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47883U - 层叠型电池 - Google Patents
层叠型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47883U CN209947883U CN201920681785.1U CN201920681785U CN209947883U CN 209947883 U CN209947883 U CN 209947883U CN 201920681785 U CN201920681785 U CN 201920681785U CN 209947883 U CN209947883 U CN 2099478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generating
- generating element
- sealing region
- ear
- external wi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层叠型电池,不与耳部碰撞地从电路基板沿平台部的长度方向导出外部配线。层叠型电池(1)具备层叠单元(10)和电路基板(20)。层叠单元(10)具备:层叠片材(13)重合且被密封的密封区域(14a、14b、14c);以及相对于密封区域向一方侧突出的与发电元件对应的凸起(12)。密封区域包含平台部(14a),上述平台部(14a)沿着连接于发电元件的正极片(11p)以及负极片(11n)所被导出的边。电路基板(20)配置于平台部(14a)的与凸起(12)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外部配线(24)从电路基板(20)沿平台部(14a)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被导出。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10月10日、申请号为201821646321.9、发明创造名称为“层叠型电池”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利用层叠片材外装发电元件的层叠单元和电路基板的层叠型电池。
背景技术
以锂离子二次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特征可以说是能量密度高,因此用作便携信息终端、便携游戏机等的电源。在这种用途中,为了满足小型化和大容量化这样相反的要求,大多使用利用具有挠性的层叠片材外装薄板状的发电元件而成的具有大致矩形的俯视形状的层叠型锂离子二次电池(以下称为“层叠单元”)。安装有用于保护层叠单元免受过放电以及过充电影响的保护电路部件(安全电路部件)的电路基板与层叠单元一体化来构成层叠型电池。
层叠单元在发电元件的外侧具备使层叠片材重合来密封的密封区域。密封区域沿大致矩形的层叠单元的三个边或四个边。相对于密封区域在一方侧突出有与发电元件对应的凸起。从层叠单元的一边导出与发电元件连接的正极片以及负极片。密封区域中的沿导出正极片以及负极片的边的密封区域称为平台部。根据使层叠型电池小型化的观点,电路基板一般为与平台部对置地配置在与凸起相同的一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1447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进行层叠型电池与装入层叠型电池的设备的电连接,有时在电路基板上连接外部配线。在外部配线的前端,设有用于进行与设备的连接的连接器。根据在设备内处理外部配线的观点,迫切希望从电路基板沿平台部的长度方向引出外部配线。
一般地,为了减小层叠单元的外部尺寸,密封区域中的与平台部的两端连接的耳部向与凸起相同的一侧折弯。因此,在从电路基板沿平台部的长度方向引出外部配线的情况下,存在外部配线与折弯后的耳部碰撞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叠型电池,其不与耳部碰撞地从电路基板沿平台部的长度方向引出外部配线。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1是一种层叠型电池,具备:利用具有挠性的层叠片材外装发电元件且具有大致矩形的俯视形状的层叠单元;以及安装有保护电路部件且连接有外部配线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层叠单元具备:上述层叠片材重合且被密封的密封区域;以及相对于上述密封区域向一方侧突出的与上述发电元件对应的凸起,
上述密封区域包含平台部,上述平台部沿着连接于上述发电元件的正极片以及负极片所被导出的边,
上述电路基板配置于上述平台部的与上述凸起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
上述外部配线从上述电路基板沿上述平台部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被导出。
方案2是根据方案1所述的层叠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路基板的与安装有上述保护电路部件且连接有外部配线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朝向上述平台部。
方案3是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层叠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异常过热时断开电流的自动断路器设置在上述平台部的与上述凸起所突出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面。
方案4是根据方案1~2中所述的层叠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区域包含与上述平台部的两端连接且沿着垂直于上述平台部所沿的上述边的方向的两个耳部,
上述耳部向与上述凸起相同的一侧大致直角地折弯。
