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23945U - 坡面防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坡面防护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23945U CN209923945U CN201822164957.6U CN201822164957U CN209923945U CN 209923945 U CN209923945 U CN 209923945U CN 201822164957 U CN201822164957 U CN 201822164957U CN 209923945 U CN209923945 U CN 2099239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crete layer
- grid
- protection structure
- net piece
- grid n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坡面防护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层、格栅网片、固定件、第二混凝土层及支撑件,格栅网片设置于第一混凝土层的一侧,固定件设置于格栅网片上并将格栅网片固定于第一混凝土层上,第二混凝土层设置于第一混凝土层上并将格栅网片和固定件覆盖,支撑件与第一混凝土层连接并位于第一混凝土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的坡面防护结构采用了格栅网片,由于格栅网片的重力比现有的钢筋轻,从而便于快速且大面积地将格栅网片铺设在第一混凝土层上,又由于格栅网片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第一混凝土层上,无需将格栅网片与支撑件进行焊接固定,施工简便,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符合绿色施工、文明施工的理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坡面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坡面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挂网喷混或挂网喷锚坡面防护体系的功能应保证坡面的完整、防水或边坡的稳定性,以保证坡面上、下的建构筑物和设施的正常使用,又能防止坡面冲刷,雨水渗入降低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而降低边坡稳定性,并保证坡面土体结构稳定、坡面有一定的安全性。挂网喷混或挂网喷锚坡面防护技术目前多应用于边坡坡面或基坑支护桩间防护,目前采用的挂网多为钢筋,经过多年的实践已有一定的经验,但钢筋材料重量大,受人力限制很难一次进行较大面积施工,边坡上对钢筋固定困难,钢筋制作和安装工艺所需的人工成本较高,且施工质量不易控制。
因此,亟需一种施工简便、施工效率高且施工成本低的坡面防护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简便、施工效率高且施工成本低的坡面防护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坡面防护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层、格栅网片、固定件、第二混凝土层及支撑件,所述格栅网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一侧,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格栅网片上并将所述格栅网片固定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上,所述第二混凝土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上并将所述格栅网片和所述固定件覆盖,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的另一侧。
较佳地,所述固定件的两端部相对中部弯折,所述格栅网片的网格条位于所述固定件两端部之间。
较佳地,所述固定件呈U形状。
较佳地,所述支撑件包括插筋,所述插筋的一端钩住所述格栅网片并固定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上。
较佳地,所述插筋与所述格栅网片通过绑扎固定。
较佳地,所述支撑件包括土钉及围绕所述土钉设置的第三混凝土层,所述第三混凝土层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固定连接,所述土钉与所述格栅网片绑扎固定。
较佳地,所述坡面防护结构还包括加强筋及短筋,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格栅网片上,所述短筋一侧与所述加强筋固定连接,所述短筋的另一侧与所述土钉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短筋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内,所述短筋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外,所述土钉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层。
较佳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管体及设置于所述管体内的第四混凝土层,所述管体与所述格栅网片绑扎固定。
较佳地,所述坡面防护结构还包括加强筋及短筋,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格栅网片上,所述短筋一侧与所述加强筋固定连接,所述短筋的另一侧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短筋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内,所述短筋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外,所述管体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层。
较佳地,所述支撑件相对水平方向倾斜向下设置,且所述支撑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范围为10°至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坡面防护结构采用了格栅网片,由于格栅网片的重力比现有的钢筋轻,从而便于快速且大面积地将格栅网片铺设在第一混凝土层上,又由于格栅网片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第一混凝土层上,无需将格栅网片与支撑件进行焊接固定,施工简便,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减少施工成本和人工,提高经济效益,符合绿色施工、文明施工的理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坡面防护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坡面防护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的部分剖面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