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51722U - 膝关节助力结构 - Google Patents

膝关节助力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51722U
CN209951722U CN201920454938.9U CN201920454938U CN209951722U CN 209951722 U CN209951722 U CN 209951722U CN 201920454938 U CN201920454938 U CN 201920454938U CN 209951722 U CN209951722 U CN 2099517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band
fixing
knee joint
fixing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5493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BenQ Hospi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BenQ Hospi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BenQ Hospi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BenQ Hospi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5493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517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517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5172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膝关节助力结构,当患者佩戴好膝关节助力结构时,环本体与髌骨配合实现定位,第一固定带固定于大腿,第二固定带固定于小腿,弹性固定带包括第一弹性固定带和第二弹性固定带,第一弹性固定带连接第一固定带和环本体,第二弹性固定带连接第二固定带和环本体,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和环本体为弹性固定带提供支点,以实现弹性固定带提供的弹力为膝关节提供助力,帮助患者控制膝关节,例如帮助伸直,防止出现膝打软等现象,降低患者站立时跌倒的风险,提高患者站立平衡和下肢负重能力,有效帮助患者进行患侧下肢负重练习,重心转移练习,步行训练等等。

Description

膝关节助力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关节助力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膝关节助力结构。
背景技术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类型,这意味着我国已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而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死亡率为80~120/10万,存活者中有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脑卒中的复发率达40%。随着人们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要求的提高,很多人已经不再满足于脑卒中后能够存活,他们希望能够恢复自己原本的一些功能性活动,能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甚至于回归社会和工作,因此越来越多的病人都会在脑卒中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治疗。
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大多数患者在脑卒中恢复期都会出现患侧膝关节控制不良的问题,尤其表现在进行站立位训练时,患者无法将重心移至患侧,或者被动将患者的重心转移至患侧,则会出现患侧膝关节打软的现象,患者容易出现跌倒的风险。但患者若要进行步行训练,则应先进行重心转移,若患侧下肢无法伸膝负重,那么患者就会出现划圈步态等异常步态,不利于患者日后的训练和生活能力的改善。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膝关节助力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膝关节助力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膝关节助力结构,包括:
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用以固定于人体;
环形固定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固定带和该第二固定带之间,该环形固定组件包括环本体和多条弹性固定带,该环本体用以与髌骨相配合定位,该多条弹性固定带包括第一弹性固定带和第二弹性固定带,该第一弹性固定带的一端用以固定连接该第一固定带,该第一弹性固定带的另一端用以固定连接该环本体,该第二弹性固定带的一端用以固定连接该第二固定带,该第二弹性固定带的另一端用以固定连接该环本体。
较佳的,该第一固定带和该第二固定带为弹性绑带。
较佳的,该环本体由金属或者硅胶材料制成。
较佳的,该第一弹性固定带的数量为两条,该第二弹性固定带的数量为两条。
较佳的,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和该环形固定组件形成轴对称结构。
较佳的,还包括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第一硬质支撑杆、第二硬质支撑杆和连接部,该第一硬质支撑杆与该第一固定带固定连接,该第二硬质支撑杆与该第二固定带固定连接,且该第一硬质支撑杆和该第二硬质支撑杆通过该连接部连接且该第一硬质支撑杆和该第二硬质支撑杆可绕该连接部相对转动,使得该第一硬质支撑杆和该第二硬质支撑杆随着膝关节的屈伸而相对转动。
较佳的,该连接部由硬质材料制成,该连接部上包覆有软性材料或者缓冲材料。
较佳的,该支撑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以位于膝关节的两侧。
较佳的,还包括至少一个弹性限位带,该至少一个弹性限位带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一固定带和该第二固定带固定连接,该弹性限位带自该第一固定带延伸至该第二固定带,且该至少一个弹性限位带与该环形固定组件分别位于关节的相对的两侧。
较佳的,该第一固定带沿第一方向固定,该至少一个弹性限位带沿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一方向垂直于该第二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膝关节助力结构,当膝关节助力结构设置于人体时,环本体与髌骨配合实现定位,第一固定带固定于大腿,第二固定带固定于小腿,部分弹性固定带连接第一固定带和环本体,部分弹性固定带连接第二固定带和环本体,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和环本体为弹性固定带提供支点,以实现弹性固定带提供的弹力为膝关节提供助力,帮助患者控制膝关节,例如帮助伸直,防止出现膝打软等现象,降低患者站立时跌倒的风险,提高患者站立平衡和下肢负重能力,有效帮助患者进行患侧下肢负重练习,重心转移练习,步行训练等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的膝关节助力结构1的使用状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的膝关节助力结构1的使用状态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至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的膝关节助力结构1的使用状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的膝关节助力结构1的使用状态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膝关节助力结构1,包括第一固定带10、第二固定带12和环形固定组件14,环形固定组件14设置于第一固定带10和第二固定带12之间。其中,第一个固定带10、第二固定带12为弹性绑带,以固定于人体防止移位。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带10的两个开口端采用魔术贴结合,第二固定带12的两个开口端采用魔术贴结合,以方便使用者穿戴和脱下,但不以此为限,亦采用其他卡合方式结合,或者第一固定带12和第二固定带12为封闭式,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于实际应用中,第一固定带10用以固定于大腿,第二固定带12用以固定于小腿,例如,以人体站立方向上,第一固定带10位于膝关节上侧5-15厘米的位置,第二固定带12位于膝关节下侧5-15厘米的位置,但不以此为限。
环形固定组件14设置于第一固定带10和第二固定带12之间,环形固定组件14包括环本体140和多条弹性固定带142,环本体140用以与膝关节的髌骨相配合定位,即,环本体140的结构与髌骨的凸起部分的形状相配合,以套设在髌骨的凸起部分,实现定位固定,例如,环本体140为圆形或者椭圆形。于实际应用中,环本体140可以为金属或者硅胶材料制成,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时,可由布料缠绕包裹,以防止人体不适。弹性固定带142包括第一弹性固定带1421和第二弹性固定带1422,第一弹性固定带1421的一端用以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带10,第一弹性固定带1421的另一端用以固定连接环本体140,具体的,第一弹性固定带1421的另一端连接于环本体140上邻近第一固定带10的部位;第二弹性固定带1422的一端用以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带12,第二弹性固定带1422的另一端用以固定连接环本体140,具体的,第二弹性固定带1422的另一端连接于环本体140上邻近第二固定带12的部位。