方案5是根据方案3中所述的层叠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区域包含与上述平台部的两端连接且沿着垂直于上述平台部所沿的上述边的方向的两个耳部,
上述耳部向与上述凸起相同的一侧折弯为大致直角。
方案6是一种层叠型电池,具备:利用具有挠性的层叠片材外装发电元件的具有大致矩形的俯视形状的层叠单元;以及安装有保护电路部件且连接有外部配线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层叠单元具备:上述层叠片材重合且被密封的密封区域;与上述发电元件对应地相对于上述密封区域向一方侧突出的第一凸起;以及与上述发电元件对应地相对于上述密封区域向另一方侧突出的第二凸起,
上述密封区域包含:平台部,上述平台部沿着连接于上述发电元件的正极片以及负极片所被导出的边;以及与上述平台部的两端连接且沿着垂直于上述平台部所沿的上述边的方向的第一耳部以及第二耳部,
上述第一耳部向与上述第一凸起相同的一侧折弯为大致直角,
上述电路基板配置于上述平台部的与上述第二凸起所突出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面,
上述外部配线从上述第一耳部侧沿上述平台部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被导出。
方案7是根据方案6所述的层叠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耳部向与上述第一凸起相同的一侧折弯为大致直角。
方案8是根据方案6所述的层叠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耳部向与上述第二凸起相同的一侧折弯为大致直角。
方案9是根据方案6~8任一项中所述的层叠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路基板的与安装有上述保护电路部件且连接有外部配线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朝向上述平台部。
方案10是根据方案6~8任一项中所述的层叠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异常过热时断开电流的自动断路器设置于上述平台部的与上述第一凸起所突出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面。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层叠型电池,上述电路基板配置于上述平台部的与上述凸起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层叠型电池,导出外部配线的一侧的第一耳部相对于平台部向与外部配线相反的一侧折弯。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以及第二层叠型电池,能够避免外部配线与耳部碰撞。
附图说明
图1A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电池的层叠单元的立体图。图1B是表示将图1A的层叠单元的沿对置的两个边的密封区域(耳部)折弯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A是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电池的正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2B是沿图2A的箭头2B观察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电池的侧视图。
图2C是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电池的背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3A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3的层叠型电池的层叠单元的立体图。图3B是沿图3A的箭头3B观察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3的层叠单元的侧视图。
图4A是表示将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电池的层叠单元的沿对置的两个边的密封区域(耳部)折弯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B是沿图4A的箭头4B观察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层叠单元的侧视图。
图5A是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电池的第一凸起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5B是沿图5A的箭头5B观察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电池的侧视图。
图5C是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电池的第二凸起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6A是表示将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层叠型电池的层叠单元的沿对置的两个边的密封区域(耳部)折弯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B是沿图6A的箭头6B观察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层叠单元的侧视图。
