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30150U - 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 - Google Patents
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30150U CN209930150U CN201921028515.7U CN201921028515U CN209930150U CN 209930150 U CN209930150 U CN 209930150U CN 201921028515 U CN201921028515 U CN 201921028515U CN 209930150 U CN209930150 U CN 2099301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put
- winding
- output end
- power supply
- resis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包括与火线L及零线N均连接的直流电源电路、与火线L及零线N均连接的交流电源电路及与直流电源电路、交流电源电路均连接的控制芯片。如此能够同时提供直流电源及预定电压的交流电源、电子部件的综合利用率高、将输出的直流电与交流电完全隔离、可远程控制交流电的火线、提高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床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温控腰带具有多个负载,如位于温控腰带外部的液晶屏控制器、位于温控腰带内部的发热丝、超长波发生器等,其中液晶屏控制器的液晶屏及发热丝需要24V直流进行驱动,超长波发生器需要24V交流进行驱动,液晶屏控制器内的控制芯片需要5V直流进行驱动。现有的温控腰带需要多个电源装置,分别将外部交流电转换为各个负载需要的电源,需要较多的电子器件,综合利用率低。另外,现有的用于输出直流电源的电源装置的交流部分与直流部分并不会相互隔离,存在击穿的可能,安全性较低。同时现有的电源装置的火线开关采用直接的物理开关,需要近距离进行操控,由于物理开关靠近220V的交流电,因此对于操作人员来说,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同时提供直流电源及预定电压的交流电源、电子部件的综合利用率高、将输出的直流电与交流电完全隔离、可远程控制交流电的火线、提高安全性的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包括包括与火线L及零线N均连接的直流电源电路、与火线L及零线N均连接的交流电源电路及与直流电源电路、交流电源电路均连接的控制芯片;直流电源电路包括与火线L连接的第一电子开关电路、与第一电子开关电路及零线N均连接的整流桥、连接于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之间的滤波电容C1、连接于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之间的启动触发电路、与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及启动触发电路均连接的半桥式变换器,以及与半桥式变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均连接的磁芯隔离降压变压器TR1,磁芯隔离降压变压器TR1具有第一输入绕组、第一输出绕组及穿过第一输入绕组及第一输出绕组的磁芯,第一输入绕组的两端分别与半桥式变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作为直流第一输出端,第二端作为直流第二输出端;交流电源电路包括与火线L连接的第二电子开关电路、与第二电子开关电路及零线N均连接的铁芯降压变压器TR2,铁芯降压变压器TR2具有第二输入绕组、第二输出绕组及穿过第二输入绕组及第二输出绕组的铁芯;第二输入绕组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子开关电路连接,第二端与零线N连接,第二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作为交流正极输出端,第二输出绕组的第二端作为交流负极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可控硅SCR1、电阻R1、电阻 R2、电阻R3、控制芯片、第一光电耦合器IOS1及第一保险丝FU1;第一可控硅SCR1的输入端与火线L连接,输出端与第一保险丝FU1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端通过电阻R1与输入端连接,控制端还与第一光电耦合器IOS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IOS1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电阻R2与第一可控硅SCR1 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IOS1的电源端通过电阻R3与一直流电源VCC 连接,控制端与控制芯片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芯片的电源端与直流电源VCC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启动触发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电容C2、电容C3、电阻R4及双向触发二极管DB;第五二极管 D5的阳极与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连接,阴极与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与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与第五二极管D5阴极连接,阳极通过电容C3与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并通过电阻R4与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电容C2连接于电阻R4的两端;双向触发二极管DB的第一端与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半桥式变换器包括第一场效应管VT1、第二场效应管VT2、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第八二极管D8、第九二极管D9、第一绕组L1、第二绕组L2及第三绕组L3;第一场效应管VT1的漏极与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源极与第二场效应管VT2的漏极连接,栅极通过电阻R5与第一绕组L1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4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VT1的漏极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场效应管VT1的源极连接;第一绕组L1的第二端与第一场效应管VT1的源极连接,同时与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与第一场效应管VT1的栅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VT2的栅极通过电阻R6与双向触发二极管DB的第二端连接,源极与整流桥 