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88947U - 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88947U
CN209988947U CN201920868772.5U CN201920868772U CN209988947U CN 209988947 U CN209988947 U CN 209988947U CN 201920868772 U CN201920868772 U CN 201920868772U CN 209988947 U CN209988947 U CN 2099889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frame
frame body
double
distance
cross be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687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道武
李志强
王丽娜
张岩
张亮
赵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Wandao Jiej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Wandao Jiej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Wandao Jiej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Wandao Jiej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687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889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889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889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包括矩形的旋转框体,所述旋转框体水平设置,旋转框体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装置,旋转框体的上方设置有门形的吊架,吊架的底端分别与旋转框体的前后两侧边通过连接点转动连接,连接点与旋转框体的左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连接点与旋转框体的右侧边之间的距离且距离差小于连接点与旋转框体的左侧边之间的距离的三分之一,旋转框体的上表面还可拆卸地设置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的下表面与支撑装置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双P板的单页板的下表面与双P板的未浇筑的钢筋面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总之,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单高效地实现双P板的翻转,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板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P板制作装置。
背景技术
双P板即双层预制混凝土板的简称,是一种两侧为单页板,中部依靠连接钢筋连接的混凝土板,由于其运到施工现场之后,可以直接在其中空部位浇筑混凝土,无需模板,不用进行支模、拆模作业,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因此获得了广泛使用,在双P板的制造过程中,往往需要先浇筑一侧的单页板,然后需要将一侧浇筑好的双P板翻转过来,把另一侧的钢筋面浇筑成单页板,由于双P板往往体积较大,而单页板通常厚度为50mm,整个翻转过程较为困难,采用直接吊着单页板翻转很容易造成双P板的损坏,费时费力,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能够简单高效地实现双P板的翻转,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包括矩形的旋转框体,所述旋转框体水平设置,旋转框体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装置,旋转框体的上方设置有门形的吊架,吊架的底端分别与旋转框体的前后两侧边通过连接点转动连接,连接点与旋转框体的左侧边之间的距离a大于连接点与旋转框体的右侧边之间的距离b,且a与b的距离差小于a的三分之一,旋转框体的上表面还可拆卸地设置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的下表面与支撑装置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双P板的单页板的下表面与双P板的未浇筑的钢筋面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横梁,横梁在旋转框体的前后两侧边之间设置且多个横梁中位于左右两端的两个横梁分别位于旋转框体的左部和右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横梁,横梁在旋转框体的左右两侧边之间设置且多个横梁中位于前后两端的两个横梁分别位于旋转框体的前部和后部。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挂钩,多个挂钩中至少有三个分别对应设置在双P板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中的三个侧面处,挂钩的上端与横梁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挂钩的的勾取方向朝向旋转框体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挂钩为两个平行设置的“L”形的折弯条,两折弯条的上端采用横杆固定连接,两折弯条的下端水平朝向旋转框体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横梁的两端与旋转框体侧边采用可拆卸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横梁的上表面低于旋转框体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杆,即旋转框体的上表面可拆卸式设置有至少一个压杆,压杆的下表面与支撑装置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双P板的单页板的下表面与双P板的未浇筑的钢筋面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压杆的两端分别与旋转框体的两侧边采用卡扣或螺栓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首先将一侧浇筑好的双P板放入到旋转框体内,双P板底部的混凝土板通过支撑装置支撑,然后通过可拆卸的压紧装置压住双P板顶部的钢筋框架从而固定住双P板,此时通过吊架吊起整个装置,由于连接点不在框体的中心,所以吊起后能轻易地翻转旋转框体,从而带动双P板的翻转,翻转后拆下压紧装置即可,此种装置不仅效率高,使用方便,而且可有效防止双P板在翻转过程中的损坏;