图7A是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层叠型电池的第一凸起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7B是沿图7A的箭头7B观察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层叠型电池的侧视图。
图7C是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层叠型电池的第二凸起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中:
1、2、3—层叠型电池,10、10b、10c—层叠单元,11p—正极片,11n—负极片,12、12a、12b—凸起,13—层叠片材,14a—平台部(密封区域),14b、14c—耳部(密封区域),20—电路基板,22—保护电路部件,24—外部配线,27—自动断路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层叠型电池中,上述电路基板的与安装有上述保护电路部件且连接有外部配线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也可以朝向上述平台部。根据该方式,能够使电路基板与平台部面接触而稳定地固定。另外,能够防止安装于电路基板的部件与平台部碰撞而产生使构成平台部的层叠片材损坏之类的事态。
异常过热时断开电流的自动断路器也可以设于上述平台部的与上述凸起所突出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面。根据该方式,向自动断路器施加外力的可能性较低,因此提高自动断路器的动作的可靠性。另外,由于能够接近层叠片材地配置自动断路器,因此提高自动断路器的温度检测精度。
上述密封区域也可以包含与上述平台部的两端连接且沿着垂直于上述平台部所沿的上述边的方向的两个耳部,
该情况下,上述耳部也可以向与上述凸起相同的一侧折弯为大致直角。根据该方式,能够减小层叠单元的外部尺寸。
在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层叠型电池中,上述第二耳部也可以向与上述第一凸起相同的一侧折弯为大致直角。或者,上述第二耳部也可以向与上述第二凸起相同的一侧折弯为大致直角。根据该方式,能够减小层叠单元的外部尺寸。
上述电路基板的与安装有上述保护电路部件且连接有外部配线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也可以朝向上述平台部。根据该方式,能够使电路基板与平台部面接触而稳定地固定。另外,能够防止安装于电路基板的部件与平台部碰撞而产生使构成平台部的层叠片材损坏之类的事态。
异常过热时断开电流的自动断路器也可以设于上述平台部的与上述第一凸起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面。根据该方式,由于向自动断路器施加外力的可能性较低,因此提高自动断路器的动作的可靠性。另外,由于能够接近层叠片材地配置自动断路器,因此提高自动断路器的温度检测精度。
以下,示出优选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不言而喻,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的各图为了便于说明而简化地示出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件。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具备以下的各图中未示出的任意的部件。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变更或省略以下的各图中示出的各部件。在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所引用的附图中,对于与在先的实施方式中引用的附图中示出的部件对应的部件,标注与该在先的实施方式的附图中所标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对于这样的部件,省略重复的说明,应该适当参考先行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A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电池1(参照后述的图2A~图2C)的层叠单元(以下简称为“单元”)10的立体图。单元10具有大致矩形的俯视形状,与该大致矩形的纵横尺寸相比,具有厚度较薄的薄板形状。该单元10在由层叠片材13构成的外装内与电解液一起封入具有大致矩形的俯视形状的薄板状的发电元件(未图示)而成。发电元件是在正极集电体的预定区域的两面涂布形成有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合剂层的正极、和在负极集电体的预定区域的两面涂布形成有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合剂层的负极经由分离器交替层压而成的电极层压体。电池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二次电池,尤其是锂离子二次电池。
层叠片材13比发电元件薄,而且具有挠性。层叠片材13例如也可以是在由铝等构成的基层的与发电元件对置的一侧的面上层压热粘接性树脂层(例如改性聚烯烃层)而成的具有挠性的多层片材。一张矩形的层叠片材13以夹着发电元件的方式对折,重合在发电元件的外侧并利用热密封法等密封。密封有层叠片材13的密封区域14a、14b、14c沿大致矩形的单元10的三个边。密封区域14a、14b、14c沿共同的一个平面。与发电元件对应的大致矩形的凸起12相对于密封区域14a、14b、14c向一方侧突出。如单元10那样,相对于密封区域14a、14b、14c仅向一方侧突出有凸起12的单元一般称为“单凸起型(片エンボス型)”、或者着眼于层叠片材13的成形形状而称为“单拉深型(片絞り型)”。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说明,在单侧凸起型的单元10中,将凸起12突出的一侧的面称为单元10的“正面”,将与之相反侧的面称为单元10的“背面”。另外,将连结正面和背面的方向称为“厚度方向”或者“高度方向”。将与密封区域14a、14b、14c共同的平面平行的方向称为“水平方向”。
