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90674U - 一种工业吊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业吊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90674U
CN209990674U CN201920756586.2U CN201920756586U CN209990674U CN 209990674 U CN209990674 U CN 209990674U CN 201920756586 U CN201920756586 U CN 201920756586U CN 209990674 U CN209990674 U CN 2099906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over
ceiling fan
heat dissipation
outer r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565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建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OBAOJIE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OBAOJIE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OBAOJIE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OBAOJIE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565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906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906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906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吊扇,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包括上端盖以及与所述上端盖相对设置的下端盖,所述上端盖、下端盖共同围设形成一收容腔,所述上端盖、下端盖设置有轴孔,所述轴内设置有轴承;以及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定子组件以及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与所述轴承相配合的中心轴;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外圈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圈内的若干磁极,所述外圈安装在所述上端盖、下端盖之间;所述上端盖或下端盖朝向所述外圈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散热筋。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工业吊扇通过设置所述散热筋,从而使得电扇组件的散热性能得到提升,有效降低了电扇组件的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工业吊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吊扇。
背景技术
工业吊扇是专门为节能降耗、改善工作环境舒适度而开发的产品。当身处大型节能风扇底下时,用户将会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立体送风,从而使得汗液蒸发面积达到最大,进而形成酷似大自然的微风系统。工业吊扇的扇叶直径通常为5米以上。由于叶片比较大,因此电机的输入功率较大,从而使得所述电机散发出的热量也较多。由于所述电机设置于壳体内,从而使得所述电机的散热效果较差。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工业吊扇,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吊扇,该工业吊扇通过设置所述散热筋,从而使得电扇组件的散热性能得到提升,有效降低了电扇组件的温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吊扇,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包括上端盖以及与所述上端盖相对设置的下端盖,所述上端盖、下端盖共同围设形成一收容腔,所述上端盖、下端盖设置有轴孔,所述轴内设置有轴承;以及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定子组件以及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与所述轴承相配合的中心轴;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外圈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圈内的若干磁极,所述外圈安装在所述上端盖、下端盖之间;所述上端盖或下端盖朝向所述外圈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散热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筋的高、厚比不小于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端盖或下端盖朝向所述外圈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筋的高、厚比不大于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筋的厚度不大于2.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筋的厚度不小于4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筋的数量不小于12个,并且呈辐条状均匀分布在所述上端盖或下端盖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不大于8个,并且呈辐条状均匀分布在所述上端盖或下端盖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散热筋位于所述下端盖上,并垂直于所述下端盖的底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加强筋之间的散热筋数量不小于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工业吊扇通过设置所述散热筋,从而使得电扇组件的散热性能得到提升,有效降低了电扇组件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业吊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工业吊扇的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工业吊扇的剖视图。
图4是电扇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下端盖的剖视图。
图6是定子组件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定子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固定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图4以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工业吊扇100,包括吊架组件10、电扇组件20以及固定组件30,所述固定组件30与所述吊架组件10、电扇组件20相配合,以将所述电扇组件20固定安装在所述吊架组件10上。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所述吊架组件10安装在室内或室外承重结构上,例如:大型厂房或商场的屋顶横梁。所述吊架组件10包括安装座11以及与所述安装座11相配合的延长杆12。所述安装座11包括基板111以及自所述基板111向外突伸形成的固定臂112。所述基板111上设置有若干固定孔1111,以便通过紧固件将所述基板111固定安装在室内或室外承重结构上。所述固定臂112设置有主安装孔(未图示)以及呈圆弧状的主调节槽1121。所述主安装孔位于所述固定臂112靠近所述基板111的一端,所述主调节槽1121位于所述固定臂112背离所述基板111的一端。所述延长杆12大致呈中空长方体状,其靠近所述安装座1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主安装孔相配合的副安装孔121以及与所述主调节槽1121相配合的主调节孔122。所述主安装孔、副安装孔121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以将所述延长杆12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1上。所述主调节槽1121、主调节孔122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通过调节所述主调节槽1121、主调节孔122之间的配合位置,可以调节所述延长杆12的安装角度。所述延长杆12背离所述安装座11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23以及副调节孔124。
