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55772U - 一种磁悬浮列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悬浮列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55772U
CN209955772U CN201821664609.9U CN201821664609U CN209955772U CN 209955772 U CN209955772 U CN 209955772U CN 201821664609 U CN201821664609 U CN 201821664609U CN 209955772 U CN209955772 U CN 209955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oil
suspension
train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6460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江明
佟来生
彭奇彪
罗华军
张文跃
胡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6460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55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55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557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Vehicles With Linear Motors And Vehicles That Are Magnetically Levitate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悬浮列车,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轨道上的车头和车尾,车头和车尾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位于轨道下方的电磁铁,所述车头和车尾的底部还设置有若干悬浮控制器,每两个所述悬浮控制器与单个所述电磁铁对位适配,且各所述电磁铁内设置有若干分别与所述悬浮控制器对应适配的线圈,位于所述车头和/或车尾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各所述悬浮控制器对应的线圈中,位于最靠近所述车头和/或车尾端部一侧的线圈沿所述车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其余各线圈沿所述车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该磁悬浮列车的端部的电磁铁线圈不易过热烧损。

Description

一种磁悬浮列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配套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悬浮列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采用短定子直线电机驱动的中低速磁浮列车中,其悬浮电磁铁与轨道正对,轨道作为电磁铁的导磁回路,一般采用导磁钢以实心的结构铸造而成。
中低速磁浮列车以悬浮架模块为电磁铁的分割单元,每个悬浮电磁铁通过悬浮架上的托臂悬挂在轨道的正下方,一个悬浮架单元左右两侧各悬挂一个电磁铁,并以线路轨道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一个电磁铁所含线圈分两组控制,每组内的线圈串联工作。通常一个悬浮控制点包括一个悬浮传感器、一个悬浮控制器、一组线圈。悬浮传感器安装在与托臂连接座相连的线圈的上方,磁浮列车以一个悬浮传感器对应一个悬浮控制点,每个悬浮控制点都是通过悬浮控制器控制其对应点的一组电磁铁线圈,通常被控制的一组线圈由两个线圈组成。现有技术中,不论是端部电磁铁还是中间的电磁铁,其悬浮控制器对应控制的电磁铁线圈数量都是相同的。
通常一列中低速磁浮列车包含了多个悬浮架单元,因为车辆的长度是有限的,所以悬浮架单元和电磁铁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车辆在沿着轨道方向行进的最前方定义为车头,一列车上距离车头最远端的位置为车尾,靠近车头或车尾的最端部的悬浮架左右两侧电磁铁称为端部电磁铁。
目前国内外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电磁铁在结构设计方法上是一致的,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磁悬浮列车与轨道配合结构示意图。
现有的磁悬浮列车,其车体11(包括车头1、车尾2、车厢3)底部设置有位于轨道下方的多个电磁铁12,各电磁铁12内部线圈121的排布结构基本一致。当列车沿着以实心结构铸造而成的轨道21行进时, 电磁铁12与轨道21快速相对运动,悬浮电磁场会在轨道21上感应出涡流,该涡流能产生机械效应,该效应最显著的特点是促使端部电磁铁12沿应着列车行进方向的最前方悬浮点悬浮力下降,该现象称之为“端部电磁铁涡流效应”。
位于列车端部的电磁铁12与轨道21相对运动速度越高,涡流效应影响越大,端部的电磁铁12沿着列车行进方向的最前方悬浮点悬浮力下降得越快。因此在维持相同悬浮气隙条件下,悬浮控制器输出给对应点的电磁铁12的线圈121的电流也将随着速度增大而加大,此种情况下会导致端部的电磁铁12沿着列车行进方向的最前方悬浮点线圈121较其它悬浮点线圈121的工作电流更大,更易存在过热烧损的风险。