从密封区域14a导出正极片11p以及负极片11n。正极片11p以及负极片11n具有长方形状,沿着密封区域14a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即、与连接于密封区域14a的两端的一对密封区域14b、14c平行的方向)延伸。正极片11p例如由铝的薄板构成,并与构成发电元件的多个正极集电体(未图示)电连接。另外,负极片11n例如由镍的薄板等构成,并与构成发电元件的多个负极集电体(未图示)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供正极片11p以及负极片11n导出的密封区域14a称为“平台部(テラス部)”。另外,将与平台部14a的两端连接的密封区域14b、14c称为“耳部”。耳部14b、14c沿与单元10的边垂直的边延伸,该单元10沿平台部14a。为了减小单元10的外部尺寸,如图1B所示,耳部14b、14c向与凸起12相同的一侧相对于平台部14a折弯为大致直角。折弯后的耳部14b、14c使用双面粘合带等固定于凸起12的侧面。平台部14a由凸起12和耳部14b、14c包围其三个方向。
图2A是从层叠型电池(以下简称为“电池”)1的正面侧(凸起12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2B是沿图2A的箭头2B观察到的电池1的侧视图。图2C是从电池1的背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电池1具备单元10、电路基板20、外部配线24、自动断路器27。
如图2A所示,自动断路器27设于平台部14a的与凸起12所突出的侧相同的一侧(正面侧)的面(平台部14a的正面)。将自动断路器27固定于平台部14a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但能够使用例如双面粘合带或者粘接剂。自动断路器27具备异常过热时作为断开电流的电流断开装置发挥功能的薄板状的元件主体部。从元件主体部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导出第一引线27a以及第二引线27b。第一引线27a以及第二引线27b是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构成的长方状的薄板。从单元10导出的正极片11p向凸起12侧大致U字状地折弯,并与第一引线27a连接。第二引线27b经由导电片28而与电路基板20的正极输入端子(未图示)连接。导电片28是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例如镍)构成的长方状的薄板。导电片28以夹住平台部14a以及电路基板20的方式大致U字状地折弯。
如图2C所示,电路基板20配置于平台部14a的与凸起12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以侧(背面侧)的面。电路基板20是细长的大致长方形的薄板状物,具有与平台部14a大致相同的长度方向尺寸。将电路基板20固定于平台部14a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使用双面粘合带或者粘接剂。在电路基板20的第一面安装有由FET元件等电子部件构成的保护电路部件(安全电路部件)22,也可以任意地形成充电电路。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有三个保护电路部件22,但保护电路部件22的个数并不限定于此,而是任意的。在电路基板20的第一面还设有正极输入端子以及负极输入端子(均未图示)。在正极输入端子连接有导电片28。在负极输入端子,向电路基板20侧折弯为大致U字状地连接有从单元10导出的负极片11n。
在电路基板20的第一面还连接有外部配线24。封固部24b对设于电路基板20的第一面的端子(未图示)与外部配线24电的连接部进行封固并绝缘。封固部24b由公知的胶水(glue)、具有绝缘性的树脂、粘接剂构成。外部配线24与电路基板20的长度方向的一方侧(耳部14b侧)的端部附近连接,从电路基板20沿平台部14a(或者电路基板20)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导出。在外部配线24的前端设有连接器24a。连接器24a与设于装入有电池1的设备的连接器(设备侧连接器)连接。能够经由外部配线24对电池1进行充电放电。外部配线24由具有挠性的多根(在本实施方式1中为三根)电缆构成。多根电缆的类别没有特别限制,但也可以包含例如用于进行正极电缆、负极电缆、层叠单元10的温度检测的温度检测用电缆等。构成外部配线24的电缆的个数、各电缆的功能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可以任意地变更。也可以省略连接器24a。
单元10、电路基板20、以及自动断路器27也可以根据需要而由外装片材(未图示)覆盖。外装片材没有限制,但例如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或者纸等构成。
本实施方式1的电池1中,外部配线24从电路基板20越过耳部14b而与耳部14b呈直角地导出。这有利于在装入有电池1的设备内的外部配线24的处理的简单化、该设备的小型化。
连接有外部配线24的电路基板20配置于平台部14a的与凸起12相反的一侧的面。因此,能够避免外部配线24与耳部14b的碰撞。与本实施方式1不同,在使电路基板20与平台部14a对置地配置在相对于平台部14a而与凸起12相同的一侧的情况下,存在外部配线24与向与凸起12相同的一侧折弯的耳部14b碰撞的可能性。尤其是,由于凸起12较薄,因此耳部14b具有与凸起12大致相同的高度,而且,在将电路基板20配置为不比凸起12的顶面更向高度方向突出的情况下,外部配线24与耳部14b碰撞的可能性较高。若外部配线24与耳部14b碰撞,则耳部14b变形,并且存在构成耳部14b的层叠片材被损坏的可能性。层叠片材的损伤回产生层叠片材的破损引起的电解液的漏出、水分向单元10内的侵入、在单元10内的短路等的事故。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外部配线24的电路基板20配置于相对于平台部14a而与耳部14b相反的一侧,因此可避免外部配线24与耳部14b的碰撞。因此,能够降低发生上述事故的可能性,提高安全性。
