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52535U - 一种可除异味的消音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除异味的消音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52535U
CN209952535U CN201920428511.1U CN201920428511U CN209952535U CN 209952535 U CN209952535 U CN 209952535U CN 201920428511 U CN201920428511 U CN 201920428511U CN 209952535 U CN209952535 U CN 209952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ound
woven fabric
sound insulation
sound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285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明洋
刘昉
李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AIRI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AIRI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AIRI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AIRI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285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52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52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52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除异味的消音垫。该可除异味的消音垫包括:第一隔声层、第一无纺布层、第一吸音层、第二无纺布层、第二隔声层、第二吸音层和第三无纺布层。第一隔声层与第一无纺布层的下表面贴合,第一吸音层与第一无纺布层的上表面贴合,第一吸音层与第二无纺布层的下表面贴合,第二隔声层与第二无纺布层的上表面贴合,第二隔声层与第二吸音层的下表面贴合,第二吸音层与第三无纺布层的下表面贴合,第一无纺布层由粉状活性炭、高分子粘结材料和无纺布基体制成,第二无纺布层由粉状活性炭、高分子粘结材料和无纺布基体制成。通过上述结构从而使消音垫可吸附汽车内散发的异味和有害气体,结构简单且维修更换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可除异味的消音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除异味的消音垫。
背景技术
汽车中都布置有消音垫从而降低从发动机或者车内外传入驾驶舱内的噪声,消音垫可应用于汽车发动舱、驾驶室和行李箱的各部位,并具有隔音、吸音等功能,可以为驾驶员与乘客提供一个安静的驾驶环境。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汽车消音垫一般结构复杂,汽车内饰材料和消音垫采用的材料等一般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例如甲醛、乙醛等,味道刺激且危害人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除异味的消音垫,可吸附汽车内散发的异味和有害气体,结构简单且维修更换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除异味的消音垫,包括:第一隔声层、第一无纺布层、第一吸音层、第二无纺布层、第二隔声层、第二吸音层和第三无纺布层;
所述第一隔声层的下表面固定设置在汽车内;
所述第一隔声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下表面贴合;
所述第一吸音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上表面贴合;
所述第一吸音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下表面贴合;
所述第二隔声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上表面贴合;
所述第二隔声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吸音层的下表面贴合;
所述第二吸音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无纺布层的下表面贴合;
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由粉状活性炭、高分子粘结材料和无纺布基体制成;
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由粉状活性炭、高分子粘结材料和无纺布基体制成;
通过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从而对消音垫材料本身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汽车内的气味进行吸收,从而实现对汽车内散发的异味和有害气体进行吸收,结构简单且维修更换方便。另外,包含多层消音层和吸音层,从而提高消音垫的强度,且消音效果好。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二隔声层的上表面设有魔术贴毛面;
所述第二吸音层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魔术贴毛面适配的魔术贴勾面,所述魔术贴勾面与所述魔术贴毛面粘接,使所述第二隔声层与所述第二吸音层连接;
通过魔术贴勾面和魔术贴毛面从而实现第二隔声层和第二吸音层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二隔声层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磁条;
所述第二吸音层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一磁条适配的第二磁条,所述第二磁条与所述第一磁条粘接,使所述第二隔声层与所述第二吸音层连接;
通过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从而实现第二隔声层和第二吸音层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一隔声层由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材料或者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制成;
所述第二隔声层由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材料或者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制成;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材料和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柔性,可以起到减震和隔音的效果。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吸音层为聚酯吸音棉层。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二吸音层为海绵发泡层;
海绵发泡层吸音效果好,且价格便宜。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三无纺布层由聚酯材料制成;
聚酯材料制成的无纺布具有防潮、质轻和可循环再用等特点。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魔术贴毛面和所述魔术贴勾面由尼龙材料制成;
尼龙材料制成的魔术贴,具有很强的粘接性能、耐变形性能且使用寿命长。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二吸音层和所述第三无纺布层上设有多个通气孔;
通气孔便于汽车内的空气进入消音垫内,从而增加消音垫的吸附效率。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一隔声层的厚度为3~28mm;
所述第一吸音层的厚度为1~4mm;
所述第二隔声层的厚度为1~4mm;
所述第二吸音层的厚度为3~28mm;
各消音层和吸音层的厚度可以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从而满足个性化需求。