请参阅图3、图4、图5所示,所述电扇组件20包括盖体21、与所述盖体21相配合的电机组件22以及安装在所述盖体21上的扇毂23。所述盖体21包括上端盖211以及与所述上端盖211相对设置的下端盖212。所述上端盖211、下端盖212共同围设形成一收容腔213。所述上端盖211设置有轴孔2111以及第二限位部2112。所述轴孔2111内设置有轴承2113,所述第二限位部2112均匀分布于所述轴孔2111的周缘。所述下端盖212设置有与所述轴孔2111相配合的轴孔2121,所述轴孔2121内设置有轴承2122。所述下端盖212朝向所述上端盖21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散热筋201以及加强筋202。当所述电扇组件20运行时,所述散热筋201搅动所述盖体21内部空气,从而使得所述电机组件22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到所述盖体21上,然后再通过所述盖体21表面散热到周边环境中。如此设置,可以有效增强所述电扇组件20的散热性能。具体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
表1:定子组件温度测试
Figure BDA0002071169410000041
从表1可以看出,所述散热筋201可以有效帮助所述电扇组件20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筋201、加强筋202设置于所述下端盖212上,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筋201、加强筋202亦可以设置于所述上端盖211朝向所述下端盖212的一侧。所述散热筋201的高、厚之比值不小于6。所述加强筋202的高、厚之比值不大于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筋的厚度不大于2.5mm,所述加强筋202的厚度不小于4mm。所述散热筋201的数量不小于12个,并且呈辐条状均匀分布在所述下端盖212上。所述加强筋202的数量不大于8个,并且呈辐条状均匀分布在所述下端盖212上。相邻的所述加强筋202之间的散热筋201数量不小于1。优选地,所述散热筋201垂直于所述下端盖212的底壁,如此设置可以同时支持所述电扇组件20正转、反转。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工业吊扇100通过设置所述散热筋201,从而使得所述电扇组件20的散热性能得到提升,有效降低了所述电扇组件20的温度。
请参阅图2、图4以及图6所示,所述电机组件22包括定子组件以及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呈圆板状的铁芯221以及与所述轴承相配合的中心轴222。所述铁芯221周缘设置有若干齿2211,所述相邻齿2211之间形成有凹槽2212。所述齿的齿宽、齿长的比值位于0.07~0.23之间。当齿宽、齿长的比值小于0.07时,所述齿2211的截面积过小,从而导致所述齿2211的导磁密度过大,进而使得所述铁芯221的铁损增加,降低了所述电机组件22的整体效率。所述电机组件22的效率降低会导致所述电机组件22的温度升高,进而降低所述电机组件22的可靠性,甚至使得所述电机组件22因温度过高而损坏。当齿宽、齿长的比值大于0.23时,所述齿2211的截面积过大,从而导致所述齿2211的导磁密度过小,进而使得所述电机组件22的输出功率降低,从而使得所述电机组件22的可靠性降低,甚至使得所述电机组件22因过热而出现损坏。优选地,所述齿宽、齿长的比值位于0.07~0.16之间。具体测试数据如表2所示。
表2:不同齿宽、齿长比值的测试数据
Figure BDA0002071169410000051
Figure BDA0002071169410000061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工业吊扇100通过齿宽、齿高的特殊设计使得所述工业吊扇100在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具有较低的输入功率,从而降低了所述工业吊扇100的能耗,进而降低了所述工业吊扇100的散热量,有效提升了所述工业吊扇100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中心轴222靠近所述延长杆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部2221以及第一主力矩传递部2222。请参阅图6所示,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外圈223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圈223内的若干磁极224。所述外圈223安装在所述上端盖211和下端盖2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极224的数量为60个,所述凹槽2212的数量为54,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所述电机组件22具有较高的电机效率,即:在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具有最小的输入功率,从而降低了所述电机组件22的散热量。所述铁芯221还设有应力分散孔2213,以调节应力传递。所述应力分散孔2213呈辐条状均匀分布在所述铁芯221上。
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扇毂23包括基部231以及自所述基部231向外延伸形成的延伸部232。所述基部23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311,所述第一限位部231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112相配合,以将所述扇毂23固定安装在所述上端盖211上。所述延伸部232上安装有扇叶(未图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2311为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2112为突起,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2311亦可以为突起,所述第二限位部2112亦可以为凹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2311、第二限位部2112的数量都为4,并且均匀分布于所述轴承2113的周缘。
请参阅图8所示,所述固定组件30包括连接件31以及与所述连接件31相配合的力矩传递件32。所述连接件31包括底壁311以及自所述底壁311两侧分别弯折延伸形成的侧壁312。所述底壁311设置有供所述中心轴222穿过的轴孔3111以及第一副力矩传递部3112。所述侧壁312设置有第二定位部3121、第二固定部3122以及副调节槽3123,所述副调节槽3123位于所述第二定位部3121、第二固定部3122之间。所述第一定位部123、第二定位部3121相配合以使得所述连接件31固定安装在所述延长杆12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23、第二定位部3121为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部123、第二定位部3121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固定部2221、第二固定部3122相配合以使得所述中心轴222固定在所述连接件3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2221、第二固定部3122为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部2221、第二固定部3122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所述副调节槽3123、副调节孔124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以便通过调节所述副调节槽3123、副调节孔124之间配合位置来调整所述连接件31的安装角度。
