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1587U - 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1587U
CN210001587U CN201920853556.3U CN201920853556U CN210001587U CN 210001587 U CN210001587 U CN 210001587U CN 201920853556 U CN201920853556 U CN 201920853556U CN 210001587 U CN210001587 U CN 210001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hamber
base
rotating shaft
shell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5355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富春
肖华军
肖建民
温从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enhang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enhang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enhang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enhang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5355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1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1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1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包括外壳、制氧机构和稳定机构,所述制氧机构位于外壳的内部,所述制氧机构包括第一内腔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内腔预留于外壳的顶部,且外壳的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二内腔、第三内腔和第四内腔,所述第四内腔位于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之间,所述第二内腔的底部和第四内腔的底部通过第三管道相互连接,所述第三内腔的底部和第四内腔的底部通过第四管道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支撑板和橡胶垫,且支撑板能够进行旋转,从而使得该制氧装置在进行移动时,能够收纳起到,且需要稳定工作时,能够旋转,使得支撑板上的橡胶垫与地面紧密接触,从而保证了该制氧装置在进行工作时,不会发生位置的移动。

Description

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
背景技术
氧气很重要的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用途,氧气的这些用途一般都是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空气中的成分主要为氧气和氮气,且制氧装置能够将这两种气体分离出来,从而能够得到氧气,然而市面上各种的制氧装置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778821U的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制氧装置,其虽然通过滚轮方便了制氧装置的移动,但是并未解决现有的制氧装置在受到外力时,会发生移动,容易导致制氧装置与其它配套设备发生碰撞,从而降低了制氧装置的安全性,为此我们提出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包括外壳、制氧机构和稳定机构,所述制氧机构位于外壳的内部,所述制氧机构包括第一内腔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内腔预留于外壳的顶部,且外壳的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二内腔、第三内腔和第四内腔,所述第四内腔位于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之间,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的内部均安装有分子筛,并且第四内腔的边侧连接有氧气输出管道,所述控制器安装于外壳的顶部,所述第一内腔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空气输入管道和氮气输出管道,且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之间通过第一管道相互连接,并且第一管道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内腔和第三内腔之间通过第二管道相互连接,且第二管道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内腔的底部和第四内腔的底部通过第三管道相互连接,且第三管道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内腔的底部和第四内腔的底部通过第四管道相互连接,且第四管道上安装有第四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稳定机构固定于外壳的底部,所述稳定机构包括底座和第一转轴,所述底座固定于外壳的底部,且底座的下端面安装有滚轮,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安装于底座的内侧,且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贯穿底座与把手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安装有活动块,且活动块位于底座的内部,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内壁通过第二转轴与支撑板的中部相互连接,并且支撑板的底部铺设有橡胶垫,而且支撑板底部的上端面通过弹簧与底座的底部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设计为“U”字型结构,且底座的顶部与外壳的底部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均设计为螺纹状结构,且第一转轴两端的螺纹状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设置有2个,且活动块关于第一转轴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并且活动块与第一转轴为螺纹连接,而且活动块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相互贴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设置有2个,且支撑板关于第一转轴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并且支撑板通过第二转轴和通槽与底座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橡胶垫的底部设计为弧形结构,且橡胶垫与支撑板的底部为粘贴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簧为倾斜设计,且弹簧与支撑板构成伸缩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有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能够不间断的向第四内腔的内部输送氧气,从而保证了该制氧装置能够持续且稳定的产生氧气,提升了制氧的效率。