因此,如何避免位于端部的电磁铁的线圈过热烧损,以保证磁悬浮列车的稳定可靠运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悬浮列车,该磁悬浮列车的端部的电磁铁线圈不易过热烧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悬浮列车,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轨道上的车头和车尾,车头和车尾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位于轨道下方的电磁铁,所述车头和车尾的底部还设置有若干悬浮控制器,每两个所述悬浮控制器与单个所述电磁铁对位适配,且各所述电磁铁内设置有若干分别与所述悬浮控制器对应适配的线圈,位于所述车头和/或车尾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各所述悬浮控制器对应的线圈中,位于最靠近所述车头和/或车尾端部一侧的线圈沿所述车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其余各线圈沿所述车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车头和车尾之间设置有若干车厢,车厢底部设置有若干位于轨道下方的电磁铁,车厢底部还设置有若干悬浮控制器,每两个所述悬浮控制器与单个所述电磁铁对位适配;位于各所述车厢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各所述悬浮控制器对应的线圈中,位于最靠近车厢端部一侧的线圈沿所述车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其余车厢各线圈沿所述车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
优选地,各所述电磁铁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左右两侧。
优选地,各所述电磁铁沿所述车体的移动方向依次均布。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磁悬浮列车,由于其端部的悬浮控制器对应的线圈尺寸大于其余悬浮控制器对应的线圈尺寸,使得当列车高速运行时,即使位于端部的电磁铁与轨道产生涡流效应导致此处悬浮控制器对应的悬浮点的悬浮力下降,也可以保证位于端部的线圈的电流处于合理范围内而不会显著增大,以维持此处的悬浮载荷,并避免线圈因电流过大而过热烧损。
位于各所述车厢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各所述悬浮控制器对应的线圈尺寸均大于其余车厢所述悬浮控制器对应的线圈尺寸。此结构能够使得各车厢端部的电磁铁工作效果得以相应优化,保证列车高速运行时各车厢端部的线圈不会发生过热烧损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磁悬浮列车与轨道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磁悬浮列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磁悬浮列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头,2-车尾,3-车厢,11-车体,12-电磁铁,13-悬浮控制器,21-轨道,121-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磁悬浮列车,该磁悬浮列车的端部的电磁铁线圈不易过热烧损。
如图2所示,一种磁悬浮列车,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轨道21上的车头1和车尾2。车头1和车尾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位于轨道21下方的电磁铁12。所述车头1和车尾2的底部还设置有若干悬浮控制器13。每两个所述悬浮控制器13与单个所述电磁铁12对位适配,且各所述电磁铁12内设置有若干分别与所述悬浮控制器13对应适配的线圈121。位于所述车头1和/或车尾2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各所述悬浮控制器13对应的线圈121中,位于最靠近所述车头1和/或车尾2端部一侧的线圈121沿所述车体11移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其余各线圈121沿所述车体11移动方向上的长度。
由于位于车头1和/或车尾2端部的悬浮控制器13对应的线圈121尺寸大于其余悬浮控制器13 对应的线圈121尺寸。使得当列车高速运行时,即使位于端部的电磁铁12与轨道21产生涡流效应导致此处悬浮控制器13对应的悬浮点的悬浮力下降,也可以保证位于端部的线圈121 的电流处于合理范围内而不会显著增大,以维持此处的悬浮载荷,并避免线圈121因电流过大而过热烧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位于车头1和/或车尾2端部的悬浮控制器13对应的线圈121的位置可以具体参考图中具有黑色填充色的线圈,其余悬浮控制器13对应的线圈121的位置可以具体参考图中无填充色的线圈,下文中有关线圈的描述均可参照此处说明,后文不再赘述。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车头1和车尾2之间设置有若干车厢3。车厢3底部设置有若干位于轨道21下方的电磁铁12。车厢3底部还设置有若干悬浮控制器13。每两个所述悬浮控制器13与单个所述电磁铁12对位适配。
位于各所述车厢3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各所述悬浮控制器13对应的线圈121中,位于最靠近车厢3端部一侧的线圈121沿所述车体11移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其余车厢3各线圈121沿所述车体11移动方向上的长度。此结构能够使得各车厢3端部的电磁铁12工作效果得以相应优化,保证列车高速运行时各车厢3端部的线圈121不会发生过热烧损的现象。与前文中针对车体11端部的线圈121的位置标注相类似地,此处所述的位于车厢3 端部的线圈121标注也可参考图中相应具有黑色填充色的线圈121。
另一方面,各电磁铁12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车体11的左右两侧。将各电磁铁12对应设置于车体11的两侧有助于保证列车行驶的稳定性。
另外,各电磁铁12沿车体11的移动方向依次均布。该种均布结构能够进一步优化各电磁铁12与轨道21间的作用力分布,保证列车运行稳定。