另外,存在因切断层叠片材13而其基层的铝在耳部14b的端缘露出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若外部配线24的导电部(尤其是负极)在露出的铝短路,则开始腐蚀。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包含外部配线24的电路基板20相对于平台部14a配置在与耳部14b相反的一侧,因此即使在耳部14b露出铝,也不会产生上述的短路。本实施方式1从这一点也提高安全性。
电路基板20的与安装有保护电路部件22而且连接有外部配线24的第一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第二面)朝向平台部14a侧。电路基板20的第二面实际上是平坦面。由于使该第二面与平台部14a的实际上是平坦面的背面对置,因此能够使电路基板20与平台部14a面接触而稳定地固定。若与本实施方式1不同,使第一面朝向平台部14a,则存在设于第一面的安装部件(保护电路部件22、封固部24b等)与平台部14a碰撞,而构成平台部14a的层叠片材被损坏的可能性。在使电路基板20的第二面朝向平台部14a侧的本实施方式1中,降低了这种可能性。但是,也可以与本实施方式1不同,使安装有电路基板20的第一面(安装有保护电路部件22且连接有外部配线24的面)朝向平台部14a侧,并将电路基板20固定于平台部14a。
自动断路器27不是设于在电路基板20,而是设置在平台部14a的与凸起12相同的一侧的面。因此,向自动断路器27施加外力的可能性较低。这有利于提高自动断路器27的动作的可靠性。另外,由于能够与单元10的层叠片材13接近地配置自动断路器27,因此有利于提高自动断路器27的温度检测精度。但是,也可以与本实施方式1不同,将自动断路器27设置在电路基板20的第一面或者第二面。
(实施方式2)
图3A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电池2(参照后述的图5A~图5C)的层叠单元(以下简称为“单元”)10b的立体图。图3B是沿图3A的箭头3B观察到的单元10b的侧视图。在本实施方式2的单元10b中,与发电元件对应的大致矩形的凸起12a、12b相对于密封区域14a、14b、14c向厚度方向的两侧突出。相对于密封区域14a、14b、14c向一方侧突出的第一凸起12a的突出高度与向另一方侧突出的第二凸起12b的突出高度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单元10b那样相对于密封区域14a、14b、14c在两侧突出有凸起12a、12b的单元一般称为“双凸起型”或者着眼于层叠片材13的成形形状而称为“双拉深型”。将连结第一凸起12a和第二凸起12b的方向称为“厚度方”或者“高度方向”。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与实施方式1相同,为了减小单元10b的外部尺寸,耳部14b、14c向与第一凸起12a相同的一侧相对于平台部14a折弯为大致直角。折弯后的耳部14b、14c使用双面粘合带等固定于第一凸起12a的侧面。平台部14a由第一凸起12a和耳部14b、14c包围其三个方向。
图5A是从层叠型电池(以下简称为“电池”)2的第一凸起12a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5B是沿图5A的箭头5B观察到的电池2的侧视图。图5C是从电池2的第二凸起12b侧观察到的立体图。与实施方式1相同,电池2具备单元10b、电路基板20、外部配线24、自动断路器27。
如图5A所示,自动断路器27设于平台部14a的与第一凸起12a所突出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面(平台部14a的第一面)。如图5C所示,电路基板20配置于平台部14a的与第二凸起12b所突出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面(平台部14a的第二面)。在电路基板20的第一面连结有外部配线24。外部配线24与电路基板20的长度方向的一方侧(第一耳部14b侧)的端部附近连接,从第一耳部14b侧沿平台部14a(或者电路基板20)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导出。
在本实施方式2中,外部配线24在相对于平台部14a而与第二凸起12b相同的一侧,越过第一耳部14b而被导出。第一耳部14b向第一凸起12a侧被折弯。由于第一耳部14b和外部配线24相对于平台部14a分别配置在相反侧,因此能够避免外部配线24与第一耳部14b的碰撞。因此,能够降低外部配线24的碰撞引起的第一耳部14b的损伤、产生外部配线24与第一耳部14b的短路的可能性。这有利于提高电池2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使电路基板20的第一面(安装有保护电路部件22且连结有外部配线24的面)朝向平台部14a侧,并将电路基板20固定于平台部14a。另外,也可以将自动断路器27设于电路基板20。
本实施方式2除了上述结构以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实施方式1的说明适用于本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3)
图6A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层叠型电池3(参照后述的图7A~图7C)的层叠单元(以下,简称为“单元”)10c的立体图。图6B是沿图6A的箭头6B观察到的单元10c的侧视图。单元10c与实施方式2的单元10b相同,是双凸起型单元(参照图3A、图3B)。但是,与实施方式2不同,在本实施方式3中,第一耳部14b向与第一凸起12a相同的一侧相对于平台部14a折弯为大致直角,第二耳部14c向与第二凸起12b相同的一侧相对于平台部14a折弯为大致直角。折弯后的第一以及第二耳部14b、14c使用双面粘合带等分别固定于第一以及第二凸起12a、12b的侧面。平台部14a由第一凸起12a和第一耳部14b包围两个方向,另外,由第二凸起12b和第二耳部14c包围两个方向。
