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93855U - 一种组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93855U
CN209993855U CN201921214215.8U CN201921214215U CN209993855U CN 209993855 U CN209993855 U CN 209993855U CN 201921214215 U CN201921214215 U CN 201921214215U CN 209993855 U CN209993855 U CN 2099938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connector
module
along
convey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1421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建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onglian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onglian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onglian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onglian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938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938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装装置,用于组装连接器与卡扣,所述连接器与卡扣用以沿第一方向相向组装,包括:基座;用以输送所述卡扣的第一卡扣输送模块以及用以限位所述连接器的连接器限位模块,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连接器的连接器限位模块设置于所述基座上,至少用以限定所述连接器沿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的位移;其中,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与所述连接器限位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同一轴线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装装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的稳定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降低报废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避免因为人工主观原因导致受力不均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组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领域的组装技术,具体为一种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中,汽车线束越来越复杂,由线束问题引发的汽车故障也相应增加,随着人们对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整合线束与改善线束问题迫在眉睫。整合线束与改善汽车线束问题的重要关键点在于对线束的组装,线束组装的核心点在于对线束连接器与卡扣的组装,故而线束连接器与卡扣的组装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组装采用人工方式,由于人工操作组装效率较低,劳动强度较大,成本较高;在装配过程中,连接器与卡扣组装受力不均匀且不受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装置,以解决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装配过程中受力不均匀且不受控制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装置,用于组装连接器与卡扣,所述连接器与卡扣用以沿第一方向相向组装,包括:基座;用以输送所述卡扣的第一卡扣输送模块,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以及用以限位所述连接器的连接器限位模块,所述连接器限位模块设置于所述基座上,至少用以限定所述连接器沿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的位移;其中,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与所述连接器限位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同一轴线上。
可选的,所述组装装置还包括:用以输送所述卡扣的第二卡扣输送模块,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用以沿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所述卡扣;其中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在一第一预定位置与一第二预定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位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与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相对位。
可选的,所述组装装置还包括:用以输送所述卡扣的第三卡扣输送模块,所述第三卡扣输送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平行布置;当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位于所述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与所述第三卡扣输送模块相对位。
可选的,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可选的,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包括一卡扣安置槽,所述卡扣安置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并与所述卡扣相匹配,用以沿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所述卡扣。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包括一卡扣顶针,所述卡扣顶针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并与所述卡扣相匹配,用以沿所述第一方向推送所述卡扣。
可选的,所述第三卡扣输送模块包括一具有凹槽的传送带,用以沿所述第一方向传送所述卡扣;其中,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并与所述卡扣相匹配,用以沿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所述卡扣。
可选的,所述连接器限位模块包括一沿第三方向可移动的压块,所述压块用以通过与所述连接器的接触,限定所述连接器的自由度。
可选的,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可选的,所述组装装置还包括:用以输送所述连接器的连接器输送模块,所述连接器输送模块沿第四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用以沿所述第四方向输送所述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输送模块在一第三预定位置与一第四预定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连接器输送模块位于所述第三预定位置时,所述连接器输送模块与所述连接器限位模块相对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装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卡扣输送模块和连接器限位模块,将处于第一卡扣输送模的卡扣输送至连接器限位模块内的连接器中,从而实现了连接器与卡扣的高效组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的稳定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降低报废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避免因为人工主观原因导致受力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卡扣与连接器组装前与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装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卡扣输送模块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限位模块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卡扣输送模块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卡扣输送模块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输送模块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装装置的工作过程的示意图。