Claims (4)

1.一种磁悬浮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轨道上的车头和车尾,车头和车尾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位于轨道下方的电磁铁,所述车头和车尾的底部还设置有若干悬浮控制器,每两个所述悬浮控制器与单个所述电磁铁对位适配,且各所述电磁铁内设置有若干分别与所述悬浮控制器对应适配的线圈,所述车头和车尾之间设置有若干车厢,车厢底部设置有若干位于轨道下方的电磁铁,车厢底部还设置有若干悬浮控制器,位于所述车头和/或车尾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各所述悬浮控制器对应的线圈中,所述车头和/或车尾端部的电磁铁线圈的数量与车厢底部的电磁铁线圈的数量相同,位于最靠近所述车头和/或车尾端部一侧的线圈沿所述车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其余各线圈沿所述车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所述悬浮控制器与单个所述电磁铁对位适配;位于各所述车厢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各所述悬浮控制器对应的线圈中,位于最靠近车厢端部一侧的线圈沿所述车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车厢其余各线圈沿所述车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磁铁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车体的左右两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磁铁沿车体的移动方向依次均布。
CN201821664609.9U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磁悬浮列车 Active CN209955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64609.9U CN209955772U (zh)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磁悬浮列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64609.9U CN209955772U (zh)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磁悬浮列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55772U true CN209955772U (zh) 2020-01-17

Family

ID=69233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64609.9U Active CN209955772U (zh)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磁悬浮列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557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3767A (zh) * 2021-03-08 2021-07-3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中速磁浮列车的混合悬浮磁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3767A (zh) * 2021-03-08 2021-07-3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中速磁浮列车的混合悬浮磁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8372B (zh) 磁悬浮铁路
CN108454455B (zh) 一种六悬浮模块中速磁浮车辆走行机构
CN106476825B (zh) 一种带可控气动翼的高速磁悬浮列车
CN103231664B (zh) 一种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1135042A1 (zh) 具有气动升力控制装置的轨道车辆
CN101827725B (zh) 磁悬浮机车及用于使其起浮和/或降落的方法
CN102059956B (zh) 一种磁浮列车悬浮单元结构
CN209955772U (zh) 一种磁悬浮列车
CN104742931A (zh) 一种高速列车用非粘着制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2124085A (zh) 磁悬浮车厢及磁悬浮列车
CN110549863B (zh) 一种悬浮式电磁推进装置及磁浮列车
CN113914156A (zh) 一种磁浮系统与一种悬浮列车
WO2019062690A1 (zh) 一种磁悬浮列车
CN208433153U (zh) 基于常导磁斥型原理的可控磁悬浮小车装置
CN206416877U (zh) 一种新型磁悬浮轨道系统
JP3383114B2 (ja) 磁気浮上式鉄道車両用台車制御装置
CN208325212U (zh) 一种管道式磁悬浮列车
CN208134329U (zh) 轨道列车及其电机悬吊机构
CN209700684U (zh) 磁轨制动装置
CN201901013U (zh) 一种磁浮列车悬浮单元结构
CN110712662B (zh) 一种交叉式磁浮车辆行走单元的防滚解耦机构
CN108638913A (zh) 一种中速磁浮牵引系统动力配置方法
CN211592260U (zh) 中低速磁浮列车动力系统、单编磁浮列车组及磁浮列车
CN209649812U (zh) 一种稳定型打印机双导轨横梁结构
CN109229113B (zh) 一种直线电机轨道驱动式井下磁悬浮列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