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69482U - 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69482U
CN209969482U CN201920042208.8U CN201920042208U CN209969482U CN 209969482 U CN209969482 U CN 209969482U CN 201920042208 U CN201920042208 U CN 201920042208U CN 209969482 U CN209969482 U CN 209969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upper die
shaped
ris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422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立诚
蒋士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jiang Chengyi Pml Precision Mechanism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jiang Chengyi Pml Precision Mechanism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jiang Chengyi Pml Precision Mechanism Ltd filed Critical Pujiang Chengyi Pml Precision Mechanism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4220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694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69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6948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属于螺栓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螺栓加工成型设备自动化程度低,送料不便,应用范围窄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棒料分拣装置、第一送料装置、中转机构、第二送料装置、热感应加热装置及成型装置,棒料分拣装置能对若干棒料进行分拣并每次使得一根棒料水平落入第一送料装置,第一送料装置能将棒料送至中转机构,中转机构能使得棒料由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并送至第二送料装置,第二送料装置能将棒料竖直运送至热感应加热装置处进行加热后移送至成型装置,成型装置能对棒料进行成型。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能适用不尺寸的棒料的成型。

Description

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螺栓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
背景技术
螺栓是一种配用螺母的圆柱形带螺纹的紧固件,由螺头和螺杆(带有外螺纹的圆柱体)两部分组成的一类紧固件,需与螺母配合,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带有通孔的零件,螺栓的应用市场非常广泛,因此需要螺栓的加工低成本、高效率及高质量。目前对于螺栓的螺头加工,尤其是大螺栓的螺头加工,一般需要人工协作才能完成,即需要人工将圆棒料放置于成型机上进行成型,成型好后取下成型件,无法连续性大批量生产,成型设备也只能满足单一特定尺寸螺栓的成型。这种方式生产效率低,加工精度差,劳动强度高,已无法满足社会生产需求。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能针对不同粗度螺栓用圆棒料进行自动化加工的螺杆成型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螺栓制造所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紧凑、使用安全的螺栓自动化成型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棒料分拣装置、第一送料装置、中转机构、第二送料装置、热感应加热装置及成型装置,棒料分拣装置能对若干棒料进行分拣并每次使得一根棒料水平落入第一送料装置,第一送料装置能将棒料送至中转机构,中转机构能使得棒料由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并送至第二送料装置,第二送料装置能将棒料竖直运送至热感应加热装置处进行加热后移送至成型装置,成型装置能对棒料进行成型。第二送料装置能将棒料竖直运送至热感应加热装置处使得棒料的上端进行均匀受热,然后送至成型装置处,成型装置能将棒料的上端成型出螺头,螺栓的螺头成型完成。
优选的,所述的棒料分拣装置包括第一机体、设置在第一机体上的喂料机构及选料机构,所述的喂料机构能将棒料喂送给选料机构,选料机构每次只选择喂料机构喂送的棒料中的一根棒料移送至第一送料装置。
喂料机构将棒料喂送给选料机构,喂送时及喂送后,棒料均呈水平状态,本实用新型的螺栓批量成型过程中,不同批的棒料的直径尺寸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大有时候小,通过一套喂料机构在棒料直径尺寸比较小的时候,可能导致多根棒料一起流入到下一工序中,为了使不同批次尺寸的螺杆能共用一套成型机,本实用新型的选料机构每次只能选择喂料机构喂送过来的棒料中的其中一根,然后选料机构将这一根棒料通过第一送料装置移动到下一工序。
优选的,所述的喂料机构包括分拣机构及设置在第一机体上用于置放棒料的第一料斗,第一料斗内设置有第三倾斜面使得棒料能沿第三倾斜面滑向第一料斗底部,第一料斗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的分拣机构包括分拣头、分拣头驱动机构及位于开口处竖直平行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竖板,各第一竖板的高度(第一竖板的上端相对水平面的高度)向靠近第三倾斜面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的分拣头包括底座及竖直平行间隔设置在底座上的若干第二竖板,相邻的第一竖板之间及两头的第一竖板(这里的两头的第一竖板是指位于靠近第一料斗的两个侧壁的两块第一竖板)与第一料斗(第一料斗的开口两侧,即靠近第三倾斜面的一侧壁及第一料斗相对第三倾斜面设置的另一侧壁)之间形成滑动间隙,各第二竖板与各滑动间隙一一对应(第二竖板的厚度与对应滑动间隙的宽度),各第二竖板位于对应的滑动间隙内,分拣头能在分拣头驱动机构驱动下上下运动使得第二竖板相对第一竖板上下运动,各第二竖板向第三倾斜面方向高度也逐渐减小。相距第三倾斜面最远的第二竖板贴着第一料斗的内壁运动,该第二竖板能将至少一根棒料喂送给选料机构。
这里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形,不一定是板状的,也可以是框架形的。分拣头驱动气缸驱动分拣头上下运动,从而第二竖板能在对应的滑动间隙内相对第一竖板或第一料斗的侧壁运动,第一竖板位于相邻的两块第二竖板之间,第一竖板的长度短于与其相邻的两块第二竖板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竖板及第二竖板的顶部均向同一侧倾斜设置,第一竖板及第二竖板的顶部的倾斜方向与第一料斗的第三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的选料机构包括导向件、开设在导向件上的槽形缺口及驱动导向件转动的导向件驱动机构,槽形缺口沿着导向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槽形缺口包括底面及两侧面,两侧面与底面均倾斜设置,两侧面的高度不一样。
