片2的宽度方向(垂直于导风叶片2的旋转轴线的方向)的两端均设有限位挡块15。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精确控制每个导风叶片2的旋转角度,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导流装置100的送风效果。
可选地,限位挡块15可以与外支撑部件12可拆卸相连,由此可以根据导风叶片2的旋转角度需求选择调整限位挡块15与导风叶片2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提升导流装置100的使用灵活性。进一步地,限位挡块15可以与外支撑部件12插接配合,限位挡块15也可以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与外支撑部件12相连。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风叶片2可以包括两个枢转部21和叶片部22。其中,两个枢转部21可以分别与内支撑部件11和外支撑部件12枢转相连,叶片部22可以位于两个枢转部21之间,沿空气气流的流通方向,叶片部22的厚度逐渐增大。由此,相邻的两个叶片部22之间的出风间隙在空气气流的流通方向上逐渐减小,叶片部22不仅可以起到导风的作用,由此还可以减小空气气流的流通阻力,使空气气流的流通更加平顺,降低了空气气流流通时产生的噪音。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叶片部22可以具有在其厚度方向(在图7中所示的枢转部21的径向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导风面22a和第二导风面22b,第一导风面22a和第二导风面22b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曲面。也就是说,可以仅将第一导风面22a设置成曲面,也可以仅将第二导风面22b设置成曲面,还可以将第一导风面22a和第二导风面22b同时设置成曲面。由此,通过上述设置,根据康达效应,曲面可以起到很好的导风效果,由此可以减小空气气流的流通阻力,使空气气流的流通更加平顺。
在图7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第一导风面22a和第二导风面22b均形成为圆弧面。沿空气气流的流通方向,第一导风面22a和第二导风面22b的上游端配合限定出第一导风圆弧面22c,第一导风面22a和第二导风面22b的下游端配合限定出第二导风圆弧面22d。第一导风圆弧面22c和第二导风圆弧面22d可以降低导风叶片2对空气气流产生的阻力,不仅可以提升导流装置100的送风效率,还可以降低导流装置100的工作噪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设备,包括机壳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导流装置100。其中,机壳上可以设有出风口,支撑框架1可以固定在机壳上且流通空间1a可以与出风口连通。
例如,空调设备可以为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的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机壳内设有换热器。导流装置100的支撑框架1固定在机壳上,支撑框架1限定出的流通空间1a与空气室内机的出风风道相连通。
当空调室内机工作时,室内空气可以通过进风口进入到机壳内,空气气流在机壳内与换热器换热形成换热气流,换热气流可以在出风风道内流通,换热气流可以从出风风道流通至导流装置100内的流通空间1a内。此时,可以控制驱动件31转动,驱动件31可以将动力传递至驱动齿轮32,驱动齿轮32转动并驱动齿圈33转动,齿圈33可以围绕外支撑部件12转动。由于传动件34的一端与齿圈33活动相连,当齿圈33转动时,传动件34与齿圈33配合的一端可以跟随齿圈33转动,在旋转力矩的作用下,传动件34与导风叶片2配合的一端可以带动导风叶片2转动,可以起到调整导风叶片2的旋转角度的目的。
当多个导风叶片2旋转至设定角度后,导风叶片2停止转动。由于多个导风叶片2在支撑框架1的周向方向上分布,从多个导风叶片2之间流出的换热气流可以形成旋转气流,旋转气流可以通过出风口进入到室内空间内。旋转气流在流通时可以围绕其旋转轴线向四周发散,由此可以增大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范围,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和制热效率。而且,旋转气流还可以模拟出自然风的送风效果,由此可以使换热气流变得更加柔和,可以防止换热气流直接吹向用户而产生不适感,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送风均匀性和使用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设备,通过设置上述导流装置100,导流装置100具有送风范围大、送风均匀性好的特点,由此可以大大提升空调设备的送风效果,进而可以提升空调设备的空气处理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厚度”、“上”、“下”、“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内支撑部件和外支撑部件,所述内支撑部件设在所述外支撑部件的径向内侧,所述内支撑部件和所述外支撑部件间隔设置以限定出空气气流的流通空间;
多个导风叶片,多个所述导风叶片设在所述流通空间内且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每个所述导风叶片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支撑部件和所述外支撑部件枢转相连;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在所述外支撑部件的外侧,所述驱动装置与至少一个所述导风叶片相连并驱动所述导风叶片转动以调整所述流通空间内的空气气流的流通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在所述支撑框架上;
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件相连以由所述驱动件驱动转动;
齿圈,所述齿圈外套在所述外支撑部件上,所述齿圈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配合,所述驱动齿轮驱动所述齿圈围绕所述外支撑部件转动;
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齿圈活动相连,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风叶片的靠近所述外支撑部件的一端相连,所述齿圈转动时可带动所述传动件相对所述外支撑部件转动,以使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导风叶片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包括:
齿形部,所述齿形部外套在所述外支撑部件上,所述齿形部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啮合齿;
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与所述齿形部相连且沿所述支撑框架的轴向方向朝向远离所述齿形部的方向延伸,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部活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上设有相对所述传动部向外凸出的配合柱,所述传动件上设有在其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滑动槽,所述配合柱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所述滑动槽内并与所述滑动槽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外套在所述配合柱上且所述滚轮与所述滑动槽滚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部形成为闭环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在其周向方向上延伸的转动槽,所述齿圈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转动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撑部件包括:
