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77098U - 一种液压制动夹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压制动夹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77098U
CN209977098U CN201920318682.9U CN201920318682U CN209977098U CN 209977098 U CN209977098 U CN 209977098U CN 201920318682 U CN201920318682 U CN 201920318682U CN 209977098 U CN209977098 U CN 2099770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rotation
push rod
hole
circ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186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仲云龙
莫亦荣
章爱娜
孙立州
丁亚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Junping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Junping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Junping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Junping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186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770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770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770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制动夹钳,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液压制动夹钳包括基座及安装在基座上的推杆、受力块与手动机械缓解锁定装置;推杆的制动力输出端部上具有转动力矩接收部;受力块上设有从其外端侧贯通至能暴露转动力矩接收部的缓解操作通道;手动机械缓解锁定装置包括可拆卸地套装在缓解操作通道内的防转件,及用于将防转件可释放地保持在缓解操作通道内的保持机构;缓解操作通道与防转件间布设有用于阻止二者相对转动的第一防转机构;防转件与推杆间布设有用于阻止二者相对转动的第二防转机构。基于该结构设置的液压制动夹钳,便于进行手动机械缓解操作,可广泛地应用于轨道车辆等制造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液压制动夹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液压制动夹钳。
背景技术
液压制动夹钳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上的基础制动部件,其常用结构如图7所示,包括基座01、推杆02、制动弹簧03、活塞04、受力块(图中未示出)、杠杆05、闸片061、闸片062及制动盘07;在基座01上设有活塞腔010,杠杆05的支点通过铰轴08铰接在基座01上,其动力臂通过受力块而可相对转动地连接至推杆02上;活塞04可往复移动地置于活塞腔010内,在活塞腔010内安装有用于推动推杆02移动的制动弹簧03。
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油孔011对活塞腔010进行泄压时,在制动弹簧03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通过推杆02与受力块的传递作用,以驱使通过杠杆05推动闸片061与闸片062配合而夹持制动盘07上,实现制动;通过与活塞腔连通的油孔011对活塞腔010进行充压时,液压将推动缓解活塞04克服制动弹簧03的弹性恢复力而推动闸片061、062与制动盘07相分离,而实现缓解,才能进行正常行车,即通过控制液压单元,向制动夹钳充压,产生缓解。
除了上述通过控制液压单元进行充压缓解之外,还有以下两种缓解方式:(1)用一个独立于液压单元之外的辅助设备产生液压压力,缓解夹钳;(2)通过制动夹钳自身的机械缓解机构进行手动缓解。
对于通过机械结构进行手动缓解的方式,通常为通过转动推杆02,一是可在更换闸片后调整闸片061、062与制动盘07间的间隙,二是可在液压系统失效后手动机械缓解制动,实施救援。部件内的推杆在正常使用时必须有机构防止转动。但是,现有结构手动缓解机构在推杆输出力的另一侧,即位于制动盘07背离杠杆05的一侧,在车上安装时,此侧安装在车体内侧,不方便观察,在使用时需拆除两个锁定螺栓和防转片,操作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制动夹钳,以便于手动机械缓解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制动夹钳包括基座及安装在基座上的推杆、受力块与手动机械缓解锁定装置;推杆的制动力输出端部上具有转动力矩接收部,用于接收能驱使推杆转动的转动力矩;受力块上设有从其外端侧贯通至能暴露转动力矩接收部的缓解操作通道;手动机械缓解锁定装置包括可拆卸地套装在缓解操作通道内的防转件,及用于将防转件可释放地保持在缓解操作通道内的保持机构;缓解操作通道与防转件间布设有用于阻止二者相对转动的第一防转机构;防转件与推杆间布设有用于阻止二者相对转动的第二防转机构。
通过将能驱动推杆转动以进行缓解操作的转矩力矩接收部设置在推杆的制动力输出端部一侧,能便于观察及进行快速手动机械缓解操作。
具体的方案为缓解操作通道是横截面为非圆形的操作通孔,防转件为外周面能与操作通孔的孔壁相抵靠而防转的非圆柱体;第一防转机构包括相抵靠而防转的外周面与孔壁。采用非圆形孔与非圆形杆的配合而作为防转结构,结构简单且便于快速拆装。