优选的,所述的槽形缺口的截面呈勾形。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料斗顶部与导向件之间设置有一导向板,喂料机构选出的棒料能通过该导向板到达导向件的槽形缺口内。
优选的,所述的导向件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导向件连接驱动导向件转动。
优选的,所述的导向件呈长棒状。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送料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机体上的第一传送机构、中间V形槽、将第一传送机构上的棒料推送至中间V形槽的第一推送机构及将棒料从中间V形槽推送给中转机构的第二推送机构。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传送机构包括设置在导向件侧下方的输送带、齿轮组及第三电机,输送带与导向件相平行设置,其套设在齿轮组上,所述的输送带的两侧设置有挡板,两挡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棒料的直径尺寸。齿轮组为主动轮及从动轮,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带也可以为输送链条,对应的齿轮组为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推送机构包括推板及推板驱动气缸,第一料斗靠近第二送料装置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架,推板驱动气缸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推板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与推板固定连接,推板位于上述输送带的上方,其能在推板驱动气缸作用下相对输送带上方水平来回运动。输送带位于中间V形槽的一端未设置挡板,当棒料运送到输送带的该端的时候,推板驱动气缸驱动推板朝着输送带上方的棒料方向运动,并最终把棒料推送到中间V形槽内。
为了保证推板水平运动的平稳性,可以在第一支架上设置水平板,水平板上设置滑轨,推板与一连接架连接,连接架通过一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上述的推板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接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推板上还设置有可调限位板,可调限位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及限位平板,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卡口,卡口能卡在推板上,可调限位板卡接在推板上后,限位平板与推板相垂直。第一连接部可以通过螺栓螺母与推板连接,先根据棒料的长短调节好可调限位板与推板的相对位置,然后拧紧螺母。
优选的,所述的中间V形槽设置在输送带远离导向件的一侧其位于输送带靠近第二送料装置一侧,中间V形槽的槽口朝上。
优选的,所述的中转机构包括第一机械爪,第一机械爪包括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两个第一夹爪及第一夹爪张合机构,两个第一夹爪滑动地设置在安装板上能在第一夹爪张合机构驱动下相对靠近或者远离而张合,所述的第一机械爪还包括驱动安装板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安装板能在旋转驱动机构作用下旋转90度,即可以使得两个第一夹爪从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从而两个第一夹爪夹取的棒料从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
优选的,所述的中转机构还包括限位卡钩,限位卡钩的一端为限位端,限位卡钩水平设置,其限位端挡于呈水平状态的两个第一夹爪靠近第二送料装置的一侧。
当两个第一夹爪呈水平状态,位于中间V形槽处的棒料在第二推送机构作用下,棒料被水平推进两个第一夹爪之间,限位卡钩的限位端挡在棒料水平运动的路径上。此时两个第一夹爪夹紧棒料,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安装板旋转,棒料从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通过设置限位卡钩能使得水平位于两个第一夹爪之间的棒料靠近第二送料装置的一端位置能被限定,从而当棒料由水平状态随第一机械爪一起旋转变为竖直状态的时候,第一机械爪张开后能顺利掉落到其正下方的中间承接筒中。
优选的,所述的安装板上设置有两条导轨,各第一夹爪呈条状,各第一夹爪的两端分别通过滑块滑动地设置在两条导轨上,两个第一夹爪呈平行设置。当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安装板旋转使得两个第一夹爪呈水平状态时,两个第一夹爪能与中间V形槽对接,位于中间V形槽内的棒料能在第二推送机构作用下,到达两个第一夹爪之间,第一夹爪张合机构使得第一夹爪夹紧棒料,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安装板旋转90度,从而两个第一夹爪也跟着旋转90度,从原来的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夹爪张合机构包括U形安装架及两个V形连动架,两个V形连动架与第一夹爪一一对应,U形安装架的U口处设置有两根支杆,各V形连动架的中部对应的转动设置在支杆上,各V形连动架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夹爪连接,各V形连动架的另一端通过一连接杆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一夹爪张合机构还包括第一夹爪张合驱动气缸,第一夹爪张合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水平伸出通过连接限位件与连接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送料装置包括若干中间承接筒,若干中间承接筒呈环形分布,所述的第二送料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及第二支架上平行设置有两块支撑板,两块支撑板上设置有圆周槽,圆周槽上均匀分布有与中间承接筒一一对应的且竖直设置的承接移送杆,承接移送杆的上下部设置有两个支撑滚动轴承,两个支撑滚动轴承分别位于两个支撑板的圆周槽处且能相对支撑板滑动,上述的中间承接筒一一对应设置在承接移送杆上,所述的第二送料装置还包括驱动各承接移送杆呈周向间歇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的中间承接筒内设置有支撑面,中间承接筒具有空腔,支撑面上设置有若干贯通中间承接筒外壁的通孔。
当棒料掉落到支撑面上的时候会有一个冲击力,会把棒料上的碎屑振下来,从若干通孔落入外界,从而避免棒料上的碎屑对棒料下一步工序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四电机、第一主齿轮、第一从齿轮及第一传动链条,第一传动链条位于圆周槽之间,第一传动链条与第一主齿轮及第一从齿轮连接,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主齿轮连接,第一传动链条上间隔设置若干与承接移送杆一一对应的连接片,连接片水平设置,其一端与传动链条连接(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承接移送杆尺寸大小相当的圆孔,承接移送杆竖直插设在圆孔内。
