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26520U - 一种恒湿散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恒湿散热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26520U CN209926520U CN201920458353.4U CN201920458353U CN209926520U CN 209926520 U CN209926520 U CN 209926520U CN 201920458353 U CN201920458353 U CN 201920458353U CN 209926520 U CN209926520 U CN 2099265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humidity
- constant
- water
- humidif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恒湿散热系统,包括:加湿循环水泵、喷雾机构,以及上下间隔设置的出风口、进风口;其中所述喷雾机构包括:风扇电机、位于出风口处的扇叶和并排设置在扇叶下方的若干喷淋嘴;所述喷淋嘴与加湿循环水泵的出水口相连,以产生水气;所述喷淋嘴下方还设有用于水气扩散填料的换热器;以及所述风扇电机适于带动扇叶转动,以将增湿后的空气从出风口送出,用于调节室内湿度,达到室内加湿的效果,具有结构简单、加湿效果好、性能稳定等优点,尤其适合在高原地区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恒湿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高原地区,冬季不仅有供暖的需求,同时还有加湿需求,以提高室内综合舒适度。供暖换热器主要有不带扇叶的对流式换热器、带扇叶的强制对流换热器两大类,即用换热器翅片及管材(材质为铜管、铜片、铸铁、铸钢、特种塑料、铝合金材料等,形状为片状、管状或片状与管状结合的形式),然后在换热器内部通过热媒介质(制冷剂、水、混合溶液、导热油)来达到传导散热的功能。但现有的供暖换热器只具有散热或热交换功能,不会对室内的湿度进行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恒湿散热系统,先通过加湿循环水泵用于将水泵至喷淋嘴以喷到换热器上,将换热器上强制对流的空气吸湿,再通过扇叶从出风口输出增湿的空气,用于调节室内湿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恒湿散热系统,包括:加湿循环水泵、喷雾机构,以及上下间隔设置的出风口、进风口;其中所述喷雾机构包括:风扇电机、位于出风口处的扇叶和并排设置在扇叶下方的若干喷淋嘴;所述喷淋嘴与加湿循环水泵的出水口相连,以产生水气,用于增湿空气;所述喷淋嘴下方还设有用于水气扩散填料的换热器;以及所述风扇电机适于带动扇叶转动,以将水气从出风口送出。
进一步,所述换热器包括:水平设置的若干导热介质管和涨紧固定在导热介质管上的导热传热铝泊;所述导热介质管内通入热媒介质以通过导热介质管和传热铝泊加热水气。
进一步,所述恒湿散热系统还包括:位于换热器下方的积水箱,以收集喷淋嘴下落水液;以及所述加湿循环水泵的进水口与积水箱连通,以将积水箱中的水液泵至喷雾机构。
进一步,所述恒湿散热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湿度传感器;当环境湿度达到控制模块的预设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加湿循环水泵停止工作。
进一步,所述控制模块还连接有人机交互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恒湿散热系统利用加湿循环水泵将水泵至喷淋嘴喷出水气到换热器上进行扩散,将换热器上强制对流的空气吸湿形成水气,然后由扇叶带动增湿后的空气(即水气)从出风口送出,用于调节室内湿度,达到室内加湿的效果,具有结构简单、加湿效果好、性能稳定等优点,尤其适合在高原地区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恒湿散热系统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恒湿散热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恒湿散热系统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恒湿散热系统的B-B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恒湿散热系统的A-A剖视图;
图中:加湿循环水泵1,出水口11,进水口12,出风口2,导风片21,进风口3,喷雾机构4,风扇电机41,扇叶42,喷淋嘴43,换热器5,传热铝泊51,导热介质管52,热媒介质进口521,热媒介质出口522,积水箱6,人机交互机7。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恒湿散热系统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恒湿散热系统的B-B剖视图。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恒湿散热系统,包括:加湿循环水泵1、喷雾机构4、上下间隔设置的出风口2、进风口3;其中所述喷雾机构4包括:风扇电机41、位于出风口2处的扇叶42和并排设置在扇叶42下方的若干喷淋嘴43;所述喷淋嘴43与加湿循环水泵1的出水口11相连,以产生水气,用于增湿空气;所述喷淋嘴43下方还设有用作水气扩散填料的换热器5;以及所述风扇电机41适于带动扇叶42转动,以将水气从出风口2抽出。
具体的,风扇电机带动扇叶转动,使换热器上的空气产生强制对流;加湿循环水泵将水泵至喷淋嘴,由喷淋嘴向换热器上喷出水气,将强制对流的空气吸湿形成水气,水气再跟随扇叶转动形成的气流从出风口送出。在此过程中,换热器起到水气扩散填料的作用,即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延长水气停留时间,提高加湿效果。
可选的,见图3,所述出风口2处还设有导风片21,以调整水气的喷射方向;以及所述导风片21可以多方向调节,可以通过人工拨动转向。
本实施例1的恒湿散热系统利用加湿循环水泵将水泵至喷淋嘴喷出水气到换热器上进行扩散,将空气吸湿形成水气,然后由扇叶带动将增湿后的空气(即水气)从出风口送出,带动水气在室内扩散,提高室内湿度的速度和均匀性,提高了加湿效果。具有结构简单、加湿效果好、能耗低、性能稳定等优点,尤其适合在高原地区供暖季节使用。
作为换热器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
见图4,所述换热器5包括:竖直设置的若干传热铝泊51和位于传热铝泊51上的导热介质管52;所述导热介质管52内适于通入热媒介质以加热水气(图1中恒湿散热系统的侧面分别设有热媒介质进口521和热媒介质出口522)。
可选的,所述导热介质管的材质例如但不限于铜、铸铁、铸钢、特种塑料、铝合金材料等。
可选的,见图4,所述导热介质管52穿插在各传热铝泊51内,以增加传导散热的速度。
本实施方式的换热器不仅可以进行热交换,还可以对水气进行加热,使雾化机构喷出的水气达到或高出室内温度,满足取暖加湿双重效果。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恒湿散热系统的A-A剖视图。
进一步,见图4和图5,所述恒湿散热系统还包括:位于换热器5下方的积水箱6,以收集喷淋嘴43下落水液;以及所述加湿循环水泵1的进水口12与积水箱6连通,以将积水箱6中的水液泵至喷雾机构4,使换热器加热后的水液循环使用。
