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64252U - 头戴式耳机 - Google Patents

头戴式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64252U
CN209964252U CN201920920943.4U CN201920920943U CN209964252U CN 209964252 U CN209964252 U CN 209964252U CN 201920920943 U CN201920920943 U CN 201920920943U CN 209964252 U CN209964252 U CN 2099642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radius
headphone
state
head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2094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村真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vc Jianwu Co Ltd
JVCKenwoo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vc Jianw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vc Jianwu Co Ltd filed Critical Jvc Jianw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642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642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Earpiece supports, e.g. ear hoo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04R1/1066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earpiece and earpiece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33Headphones for stereo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R5/0335Earpiece support, e.g. headbands or neckre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08Earpieces of the supra-aural or circum-aur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7Monophonic and stereophonic headphones with microphone for two-way hands free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部件数少且容易调节侧压。头戴式耳机(51)包括头垫(11)、带(12)和套筒(13)。头垫(11)以第一曲率半径(R1)形成为弧形。带(12)从头垫(11)的端部以第二曲率半径(R2)呈弧形延伸,并经由悬挂部(21)支承壳体(31),壳体(31)中容纳有扬声器单元(SP),第二曲率半径(R2)与第一曲率半径(R1)不同。套筒(13)以第一曲率半径(R1)形成为弧形,并以覆盖带(12)的方式相对于头垫(11)滑动,并且以使覆盖带(12)的部分的曲率半径接近第一曲率半径(R1)的方式变形。

Description

头戴式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调节侧压的头戴式耳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能够调节佩戴到头部时的侧压的头戴式耳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9886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头戴式耳机具备板簧,该板簧与原来的头带对应且以左右耳附近为两端架设在头部上,除了该板簧以外还具备用于调节侧压的侧压调节用弹簧、调节部以及介于两部件之间的衬垫。
因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头戴式耳机在用于调节侧压的部件数多这一点上还有改善的余地。
另外,由于难以在视觉上掌握侧压的调节量,所以例如在多个用户共同使用头戴式耳机的情况下,难以立即调节为各用户的最佳侧压等,在侧压调节不容易这一点上有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部件数少且容易调节侧压的头戴式耳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1)的结构。