坡面防护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坡面防护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正视的部分剖面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坡面防护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坡面防护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正视的部分剖面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坡面防护结构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坡面防护结构100采用挂网喷混,本实用新型的坡面防护结构100包括第一混凝土层1、格栅网片2、固定件3、第二混凝土层4及支撑件5,格栅网片2设置于第一混凝土层1的一侧,具体地,格栅网片2为高分子聚合物的网片,因此,格栅网片2比现有的钢筋网片重量轻,便于快速且大面积施工,格栅网片2可选用双向土工格栅网片2、钢塑土工格栅网片2等高分子聚合物的网片;固定件3设置于格栅网片2上并将格栅网片2固定于第一混凝土层1上,具体地,固定件3的两端部31相对中部32弯折,格栅网片2的网格条位于固定件3两端部3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3呈U形状,但不以此为限,固定件3也可呈V形状等;第二混凝土层4设置于第一混凝土层1上并将格栅网片2和固定件3覆盖;支撑件5与第一混凝土层1连接并位于第一混凝土的另一侧,具体地,支撑件5包括插筋51,插筋51的一端钩住格栅网片2并固定于第一混凝土层1上。为提高插筋51与格栅网片2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插筋51与格栅网片2再通过绑扎固定,绑扎固定的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铁丝绑扎的方式。
如图1所示,图中虚线代表水平方向,插筋51相对水平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插筋5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夹角范围为10°至30°。
本实施例的坡面防护结构100按照挂网喷混的方式进行施工,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S1,根据边坡或基坑形状、工程地质、周边环境等情况,通过计算确定的坡面防护体系为挂网喷混;
S2,按照设计坡率自上而下开挖坡面,并修整坡面;
S3,将插筋51插入坡面的泥土内,且插筋51与水平方向的夹具范围为10°至30°;
S4,在坡面的外表面喷射第一混凝土层1,喷射作业采用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为自下而上,喷射的第一混凝土层1的厚度为30-50mm,喷射形成的第一混凝土层1的表面平整;
S5,在第一混凝土层1初凝后,将多个格栅网片2平整地铺设在第一混凝土层1上,格栅网片2选用双向土工格栅网片2,用固定件3将格栅网片2固定在第一混凝土层1上,相邻两格栅网片2之间通过绑扎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搭接宽度为相邻两格栅网片2之间边沿重叠部分的宽度),用铁丝将插筋51和格栅网片2进行绑扎固定;
S6,在第一混凝土层1上喷射第二混凝土层4至设计厚度,并将格栅网片2和固定件3覆盖;
S7,在第二混凝土层4终凝2小时后,对第二混凝土层4进行喷水养护。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坡面防护结构100采用挂网喷锚,本实用新型的坡面防护结构100包括第一混凝土层1、格栅网片2、固定件3、第二混凝土层4及支撑件5。格栅网片2设置于第一混凝土层1的一侧,具体地,格栅网片2为高分子聚合物的网片,因此,格栅网片2比现有的钢筋网片重量轻,便于快速且大面积施工,格栅网片2可选用双向土工格栅网片2、钢塑土工格栅网片2等高分子聚合物的网片;固定件3设置于格栅网片2上并将格栅网片2固定于第一混凝土层1上,具体地,固定件3的两端部31相对中部32弯折,格栅网片2的网格条位于固定件3两端部3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3呈U形状,但不以此为限,固定件3也可呈V形状等;第二混凝土层4设置于第一混凝土层1上并将格栅网片2和固定件3覆盖;支撑件5与第一混凝土层1连接并位于第一混凝土的另一侧,具体地,支撑件5包括土钉52及围绕土钉52设置的第三混凝土层521,第三混凝土层521与第一混凝土层1固定连接,土钉52与格栅网片2绑扎固定,绑扎固定的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铁丝绑扎的方式。为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坡面防护结构100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的坡面防护结构100还包括加强筋6及短筋7,加强筋6设置于格栅网片2上,短筋7一侧与加强筋6固定连接,短筋7的另一侧与土钉52固定连接,具体地,短筋7的一端位于第二混凝土层4内,短筋7的另一端位于第二混凝土层4外,土钉52的一端贯穿第一混凝土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4。
本实施例的坡面防护结构100按照挂网喷锚的方式进行施工,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S1,根据边坡或基坑形状、工程地质、周边环境等情况,通过计算确定的坡面防护体系为挂网喷锚;
S2,按照设计要求在边坡处理区域,对坡面进行分层修坡及坡面平整;
S3,搭设施工平台,对第一层坡面土层进行钻孔施工,将土钉52插入孔中,在该孔内围绕土钉52注浆并形成第三混凝土层521,注浆采用纯水泥浆,注浆体强度不低于20MPa,注浆压力为0.5~1.0MPa,水泥标号为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50~0.55;
S4,在第一层坡面土层的土钉52和第三混凝土层521施工完成7天后,对第二层坡面土层进行施工,重复步骤S3,直至施工至最后一层坡面土层;
S5,在坡面的外表面喷射第一混凝土层1,喷射作业采用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为自下而上,喷射的第一混凝土层1的厚度为30-50mm,喷射形成的第一混凝土层1的表面平整;
S6,在第一混凝土层1初凝后,将多个格栅网片2平整地铺设在第一混凝土层1上,格栅网片2选用钢塑土工格栅网片2,用固定件3将格栅网片2固定在第一混凝土层1上,相邻两格栅网片2之间通过绑扎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搭接宽度为相邻两格栅网片2之间边沿重叠部分的宽度);
S7,将加强筋6铺设于格栅网片2上,通过短筋7将土钉52和加强筋6双面焊接,用铁丝将土钉52和格栅网片2进行绑扎固定;
S8,在第一混凝土层1上喷射第二混凝土层4至设计厚度,并将格栅网片2和固定件3覆盖,部分土钉52和部分短筋7凸出在第二混凝土层4外;
