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38381U - 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38381U
CN209938381U CN201822108220.2U CN201822108220U CN209938381U CN 209938381 U CN209938381 U CN 209938381U CN 201822108220 U CN201822108220 U CN 201822108220U CN 209938381 U CN209938381 U CN 2099383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lock
bolt
seat back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0822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朝龙
魏娇
卞双双
韩自锋
彭亮
王春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0822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383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383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383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其包括设置于座椅靠背上的具有锁舌的锁舌机构,以及设置于汽车车身上的锁止机构,且锁止机构具有由安装部与所述汽车车身连接的锁止支架,设于所述锁止支架上的具有锁芯的锁止部,还具有设于所述锁止支架与所述锁止部之间的弹性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能够实现座椅靠背在不同角度上的定位,可满足座椅靠背的多档位调节,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而能够提升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汽车座椅,尤其是后排座椅,其靠背角度调节结构一般有调节器及靠背锁两种。对于调节器结构,其通过齿盘可实现2°一个档位的调节,能够满足大多数人员的靠背角度调整要求,但调节器结构成本较高,布置要求空间大,且多需布置在靠背旋转中心,而有诸多不便。
对于靠背锁结构,有些靠背锁是通过座椅靠背上的锁结构与侧围钣金上的车身锁钩锁止,靠背只有一个使用位置,无法根据不同人员的使用要求进行调整,座椅乘坐的舒适性欠佳。此外,还有一些靠背锁结构是采用靠背上的锁结构与钣金铰链锁止,其能够使靠背有两个使用位置,但同样存在调节档位有限,适用人群少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以能够实现座椅靠背的多档位调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其包括:
锁舌机构,设置于座椅靠背上,所述锁舌机构具有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枢转设置的锁舌,且于所述锁舌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锁止配合部;
锁止机构,设置于汽车车身上,且所述锁止机构具有:
锁止支架,由安装部与所述汽车车身连接,且所述安装部被配置为使所述锁止支架具有相对于所述汽车车身的、绕一旋转轴线的转动,并于所述锁止支架上形成有供所述锁舌插入的锁止腔;
锁止部,设于所述锁止支架上,并至少具有因弹性部驱使而插设于所述锁止腔内的锁芯,所述锁芯因于所述锁止腔内的插设,而可构成与其一所述锁止配合部间的锁定配合,且承接于外部解锁力,所述锁芯亦可具有于所述锁止腔内的抽出,以解除所述锁定配合;
弹性部,设于所述锁止支架与所述锁止部之间,且所述弹性部被设置为由自身预紧力,而构成对所述锁止部中的所述锁芯的驱使。
进一步的,所述锁舌机构还具有固定于所述座椅靠背上的锁舌固定支架,所述锁舌的一端枢转连接于所述锁舌固定支架上,并于所述锁舌固定支架中设有使所述锁舌定位于一枢转位置的定位部。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包括固定于所述锁舌固定支架中的锁舌定位弹片,且于所述锁舌定位弹片上构造有以卡置所述锁舌的一端的定位槽。
进一步的,于所述锁舌固定支架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锁舌可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配合部为设于所述锁舌上的锁止孔。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包括于所述锁止支架一端处设置的第一安装孔,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锁止支架另一端处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为弧形孔,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心布置;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二安装孔中,并与所述汽车车身相连的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件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安装件可沿所述第二安装孔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旋转轴线为所述第一安装件的轴线。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部还具有枢转设置于所述锁止支架上的锁止杆,所述锁芯的一端由构造于该端部的长条孔铰接于所述锁止杆上,所述弹性部位于所述锁止杆与所述锁止支架之间,并于所述锁止杆的一端构造有以承接所述外部解锁力的承接端。