2、翻转装置设置为多个横梁,不仅减轻整个装置的重量,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加工,成本较低;
3、横梁的两端与旋转框体采用可拆卸式连接,可根据双P板的大小选择安装横梁的个数,适应不同大小的双P板,减少装置的重量;
4、横梁的上表面低于旋转框体的上表面,可使用旋转框体内框对双P板进行限位,减少其脱落的风险;
5、压紧装置设置为多个压杆,压杆的两端与旋转框体的两侧边采用卡扣或者螺栓连接,不仅减轻整个装置的重量,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加工,成本较低;
6、本实用新型也可实现运输双P板的功能,当需要运输双P板时,可将旋转框体吊到双P板上方,然后通过挂钩的底部伸入双P板单页板和钢筋面之间,从而吊起双P板,接着只需将双P板吊起到需要的位置,然后取下挂钩即可,运输十分方便;
总之,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单高效地实现双P板的翻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翻转状态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翻转前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翻转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运输状态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运输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挂钩示意图。
图中:1、旋转框体,2、横梁,3、双P板,4、锁紧通孔,5、吊架,6、转动连轴,61、连接点,7、吊链,8、压杆,81、螺杆,9、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旋转框体1,旋转框体1水平设置,旋转框体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装置,旋转框体1的上方设置有门形的吊架5,吊架5的底端分别与旋转框体1的前后两侧边通过连接点61转动连接,连接点61与旋转框体1的左侧边之间的a距离大于连接点61与旋转框体1的右侧边之间的距离b,且a与b的距离差小于a的三分之一,旋转框体1的上表面还可拆卸地设置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的下表面与支撑装置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双P板的单页板的下表面与双P板的未浇筑的钢筋面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将一侧浇筑好的双P板3放入到旋转框体1内,双P板3底部的单页板通过支撑装置支撑,然后通过压紧装置压住双P板3顶部的钢筋面从而固定住双P板3,此时通过吊车吊起吊架5从而吊起整个装置,吊起后翻转旋转框体1,从而带动双P板3的翻转,翻转后拆下压紧装置即可,可大大减少双P板在翻转过程中的损坏,并且操作十分简单,效率较高。
实施例2:
参照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横梁2,横梁2在旋转框体1的前后两侧边之间设置且多个横梁2中位于左右两端的两个横梁2分别位于旋转框体1的左部和右部,作为另一种支撑装置的变形,横梁2在旋转框体1的左右两侧边之间设置且多个横梁2中位于前后两端的两个横梁2分别位于旋转框体1的前部和后部,翻转装置设置为多个横梁2不仅减轻整个装置的重量,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加工,成本较低;横梁2的两端与旋转框体1侧边也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这样就可根据双P板的大小选择安装横梁的个数,适应不同大小的双P板,减少装置的重量;为了使整个装置更稳定,横梁2的上表面低于旋转框体1的上表面,使用旋转框体1内框对双P板进行限位,减少其脱落的风险。
实施例3:
参照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压紧装置包括压杆8,即旋转框体1的上表面可拆卸式设置有至少一个压杆8,压杆8的下表面与支撑装置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双P板的单页板的下表面与双P板的未浇筑的钢筋面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压杆的两端分别与旋转框体1的两侧边可拆卸式连接,作为优选方式,压杆8的两端分别与旋转框体1的两侧边采用卡扣或者螺栓连接,当采用螺栓连接时,其结构可以为压杆8的两端均竖直固定设置有螺杆81,旋转框体1两侧边上对应设置有锁紧通孔4,螺杆81穿过锁紧通孔4并采用螺栓固定,压紧装置设置为多个压杆8,压杆8的两端与旋转框体1的两侧边采用卡扣或者螺栓连接,不仅减轻整个装置的重量,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加工,成本较低。
实施例4:
参照实施例2,如图5至图7所示,还包括多个挂钩9,多个挂钩9中至少有三个分别对应设置在双P板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中的三个侧面处,挂钩9的上端与横梁2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挂钩9的的勾取方向朝向旋转框体1的内侧,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挂钩9可采用钢筋折弯成两个平行设置的“L”形的折弯条,两折弯条的上端采用横杆固定连接,两折弯条的下端水平朝向旋转框体1的内侧,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使用方便,挂钩9的上端卡套在横梁2上。
