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3468U - 一种真空泵降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真空泵降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3468U
CN210003468U CN201920164510.0U CN201920164510U CN210003468U CN 210003468 U CN210003468 U CN 210003468U CN 201920164510 U CN201920164510 U CN 201920164510U CN 210003468 U CN210003468 U CN 2100034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vacuum pump
cooling tower
water
wa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6451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守垒
何斌
惠吉阳
李文源
王海泉
秦会利
张朋
赵鹏
解增朋
苗为超
万华伟
冯展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OPSCIENCE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OPSCIENCE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OPSCIENCE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OPSCIENCE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6451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34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3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346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泵降温系统,属于真空泵降温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真空泵、第一冷却塔、第二冷却塔和冷却池;所述第一冷却塔和第二冷却塔的内部顶端设有喷淋头;所述真空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管与第一冷却塔的喷淋头连接;所述第一冷却塔下部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水管与第二冷却塔的喷淋头连接;所述第二冷却塔下部的出水口通过第三水管与真空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三水管的一部分没入冷却池中。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冷却塔、第二冷却塔和冷却池对真空泵出水进行三级降温,降温后的水再循环进入真空泵对其降温,实现了循环降温,节约用水,避免了真空泵在运转时过热而达不到规定的真空度,进而损坏真空泵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真空泵降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泵降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真空泵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真空泵在工作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出现真空泵在运转时过热而达不到规定的真空度,进而损坏真空泵的问题。因此为保证真空泵的正常运转,需用冷却水对其进行冷却降温。
目前对真空泵的降温,多是采用新水冷却,使用后的水直接外排,水用量很大,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泵降温系统,通过第一冷却塔、第二冷却塔和冷却池对真空泵出水进行三级降温,降温后的水再循环进入真空泵对其降温,实现了循环降温,节约用水,且降温效果好,避免了真空泵在运转时过热而达不到规定的真空度,进而损坏真空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真空泵降温系统,包括真空泵、第一冷却塔、第二冷却塔和冷却池;所述第一冷却塔和第二冷却塔的内部顶端设有喷淋头;所述真空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管与第一冷却塔的喷淋头连接;所述第一冷却塔下部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水管与第二冷却塔的喷淋头连接;所述第二冷却塔下部的出水口通过第三水管与真空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三水管的一部分没入冷却池中;所述第一冷却塔的底部高于第二冷却塔的顶部;所述第一水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三水管上设有泵。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却塔和第二冷却塔内,位于喷淋头下方设有冷却塔填料。
优选地,所述真空泵与第一冷却塔之间还连接有换热器;所述真空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管与换热器的加热介质入口连接;所述加热器的加热介质出口通过第四水管与第一冷却塔的喷淋头连接;所述第四水管上设有泵。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优选地,所述第四水管上设有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三水管上设有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第三水管没入冷却池的部分为蛇形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冷却塔、第二冷却塔和冷却池对真空泵出水进行三级降温,降温后的水再循环进入真空泵对其降温,实现了循环降温,节约用水,且降温效果好,避免了真空泵在运转时过热而达不到规定的真空度,进而损坏真空泵的问题。
2. 将第一冷却塔底部距地面的高度设置为高于第二冷却塔顶部距地面的高度,利用第一冷却塔和第二冷却塔的高度差,实现了循环水自动由第一冷却塔流入第二冷却塔内,减少了泵的使用,节约用电。
3. 第一冷却塔和第二冷却塔内的冷却塔填料可以增加散热量,延长塔内循环水的停留时间,增加散热面积,使塔内的循环水得到充分的冷却。
4. 在真空泵和第一冷却塔之间增设换热器,利用真空泵出水的高温对需要加热的冷流体进行加热,充分利用了真空泵出水的热能,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真空泵、2-第一冷却塔、3-第二冷却塔、4-冷却池、5-喷淋头、6-第一水管、7-第二水管、8-第三水管、9-单向阀、10-冷却塔填料、11-换热器、11.1-加热介质入口、11.2-加热介质出口、11.3-冷流体入口、11.4-冷流体出口、12-第四水管、13-控制阀、14-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用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真空泵降温系统,包括真空泵1、第一冷却塔2、第二冷却塔3和冷却池4;所述第一冷却塔2和第二冷却塔3的内部顶端设有喷淋头5;所述真空泵1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管6与第一冷却塔2的喷淋头5连接;所述第一冷却塔2下部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水管7与第二冷却塔3的喷淋头5连接;所述第二冷却塔3下部的出水口通过第三水管8与真空泵1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三水管8的一部分没入冷却池4中;所述第一冷却塔2的底部高于第二冷却塔3的顶部,如可以在第一冷却塔2下方垫一个底座;所述第一水管6上设有单向阀9,防止水倒流入真空泵1内;所述第一水管6和第三水管8上设有泵14和控制阀13。
工作原理:
真空泵1的高温出水在泵14的作用下,通过第一进水管进入第一冷却塔2顶部的喷淋头5内,并由喷淋头5均匀分散到第一冷却塔2内。高温水在从喷淋头5降落到第一冷却塔2底部的过程中,经历了第一次冷却降温。
由于第一冷却塔2的底部距地面的高度高于第二冷却塔3的顶部距地面的高度,因此,一次降温后的水可从第一冷却塔2下部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水管7自动流入第二冷却塔3顶部的喷淋头5内,减少了泵14的使用,节约用电。随后再由喷淋头5将水均匀分散到第二冷却塔3内。一次降温后的水在从喷淋头5降落到第二冷却塔3底部的过程中,经历了第二次冷却降温。