S9,在第二混凝土层4终凝2小时后,对第二混凝土层4进行喷水养护。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坡面防护结构100采用挂网喷锚,本实用新型的坡面防护结构100包括第一混凝土层1、格栅网片2、固定件3、第二混凝土层4及支撑件5。格栅网片2设置于第一混凝土层1的一侧,具体地,格栅网片2为高分子聚合物的网片,因此,格栅网片2比现有的钢筋网片重量轻,便于快速且大面积施工,格栅网片2可选用双向土工格栅网片2、钢塑土工格栅网片2等高分子聚合物的网片;固定件3设置于格栅网片2上并将格栅网片2固定于第一混凝土层1上,具体地,固定件3的两端部31相对中部32弯折,格栅网片2的网格条位于固定件3两端部3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3呈U形状,但不以此为限,固定件3也可呈V形状等;第二混凝土层4设置于第一混凝土层1上并将格栅网片2和固定件3覆盖;支撑件5与第一混凝土层1连接并位于第一混凝土的另一侧,具体地,支撑件5包括管体53及设置于管体53内的第四混凝土层531,管体53可采用现有的钢花管,但不以此为限,管体53也可采用现有的其他管道;管体53与格栅网片2绑扎固定,绑扎固定的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铁丝绑扎的方式。为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坡面防护结构100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的坡面防护结构100还包括加强筋6及短筋7,加强筋6设置于格栅网片2上,短筋7一侧与加强筋6固定连接,短筋7的另一侧与管体53固定连接;具体地,短筋7的一端位于第二混凝土层4内,短筋7的另一端位于第二混凝土层4外,管体53的一端贯穿第一混凝土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4。
本实施例的坡面防护结构100按照挂网喷锚的方式进行施工,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S1,根据边坡或基坑形状、工程地质、周边环境等情况,通过计算确定的坡面防护体系为挂网喷锚;
S2,按照设计要求在边坡处理区域,对坡面进行分层修坡及坡面平整;
S3,搭设施工平台,将管体53打入第一层坡面土层内,向管体53的空腔内注浆并形成第四混凝土层531,注浆材料选用水灰比为0.50~0.55的纯水泥浆,注浆压力为0.5~1.0MPa,注浆体强度为20MPa,水泥标号为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要求每米水泥掺入量不少于45kg;
S4,在第一层坡面土层的管体53和第四混凝土层531施工完成7天后,对第二层坡面土层进行施工,重复步骤S3,直至施工至最后一层坡面土层;
S5,在坡面的外表面喷射第一混凝土层1,喷射作业采用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为自下而上,喷射的第一混凝土层1的厚度为30-50mm,喷射形成的第一混凝土层1的表面平整;
S6,在第一混凝土层1初凝后,将多个格栅网片2平整地铺设在第一混凝土层1上,格栅网片2选用钢塑土工格栅网片2,用固定件3将格栅网片2固定在第一混凝土层1上,相邻两格栅网片2之间通过绑扎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搭接宽度为相邻两格栅网片2之间边沿重叠部分的宽度);
S7,将加强筋6铺设于格栅网片2上,通过短筋7将管体53和加强筋6双面焊接,用铁丝将管体53和格栅网片2进行绑扎固定;
S8,在第一混凝土层1上喷射第二混凝土层4至设计厚度,并将格栅网片2和固定件3覆盖,部分管体53和部分短筋7凸出在第二混凝土层4外;
S9,在第二混凝土层4终凝2小时后,对第二混凝土层4进行喷水养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坡面防护结构100采用了格栅网片2,由于格栅网片2的重力比现有的钢筋轻,从而便于快速且大面积地将格栅网片2铺设在第一混凝土层1上,又由于格栅网片2是通过固定件3固定在第一混凝土层1上,无需将格栅网片2与支撑件5进行焊接固定,施工简便,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减少施工成本和人工,提高经济效益,符合绿色施工、文明施工的理念。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坡面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混凝土层、格栅网片、固定件、第二混凝土层及支撑件,所述格栅网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一侧,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格栅网片上并将所述格栅网片固定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上,所述第二混凝土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上并将所述格栅网片和所述固定件覆盖,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面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两端部相对中部弯折,所述格栅网片的网格条位于所述固定件两端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坡面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呈U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面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插筋,所述插筋的一端钩住所述格栅网片并固定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坡面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筋与所述格栅网片通过绑扎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面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土钉及围绕所述土钉设置的第三混凝土层,所述第三混凝土层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固定连接,所述土钉与所述格栅网片绑扎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坡面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筋及短筋,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格栅网片上,所述短筋一侧与所述加强筋固定连接,所述短筋的另一侧与所述土钉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坡面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筋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内,所述短筋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外,所述土钉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面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管体及设置于所述管体内的第四混凝土层,所述管体与所述格栅网片绑扎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坡面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筋及短筋,