1)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头垫,以第一曲率半径形成为弧形;带,从所述头垫的端部以第二曲率半径呈弧形延伸,并经由悬挂部支承壳体,所述壳体中容纳有扬声器单元,所述第二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不同;以及套筒,以所述第一曲率半径形成为弧形,并以覆盖所述带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头垫滑动,并且以使覆盖所述带的部分的曲率半径接近所述第一曲率半径的方式变形。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得到部件数少且容易调节侧压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戴式耳机的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51的第一状态的后视图;
图2是示出头戴式耳机51所具有的带12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头戴式耳机51的第二状态的后视图;
图4是示出头戴式耳机51的第三状态的后视图;
图5是头戴式耳机51所具有的头垫11的纵截面图;
图6是图5中的S6-S6位置处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头戴式耳机51的第一状态下的带12的局部立体图;
图8是示出头戴式耳机51的第二状态下的带12的局部立体图;
图9是示出第二变形例的头戴式耳机52A的第一状态的主视图;
图10是示出头戴式耳机52A的第二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51等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戴式耳机。
(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4来说明头戴式耳机51的结构。
如图1所示,头戴式耳机51具有头带1、安装在头带1的左端的左耳用的悬挂部21及壳体31、安装在头带1的右端的右耳用的悬挂部21及壳体31。
头带1具有头垫11,在头垫11中可自由进出地容纳有套筒13。套筒 13可通过手指沿着从头垫11延伸的带12滑动,从头垫11拉出任意量。
图1示出使套筒13滑动到最靠近头垫11侧来容纳的第一状态下的头戴式耳机51。
为了方便起见,以图1所示的箭头的方向规定上下左右的各方向。
另外,将图1的纸面跟前侧作为后方。
头戴式耳机51得到与套筒13的拉出量对应的侧压。侧压是经由耳垫 32向头戴式耳机51的用户的侧头部施加的压力。由此,头戴式耳机51的用户能够调节套筒13的拉出量来调节侧压的大小。
悬挂部21在下部具有枢轴支承壳体31的枢轴支承部211。壳体31在内部容纳有扬声器单元SP,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朝向另一个壳体31放出声音。在壳体31的声音放出面侧安装有耳垫32,该耳垫32在将头戴式耳机 51佩戴于头部时成为耳套。
悬挂部21通过头戴式耳机的公知的构造能够调节相对于带12的上下位置。图1、图3、图4示出悬挂部21相对于带12位于最上方位置的状态。
头带1包括头垫11、带12和套筒13。
头垫11是当将头戴式耳机51佩戴在头部上时位于例如头顶部的部件,并且形成为在主视图中具有大致半径为R1的圆弧形状的鞘状筒体。头垫11 例如通过组合树脂制的多个部件而构成。
图2是带12的主视图。
带12是由金属或树脂形成,且为弯曲的带部件。带12在曲率半径的缩放方向上具有挠性。
带12具有:中央部124,在主视图中以半径R1形成为圆弧形;一对延伸部125、125,与中央部124的两端连接,在主视图中以半径R2形成为圆弧形;以及一对端部126、126,从延伸部125、125各自的前端以平板状延伸。半径R1成为与通常的人的头部的平均曲率半径相近似的值。
中央部124是以与头垫11相同的半径R1形成且被插通到头垫11内的部分。
延伸部125是从头垫11的长度方向端部向外部延伸出的部分,且以与半径R1不同的半径R2形成为圆弧形。
端部126形成为平板状,是与悬挂部21连接且被容纳到悬挂部21中的部分。
带12的弯曲刚性小于套筒13的弯曲刚性。
以下,对半径R2小于半径R1的情况进行说明。
主要参照图5和图6,说明头垫11的构成以及套筒13的动作的细节。图5是头垫11的前后方向中央位置处的纵截面图,图6是图5中的S6-S6 位置处的截面图。
套筒13在主视图中与头垫11和带12的中央部124同样地,作为以R1 为平均半径的同心圆弧形的鞘状筒体,由树脂或金属形成。如上所述,套筒13被形成为其弯曲刚性大于带12的弯曲刚性。
套筒13以其至少一部分能够进出的方式被容纳在鞘状的头垫11的内部。
另外,鞘状的套筒13被安装成相对于带12一边以将其曲率与套筒13 的曲率匹配的方式矫正,一边能够抵抗从带12受到的弹性反作用力而在长度方向上滑动。
通过该结构,头带1根据套筒13的位置采取下面的第一~第三状态。