更具体的方案为操作通孔为腰圆孔或椭圆孔,非圆柱体与操作通孔相适配。
另一个更具体的方案为转动力矩接收部为推杆上的非圆杆部,非圆杆部为推杆的外端部;防转件具有套装在非圆杆部上的非圆孔,第二防转机构包括相抵靠而防转的非圆杆部的外周面与非圆孔的孔壁。将转动力矩设置成非圆杆部且位于推杆的外端部上,便于施加转动力矩操作;且将利用该非圆杆与非圆孔的配合构建防转机构,不仅能简化整体结构,且便于快速拆装。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转动力矩接收部为推杆上的非圆杆部。简化转动力矩接收部的结构。
更具体的方案为防转件具有套装在非圆杆部上的非圆孔,第二防转机构包括相抵靠而防转的非圆杆部的外周面与非圆孔的孔壁。采用非圆形孔与非圆形杆的配合而作为防转结构,结构简单且便于快速拆装。
另一个更具体的方案为非圆杆部为推杆的外端部;非圆杆部为外多角杆部结构。将驱动力矩接收部设置外六角,外五角等外多角杆部结构,便于利用现有工具进行缓解的转动操作。
优选的方案为缓解操作通道的外端部的侧壁内凹地形成有环绕防转件的周向布置的卡槽;卡槽上设有两个以上贯通至受力块的外端面上的安装缺口及两个以上的止挡槽;保持机构包括与防转件的外端部可相对转动连接的转盘,转盘的外周缘凸起地固设有两个以上的卡装耳座,至少一个卡装耳座上安装有弹性柱塞;转盘的外端面上设有旋转力矩接收部;两个以上的卡装耳座能通过安装缺口卡装入卡槽内;随转盘相对防转件转动至保持位置时,至少一个弹性柱塞的端部可回退地嵌入止挡槽内,且卡装在卡槽内的卡装耳座中,相邻两个卡装耳座相对转动轴线的圆心角小于等于90度,转动轴线为转盘相对防转件转动的轴线。无需螺栓进行锁定操作,而便于快速拆装。
更优选的方案为转盘与防转件之间压有迫使二者之间的间距增大的弹性复位件;转盘为圆盘,缓解操作通道的外端部为与圆盘相适配的圆孔部。
进一步的方案为弹性复位件为碟形弹簧;卡槽的底面为圆周面;防转件的外端面内凹地设有碟形弹簧安装槽,碟形弹簧安装槽的中央区域设有安装圆孔,转盘的内表面凸起地固设有可转动地套装在安装圆孔内的转动轴;旋转力矩接收部为固设在转盘中央区域处的非圆柱体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受力块、推杆及手动机械缓解锁定装置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受力块、推杆及手动机械缓解锁定装置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动机械缓解锁定装置在略去碟形弹簧之后的结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动机械缓解锁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7为现有液压制动夹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对液压制动夹钳中的手动机械缓解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在下述实施例中,主要对手动机械缓解装置的结构进行示例性描述,对于液压制动夹钳中其他部分机构的结构参照现有产品的结构进行设计。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液压制动夹钳1包括基座10及安装在该基座10上的推杆2、受力块3、杠杆11、闸片12与手动机械缓解锁定装置。
如图3所示,推杆2包括螺杆部20及布设在其制动力输出端侧的外六角杆部22,该外六角杆部22构成推杆2上的转动力矩接收部,以能利用内六角扳手驱动其转动,而调节闸片12与制动盘(图中未示出)之间的位置关系,即该外六角杆部22用于接收能驱使推杆2转动的转动力矩,以进行手动机械缓解操作等。
如图3至图6所示,在受力块3上设有从其外端侧贯通至能暴露该外六角杆部22的缓解操作通道30,在本实施例中,缓解操作通道30为通孔结构的操作通孔,具体地,该通孔结构的横截面为腰圆孔结构,即其上具有相平行布置的两侧平面孔壁部300。
如图1至图6所示,手动机械缓解锁定装置包括可拆卸地套装在缓解操作通道30内的防转件4,及用于将防转件4可释放地保持在缓解操作通道30内的保持机构;并在缓解操作通道30与该防转件4间布设有第一防转机构,用于阻止防转件4相对缓解操作通道30转动,即用于阻止防转件4与受力块3相对转动,及在防转件4与推杆2间布设有第二防转机构,用于阻止推杆2相对防转件4转动,即在第一防转机构与第二防转机构的共同作用下,能防止推杆2相对受力块3转动,从而确保常规情况下的正常工作,而在紧急情况下需手动缓解时,拆卸防转件4而利用内六角扳手等工具驱使推杆2转动,而进行手动机械缓解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防转件4是横截面为非圆形的柱体结构,其外表面与腰圆孔状的缓解操作通道30相适配,即为扁圆柱体结构,其外周面上具有相平行布置的两侧平面部40,以在二者相套装时,两侧平面部40能与两侧平面孔壁部300相抵靠,而防止二者相对转动,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转机构包括相抵靠而防转的平面部40与孔壁部300。
在防转件4的内部设有敞口朝向推杆2布置的非圆孔,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非圆形孔为腰圆孔41,在将腰圆孔41套装在外六角杆部22外时,外六角杆部22的外周面上的两侧平面部220与腰圆孔41上的两侧平面孔壁部410相抵靠而防止二者相对转动,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防转机构包括相抵靠而防转的平面部220与孔壁部410。
在缓解操作通道30的外端部的侧壁内凹地形成有环绕防转件4的周向布置的卡槽31;卡槽31上设有两个以上贯通至受力块3的外端面上的安装缺口32及两个以止挡槽33。
