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8779U - 器具自动出料机 - Google Patents

器具自动出料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8779U
CN210008779U CN201822278875.4U CN201822278875U CN210008779U CN 210008779 U CN210008779 U CN 210008779U CN 201822278875 U CN201822278875 U CN 201822278875U CN 210008779 U CN210008779 U CN 210008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ppliance
track
pushing plate
material p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788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峰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Fugang Lif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Fugang Wa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Fugang Wa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Fugang Wa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7887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8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8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87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able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器具自动出料机,包括储存筒、挡料板、定位板和驱动组件,储存筒用于储存器具,挡料板用于承托位于最下层的器具,驱动组件包括推料板、剪叉机构以及驱动件,定位板开设有循环形轨道,循环形轨道包括相连接的卡料轨道和落料轨道,驱动组件包括推料板、剪叉机构以及驱动件,推料板的第二端与循环形轨道滑动连接,推料板经过卡料轨道时,推料板能够倾斜嵌入至位于最下层的器具和与该器具套合的器具的空隙之中,推料板经过落料轨道时,推料板与位于最下层的器具的开口边缘抵接,以带动该器具依次与挡料板以及与和该器具套合的器具脱离连接。该器具自动出料机的加工难度低,结构紧凑,设计较为巧妙,而且实用性较高。

Description

器具自动出料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器具自动出料机。
背景技术
在物体需要器具盛装的情况下,特别是饮料等液体物体的销售,通常需要器具来盛装,为了提高盛装效率以及售卖效率,器具通常是自动落料,自动输送。
现有技术中的器具自动出料机一般是通过电机驱动多组螺杆对器具进行上下抬升的方式实现自动落料,但是这种器具自动出料机的加工难度大,精度要求较高而且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导致该器具自动出料机的成本较高,实用性不高,不利于该器具自动出料机的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难度低,结构紧凑,设计较为巧妙,而且实用性较高的器具自动出料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器具自动出料机,包括储存筒、挡料板、定位板和驱动组件,所述储存筒用于储存多个依次层叠设置的器具,相邻两个所述器具的开口边缘之间形成空隙,所述储存筒具有出料口和进料口,所述挡料板具有弹性,所述挡料板用于承托位于最下层的器具,所述定位板设于所述储存筒的外侧,所述定位板开设有循环形轨道,所述循环形轨道包括相连接的卡料轨道和落料轨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推料板、剪叉机构以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剪叉机构的第一端传动连接,所述剪叉机构的第二端与所述推料板的第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推料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循环形轨道滑动连接,所述推料板经过所述卡料轨道时,所述推料板能够倾斜嵌入至位于最下层的器具和与该器具套合的器具的空隙之中,所述推料板经过所述落料轨道时,所述推料板与位于最下层的器具的开口边缘抵接,以带动该器具依次与挡料板以及与和该器具套合的器具脱离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形轨道为跑道形滑槽,所述跑道形滑槽内凹于所述定位板的表面设置,所述推料板的第二端与所述跑道形滑槽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形轨道为跑道形凸起,所述跑道形凸起凸出于所述定位板的表面设置,所述推料板的第二端开设有与所述跑道形凸起滑动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卡料轨道具有第一倾斜面结构,所述第一倾斜面结构与所述推料板的第二端滑动配合,当所述推料板经过所述卡料轨道时,所述第一倾斜面结构将所述推料板导向至嵌入位于最下层的器具和与该器具套合的器具的空隙之中。