优选的,所述的热感应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及加热器的上下调节机构,所述的加热器包括加热器本体及U形加热部,U形加热部位于承接移送杆运动路径上,且槽口朝下正对承接移送杆,所述的上下调节机构包括第三支架及设置在第三支架上的加热器提升机构。
优选的,所述的加热器提升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三支架上部的第五电机及卷筒,卷筒上卷绕有拉绳,拉绳的一端卷绕在卷筒上,拉绳的另一端与上述加热器连接,所述的加热器感应加热装置还包括加热器的限位装置。
该限位装置使得加热器只能竖直上下运动。
优选的,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两根带有槽的竖杆,两根竖杆平行相对设置,加热器本体的两侧设置有伸出杆,两根伸出杆对应的位于竖杆的槽内。
优选的,所述的螺栓自动化成型机还包括将棒料从第二送料装置传动给成型装置的第三送料装置,所述的第三送料机构包括架体及设置在架体上的第二机械爪,第二机械爪能沿着第二送料装置及成型装置之间的进料路径运动。
优选的,所述的成型装置包括第二机体、设置在第二机体上的上模、下模及移料装置,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体及设置在上模体上的多个上模单元,所述的下模包括下模体及设置在下模体上与各上模单元一一对应的下模单元,移料装置能将棒料送至各下模单元上及将成型好的棒料从下模单元中移出至外界,所述的各上模单元通过一中间衔接板与上模体滑动连接,所述的中间衔接板与上模体之间设置有楔形结构。移料装置能将第二机械爪上的棒料送至靠近第二机械爪的下模单元上。
优选的,所述的各上模单元具有将棒料上端成型出螺头的型腔,各下模单元上竖直设置有与棒料直径尺寸相当的柱形孔,各柱形孔贯通下模体上下表面,所述的成型装置还包括顶压机构,顶压机构能在上模单元下压对应下模单元上的棒料时将棒料的下端顶住。
优选的,所述的型腔的尺寸逐渐变大。
通过设置上模、下模及移料装置从而实现棒料的自动移送成型,棒料依次经过不同尺寸型腔的上模单元中成型,最后成型出合格的带有螺头的螺栓。
优选的,所述的上模体上设置有三个上模单元。对应的下模单元也设置了三个。
由于棒料的尺寸不同,有的棒料非常长,增加上模的上下行程,显然成本很高,所以本实用新型使得各上模单元通过中间衔接板与上模体之间水平滑动,这样可以让出向下模单元的柱形孔内置放棒料的空间,而中间衔接板和上模体之间会存在间隙,上模下压过程中,上模对下模有一个很大的冲击力,力的反作用,中间衔接板也受到一个很大的冲击力,这样不仅存在使上模单元与中间衔接板损坏报废的问题,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楔形结构,从而中间衔接板与上模体滑动到位(各上模单元正好正对下模单元)后,中间衔接板和上模体之间紧紧契合在一起,没有了间隙,解决了上述的损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
优选的,所述的楔形结构包括设置在中间衔接板上的若干第一滑槽及设置在上模体上的若干与第一滑槽一一对应的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内固设有具有第一导斜面的第一楔形块,第二滑槽内设置有具有第二导斜面的第二楔形块,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能契合在一起。第一导斜面和第二导斜面相向设置,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契合在一起后,第一导斜面和第二导斜面紧紧压合在一起,从而使得中间衔接板和上模体之间紧紧的对接在一起,结构牢靠紧固,应用安全。
若干第一滑槽间隔平行设置,第一滑槽向下模单元的上方方向延伸,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宽度尺寸一致,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上下设置且两者的槽口相对,当中间衔接板相对上模体滑动到位后(此时上模体上的各上模单元正对对应的下模单元),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契合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的上模体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燕尾槽,中间衔接板的一面与上模单元连接,另一面设置有与燕尾槽一一对应的凸块,凸块的形状与燕尾槽的形状相同,各凸块能卡入对应的燕尾槽内,凸块能相对对应的燕尾槽滑动。
凸块与燕尾槽的设置,不仅使得中间衔接板能带着上模单元一起与上模体连接在一起,且中间衔接板能相对上模体来回滑动,从而实现上模单元的移位。
优选的,所述的移料装置包括第一横梁及设置在第一横梁上的若干第三机械爪,所述的移料装置还包括使得第一横梁相对下模单元上下、左右、前后运动的上下运动驱动机构、左右运动驱动机构及前后运动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的各上模单元与中间衔接板可拆卸连接。这样成型不同尺寸的棒料的时候,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上模单元实现。
优选的,所述的顶压机构包括顶压气缸、横板及设置在横板上与柱形孔正对且一一对应的顶压螺母,横板水平设置且位于各柱形孔的下方,顶压气缸的活塞杆竖直伸出与横板固定连接驱动横板上下升降。在驱动横板上下运动的过程中,设置在横板上顶压螺母也能跟着上下运动。各柱形孔呈一排设置,顶压螺母也呈一排设置,且各顶压螺母位于对应的柱形孔内。
优选的,所述的成型装置还包括感应装置,该感应装置能感应到棒料是否掉落下模单元的柱形孔内且棒料的下部位于顶压螺母上,所述的感应装置包括金属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机体上设置有成型腔室,成型腔室贯通第二机体两侧,上述第一横梁位于成型腔室内能沿着第二机体的两侧来回运动,成型腔室的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
优选的,所述的成型装置还包括螺栓收集机构,所述的螺栓收集机构包括第二料斗及第三料斗,第二料斗设置在成型腔室出料端一侧,其包括第一倾斜面,第三料斗设置在第二料斗的下方,其包括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的出料端位于第二倾斜面的上方,第三料斗的下方设置有收集槽。
棒料成型好后,先到第一倾斜面,然后沿着第一倾斜面到达第二倾斜面,最后到达收集槽。如果成型好的螺栓直接到达第二倾斜面,会对第二倾斜面的冲击力很大,因此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倾斜面及第二倾斜面,能起到缓冲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棒料分拣装置、第一送料装置、中转机构、第二送料装置、热感应加热装置及成型装置等机构,从而能实现各种不同尺寸的棒料的分拣、输送及成型,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棒料分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棒料分拣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导向件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成型装置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成型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成型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间承接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楔形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机械