保持机构包括与防转件4的外端部可相对转动连接的转盘5,具体地,在防转件4的外端面内凹地设有碟形弹簧安装槽43,碟形弹簧安装槽43的中央区域设有安装圆孔44;转盘5为圆盘结构,其内表面凸起地固设有可转动地套装在安装圆孔44内的转动轴50,即转盘5相对防转件4可绕转动轴50的中心轴线500转动。并在转盘5的外盘面的中央区域处固设有非圆柱体结构51,在本实施例中,非圆柱体结构51为外六角柱体结构,以通过内六角扳手而驱动转盘5相对防转件4转动,即圆柱体结构构成本实施例中用于驱使转盘5相对防转件4转动的旋转力矩接收部。在转动轴50套装有置于碟形弹簧安装槽43内的碟形弹簧16,并将碟形弹簧16套装在转动轴50,再利用固定螺钉82、设于防转件4上的安装圆孔44及设于转动轴50的螺孔508的配合进行固定连接,以对碟形弹簧16进行压缩而产生预紧力,即碟形弹簧16构成压于转盘5与防转件4之间,且用于迫使二者之间的间距增大的弹性复位件,当然了,该弹性复位件可采用压缩弹簧及同极相对布置的两个磁铁块进行构建。
在转盘5的外周缘凸起地固设有两个以上的卡装耳座52,每个卡装耳座上安装有弹性柱塞53。在本实施例中,卡装耳座52、止挡槽33及安装缺口32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安装缺口32、两个卡装耳座52、两个弹性柱塞53及两个止挡槽33均大致关于中心轴线500对称布置,即相邻两个卡装耳座52相对转动轴线500的圆心角等于90度。缓解操作通道30的外端部303为与转盘5的外周缘相适配的圆孔部,卡槽31的底面310为圆周面。利用弹性柱塞53与止挡槽33的配合而实现防转功能。
在使用过程中,先将防转件4套装在缓解操作通道30内,且使外六角杆部22套装在腰圆孔41内,及使两个卡装耳座52对准安装缺口32,从而能将所有卡装耳座52卡装入卡槽31内;随转盘5相对防转件4转动至保持位置时,此时相对位置如图4所示,两个弹性柱塞53的端部可回退地嵌入止挡槽33内,且两个卡装耳座52均卡装在卡槽31内;而在需要进行手段机械缓解操作或调整新装闸片与制动盘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利用内六角扳手通过非圆柱体结构51驱使转盘5相对防转件4绕中心轴线500转动,以驱使弹性柱塞53的端部退出止挡槽33,并转动至安装耳座52位于安装缺口32处,取出防转件4,再利用内六角扳手驱使推杆2转动,而调整闸片与制动盘之间的位置关系,以达到手动机械缓解操作;即保持机构用于将防转件4释放地保持在缓解操作通道30。在转盘5上装有安全绳,在卸除后吊挂在部件上,不至于丢失。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前述结构设置的手动机械缓解锁定装置及其位置设置,从而具有以下优点:(1)无需用螺栓锁紧,降低因螺栓松动而脱落的风险;(2)在液压系统失效情况下,实现快速手动缓解、快速救援;(3)只需一把工具就可实现手动缓解;(4)采用腰圆孔结构限位外六角杆部,不仅能实现上下滑动,且能限制二者之间的相对转动,以更好地进行快速拆装。
在上述实施例中,转动力矩接收部为设于推杆2上的非圆杆部,具体为外六角杆部,且为推杆2的外端部;当然了,还可设置成其他非圆杆部结构,例如横截面为椭圆结构或与腰圆孔相适配的扁圆杆几个。防转件4具有套装在该非圆杆部上的非圆孔,具体为腰圆孔结构,当然了,还可设置成内六角孔等内多角孔结构或横截面为椭圆的椭圆孔结构。对于缓解操作通道的横截面结构,也类似,为非圆形的通孔结构,并不局限于腰圆孔结构,还可为椭圆孔或内六角孔结构等,对于防转件4的外周面结构也一样,可采用多种非圆结构进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是通过将驱使推杆转动的机械缓解操作位置设置位于液压制动夹钳外侧处,而便于观察操作。根据本构思,保持机构的结构还有多种显而易见的变化,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具体结构,例如,采用搭扣结构扣装在受力块上的盖板进行构建。

Claims (10)

1.一种液压制动夹钳,包括基座及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推杆、受力块与手动机械缓解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杆的制动力输出端部上具有转动力矩接收部,用于接收能驱使所述推杆转动的转动力矩;所述受力块上设有从其外端侧贯通至能暴露所述转动力矩接收部的缓解操作通道;
所述手动机械缓解锁定装置包括可拆卸地套装在所述缓解操作通道内的防转件,及用于将所述防转件可释放地保持在所述缓解操作通道内的保持机构;所述缓解操作通道与所述防转件间布设有用于阻止二者相对转动的第一防转机构;所述防转件与所述推杆间布设有用于阻止二者相对转动的第二防转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制动夹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解操作通道是横截面为非圆形的操作通孔,所述防转件为外周面能与所述操作通孔的孔壁相抵靠而防转的非圆柱体;所述第一防转机构包括相抵靠而防转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孔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制动夹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通孔为腰圆孔或椭圆孔,所述非圆柱体与所述操作通孔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制动夹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力矩接收部为所述推杆上的非圆杆部,所述非圆杆部为所述推杆的外端部;所述防转件具有套装在所述非圆杆部上的非圆孔,所述第二防转机构包括相抵靠而防转的所述非圆杆部的外周面与所述非圆孔的孔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制动夹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力矩接收部为所述推杆上的非圆杆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制动夹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转件具有套装在所述非圆杆部上的非圆孔,所述第二防转机构包括相抵靠而防转的所述非圆杆部的外周面与所述非圆孔的孔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制动夹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圆杆部为所述推杆的外端部;