进一步的,相对于所述承接端,于所述锁止杆的另一端设有限位部,且所述限位部随所述锁止杆的枢转,而可与所述锁止支架抵接,以构成对所述锁止杆的相对于所述锁止支架枢转角度的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还包括:
解锁机构,设于所述承装所述座椅靠背的座椅坐垫上,且所述解锁机构具有解锁扣手,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解锁扣手上的拉线,且所述拉线的另一端构成与所述锁止部中的锁芯间的传动相连,以于所述锁芯上施加所述外部解锁力。
进一步的,于所述汽车车身上靠近于所述锁止机构设有拉线固定支架,所述拉线穿设于所述拉线固定支架中。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通过插设于锁止腔内的锁舌上的不同锁止配合部与锁芯支架的锁定配合,能够实现座椅靠背在不同角度上的定位,从而可满足座椅靠背的多档位调节,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提升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2)设置使锁舌定位的定位部,可便于锁舌插入锁止腔中。
(3)定位部采用具有定位槽的弹片结构,其结构简单,便于设置。
(4)锁舌能够收容于锁舌固定支架内,可利于靠背的放倒。
(5)锁止配合部为锁止孔,结构简单,且与锁芯之间的锁定配合稳定可靠。
(6)安装部采用同心设置,且其一为弧形孔的结构形式,结构简单,且可实现锁止支架的顺利转动。
(7)设置锁止杆可便于其它部件的布置,并有利于承接外部施加的解锁力。
(8)设置限位部可防止锁芯脱出,以保证锁止机构使用的可靠性。
(9)增加解锁机构可便于乘车者对靠背锁进行解锁。
(10)设置拉线固定支架则可有助于保障拉线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座椅靠背锁结构的构成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锁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锁舌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锁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锁舌定位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锁舌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锁舌收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锁止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锁止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拉线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靠背锁结构在汽车上的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锁舌机构,2-锁止机构,3-解锁机构;
101-锁舌固定支架,102-锁舌,103-锁舌定位弹片,104-锁舌枢接轴,105-铆钉;
201-锁止支架,202-锁止杆,203-锁芯,204-锁芯枢接轴,205-锁止杆枢接轴,206-扭簧,207-限位螺栓,208-防松螺母;
1011-锁舌固定支架安装孔,1012-缺口,1013-锁舌定位弹片固定孔,1014-锁舌安装孔;
1021-锁舌枢接孔,1022-锁止孔,1023-定位凸起;
1031-锁舌定位弹片安装孔,1032-定位槽;
2010-锁止腔,2011-第一安装孔,2012-第二安装孔,2013-锁止杆安装孔;
2021-锁止杆枢接孔,2022-锁芯枢接孔,2023-螺孔,2024-拉线连接孔;
2031-长条孔;
301-解锁扣手,302-拉线,303-拉线固定支架;
3031-拉线固定支架安装孔,3032-拉线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明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其用于实现汽车座椅,特别是后排座椅中的靠背的多档位调节,以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人群,进而提升汽车后排座椅的乘坐舒适性。
整体构成上,如图1中所示的,本实施例的靠背锁结构包括设置于座椅靠背上的具有锁舌的锁舌机构1,以及设置于汽车车身上的锁止机构2。其中,锁止机构2具有由安装部与汽车车身连接的锁止支架,以及设于该锁止支架上的至少具有锁芯的锁止部,且锁止机构2还具有设于锁止支架与锁止部之间的弹性部。
