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44706U - 保温面板及空调箱 - Google Patents

保温面板及空调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44706U
CN209944706U CN201920449541.0U CN201920449541U CN209944706U CN 209944706 U CN209944706 U CN 209944706U CN 201920449541 U CN201920449541 U CN 201920449541U CN 209944706 U CN209944706 U CN 209944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wall
wall plate
insulation
reinfor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4954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保洪
谭爱华
彭志军
凌志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rk Guangzhou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Co Ltd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
Original Assignee
York Guangzhou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Co Ltd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rk Guangzhou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Co Ltd,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 filed Critical York Guangzhou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4954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44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44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44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保温面板,包括保温材料层、第一壁板、第二壁板、加强件和固定装置。其中,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设置在保温材料层相对的两侧,并且保温材料层将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分开。加强件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壁板的内侧上,另一端插在所述保温材料层中。固定装置包括连接件和紧固件,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壁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壁板连接,紧固件用于将连接件紧固在第一壁板或第二壁板上,从而使得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不直接接触而保持相对固定。其中,连接件由隔热材料制成,第一壁板、第二壁板和加强件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加强件通过焊接工艺固定在第一壁板上。上述设置既能保证保温面板的隔热性能,又能确保第一壁板与加强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Description

保温面板及空调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空调箱的箱体上的保温面板。
背景技术
空调箱也称组合式空调机组,是一种将各种空气处理设备和风机、阀门等组合成一个整体的箱型设备。空调箱常用于工厂、写字楼、商场、宾馆等场所中,能够实现制冷、制热、加湿、净化等功能。空调箱的箱体面板的材料和结构对空调机组的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空调箱的箱体面板需要具有良好的绝热和保温性,以防止箱体外壳结露,实现断冷桥的作用。另外,空调箱体面板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从而保证箱体面板能够承受由于空调机组运行而产生的箱体内外的压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保温面板,该保温面板既具有优异的保温绝热性,又具有良好的强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保温面板,所述保温面板包括:
保温材料层;
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所述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设置在所述保温材料层相对的两侧,并且所述保温材料层将所述第一壁板和所述第二壁板分开;以及
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壁板的内侧上,另一端插在所述保温材料层中;
其中,所述第一壁板、所述第二壁板和所述加强件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如前文所述的保温面板,所述加强件的所述另一端距离所述第二壁板具有一定距离。
如前文所述的保温面板,所述保温面板还包括附加加强件,所述附加加强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壁板或第二壁板的内侧上,另一端插在所述保温材料层中。
如前文所述的保温面板,所述保温材料层包括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接收所述加强件和所述附加加强件。