所述非圆杆部为外多角杆部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液压制动夹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解操作通道的外端部的侧壁内凹地形成有环绕所述防转件的周向布置的卡槽;所述卡槽上设有两个以上贯通至所述受力块的外端面上的安装缺口及两个以上的止挡槽;
所述保持机构包括与所述防转件的外端部可相对转动连接的转盘,所述转盘的外周缘凸起地固设有两个以上的卡装耳座,至少一个所述卡装耳座上安装有弹性柱塞;所述转盘的外端面上设有旋转力矩接收部;
所述两个以上的卡装耳座能通过所述安装缺口卡装入所述卡槽内;随所述转盘相对所述防转件转动至保持位置时,至少一个所述弹性柱塞的端部可回退地嵌入所述止挡槽内,且对于卡装在所述卡槽内的多个卡装耳座中,相邻两个卡装耳座相对转动轴线的圆心角小于等于90度,所述转动轴线为所述转盘相对所述防转件转动的轴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压制动夹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盘与所述防转件之间压有迫使二者之间的间距增大的弹性复位件;所述转盘为圆盘,所述缓解操作通道的外端部为与所述圆盘相适配的圆孔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压制动夹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复位件为碟形弹簧;所述卡槽的底面为圆周面;所述防转件的外端面内凹地设有碟形弹簧安装槽,所述碟形弹簧安装槽的中央区域设有安装圆孔,所述转盘的内表面凸起地固设有可转动地套装在所述安装圆孔内的转动轴;所述旋转力矩接收部为固设在所述转盘的中央区域处的非圆柱体结构。
CN201920318682.9U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液压制动夹钳 Active CN2099770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18682.9U CN209977098U (zh)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液压制动夹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18682.9U CN209977098U (zh)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液压制动夹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77098U true CN209977098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54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18682.9U Active CN209977098U (zh)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液压制动夹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770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682277A (en) Disc brakes and mounting structure therefor
CA2733045A1 (en) Pneumatically actuatable disk brake
US6019199A (en) Hydraulic caliper disk brake for steel mill cranes
KR101591281B1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의 브레이크 캘리퍼용 다중 부품 피스톤 조립체
US5259483A (en) Low profile disk brake caliper
US20100018831A1 (en) Force transmitting assembly
CN110873135A (zh) 一种微轨车辆及其电磁制动器
CN209977098U (zh) 一种液压制动夹钳
GB1382046A (en) Caliper disc brakes
KR101668732B1 (ko) 파킹 브레이크를 내장한 건설기계용 엑슬장치
CN211371094U (zh) 一种直升机刹车装置
US20060278484A1 (en) Radially expanding braking device
CN110541900A (zh) 一种直升机刹车装置
US20090095581A1 (en) Floating disc brake
CN212297358U (zh) 一体式卡钳座
CN101126618A (zh) 三坐标测量机主轴气动安全保护装置
US9132809B2 (en) Integrated parking brake for disc brake
US5794321A (en) Spring compression tool and method
CN111923485B (zh) 电动螺旋压力机的制动器
CA1059448A (en) Brake mechanism
CN111022531B (zh) 一种新型汽车楔式制动器装置
US11261926B1 (en) Brake caliper tool
CN213827085U (zh) 夹具驱动机构及具有其的卡盘夹紧装置
RU2654878C1 (ru) Тормозной цилиндр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EP1596091A1 (en) A manual brake application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