如此,当患者佩戴好膝关节助力结构1时,环本体140与髌骨配合实现定位,第一固定带10固定于大腿,第二固定带12固定于小腿,第一弹性固定带1421连接第一固定带10和环本体140,第二弹性固定带1422连接第二固定带12和环本体,第一固定带10、第二固定带12和环本体140为弹性固定带142提供支点,从而弹性固定带142提供的弹力为膝关节提供助力,帮助患者控制膝关节,例如帮助伸直,防止出现膝打软等现象,降低患者站立时跌倒的风险,提高患者站立平衡和下肢负重能力,有效帮助患者进行患侧下肢负重练习,重心转移练习,步行训练等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弹性固定带142的弹力指数可根据患者的功能和需求而不同,具体由设计人员和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于实际应用中,弹性固定带142的数量可为四条,即两条第一弹性固定带1421位于第一固定带10和环本体140之间,两条第二弹性固定带1422位于第二固定带12和环本体140之间,以提供膝关节均衡的外力。本实施例中,连接第一固定带10和环本体140的弹性固定带142的数量与连接第二固定带12和环本体140的弹性固定带142的数量相同。但不以此为限,弹性固定带142的数量不以此为限,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而定,例如,患者所需的支撑力较小,那么弹性固定带的数量可以减少,若患者所需的支撑力较大,可以增加弹性固定带的数量,若患者同一膝关节两侧的支撑力不同,那么支撑力弱的那一侧可以增加弹性固定带的数量和提供的弹力,支撑力强的那一侧可以减小弹性固定带的数量和提供的弹力,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进一步的,弹性固定带142与环本体140结合的位置等间距分布于环本体140上,以提供均分的支点,进而提供均衡的支撑力,但不以此为限,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结合的位置,即支点进行调整。当然,第一弹性固定带1421与第一固定带10结合的位置以及第二弹性固定带1422与第二固定带12结合的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带10、第二固定带12和环形固定组件14形成轴对称结构,具体而言,为上下轴对称结构,但不以此为限。
于实际应用中,如图1所示,膝关节助力结构1还可包括支撑结构16,支撑结构16包括第一硬质支撑杆160、第二硬质支撑杆162和连接部162,第一硬质支撑杆160与第一固定带10固定连接,第二硬质支撑杆162与第二固定带12固定连接,且第一硬质支撑杆160和第二硬质支撑杆162通过连接部164连接且第一硬质支撑杆160和第二硬质支撑杆162可绕连接部164相对转动,使得第一硬质支撑杆160和第二硬质支撑杆162随着膝关节的屈伸而相对转动,即支撑结构16为膝关节提供支撑力的同时又不会限制膝关节的屈伸。为了提供对称均衡的支撑力,支撑结构16的数量为两个,以分别位于膝关节的两侧,较佳为左右两侧。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64为轴承,但不以此为限。进一步的,支撑结构16由硬质材料制成,例如由金属材料制成,为了避免人体不适,连接部162上包覆有软性材料或者缓冲材料,例如布料、硅胶、橡胶等,但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膝关节助力结构1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弹性限位带18,弹性限位带1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带10和第二固定带12固定连接,弹性限位带18自第一固定带10延伸至第二固定带12,且至少一个弹性限位带18与环形固定组件14位于关节的相对的两侧,即分别位于膝关节的前后两侧。如此,弹性限位带18、环形固定组件14以及两个支撑结构16分布于膝关节的四周,从而可以更好地为膝关节提供助力,更好地帮助患者控制膝关节。
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带10沿第一方向固定,即横向设置于大腿上,至少一个弹性限位带18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垂直于第第二方向,即至少一个弹性限位带18竖向设置。本实施例中,弹性限位带1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性限位带18平行设置,较佳的,从图2的视角,即从膝盖的后方看膝盖,髌骨C(图2中以虚线表示)位于两个弹性限位带18之间。较佳的,由第一固定带10、第二固定带12、环形固定组件14、两个支撑结构16和两个弹性限位带18构成的结构上下对称且左右对称,但不以此为限。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膝关节助力结构,当患者佩戴好膝关节助力结构时,环本体与髌骨配合实现定位,第一固定带固定于大腿,第二固定带固定于小腿,部分弹性固定带连接第一固定带和环本体,部分弹性固定带连接第二固定带和环本体,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和环本体为弹性固定带提供支点,以实现弹性固定带提供的弹力为膝关节提供助力,帮助患者控制膝关节,例如帮助伸直,防止出现膝打软等现象,降低患者站立时跌倒的风险,提高患者站立平衡和下肢负重能力,有效帮助患者进行患侧下肢负重练习,重心转移练习,步行训练等等。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膝关节助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用以固定于人体;
环形固定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固定带和该第二固定带之间,该环形固定组件包括环本体和多条弹性固定带,该环本体用以与髌骨相配合定位,该多条弹性固定带包括第一弹性固定带和第二弹性固定带,该第一弹性固定带的一端用以固定连接该第一固定带,该第一弹性固定带的另一端用以固定连接该环本体,该第二弹性固定带的一端用以固定连接该第二固定带,该第二弹性固定带的另一端用以固定连接该环本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助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带和该第二固定带为弹性绑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助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环本体由金属或者硅胶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助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固定带的数量为两条,该第二弹性固定带的数量为两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助力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和该环形固定组件形成轴对称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助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第一硬质支撑杆、第二硬质支撑杆和连接部,该第一硬质支撑杆与该第一固定带固定连接,该第二硬质支撑杆与该第二固定带固定连接,且该第一硬质支撑杆和该第二硬质支撑杆通过该连接部连接且该第一硬质支撑杆和该第二硬质支撑杆可绕该连接部相对转动,使得该第一硬质支撑杆和该第二硬质支撑杆随着膝关节的屈伸而相对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膝关节助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由硬质材料制成,该连接部上包覆有软性材料或者缓冲材料。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膝关节助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以位于膝关节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膝关节助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弹性限位带,该至少一个弹性限位带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一固定带和该第二固定带固定连接,该弹性限位带自该第一固定带延伸至该第二固定带,且该至少一个弹性限位带与该环形固定组件分别位于关节的相对的两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膝关节助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带沿第一方向固定,该至少一个弹性限位带沿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一方向垂直于该第二方向。
CN201920454938.9U 2019-04-04 2019-04-04 膝关节助力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517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54938.9U CN209951722U (zh) 2019-04-04 2019-04-04 膝关节助力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54938.9U CN209951722U (zh) 2019-04-04 2019-04-04 膝关节助力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51722U true CN209951722U (zh) 2020-01-17