如前文所述的保温面板,所述加强件和所述附加加强件均呈“L”形,所述“L”形的一边形成连接端,所述“L”形的另一边的自由端形成延伸端,所述延伸端插入到所述容纳槽中。
如前文所述的保温面板,所述保温面板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壁板和所述第二壁板,并保持所述第一壁板和所述第二壁板的相对固定;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连接件和紧固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壁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壁板连接,所述紧固件用于将所述连接件紧固在所述第一壁板或所述第二壁板上;所述连接件由隔热材料制成。
如前文所述的保温面板,所述紧固件为抽芯铆钉。
如前文所述的保温面板,所述保温材料层由岩棉材料制成。
如前文所述的保温面板,所述加强件通过焊接工艺固定在所述第一壁板上。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空调箱,所述空调箱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具有容纳空间,所述箱体的壁包括本申请前述的任意一种保温面板。
本申请的保温面板采用岩棉材料作为保温材料,并在保温面板内设有至少一个加强件,且至少一个加强件中的任意一个加强件均不同时接触保温面板中两侧的面板。上述设置在增加保温面板的强度的基础上,同时保证了保温面板的绝热保温性能,有效实现了保温面板的断冷桥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箱100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空调箱100中第一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的立体示意图;
图3A示出了图2所示保温面板10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B示出了图2所示保温面板101的第一壁板316、第二壁板317及其之间容纳的部件;
图4示出了图3A中位于保温面板右侧的连接件314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图2所示保温面板101沿B-B线的剖面图;
图6示出了图5中保温面板101的剖面图在C位置处的放大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在其中一个紧固件313位置处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的立体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的立体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申请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顶”、“底”等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箱100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空调箱100包括箱体110,箱体110内具有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多种空气处理设备。箱体110包括框架111和多个保温面板101,其中,多个保温面板101作为箱体110的各个侧壁安装在框架111上,使得箱体110形成一个密封的整体,从而位于箱体110内部的多个空气处理设备能够与外界隔绝热传递。本实施例空调箱100中的多种空气处理设备顺序排列组成进风段105、过滤段104、表冷段103和送风段102。其中,空气流沿着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从进风段105进入空调箱100,依次通过过滤段104和表冷段103,再从送风段102流出空调箱100,从而实现了空气制冷功能。在其他实施例中,空调箱100也可以根据空气调节的其他功能需求,组合其他种类的空气处理设备。
图2是图1所示空调箱100中第一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保温面板101整体为扁平的板状,包括凸台部205和基部206,凸台部205和基部206均呈长方体的薄板状,且凸台部205位于基部206上方的中间位置。基部206的长度L和宽度D构成了保温面板101的整体长度L和宽度D,凸台部205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小于基部206的长度L和宽度D,从而使得保温面板101的四周侧部均呈台阶状,且保温面板101的整体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凸台结构。当保温面板101安装在空调箱100箱体110的框架111上时,凸台部205对应于箱体110的内侧安装,以形成箱体110的内表面。保温面板101四周侧部的阶梯状结构与箱体110的框架111结构相匹配,从而使得保温面板101能够配合安装在箱体110的框架111上。
图3A示出了图2所示保温面板10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主要是构成保温面板101外部结构的部件。图3B示出了图2所示保温面板101的第一壁板316、第二壁板317及其之间容纳的部件,详细示出了保温面板101内部的各个部件。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示意而突显保温面板101中重要的细节部分,本申请对图3B以及后续各图中保温面板101在其高度方向作了拉伸,因而图3B以及后续各图的长宽高的比例与图2和图3A存在不同,但是图3B以及后续各图中对于长宽高比例的调整并不影响保温面板101中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及结构关系。