此外,为便于乘车者对锁止机构2的解锁,以对靠背的角度进行调节,或是将座椅靠背放倒,本实施例的靠背锁结构进一步的还包括有于承装所述座椅靠背的座椅坐垫处设置的解锁机构3,该解锁机构3具有解锁扣手301,以及一端连接于解锁扣手301上的拉线302,同时靠近于锁止机构2,在汽车车身上也设置有对拉线302进行导向的拉线固定支架303。
本实施例在下文中即以包括有上述解锁机构3的情形来对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进行介绍,当然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增设有解锁机构3,对于本实施例的靠背锁结构而言,不设置该解锁机构3,而由乘车者直接将手或适宜的工具伸于锁止机构2处,以解锁锁止机构2也是可行的,但其在解锁操作上有些不便。
下面将分别对靠背锁结构中的锁舌机构1、锁止机构2及解锁机构3进行说明。
如图2中所示的,本实施例的锁舌机构1除了锁舌102,其还具有固定于座椅靠背上的锁舌固定支架101,锁舌102即枢转连接于该锁舌固定支架101上,以实现锁舌102相对于座椅靠背的枢转设置。另外,本实施例在锁舌固定支架101中还设置有可使转动布置的锁舌102定位于其一枢转位置的定位部。
详细来说,锁舌固定支架101的结构如图3中所示,作为一种示例性结构,此时该锁舌固定支架101为截面呈“U”形的条状结构,该U形断面也使得在锁舌固定支架101内形成了可容纳上述锁舌102的容纳腔。而在锁舌固定支架101上还设置有锁舌固定支架安装孔1011、锁舌定位弹片固定孔1013以及锁舌安装孔1014,且锁舌固定支架安装孔1011用于锁舌固定支架101在座椅靠背上的固定,其固定方式例如可采用螺钉,锁舌定位弹片固定孔1013用于下文所提及的锁舌定位弹片的固定,锁舌安装孔1014则用于锁舌102在锁舌固定支架101上的安装。
本实施例适配于下文的锁舌定位弹片的设置,在锁舌固定支架101上还设置有一缺口1012,该缺口1012的设计可为锁舌定位弹片的变形提供空间,以实现锁舌定位弹片对锁舌102枢转位置的固定。
锁舌102的结构具体如图4中所示,其为一长条的块状结构,在锁舌102一端设置有锁舌枢接孔1021,锁舌102即通过穿设该锁舌枢接孔1021和锁舌安装孔1014中的锁舌枢接轴104进而实现在锁舌固定支架101上的安装。除了锁舌枢接孔1021,在锁舌102上亦设置有间隔布置的多个锁止配合部,且该锁止配合部优选的为开设于锁舌102上的锁止孔1022。各锁止孔1022沿锁舌102的延伸长度布置,在靠背锁结构的使用中,由锁止孔1022所构成的锁止配合部便是与前述锁止部中的锁芯配合,以由锁芯在其一锁止孔1022内的插入锁定,进而实现对靠背角度位置的固定。
本实施例中,相对于各锁止孔1022,在锁舌枢接孔1021另一侧的锁舌102的端部还构造有定位凸起1023,该定位凸起1023的功用将结合于下文对定位部的介绍一起说明。此时,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前述的位于锁舌固定支架101上的定位部具体为图5中示出的锁舌定位弹片103,锁舌定位弹片103可由弹簧钢片制成,以有着良好的弹性及刚度。同时,在锁舌定位弹片103上设置有锁舌定位弹片安装孔1031,锁舌定位弹片103便可通过穿设该锁舌定位弹片安装孔1031与锁舌定位弹片固定孔1013内的铆钉105固定于锁舌固定支架101上。
此外,本实施例在锁舌定位弹片103上,于其一端处还构造有定位槽1032,该定位槽1032可通过对锁舌定位弹片103自身的弯折成型,且如图6中所示,当锁舌102相对于锁舌固定支架101枢转而打开时,随着锁舌102的枢转,锁舌102上的定位凸起1023可卡置于锁舌定位弹片103上的定位槽1032中。在此过程中,锁舌定位弹片103自身的弹性为锁舌102的枢转提供了可能,且锁舌定位弹片103自身的刚度又对锁舌102有着较好的卡置作用,以使锁舌102定位于设计的枢转角度上。当然,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在锁舌102的枢转过程中,锁舌固定支架101上的缺口1012则为锁舌定位弹片103的定位槽1032位置的变形提供了空间。
定位于枢转位置的锁舌102,可便于其于下文所述的锁止机构2中的锁止腔中的插入,以此大大便于靠背锁结构的使用。而本实施例中锁舌102收容于锁舌固定支架1内的情形则如图7中所示,此时锁舌102上设置有锁舌枢接孔1021的部位(该部位因成型锁舌枢接孔1021而为圆形截面结构)便会卡入锁舌定位弹片103上的定位槽1032内,由此也能够保证锁舌102稳定的置于锁舌固定支架101的容纳腔中。
本实施例的锁止机构2的结构如图8中所示,其中,锁止支架201设置为由一安装部与汽车车身之间连接,同时在锁止支架201上还形成有供锁舌机构1中的锁舌102插入的锁止腔2010,该锁止腔2010为成型于锁止支架201上槽孔结构,且前述锁止部中的锁芯203即可由弹性部的驱使,进而于锁止腔2010的侧部插设于锁止腔2010中,以如前所述的与锁舌102上的其中一个锁止孔1022锁定配合。
针对于上述锁止部,作为一种可行的方式,例如可使其仅由插设于锁止腔2010中的锁芯203构成,且适配的此时的弹性部可为套设在锁芯203上、并抵置在锁芯203与锁止支架201之间的压簧。在使用中,压簧构成的弹性部通过直接对锁芯203施加作用力,便可使得锁芯203插入锁止腔2010内,以此实现与锁舌102的锁定配合。而若需要解锁时,则例如通过拉线302的传动,亦直接抽拉锁芯203使其脱离与锁舌102间的锁定配合即可。