第一状态是套筒13被最深地容纳在头垫11中的状态(图1)。第二状态是套筒13被从头垫11沿带12拉出最多的状态(图3)。第三状态是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中间的、将套筒13从第一状态拉出除了最大以外的任意量的状态(图4)。
如图5所示,头垫11具有垫基部111,该垫基部111在主视图中形成为在带12的中央部124被插通的径向位置成为半径R1的同心圆弧形。
垫基部111形成为横截面形状为矩形且左右对称的鞘状筒体。
垫基部111具有:作为分隔壁的固定壁部113,形成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以及一对容纳部112、112,是被固定壁部113左右分隔的内部空间,分别将左端、右端作为开口部。
容纳部112、112为左右对称形状,以下,作为代表来说明左侧的容纳部112。
容纳部112的横截面形状呈矩形(参照图6)。
在容纳部112的上侧的内壁112b上,在靠近左端部的位置具有向下方突出的挡块112a。
在容纳部112的下侧的内壁112c上,在与挡块112a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卡合臂部114。
卡合臂部114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具有挠性的臂片部114a和卡合凸部 114b,卡合凸部114b是在臂片部114a的前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半圆柱状且向上方突出。
在固定壁部113上具有贯通孔113a,该贯通孔113a连通左右的容纳部 112、112。在贯通孔113a中插通有带12,带12的中央部通过粘接剂等固定在贯通孔113a中,与头垫11一体化。
接着,对套筒13进行说明。
套筒13在头带1中使用两个,分别以左右对称的姿势被容纳在左右一对容纳部112、112中。
以下,以被容纳在左侧的容纳部112中的套筒13为代表进行说明。
套筒13是主视图为圆弧形且横截面形状为矩形的鞘状部件。
套筒13具有在两端面开口且以半径R1形成的圆弧形的贯通孔138。在贯通孔138中滑动自如地插通有带12。
套筒13具有基部132和套筒头部131。基部132的整个部分可被容纳在容纳部分112中。套筒头部131在基部132的一侧(左方)的端部的全周向外方向伸出,与垫基部111的端面115抵接。
套筒13具有外侧槽部135。外侧槽部135是在基部132中的成为头带1 的外径侧的面上、在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朝向头带1的内径侧挖去的部位。外侧槽部135从套筒头部131的根部形成到基部132的右侧端部附近,外侧槽部135的右侧端成为作为壁的抵接部134。
抵接部134在使套筒13滑动而从头垫11拉出时,在设定的最大拉出位置与挡块112a抵接,限制进一步的滑动。
在外侧槽部135的底面上,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作为微小的凹部而形成的标记137a(参照图6及图8),构成套筒长度指示部137。
如图8所示,套筒长度指示部137是在套筒13的长度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形成为例如凹部的标记137a的组,是用户能够目视掌握调节量的调节量掌握部TH。
套筒13具有内侧槽部136。内侧槽部136是在基部132中的成为头带1 的内径侧的面上、在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朝向头带1的外径侧挖去的部位。内侧槽部136在基部132的整个长度、即从套筒头部131的根部到基部132 的右侧端部连续地形成。
在内侧槽部136的底面上,在左右方向上以规定间距形成有多个卡合凹部133,卡合凹部133以半圆截面在前后方向上凹陷延伸。将该多个卡合凹部133统称为卡合凹部组133G。
各卡合凹部133形成为在将套筒13插入到头垫11的容纳部112中移动时,能够与头垫11的卡合凸部114b卡合。
图7和图8是分别示出头带1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的带12及其附近的局部立体图。
如图7所示,在带12的外表面122形成有悬挂位置指示部121。悬挂位置指示部121作为稍微凹陷的标记121a、121b的多个组,形成为悬挂部 21的上下方向的调节位置的记号。悬挂位置指示部121形成为调节量掌握部TH,调节量掌握部TH用于使用户能够目视掌握调节位置。
记号例如是图7所示的线状的标记121a或数字的标记121b。
由此,在使悬挂部21朝向箭头DR3方向、向上方移动而调节上下位置时,利用不被悬挂部21隐藏而余下的刻度,能够容易地目视并掌握支承了壳体31的悬挂部21的移动后的位置。
如图7所示,壳体31以枢轴支承部211为支点沿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的箭头DR4旋转预定角度。
根据上述的头垫11的结构,头戴式耳机51的用户可以用手指使套筒 13滑动而使其相对于垫基部111进出(参照图8的箭头DR5)。