进一步地,所述跑道形滑槽环绕并包围导向块设置,所述导向块设于所述定位板,所述导向块在与所述卡料轨道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所述第一倾斜面结构,所述第一倾斜面结构与推料板的第二端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倾斜面结构为由所述导向块的顶侧的一面朝向其内侧的另一面下降的斜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形轨道还包括复位轨道,所述复位轨道、卡料轨道和落料轨道循环连接形成环状的所述循环形轨道。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轨道设有由所述导向块的外侧的一面朝向其底侧的另一面下降的第二倾斜面结构,所述第二倾斜面结构与所述推料板的第二端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推料板为由其第一侧的一面朝向其第二侧的另一面倾斜的第三倾斜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剪叉机构设有导向轴,所述定位板开设有与所述导向轴滑动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器具的出料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剪叉机构包括一对第一连接板以及一对第二连接板,一对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相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铰接轴为所述导向轴,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推料板连接,一对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交叉设置。
进一步地,一对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三铰接轴相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三铰接轴与所述第一铰接轴均处于同一水平线,所述第三铰接轴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一端的连接位置形成共轴位置,所述第二铰接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处于不同的所述剪叉机构上的共轴位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挡料板包括相连接的固定部和折弯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储存筒的筒壁连接,所述折弯部朝向所述储存筒的中部位置弯折,所述折弯部承托位于最下层的所述器具。
进一步地,所述器具自动出料机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中空结构,所述外壳设有入口、出口以及盖板,所述储存筒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入口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盖板与所述入口的边缘扣合。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驱动件驱动剪叉机构做往复直线运动,剪叉机构带动推料板沿着循环形轨道循环滑动,所述推料板经过所述卡料轨道时,所述推料板能够倾斜嵌入至位于最下层的器具和与该器具套合的器具的空隙之中,所述推料板经过所述落料轨道时,所述推料板与位于最下层的器具的开口边缘抵接,以带动该器具依次与挡料板以及与和该器具套合的器具脱离连接,继而能够使位于最下层的器具从出料口掉落下来,实现了器具的自动下落,通过应用剪叉式的机构作为中间驱动件,加之以循环形轨道的导向作用,结构设计较为巧妙,而且这样的结构较为紧凑,占用空间较小,因此有利于该器具自动出料机的小型化设置,实用性较高,而且该结构的加工难度较低,可实现性较高,另外,由于设置循环形轨道与推料板滑动连接,因此,在轨迹导向机构的导向作用下,推料板的运动较为顺畅,不会出现卡顿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器具自动出料机的总装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器具自动出料机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器具自动出料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器具自动出料机中的储存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器具自动出料机中的驱动组件和定位板之间的装配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器具自动出料机中的驱动组件的装配图;
图7为图3所示的器具自动出料机中的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存筒;11、进料口;12、出料口;2、驱动组件;21、电推杆; 22、剪叉机构;221、第一连接板;222、第二连接板;223、第一铰接轴;224、第二铰接轴;225、第三铰接轴;226、导向轮;23、推料板;3、定位板;31、跑道形滑槽;32、导向块;321、第一倾斜面结构;322、第二倾斜面结构;33、导向槽;4、外壳;41、入口;42、出口;43、盖板;5、挡料板;51、固定部;52、折弯部;6、器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器具自动出料机的总装图,图2为图1所示的器具自动出料机的爆炸图,图3为图1所示的器具自动出料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器具自动出料机中的储存筒1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器具自动出料机中的驱动组件2和定位板3之间的装配图,图6为图5所示的器具自动出料机中的驱动组件2的装配图,图7为图3所示的器具自动出料机中的定位板3的结构示意图。