但本实施例中,与上述锁止部的构成结构不同的,为便于锁止机构2中其它部件的布置,并有利于承接外部对靠背锁结构所施加的解锁力。仍如图8所示出的,除了锁芯203之外,本实施例的锁止部还具有枢转设置在锁止支架201上的锁止杆202,锁芯203的一端即与该锁止杆202铰接相连,以可由锁止杆202驱动,前述的弹性部则设置在锁止杆202与锁止支架201之间,而在锁止杆202的一端也构造有用于承接拉线302所施加的外部解锁力的承接端。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适配于采用锁止杆202的设计,相对于上述的承接端,在锁止杆202的另一端亦设置有限位部,且该限位部可随锁止杆202的转动而与锁止支架201抵接,由此能够实现对锁止杆202相对于锁止支架201枢转角度的限位,该限位则可防止因锁止杆202转动角度过大,造成锁芯203从锁止腔2010中脱出,以保证锁止机构2的正常工作。
基于如上对锁止机构2结构的描述,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实现锁止支架201和汽车车身之间连接的安装部来说,其在设置上被配置为可使锁止支架201具有相对于汽车车身的绕一枢转轴线的转动。而正是通过该可转动的设计,才能够在锁舌102上的不同锁止孔1022与锁芯203锁定时,可经由锁止支架201、也即整个锁止机构2的一定角度的转动,以适应座椅靠背角度及锁舌102在锁止腔2010内插入量的变化,进而使得靠背位置调整顺利实现。
具体来说,结合图8及图9中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安装部具体包括于锁止支架201一端处设置的第一安装孔2011,以及相对于第一安装孔2011,位于锁止支架201另一端处的第二安装孔2012.其中,第一安装孔2011优选可为圆形孔,第二安装孔2012则设置为弧形孔,且第二安装孔2012与第一安装孔2011之间也为同心布置,而有着同一圆心O。
除了两个安装孔,本实施例的安装部还包括穿设于第一安装孔2011及第二安装孔2012中的图中未示出的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两个安装件与汽车车身相连,以最终实现锁止支架201在汽车车身上的装设。而且本实施例中,为保证锁止支架201的可靠转动,在第一安装孔2011与第一安装件间应留有间隙,第二安装件则设置为可沿第二安装孔2012的长度方向滑动,同时,前述的旋转轴线即为第一安装件的轴线。
本实施例中,上述两个安装件例如可采用螺栓或铆钉。此外,本实施例在锁止支架201上还设置有用于锁止杆201装设的锁止杆安装孔2013,而锁止杆202的结构则如图10中所示,该锁止杆202也为一长条形块状结构,其边缘处形成有翻边,以增加自身的结构强度,且在锁止杆202上分别设置有锁止杆枢接孔2021、锁芯枢接孔2022以及螺孔2023和拉线连接孔2024。
其中,锁止杆枢接孔2021与锁止支架201上的锁止杆安装孔2013相对应,以可通过穿设于两者中的锁止杆枢接轴205实现锁止杆202在锁止支架201上的安装。锁芯枢接孔2022用于通过锁芯枢接轴204实现锁芯203和锁止杆202间的铰接,且如图11中示出的,锁芯枢接轴204也为穿设于设置在锁芯203一端的长条孔2031内,以此能够顺利的将锁止杆202于锁止支架201上的摆动,转化为对锁芯203的沿其自身轴线方向滑动的驱使。
本实施例锁止杆202上的螺孔2023即是用于上述的限位部的装设,而拉线连接孔2024则用于和拉线302的连接。此时,上述的限位部具体包括螺接于该螺孔2023中的限位螺栓207,以及螺接于限位螺栓207上的防松螺母208。当限位螺栓207调整到位后,旋紧防松螺母208使之和锁止杆202抵紧,便能够避免限位螺栓207发生松动,以保证限位效果。
当然,除了如上的由限位螺栓207与限位螺母208构成的结构,本实施例的限位部也可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其可仅为外凸于锁止杆202端部的立板结构,随着锁止杆202的转动,该立板结构与锁止支架201抵接,而能够实现对锁止杆202转动角度的限制便可。
本实施例,位于锁止杆202与锁止支架201之间的弹性部具体为套设于锁止杆枢接轴205上的扭簧206,该扭簧206的两端分别抵接在锁止杆202与锁止支架201上,且其在安装后具有一定的预紧力,而能够通过锁止杆202使得锁芯203如图8所示的插设于锁止腔2010内,由此可使得锁芯203横穿锁舌102上的其中一个锁止孔1022,以实现和锁舌102的锁定配合。不过,除了选择套设布置的扭簧206,当然弹性部也可采用其它弹性件,例如其可为两端分别与锁止杆202和锁止支架201相连,并与限位螺栓207分置于锁止杆枢接轴205两侧的拉簧。
本实施例中,解锁机构3中的解锁扣手301采用现有成熟结构便可,前述的拉线固定支架303的结构则如图12中所示,其大致呈倒置的“L”形结构,在该拉线固定支架303上设置有拉线固定支架安装孔3031,以用于拉线固定支架303在车身上的固定,同时,在该拉线固定支架303上还设置有拉线过孔3032,拉线302与锁止杆202上的拉线连接孔2024相连的一端便从该拉线过孔3032中穿过,从而实现对拉线302的导向布置。
本实施例的靠背锁结构中,锁舌机构1和锁止机构2在座椅靠背及汽车车身上的布置可如图13中所示,而本实施例的靠背锁结构在使用时,若需要调节靠背的角度,则先扳动解锁机构3中的解锁扣手301,此时通过拉线302的牵拉,锁止杆202转动能够带动锁芯203从锁止腔2010内抽出,锁芯203与之前所穿设的锁止孔1022脱离,实现了对靠背锁结构的解锁。
解锁后,手动推拉靠背使其到达所需的位置,然后松开对解锁扣手301的扳动,在弹性回位力作用下,锁止杆202带动锁芯203回位,同时解锁扣手301也回位。回位后的锁芯203再穿设于调整后所对应的锁止孔1022中,便实现了对角度调整后的座椅靠背的锁定,座椅靠背便可进行使用。