另外,当使套筒13相对于垫基部111进出移动时,垫基部111的卡合凸部114b与套筒13的卡合凹部组133G中的、与套筒13的进出量对应的卡合凹部133弹性地卡合。卡合凸部114b与卡合凹部133的卡合可以通过施加一定程度的力使套筒13移动来消除。
由此,用户在使套筒13从垫基部111进出移动时,能够以规定的移动间隔得到咔嚓感。另外,套筒13在任意的拉出位置以能够用手指解除的程度被保持。
如图8所示,作为调节量掌握部TH的套筒长度指示部137是以规定的间隔形成的多个标记137a的组。由此,用户容易目视掌握套筒13的拉出位置、即拉出量,能够进行再现性高的调节。
另外,若使形成在套筒13中的内侧槽部136的底面上的多个卡合凹部 133的规定间距与多个标记137a的规定的形成间隔一致,则由于套筒13的拉出位置与拉出量之间的关联性变高,所以调节作业变得更容易。
这样,在头戴式耳机51中,悬挂部21相对于带12的上下调节位置和套筒13相对于带12的拉出位置能够分别通过悬挂位置指示部121和套筒长度指示部137的设置来进行目视掌握。
如上所述,具有上述头带1的头戴式耳机51能够通过改变将套筒13 从头垫11拉出的量来调节侧压。下面对该侧压的调节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1、图3、图4中,示出了头戴式耳机51分别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下没有被施加力的自然状态。
在使用头戴式耳机51的情况下,用户将一对壳体31、31以在左右方向上展开的状态佩戴在自己的头部。
由此,头带1向外侧扩展、而向曲率变小的方向弹性变形。因此,由该弹性变形产生的头带1的弹性反作用力经由耳垫32按压耳朵或侧头部,从而使得用户感觉到侧压。
在此,将如图1所示的悬挂部21上的壳体31的支承位置作为基准点 P2,评价头带1的扩展变形。
在该情况下,在图1所示的一对壳体31、31中,将各基准点P2间的左右距离设为距离L0。
当将处于如图1所示的第一状态的头戴式耳机51佩戴在头部上时,头带1变宽,并且基准点P21移动到相比原来的基准点P21靠外侧的使用时基准点P21α(见箭头DR1)。
基准点P21到使用时基准点P21α的移动距离L1大致相当于头带1的前端部位的变形量。
使用时基准点P21α被设定为:与带12的延伸部125以半径R1形成时的基准点P21的位置相比,位于外侧。
头带1的变形由于头垫11、悬挂部21及套筒13的弯曲刚性足够大于带12的弯曲刚性,因此实际上只有带12的延伸部125变形。在该情况下,带12中的套筒头部131的根部位置成为变形支点P1。
而且,带12中的延伸部125从小于半径R1的半径R2开始变形至大于半径R1的使用时的半径(以下,称为使用时半径),因此,在使用状态下的延伸部125的弹性反作用力至少大于从半径R1变形至使用时半径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如图3所示的第二状态的头戴式耳机51的自然状态下,带12的延伸部125的大部分被套筒13覆盖,以被覆盖的部分的曲率半径成为半径R1的方式进行矫正。
因此,该情况下的一对基准点P22间的距离L2大于第一状态下的基准点间的距离L0。即,基准点P22是与第一状态的基准点P21相比靠近使用时基准点P21α距离L22的位置。
因此,当将第二状态的头戴式耳机51佩戴到头部时,延伸部125的变形从半径R1到使用时半径,小于第一状态下的变形程度。
从而,佩戴了第二状态的头戴式耳机51时的延伸部125的弹性反作用力小于第一状态的同样情况,用户所感受到的侧压也变小。
在如图4所示的第三状态的头戴式耳机51的自然状态下,带12的延伸部125中的比第二状态少的部分被套筒13覆盖,被覆盖的部分的曲率半径被矫正为半径R1。
因此,第三状态下的延伸部125整体的矫正量小于第二状态的矫正量。
因此,第三状态下的一对基准点P23间的距离L3大于第一状态下的基准点间的距离L0且小于第二状态下的距离L2。
因此,当将第三状态的头戴式耳机51作为适用状态时,用户所感受到的侧压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用户能够根据套筒13的滑动量来将侧压调节为最大和最小之间的任意的大小。
如上所述,头戴式耳机51通过使套筒13滑动,能够调节带12的延伸部125的曲率半径。
延伸部125的第二状态下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一状态下的曲率半径。
因此,将各状态的头戴式耳机51佩戴到头部上时的延伸部125的变形程度在第二状态比第一状态弹性反作用力小。即,用户所感受到的侧压小。
头戴式耳机51能够独立地进行该侧压调节,而不需要调节悬挂部21 的上下位置。因此,用户能够细致且容易地进行与自身的头部形状或喜好的佩戴感相应的侧压调节。
另外,头戴式耳机51具有悬挂位置指示部121和套筒长度指示部137。因此,用户能够目视掌握悬挂部21的上下调节位置以及套筒13从头垫11 的拉出量,能够更容易地进行侧压调节。
这样,头戴式耳机51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进行侧压调节。
另外,头戴式耳机51能够仅通过套筒13从头垫11的进出来进行侧压调节作业,不需要旋转螺钉等旋转操作。因此,头戴式耳机51能够缩短侧压调节的时间,其调节作业容易。