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机械爪和第三机械爪之间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1、第一机体;2、第一料斗;3、第三倾斜面;4、开口;5、分拣头;6、第一竖板;7、第二竖板;8、滑动间隙;9、导向件;10、槽形缺口;11、底面;12、第一侧面;13、第二侧面;14、导向板;15、中间V形槽;16、挡板;17、推板;18、可调限位板;19、限位平板;20、第一机械爪;21、限位卡钩;22、U形安装架;23、中间承接筒;24、圆周槽;25、承接移送杆;26、支撑滚动轴承;27、第一传动链条;28、连接片;29、加热器;30、U形加热部;31、第五电机;32、卷筒;33、竖杆;34、传动齿轮;35、第二机械爪;36、第二机体;37、上模单元;38、下模单元;39、柱形孔;40、第一横梁;41、第三机械爪;42、成型腔室;43、进料端;44、出料端;45、第七电机;46、第一支板;47、第二支板;48、第八电机;49、第三支板;50、第九电机;51、中间衔接板;52、第二连接部;53、第一滑槽;54、第二滑槽;55、第一楔形块;56、第二楔形块;57、燕尾槽;58、凸块;59、第二横梁;60、第二料斗;61、第三料斗;62、第四支板;63、连接柱;64、第十电机;65、第十一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它包括棒料分拣装置、第一送料装置、中转机构、第二送料装置、热感应加热装置及成型装置。
棒料分拣装置能对若干棒料进行分拣并每次使得一根棒料水平落入第一送料装置,第一送料装置能将棒料送至中转机构,中转机构能使得棒料由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并送至第二送料装置,第二送料装置能将棒料竖直运送至热感应加热装置处进行加热后移送至成型装置,成型装置能对棒料进行成型。
第二送料装置能将棒料竖直运送至热感应加热装置处使得棒料的上端进行均匀受热,然后送至成型装置处,成型装置能将棒料的上端成型出螺头,螺栓的螺头成型完成。
棒料分拣装置包括第一机体1、设置在第一机体1上的喂料机构及选料机构,所述的喂料机构能将棒料喂送给选料机构,选料机构每次只选择喂料机构喂送的棒料中的一根棒料移送至第一送料装置。
喂料机构将棒料喂送给选料机构,喂送时及喂送后,棒料均呈水平状态,本实用新型的螺栓批量成型过程中,不同批的棒料的直径尺寸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大有时候小,通过一套喂料机构在棒料直径尺寸比较小的时候,可能导致多根棒料一起流入到下一工序中,为了使不同批次尺寸的螺杆能共用一套成型机,本实用新型的选料机构每次只能选择喂料机构喂送过来的棒料中的其中一根,然后选料机构将这一根棒料通过第一送料装置移动到下一工序。
上述喂料机构包括分拣机构及设置在第一机体1上用于置放棒料的第一料斗2,第一料斗2内设置有第三倾斜面3使得棒料能沿第三倾斜面3滑向第一料斗2底部,第一料斗2底部设置有开口4,所述的分拣机构包括分拣头5、分拣头驱动机构及位于开口4处竖直平行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竖板6,各第一竖板6的高度(第一竖板6的上端相对水平面的高度)向靠近第三倾斜面3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的分拣头5包括底座及竖直平行间隔设置在底座上的若干第二竖板7,相邻的第一竖板6之间及两头的第一竖板6(这里的两头的第一竖板6是指位于靠近第一料斗2的两个侧壁的两块第一竖板6)与第一料斗2(第一料斗2的开口4两侧,即靠近第三倾斜面3的一侧壁及第一料斗2相对第三倾斜面3设置的另一侧壁)之间形成滑动间隙8,各第二竖板7与各滑动间隙8一一对应(第二竖板7的厚度与对应滑动间隙8的宽度),各第二竖板7位于对应的滑动间隙8内,分拣头5能在分拣头驱动机构驱动下上下运动使得第二竖板7相对第一竖板6上下运动。
各第一竖板6下端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各第二竖板7的下端也在同一水平面上。各第二竖板7向第三倾斜面3方向高度也逐渐减小。相距第三倾斜面3最远的第二竖板7贴着第一料斗2的内壁运动,该第二竖板7能将至少一根棒料喂送给选料机构。
这里的第一竖板6和第二竖板7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形,不一定是板状的,也可以是框架形的。分拣头驱动气缸驱动分拣头5上下运动,从而第二竖板7能在对应的滑动间隙8内相对第一竖板6或第一料斗2的侧壁运动,第一竖板6位于相邻的两块第二竖板7之间,第一竖板6的长度短于与其相邻的两块第二竖板7的长度。
第一竖板6及第二竖板7的顶部均向同一侧倾斜设置,第一竖板6及第二竖板7的顶部的倾斜方向与第一料斗2的第三倾斜面3的倾斜方向相同。
分拣头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及减速箱,减速箱可以为蜗轮蜗杆减速箱、齿轮减速箱、蜗杆减速箱、涡轮减速箱及星形减速箱,本实施例中为齿轮减速箱,第一电机与减速箱连接,减速箱内的齿轮组通过传动轴与凸轮转动连接,传动轴水平设置,凸轮通过驱动臂与上述分拣头5连接,为了驱动的平稳性,本实施例中,在传动轴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凸轮,各凸轮对应一根驱动臂,驱动臂的一端与凸轮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分拣头5转动连接。传动轴带动凸轮转动,凸轮带动对应的驱动臂转动。
上述选料机构包括导向件9、开设在导向件9上的槽形缺口10及驱动导向件9转动的导向件驱动机构。
槽形缺口10沿着导向件9的长度方向设置,导向件9呈圆柱状,槽形缺口10从导向件9的一端延伸到导向件9的另一端。槽形缺口10的截面呈勾形。所述的槽形缺口10包括底面11及两侧面,两个侧面的宽度不一样,靠近导向件9中心轴的侧面的宽度大于另一个侧面的宽度,靠近导向件9中心轴的侧面为第一侧面12,另一个侧面为第二侧面13。
两个侧面与底面11均倾斜设置,第一侧面12向导向件9中心轴方向倾斜,第二侧面13向远离导向件9中心轴方向倾斜设置。底面11的宽度为30cm。底面11与水平面倾斜设置,其一端为低位端,另一端为高位端,底面11的低位端与第一侧面12对接,底面11的高位端与第二侧面13对接。底面11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倾角的角度为9度。所述的第二侧面13的宽度为20cm,第一侧面12的宽度为第二侧面13的宽度的2.5倍。
当底面11选择30cm的时候,直径在30cm-52cm之间的棒料均能通过选料机构进行选择,使得每次均只能允许一根棒料进入到下一工序中。比如30cm的棒料,其与槽形缺口10的底面11宽度相同,棒料会全部落入到槽形缺口10内,而第二根棒料却因为没有置身空间,只能下次进入到槽形缺口10内,从而实现每次允许一根棒料进入到下一道工序中,而当棒料的尺寸为52cm的时候,其半径为26cm小于底面11的宽度尺寸30cm,这样52cm棒料落向槽形缺口10的时候,其大部分会落在槽形缺口10内,从而也能实现每次只允许一根棒料进入到下一工序中,其他的尺寸在30-52cm之间的棒料情况类似。
上述的喂料机构及选料机构之间还设置有导向板14,导向板14倾斜设置,导向板14的长度与导向件9的长度相当,导向板14的低位端延伸到导向件9的边缘,能与槽形缺口10对接,棒料能通过该导向板14到达导向件9的槽形缺口10内。
导向件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及减速机,减速机与第二电机连接,减速机的输出轴水平伸出与导向件9连接驱动导向件9转动。
第一送料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机体1上的第一传送机构、中间V形槽15、将第一传送机构上的棒料推送至中间V形槽15的第一推送机构及将棒料从中间V形槽15推送给中转机构的第二推送机构。
第一传送机构包括设置在导向件9侧下方的输送带、齿轮组及第三电机,输送带与导向件9相平行设置,其套设在齿轮组上,所述的输送带的两侧设置有挡板16,两挡板16之间的距离大于棒料的直径尺寸。齿轮组为主动轮及从动轮,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带也可以为输送链条,对应的齿轮组为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