当需要运输双P板3时,可通过吊车将旋转框体1吊到双P板3上方,为了方便起吊,可在吊架5的顶梁上设置吊链7,然后通过挂钩9的底部伸入双P板3的单页板和钢筋面之间,从而吊起双P板3,接着只需将双P板3吊起到需要的位置,然后取下挂钩9即可,运输十分方便。

Claims (9)

1.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旋转框体(1),所述旋转框体(1)水平设置,旋转框体(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装置,旋转框体(1)的上方设置有门形的吊架(5),吊架(5)的底端分别与旋转框体(1)的前后两侧边通过连接点(61)转动连接,连接点(61)与旋转框体(1)的左侧边之间的距离a大于连接点(61)与旋转框体(1)的右侧边之间的距离b,且a与b的距离差小于a的三分之一,旋转框体(1)的上表面还可拆卸地设置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的下表面与支撑装置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双P板的单页板的下表面与双P板的未浇筑的钢筋面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横梁(2),横梁(2)在旋转框体(1)的前后两侧边之间设置且多个横梁(2)中位于左右两端的两个横梁(2)分别位于旋转框体(1)的左部和右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横梁(2),横梁(2)在旋转框体(1)的左右两侧边之间设置且多个横梁(2)中位于前后两端的两个横梁(2)分别位于旋转框体(1)的前部和后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挂钩(9),多个挂钩(9)中至少有三个分别对应设置在双P板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中的三个侧面处,挂钩(9)的上端与横梁(2)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挂钩(9)的勾取方向朝向旋转框体(1)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9)为两个平行设置的“L”形的折弯条,两折弯条的上端采用横杆固定连接,两折弯条的下端水平朝向旋转框体(1)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的两端与旋转框体(1)侧边采用可拆卸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的上表面低于旋转框体(1)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杆(8),即旋转框体(1)的上表面可拆卸式设置有至少一个压杆(8),压杆(8)的下表面与支撑装置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双P板的单页板的下表面与双P板的未浇筑的钢筋面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8)的两端分别与旋转框体(1)的两侧边采用卡扣或螺栓连接。
CN201920868772.5U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 Active CN2099889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8772.5U CN209988947U (zh)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8772.5U CN209988947U (zh)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88947U true CN209988947U (zh) 2020-01-24

Family

ID=69296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68772.5U Active CN209988947U (zh)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889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4538A (zh) * 2019-06-11 2019-08-09 河南万道捷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4538A (zh) * 2019-06-11 2019-08-09 河南万道捷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88947U (zh) 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
CN217535159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筋吊装夹持设备
CN207774614U (zh) 一种用于预制叠合板存放吊装的水平托架
CN112520558B (zh) 一种吊车用吊具
CN110104538A (zh) 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
CN108442594A (zh) 一种薄楼板及其施工工艺
CN211974357U (zh) 一种建筑墙体悬梁浇筑模板固定支架
CN211254955U (zh) 沉箱墙体钢筋笼吊装架
CN212273459U (zh) 一种网络营销平台
CN207738320U (zh) 一种复合板吊装器具
CN209651709U (zh) 一种超高层大型管道自动式安装平台
CN209065284U (zh) 龙门吊架及其包装箱
CN206255763U (zh) 一种脱卸式钢结构件起运翻身吊架
CN208310300U (zh) 吊装结构及吊装设备
CN208105313U (zh) 一种用于预制地下综合管廊钢筋骨架翻转的装置
CN201702332U (zh) 砂箱翻转装置
CN208829115U (zh) 一种吊装框
CN219840345U (zh) 一种用于管架施工的脚手平台
CN211594796U (zh) 一种非金属声屏障单元板的搬运设备
CN219708934U (zh) 半成品钢筋辅助吊装平台
CN211110626U (zh) 一种单元体装卸吊装器具
CN220924172U (zh) 一种钢筋网片运输装置
CN219095466U (zh) 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网片放置装置
CN216426468U (zh) 现浇简支箱梁钢外模平自衡吊装装置
CN217600235U (zh) 一种平板构件辅助翻转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