如图3A和3B所示,保温面板101的外部结构包括第一壁板316、第二壁板317和固定装置315。当保温面板101安装在箱体110的框架111上时,第一壁板316的外侧面构成了箱体110的内壁面,第二壁板317的外侧面构成了箱体110的外壁面。在第一壁板316和第二壁板317之间,容纳有保温材料层410和加强件401,保温材料层410和加强件401分别用于提高保温面板101的保温性能以及强度。固定装置315固定第一壁板316和第二壁板317,以保持第一壁板316和第二壁板317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保证保温面板101外部结构的稳定。
如图3B所示,第一壁板316呈“π”形(或帽形)的盒状结构,其第一壁板包括第一壁板盒底311和四个第一壁板盒壁305,四个第一壁板盒壁305分别构成了盒状的第一壁板316的四个侧面。第一壁板盒底311和四个第一壁板盒壁305共同形成第一壁板盒开口312,四个第一壁板盒壁305在第一壁板盒开口312的外缘位置处设有折边306,折边306平行于第一壁板盒底311朝向第一壁板盒开口312的外侧延伸,从而在整体上形成帽檐状。
第二壁板317呈“U”形的盒状结构,其第二壁板包括第二壁板盒底318和四个第二壁板盒壁308。第二壁板盒底318和四个第二壁板盒壁308共同形成第二壁板盒开口309。每个第二壁板盒壁308上还设有多个对位孔332,多个对位孔332沿着第二壁板盒壁308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于配合固定装置315固定第一壁板316和第二壁板317。
第一壁板316的外轮廓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与第二壁板317的外轮廓的长度和宽度相一致,从而第一壁板316能够匹配地覆盖在第二壁板317的上方,形成保温面板101的外部主体结构。为了构成保温面板101的外部结构,第一壁板316形成的盒体倒置,使得第一壁板盒底311置于上方,第一壁板盒开口312朝下,而第二壁板317形成的盒体正置,使得第二壁板盒底318位于下方,第二壁板盒开口309朝上。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壁板盒开口312与第二壁板盒开口309能够共同形成一个容纳空间,从而能够容纳保温材料层410和加强件401。在本申请中,第一壁板316和第二壁板317均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由镀锌钢板制成的钣金件,从而能够保证保温面板101的整体强度。
如图3A所示,第一壁板316的内表面上固定有加强件401(用虚线示出)。加强件401呈长条状,设置在第一壁板316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且沿着第一壁板316的宽度方向延伸。加强件401的长度可以与保温面板101的宽度相匹配,从而使得加强件401能够从保温面板101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完全延伸至另一端,以保证保温面板101的强度需求。如图3B所示,加强件401包括连接板421和加强板422,连接板421和加强板422分别沿着加强件40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连接板421和加强板422相互垂直,从而形成横截面为“L”形的构件。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件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T”形(例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加强件401通过其连接板421固定连接在第一壁板316的内表面上,此时加强板422垂直于第一壁板316向下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加强件401也可以固定连接在第二壁板317上,这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3B所示,加强板422具有高度H,当加强件401通过连接板421连接在第一壁板316或第二壁板317上时,其加强板422的高度H值能够满足:加强件401不能同时接触到第一壁板316和第二壁板317。
在本申请中,加强件401由金属材料制成,本实施例采用镀锌的钢板制备加强件401,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金属材料,或者直接采用3#角钢、5#角钢。由于加强件401和第一壁板316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因此,本申请采用焊接工艺将加强件401固定在第一壁板316的内表面上。相比之下,若采用胶水连接加强件401和第一壁板316,则胶水会因为受到加强件401的重力影响,而削弱其粘结性,且在空调箱100的运行过程中或在保温面板101的运输过程中,也会因为振动而导致胶水的粘性失效。另外,当空调箱100应用于高温环境时,胶水的粘性效果也会减弱。因此,采用焊接这一刚性连接的方式固定第一壁板316和加强件401能够确保第一壁板316与加强件401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3B所示,保温材料层410包括一个大件岩棉板402和四个小件岩棉板403,一个大件岩棉板402和四个小件岩棉板403均为长方体结构,大件岩棉板402的厚度大于小件岩棉板403的厚度,其中大件岩棉板402安装在第一壁板盒底311和第二壁板盒底318之间,小件岩棉板403安装在第一壁板的各个折边306与第二壁板317之间。上述将保温材料层410分割成一个大件岩棉板402和四个小件岩棉板403的设置既能够匹配保温面板101中间凸起、四周下沉的内部容纳空间,又能够使得各个岩棉板均具有规则的结构,方便岩棉板的切割。大件岩棉板402在其与第一壁板316上的加强件40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加强件容纳槽404,用于容纳加强件401,加强件容纳槽404自大件岩棉板402的上表面向其厚度方向延伸一段距离,以形成一条细长的沟槽,该沟槽沿着大件岩棉板402的整个宽度方向延伸。本实施例采用岩棉材料作为保温材料层410,采用岩棉材料制备的保温面板101能够适用于高温、高压的防火环境。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环境需求采用其他种类的保温材料,例如玻璃棉等。大件岩棉板402上的加强件容纳槽404的宽度可以设置为比加强件401的加强板422的厚度稍小,由于大件岩棉板402为纤维材料,这样设置可以使得在加强板422插入大件岩棉板402上的加强件容纳槽404中之后,大件岩棉板402能够附着至加强板422。