2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电容C5的第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VT2的漏极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场效应管VT2的源极连接;第三绕组L3的第一端与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端通过电阻R7与第二场效应管VT2的栅极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与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连接,阴极与第二场效应管VT2的栅极连接;第二绕组L2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VT1的源极及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均连接,第二端作为半桥式变换器的第一输出端;电容C6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VT1的漏极连接,第二端与电容C7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7的第二端与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电容C6与电容C7之间的节点作为半桥式变换器的第二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绕组L1、第二绕组L2及第三绕组L3均缠绕于同一磁芯上,形成一自激驱动变压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二可控硅SCR2、电阻R8、电阻 R9、电阻R10、第二光电耦合器IOS2及第二保险丝FU2,第二可控硅SCR2的输入端与火线L连接,输出端与第二保险丝FU2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端通过电阻R8与输入端连接,控制端还与第二光电耦合器IOS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IOS2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电阻R9与第二可控硅SCR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IOS2的电源端通过电阻R10与直流电源VCC连接,控制端与控制芯片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险丝FU2的第二端与第二输入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与一继电器RL的输入端连接,继电器RL的控制端与控制芯片U1的第三信号输出端连接,继电器RL的输出端作为交流正极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铁芯降压变压器TR2的第二输出绕组的中部还引出有两个中间输出端,两个中间输出端均与一整流器的输出端连接,整流器的输出端与一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稳压器的两个输出端作为分别作为直流正极输出端及直流负极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铁芯降压变压器TR2的第二输入绕组的第一端与第一保险丝FU1的第二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包括与火线L及零线 N均连接的直流电源电路、与火线L及零线N均连接的交流电源电路及与直流电源电路、交流电源电路均连接的控制芯片;直流电源电路包括与火线L连接的第一电子开关电路、与第一电子开关电路及零线N均连接的整流桥、连接于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之间的滤波电容C1、连接于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之间的启动触发电路、与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及启动触发电路均连接的半桥式变换器,以及与半桥式变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均连接的磁芯隔离降压变压器TR1,磁芯隔离降压变压器TR1具有第一输入绕组、第一输出绕组及穿过第一输入绕组及第一输出绕组的磁芯,第一输入绕组的两端分别与半桥式变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作为直流第一输出端,第二端作为直流第二输出端;交流电源电路包括与火线L连接的第二电子开关电路、与第二电子开关电路及零线N 均连接的铁芯降压变压器TR2,铁芯降压变压器TR2具有第二输入绕组、第二输出绕组及穿过第二输入绕组及第二输出绕组的铁芯;第二输入绕组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子开关电路连接,第二端与零线N连接,第二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作为交流正极输出端,第二输出绕组的第二端作为交流负极输出端。如此能够同时提供直流电源及预定电压的交流电源、电子部件的综合利用率高、将输出的直流电与交流电完全隔离、可远程控制交流电的火线、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包括与外部火线L及外部零线N均连接的直流电源电路100、与外部火线L及外部零线N均连接的交流电源电路200及与直流电源电路100、交流电源电路200均连接的控制芯片 U1,直流电源电路100用于将外部交流电转换为直流输出电源,交流电源电路 200用于将外部交流电转换为预定电压的交流输出电源。
直流电源电路100包括与外部火线L连接的第一电子开关电路10、与第一电子开关电路10及外部零线N均连接的整流桥20、连接于整流桥20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的滤波电容C1、连接于整流桥20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的启动触发电路 30、与整流桥20的两个输出端及启动触发电路30均连接的半桥式变换器40及与半桥式变换器40的两个输出端连接的磁芯隔离降压变压器TR1。由于液晶屏及发热丝的频率较高,功率较小,磁芯隔离降压变压器TR1能够输出高频率、低功率的电源信号。
第一电子开关电路10实现对火线L的远程开关控制,整流桥20用于实现整流,滤波电容C1用于滤波,启动触发电路30用于触发半桥式变换器40,半桥式变换器40中的场效应管的耐压较低,绝不会超过输人电压的峰值;场效应管的饱和电压也降至最低;滤波电容C1的耐压也可以减小。施加于磁芯隔离降压变压器TR1上的电压幅值只有原输入电压的一半。
第一电子开关电路10包括第一可控硅SCR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第一光电耦合器IOS1及第一保险丝FU1。
第一可控硅SCR1的输入端与火线L连接,输出端与第一保险丝FU1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端通过电阻R1与输入端连接,控制端还与第一光电耦合器IOS1 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IOS1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电阻R2与第一可控硅SCR1的输出端连接。
第一光电耦合器IOS1的电源端通过电阻R3与直流电源VCC连接,控制端与控制芯片U1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电源端与直流电源VCC 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芯片U1为单片机TSSOP20A。
整流桥20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及第四二极管D4。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保险丝FU1的第二端连接,阴极作为整流桥20的第一输出端并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阳极作为整流桥20的第二输出端并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同时与零线N连接。