第一推送机构包括推板17及推板驱动气缸,第一料斗2靠近第二送料装置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架,推板驱动气缸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推板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与推板17固定连接,推板17位于上述输送带的上方,其能在推板驱动气缸作用下相对输送带上方水平来回运动。输送带位于中间V形槽15的一端设置推板17,当棒料运送到输送带的该端的时候,推板驱动气缸驱动推板17朝着输送带上方的棒料方向运动,并最终把棒料推送到中间V形槽15内。
为了保证推板17水平运动的平稳性,可以在第一支架上设置水平板,水平板上设置滑轨,推板17与一连接架连接,连接架通过一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上述的推板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接架固定连接。
上述推板17上还设置有可调限位板18,可调限位板18包括第一连接部及限位平板19,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卡口,卡口能卡在推板17上,可调限位板18卡接在推板17上后,限位平板19与推板17相垂直。第一连接部可以通过螺栓螺母与推板17连接,先根据棒料的长短调节好可调限位板18与推板17的相对位置,然后拧紧螺母。
中间V形槽15设置在输送带远离导向件9的一侧其位于输送带靠近第二送料装置一端,中间V形槽15的槽口朝上。
中转机构包括第一机械爪20,第一机械爪20包括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两个第一夹爪及第一夹爪张合机构,两个第一夹爪滑动地设置在安装板上能在第一夹爪张合机构驱动下相对靠近或者远离而张合,所述的第一机械爪20还包括驱动安装板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安装板能在旋转驱动机构作用下旋转90度,即可以使得两个第一夹爪从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从而两个第一夹爪夹取的棒料从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旋转驱动机构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上述安装板连接驱动安装板转动。
中转机构还包括限位卡钩21,限位卡钩21的一端为限位端,限位卡钩21水平设置,其限位端挡于呈水平状态的两个第一夹爪靠近第二送料装置的一侧。
当两个第一夹爪呈水平状态,位于中间V形槽15处的棒料在第二推送机构作用下,棒料被水平推进两个第一夹爪之间,限位卡钩21的限位端挡在棒料水平运动的路径上。此时两个第一夹爪夹紧棒料,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安装板旋转,棒料从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
安装板上设置有两条导轨,各第一夹爪呈条状,各第一夹爪的两端分别通过滑块滑动地设置在两条导轨上,两条第一夹爪呈平行设置。当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安装板旋转使得两个第一夹爪呈水平状态时,两个第一夹爪能与中间V形槽15对接,位于中间V形槽15内的棒料能在第二推送机构作用下,到达两个第一夹爪之间,第一夹爪张合机构使得第一夹爪夹紧棒料,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安装板旋转90度,从而两个第一夹爪也跟着旋转90度,从原来的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
第一夹爪张合机构包括U形安装架22及两个V形连动架,两个V形连动架与第一夹爪一一对应,U形安装架22的U口处设置有两根支杆,各V形连动架的中部对应的转动设置在支杆上,各V形连动架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夹爪连接,各V形连动架的另一端通过一连接杆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一夹爪张合机构还包括第一夹爪张合驱动气缸,第一夹爪张合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水平伸出通过连接限位件与连接杆连接。
第二送料装置包括若干中间承接筒23,若干中间承接筒23呈环形分布,所述的第二送料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及第二支架上平行水平设置有两块支撑板,两块支持板上设置有圆周槽24,圆周槽24上均匀分布有与中间承接筒23一一对应的且竖直设置的承接移送杆25,承接移送杆25的上下部设置有两个支撑滚动轴承26,两个支撑滚动轴承26分别位于两个支撑板的圆周槽24处且能相对支撑板滑动,上述的中间承接筒23一一对应设置在承接移送杆25上,所述的第二送料装置还包括驱动各承接移送杆25呈周向间歇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中间承接筒23内设置有支撑面,中间承接筒23具有空腔,支撑面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贯通中间承接筒23外壁的通孔。支撑面中间上凸,当棒料掉落到支撑面上的时候会有一个冲击力,会把棒料上的碎屑振下来,从若干通孔落入外界,从而避免棒料上的碎屑对棒料下一步工序的影响。
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四电机、第一主齿轮、第一从齿轮及第一传动链条27,第一传动链条27位于圆周槽24之间,第一传动链条27与第一主齿轮及第一从齿轮连接,第四电机与第一主齿轮连接,第一传动链条27上间隔设置若干与承接移送杆25一一对应的连接片28,连接片28水平设置,其一端与第一传动链条27连接(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承接移送杆25尺寸大小相当的圆孔,承接移送杆25竖直插设在圆孔内。
热感应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29及加热器29的上下调节机构,所述的加热器29包括加热器本体及U形加热部30,U形加热部30位于承接移送杆25运动路径上,且槽口朝下正对承接移送杆25,上下调节机构能使得加热器29上下运动。U形加热部30的槽口尺寸大于棒料的直径。
从而棒料的上端能经过U形加热部30。U形加热部30的深度为3cm-20cm。本实施例中为10cm。
上下调节机构包括第三支架及设置在第三支架上的加热器提升机构,加热器提升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三支架上部的第五电机31及卷筒32,卷筒32上卷绕有拉绳,拉绳的一端卷绕在卷筒32上,拉绳的另一端与上述加热器29连接。
热感应加热装置还包括加热器29的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使得加热器29只能竖直上下运动。限位装置包括两根带有槽的竖杆33,两根竖杆33平行相对设置,加热器本体位于两根竖杆33之间,加热器本体的两侧设置有伸出杆,两根伸出杆位于对应侧的竖杆33的槽内。