图中:
10-卡扣,20-连接器,21-卡扣接口,30-组装的卡扣与连接器;100-基座,200-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10-卡扣顶针,300-连接器限位模块,310-压块,400-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10-卡扣安置槽,500-第三卡扣输送模块,510-凹槽,600-连接器输送模块,610-连接器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装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卡扣输送模块和连接器限位模块,将处于第一卡扣输送模的卡扣输送至连接器限位模块内的连接器中,从而实现了连接器与卡扣的高效组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的稳定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降低报废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避免因为人工主观原因导致受力不均匀的问题。
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至图8,图1为一种卡扣与连接器组装前与组装后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装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卡扣输送模块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限位模块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卡扣输送模块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卡扣输送模块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输送模块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装装置的工作过程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装置,用于组装连接器20与卡扣10,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一种连接器10与卡扣20在组装前与组装后的示意图,图1(A)示出了一种卡扣10与连接器20组装前的示意图,图1(B)示出了一种卡扣10与连接器20组装后的示意图,其中,连接器20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卡扣接口21,卡扣10的外轮廓则与该卡扣接口21相匹配,所述连接器20与卡扣10用以沿第一方向相向组装,当将卡扣10推入连接器卡扣接口21中,卡扣10与连接器20组装在一起,即完成组装。
如图2所示,所述组装装置用于组装连接器10与卡扣20,其包括:基座100、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以及连接器限位模块300,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100上,用以输送所述卡扣10;所述连接器限位模块300设置于所述基座100上,用以限位所述连接器20;并且所述连接器限位模块300至少用以限定所述连接器20沿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的位移;其中,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与所述连接器限位模块300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同一轴线上。当开始工作时,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将第一卡扣10推入至连接器限位模块300中的连接器20中,即完成卡扣10与连接器20的装配。所述的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如可为滑轨滑动的结构,当然,所述的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可以使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产生位移的结构。较佳的,所述的连接器限位模块300是沿第一方向的后阻式的压块310,所述后阻式结构就是设有限位面,这个限位面沿第一方向设置且朝向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连接器20用于放置在这个限位面与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之间,当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输送卡扣10朝向连接器20方向运动时,连接器20即被限位面阻挡,即当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推入第一卡扣10时,阻止连接器20朝向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的反方向移动,从而对连接器20形成限位,以完成卡扣10与连接器20的装配。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器限位模块300包括一沿第三方向可移动的压块310,所述压块310用以通过与所述连接器20的抵靠,限定所述连接器20的自由度。比如,所述连接器限位模块300也可以是下压式的压块310,当连接器20置入设置在基座100上的连接器限位模块300中时,下压式的压块310垂直于所述基座朝向连接器20设置,当工作过程中,压块310压向连接器20,通过摩擦阻力防止连接器20发生位移。或者所述连接器限位模块300也可以下压式与后阻式的结合,或者其他形式,只要能限定连接器的移动,防止其产生位移均可。较佳的,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的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基座100,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基座100。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包括一卡扣顶针210,所述卡扣顶针210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并与所述卡扣10相匹配,用以沿所述第一方向推送所述卡扣10。所述卡扣顶针210可以为多种形式,可以是一根与卡扣10尺寸一样的顶针,也可以是比卡扣10尺寸细的,也可以同时是好几根细顶针,只要保证可以将卡扣10顶出即可。
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组装装置还包括:用以输送所述卡扣10的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00,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00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100上,用以沿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所述卡扣10;其中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00在一第一预定位置与一第二预定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400块位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00与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相对位,所述的相对位即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00所输送的卡扣位于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的输送轴线上,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为了高效率自动化的进行卡扣10的传输与安装,设置了沿第二方向可移动的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00,用以传输卡扣10,从而将卡扣10从第二预定位置传输到第一预定位置,当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00位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00与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相对位,从而将卡扣10传输至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的输送轴线上,以方便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进一步将处于第一预定位置的卡扣10推入连接器20中。