如图3A所示,固定装置315包括连接件314和紧固件313。其中,连接件314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在保温面板101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部。每个连接件314均为长条状,其长度分别与保温面板101四个侧部的长度相对应。每个连接件314沿着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多个连接孔307,每个连接件314上多个连接孔307的位置能够与第二壁板317上相应一侧的第二壁板盒壁308上的多个对位孔332的位置一一对应,从而能够互相配合来容纳多个紧固件313。为了方便示意,图3A中仅示出了其中一个紧固件313。本实施例中采用抽芯铆钉作为紧固件313。
图4示出了图3A中位于保温面板101右侧的连接件314的立体图,且图4还示出了连接件314沿着A-A线向下切割,并从箭头方向看到的连接件314的截面图。由于每个连接件314的结构均类似,因而本申请仅以位于保温面板101右侧的连接件314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连接件314包括两个侧部,分别为第一连接部341和第二连接部342。第一连接部341和第二连接部342均呈长条状,两者相互垂直,并交汇成一个直角,使得连接件314整体上形成直角构件。每个连接件314的第一连接部341的相对两端对称切割成三角形的尖角状,以使得相邻设置的两个连接件314的第一连接部341能够在其端部331位置处配合连接形成直角,从而与保温面板101四个角落位置处的直角结构相匹配。
第一连接部341包括第一外侧夹件343和第一内侧夹件347,第二连接部342包括第二外侧夹件344和第二内侧夹件348。其中,第一外侧夹件343和第二外侧夹件344均大致为长条形的平板状,共同构成连接件314的外表面。第一内侧夹件347和第二内侧夹件348也呈长条形的板状,分别贴近第一外侧夹件343和第二外侧夹件344的内侧设置。第一内侧夹件347和第二内侧夹件348在连接件314的直角位置处与分别与第一外侧夹件343和第二外侧夹件344汇合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外侧夹件343和第一内侧夹件347之间形成第一卡缝345,第二外侧夹件344和第二内侧夹件348之间形成第二卡缝346。其中,第一卡缝345用于卡接第一壁板316的折边306,第二卡缝346用于卡接第二壁板317的第二壁板盒壁308。为了加强连接件314的第一连接部341和第二连接部342对第一壁板316和第二壁板317之间的卡接作用,第一内侧夹件347和第二内侧夹件348在靠近第一卡缝345和第二卡缝346开口的位置处分别向卡缝的一侧略微弯折。连接件314上的多个连接孔307均设置在第二连接部342上,且每个连接孔307同时贯穿第二外侧夹件344和第二内侧夹件348,从而使得紧固件313能够贯穿第二连接部342的厚度方向。在本申请中,连接件314由隔热材料制成,本实施例采用PVC材料来制备连接件314。
图5示出了将图2所示的保温面板101沿B-B线向下切割,且从箭头方向看到的剖面图。如图5示,第一壁板316盖合在第二壁板317的上方,保温材料层410容纳在第一壁板316和第二壁板317之间,从而将第一壁板316撑起在第二壁板317的上方,且第一壁板316的折边306不与第二壁板317的第二壁板盒壁308接触。大件岩棉板402容纳在保温面板101内部的主体部分,即第一壁板316的盒体部分与第二壁板317之间的容纳空间;小件岩棉板403容纳在保温面板101的侧部,即第一壁板316的折边306部分与第二壁板317之间的容纳空间。
加强件401的连接板421通过焊接贴合固定在第一壁板316的内表面上,加强板422沿着垂直于第一壁板316的方向插入加强件容纳槽404内,以没入大件岩棉板402中。从图5可以看到,加强件401的加强板422沿着保温面板101的厚度方向延伸,但是并没有贯穿大件岩棉板402的整个厚度。也就是说,加强件401仅与第一壁板316相接触,而不与第二壁板317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加强件401设置在第一壁板316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件401也可以设置在满足保温面板101强度需求的其他的位置上。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401设置在第二壁板317上,此时加强件401的连接板421贴合固定在第二壁板317的内表面上,加强板422的高度H值能够满足加强件401不与第一壁板316接触。
图6示出了图5中保温面板101的剖视图在C位置处的放大图。如图6所示,在保温面板101的侧部位置处,第一壁板316与第二壁板317分别卡接至连接件314的第一连接部341和第二连接部342。其中,第一壁板316的折边306卡接在第一连接部341的第一卡缝345内,第二壁板317的第二壁板盒壁308卡接在第二连接部342的第二卡缝346内。此时,第二连接部342上的连接孔307与第二壁板盒壁308上的对位孔332对齐。由于连接件314由隔热材料制成,因而通过连接件314的设置,第一壁板316与第二壁板317在保温面板101的侧部位置不直接接触。
第二壁板317与连接件314之间通过作为紧固件313的抽芯铆钉进行固定,从而使得第一壁板316与第二壁板317之间也能保持相对固定。如图6所示,紧固件313安装在保温面板101的侧部,通过连接件314第二连接部342上的连接孔307和第二壁板盒壁308上的对位孔332,自外向内依次贯穿第二外侧夹件344、第二壁板盒壁308以及第二内侧夹件348。
相比于射钉的固定方式,采用抽芯铆钉固定金属面板与PVC连接件314更为方便、安全,且能够有效提高保温面板101的制造效率。如果采用射钉的方式固定第二壁板317与PVC连接件314,则由于PVC连接件314的厚度较薄(大约为1-2mm),且气动钉枪无法控制力度,射钉通过PVC连接件314和第二壁板317时,存在击穿PVC连接件314而无法将PVC与第二壁板317整体固定的风险。同时,由于PVC连接件314的横截面较小且表面光滑,射钉操作时存在打滑及枪钉伤人的安全风险。另外,需要协调PVC连接件314与面板外钣金固定后再进行气钉枪操作,制造效率低。相比之下,采用抽芯铆钉作为紧固件313能够事先对连接件314和连接件314进行对位穿孔,从而避免了安装时现场射钉穿孔的安全风险,提高了保温面板101的安装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温面板101一侧的边缘位置处还可以设有开孔,用于容纳连接部件,从而能够采用连接部件将保温面板101紧固连接到箱体11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件可以是如螺钉、螺栓等。开孔设置在第一壁板316的折边306位置处,并且垂直于第二壁板317的方向向下延伸,从而分别在第一壁板316和第二壁板317上形成第一连接开孔601和第二连接开孔602,以方便连接部件穿透连接件314、第一壁板316、小件岩棉板403以及第二壁板317。上述对于保温面板101侧部开孔的设置可以根据安装需求进行选用。