第二送料装置位于加热器29的U形加热部30的下方设置有驱动承接移送杆25旋转的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包括第二主齿轮、第二从齿轮及第六电机,第二主齿轮及第二从齿轮上设置有第二传动链条,各承接移送杆25上均设置有一传动齿轮34,各传动齿轮34能与第二传动链条啮合。第六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主齿轮连接,当承接移送杆25运动到U形加热部30下方的时候,第六电机带动第二主齿轮转动,第二主齿轮及第二从齿轮带动第二传动链条运动,由于承接移送杆25上的传动齿轮34与第二传动链条啮合,从而带动承接移送杆25旋转,从而承接移送杆25上的棒料也跟着旋转,使得棒料的上端各个方向都均匀受热,棒料一边在第一驱动机构作用下向成型装置方向运动,一边在旋转机构作用下做旋转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将棒料从第二送料装置传动给成型装置的第三送料装置,所述的第三送料装置包括架体及设置在架体上的第二机械爪35,第二机械爪35能沿着第二送料装置及成型装置之间的进料路径运动将棒料放于成型装置上。
第二机械爪35设置在圆周槽24靠近成型装置一侧,第二机械爪35将上端已经受热的棒料抓走以后,对应的承接移送杆25继续沿着圆周槽24运动到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承接棒料进行加热。
上述成型装置包括第二机体36、设置在第二机体36上的上模、下模及移料装置。上模能相对下模上下运动,包括上模体及设置在上模体上的多个上模单元37。上模能在驱动机构驱动下上下运动,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上模上下运动为现有的技术,在此不作详述。
下模包括下模体及设置在下模体上与各上模单元37一一对应的下模单元38,各上模单元37具有将棒料上端成型出螺头的型腔,从左至右,各型腔的尺寸逐渐变大,最后一个上模单元37的型腔的尺寸与所要成型的棒料对应需要成型的螺头的尺寸相当。
各下模单元38上竖直设置有与棒料直径尺寸相当的柱形孔39,各柱形孔39贯通下模体上下表面,移料装置能将棒料送至各下模单元38的柱形孔39内及将成型好的棒料从柱形孔39中移出至外界(下述的螺栓收集机构内)。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三个上模单元37,对应的下模单元38也设置了三个。
上述移料装置包括第一横梁40及设置在第一横梁40上的若干第三机械爪41,各第三机械爪41等间隔设置在第一横梁40上。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四个第三机械爪41,四个第三机械爪41等间隔设置在第一横梁40上,相邻两个第三机械爪41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两个第三机械爪41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柱形孔39之间的距离相同。四个第三机械爪41其中一个抓起上一道工序送过来的棒料,另外三个第三机械爪41对应下模单元38中的三根棒料,各棒料经过上模单元37的三个型腔后才成型出符合要求的带有螺头的螺栓。
各下模单元38设置在下模体上且它们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第一横梁40与该直线平行。
移料装置还包括使得第一横梁40相对下模单元38上下、左右、前后运动的上下运动驱动机构、左右运动驱动机构及前后运动驱动机构。
第二机体36上设置有成型腔室42,成型腔室42贯通第二机体36两侧,上述第一横梁40位于成型腔室42内能沿着第二机体36的两侧来回运动,成型腔室42的一端为进料端43,另一端为出料端44。
各第三机械爪41均包括第四支架及设置在第四支架上的两个第二夹爪及第二夹爪张合机构,两对第二夹爪能在第二夹爪张合机构的作用下水平张合从而夹紧或者松开棒料,第四支架上设置有支板,支板上水平设置有两个滑轨,两个滑轨上下间隔设置,滑轨上设置有两个滑板,两个滑板竖直间隔设置与滑轨相垂直。
两个第二夹爪对应位于两个滑块上,为了更稳的夹住棒料,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两对第二夹爪,两对第二夹爪上下设置。第二夹爪张合机构能驱动两个滑板左右来回运动,从而实现第二夹爪的张合。
第二夹爪张合机构包括设置在上述第四支架上的驱动气缸、中间联动架,上述两个滑块的上部设置有联动柱,中间联动架包括两个V形联动杆,两个V形联动杆的V口相对,各V形联动杆的中部与支架转动连接。
两个V形联动杆的一端部与对应侧的联动柱转动连接,两个V形联动杆的另一端部通过一连接件连接,两个V形联动杆转动(连接件上设置有支柱,各V形联动杆的该端与支柱转动连接)连接在一起,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与连接件连接。
上述的左右运动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机体36两侧的第一支板46,各第一支板46的下部均间隔设置有两排滑轮,两排滑轮水平设置,上述第一横梁40背向下模单元38一侧设置有滑轨,滑轨卡在两排滑轮之间能相对滑轮来回运动,第一横梁40的其中一端部设置有齿条,对应侧的第一支板46上设置有一第七电机45,第七电机45的输出轴设置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第七电机45的输出轴竖直设置。第七电机45工作从而驱动齿轮转动,齿轮只能在原地旋转,从而带动与之啮合的齿条来回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横梁40左右来回运动。
上述的上下运动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机体36两侧的第二支板47,各第一支板46与第二支板47一一对应,各第一支板46上面向第二支板47一侧均设置有两排滑轮,两排滑轮竖直设置,各第二支板47均竖直设置,各第二支板47的两侧均竖直设置有轨条,各第一支板46通过其上设置的两排滑轮与对应的第二支板47两侧设置的轨条滚动连接,各第一支板46上均设置有一第八电机48,第八电机48的输出轴穿过第一支板46上设置的通孔与齿轮连接,该齿轮与第二支板47上的其中一轨条内侧啮合,第八电机48与第一支板46固定连接。当第八电机48工作的时候,对应的齿轮旋转,各第一支板46相对第二支板47上下运动,因为第一横梁40架设在两第一支板46上,所以第一横梁40会随着第一支板46一起上下运动。
上述前后运动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机体36两侧上的第三支板49,第三支板49与第二机体36固定连接,各第三支板49水平设置,第三支板49与第二支板47一一对应,各第二支板47靠近对应的第三支板49的一侧上设置有两排滑轮,两排滑轮水平设置,各第三支板49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一轨条,两轨条位于对应的第二支板47的两排滑轮之间。
各第二支板47上均设置有一第九电机50,第九电机50的输出轴水平穿过对应的第二支板47上的通孔,输出轴上设置有齿轮,该齿轮与对应的第三支板49上的轨条啮合,从而第九电机50工作的时候,能带动第二支板47相对对应的第三支板49水平来回运动,由上面描述可知,第一支板46是设置在第二支板47上的,所以第一支板46也能水平前后运动,从而第一横梁40也跟着前后来回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顶压机构,顶压机构能在上模单元37下压对应下模单元38上的棒料时将棒料的下端顶住。
通过设置上模、下模及移料装置从而实现棒料的自动移送成型,棒料依次经过不同尺寸型腔的上模单元37中成型,最后成型出合格的带有螺头的螺栓。
各上模单元37通过一中间衔接板51与上模体滑动连接,所述的中间衔接板51与上模体之间设置有楔形结构。
各上模单元37与上模体可拆卸连接。这样成型不同尺寸的棒料的时候,可以通过更换上模单元37实现。
各上模单元37与中间衔接板51可拆卸连接,中间衔接板51在各上模单元37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连接部52,各上模单元37与对应的第二连接部52螺纹连接。通过将各上模单元37与中间衔接板51可拆卸连接,可以更换其它多套不同尺寸的上模单元37。