基于上述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除异味的消音垫,包括:第一隔声层、第一无纺布层、第一吸音层、第二无纺布层、第二隔声层、第二吸音层和第三无纺布层。将第一隔声层固定设置在汽车内,第一无纺布层、第一吸音层、第二无纺布层、第二隔声层、第二吸音层和第三无纺布层依次从下至上贴合在一起,贴设在第一隔声层上,通过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从而对消音垫材料本身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汽车内的气味进行吸收,从而实现对汽车内散发的异味和有害气体进行吸收,结构简单且维修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可除异味的消音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勾面粘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勾面粘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第二隔声层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第二吸音层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可除异味的消音垫的俯视图;
图中编号:
1、第一隔声层;2、第一无纺布层;3、第一吸音层;4、第二无纺布层;5、第二隔声层;51、魔术贴毛面;52、第一磁条;6、第二吸音层;61、魔术贴勾面;62、第二磁条;7、第三无纺布层;8、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可除异味的消音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勾面粘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勾面粘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可除异味的消音垫,包括:第一隔声层1、第一无纺布层2、第一吸音层3、第二无纺布层4、第二隔声层5、第二吸音层6和第三无纺布层7。
其中,第一隔声层1的下表面固定设置在汽车内,第一隔声层1的上表面与第一无纺布层2的下表面贴合,第一吸音层3的下表面与第一无纺布层2的上表面贴合,第一吸音层3的上表面与第二无纺布层4的下表面贴合,第二隔声层5的下表面与第二无纺布层4的上表面贴合,第二隔声层5的上表面与第二吸音层6的下表面贴合,第二吸音层6的上表面与第三无纺布层7的下表面贴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第一隔声层1和第二隔声层5的材质均为隔声材料,通过隔离声音从而达到消音的目的,第一吸音层3和第二吸音层6的材质为吸声材料,通过吸收声音从而达到消音的目的,第一无纺布层2可以通过热熔连接的方式或者利用粘接剂,与第一隔声层1和第一吸音层3固定连接,第二无纺布层4可以通过热熔连接的方式或者利用粘接剂,与第一吸音层3和第二隔声层5固定连接,第三无纺布层7可以通过热熔连接的方式或者利用粘接剂从而与第二吸音层6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无纺布层2由粉状活性炭、高分子粘结材料和无纺布基体制成,第二无纺布层4由粉状活性炭、高分子粘结材料和无纺布基体制成。具体来说,由粉状活性炭、高分子粘结材料和无纺布基体制成的活性炭布,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例中的可除异味的消音垫,包括:第一隔声层1、第一无纺布层2、第一吸音层3、第二无纺布层4、第二隔声层5、第二吸音层6和第三无纺布层7。将第一隔声层1固定设置在汽车内,第一无纺布层2、第一吸音层3、第二无纺布层4、第二隔声层5、第二吸音层6和第三无纺布层7依次从下至上贴合在一起,贴设在第一隔声层1上,通过第一无纺布层2和第二无纺布层4从而对消音垫材料本身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汽车内的气味进行吸收,从而实现对汽车内散发的异味和有害气体进行吸收,结构简单且维修更换方便。另外,包含多层消音层和吸音层,从而提高消音垫的强度,且消音效果好。设置第三无纺布层7的目的在于提高消音垫的防水性能,从而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隔声层5的上表面设有魔术贴毛面51,第二吸音层6的下表面设有与魔术贴毛面51适配的魔术贴勾面61,魔术贴勾面61与魔术贴毛面51粘接,使第二隔声层5与第二吸音层6连接。具体来说,通过魔术贴勾面61和魔术贴毛面51粘贴,从而使第二隔声层5和第二吸音层6连接,将魔术贴勾面61和魔术贴毛面51揭开,从而使第二隔声层5和第二吸音层6分开,实现消音垫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隔声层1由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材料或者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制成,第二隔声层5由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材料或者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制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材料和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柔性,可以起到减震和隔音的效果。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吸音层3为聚酯吸音棉层。具体地,聚酯吸音棉层的质量轻,吸音效果好。
值得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吸音层6为海绵发泡层。具体来说,海绵发泡层可以是聚氨酯发泡材质制成的,海绵发泡层吸音效果好,且价格便宜。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无纺布层7由聚酯材料制成。例如,第三无纺布层7可以由涤纶聚酯或者聚丙烯和涤纶共混物制成,具有防潮、质轻和可循环再用等特点。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魔术贴毛面51和所述魔术贴勾面61由尼龙材料制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尼龙材料制成的魔术贴,具有很强的粘接性能、耐变形性能,环保无毒且使用寿命长。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隔声层1的厚度为3~28mm,第一吸音层3的厚度为1~4mm,第二隔声层5的厚度为1~4mm,第二吸音层6的厚度为3~28mm。具体来说,第一隔声层1的厚度为25.4mm,第一吸音层3的厚度为2.7mm,第二隔声层5的厚度为2.4mm,第二吸音层6的厚度为26.1mm,各消音层和吸音层的厚度可以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从而满足个性化需求,例如,需要更强的消音效果和防震性能,可以选择厚度较大的消音层和吸音层,用户需要更轻便的消音垫时,可以选择厚度较小的消音层和吸音层,本实施例在此不做任何限定。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第二隔声层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第二吸音层的仰视图。实施例二为实施例一的替换方案,将实施例一中的魔术贴勾面61与魔术贴毛面51替换为第一磁条52和第二磁条62,如图4、图5和实施例一所示,本实施例二中的第二隔声层5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磁条52,第二吸音层6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一磁条52适配的第二磁条62,第二磁条62与第一磁条52粘接,使第二隔声层5与第二吸音层6连接。具体来说,第一磁条52和第二磁条62的投影可以相互垂直或者相互平行,本实施例在此不做任何限定。通过第一磁条52和第二磁条62粘贴,从而使第二隔声层5和第二吸音层6连接,将第一磁条52和第二磁条62揭开,从而使第二隔声层5和第二吸音层6分开,实现消音垫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可除异味的消音垫的俯视图。实施例三为实施例一的改进方案。如图6和实施例一所示,本实施例三中的第二吸音层6和第三无纺布层7上设有多个通气孔8。具体地,第二吸音层6和第三无纺布层7上的通气孔8对齐设置,且均匀分布在整个表面。设置通气孔8从而便于汽车内的空气进入消音垫内,增加第一无纺布层2和第二无纺布层4的对汽车内有害气体的吸附量,从而增加消音垫的吸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除异味的消音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隔声层、第一无纺布层、第一吸音层、第二无纺布层、第二隔声层、第二吸音层和第三无纺布层;