在锁芯回位时,需要注意的是,有可能会因锁芯203未能与对应的锁止孔1022对齐,而使得锁芯203不能顺利穿设于该锁止孔1022中,此时只需再轻微晃动座椅靠背,使锁芯203对齐后穿入相应的锁止孔1022内便可。
而本实施例,若需将座椅靠背放倒,则仍旧先扳动解锁扣手301,待锁芯203抽出解锁后,再向车头方向扳动靠背使锁舌102从锁止腔2010内脱出,接着再按压锁舌102使锁舌102收容在锁舌固定支架101中,之后即可将靠背放倒。
另外,若需将放倒的座椅靠背恢复至使用状态,则先扳动锁舌102,并使其转动直至锁舌102上的定位凸起1023卡置在定位槽1032中,此时锁舌102处于如图6所示的状态。接着,再向车尾方向扳动座椅靠背,并在锁舌102靠近锁止机构2后,先扳动解锁扣手301且使锁舌102插入锁止腔2010内,最后再通过前述的靠背角度调整过程,使座椅靠背进入适宜的角度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舌机构(1),设置于座椅靠背上,所述锁舌机构(1)具有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枢转设置的锁舌(102),且于所述锁舌(102)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锁止配合部;
锁止机构(2),设置于汽车车身上,且所述锁止机构(2)具有:
锁止支架(201),由安装部与所述汽车车身连接,且所述安装部被配置为使所述锁止支架(201)具有相对于所述汽车车身的、绕一旋转轴线的转动,并于所述锁止支架(201)上形成有供所述锁舌(102)插入的锁止腔(2010);
锁止部,设于所述锁止支架(201)上,并至少具有因弹性部驱使而插设于所述锁止腔(2010)内的锁芯(203),所述锁芯(203)因于所述锁止腔(2010)内的插设,而可构成与其一所述锁止配合部间的锁定配合,且承接于外部解锁力,所述锁芯(203)亦可具有于所述锁止腔(2010)内的抽出,以解除所述锁定配合;
弹性部,设于所述锁止支架(201)与所述锁止部之间,且所述弹性部被设置为由自身预紧力,而构成对所述锁止部中的所述锁芯(203)的驱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机构(1)还具有固定于所述座椅靠背上的锁舌固定支架(101),所述锁舌(102)的一端枢转连接于所述锁舌固定支架(101)上,并于所述锁舌固定支架(101)中设有使所述锁舌(102)定位于一枢转位置的定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固定于所述锁舌固定支架(101)中的锁舌定位弹片(103),且于所述锁舌定位弹片(103)上构造有以卡置所述锁舌(102)的一端的定位槽(10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锁舌固定支架(101)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锁舌(102)可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配合部为设于所述锁舌(102)上的锁止孔(10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于所述锁止支架(201)一端处设置的第一安装孔(2011),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011),位于所述锁止支架(201)另一端处的第二安装孔(2012),所述第二安装孔(2012)为弧形孔,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011)同心布置;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011)及所述第二安装孔(2012)中,并与所述汽车车身相连的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且所述第一安装孔(2011)与所述第一安装件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安装件可沿所述第二安装孔(2012)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旋转轴线为所述第一安装件的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还具有枢转设置于所述锁止支架(201)上的锁止杆(202),所述锁芯(203)的一端由构造于该端部的长条孔(2031)铰接于所述锁止杆(202)上,所述弹性部位于所述锁止杆(202)与所述锁止支架(201)之间,并于所述锁止杆(202)的一端构造有以承接所述外部解锁力的承接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承接端,于所述锁止杆(202)的另一端设有限位部,且所述限位部随所述锁止杆(202)的枢转,而可与所述锁止支架(201)抵接,以构成对所述锁止杆(202)的相对于所述锁止支架(201)枢转角度的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还包括:
