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30258U - 一种无人机远程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机远程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30258U
CN209930258U CN201921108176.3U CN201921108176U CN209930258U CN 209930258 U CN209930258 U CN 209930258U CN 201921108176 U CN201921108176 U CN 201921108176U CN 209930258 U CN209930258 U CN 209930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camera
management system
core board
ether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0817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10817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30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30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30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人机远程管理系统,包括核心板,核心板上连接有相机,相机的以太网插口通过以太网通信线与核心板的ETH插口连接,核心板的PCIE插口通过数据线连接有4G模块,4G模块的PCIE插口通过串口通信线与核心板的PCIE插口连接,4G模块通过4G网络与地面计算机网络连接。其利用4G网络传输,保证传输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机远程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远程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现有的无人机大多具有航拍的功能,具有航拍功能的无人机中包括两类:一、实时传输类的无人机;二、视频存储类的无人机。在实时传输类的无人机中,数据的传输速度往往决定了无人机的应用前景,现有的传输通常采用1.4G或者2.4G网络传输,传输速度慢。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人机远程管理系统,其利用4G网络传输,保证传输速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人机远程管理系统,包括核心板,核心板上连接有相机,相机的以太网插口通过以太网通信线与核心板的ETH插口连接,核心板的PCIE插口通过数据线连接有4G模块,4G模块的PCIE插口通过串口通信线与核心板的PCIE插口连接,4G模块通过4G网络与地面计算机网络连接。
进一步的,核心板上内嵌有RTL8211网卡芯片,网卡芯片通过RGMII接口与核心板的RMGII接口连接,网卡芯片连接有IP175G以太网芯片,网卡芯片的以太网接口与IP175G以太网芯片的以太网接口连接。
进一步的,相机为GIGE相机,相机通过串口UART与核心板的UART串口连接。
进一步的,相机为GIGE相机,相机通过CAN接口与核心板的CAN接口连接。
进一步的,核心板为IMX6核心板。
进一步的,4G模块为EC20R2.1 4G模块。
进一步的,核心板上内嵌有TJA1040T收发器,收发器的CAN接口与核心板的CAN接口连接,收发器的CAN输出口连接有外接设备。
有益效果:相机通过以太网接口将拍摄的视频或者图片数据传输给核心板,核心板内部处理器将数据解析并传输给4G模块,4G模块由于与地面计算机满足通信协议实现互联,4G模块将视频或者图片数据通过4G的网速传递给地面计算机,保证视频或者图片的传输的速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写和阐述。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更加清楚、完整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一种无人机远程管理系统,包括核心板,核心板采用型号为IMX6的核心板,核心板上连接有相机,相机采用型号为GY-GE500C的GIGE相机,GIGE相机的以太网接口与核心板的ETH接口通过以太网连接线连接。
GIGE相机拍摄的视频、图片经过以太网接口传输给核心板,核心板上连接有4G模块,4G模块选用基于LTE Cat 4无线通信开发的型号为EC20R2.1的4G模块,该4G模块采用LTE 3GPP Rel.11技术,与核心板的PCIE接口连接,提供最大150Mbps的下行速率和最大50Mbps的上行速率;支持多网络制式,可实现3G网络与4G网络之间的无缝切换,4G模块PCIE接口通过串行总线与核心板的PCIE接口连接。
4G模块通过4GLTE Cat 4协议与地面计算机网络连接,该管理系统的作用在于,将相机拍摄的图像和视频通过太网接口传输给核心板,核心板将视频数据转化为4G模块可以传输的视频数据,4G模块通过3G/4G网络传输给地面计算机,起到图传的作用。
在核心板上内嵌有网卡芯片,网卡芯片的型号采用型号为RTL8211的网卡芯片。该网卡芯片通过RGMII接口与核心板的RMGII接口通过接口线连接。网卡芯片连接有型号为IP175G的以太网芯片,网卡芯片的以太网接口与IP175G以太网芯片的以太网接口通过网线连接。
网卡芯片与以太网芯片实现交换机功能,将核心板的单个以太网接口ETH拓展撑多个同样接口的以太网接口ETH,多个以太网接口连接不同的外接设备,多个不同的Z支持以太网的外接设备可以分别通过拓展的以太网接口与核心板实现通信。
在核心板上内嵌有TJA1040T芯片,TJA1040T芯片通过CAN接口与核心板的CAN接口连,TJA1040T芯片的输出端具有多个相同的CAN接口,多个CAN接口可以接多个支持CAN接口的外接设备,多个支持CAN接口的外接设备通过TJA1040T芯片与核心板通信。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GIGE相机的UART接口通过串口线与核心板的UART接口连接,GIGE相机采用UART接口与核心板通信,不再采用以太网与核心板通信,增加了核心板与相机的通信方式。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GIGE相机的CAN接口与核心板的CAN接口通过接口线连接通信,进一步地增加了核心板与相机的通信方式。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和精神范畴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文字描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出的各种变形、替代和改进,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7)