较佳的,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00包括一卡扣安置槽410,所述卡扣安置槽410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并与所述卡扣10相匹配,用以沿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所述卡扣10。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安置槽410沿第一方向布置,当所述卡扣安置槽410处于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卡扣安置槽410与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同处于同一轴线上,即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与卡扣安置槽410同轴,当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推出时,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通过卡扣安置槽410将处于卡扣安置槽410内的卡扣10推出,使得卡扣10进入连接器限位模块300中的连接器20中。所述卡扣安置槽410与卡扣10匹配,并且方便将卡扣10从第一方向推出,例如,卡扣10为长方体轮廓的卡扣10,则卡扣安置槽410也为可以放置长方体的凹槽。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00在沿第二方向输送卡扣10时,卡扣10是沿第一方向布置的,因此卡扣10是沿其径向被推送移动的,当卡扣10移至第一预定位置时,卡扣10的轴线即与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的输送轴线相重合,以便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推送卡扣10。卡扣安置槽410可以有多种形式的布置方式,比如,所述卡扣安置槽410可以是固定在移动滑块中,所述滑块用来控制所述卡扣安置槽410的移动,或者,所述卡扣安置槽410带有滑轮,通过滑轮滑动控制其位移,再比如,所述卡扣安置槽410通过滑动带或者齿轮等形式产生位移等,只要能使够使卡扣安置槽410产生位移,保证其可以从第一预定位置与第二预定位置之间移动即可。
更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组装装置还包括:用以输送所述卡扣10的第三卡扣输送模块500,所述第三卡扣输送模块500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100上,并与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平行布置;当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00位于所述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00与所述第三卡扣输送模块500相对位。这里的相对位,指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00所输送的卡扣位于第三卡扣输送模块500的输送轴线上,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较佳的,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即沿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三卡扣输送模块500与沿第二方向布置的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00相互垂直,并且在第二预定位置相对位。当卡扣10置入第三卡扣输送模块500中时,第三卡扣输送模块500可将卡扣10朝向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00输送,进而将卡扣10推入至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00的第二预定位置,以便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00继续推送卡扣10。
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第三卡扣输送模块500包括一具有凹槽510的传送带,用以沿所述第一方向传送所述卡扣10;其中,所述凹槽510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并与所述卡扣10相匹配,用以沿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所述卡扣10。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凹槽510可以容纳轴向排布的多个卡扣10,并将卡扣10沿第一方向输送到第二预定位置,所述凹槽510同时可以限定所述卡扣10沿第二方向的位移,防止卡扣10脱出凹槽510而影响卡扣10在第一方向的传输。所述的凹槽510处的传输使用传送带进行传送,同样的,也可以使用链条或者卡槽等形式来传送卡扣10。
实际中,第三卡扣输送模块500还包括卡扣放置盘,当开始工作时,卡扣放置盘可以按照卡扣10与连接器20组装的速度,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自动的将卡扣10放置入第三卡扣输送模块500的传送带中。可选的,所述的卡扣放置盘也可以是承载卡扣10的容器,当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卡扣时,人工操作将卡扣放入第三卡扣输送模块500中。
优选的,如图7所述,所述组装装置还包括:用以输送所述连接器20的连接器输送模块600,所述连接器输送模块600沿第四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100上,用以沿所述第四方向输送所述连接器20;其中所述连接器输送模块600在一第三预定位置与一第四预定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连接器输送模块600位于所述第三预定位置时,所述连接器20输送模块与所述连接器限位模块600相对位。在一示范性的实施例中,第四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所述的连接器输送模块600包括一连接器安装槽610,连接器输送模块600通过沿第四方向设置的滑轨与基座100连接,所述连接器安装槽610用以容纳连接器20,从而使得连接器输送模块600可以从第四预定位置移动到第三预定位置,当连接器输送模块600位于第三预定位置时,所述连接器输送模块600与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同轴,同时所述连接器输送模块600与连接器限位模块300相对位配合限制连接器输送模块600中连接器20的位移,第四预定位置时,便于将连接器20置入连接器安装槽610。当所述连接器输送模块600将连接器20输送到第三预定位置后,连接器限位模块300限位所述连接器20的自由度,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将卡扣10推入连接器限位模块300,即完成卡扣10与连接器20的组装。当然,所述连接器输送模块600也可以用其他的结构使得连接器20产生位移,比如传送结构等。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组装装置,其流程如下: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装装置的工作过程的示意图。如图8(A)所示,将连接器20放入连接器输送模块600,并将卡扣10放入第三卡扣输送模块500中;