滤波电容C1的第一端与整流桥2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整流桥20 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启动触发电路30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电容C2、电容C3、电阻R4及双向触发二极管DB。
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与整流桥2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阴极与第六二极管 D6的阳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与整流桥2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与第五二极管D5阴极连接,阳极通过电容C3与整流桥2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并通过电阻R4与整流桥2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电容C2连接于电阻R4的两端。双向触发二极管DB的第一端与第七二极管D7 的阳极连接。
半桥式变换器40包括第一场效应管VT1、第二场效应管VT2、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第八二极管D8、第九二极管D9、第一绕组L1、第二绕组L2及第三绕组L3。
第一场效应管VT1的漏极与整流桥2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源极与第二场效应管VT2的漏极连接,栅极通过电阻R5与第一绕组L1的第一端连接。电容 C4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VT1的漏极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场效应管VT1的源极连接。第一绕组L1的第二端与第一场效应管VT1的源极连接,同时与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与第一场效应管VT1的栅极连接。
第二场效应管VT2的栅极通过电阻R6与双向触发二极管DB的第二端连接,源极与整流桥2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电容C5的第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VT2 的漏极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场效应管VT2的源极连接。第三绕组L3的第一端与整流桥2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端通过电阻R7与第二场效应管VT2的栅极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与整流桥2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阴极与第二场效应管VT2的栅极连接。
第二绕组L2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VT1的源极及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均连接,第二端作为半桥式变换器40的第一输出端。
电容C6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VT1的漏极连接,第二端与电容C7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7的第二端与整流桥2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电容C6与电容 C7之间的节点作为半桥式变换器40的第二输出端。
磁芯隔离降压变压器TR1具有第一输入绕组、第一输出绕组及穿过第一输入绕组及第一输出绕组的磁芯,第一输入绕组的两端分别与半桥式变换器40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的直流第一输出端OUT1,第二端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的直流第二输出端OUT2。直流第一输出端OUT1及直流第二输出端OUT2用于驱动温控腰带的液晶屏及发热丝。
第一绕组L1、第二绕组L2及第三绕组L3均缠绕于同一磁芯上,共同组成一自激驱动变压器。自激驱动变压器有足够的励磁电流流过,可以保证第一场效应管VT1、第二场效应管VT2能够正常地开关动作。
交流电的正半波经过电阻R4、电容C3的延时,第二场效应管VT2导通。电流由电容C6、电容C7之间的节点经过磁芯隔离降压变压器TR1的输入绕组、第二绕组L2、第二场效应管VT2形成回路。此时第二绕组L2上感应上负下正的电压,第一绕组L1感应上正下负的电压,第三绕组L3感应上负下正的电压。这给第一场效应管VT1的导通及第二场效应管VT2的关断创造条件。当第一场效应管VT1导通后,电流由第一场效应管VT1经过第二绕组L2、输入绕组流到电容C6、电容C7之间的节点。第一场效应管VT1、第二场效应管VT2的开关频率即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的工作频率。
同理,交流电的负半波的工作原理类似。
交流电源电路200包括与外部火线L连接的第二电子开关电路210、与第二电子开关电路210及外部零线N均连接的铁芯降压变压器TR2、继电器RL、开关K1、整流器220及稳压器230。
由于
第二电子开关电路210包括第二可控硅SCR2、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第二光电耦合器IOS2及第二保险丝FU2。
第二可控硅SCR2的输入端与火线L连接,输出端与第二保险丝FU2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端通过电阻R8与输入端连接,控制端还与第二光电耦合器IOS2 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IOS2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电阻R9与第二可控硅SCR2的输出端连接。
第二光电耦合器IOS2的电源端通过电阻R10与直流电源VCC连接,控制端与控制芯片U1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
铁芯降压变压器TR2具有第二输入绕组、第二输出绕组及穿过第二输入绕组及第二输出绕组的铁芯,第二保险丝FU2的第二端与第二输入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输入绕组的第二端与外部零线N连接,第二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与继电器RL的输入端连接,继电器RL的输出端作为交流正极输出端AC+与外部交流负载连接。
第二输出绕组的第二端作为交流负极输出端AC-与外部交流负载连接。交流正极输出端AC+及交流负极输出端AC-用于驱动温控腰带的超长波发生器。
由于超长波发生器的工作频率低、功率大,铁芯降压变压器TR2能够输出低频率、高功率的电源信号。
继电器的控制回路的第一端通过开关K1与直流电源VCC连接,开关K1 的控制端与控制芯片U1的第三信号输出端连接,继电器的控制回路的第二端接地。
铁芯降压变压器TR2的第二输出绕组的中部还引出有两个中间输出端,两个中间输出端均与整流器220的输出端连接,整流器220的输出端与稳压器230 的输入端连接,稳压器230的两个输出端作为分别作为直流正极输出端DC+及直流负极输出端DC-,直流正极输出端DC+可作为直流电源VCC,直流负极输出端DC-接地。直流正极输出端DC+及直流负极输出端DC-用于提供5V直流电源,可用于驱动控制芯片U1。