结合图5和图6可以看到,虽然本申请在保温面板101内部设有加强件401,但是加强件401并没有造成第一壁板316与第二壁板317的直接接触。另外,在保温面板101的侧部位置处,第一壁板316与第二壁板317通过由隔热材料制成的连接件314相对固定,而不直接接触。上述这些设置使得第一壁板316与第二壁板317之间始终间隔有隔热材料,并不直接接触,从而隔绝了第一壁板316与第二壁板317之间的热传导,保证了保温面板101的保温和绝热性能,实现了断冷桥的作用。
结合图3A至图6,第一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安装:
步骤一,将加强件401焊接固定在第一壁板316的内表面。其中,加强件401焊接在第一壁板316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且焊接后加强件401的长度沿着第一壁板316的宽度方向延伸。
步骤二,在大件岩棉板402的一侧表面上,采用加强件401对大件岩棉板402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施加压力以产生压痕,压痕沿着大件岩棉板402的宽度方向延伸,用于初步确定加强件401在大件岩棉板402中的容纳位置。比对加强件401的厚度,在大件岩棉板402的压痕位置处切割出呈开口状的加强件容纳槽404,用于容纳加强件401。此后,将第一壁板316开口朝上地放置,并将加强件容纳槽404对准第一壁板316上的加强件401,使得加强件401的加强板422插入加强件容纳槽404中。
步骤三,将四个连接件314分别与第一壁板316四周的折边306卡接,使得每个连接件314的第一连接部341上的第一卡缝345均卡合在第一壁板316相应一侧的折边306外表面上,此时,四个连接件314分别悬挂在第一壁板316四周的折边306上。
步骤四,当大件岩棉板402和四个连接件314均安装在第一壁板316后,大件岩棉板402与第一壁板316四侧的连接件314之间形成间隙,因而为了保证保温面板101的保温性能,本申请在第一壁板316四侧的间隙位置处填满小件岩棉板403。其中,将四个小件岩棉板403分别填充在第一壁板316的四个侧部位置处。
步骤五,将第二壁板317卡接至第一壁板316上的四个连接件314,使得第二壁板317每一侧的第二壁板盒壁308均嵌入其相应的一个连接件314的第二卡缝346内,此时,第二壁板317上的多个对位孔332与连接件314上的多个连接孔307一一对应。在每一对对应的对位孔332和连接孔307中插入作为紧固件313的抽芯铆钉。具体地,将抽芯铆钉自外向内分别穿过第二外侧夹件344上的连接孔307、第二壁板盒壁308上的对位孔332以及第二内侧夹件348上的连接孔307,而将第二壁板317夹在连接件314的第二连接部342中紧固连接。这一步骤使得焊接有加强件401的第一壁板316与保温材料层410和第二壁板317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保温面板101。
步骤六,在连接件314位于保温面板101的四个端部的边角接缝位置处粘贴玻璃胶,以保证保温面板101外部结构的密封性能,起到防止漏风的作用,从而提高保温面板101的保温效果。
图7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在其中一个紧固件313位置处的剖视图。第二实施例保温面板101也呈中间高、四周低的整体结构,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保温面板101的外部结构完全相同。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实施例保温面板101的内部加强件401的设置与第一实施例保温面板101存在不同。如图7所示,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第二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内还设有两个“L”形的附加加强件。三个加强件401分别为第一加强件401.1、第二加强件401.2和第三加强件401.3。三个加强件401在保温面板101长度L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每个加强件401分别沿着保温面板101的宽度D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加强件401.1焊接在第一壁板316的内侧上,其设置方式与第一实施例保温面板101中的加强件401相同。第二加强件401.2和第三加强件401.3焊接在第二壁板317的内侧,且分别设置在第一加强件401.1的左右两侧。第二加强件401.2和第三加强件401.3的设置方式与第一加强件401.1相类似,第二加强件401.2的连接板421和第三加强件401.3的连接板421均平行于第二壁板317,且固定连接在第二壁板317的内侧上,分别使得第二加强件401.2的加强板422和第三加强件401.3的加强板422均沿着垂直于第二壁板317的方向嵌入大件岩棉板402上的第二加强件容纳槽404.2和第三加强件容纳槽404.3内。三个加强件401的加强板422的高度值均能够满足:每个加强件401不能同时接触第一壁板316和第二壁板317。
第二实施例保温面板101的安装步骤也与第一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的安装步骤相类似。不同的是,在步骤一中,除了将第一加强件401.1焊接固定在第一壁板316的内表面之外,还将第二加强件401.2和第三加强件401.3这两个附加加强件焊接固定在第二壁板317的内表面上;在步骤二中,为匹配加强件的容纳位置,对大件岩棉板402两侧表面上的三处位置进行压痕,并在压痕位置处切割出三个加强件容纳槽404,分别用于容纳位于第一壁板316上的第一加强件401.1和位于第二壁板317上的第二加强件401.2和第三加强件401.3。
