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68267U - 一种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68267U
CN213868267U CN202022548880.XU CN202022548880U CN213868267U CN 213868267 U CN213868267 U CN 213868267U CN 202022548880 U CN202022548880 U CN 202022548880U CN 213868267 U CN213868267 U CN 213868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water
roof structure
building engineering
ho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4888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素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STow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54888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68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68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68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屋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包括房屋,所述房屋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块,所述支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桶,所述水桶的正面插接有搅拌杆。该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通过设置的半导体制冷片,对水桶内部的水进行降温,使水桶内部的水能够降到常温状态再对植被层浇水,不会出现水桶内部水温度过高输送到植被层后,导致植被层内的植物烫死或者烫伤的情况,从而保证了植被层内部植物的健康生长,进而保证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的挡板,能够对太阳的暴晒进行有效的阻挡,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防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屋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
背景技术
生态屋顶是构成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利用屋面雨水种植植被,屋面雨水是城市低水质用水的理想水,属于轻度污染水,有机物含量极低,溶解氧接近饱和,总硬度小,可以直接作为绿化和生态补水,能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是重要的开源措施,而且还可有效地减轻雨水排除设施的压力,减少城市洪灾,创造宜人的城市景观,但是现有的生态屋顶集水箱在太阳暴晒的情况下,温度会逐渐上升,若将温度较高的水直接输送至植被种植层中,容易影响植被的正常生长,从而降低了生态屋顶的实用性。
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10342462U中提供的一种生态屋顶结构,其基本描述为:包括设置于屋顶上的集水箱和植被种植装置,所述植被种植装置上设有灌溉装置,所述灌溉装置通过出水管与集水箱连接,所述出水管包括出水部,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集水箱内部的温度,当集水箱温度过高的时候,雨水先进入降温部冷却后再进入灌溉装置内,使集水箱内的水冷却为常温状态进行浇水,但是该装置的实用性依旧较差,该装置对于集水箱内部水的降温效率较低,需要长时间处理暴晒后的水,才能将水输送给灌溉装置,从而降低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包括房屋,所述房屋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块,所述支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桶,所述水桶的正面插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扇叶,所述水桶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支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搅拌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水桶的外表面套接有隔温层,所述水桶外表面的顶部插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外表面的顶部套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内壁设置有海绵层,所述连接管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房屋左侧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板,所述第三支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水泵,所述驱动水泵的输入端通过抽水管与水桶的后侧内壁连通,所述驱动水泵的输出端插接有送水管,所述挡板下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冷块,所述导冷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外表面设置有隔热垫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所述房屋上表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档条,所述档条的内部设置有植被层,所述房屋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盒,所述驱动水泵通过送水管与连接盒的左侧内壁连通,所述连接盒的下表面插接有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隔温层外表面的左侧开设有矩形通孔,矩形通孔的大小与导冷块的大小相同。
优选的,所述挡板从右至左向下倾斜二十一度,挡板的上表面与海绵层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板外表面的两边均做倒圆角处理,第一支板外表面两边倒圆角的半径为二十三毫米。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数量为十一组,出水管的圆心与植被层的横向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隔温层由隔热石棉层与隔热粘层组成,水桶的外表面与隔热粘层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通过设置的半导体制冷片,对水桶内部的水进行降温,使水桶内部的水能够降到常温状态再对植被层浇水,不会出现水桶内部水温度过高输送到植被层后,导致植被层内的植物烫死或者烫伤的情况,从而保证了植被层内部植物的健康生长,进而保证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的挡板,能够对太阳的暴晒进行有效的阻挡,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防热效果。