第一冷却塔2和第二冷却塔3顶部喷淋头5的设置起到了增加高温水散热面积的作用,使第一冷却塔2和第二冷却塔3的冷却效果更好。
二次降温后的水从第二冷却塔3下部的出水口流出,通过第三水管8流回真空泵1的途中,再经过冷却池4中冷却水的冷却,使得最终进入真空泵1的循环水温度进一步降低,从而对真空泵1进行充分地降温,避免了真空泵1在运转时过热而达不到规定的真空度,进而损坏真空泵1的问题。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水管8没入冷却池4的部分为蛇形管,能够增加二次降温后的水在冷却池4中的行走路径,延长水在冷却池4中的停留时间,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塔2和第二冷却塔3内,位于喷淋头5下方设有冷却塔填料10。
冷却塔填料10可以增加散热量,延长塔内循环水的停留时间,增加散热面积,使塔内的循环水得到充分的冷却。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真空泵1与第一冷却塔2之间还连接有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设有加热介质入口11.1、加热介质出口11.2、冷流体入口11.3和冷流体出口11.4;所述真空泵1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管6与板式换热器的加热介质入口11.1连接;所述加热器的加热介质出口11.2通过第四水管12与第一冷却塔2的喷淋头5连接;所述第四水管12上设有泵14和控制阀13。
真空泵1出水在进入第一冷却塔2降温之前,先通过第一水管6进入板式换热器内,作为加热介质对待加热的冷流体进行加热,充分利用了真空泵1出水的热能,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细节,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作出的变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矛盾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各个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7)

1.一种真空泵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真空泵、第一冷却塔、第二冷却塔和冷却池;
所述第一冷却塔和第二冷却塔的内部顶端设有喷淋头;
所述真空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管与第一冷却塔的喷淋头连接;
所述第一冷却塔下部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水管与第二冷却塔的喷淋头连接;
所述第二冷却塔下部的出水口通过第三水管与真空泵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第三水管的一部分没入冷却池中;
所述第一冷却塔的底部高于第二冷却塔的顶部;
所述第一水管上设有单向阀;
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三水管上设有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塔和第二冷却塔内,位于喷淋头下方设有冷却塔填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空泵与第一冷却塔之间还连接有换热器;
所述真空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管与换热器的加热介质入口连接;
换热器的加热介质出口通过第四水管与第一冷却塔的喷淋头连接;
所述第四水管上设有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泵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泵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水管上设有控制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三水管上设有控制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管没入冷却池的部分为蛇形管。
CN201920164510.0U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真空泵降温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03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64510.0U CN210003468U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真空泵降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64510.0U CN210003468U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真空泵降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3468U true CN210003468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300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6451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03468U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真空泵降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34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9703A (zh) * 2020-07-07 2020-09-18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离心真空泵的温度保护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9703A (zh) * 2020-07-07 2020-09-18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离心真空泵的温度保护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0168A (zh) 用于变流器功率模块的水冷却装置
CN103884037A (zh) 采暖热网循环水热交换系统
CN210003468U (zh) 一种真空泵降温系统
CN204211856U (zh) 一种带有换热系统的多晶铸锭炉
CN113169354B (zh) 包含多个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系统
KR100786938B1 (ko) 태양열 보일러
CN102192819B (zh) 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役前水压试验快速升温工艺
CN201294452Y (zh) 用于变流器功率模块的水冷却装置
CN208950693U (zh) 一种轻型航空发动机水冷散热装置
CN208419180U (zh) 一种多温度速热总成
CN104936418B (zh) 一种电动汽车一体化充电仓水冷式散热系统
CN207130592U (zh) 一种利用微波磁控管发热作为热源的导热油循环系统
CN211321851U (zh) 一种节能运行的全封闭循环冷却系统
CN210343653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系统
CN108592378A (zh) 一种流化床热水锅炉废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9420175U (zh) 车辆、控制器散热总成以及控制器的散热系统
CN107762806A (zh) 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
CN210141583U (zh) 一种发电厂用锅炉过热降温装置
CN208332643U (zh) 一种流化床热水锅炉废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101849144A (zh) 定向流动的加热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循环供暖系统
CN209045714U (zh) 叉车电池组水冷装置
CN214199743U (zh) 一种冷却水流量自动调节的冷凝器
CN219911074U (zh) 一种用于空压机热能回收的冷却水系统
CN219953486U (zh) 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CN219390609U (zh) 一种车载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