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格栅网片上,所述短筋一侧与所述加强筋固定连接,所述短筋的另一侧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坡面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筋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内,所述短筋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外,所述管体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面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相对水平方向倾斜向下设置,且所述支撑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范围为10°至3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64957.6U CN209923945U (zh) | 2018-12-20 | 2018-12-20 | 坡面防护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64957.6U CN209923945U (zh) | 2018-12-20 | 2018-12-20 | 坡面防护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23945U true CN209923945U (zh) | 2020-01-10 |
Family
ID=69064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164957.6U Active CN209923945U (zh) | 2018-12-20 | 2018-12-20 | 坡面防护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23945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89684A (zh) * | 2021-04-04 | 2021-07-09 | 泰安市岱宗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基坑的边坡支护层面装置、施工方法及其应用 |
CN113133369A (zh) * | 2021-04-26 | 2021-07-20 | 绿地集团森茂园林有限公司 | 一种园林绿地地表覆盖物铺设的方法 |
CN113322966A (zh) * | 2021-06-14 | 2021-08-31 | 泰安市岱宗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基坑的边坡支护层面装置、施工方法及其应用 |
-
2018
- 2018-12-20 CN CN201822164957.6U patent/CN20992394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89684A (zh) * | 2021-04-04 | 2021-07-09 | 泰安市岱宗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基坑的边坡支护层面装置、施工方法及其应用 |
CN113133369A (zh) * | 2021-04-26 | 2021-07-20 | 绿地集团森茂园林有限公司 | 一种园林绿地地表覆盖物铺设的方法 |
CN113322966A (zh) * | 2021-06-14 | 2021-08-31 | 泰安市岱宗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基坑的边坡支护层面装置、施工方法及其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923945U (zh) | 坡面防护结构 | |
CN206503150U (zh) | 一种玄武岩复合筋材锚杆格构梁支挡结构 | |
CN106498950A (zh) | 锚头置于桩身的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及其实施方法 | |
CN104863162B (zh) | 一种用于膨胀土地区的基坑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6408630U (zh) | 锚头置于桩身的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 | |
CN204753604U (zh) | 一种用于膨胀土地区的基坑支护体系 | |
CN106193071A (zh) | 一种带横隔板的多层结构生态边坡防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779006A (zh) | 一种绿色装配式边坡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KR20110031861A (ko) | 보강토 옹벽블록 및 그 시공 방법 | |
CN205617390U (zh) | 一种用于黄土地区的柔性面层基坑支护体系 | |
CN103790168A (zh) | 一种土钉墙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方法 | |
CN113417300B (zh) | 边坡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119219B (zh) | 一种加筋基础胎膜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0216467U (zh) | 无锚固沟和锚固平台的防渗结构 | |
CN209798563U (zh) | 一种装配式涵洞抗浮结构 | |
CN111877369A (zh) | 边坡支护加固的施工方法 | |
CN108894206B (zh) | 沙洲污水管、井抗浮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208917774U (zh) | 一种寒区库岸边坡防渗抗冻的防护结构 | |
CN207987930U (zh) | 一种免降水基坑支护结构 | |
CN110468679A (zh) | 一种张弦式frp管海水珊瑚骨料混凝土拱桥结构及建造方法 | |
CN207331709U (zh) | 深厚填土边坡的网状支挡结构 | |
CN109208611A (zh) | 一种土钉墙施工方法 | |
CN113186950B (zh) | 一种高填边坡生态防护施工方法 | |
CN112359850B (zh) | 道路工程的砌筑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0066763U (zh) | 一种基坑侧壁结构加固支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2 Address after: 523000 Building 2, No. 183, Lianma Road, Dalingsh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Building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76 City Scenery street, Xinji community, Nancheng Distric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