所述第一隔声层的下表面固定设置在汽车内;
所述第一隔声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下表面贴合;
所述第一吸音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上表面贴合;
所述第一吸音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下表面贴合;
所述第二隔声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上表面贴合;
所述第二隔声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吸音层的下表面贴合;
所述第二吸音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无纺布层的下表面贴合;
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由粉状活性炭、高分子粘结材料和无纺布基体制成;
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由粉状活性炭、高分子粘结材料和无纺布基体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除异味的消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声层的上表面设有魔术贴毛面;
所述第二吸音层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魔术贴毛面适配的魔术贴勾面,所述魔术贴勾面与所述魔术贴毛面粘接,使所述第二隔声层与所述第二吸音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除异味的消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声层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磁条;
所述第二吸音层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一磁条适配的第二磁条,所述第二磁条与所述第一磁条粘接,使所述第二隔声层与所述第二吸音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除异味的消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声层由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材料或者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制成;
所述第二隔声层由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材料或者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除异味的消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音层为聚酯吸音棉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除异味的消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音层为海绵发泡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除异味的消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无纺布层由聚酯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除异味的消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毛面和所述魔术贴勾面由尼龙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除异味的消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音层和所述第三无纺布层上设有多个通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除异味的消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声层的厚度为3~28mm;
所述第一吸音层的厚度为1~4mm;
所述第二隔声层的厚度为1~4mm;
所述第二吸音层的厚度为3~28mm。
CN201920428511.1U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可除异味的消音垫 Active CN209952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28511.1U CN209952535U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可除异味的消音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28511.1U CN209952535U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可除异味的消音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52535U true CN209952535U (zh) 2020-01-17

Family

ID=69240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28511.1U Active CN209952535U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可除异味的消音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525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6554A (zh) * 2021-06-23 2021-08-13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层复合结构的吸隔音材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6554A (zh) * 2021-06-23 2021-08-13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层复合结构的吸隔音材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26018B2 (ja) 防音組立体および前記組立体で覆われた壁を含む部分
JP4997057B2 (ja) 車両用防音材
US7279214B2 (en) Floor covering having a strong noise-reducing properties
JP3359645B2 (ja) 超軽量多機能遮音キット
CA2442667C (en) Sound absorptive protective mat
US6953205B2 (en) Multilayer molded element
JP2010521245A (ja) 低質量の音響的に強化された床カーペット機構
JP2007506609A (ja) 音響効果がある自動車用ホイールハウスカバー
US20060159883A1 (en) Light multilayer sound-absorbing component, in particular for motor vehicles
CN209952535U (zh) 一种可除异味的消音垫
JP2008545568A (ja) 複合型の車体底部ライニング
US10889331B2 (en) Exterior silencer for motor vehicle
JP4215146B2 (ja) 自動車用インシュレータ
CN209852219U (zh) 一种可干燥汽车后备箱的消音垫
JP2002215169A (ja) 車両用吸音材
JP3930484B2 (ja) 超軽量な防音材
JP3656232B2 (ja) 車両用吸音材
US20110285178A1 (en) Acoustically absorptive vehicle headliner
CN109263157B (zh) 一种声功能部件及其应用
CN209955461U (zh) 一种可拆卸易更换的消音垫
CN213167935U (zh) 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的隔音垫
JP2007537915A (ja) 自動車のフロア構造
JP2005121994A (ja) 超軽量な防音材
CN203780370U (zh)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
CN204749921U (zh) 一种汽车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