图7A是从层叠型电池(以下简称为“电池”)3的第一凸起12a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7B是沿图7A的箭头7B观察到的电池3的侧视图。图7C是从电池3的第二凸起12b侧观察到的立体图。与实施方式1、2相同,电池3具备单元10c、电路基板20、外部配线24、自动断路器27。
如图7A所示,自动断路器27设于平台部14a的与第一凸起12a所突出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面(平台部14a的第一面)。如图7C所示,电路基板20设于平台部14a的与第二凸起12b所突出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面(平台部14a的第二面)。外部配线24与电路基板20的长度方向的一方侧(第一耳部14b侧)的端部附近连接,从第一耳部14b侧沿平台部14a(或者电路基板20)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导出。
与实施方式2相同,即使在本实施方式3中,外部配线24在相对于平台部14a而与第二凸起12b相同的一侧,也越过第一耳部14b而被导出。第一耳部14b向第一凸起12a侧被折弯。第一耳部14b和外部配线24相对于平台部14a分别配置在相反侧,因此能够避免外部配线24与第一耳部14b的碰撞。因此,可降低外部配线24的碰撞引起的第一耳部14b的损伤、产生外部配线24与第一耳部14b的短路的可能性。这有利用于提高电池2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方式3中,也可以使电路基板20的第一面(安装有保护电路部件22且连接有外部配线24的面)朝向平台部14a侧,并将电路基板20固定于平台部14a。另外,也可以将自动断路器27设于电路基板20。
本实施方式3除了上述以外与实施方式1、2相同。实施方式1、2的说明适用于本实施方式3。
上述的实施方式1~3只不过是例示。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1~3,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电路基板20上的安装部件(保护电路部件22、封固部24b)、正极输入端子、负极输入端子等的配置可任意地变更。保护电路部件22的个数没有限制。也可以在电路基板20上设置上述部件以外的部件。
单元10的正极片11p以及负极片11n与电路基板20之间的连接路径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1~3。例如,正极片11p与自动断路器27的第一引线27a也可以经由别的导电性片连接。自动断路器27也可以设于负极片11n与负极输入端子21n之间。
在实施方式1、2中,外部配线24也可以不从耳部14b而是从耳部14c侧沿平台部14a的长度方向被导出。在实施方式3中,也能够不从第一耳部14b而是从第二耳部14c侧沿平台部14a的长度方向导出外部配线24。该情况下,第一耳部14b向与第二凸起12b相同的一侧相对于平台部14a折弯为大致直角,第二耳部14c向与第一凸起12a相同的一侧相对于平台部14a折弯为大致直角。即、导出外部配线24的一侧的耳部(14a或者14b)相对于平台部14a向与外部配线24相反侧折弯为大致直角。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利用领域没有限制,但作为要求高体积能量密度的内置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池能够在广阔范围利用。例如,能够优选作为内置于便携电话、智能手机、平板式终端、笔记本式电脑、电子字典、电子书籍、便携游戏机等电子设备的小型大容量的电池来利用。
Claims (6)
1.一种层叠型电池,具备:利用具有挠性的层叠片材外装发电元件的具有大致矩形的俯视形状的层叠单元;以及安装有保护电路部件且连接有外部配线的电路基板,
其特征在于,
上述层叠单元具备:上述层叠片材重合且被密封的密封区域;与上述发电元件对应地相对于上述密封区域向一方侧突出的第一凸起;以及与上述发电元件对应地相对于上述密封区域向另一方侧突出的第二凸起,
上述密封区域包含:平台部,上述平台部沿着连接于上述发电元件的正极片以及负极片所被导出的边的平台部;以及与上述平台部的两端连接且沿着垂直于上述平台部所沿的上述边的方向的第一耳部以及第二耳部,
上述第一耳部向与上述第一凸起相同的一侧折弯,
上述电路基板配置于上述平台部的与上述第二凸起所突出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面,
上述外部配线从上述第一耳部侧沿上述平台部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被导出。
2.一种层叠型电池,具备:利用具有挠性的层叠片材外装发电元件的具有大致矩形的俯视形状的层叠单元;以及安装有保护电路部件且连接有外部配线的电路基板,
其特征在于,
上述层叠单元具备:上述层叠片材重合且被密封的密封区域;与上述发电元件对应地相对于上述密封区域向一方侧突出的第一凸起;以及与上述发电元件对应地相对于上述密封区域向另一方侧突出的第二凸起,
上述密封区域包含:平台部,上述平台部沿着连接于上述发电元件的正极片以及负极片所被导出的边的平台部;以及与上述平台部的两端连接且沿着垂直于上述平台部所沿的上述边的方向的第一耳部以及第二耳部,
上述第一耳部向与上述第一凸起相同的一侧折弯,
上述电路基板配置于上述平台部的与上述第二凸起所突出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面,