启动开关,组装装置开始工作,如图8(B)所示,连接器输送模块600将连接器20推入到第三预定位置,即将连接器20推入到与连接器限位模块300相对位的位置,连接器限位模块300限定固定连接器20的自由度;第三卡扣输送模块500将卡扣10输送至第二预定位置,即将卡扣10输送至第三卡扣输送模块500与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00相对位的位置;
随后,如图8(C)所示,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00将卡扣10移动到第二预定位置,即将卡扣10移动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00与第一卡扣输送块模块200的相对位的位置,此时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第二卡扣输送模块400的卡扣安置槽410以及连接器限位模块300处于同一轴线上,第一卡扣输送模块200将卡扣10推入连接器限位模块300的连接器20中,即完成装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装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卡扣输送模块和连接器限位模块,将处于第一卡扣输送模的卡扣输送至连接器限位模块内的连接器中,从而实现了连接器与卡扣的高效组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的稳定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降低报废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避免因为人工主观原因导致受力不均匀的问题。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装装置,用于组装连接器与卡扣,所述连接器与卡扣用以沿第一方向相向组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用以输送所述卡扣的第一卡扣输送模块,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以及
用以限位所述连接器的连接器限位模块,所述连接器限位模块设置于所述基座上,至少用以限定所述连接器沿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的位移;
其中,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与所述连接器限位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同一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装置还包括:
用以输送所述卡扣的第二卡扣输送模块,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用以沿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所述卡扣;
其中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在一第一预定位置与一第二预定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位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与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相对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装置还包括:
用以输送所述卡扣的第三卡扣输送模块,所述第三卡扣输送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平行布置;
当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位于所述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与所述第三卡扣输送模块相对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输送模块包括一卡扣安置槽,所述卡扣安置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并与所述卡扣相匹配,用以沿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所述卡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输送模块包括一卡扣顶针,所述卡扣顶针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并与所述卡扣相匹配,用以沿所述第一方向推送所述卡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扣输送模块包括一具有凹槽的传送带,用以沿所述第一方向传送所述卡扣;其中,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并与所述卡扣相匹配,用以沿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所述卡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限位模块包括一沿第三方向可移动的压块,所述压块用以通过与所述连接器的接触,限定所述连接器的自由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装置还包括:
用以输送所述连接器的连接器输送模块,所述连接器输送模块沿第四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用以沿所述第四方向输送所述连接器;
其中所述连接器输送模块在一第三预定位置与一第四预定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连接器输送模块位于所述第三预定位置时,所述连接器输送模块与所述连接器限位模块相对位。
CN201921214215.8U 2018-10-24 2019-07-30 一种组装装置 Active CN20999385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3596 2018-10-24
CN2018217335966 2018-10-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93855U true CN209993855U (zh) 2020-01-24

Family

ID=69297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14215.8U Active CN209993855U (zh) 2018-10-24 2019-07-30 一种组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938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8654B (zh) 一种usb接口的自动组装铆接机
CN207242724U (zh) 一种分段间歇传动装置
CN107321645B (zh) 数据线的自动测试设备
CN107511600B (zh) 一种usb接口的上下壳的对接机构
CN209993855U (zh) 一种组装装置
CN217789010U (zh) 全自动线材加工设备
US5063656A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a wire harness
KR101335352B1 (ko) 와이어 자동 압접기
CN106915611B (zh) 成型板移动送料机
CN219456349U (zh) 一种自动插电测试设备
CN114665354B (zh) 一种线缆端部壳体的组装装置
CN216218576U (zh) 一种自动插件生产线
KR101429863B1 (ko) 단자의 접점 고정용 자동 리벳팅 장치
CN107172564B (zh) 一种外磁磁路组件组装线
CN210730863U (zh) 铆压设备
US8925363B2 (en) Split idle station assemblies for transfer press assemblies
CN213591520U (zh) 一种端子裁切装置
EP0007183A1 (en)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pparatus for,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assembly
CN210838419U (zh) 连接器组装成型装置
CN209948303U (zh) 一种用于多种端子共料带的分步组装设备
CN210306153U (zh) 一种焊锡机上的自动传送轨道
CN211743623U (zh) 一种Type-C连接器组装生产线
CN211744918U (zh) 一种对接同侧进出料焊锡机的流水线自动送料设备
CN111934158A (zh) 一种掀盖式电连接器的组装设备
TWI619319B (zh) 端子料帶組裝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