整流器220用于对中间输出端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整流,稳压器230用于对整流器220的输出进行电压调节及稳压。
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子开关电路210也可取消,即铁芯降压变压器TR2 的第二输入绕组的第一端直接与第一保险丝FU1的第二端连接,如此,交流电源电路200与直流电源电路100共用第一电子开关电路10,可节省电子器件,降低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包括与火线L及零线 N均连接的直流电源电路100、与火线L及零线N均连接的交流电源电路200 及与直流电源电路100、交流电源电路200均连接的控制芯片U1;直流电源电路100包括与火线L连接的第一电子开关电路10、与第一电子开关电路10及零线N均连接的整流桥20、连接于整流桥20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之间的滤波电容C1、连接于整流桥20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之间的启动触发电路 30、与整流桥20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及启动触发电路30均连接的半桥式变换器40,以及与半桥式变换器40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均连接的磁芯隔离降压变压器TR1,磁芯隔离降压变压器TR1具有第一输入绕组、第一输出绕组及穿过第一输入绕组及第一输出绕组的磁芯,第一输入绕组的两端分别与半桥式变换器40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作为直流第一输出端,第二端作为直流第二输出端;交流电源电路200包括与火线L 连接的第二电子开关电路210、与第二电子开关电路210及零线N均连接的铁芯降压变压器TR2及继电器RL,铁芯降压变压器TR2具有第二输入绕组、第二输出绕组及穿过第二输入绕组及第二输出绕组的铁芯;第二输入绕组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子开关电路210连接,第二端与零线N连接,第二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与继电器RL的输入端连接,继电器RL的输出端作为交流正极输出端AC+;继电器RL的控制端与控制芯片U1连接;第二输出绕组的第二端作为交流负极输出端AC-。如此能够同时提供直流电源及预定电压的交流电源、电子部件的综合利用率高、将输出的直流电与交流电完全隔离、可远程控制交流电的火线、提高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火线L及零线N均连接的直流电源电路、与火线L及零线N均连接的交流电源电路及与直流电源电路、交流电源电路均连接的控制芯片;直流电源电路包括与火线L连接的第一电子开关电路、与第一电子开关电路及零线N均连接的整流桥、连接于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之间的滤波电容C1、连接于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之间的启动触发电路、与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及启动触发电路均连接的半桥式变换器,以及与半桥式变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均连接的磁芯隔离降压变压器TR1,磁芯隔离降压变压器TR1具有第一输入绕组、第一输出绕组及穿过第一输入绕组及第一输出绕组的磁芯,第一输入绕组的两端分别与半桥式变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作为直流第一输出端,第二端作为直流第二输出端;交流电源电路包括与火线L连接的第二电子开关电路、与第二电子开关电路及零线N均连接的铁芯降压变压器TR2,铁芯降压变压器TR2具有第二输入绕组、第二输出绕组及穿过第二输入绕组及第二输出绕组的铁芯;第二输入绕组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子开关电路连接,第二端与零线N连接,第二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作为交流正极输出端,第二输出绕组的第二端作为交流负极输出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可控硅SCR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控制芯片、第一光电耦合器IOS1及第一保险丝FU1;第一可控硅SCR1的输入端与火线L连接,输出端与第一保险丝FU1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端通过电阻R1与输入端连接,控制端还与第一光电耦合器IOS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IOS1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电阻R2与第一可控硅SCR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IOS1的电源端通过电阻R3与一直流电源VCC连接,控制端与控制芯片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芯片的电源端与直流电源VCC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触发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电容C2、电容C3、电阻R4及双向触发二极管DB;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与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连接,阴极与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与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与第五二极管D5阴极连接,阳极通过电容C3与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并通过电阻R4与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电容C2连接于电阻R4的两端;双向触发二极管DB的第一端与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桥式变换器包括第一场效应管VT1、第二场效应管VT2、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第八二极管D8、第九二极管D9、第一绕组L1、第二绕组L2及第三绕组L3;第一场效应管VT1的漏极与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源极与第二场效应管VT2的漏极连接,栅极通过电阻R5与第一绕组L1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4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VT1的漏极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场效应管VT1的源极连接;第一绕组L1的第二端与第一场效应管VT1的源极连接,同时与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与第一场效应管VT1的栅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VT2的栅极通过电阻R6与双向触发二极管DB的第二端连接,源极与整流桥2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电容C5的第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VT2的漏极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场效应管VT2的源极连接;第三绕组L3的第一端与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端通过电阻R7与第二场效应管VT2的栅极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与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连接,阴极与第二场效应管VT2的栅极连接;第二绕组L2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VT1的源极及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均连接,第二端作为半桥式变换器的第一输出端;电容C6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VT1的漏极连接,第二端与电容C7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7的第二端与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电容C6与电容C7之间的节点作为半桥式变换器的第二输出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L1、第二绕组L2及第三绕组L3均缠绕于同一磁芯上,形成一自激驱动变压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二可控硅SCR2、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第二光电耦合器IOS2及第二保险丝FU2,第二可控硅SCR2的输入端与火线L连接,输出端与第二保险丝FU2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端通过电阻R8与输入端连接,控制端还与第二光电耦合器IOS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IOS2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电阻R9与第二可控硅SCR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IOS2的电源端通过电阻R10与直流电源VCC连接,控制端与控制芯片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险丝FU2的第二端与第二输入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与一继电器RL的输入端连接,继电器RL的控制端与控制芯片U1的第三信号输出端连接,继电器RL的输出端作为交流正极输出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降压变压器TR2的第二输出绕组的中部还引出有两个中间输出端,两个中间输出端均与一整流器的输出端连接,整流器的输出端与一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稳压器的两个输出端作为分别作为直流正极输出端及直流负极输出端。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降压变压器TR2的第二输入绕组的第一端与第一保险丝FU1的第二端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28515.7U CN209930150U (zh) | 2019-07-03 | 2019-07-03 | 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28515.7U CN209930150U (zh) | 2019-07-03 | 2019-07-03 | 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30150U true CN209930150U (zh) | 2020-01-10 |
Family
ID=69093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028515.7U Active CN209930150U (zh) | 2019-07-03 | 2019-07-03 | 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3015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77925A (zh) * | 2019-07-03 | 2019-09-24 | 嘉兴福气多温控床有限公司 | 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 |
-
2019
- 2019-07-03 CN CN201921028515.7U patent/CN20993015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77925A (zh) * | 2019-07-03 | 2019-09-24 | 嘉兴福气多温控床有限公司 | 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0224303A1 (zh) | 空调器过压检测电路、空调器电控装置和空调器 | |
CN104467437A (zh) | 低待机功耗开关电源 | |
CN209930150U (zh) | 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 | |
CN202857066U (zh) | 新型分立元件组成的大功率led隔离恒流驱动电路 | |
WO2016050084A1 (zh) | Led驱动电路和电子设备 | |
CN209930151U (zh) | 温控液晶屏控制器的电源电路 | |
WO2022155898A1 (zh) | 电源电路及电源装置 | |
CN113193664B (zh) | 自适应感应取电装置 | |
CN215222552U (zh) | 一种智能控制盒的取电电路 | |
CN211531341U (zh) | 加热电路 | |
CN114553045A (zh) | 一种el冷光片的逆变电源 | |
CN105245107B (zh) | 一种电流型交流功率变换器 | |
CN210111875U (zh) | 稳压器的开关电源 | |
CN208782738U (zh) | 一种基于磁开关控制的分布式电源装置、充电桩、充电器、保护电路装置 | |
CN207638553U (zh) |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 | |
KR200384124Y1 (ko) | 스위치용 전원공급장치 | |
CN214315079U (zh) | 一种低损耗的集成电路芯片的供电电路 | |
CN110277925A (zh) | 温控腰带的电源电路 | |
CN215378777U (zh) | 开关电源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开关电源系统 | |
CN218473031U (zh) | 一种微处理器控制的隔离型交流转直流电源 | |
CN110266198A (zh) | 温控液晶屏控制器的电源电路 | |
AU2002334320B2 (en) | Voltage converter | |
CN220527904U (zh) | 交流与直流工作地直接共地连接的智能控制电路 | |
CN219938224U (zh) | 一种自适应电源调节电路 | |
CN203674999U (zh) | 室内能效管理终端电源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