图8示出了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的立体图,还示出了该保温面板101在其中一个紧固件313位置处的截面图。如图8所示,第三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也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相同的外部结构,整体呈中间高、四周低。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实施例保温面板101的内部加强件401的设置与第一实施例保温面板101存在不同。如图8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保温面板101相比,第三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内还设有一个“L”形附加加强件。两个加强件401分别为第四加强件401.4和第五加强件401.5,每个加强件401分别沿着保温面板101的宽度D方向延伸。第四加强件401.4和第五加强件401.5的连接板421均焊接在第一壁板316的内表面上,且第四加强件401.4和第五加强件401.5的加强板422背对背互相抵靠,使得保温面板101内部的加强件整体呈“T”字形。其中,“T”字形加强件的顶部焊接在保温面板101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T”字形加强件的尾部沿着垂直于第二壁板317的方向嵌入大件岩棉板402上的加强件容纳槽404内,而不与第二壁板317接触。
第三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的安装步骤也与第一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的安装步骤相类似。不同的是,在步骤一中,将第四加强件401.4和第五加强件401.5互相抵靠,并排焊接固定在第一壁板316的内表面上;在步骤二中,为了匹配容纳位于第一壁板316上的两个加强件,需要在大件岩棉板402的上表面上切割出较实施例一中更宽的加强件容纳槽404。
图9示出了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的立体图,还示出了给保温面板101在其中一个铆钉位置处的截面图。如图9所示,第四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与第三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均相类似。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第三实施例中由两个“L”形加强件共同拼接成一个整体呈“T”形的加强件。第四实施例直接采用一个横截面呈“T”形的构件作为加强件401焊接在第一壁板316的内表面上。其中,“T”形加强件的顶部焊接在保温面板101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T”形加强件的尾部沿着垂直于第二壁板317的方向嵌入大件岩棉板402上的加强件容纳槽404内,而不与第二壁板317接触。
第四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的安装步骤与第一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的安装步骤相类似。与焊接“L”形加强件相类似,在步骤一中,将“T”形的加强件的顶部焊接固定在第一壁板316的内表面上,而后续步骤均与第一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的安装步骤相同。
图10示出了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在其中一个铆钉位置处的剖视图。如图10所示,第五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的横截面为矩形,其外部大致呈扁平状的长方体结构。与本申请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相类似地,第五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也由第一壁板316、第二壁板317、保温材料层410、加强件401、连接件314和紧固件313构成,且各个部件的材料和结构与其他实施例相类似。不同的是,为了形成长方体结构的保温面板101,第一壁板316呈平板状。平板状的第一壁板316与呈“U”形盒装结构的第二壁板317配合形成保温面板101的主体结构。四个连接件314分别布置在保温面板101的四个侧部,使得其第一连接部341卡合在第一壁板316的一个侧边上,第二连接部342卡合在第二壁板317的相应一侧的第二壁板盒壁308上,并通过紧固件313将第一壁板316和第二壁板317固定连接。第五实施例保温面板101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加强件,均设置在第二壁板317上,分别为第六加强件401.6和第七加强件401.7。第六加强件401.6和第七加强件401.7的横截面均呈“L”形,且两个加强件的“L”形开口侧相对设置。每个加强件的连接板421均焊接在第二壁板317上,而加强板422插入保温材料层410中,不与第一壁板316接触。与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不同地,由于第五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内的容纳空间呈规则的长方体,因而第五实施例的保温材料层410也仅需采用与其容纳空间相匹配的大件岩棉板402即可,而无需再嵌有小件岩棉板403。
第五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的安装步骤与第一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的安装步骤相类似。不同的是,由于第五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不包含小件岩棉板403,因而第五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的安装步骤较第一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省略了小件岩棉板403的安装步骤。第五实施例的保温面板101的安装共包括五个步骤:步骤一,将两个加强件焊接固定在第二壁板317的内表面上;步骤二,对大件岩棉板402下方的侧表面的两处位置施加压力而形成压痕,并在压痕位置处切割出第六加强件容纳槽404.6和第七加强件容纳槽404.7,将位于大件岩棉板402下表面的第六加强件容纳槽404.6和第七加强件容纳槽404.7分别对准第二壁板317上的第六加强件401.6和第七加强件401.7,将大件岩棉板402安装在第二壁板317上;步骤三,将四个连接件314分别卡接在第一壁板316四周的侧边上;步骤四,将第二壁板317卡接至第一壁板316上的四个连接件314,并通过紧固件313将第二壁板317和连接件314紧固连接;步骤五,在连接件314位于保温面板101的四个端部的边角接缝位置处粘贴玻璃胶。