另外,头戴式耳机51能够分别对左耳用及右耳用的壳体独立地调节侧压。因此,即使在用户想要有意地改变左右佩戴侧压的平衡的情况下或想要以左右不同形状的发型佩戴头戴式耳机51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对左耳和右耳的侧压分别调节为喜欢的压力,能够以更好的触感佩戴头戴式耳机51。
以上详述的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形。
头戴式耳机51也可以作为头戴式耳机52,该头戴式耳机52是将对带 12的延伸部125设定的半径R2变形为比对套筒13和头垫11设定的半径 R1大的头戴式耳机。
在该变形例的头戴式耳机52中,在套筒13最多进入头垫11中的状态下,一对壳体31、31被最大地打开,而在套筒13从头垫11拉出最多的状态下,一对壳体31、31最接近。
即,头戴式耳机52在套筒13最多进入头垫11中的状态下,成为使用状态下的延伸部125的变形最小的、与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51中的第二状态相当的状态。另外,头戴式耳机52在套筒13从头垫11拉出最多的状态下,成为使用状态下的延伸部125的变形最大的、与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 51中的第一状态相当的状态。
另外,头戴式耳机52在延伸部125被套筒13覆盖的情况下延伸部125 的曲率半径被矫正成半径R1这点上与头戴式耳机51相同。因此,图3也是将套筒13最多拉出的状态下的头戴式耳机52。
如上所述,头戴式耳机51、52能够通过使套筒13滑动来调节侧压。通过将套筒13从头垫11拉出,头戴式耳机51的侧压变小,而头戴式耳机 52的侧压变大。
头戴式耳机51、52只有带12的延伸部的曲率半径的设定不同,实质上结构相同。
因此,头戴式耳机52与头戴式耳机51同样地,能够获得部件数量少且容易调节侧压的效果。
悬挂位置指示部121和套筒长度指示部137是调节量掌握部TH,不限于能够用视觉掌握,也可以形成为能够用触觉掌握。
头戴式耳机51、52并不限于具有上述左右一对壳体31的所谓立体声型,也可以是具有佩戴在头部的头带、与头部的一侧的耳朵对应的壳体31 和与头部的另外一侧抵接的抵接垫,另一侧的耳朵开放的方式的所谓单耳型。
虽然说明了头戴式耳机51将头带1挂在头部的头顶部的方式,但也可以是将头带1挂在后头部或颈部的后方侧的类型。对于头戴式耳机52也是同样的。
虽然说明了头戴式耳机51具有被插通到头垫11且左右端部从头垫11 延伸出的一个带12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头戴式耳机51也可以作为左右一对而具备单耳用的带,该单耳用的带不贯穿头垫11的固定壁部 113,一端侧固定且另一端侧安装有悬挂部21及壳体31。对于头戴式耳机 52也是同样的。
在头戴式耳机51、52中,套筒13不限于覆盖带12而完全不暴露带12 的结构。
套筒13例如为了轻量化或提高外观品质,也可以在基部132上具有使带12露出的开口部。开口部例如可以是圆孔、方孔、细长孔等孔,或者是从端部切入并沿基部13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狭缝。
在头戴式耳机51、52中,套筒13不限于被容纳在头垫11的内部的容纳部112中,且沿着带12进出。
例如,套筒13可以嵌合到头垫11的垫基部111的外侧,并且可沿着带 12移动。
参照图9和图10,作为第二变形例,说明对头戴式耳机51实施了变形的头戴式耳机51A以及对头戴式耳机52实施了变形的头戴式耳机52A中的头戴式耳机52A。
图9是在头戴式耳机52A中使套筒13A移动到距悬挂部21远的那侧的第一状态的主视图。图10是相对于图9所示的头戴式耳机52A的第一状态使套筒13A移动到最靠近悬挂部21侧的第二状态的主视图。
头戴式耳机52A具有头带1A、悬挂部21和壳体31。头带1A包括头垫11A、带12A和套筒13A。
套筒13A被嵌合在头垫11A中的垫基部111A的外侧。因此,图9的第一状态下头垫11A被套筒13A覆盖。另外,头垫11A通过套筒13A如图 10的箭头DR6那样滑动而露出。套筒13A具有作为头垫11A的功能并能够在长度方向滑动。
带12A被容纳在头垫11A的部分被形成为半径R1的圆弧形,从头垫 11A的两端延伸出的延伸部125A(图9)被形成为比半径R1大的半径R2 的圆弧形。
通过使套筒13A如箭头DR6所示那样从第一状态滑动,设定为具有比套筒13A小的弯曲刚性的延伸部分125A的曲率半径通过套筒13A被矫正成与套筒13A相等的曲率半径(图10)。
由此,可以将自然状态下的壳体31、31之间的距离向变小的方向调节,与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51同样地,能够仅通过套筒13A的滑动操作来执行侧压调节。
接下来,作为第三变形例说明头戴式耳机51A,头戴式耳机51A是使头戴式耳机52A中的带12A的延伸部125A的半径R2小于套筒13A和头垫 11A的半径R1的头戴式耳机。
在第三变形例的头戴式耳机51A中,在自然状态下,当在头垫11A最多地覆盖套筒13A时,一对壳体31、31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小,并且当将套筒13A从头垫11A最大程度地拉出时,一对壳体31、31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大。