由于棒料的尺寸不同,有的棒料非常长,增加上模的上下行程,显然成本很高,所以本实用新型使得各上模单元37通过中间衔接板51与上模体之间水平滑动,这样可以让出向下模单元38的柱形孔39内置放棒料的空间,而中间衔接板51和上模体之间存在间隙,上模下压过程中,上模对下模有一个很大的冲击力,力的反作用,中间衔接板51也受到一个很大的冲击力,这样不仅存在使上模单元37与中间衔接板51损坏报废的问题,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楔形结构,从而中间衔接板51与上模体滑动到位(各上模单元37正好正对下模单元38)后,中间衔接板51和上模体之间紧紧契合在一起,没有了间隙,解决了上述的损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
楔形结构包括设置在中间衔接板51上的若干第一滑槽53及设置在上模体上的若干与第一滑槽53一一对应的第二滑槽54,第一滑槽53内固设有第一楔形块55,第二滑槽54内设置有第二楔形块56,第一楔形块55和第二楔形块56能契合在一起。
上模体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燕尾槽57,中间衔接板51的一面与上模体连接,另一面设置有与燕尾槽57一一对应的凸块58,凸块58的形状与燕尾槽57的形状相同,各凸块58能卡入对应的燕尾槽57内,凸块58能相对对应的燕尾槽57滑动。
上述的顶压机构包括顶压气缸、横板及设置在横板上与柱形孔39正对且一一对应的顶压螺母,横板水平设置且位于各柱形孔39的下方,顶压气缸的活塞杆竖直伸出与横板固定连接驱动横板上下升降。在驱动横板上下运动的过程中,设置在横板上的顶压螺母也能跟着上下运动。各柱形孔39呈一排设置,顶压螺母也呈一排设置,且各顶压螺母位于对应的柱形孔39内。
成型装置还包括感应装置,该感应装置能感应到棒料是否掉落到下模单元38的柱形孔39内且棒料的下部位于顶压螺母上,所述的感应装置包括金属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架体包括第二横梁59,第二横梁59水平设置在第二送料装置及成型装置之间,上述的第二机械爪35设置在第二横梁59上,第一横梁40和第二横梁59平行设置,第二横梁59从第二送料装置靠近成型装置一侧的上方延伸到成型装置的成型腔室42的进料端43,第二机械爪35能相对第二横梁59上下运动,第二机械爪35能沿着棒料的进给路径(进给路径与第一横梁40及第二横梁59相互平行)来回运动。第二横梁59上设置有第四支板62,第四支板62竖直设置在第二横梁59上,第二机械爪35通过一竖直设置的连接柱63相对第四支板62上下运动,连接柱63的两侧均竖直设置有一轨条,第四支板62上竖向设置有两排滑轮,连接柱63的两轨条位于两排滑轮之间,第四支板62上设置有第十电机64,第十电机64的输出轴水平从第四支板62伸出后设置有齿轮,该齿轮与连接柱63上的其中一个轨条内侧啮合。第四支板62能相对第二横梁59上设置的导轨来回运动,第四支板62上还设置有第十一电机65,第二横梁59上设置有齿条,齿条沿着第二横梁59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第十一电机65的输出轴上设置的齿轮与齿条啮合。第二机械爪35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和第三机械爪41的相同。第二机械爪35的张口面向成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螺栓收集机构,所述的螺栓收集机构包括第二料斗60及第三料斗61,第三料斗61设置在成型腔室42出料端44一侧,其包括第一倾斜面,第三料斗61设置在第二料斗60的下方,其包括第二倾斜面,第三料斗61的下方设置有收集槽。棒料成型好后,先到底第一倾斜面,然后沿着第一倾斜面到达第二倾斜面,最后到达收集槽。如果成型好的螺栓直接到达第二倾斜面,会对第二倾斜面的冲击力很大,因此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倾斜面及第二倾斜面,能起到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同一尺寸的棒料被放入第一料斗2后,在分拣机构作用下传送给选料机构,选料机构的导向件9将分拣机构传送的一根棒料传送到第一送料装置的输送带上,被输送带运送到靠近第二送料装置的一端,在推板17的推动下,落入中间V形槽15内,在第二推送机构作用下,棒料被推送到第一机械爪20的两个第一夹爪之间,限位卡钩21的限位能限制棒料靠近第二送料装置一端的位置,第一机械爪20旋转,使得棒料由水平变为竖直,第一机械爪20的两个第一夹爪张开,棒料的下端掉落到中间承接筒23上,承接移送杆25在第一驱动机构作用下沿着圆周槽24运动至热感应加热装置进行加热,棒料的上端一边旋转一边前行经过加热器29的U形加热部30,棒料的上端进行了均匀受热,棒料继续前行到达第二横梁59附近,第二机械爪35将经过均匀受热的棒料从中间承接筒23中移出,该中间承接筒23被第一驱动机构又运送到初始位置等待接料,第一横梁40上的第一个第三机械爪41将第二机械爪35上的棒料移送到第一个下模单元38的柱形孔39内进行成型。设置四个第三机械爪41有助于提高成型装置的成型效率,当下模上的三个下模单元38上均有棒料的时候,第一横梁40上设置的四个第三机械爪41中的第一个第三机械爪41(靠近第二送料装置)从第二机械爪35处接料,其它的三个第三机械爪41分别依次对应三个下模单元38上的棒料,将对应的棒料移送到到下一个工位。
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含有……”,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
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棒料分拣装置、第一送料装置、中转机构、第二送料装置、热感应加热装置及成型装置,棒料分拣装置能对若干棒料进行分拣并每次使得一根棒料水平落入第一送料装置,第一送料装置能将棒料送至中转机构,中转机构能使得棒料由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并送至第二送料装置,第二送料装置能将棒料竖直运送至热感应加热装置处进行加热后移送至成型装置,成型装置能对棒料进行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棒料分拣装置包括第一机体、设置在第一机体上的喂料机构及选料机构,所述的喂料机构能将棒料喂送给选料机构,选料机构每次只选择喂料机构喂送的棒料中的一根棒料移送至第一送料装置,所述喂料机构包括分拣机构及设置在第一机体上用于置放棒料的第一料斗,第一料斗内设置有第三倾斜面使得棒料能沿第三倾斜面滑向第一料斗底部,第一料斗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的分拣机构包括分拣头、分拣头驱动机构及位于开口处竖直平行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竖板,各第一竖板的高度向靠近第三倾斜面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的分拣头包括底座及竖直平行间隔设置在底座上的若干第二竖板,相邻的第一竖板之间及两头的第一竖板与第一料斗之间形成滑动间隙,各第二竖板与各滑动间隙一一对应,各第二竖板位于对应的滑动间隙内,分拣头能在分拣头驱动机构驱动下上下运动使得第二竖板相对第一竖板上下运动,各第二竖板向第三倾斜面方向高度也逐渐减小,第一竖板及第二竖板的顶部均向同一侧倾斜设置,第一竖板及第二竖板的顶部的倾斜方向与第一料斗的第三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选料机构包括导向件、开设在导向件上的槽形缺口及驱动导向件转动的导向件驱动机构,槽形缺口沿着导向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槽形缺口包括底面及两侧面,两侧面与底面均倾斜设置,两侧面的高度不一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送料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机体上的第一传送机构、中间V形槽、将第一传送机构上的棒料推送至中间V形槽的第一推送机构及将棒料从中间V形槽推送给中转机构的第二推送机构,第一传送机构包括设置在导向件侧下方的输送带、齿轮组及第三电机,输送带与导向件相平行设置,其套设在齿轮组上,所述的输送带的两侧设置有挡板,两挡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