本申请分别示出了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台阶式的保温面板101外部结构部以及横截面为矩形的平板状的保温面板101外部结构,可以根据需求适用于不同结构类型的空调箱100的箱体110。
本申请制备的保温面板101包括第一壁板316、第二壁板317、一个或多个加强件401、保温材料层410以及固定装置315。第一壁板316、第二壁板317和加强件401均由金属材料制成。第一壁板316和第二壁板317之间容纳有加强件401和保温材料层410。其中,加强件40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壁板316和第二壁板317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上,但是每个加强件401并不同时接触第一壁板316和第二壁板317。保温材料层410由岩棉材料制成,填充在第一壁板316和第二壁板317之间的剩余空间内。第一壁板316和第二壁板317在四周的侧部通过固定装置315固定在一起,而不直接接触。固定装置315包括连接件314和紧固件313,其中,连接件314由PVC隔热材料制成,紧固件313为抽芯铆钉。
上述各个部件的材料和结构设计能够确保保温面板10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保温性能。具体地,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加强件401能够确保加强件401连接的稳定性。采用岩棉材料作为保温面板101内的填充材料能够适用于高温、高压的防火环境。采用每个加强件401不同时接触保温面板101相对两壁板的结构设计,以及采用连接件314这一隔热材料连接保温面板101相对两壁板的四个侧部能够隔绝相对两壁板之间的热传导,起到断冷桥的作用。另外,采用抽芯铆钉的方式固定连接件314与保温面板101相对两壁板,可以事先在连接件314上以及保温面板101的一壁板上进行打孔,相对于射钉的连接方式更利于保温面板101的安装。
尽管本文中仅对本申请的一些特征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进行多种改进和变化。因此应该理解,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所有落入本申请实质精神范围内的上述改进和变化。

Claims (10)

1.一种保温面板(10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面板(101)包括:
保温材料层(410);
第一壁板(316)和第二壁板(317),所述第一壁板(316)和第二壁板(317)设置在所述保温材料层(410)相对的两侧,并且所述保温材料层(410)将所述第一壁板(316)和所述第二壁板(317)分开;以及
加强件(401),所述加强件(40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壁板(316)和第二壁板(317)中的一个壁板的内侧上,另一端插在所述保温材料层(41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面板(101),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件(401)的所述另一端距离所述第一壁板(316)和所述第二壁板(317)中的另一个壁板具有一定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面板(101),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面板(101)还包括附加加强件,所述附加加强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壁板(316)或第二壁板(317)中的一个壁板的内侧上,另一端插在所述保温材料层(410)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面板(101),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材料层(410)包括容纳槽(404),所述容纳槽(404)用于接收所述加强件(401)和所述附加加强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面板(101),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件(401)和所述附加加强件均为“L”形结构,所述“L”形结构的一边与所述第一壁板(316)或所述的第二壁板(317)的内侧相连接形成连接端,所述“L”形结构的另一边插入到所述容纳槽(404)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面板(101),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面板(101)还包括固定装置(315),所述固定装置(315)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壁板(316)和所述第二壁板(317),并保持所述第一壁板(316)和所述第二壁板(317)的相对固定;
所述固定装置(315)包括连接件(314)和紧固件(313),所述连接件(3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壁板(31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壁板(317)连接,所述紧固件(313)用于将所述连接件(314)紧固在所述第一壁板(316)或所述第二壁板(317)上;