首先,参照图1-图3说明器具自动出料机的构成。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器具自动出料机包括储存筒1、驱动组件2、定位板以及挡料板5,储存筒1用于储存多个依次层叠设置的器具6,相邻两个所述器具的开口边缘之间形成空隙,储存筒1具有相互连通的出料口12和进料口11,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之间形成储存空间,以便于储存足够量的器具6,可以理解的是,器具6之间相互套合连接在一起,而且相邻两个器具6之间留有空隙。
挡料板具有弹性,挡料板5设置于储存筒1靠近出料口12的位置且用于承托位于最下层的器具6,在非工作状态时,挡料板5对器具6起到阻挡作用,以避免器具6掉落,而在推料板23推动位于最下层的器具6向下运动时,在器具 6的抵顶作用下,挡料板5被弹开,当器具6完全脱离挡料板5后,挡料板5能够迅速复位,以阻挡器具6下落。
驱动组件2包括推料板23、剪叉机构22以及驱动件,驱动件与剪叉机构 22传动连接,而剪叉机构22与推料板23传动连接,在本实施例当中,储存筒 1相对设置的两侧均设有两块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于所述储存筒的外侧,所述定位板开设有循环形轨道,所述循环形轨道包括相连接的卡料轨道和落料轨道,储存筒1相对设置的另外两侧均设有推料板23,推料板23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其两端(即推料板23的两端)的两个循环形轨道滑动连接,驱动件驱动剪叉机构 22沿上下方向(该上下方向与器具的落料方向)做往复伸缩运动,继而驱动推料板23沿循环形轨道滑动,在循环形轨道的导向下,所述推料板经过所述卡料轨道时,所述推料板能够倾斜嵌入至位于最下层的器具和与该器具套合的器具的空隙之中,所述推料板经过所述落料轨道时,所述推料板与位于最下层的器具的开口边缘抵接,以带动该器具依次与挡料板以及与和该器具套合的器具脱离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提及的器具可以为杯子、碗、碟子或者其他类型的器具。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器具自动出料机,通过设置驱动件和剪叉机构22即可带动推料板23沿着循环形轨道滑动,在循环形轨道的导向作用下,所述推料板经过所述卡料轨道时,所述推料板能够倾斜嵌入至位于最下层的器具和与该器具套合的器具的空隙之中,所述推料板经过所述落料轨道时,所述推料板与位于最下层的器具的开口边缘抵接,以带动该器具依次与挡料板以及与和该器具套合的器具脱离连接,继而能够使位于最下层的器具6从出料口12掉落下来,实现了器具6的自动下落,通过应用剪叉式的机构作为中间驱动件,加之以循环形轨道的导向作用,结构设计较为巧妙,而且这样的结构较为紧凑,占用空间较小,因此有利于该器具自动出料机的小型化设置,实用性较高,而且该结构的加工难度较低,可实现性较高,另外,由于设置循环形轨道与推料板23滑动连接,因此,在轨迹导向机构的导向作用下,推料板23的运动较为顺畅,不会出现卡顿的情况,而且由于推料板23设置有两块,两块推料板23位于储存筒1 的相对设置的两侧,因此,通过同时驱动两块推料板23运动即可保证器具6的平稳剥落,进而保证器具6能够以原有的储存状态下落,便于用户拿取器具6 或者是将器具6运输出去,此外,由于推料板2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循环形轨道配合,因此进一步地保证了该推料板23的运动的平稳性,即进一步地提高的器具6剥落的平稳性。
所述循环形轨道为跑道形滑槽,所述跑道形滑槽内凹于所述定位板的表面设置,所述推料板的第二端与所述跑道形滑槽滑动配合。具体地,推料板的端部设有导向轮,该导向轮与跑道形滑槽滑动配合。
所述循环形轨道还可为跑道形凸起,所述跑道形凸起凸出于所述定位板的表面设置,所述推料板的第二端开设有与所述跑道形凸起滑动配合的凹槽。
所述卡料轨道具有第一倾斜面结构,所述第一倾斜面结构与所述推料板的第二端滑动配合,当所述推料板经过所述卡料轨道时,所述第一倾斜面结构将所述推料板导向至嵌入位于最下层的器具和与该器具套合的器具的空隙之中。
更具体地,参照图7,跑道形滑槽31环绕并包围设置于定位板3的导向块 32设置,导向块32在与卡料轨道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倾斜面结构321,第一倾斜面结构321为由导向块32的顶侧的一面朝向其内侧的另一面下降的斜面结构,第一倾斜面结构321与导向轮226滑动配合,以将推料板23导向至位于最下层的器具6和与该器具6套合的器具6之间的空隙之中,以能够与位于最下层的器具6抵接,继而实现每次只能推动一个器具6下落,如图7所示,与卡料轨道连接且位于跑道形滑槽31的内侧(以图7所示的布置方式为例,跑道形滑槽31的内侧为靠近导向槽33的一侧)的为落料轨道,当推料板23被第一倾斜面结构321导向至并经过卡料轨道时,推料板23继续沿落料轨道滑动,直至推动位于最下层的器具6完全和与该器具6套合的器具6脱离。可以理解的是,如图7所示,推料板23在第一倾斜面结构321滑动的区域称为卡料轨道,卡料轨道可以理解为将推料板23导向至能够嵌入到位于出料口12位置处的相邻两个器具6之间的空隙之中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倾斜面结构321的表面应当为一个完整的平面,以使推料板23的滑动较为顺畅,当然,该第一倾斜面结构321的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需要以能够将推料板23导向至位于最下层的器具6和与该器具6套合的器具6之间的空隙之中并能够使推料板23与位于最下层的器具6抵接为前提,具体可根据实际的设计结构进行合理的选择。
可以理解的是,导向块32为一呈近似跑道形的实心块,该导向块32包括方形块以及分别设置在该方形块的两端的两块半圆形块,以图7所示的布置方式为例,设置在方块的顶部的半圆形块为顶部半圆形块,设置在方形块的底部的为底部半圆形块,第一倾斜面结构321为由导向块32的顶侧朝向内侧下降的斜面结构,具体到本实施例当中,第一倾斜面结构321为由顶部半圆形块的侧壁的一点为起点朝向方形块的内侧(以图7所示的布置方式为例,方形块靠近导向槽33的一侧为内侧)下降的斜面结构,这样设置,在推料板23的实际运动过程中,就能够将推料板23导向至跑道形滑槽31的内侧(以图7所示的布置方式为例,跑道形滑槽31靠近导向槽33的一侧为该跑道形滑槽31的内侧),进而使得推料板23能够嵌入到位于最下层的器具6和与该器具6套合的器具6 之间的空隙之中,在推料板23继续沿跑道形滑槽31的内侧滑动时,就能够推动位于最下层的器具6依次与挡料板5以及与该器具6套合的器具6脱离,继而实现自动落料。