上述电路基板的与安装有上述保护电路部件且连接有外部配线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朝向上述平台部,
上述外部配线从上述第一耳部侧沿上述平台部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被导出。
3.一种层叠型电池,具备:利用具有挠性的层叠片材外装发电元件的具有大致矩形的俯视形状的层叠单元;以及安装有保护电路部件且连接有外部配线的电路基板,
其特征在于,
上述层叠单元具备:上述层叠片材重合且被密封的密封区域;与上述发电元件对应地相对于上述密封区域向一方侧突出的第一凸起;以及与上述发电元件对应地相对于上述密封区域向另一方侧突出的第二凸起,
上述密封区域包含:平台部,上述平台部沿着连接于上述发电元件的正极片以及负极片所被导出的边的平台部;以及与上述平台部的两端连接且沿着垂直于上述平台部所沿的上述边的方向的第一耳部以及第二耳部,
上述第一耳部向与上述第一凸起相同的一侧折弯,
上述电路基板配置于上述平台部的与上述第二凸起所突出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面,
异常过热时断开电流的自动断路器设置于上述平台部的与上述第一凸起所突出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面,
上述外部配线从上述第一耳部侧沿上述平台部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被导出。
4.一种层叠型电池,具备:利用具有挠性的层叠片材外装发电元件的具有大致矩形的俯视形状的层叠单元;以及安装有保护电路部件且连接有外部配线的电路基板,
其特征在于,
上述层叠单元具备:上述层叠片材重合且被密封的密封区域;与上述发电元件对应地相对于上述密封区域向一方侧突出的第一凸起;以及与上述发电元件对应地相对于上述密封区域向另一方侧突出的第二凸起,
上述密封区域包含:平台部,上述平台部沿着连接于上述发电元件的正极片以及负极片所被导出的边的平台部;以及与上述平台部的两端连接且沿着垂直于上述平台部所沿的上述边的方向的第一耳部以及第二耳部,
上述第一耳部向与上述第一凸起相同的一侧折弯,
上述电路基板配置于上述平台部的与上述第二凸起所突出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面,
上述电路基板的与安装有上述保护电路部件且连接有外部配线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朝向上述平台部,
异常过热时断开电流的自动断路器设置于上述平台部的与上述第一凸起所突出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面,
上述外部配线从上述第一耳部侧沿上述平台部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被导出。
5.一种层叠型电池,具备:利用具有挠性的层叠片材外装发电元件的具有大致矩形的俯视形状的层叠单元;以及安装有保护电路部件且连接有外部配线的电路基板,
其特征在于,
上述层叠单元具备:上述层叠片材重合且被密封的密封区域;与上述发电元件对应地相对于上述密封区域向一方侧突出的第一凸起;以及与上述发电元件对应地相对于上述密封区域向另一方侧突出的第二凸起,
上述密封区域包含:平台部,上述平台部沿着连接于上述发电元件的正极片以及负极片所被导出的边的平台部;以及与上述平台部的两端连接且沿着垂直于上述平台部所沿的上述边的方向的第一耳部以及第二耳部,
上述第一耳部向与上述第一凸起相同的一侧折弯,
上述第二耳部向与上述第一凸起相同的一侧折弯,
上述电路基板配置于上述平台部的与上述第二凸起所突出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面,
上述电路基板的与安装有上述保护电路部件且连接有外部配线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朝向上述平台部,
异常过热时断开电流的自动断路器设置于上述平台部的与上述第一凸起所突出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面,
上述外部配线从上述第一耳部侧沿上述平台部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被导出。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层叠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耳部以减小上述层叠单元的外部尺寸的方式折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98739 | 2017-10-12 | ||
JP2017-198739 | 2017-10-12 | ||
JP2018006571A JP6963865B2 (ja) | 2017-10-12 | 2018-01-18 | ラミネート型電池 |
JP2018-006571 | 2018-01-18 | ||
CN201821646321.9U CN208955027U (zh) | 2017-10-12 | 2018-10-10 | 层叠型电池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646321.9U Division CN208955027U (zh) | 2017-10-12 | 2018-10-10 | 层叠型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47883U true CN209947883U (zh) | 2020-01-14 |
Family
ID=6654331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646321.9U Active CN208955027U (zh) | 2017-10-12 | 2018-10-10 | 层叠型电池 |
CN201920681785.1U Active CN209947883U (zh) | 2017-10-12 | 2018-10-10 | 层叠型电池 |