所述连接件(314)由隔热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面板(101),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件(401)和所述附加加强件沿着所述保温面板(10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保温面板(101),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材料层(410)由岩棉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面板(10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壁板(316)、所述第二壁板(317)和所述加强件(401)均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加强件(401)通过焊接工艺固定在所述第一壁板(316)上。
10.一种空调箱(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箱(100)包括:
箱体(110),所述箱体(110)内具有容纳空间,所述箱体(110)的壁包括所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面板(101)。
CN201920449541.0U 2019-04-03 2019-04-03 保温面板及空调箱 Active CN209944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9541.0U CN209944706U (zh) 2019-04-03 2019-04-03 保温面板及空调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9541.0U CN209944706U (zh) 2019-04-03 2019-04-03 保温面板及空调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44706U true CN209944706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26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49541.0U Active CN209944706U (zh) 2019-04-03 2019-04-03 保温面板及空调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4470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4110A (zh) * 2020-01-17 2021-06-01 常州鲜仓科技有限公司 保温面板结构及具有其的保温设备
CN112878756A (zh) * 2020-01-17 2021-06-01 常州鲜仓科技有限公司 保温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4110A (zh) * 2020-01-17 2021-06-01 常州鲜仓科技有限公司 保温面板结构及具有其的保温设备
CN112878756A (zh) * 2020-01-17 2021-06-01 常州鲜仓科技有限公司 保温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10948A (en) Thermal insulating clips for metal insulated walls and roofs
KR101840760B1 (ko) 방화문과 그 제작방법
US7526903B2 (en) Thermal break and panel joint for an air handling enclosure
US6213522B1 (en) Device for securing adjacent segments of fibrous glass duct work and the like and a system including said device
US10443229B2 (en) Insulation system for buildings
CN209944706U (zh) 保温面板及空调箱
EP1715261A1 (en) Solar energy collecting modular element for enclosure, and modular system for forming solar energy collecting enclosures on buildings
US9758971B2 (en) Thermally adaptive wall covering
US7617648B2 (en) Thermal framing component
US10047520B2 (en) Thermal insulation system and kit,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same
US20090309358A1 (en) Air flow ducts
CN109073268A (zh) 盖槽条、盖框架、隔离面板、空气处理单元和用于制造盖槽条的方法
EP0387934B1 (en) Coupling between two sandwich panels, and modular building system based thereon
CN215001890U (zh) 空调
US9903607B2 (en) Thermally adaptive enclosure vent
KR20160002338A (ko) 이형재질의 프레임을 조립시킨 창틀프레임
EP1538274B1 (en) Panel for air handling unit
CN211926096U (zh) 一种大风量空调机组箱体
CN219158016U (zh) 一种装配式冷库
JP5814590B2 (ja) 建築用パネルの接続構造
JPH0129360Y2 (zh)
JP6577294B2 (ja) 連結ユニットおよびダクトの施工方法
KR20190086411A (ko) 단부 분리형 결로 방지 방화문
JP4436524B2 (ja) 建築物等のパネル取付構造
JP2018009307A (ja) 建材パネ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