可选的,见图5,所述积水箱6的开口与进风口2连通,以适于从进风口2向积水箱6内补充水液或从积水箱6旁边设置专用补水口。
可选的,见图5,所述积水箱6为无盖敞口式水箱。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恒湿散热系统的原理框图。
进一步,见图2,所述恒湿散热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湿度传感器;当室内湿度达到控制模块的预设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加湿循环水泵停止工作。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例如但不限于采用工控板或PLC模块,以及所述工控板可以为MYD-C7Z010/20工控板。
可选的,见图1,所述控制模块还连接有人机交互机7,可以选择人工控制恒湿散热系统工作或设定湿度、温度预设值。
综上所述,本恒湿散热系统先利用加湿循环泵将水泵至喷淋嘴喷出水气到换热器上,将空气吸湿,然后通过扇叶转动将增湿后的空气送出,带动水气在室内扩散,可以加快水气的扩散速度和扩散效果,提高室内湿度的调节速度。换热器可以对水气进行加热,使喷淋嘴喷出的水气达到或高出室内温度,满足取暖加湿双重效果;因此,本恒湿散热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加湿效果好、性能稳定等优点,尤其适于高原地区使用。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5)
1.一种恒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湿循环水泵、喷雾机构,以及上下间隔设置的出风口、进风口;其中
所述喷雾机构包括:风扇电机、位于出风口处的扇叶和并排设置在扇叶下方的若干喷淋嘴;
所述喷淋嘴与加湿循环水泵的出水口相连,以产生水气,用于增湿空气;
所述喷淋嘴下方还设有用于水气扩散填料的换热器;以及
所述风扇电机适于带动扇叶转动,以将增湿后的空气从出风口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包括:水平设置的若干导热介质管和涨紧固定在导热介质管上的传热铝泊;
所述导热介质管内通入热媒介质,以通过导热介质管和传热铝泊加热水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恒湿散热系统还包括:位于换热器下方的积水箱,以收集喷淋嘴下落水液;以及所述加湿循环水泵的进水口与积水箱连通,以将积水箱中的水液泵至喷雾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恒湿散热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湿度传感器;
当环境湿度达到控制模块的预设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加湿循环水泵停止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恒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还连接有人机交互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58353.4U CN209926520U (zh) | 2019-04-04 | 2019-04-04 | 一种恒湿散热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58353.4U CN209926520U (zh) | 2019-04-04 | 2019-04-04 | 一种恒湿散热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26520U true CN209926520U (zh) | 2020-01-10 |
Family
ID=69072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58353.4U Active CN209926520U (zh) | 2019-04-04 | 2019-04-04 | 一种恒湿散热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26520U (zh) |
-
2019
- 2019-04-04 CN CN201920458353.4U patent/CN20992652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71071C (zh) | 闭合回路热交换系统及减少耗水量的方法 | |
CN204593692U (zh) | 蒸发冷却-冷媒直膨复合型节能空调系统 | |
CN206037754U (zh) | 控温节水消雾装置 | |
CN107436002B (zh) | 冷风扇 | |
CN209926520U (zh) | 一种恒湿散热系统 | |
CN202382348U (zh) | 一种蒸发式加湿器 | |
CN110131818B (zh) | 防结露型辐射调温系统 | |
CN201748565U (zh) | 叉流式空气除湿与溶液再生装置 | |
CN208671183U (zh) | 节能高效散热结构风机盘管 | |
CN204240669U (zh) | 一种热空气除霜型空气源热泵 | |
CN206439901U (zh) | 一种节能型室内供暖装置 | |
CN111750438A (zh) | 一种空调复合式智能降温系统 | |
CN213868267U (zh) | 一种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 | |
CN2916555Y (zh) | 由水轮机驱动叶片散热的节能型冷却塔 | |
CN203907846U (zh) | 高大空间冷暖风运载器 | |
CN2454745Y (zh) | 冷凝器的散热装置 | |
CN201007525Y (zh) | 室内速热升温器 | |
CN205783478U (zh) | 冷风扇 | |
CN218550523U (zh) | 一种间接蒸发流体冷却装置 | |
CN2844761Y (zh) | 空调器冷却节能装置 | |
CN218781381U (zh) | 一种免排水高效降温的恒温恒湿空调机 | |
CN109855444A (zh) | 一种超低温环境能源塔、能源塔系统以及应急除霜方法 | |
CN216143889U (zh) | 一种空调扇的冷风结构 | |
CN215001944U (zh) | 一种空调主机散热装置 | |
CN214949484U (zh) | 一种节能空调高效冷却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3000 No.15, Zhongyang Road, Zhenxi Industrial Park, Henglin Tow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Ked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00 Zhenxi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rea, Henglin Tow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KEDAO MOTOR TECHNOLOGY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