2、设置有支撑板和橡胶垫,且支撑板能够进行旋转,从而使得该制氧装置在进行移动时,能够收纳起来,且需要稳定工作时,能够旋转,使得支撑板上的橡胶垫与地面紧密接触,从而保证了该制氧装置在进行工作时,不会发生位置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第一内腔;3、第二内腔;4、第三内腔;5、第四内腔;6、分子筛;7、氧气输出管道;8、控制器;9、空气输入管道;10、氮气输出管道;11、第一管道;12、第一电磁阀;13、第二管道;14、第二电磁阀;15、第三管道;16、第三电磁阀;17、第四管道;18、第四电磁阀;19、底座;20、滚轮;21、第一转轴;22、把手;23、活动块;24、通槽;25、支撑板;26、第二转轴;27、橡胶垫;2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包括外壳1、制氧机构和稳定机构,制氧机构位于外壳1的内部,制氧机构包括第一内腔2和控制器8,第一内腔2预留于外壳1的顶部,且外壳1的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二内腔3、第三内腔4和第四内腔5,第四内腔5位于第二内腔3和第三内腔4之间,且第二内腔3和第三内腔4的内部均安装有分子筛6,并且第四内腔5的边侧连接有氧气输出管道7。控制器8安装于外壳1的顶部。第一内腔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空气输入管道9和氮气输出管道10,且第一内腔2和第二内腔3之间通过第一管道11相互连接,并且第一管道11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2;第一内腔2和第三内腔4之间通过第二管道13相互连接,且第二管道13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14。第二内腔3的底部和第四内腔5的底部通过第三管道15相互连接,且第三管道15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16,第三内腔4的底部和第四内腔5的底部通过第四管道17相互连接,且第四管道17上安装有第四电磁阀18,保证了该制氧装置能够持续且稳定的产生氧气,提升了制氧的效率。
为能够增加该制氧装置整体的稳定,本实施案例,优选的,稳定机构固定于外壳1的底部,稳定机构包括底座19和第一转轴21。底座19固定于外壳1的底部,且底座19的下端面安装有滚轮20。第一转轴21的一端安装于底座19的内侧,且第一转轴21的另一端贯穿底座19与把手22相互连接;第一转轴21的外壁安装有活动块23,且活动块23位于底座19的内部。底座19的底部开设有通槽24,且通槽24的内壁通过第二转轴26与支撑板25的中部相互连接,并且支撑板25的底部铺设有橡胶垫27,而且支撑板25底部的上端面通过弹簧28与底座19的底部相互连接。
为保证底座19的内部能够安装一些零件,同时保证底座19与外壳1之间的稳固性,本实施案例,优选的,底座19设计为“U”字型结构,且底座19的顶部与外壳1的底部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
为保证第一转轴21正转或者反转时,2个活动块23能够做相互远离运动或者做相互靠近运动,本实施案例,优选的,第一转轴21的两端均设计为螺纹状结构,且第一转轴21两端的螺纹状方向相反,活动块23设置有2个,且活动块23关于第一转轴21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并且活动块23与第一转轴21为螺纹连接,而且活动块23的底部与底座19的顶部相互贴合。
为保证2个支撑板25在2个活动块23的作用下,能够同时绕着第二转轴26旋转,本实施案例,优选的,支撑板25设置有2个,且支撑板25关于第一转轴21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并且支撑板25通过第二转轴26和通槽24与底座19构成转动结构。
设置的橡胶垫27增加了支撑板25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升了该制氧装置的稳定性,本实施案例,优选的,橡胶垫27的底部设计为弧形结构,且橡胶垫27与支撑板25的底部为粘贴连接。
为保证弹簧28能够将发生旋转的支撑板25拉回原位置,从而不会影响该制氧装置的移动,本实施案例,优选的,弹簧28为倾斜设计,且弹簧28与支撑板25构成伸缩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外界的空气经压缩机压缩后,通过空气输入管道9注入到第一内腔2的内部,然后控制器8控制第一管道11上的第一电磁阀12打开,使得空气通过第一管道11进入到第二内腔3的内部,使得第二内腔3的内部压强变大,由于分子筛6在压力过大下,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氮气,从而剩下氧气,然后第三电磁阀16打开,使得氧气通过第三管道15进入到第四内腔5的内部被收集,当第一电磁阀12关闭,第二电磁阀14打开时,空气通过第二管道13进入到第三内腔4的内部,然后空气中的氮气被第三内腔4内部的分子筛6吸附,且氧气在第四电磁阀18打开的情况下通过第四管道17进入到第四内腔5的内部被收集,当第三内腔4内部的分子筛6吸附氮气的过程中,第一电磁阀12打开,由于第二内腔3内部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到第四内腔5的内部,导致第二内腔3内部的压强下降,从而分子筛6不再吸附氮气,然后氮气在外界的抽力下,通过第一管道11、第一内腔2和氮气输出管道10排出,当第二内腔3内部氮气排完后,再次向第二内腔3的内部注入空气,使得第二内腔3内部对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进行分离,然后再将第三内腔4内部的氮气排出,再向第三内腔4的内部注入空气,从而使得第四内腔5的内部能够持续的被第二内腔3和第三内腔4注入氧气,且控制器8是控制第一电磁阀12打开时,第二电磁阀14处于关闭状态,反之第一电磁阀12关闭时,第二电磁阀14处于打开状态;