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设在所述内支撑部件的径向外侧且围绕所述内支撑部件延伸,所述导风叶片的径向外端与所述第一装配部相连;
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二装配部与所述第一装配部相连并位于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径向外侧;
导向圈,所述导向圈设在所述第二装配部上且在所述第二装配部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导向圈与所述第一装配部间隔设置以限定出所述转动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圈上设有安装缺口,所述驱动齿轮设在所述安装缺口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固定压盖,所述固定压盖设在所述内支撑部件的上方,所述固定压盖上设有多个在其周向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配合槽,所述内支撑部件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一配合槽一一对应的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配合槽配合限定出枢转孔,所述导风叶片的径向内端穿设在所述枢转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支撑部件和所述外支撑部件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所述内支撑部件和所述外支撑部件形成为一体成型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设在所述外支撑部件的内周壁上,所述限位挡块与所述导风叶片配合以限制所述导风叶片的转动角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包括:
两个枢转部,两个所述枢转部分别与所述内支撑部件和所述外支撑部件枢转相连;
叶片部,所述叶片部位于两个所述枢转部之间,沿空气气流的流通方向,所述叶片部的厚度逐渐增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部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和所述第二导风面中的至少一个为曲面。
16.一种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
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出风口;
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所述支撑框架固定在所述机壳上且所述流通空间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77248.7U CN210014443U (zh) | 2019-05-27 | 2019-05-27 | 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及空调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77248.7U CN210014443U (zh) | 2019-05-27 | 2019-05-27 | 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及空调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14443U true CN210014443U (zh) | 2020-02-04 |
Family
ID=69318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77248.7U Active CN210014443U (zh) | 2019-05-27 | 2019-05-27 | 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及空调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1444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68053A (zh) * | 2019-05-27 | 2019-07-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及空调设备 |
-
2019
- 2019-05-27 CN CN201920777248.7U patent/CN21001444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68053A (zh) * | 2019-05-27 | 2019-07-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及空调设备 |
CN110068053B (zh) * | 2019-05-27 | 2024-06-2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及空调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68053B (zh) | 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及空调设备 | |
CN106194804B (zh) | 离心风机 | |
CN108253543B (zh) | 空调器风机组件与立式空调器 | |
CN210014443U (zh) | 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及空调设备 | |
CN204878002U (zh) | 轴流风机和空调室内机 | |
CN110886722A (zh) | 一种分区送风的贯流风扇及空调器 | |
CN111306756B (zh) | 风道组件及空气调节设备 | |
CN211503184U (zh) | 空调器的导风叶片、导风组件、面板组件以及空调器 | |
CN209877123U (zh) |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111306757B (zh) | 风道组件及空气调节设备 | |
CN108507022A (zh) | 一种多出风口空调器 | |
CN110145798B (zh) | 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3091158A (zh) | 引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 |
CN220229374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8443018U (zh) | 蜗壳旋转结构及多出风口空调器 | |
CN208442928U (zh) | 一种多出风口空调器 | |
CN215949945U (zh) | 风机和家用电器 | |
CN2470726Y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导风机构 | |
CN215949946U (zh) | 风机及家用电器 | |
CN219605603U (zh) | 风扇组件及冷暖循环扇 | |
CN212132710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111442401A (zh) |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111197806A (zh) | 空调室内机引风控制结构及空调 | |
CN209944538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20793339U (zh) | 一种新风机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