CN201920681765.4U Active CN209843753U (zh) | 2017-10-12 | 2018-10-10 | 层叠型电池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646321.9U Active CN208955027U (zh) | 2017-10-12 | 2018-10-10 | 层叠型电池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681765.4U Active CN209843753U (zh) | 2017-10-12 | 2018-10-10 | 层叠型电池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63865B2 (zh) |
CN (3) | CN208955027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67261B (zh) * | 2020-11-24 | 2023-03-28 |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和使用电池的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035465A (ja) * | 1999-07-19 | 2001-02-09 | Toshiba Battery Co Ltd | 扁平電池のパック構造 |
JP3909515B2 (ja) * | 2001-11-30 | 2007-04-25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池パック |
JP2003257413A (ja) * | 2002-02-28 | 2003-09-12 | Ngk Spark Plug Co Ltd | 非水系二次電池 |
KR101031178B1 (ko) * | 2008-01-10 | 2011-04-26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슬림형 이차전지 |
-
2018
- 2018-01-18 JP JP2018006571A patent/JP6963865B2/ja active Active
- 2018-10-10 CN CN201821646321.9U patent/CN208955027U/zh active Active
- 2018-10-10 CN CN201920681785.1U patent/CN209947883U/zh active Active
- 2018-10-10 CN CN201920681765.4U patent/CN209843753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075356A (ja) | 2019-05-16 |
JP6963865B2 (ja) | 2021-11-10 |
CN209843753U (zh) | 2019-12-24 |
CN208955027U (zh) | 2019-06-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755279B2 (en) |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 |
WO2021110179A1 (zh) | 电池、电池组件、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 |
EP3001483B1 (en) | Secondary battery pack containing connector with non-projecting structure | |
EP2760064B1 (en) | Battery pack | |
EP2654102B1 (en) | Battery stack | |
KR101483131B1 (ko) | 전지 팩 | |
KR20090081568A (ko) | 배터리 팩 | |
JP2020173900A (ja) | ラミネート型電池 | |
CN112133876A (zh) | 电池及终端设备 | |
CN109075277B (zh) | 电池组 | |
CN106711499B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KR20140038036A (ko) | 안전성이 향상된 배터리 팩 | |
JP7145624B2 (ja) | ラミネート型電池 | |
CN113471637B (zh) | 电池、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209947883U (zh) | 层叠型电池 | |
CN212625746U (zh) | 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 |
CN111052438B (zh) | 层叠型电池 | |
JP7063661B2 (ja) | ラミネート型電池 | |
KR101502899B1 (ko) | 전지 팩 | |
EP3806180A1 (en) | Battery module | |
US20240039125A1 (en) |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 |
JP2016162717A (ja) | 電池パック | |
CN113597701B (zh) | 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 |
WO2019073879A1 (ja) | ラミネート型電池 | |
CN114747070B (zh) | 电池、电池组件、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XELL HOLDINGS, 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