所述循环形轨道还包括复位轨道,所述复位轨道、卡料轨道和落料轨道循环连接形成环状的所述循环形轨道。
参照图7,复位轨道为位于跑道形滑槽31的外侧(以图7所示的布置方式为例,跑道形滑槽31的外侧为与其内侧对置的,且远离导向槽33的一侧)的轨迹,复位轨道设有由导向块32的外侧的一面朝向其底侧的另一面下降的第二倾斜面结构322,第二倾斜面结构322与导向轮226滑动配合,具体到本实施例当中,第二倾斜面结构322为由方形块的外侧(以图7所示的布置方式为例,方形块远离导向槽33且与其内侧对置的一侧为方形块的外侧)朝向底部半圆形块的侧壁的一侧下降的斜面结构,通过设置第二倾斜面结构322,能够将推料板23由低端位置导向至跑道形滑槽31的外侧,即将推料板23导向至复位轨道,以利于推料板23的复位,为下一次驱动器具6下落做好准备。
示例性地,推料板23为由其第一侧的一面朝向其第二侧的另一面倾斜的第三倾斜面结构,使用时,推料板的第一侧位于其第二侧的外侧,即推料板23的第一侧凸出于其第二侧设置,推料板23的第二侧与器具6抵接,具体可参照图 6。通过使推料板23的第一侧设置于其第二侧的外侧,且使推料板23的第二侧与器具6抵接,可减小推料板23的面积,在使用时,可避免推料板23与倒数第二个器具6(即与最下层器具6套合的器具6)接触,进而保证推料板23每次只能推动一个器具6落下。
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当中,剪叉机构22包括一对第一连接板221以及一对第二连接板222,一对第一连接板22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223(导向轴) 相铰接在一起,第一连接板22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铰接轴224与第二连接板222 的第一端铰接,第二连接板222的第二端与推料板23连接,一对第二连接板222 之间交叉设置。通过驱动件传动第一连接板221,第一连接板221传动第二连接板222,而第二连接板222传动推料板23,这样设置,可使得该剪叉机构22的结构较为紧凑,占用空间小,因此能够利于该器具自动出料机的小型化设置。
较佳地,定位板3开设有导向槽33,第一铰接轴223与导向槽33滑动配合,以对剪叉机构22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使得剪叉机构22的往复升降运动更加顺畅。具体如图7所示,导向槽33位于同一定位板3的两个跑道形滑槽31 之间的中部位置,以使得对剪叉机构22的导向作用更加均匀。
较佳地,一对第二连接板222之间通过第三铰接轴225相铰接在一起,第三铰接轴225与第一铰接轴223均处于同一水平线,第三铰接轴225与导向槽 33滑动配合,以进一步对剪叉机构22进行导向,使得剪叉机构22的运动更加平稳且顺畅。
此外,为保证两个剪叉机构22之间的同步性,第一连接板221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板222的第一端的连接位置形成共轴位置,第二铰接轴22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处于不同的剪叉机构22上的共轴位置连接。
当然,剪叉机构22的具体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所示例出来的结构,具体还可以采用专利文献CN10257754A、CN204146613U、CN203801996U等所公开的剪叉机构22。
示例性地,驱动件为电推杆21,电推杆21具有固定端和伸缩端,固定端固定于储存筒1的筒壁,伸缩端与第一铰接轴223连接,这样设置,可以使该驱动组件2的结构较为紧凑,简单,以利于降低该器具自动出料机的制作成本。当然,电推杆21也可以使用气缸或者电机和直线驱动机构结合的机构替代,只要能够实现驱动剪叉机构22做往复升降运动即可。
在本实施例当中,挡料板5为具有一定弹性的薄片状结构,例如,挡料板5 可以为铁片或者是塑料片,在非工作状态时,挡料板5对器具6起到阻挡作用,以避免器具6掉落,而在推料板23推动位于最下层的器具6向下运动时,在器具6的抵顶作用下,挡料板5被弹开,当器具6完全脱离挡料板5后,挡料板5 能够迅速复位,以阻挡器具6下落。
具体如图4所示,挡料板5包括相连接的固定部51和折弯部52,固定部 51与储存筒1的筒壁连接,折弯部52朝向储存筒1的中部位置弯折,折弯部 52承托位于最下层的器具6。
如图1和图2所示,器具自动出料机还包括外壳4,外壳4为中空结构,外壳4设有入口41、出口42以及盖板43,储存筒1设于外壳4内,定位板3固定于外壳4的内侧壁,入口41与进料口11连通,出口42与出料口12连通,盖板43与入口41的边缘扣合。通过设置外壳4可使得该器具自动出料机的外形更加美观。
可以理解的是,该器具自动出料机还应当设置有控制器,该控制器为可编程控制器,例如可采用型号为S7-200的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其中,电推杆21 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而控制器的输入端可与设置于器具自动出料机外部的控制按钮电性连接,通过启动或关闭该控制按钮即可使电推杆21启动或者停止,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内通过烧录常规程序即可实现接收控制按钮的信息,并根据控制按钮的信息对电推杆21进行控制。
当该器具自动出料机应用于普通家庭或者是普通餐厅当中时,控制按钮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而安装,或者将控制按钮安装于外壳4的外壁面上,以方便用户使用,而当该器具自动出料机应用于自动水果机或者是自动饮料机上时,该器具自动出料机的控制器可内置于自动水果机或者自动饮料机的控制系统中,并与该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用户下单后,自动水果机或自动饮料机就可根据菜单对该器具自动出料机进行顺序控制。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5)