Family

ID=69240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5493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51722U (zh) 2019-04-04 2019-04-04 膝关节助力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517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11939B (zh) 一种单侧下肢残疾人士专用助力康复机器人
US4100918A (en) Dynamic orthotic knee extension assist device
US2267848A (en) Support for normal body locomotion
CN108582042B (zh) 一种无动力助坐机械腿
US20140046234A1 (en) Dynamic Load Bearing Shock Absorbing Exoskeletal Knee Brace
KR101026825B1 (ko) 척추 보정용 속옷
CN113478466B (zh) 一种兼具负载传导及步行节能的无源下肢外骨骼
KR101516758B1 (ko) 상지 근력 보조 장치
CN113397923A (zh) 一种集成式上肢及腰部被动助力外骨骼
Lee et al. Flexible sliding frame for gait enhancing mechatronic system (GEMS)
CN210301325U (zh) 一种仿生柔性脊柱减荷防护装置
CN209951722U (zh) 膝关节助力结构
CN206183446U (zh) 一种步态矫正仪
US20060178605A1 (en) Tricentric orthotic hip joint and related hip brace
CN112891156A (zh) 一种仿生储能助行器
CN211433997U (zh) 一种无动力柔性助行器
KR20140091257A (ko) 편마비 환자용 상체 지지장치
CN110801373A (zh) 一种无动力柔性助行器
CN216287241U (zh) 一种老年状态模拟套装机构
CN216021951U (zh) 一种运动、训练、康复的可穿戴外骨骼助行辅具
US11819435B2 (en) Device for providing active assistance to a body joint
JP2011019737A (ja) 引上げ式自力歩行用装具
CN211271493U (zh) 一种可穿戴式行走保护矫正装置
KR102222966B1 (ko) 뇌졸중 환자를 위한 비고정식 수동 어깨 보조기
CN210645069U (zh) 一种用于下肢运动助力装置的腿部绑缚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