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17154U - 肩部锻炼装置 - Google Patents

肩部锻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17154U
CN209917154U CN201920382163.9U CN201920382163U CN209917154U CN 209917154 U CN209917154 U CN 209917154U CN 201920382163 U CN201920382163 U CN 201920382163U CN 209917154 U CN209917154 U CN 209917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device
handle
pivot
plate
positioning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8216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贵义
杨红春
林玉婷
吴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192038216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17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17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171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进行较大强度锻炼,且能对肩部肌肉锻炼更为全面的肩部锻炼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肩部锻炼装置,包括支架和固定于支架上侧的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前端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设有把手和肘托,所述把手轴线偏离所述转轴轴线,所述肘托位于转轴前端,所述把手轴线与转轴轴线平行设置,把手受力抵消阻尼装置的阻尼以带动转轴转动,所述阻尼装置与支架间设有角度调节机构,阻尼装置前端通过铰接轴与支架铰接,所述铰接轴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保持阻尼装置以铰接轴为中心转动后的位置。

Description

肩部锻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锻炼器材,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对肩部进行锻炼的肩部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同其他关节相比,肩关节即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肩关节是一个多轴关节,可以绕冠状轴、矢状轴和垂直轴分别做屈伸、外展内收以及以上臂为轴的内旋、外旋运动。肩关节疾病高发人群主要分为三类:运动员、从事肩关节负荷很大工作的从业人员、退行性病变的老年人。针对肩关节康复训练的重要步骤是对肩关节以上臂为轴的旋转力量进行训练,加强肩关节的稳定性,从而达到康复或预防损伤的目的。但目前市场上没有特别针对肩关节旋转力量的器材。常用的操作是通过橡皮筋、弹簧带、哑铃等简单运动训练器材辅助进行肩关节旋转训练,此运动方式无法实现双向同时锻炼,且因肘部没有固定导致肩部无法进行强度较大的旋转锻炼,因此锻炼效率低下、使用体验感较差。
现有锻炼器材(如橡皮筋、弹簧带、哑铃等)给出的锻炼负荷的方向是一个方向的,即一个姿势只能练习一个动作。如果之前进行外旋锻炼,那么要进行内旋动作锻炼时,则必须换一种姿势或将橡皮筋弹簧带固定在与之前锻炼时相反的位置上。
人们在用橡皮筋弹簧带之类的器材进行肩关节内旋或外旋练习时,一般上臂与身体之间的夹角由练习者根据情况而定;前臂与上臂成90°角,用手抓住橡皮筋或弹簧带一端,另外一端固定在与肘部位置高度相仿的栏杆上,便可以进行内旋或外旋的阻力练习,阻力来源就是这类器材的弹力;而使用哑铃等重物器械锻炼时,站立位时上臂需水平,前臂与之成90°,对抗哑铃重物而练习肩部外旋的力量。肩部内旋时则无法站立练习,需要上身仰卧方能练习肩关节内旋动作。
肩关节旋转练习之所以在增强肩关节稳定性和预防肩关节损伤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源于肩关节旋转的4块内部深层肌肉。现代康复训练理论已形成共识,人体关节中的深层肌肉是姿势固定的重要主动成分,而表层的肌肉则是工作做功的主要者。现有器材使用锻炼时,深层次肌肉的锻炼常常被忽略,从而会导致一些关节伤病的发生。对肩关节来说,深层次的肌肉有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这几块肌肉在日常工作活动中不起主要的作用,仅仅起到固定肩关节的作用,因而一般的动作难以对这些肌肉进行充分的锻炼。肩胛下肌与冈上肌是内旋时的主要用力肌肉,而冈下肌与小圆肌是外旋时的主要用力肌肉。对这些肌肉进行充分的锻炼,在加固肩关节稳定性防止肩关节的伤病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进行较大强度锻炼,且能对肩部肌肉锻炼更为全面的肩部锻炼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肩部锻炼装置,包括支架和固定于支架上侧的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前端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设有把手和肘托,所述把手轴线偏离所述转轴轴线,所述肘托位于转轴前端,所述把手轴线与转轴轴线平行设置,把手受力抵消阻尼装置的阻尼以带动转轴转动,所述阻尼装置与支架间设有角度调节机构,阻尼装置前端通过铰接轴与支架铰接,所述铰接轴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保持阻尼装置以铰接轴为中心转动后的位置。
进行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时,使用者站立在支架前侧,将一条手臂弯曲并使手掌握住把手、肘部抵在肘托上,随后前臂向前摆动以肘部为中心转动,再使前臂向后摆动以使前臂复位,持续前臂往复摆动以进行锻炼。当前臂以肘部为中心往复转动时,肩袖深层次的肌肉如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便得到更为全面充分的练习肌肉锻炼更为全面,锻炼效果更好;且肘部能支撑在肘托上,与肘部没有固定的橡皮筋之类的练习方式相比,上臂的支撑固定效果更好,没有额外的错位扭矩,因而能够使得肩袖的深层次旋肩肌群发挥尽量大的力量,以使肩关节的肌肉锻炼效果更好。其中,前臂的摆动方向以使用者站位方向前侧为前、站位方向后侧为后。当前臂摆动时,转轴进行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其中,可选择阻尼可调式的阻尼装置,通过阻尼装置提供前臂摆动时的阻尼。其中,本装置在使用时,上臂始终与阻尼缸的转轴为同一直线位置,而前臂则与上臂呈90°角