解锁机构(3),设于承装所述座椅靠背的座椅坐垫上,且所述解锁机构(3)具有解锁扣手(301),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解锁扣手(301)上的拉线(302),且所述拉线(302)的另一端构成与所述锁止部中的锁芯(203)间的传动相连,以于所述锁芯(203)上施加所述外部解锁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汽车车身上靠近于所述锁止机构(2)设有拉线固定支架(303),所述拉线(302)穿设于所述拉线固定支架(303)中。
CN201822108220.2U 2018-12-14 2018-12-14 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 Active CN2099383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08220.2U CN209938381U (zh) 2018-12-14 2018-12-14 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08220.2U CN209938381U (zh) 2018-12-14 2018-12-14 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38381U true CN209938381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18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08220.2U Active CN209938381U (zh) 2018-12-14 2018-12-14 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383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8899A (zh) * 2020-11-30 2021-03-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铰链结构和座椅靠背安装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8899A (zh) * 2020-11-30 2021-03-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铰链结构和座椅靠背安装结构
CN112428899B (zh) * 2020-11-30 2022-09-0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铰链结构和座椅靠背安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93391B1 (en) Removable vehicle seat assembly
EP0901426B1 (en) Center pivot bracket assembly for pivoting the rear seat of a vehicle
US5582453A (en) Motor vehicle rear seat with a divided back rest
US5667232A (en) Detachable sissy bar
US6789849B2 (en) Fold-flat seat recli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
US6488339B1 (en) Vehicle seat with a joint for rapid assembly
US20100052394A1 (en) Actuat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seat
JP2007534542A (ja) 床ラッチ機構
JPH0356211B2 (zh)
US11235685B2 (en) Vehicle seat
CN209938381U (zh) 汽车座椅靠背锁结构
US5425522A (en) Vehicle seat adjuster with conveniently accessible rotary actuator
US5567013A (en) Seat support and slide mechanism
US4645232A (en) Three-point type seatbelt system for vehicle
US20010028189A1 (en) Pivot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seat
WO2019146433A1 (ja) ラッチ装置および乗物用シート
JP2003000378A (ja) 車両座席用の関節式連結留め具
CN111114403A (zh) 汽车座椅
US20140013876A1 (en) Actuating device for a locking device of an adjusting device of a motor vehicle seat
CN109123923A (zh) 调节扣
CN212243070U (zh) 一种汽车头枕的支撑装置
JPH0729008Y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H02106454A (ja) シートベルト抑えシステムの止め金用垂直調節具
JP3820152B2 (ja) シートバック・リクライナ用メモリシステム
CN218430953U (zh) 一种双向汽车座椅靠背解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