该制氧装置能够通过滚轮20进行移动,当该制氧装置需要稳定在一个地方进行工作时,此时正转把手22,接着把手22带动第一转轴21进行正转,使得2个活动块23做相互远离运动,从而活动块23推动支撑板25绕着第二转轴26转动,使得支撑板25的底部靠近地面,当支撑板25底部的橡胶垫27与地面紧密接触时,此时即可将该制氧装置稳定的固定在原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包括外壳(1)、制氧机构和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机构位于外壳(1)的内部,所述制氧机构包括第一内腔(2)和控制器(8),所述第一内腔(2)预留于外壳(1)的顶部,且外壳(1)的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二内腔(3)、第三内腔(4)和第四内腔(5),所述第四内腔(5)位于第二内腔(3)和第三内腔(4)之间,且第二内腔(3)和第三内腔(4)的内部均安装有分子筛(6),并且第四内腔(5)的边侧连接有氧气输出管道(7),所述控制器(8)安装于外壳(1)的顶部,所述第一内腔(2)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空气输入管道(9)和氮气输出管道(10),且第一内腔(2)和第二内腔(3)之间通过第一管道(11)相互连接,并且第一管道(11)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2),所述第一内腔(2)和第三内腔(4)之间通过第二管道(13)相互连接,且第二管道(13)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14),所述第二内腔(3)的底部和第四内腔(5)的底部通过第三管道(15)相互连接,且第三管道(15)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16),所述第三内腔(4)的底部和第四内腔(5)的底部通过第四管道(17)相互连接,且第四管道(17)上安装有第四电磁阀(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机构固定于外壳(1)的底部,所述稳定机构包括底座(19)和第一转轴(21),所述底座(19)固定于外壳(1)的底部,且底座(19)的下端面安装有滚轮(20),所述第一转轴(21)的一端安装于底座(19)的内侧,且第一转轴(21)的另一端贯穿底座(19)与把手(22)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1)的外壁安装有活动块(23),且活动块(23)位于底座(19)的内部,所述底座(19)的底部开设有通槽(24),且通槽(24)的内壁通过第二转轴(26)与支撑板(25)的中部相互连接,并且支撑板(25)的底部铺设有橡胶垫(27),而且支撑板(25)底部的上端面通过弹簧(28)与底座(19)的底部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9)设计为“U”字型结构,且底座(19)的顶部与外壳(1)的底部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21)的两端均设计为螺纹状结构,且第一转轴(21)两端的螺纹状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23)设置有2个,且活动块(23)关于第一转轴(21)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并且活动块(23)与第一转轴(21)为螺纹连接,而且活动块(23)的底部与底座(19)的顶部相互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5)设置有2个,且支撑板(25)关于第一转轴(21)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并且支撑板(25)通过第二转轴(26)和通槽(24)与底座(19)构成转动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27)的底部设计为弧形结构,且橡胶垫(27)与支撑板(25)的底部为粘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8)为倾斜设计,且弹簧(28)与支撑板(25)构成伸缩结构。
CN201920853556.3U 2019-06-06 2019-06-06 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 Active CN210001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53556.3U CN210001587U (zh) 2019-06-06 2019-06-06 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53556.3U CN210001587U (zh) 2019-06-06 2019-06-06 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1587U true CN210001587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309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53556.3U Active CN210001587U (zh) 2019-06-06 2019-06-06 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15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64658A (zh) 一种抗震防摔的叉车电池
CN210001587U (zh) 二段式均压集成制氧装置
CN109019310A (zh) 一种起重机用新型吊钩防脱钩装置
CN105098949A (zh) 一种手动充电器
CN104533764B (zh) 一种静音气泵
CN212717078U (zh) 一种防震变频式空气压缩机
CN109910058A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机器人用随行二次定位座
JP2008223747A (ja) エネルギーの保存装置
CN207069194U (zh) 一种可靠型连接器
CN108599692B (zh) 一种能量系统节能综合优化装置
CN108457498A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远红外桑拿房
CN201454311U (zh) 一种袋式除尘器用圆形气包
CN109980153A (zh) 一种环保碳金水平电池泄气阀结构
CN109969866A (zh) 一种电力绕线结构
CN107336613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08656541U (zh) 一种电机稳定装置
CN208310305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远红外桑拿房
CN206294060U (zh) 一种具备防摔功能的开关电源器
CN218281205U (zh) 一种移动式制氮装置
CN108970128B (zh) 一种风洞娱乐供风装置
CN211415134U (zh) 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支架
CN111541342B (zh) 一种利用离心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驱动保护装置
CN209093037U (zh) 一种便于更换活性炭的活性炭吸附装置
CN212454978U (zh) 一种水利泵站用自动化抽水装置
CN212192955U (zh) 一种手机电池盖拆卸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