也就是说,头戴式耳机51A在头垫11A最多地覆盖套筒13A的状态下成为使用状态下的延伸部125A的变形最大的、与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51 中的第一状态相当的状态。另外,头戴式耳机51A在套筒13A从头垫11A 拉出最多的状态下成为使用状态下的延伸部125A的曲率最小的、与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51中的第二状态相当的状态。
头戴式耳机51A与头戴式耳机52A的相同之处在于,当延伸部125A 被套筒13A覆盖时,延伸部125A的曲率半径被矫正为半径R1。因此,图 10也是套筒13A被最多拉出的状态下的头戴式耳机51A。
如上所述,头戴式耳机51A、52A能够通过使套筒13A滑动来调节侧压。通过将套筒13A从头垫11A拉出,头戴式耳机51A的侧压变小,而头戴式耳机52A的侧压变大。
头戴式耳机51A、52A只有带12A的延伸部的曲率半径的设定不同,实质上结构相同。
因此,头戴式耳机51A与头戴式耳机52A同样地,能够获得部件数少且容易调节侧压的效果。
头垫11和相对于头垫11滑动的套筒13形成为圆弧形,从而能够良好地滑动,但是,即便它们不是完全的弧形,只要能够滑动即可。
另外,通过套筒13被矫正的带12的延伸部125由于被矫正,因此它可以不是圆弧形,只要形成为弧形即可。
因此,虽然头垫11、套筒13、带12的形状以半径R1和半径R2进行了说明,但是,如果各形状为不是圆弧形的弧形,则半径可以替换为曲率半径。而且,如果各部件的曲率半径根据部位(例如,在端部和中心部) 显著不同,则可以替换为平均曲率半径。
如上详细所述,套筒13内装到头垫11中的头戴式耳机51、52以及外装套筒13的头戴式耳机51A、52A可以通过手指对套筒13、13A进行滑动操作,容易地进行侧压调节。
【符号说明】
1、1A 头带
11、11A 头垫
111、111A 垫基部
112 容纳部
112a 挡块
112b、112c 内壁
113 固定壁部
113a 贯通孔
114 卡合臂部
114a 臂片部
114b 卡合凸部
115 端面
12、12A 带
121 悬挂位置指示部
121a、121b 标记
122 外表面
124 中央部
125、125A 延伸部
126 端部
13、13A 套筒
131 套筒头部
132 基部
133 卡合凹部
133G 卡合凹部组
134 抵接部
135 外侧槽部
136 内侧槽部
137 套筒长度指示部
137a 标记
138 贯通孔
21 悬挂部
211 枢轴支撑部
31 壳体
32 耳垫
51、52、51A、52A 头戴式耳机
L0、L2、L22、L3 距离
L1 移动距离
P1 变形支点
P21、P22、P
23 基准点
P2α 使用时基准点
R1、R2 半径
SP 扬声器单元
TH 调节量掌握部。

Claims (5)

1.一种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垫,以第一曲率半径形成为弧形;
带,从所述头垫的端部以第二曲率半径呈弧形延伸,并经由悬挂部支承壳体,所述壳体中容纳有扬声器单元,所述第二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不同;以及
套筒,以所述第一曲率半径形成为弧形,并以覆盖所述带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头垫滑动,并且所述套筒以使覆盖所述带的部分的曲率半径接近所述第一曲率半径的方式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的弯曲刚性大于所述带的弯曲刚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被容纳在所述头垫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被容纳在所述头垫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具有能够掌握相对于所述头垫的滑动量的标记。
CN201920920943.4U 2018-07-18 2019-06-18 头戴式耳机 Active CN20996425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4737 2018-07-18
JP2018134737A JP6981374B2 (ja) 2018-07-18 2018-07-18 ヘッドホ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64252U true CN209964252U (zh) 2020-01-17

Family

ID=69162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20943.4U Active CN209964252U (zh) 2018-07-18 2019-06-18 头戴式耳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71885B2 (zh)