请参阅图8所示,所述力矩传递件32包括筒体321以及自所述筒体321的一端沿所述筒体321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延伸台322。所述筒体321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主力矩传递部2222相配合的第二主力矩传递部32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力矩传递部2222为沿所述中心轴222的轴向设置的主键,所述第二主力矩传递部3211为与所述主键相配合的主键槽,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力矩传递部2222亦可以为主键槽,所述第二主力矩传递部3211亦可以为主键。所述延伸台322与所述底壁31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副力矩传递部3112相配合的第二副力矩传递部32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副力矩传递部3112为副键槽,所述第二副力矩传递部3221为与所述副键槽相配合的副键,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副力矩传递部3112亦可以为副键,所述第二副力矩传递部3221亦可以为副键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副力矩传递部3112为两个,并位于所述轴孔3111的两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工业吊扇100通过键、键槽的相互配合来传递力矩,从而有效增大了所述中心轴222与连接件31、力矩传递件32之间的力矩传递面积,从而使得所述连接件31、力矩传递件32不易发生变形、不易磨损,从而极大提高了所述工业吊扇100的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工业吊扇,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包括上端盖以及与所述上端盖相对设置的下端盖,所述上端盖、下端盖共同围设形成一收容腔,所述上端盖、下端盖设置有轴孔,所述轴内设置有轴承;以及
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定子组件以及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与所述轴承相配合的中心轴;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外圈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圈内的若干磁极,所述外圈安装在所述上端盖、下端盖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端盖或下端盖朝向所述外圈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散热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吊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筋的高、厚比不小于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吊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或下端盖朝向所述外圈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吊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高、厚比不大于4。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吊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筋的厚度不大于2.5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吊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厚度不小于4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吊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筋的数量不小于12个,并且呈辐条状均匀分布在所述上端盖或下端盖上。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吊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不大于8个,并且呈辐条状均匀分布在所述上端盖或下端盖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吊扇,其特征在于:散热筋位于所述下端盖上,并垂直于所述下端盖的底壁。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吊扇,其特征在于:相邻加强筋之间的散热筋数量不小于1。
CN201920756586.2U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工业吊扇 Active CN2099906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6586.2U CN209990674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工业吊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6586.2U CN209990674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工业吊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90674U true CN209990674U (zh) 2020-01-24

Family

ID=69295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56586.2U Active CN209990674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工业吊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906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210236C (en) Ceiling fan motors
CN209994168U (zh) 一种工业吊扇
CN202634152U (zh) 新型电机机壳及电机
CN209990674U (zh) 一种工业吊扇
CN209990673U (zh) 一种工业吊扇
CN103956849B (zh) 一种风冷却的电机组合壳体
CN214036195U (zh) 一种小型高速风机
CN214045255U (zh) 一种新型结构外转子电机
CN213402611U (zh) 一种电机永磁转子组件及应用其的电机
CN211830456U (zh)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
CN212115109U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
CN210123928U (zh) 散热风扇马达电机固定结构
CN110086268A (zh) 一种工业吊扇
CN210769416U (zh) 风扇
CN215344171U (zh) 一种永磁伺服电机机壳
CN218717617U (zh) 一种基于轴向磁通电机的吊扇
CN217427885U (zh) 一种外转子工业吊扇电机结构
CN112366865A (zh) 一种涡轮散热型永磁电机转子
CN212784930U (zh) 一种用于汽车冷却风扇无刷电机的转子结构
CN217216291U (zh) 一种励磁机
US20240088749A1 (en) Axial Flux Magnet Motor Stator Assembly, An Assembling Method, and a Ceiling Fan
CN212909159U (zh) 一种工业大吊扇电机
CN219412984U (zh) 无马达壳的散热风扇
CN220692890U (zh) 一种电机定子的镂空双室底座
CN218276280U (zh) 一种新型电机端盖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