1.一种无人机远程管理系统,包括包装壳,所述包装壳中安装有核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板上连接有相机,所述相机的以太网插口通过以太网通信线与核心板的ETH插口连接,所述核心板的PCIE插口通过数据线连接有4G模块,所述4G模块的PCIE插口通过串口通信线与核心板的PCIE插口连接,所述4G模块通过4G网络与地面计算机网络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远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板上内嵌有RTL8211网卡芯片,所述网卡芯片通过RGMII接口与核心板的RMGII接口连接,所述网卡芯片连接有IP175G以太网芯片,所述网卡芯片的以太网接口与IP175G以太网芯片的以太网接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远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为GIGE相机,所述相机通过串口UART与核心板的UART串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远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为GIGE相机,所述相机通过CAN接口与核心板的CAN接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远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板为IMX6核心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远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4G模块为EC20R2.1 4G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远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板上内嵌有TJA1040T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的CAN接口与核心板的CAN接口连接,所述收发器的CAN输出口连接有外接设备。
CN201921108176.3U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无人机远程管理系统 Active CN209930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8176.3U CN209930258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无人机远程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8176.3U CN209930258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无人机远程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30258U true CN209930258U (zh) 2020-01-10

Family

ID=69094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08176.3U Active CN209930258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无人机远程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302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16691B (zh) 长滞空无人机基站通信及监控系统
CN108429903A (zh) 一种无人机飞行数据及图像传输系统
CN109345804A (zh)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无人机控制信令和数据传输方法
CN201138840Y (zh) 一种用于巡逻的无人机
JP733806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端末が信号を送受信する方法
CN106919180B (zh) 一种无人机的集群通讯系统及方法
CN101819711A (zh) 一种基于3g/4g通信技术的遥控飞行系统
CN103501424B (zh) Tdma+tdd制式高速图传系统及通信控制方法和工作方法
CN103716092B (zh) 一种总线型网络中双向光纤通信的组网系统的通信方法
CN208836303U (zh) 一种基于微波图传的无人机无线图像传输系统
CN112082436B (zh) 一种运载火箭遥测系统
CN205039445U (zh) 电力巡检系统
CN208768305U (zh) 一种基于LoRa技术的远距离传输网关
CN209930258U (zh) 一种无人机远程管理系统
CN202121684U (zh) 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照相机
CN203387687U (zh) 一种基站设备
CN208241782U (zh) 一种无人机飞行数据及图像传输系统
CN206004664U (zh) 一种无人机系统及情报分发系统
CN213659663U (zh) 用于无人机的双通道数据传输设备
CN108803636A (zh)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
CN208210132U (zh) 基于td-lte4g的无人机视频传输系统
CN207198667U (zh) 通讯车远程操控无人机
CN204681379U (zh) 移动通信系统
CN110160595A (zh) 基于zigbee无线传输技术的液位采集系统
CN202535463U (zh) 一种基于串行的无穷级联的摄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