棒料的直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转机构包括第一机械爪,第一机械爪包括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两个第一夹爪及第一夹爪张合机构,两个第一夹爪滑动地设置在安装板上能在第一夹爪张合机构驱动下相对靠近或者远离而张合,所述的第一机械爪还包括驱动安装板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安装板上设置有两条导轨,各第一夹爪呈条状,各第一夹爪的两端分别通过滑块滑动地设置在两条导轨上,两个第一夹爪呈平行设置,第一夹爪张合机构包括U形安装架及两个V形连动架,两个V形连动架与第一夹爪一一对应,U形安装架的U口处设置有两根支杆,各V形连动架的中部对应的转动设置在支杆上,各V形连动架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夹爪连接,各V形连动架的另一端通过一连接杆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一夹爪张合机构还包括第一夹爪张合驱动气缸,第一夹爪张合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水平伸出通过连接限位件与连接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送料装置包括若干中间承接筒,若干中间承接筒呈环形分布,所述的第二送料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及第二支架上平行设置有两块支撑板,两块支撑板上设置有圆周槽,圆周槽上均匀分布有与中间承接筒一一对应的且竖直设置的承接移送杆,承接移送杆的上下部设置有两个支撑滚动轴承,两个支撑滚动轴承分别位于两个支撑板的圆周槽处且能相对支撑板滑动,上述的中间承接筒一一对应设置在承接移送杆上,所述的第二送料装置还包括驱动各承接移送杆呈周向间歇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感应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及加热器的上下调节机构,所述的加热器包括加热器本体及U形加热部,U形加热部位于承接移送杆运动路径上,且槽口朝下正对承接移送杆,所述的上下调节机构包括第三支架及设置在第三支架上的加热器提升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四电机、第一主齿轮、第一从齿轮及第一传动链条,第一传动链条位于圆周槽之间,第一传动链条与第一主齿轮及第一从齿轮连接,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主齿轮连接,第一传动链条上间隔设置若干与承接移送杆一一对应的连接片,连接片水平设置,其一端与第一传动链条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承接移送杆尺寸大小相当的圆孔,承接移送杆竖直插设在圆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栓自动化成型机还包括将棒料从第二送料装置传动给成型装置的第三送料装置,所述的第三送料装置包括架体及设置在架体上的第二机械爪,第二机械爪能沿着第二送料装置及成型装置之间的进料路径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型装置包括第二机体、设置在第二机体上的上模、下模及移料装置,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体及设置在上模体上的多个上模单元,所述的下模包括下模体及设置在下模体上与各上模单元一一对应的下模单元,移料装置能将棒料送至各下模单元上及将成型好的棒料从下模单元中移出至外界,所述的各上模单元通过一中间衔接板与上模体滑动连接,所述的中间衔接板与上模体之间设置有楔形结构,楔形结构包括设置在中间衔接板上的若干第一滑槽及设置在上模体上的若干与第一滑槽一一对应的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内固设有具有第一导斜面的第一楔形块,第二滑槽内设置有具有第二导斜面的第二楔形块,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能契合在一起,所述的上模体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燕尾槽,中间衔接板的一面与上模单元连接,另一面设置有与燕尾槽一一对应的凸块,凸块的形状与燕尾槽的形状相同,各凸块能卡入对应的燕尾槽内,凸块能相对对应的燕尾槽滑动。
CN201920042208.8U 2019-01-10 2019-01-10 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69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42208.8U CN209969482U (zh) 2019-01-10 2019-01-10 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42208.8U CN209969482U (zh) 2019-01-10 2019-01-10 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69482U true CN209969482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51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4220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69482U (zh) 2019-01-10 2019-01-10 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694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57334U (zh) 一种手套自动生产线
CN107322355B (zh) 一种用于全自动锯管机中管件顶升送料装置
CN110340263B (zh) 一种道钉自动生产系统
CN110436173B (zh) 一种联动补给式道钉输送设备
CN210339490U (zh) 一种道钉阶梯式上料机
CN209969482U (zh) 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
CN107552716B (zh) 螺旋道钉生产设备及螺旋道钉生产系统
CN109648276A (zh) 一种链条及其加工方法和系统
CN109663883A (zh) 一种螺栓自动化成型机
CN105215686B (zh) 全自动铝合金挤压成型设备
CN114669679B (zh) 全自动内六角红镦加工方法
CN217807246U (zh) 激光切管机的自动上料架
CN214191407U (zh) 自动变距送料设备
CN215788117U (zh) 一种具有同步安装手柄的滚筒刷支架成型一体机
CN210257333U (zh) 手套自动生产成套设备
CN209969484U (zh) 螺栓成型设备的送料装置
CN210754949U (zh) 锻造自动化生产线
CN114367621A (zh) 全自动横档锻造机及方法
CN114794180A (zh) 一种蛋糕胚加工用成型装置
CN210702155U (zh) 一种头枕管全自动双头旋缩口机
CN210498166U (zh) 一种转盘式道钉加热机
CN110052822B (zh) 无刷转子自动组装机
CN209792331U (zh) 折弯机及母排的加工中心
CN113637833A (zh) 一种中大型螺母热处理上料装置
CN109202427B (zh) 一种手柄穿线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21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