2、该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通过旋转的搅拌扇叶对水桶内部的水进行搅拌,使半导体制冷片能够均匀的对水桶内部的水制冷降温,不会出现水桶内部水仅有部分得到降温的情况,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降温质量,通过设置的隔温层,使水桶内部的水在半导体制冷片制冷降温之后能够长时间的保存冷气,能够降低水升温的时间,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挡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档条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房屋;2、第一支板;3、支块;4、水桶;5、搅拌杆;6、搅拌扇叶;7、第二支板;8、驱动电机;9、隔温层;10、连接管;11、挡板;12、海绵层;13、过滤板;14、第三支板;15、驱动水泵;16、抽水管;17、送水管;18、连接块;19、连接板;20、导冷块;21、半导体制冷片;22、隔热垫片;23、导热块;24、散热风扇;25、档条;26、植被层;27、连接盒;28、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包括房屋1,房屋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2,第一支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块3,支块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桶4,水桶4的正面插接有搅拌杆5,搅拌杆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扇叶6,通过旋转的搅拌扇叶6对水桶4内部的水进行搅拌,使半导体制冷片21能够均匀的对水桶4内部的水制冷降温,不会出现水桶4内部水仅有部分得到降温的情况,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降温质量,水桶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板7,第二支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的型号为Y132S2-2,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与搅拌杆5的前端固定连接,水桶4的外表面套接有隔温层9,通过设置的隔温层9,使水桶4内部的水在半导体制冷片21制冷降温之后能够长时间的保存冷气,能够降低水升温的时间,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水桶4外表面的顶部插接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外表面的顶部套接有挡板11,通过设置的挡板11,能够对太阳的暴晒进行有效的阻挡,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防热效果,挡板11的底部内壁设置有海绵层12,连接管10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板13,房屋1左侧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板14,第三支板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水泵15,驱动水泵15的型号为IS80-50-315,驱动水泵15的输入端通过抽水管16与水桶4的后侧内壁连通,驱动水泵15的输出端插接有送水管17,挡板11下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8,连接块1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9,连接板1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冷块20,导冷块2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21,半导体制冷片21的型号为XH-C0501,通过设置的半导体制冷片21,对水桶4内部的水进行降温,使水桶4内部的水能够降到常温状态再对植被层26浇水,不会出现水桶4内部水温度过高输送到植被层26后,导致植被层26内的植物烫死或者烫伤的情况,从而保证了植被层26内部植物的健康生长,进而保证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半导体制冷片21的外表面设置有隔热垫片22,半导体制冷片2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导热块23,导热块2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24,房屋1上表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档条25,档条25的内部设置有植被层26,房屋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盒27,驱动水泵15通过送水管17与连接盒27的左侧内壁连通,连接盒27的下表面插接有出水管28。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该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在隔温层9外表面的左侧开设有矩形通孔,矩形通孔的大小与导冷块20的大小相同,使得半导体制冷片21不需要穿过隔温层9对水桶4的外表面制冷。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保证该装置的实用性,因此设置挡板11从右至左向下倾斜二十一度,挡板11的上表面与海绵层1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使用时便于天上掉落的杂物从倾斜的海绵层12上掉落。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该装置的安全性,因此使第一支板2外表面的两边均做倒圆角处理,第一支板2外表面两边倒圆角的半径为二十三毫米,在使用时避免工作人员安装该装置磕碰到第一支板2外表面棱边的情况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该装置的灌溉质量,因此设置出水管28的数量为十一组,出水管28的圆心与植被层26的横向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使用时保证出水管28对植被层26灌溉的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因此设置隔温层9由隔热石棉层与隔热粘层组成,水桶4的外表面与隔热粘层固定连接,在使用时保证隔温层9的固定稳定,不会出现隔温层9移位或者掉落的情况。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在使用时,当天气为下雨天的时候,雨水掉落到海绵层12的内部,雨水经过海绵层12进入挡板11的底部内壁,再通过过滤板13和连接管10进入水桶4的内部,从而对水桶4的内部进行加水,或者由工作人员直接将水倒至海绵层12上,当水桶4内部的水温过高的时候,给半导体制冷片21通电,半导体制冷片21向右侧散发冷气,半导体制冷片21向左侧散发热气,使水桶4的外表面变冷,再透过水桶4使水桶4内的水变冷,启动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带动搅拌杆5旋转,搅拌杆5带动搅拌扇叶6旋转,使水桶4内部的水制冷均匀,当需要对植被层26浇水的时候,启动驱动水泵15,驱动水泵15的输入端通过抽水管16将水桶4内部的水抽入泵内,驱动水泵15的输出端通过送水管17将泵内的水送入连接盒27的内部,再通过出水管28掉落到植被层26内,对植被层26进行浇水。
综上所述,该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通过设置的半导体制冷片21,对水桶4内部的水进行降温,使水桶4内部的水能够降到常温状态再对植被层26浇水,不会出现水桶4内部水温度过高输送到植被层26后,导致植被层26内的植物烫死或者烫伤的情况,从而保证了植被层26内部植物的健康生长,进而保证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的挡板11,能够对太阳的暴晒进行有效的阻挡,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防热效果。