1.器具自动出料机,包括储存筒,所述储存筒用于储存多个依次层叠设置的器具,相邻两个所述器具的开口边缘之间形成空隙,所述储存筒具有出料口和进料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料板、定位板和驱动组件,所述挡料板具有弹性,所述挡料板用于承托位于最下层的器具,所述定位板设于所述储存筒的外侧,所述定位板开设有循环形轨道,所述循环形轨道包括相连接的卡料轨道和落料轨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推料板、剪叉机构以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剪叉机构的第一端传动连接,所述剪叉机构的第二端与所述推料板的第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推料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循环形轨道滑动连接,所述推料板经过所述卡料轨道时,所述推料板能够倾斜嵌入至位于最下层的器具和与该器具套合的器具的空隙之中,所述推料板经过所述落料轨道时,所述推料板与位于最下层的器具的开口边缘抵接,以带动该器具依次与挡料板以及与和该器具套合的器具脱离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自动出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形轨道为跑道形滑槽,所述跑道形滑槽内凹于所述定位板的表面设置,所述推料板的第二端与所述跑道形滑槽滑动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自动出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形轨道为跑道形凸起,所述跑道形凸起凸出于所述定位板的表面设置,所述推料板的第二端开设有与所述跑道形凸起滑动配合的凹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器具自动出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料轨道具有第一倾斜面结构,所述第一倾斜面结构与所述推料板的第二端滑动配合,当所述推料板经过所述卡料轨道时,所述第一倾斜面结构将所述推料板导向至嵌入位于最下层的器具和与该器具套合的器具的空隙之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具自动出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跑道形滑槽环绕并包围导向块设置,所述导向块设于所述定位板,所述导向块在与所述卡料轨道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所述第一倾斜面结构,所述第一倾斜面结构与推料板的第二端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倾斜面结构为由所述导向块的顶侧的一面朝向其内侧的另一面下降的斜面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器具自动出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形轨道还包括复位轨道,所述复位轨道、卡料轨道和落料轨道循环连接形成环状的所述循环形轨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器具自动出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轨道设有由所述导向块的外侧的一面朝向其底侧的另一面下降的第二倾斜面结构,所述第二倾斜面结构与所述推料板的第二端滑动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自动出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板为由其第一侧的一面朝向其第二侧的另一面倾斜的第三倾斜面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自动出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机构设有导向轴,所述定位板开设有与所述导向轴滑动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器具的出料方向平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器具自动出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机构包括一对第一连接板以及一对第二连接板,一对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相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铰接轴为所述导向轴,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推料板连接,一对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交叉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器具自动出料机,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三铰接轴相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三铰接轴与所述第一铰接轴均处于同一水平线,所述第三铰接轴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器具自动出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一端的连接位置形成共轴位置,所述第二铰接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处于不同的所述剪叉机构上的共轴位置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器具自动出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电推杆,所述电推杆具有固定端和伸缩端,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储存筒的筒壁,所述伸缩端与所述第一铰接轴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自动出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板包括相连接的固定部和折弯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储存筒的筒壁连接,所述折弯部朝向所述储存筒的中部位置弯折,所述折弯部承托位于最下层的所述器具。