JP (1) JP6981374B2 (zh)
CN (1) CN209964252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68356S1 (en) * 2020-08-21 2022-11-01 Anker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Headphone
USD976228S1 (en) * 2020-10-13 2023-01-24 Anker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Headphone bracket
JP2022182745A (ja) 2021-05-28 2022-12-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
USD1016780S1 (en) * 2022-05-11 2024-03-05 Anker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Earpho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31320U (zh) * 1978-08-18 1980-02-29
JPS616711Y2 (zh) * 1980-05-12 1986-02-28
JP4737251B2 (ja) * 2008-08-20 2011-07-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
US8737668B1 (en) * 2013-01-23 2014-05-27 Koss Corporation Headband for personal speakers
US9712909B2 (en) * 2015-07-15 2017-07-18 Voyetra Trutle Beach, Inc. Headset with force isolation
US9883731B2 (en) * 2015-09-11 2018-02-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djustable bending force assembly
JP2017098869A (ja) 2015-11-27 2017-06-01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ヘッドホン
DK3253072T3 (da) * 2016-05-31 2021-01-04 Sennheiser Communications As Gaming headset med justerbart kontakttry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81374B2 (ja) 2021-12-15
US10771885B2 (en) 2020-09-08
JP2020014108A (ja) 2020-01-23
US20200029145A1 (en) 2020-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64252U (zh) 头戴式耳机
CN110740397B (zh) 头戴式耳机
CN107454490B (zh) 具有可调节的接触压力的头戴式耳机
JP7447933B2 (ja) イヤホン及びサポータ
EP3082347B1 (en) In-ear headphones with retention members
CN101374366B (zh) 耳机装置
US8965029B2 (en) Headphone
EP3180925B1 (en) Ear gear with earpieces interconnected through headband with two legs
JP2010041632A (ja) ヘッドホン
CN1984505A (zh) 骨传导受话装置
GB2339106A (en) Supporting a microphone around the neck of a user
CN115299072A (zh) 一种声学装置及其组件
JPH0521593U (ja) ヘツドセツト
CN109218893B (zh) 一种多级抽拉的头戴耳机
CN111918159B (zh) 头戴式耳机用头带以及头戴式耳机
CN114846815A (zh) 开放式音频设备
JP2020014108A5 (zh)
JP2011019124A (ja) ヘッドホン装置
CN115460496A (zh) 耳挂连接结构及蓝牙耳机
CN217957286U (zh) 头戴式耳机
JP7338325B2 (ja) ヘッドホン用のヘッドバンド及びヘッドホン
CN217159965U (zh) 一种耳机
CN220570665U (zh) 一种头带连接装置及头戴耳机
CN218482950U (zh) 耳挂连接结构及蓝牙耳机
CN212183725U (zh) 一种头戴耳机的滑动臂阻尼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