该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通过旋转的搅拌扇叶6对水桶4内部的水进行搅拌,使半导体制冷片21能够均匀的对水桶4内部的水制冷降温,不会出现水桶4内部水仅有部分得到降温的情况,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降温质量,通过设置的隔温层9,使水桶4内部的水在半导体制冷片21制冷降温之后能够长时间的保存冷气,能够降低水升温的时间,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包括房屋(1),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2),所述第一支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块(3),所述支块(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桶(4),所述水桶(4)的正面插接有搅拌杆(5),所述搅拌杆(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扇叶(6),所述水桶(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板(7),所述第二支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8),所述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与搅拌杆(5)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水桶(4)的外表面套接有隔温层(9),所述水桶(4)外表面的顶部插接有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外表面的顶部套接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的底部内壁设置有海绵层(12),所述连接管(10)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板(13),所述房屋(1)左侧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板(14),所述第三支板(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水泵(15),所述驱动水泵(15)的输入端通过抽水管(16)与水桶(4)的后侧内壁连通,所述驱动水泵(15)的输出端插接有送水管(17),所述挡板(11)下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8),所述连接块(1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9),所述连接板(1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冷块(20),所述导冷块(2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21),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1)的外表面设置有隔热垫片(22),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导热块(23),所述导热块(2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24),所述房屋(1)上表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档条(25),所述档条(25)的内部设置有植被层(26),所述房屋(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盒(27),所述驱动水泵(15)通过送水管(17)与连接盒(27)的左侧内壁连通,所述连接盒(27)的下表面插接有出水管(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层(9)外表面的左侧开设有矩形通孔,矩形通孔的大小与导冷块(20)的大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1)从右至左向下倾斜二十一度,挡板(11)的上表面与海绵层(1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2)外表面的两边均做倒圆角处理,第一支板(2)外表面两边倒圆角的半径为二十三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28)的数量为十一组,出水管(28)的圆心与植被层(26)的横向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层(9)由隔热石棉层与隔热粘层组成,水桶(4)的外表面与隔热粘层固定连接。
CN202022548880.XU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 Active CN213868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48880.XU CN213868267U (zh)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48880.XU CN213868267U (zh)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68267U true CN213868267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53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48880.XU Active CN213868267U (zh)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682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3432A (zh) * 2021-11-23 2022-03-25 青岛胶州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3432A (zh) * 2021-11-23 2022-03-25 青岛胶州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28436B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和地冷的空调系统
CN210695183U (zh) 一种用于种植大黄的低温大棚
CN213868267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生态屋顶结构
CN2893506Y (zh) 地温气空调
CN204240508U (zh) 地下水多级利用的蒸发冷却置换通风空调系统
CN218244792U (zh) 一种育苗大棚的降温装置
CN106895524A (zh) 结合光伏发电的水侧蒸发冷却用于辐射末端的降温系统
CN214940960U (zh) 一种城市建筑节能装置
CN208009776U (zh) 建筑节能屋面
CN206145761U (zh) 一种余热循环利用太阳能热水采暖装置
CN210917982U (zh)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CN110749097B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自动控制系统
CN109972798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驱动通风蒸发降温屋面
CN218328465U (zh) 一种调温设备
CN211060712U (zh) 一种工业氨水加工降温装置
CN211600975U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热泵空调机
CN209926520U (zh) 一种恒湿散热系统
CN103615776A (zh) 游泳池太阳能电池加热板水过滤空调系统
CN213939362U (zh) 一种具有双驱动双循环适合户外的四季型鱼缸
CN218864505U (zh) 一种提高热能利用率的光伏组件
CN219894048U (zh) 一种育苗用降温装置
CN102068024B (zh) 一种食品加工的冷却系统
CN215808854U (zh) 一种冷凝水洗气的空调
CN215836107U (zh) 一种便于水处理的绿色建筑室内用生态墙
CN217464853U (zh)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空调接水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7

Address after: 710026 7-7, 9th Street, Hardware and Electromechanical District D, China South City Holdings, International Port District, Xi'an, Shaanxi

Patentee after: MOSTow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061000 12-1-2202, Wantai Lijing East District, Yunhe District, Cangzhou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u Su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