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器具自动出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具自动出料机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中空结构,所述外壳设有入口、出口以及盖板,所述储存筒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入口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盖板与所述入口的边缘扣合。
CN201822278875.4U 2018-12-31 2018-12-31 器具自动出料机 Active CN210008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8875.4U CN210008779U (zh) 2018-12-31 2018-12-31 器具自动出料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8875.4U CN210008779U (zh) 2018-12-31 2018-12-31 器具自动出料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8779U true CN210008779U (zh) 2020-02-04

Family

ID=69312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78875.4U Active CN210008779U (zh) 2018-12-31 2018-12-31 器具自动出料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87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4286A (zh) * 2018-12-31 2019-04-26 广州富港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器具自动出料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4286A (zh) * 2018-12-31 2019-04-26 广州富港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器具自动出料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63762B1 (en) Easy height adjustment device for refrigerator shelves
CN210008779U (zh) 器具自动出料机
CN110807871A (zh) 一种自动餐饮售卖机
CN110544345A (zh) 一种自动落杯和储杯一体设备
CN215190572U (zh) 货架装置
US20220192148A1 (en) Pet snack machine
CN210095256U (zh) 器具自动下料机
CN106040034B (zh) 物料自动混合装置
KR101885499B1 (ko) 슬라이드 방식의 음료컵 배출장치
CN208666445U (zh) 运输机构
CN110689669A (zh) 一种出餐机构及包含其的售卖机
CN210442871U (zh) 一种出餐机构及包含其的售卖机
CN210442869U (zh) 一种自动餐饮售卖机
CN212291689U (zh) 一种自动烹饪系统
WO2012105257A1 (ja) 食品切断装置
CN110840367B (zh) 分配器和洗涤电器
CN210377662U (zh) 一种自动落杯和储杯一体设备
CN210884293U (zh) 出餐输送系统
CN209682942U (zh) 上料机构和热熔装料机
CN217185449U (zh) 一种餐具取用器的出料装置
CN215383502U (zh) 一种下料装置及食品加工机
CN209140240U (zh) 磁棒用压卡簧机
CN109674285A (zh) 器具自动下料机
CN210466548U (zh) 一种面膜原料的移动式下料机构
CN210006143U (zh) 咖啡胶囊售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30

Address after: 501-2, Guangz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11, Nanyun fifth road, Science City,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FUGANG LIF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501-1, Guangz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11, Nanyun 5th Road, Science City,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FUGANG WA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