作为优选,所述肘托形成有向把手侧开口的并向前贯穿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左侧槽壁由槽底侧至把手侧向左延伸,放置槽右侧槽壁由槽底侧至把手侧向右延伸。槽底用于对肘部的支撑,左槽壁和右槽壁用于肘前后限位,以避免肘脱离肘托。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包括相互套设的内杆和外杆,所述外杆上设有窗口,所述把手端部穿过窗口以与内杆固定,所述外杆上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所述内杆上固定有用于配合在第一定位孔内的第一弹簧销,若干第一定位孔沿外杆轴向间隔设置。上述设置以用于调整把手与肘托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手臂长度的使用者。
作为优选,所述角度调节结构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板上固定有用于与第二定位孔配合的第二弹簧销,若干第二定位孔呈以铰接轴为中心的环形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一个与阻尼装置固定,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另一个与支架固定。
这样可以使得阻尼装置的转轴处于需要的角度上,以便使得旋肩练习在更多自由的姿势下进行。角度调节装置能实现转轴轴线倾斜角度的调节,以适应不同使用者对肩关节旋转训练的要求,适用人群范围更广,使得锻炼器材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作为优选,所述阻尼装置侧面固定有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固定于支架上端,所述第一板前缘前侧和下缘下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当阻尼装置向下翻转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块移动至第二板上侧,当阻尼装置向上翻转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块移动至第二板下侧。上述设置用于防止阻尼装置大幅度翻转,以限制阻尼装置的角度调节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阻尼装置的转轴上设有转盘,所述连接杆可转动固定于转盘前侧,所述转盘上设有两个第三定位孔,两个第三定位孔分别设置于转盘相对两侧的其中一侧,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用于与第三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三弹簧销,所述阻尼装置前侧设有向前延伸的限位凸起,所述转盘后侧设有呈弧形以配合所述定位凸起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圆心与转轴同心,当第三弹簧销位于一个第三定位孔内时,所述连接杆与转盘联动。本实用新型装置只需要设置一个阻尼装置便可满足使用者双侧肩关节旋转的锻炼需求,即可实现左臂的锻炼,也可实现右臂的锻炼。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搭配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用于调整支架上阻尼装置的高低位置。上述设置以使使用者进行肩部锻炼时能使上臂处于多种角度,以适应多重锻炼需求,提高锻炼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能进行更大强度锻炼、适用人群范围广、锻炼效果更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节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肘托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盘的一种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盘的一种轴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肩部锻炼装置,包括支架1和固定于支架1上侧的阻尼装置2,阻尼装置2包括转轴21,转轴21前端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两端分别设有把手4和肘托5,把手4轴线偏离转轴21轴线,肘托5位于转轴21前端,把手4轴线与转轴21轴线平行设置,把手4受力抵消阻尼装置2的阻尼以带动转轴21转动,阻尼装置2与支架1间设有角度调节机构6,阻尼装置2前端通过铰接轴61与支架1铰接,铰接轴61沿左右方向设置,角度调节机构6用于保持阻尼装置2以铰接轴61为中心转动后的位置。
肘托5形成有向把手4侧开口的并向前贯穿的放置槽51,放置槽51左侧槽壁由槽底侧至把手侧向左延伸,放置槽51右侧槽壁由槽底侧至把手侧向右延伸。其中,放置槽51内设有软垫。
连接杆包括相互套设的内杆31和外杆32,内杆31和外杆32横截面均呈方形设置,外杆32上设有窗口,把手4端部穿过窗口以与内杆31固定,外杆32远离窗口的一侧上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33,内杆31上固定有用于配合在第一定位孔33内的第一弹簧销,若干第一定位孔33沿外杆32轴向间隔设置。
角度调节结构6包括第一板62和第二板63,第一板62上设有第二定位孔64,第二板63上固定有用于与第二定位孔64配合的第二弹簧销65,若干第二定位孔64呈以铰接轴61为中心的环形间隔设置。阻尼装置2侧面固定有所述第一板62,第二板63固定于支架1上端,第一板62前缘前侧和下缘下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66和第二限位块67,当阻尼装置2向下翻转至极限位置时,第一限位块66移动至第二板63上侧,当阻尼装置2向上翻转至极限位置时,第二限位块67移动至第二板63下侧。
由图1、图3、图4、图5所示,阻尼装置2的转轴21上设有转盘7,连接杆的外杆32可转动固定于转盘7前侧,转盘7上设有两个第三定位孔71,两个第三定位孔71分别设置于转盘相对两侧的其中一侧,连接杆32上设有用于与第三定位孔71相配合的第三弹簧销34。阻尼装置2前侧设有向前延伸并呈弧形的限位凸起22,转盘7后侧设有呈弧形以配合限位凸起22的弧形槽72,弧形槽72的圆心与转轴21同心,当第三弹簧销34位于一个第三定位孔71内时,连接杆与转盘7联动。其中,转盘7前侧设有转盘凸起70,转盘凸起70与转轴21前端固定,连接杆的外杆32与转盘凸起70相固定,转盘凸起与外杆32或转轴21间设有轴承以实现外杆与转轴间的可转动固定。肘托5远离放置槽51的一面与连接板50的一端固定,连接板50的另一端与转盘凸起70周向外缘相固定。
其中,可采用现有各种方式实现转盘凸起70和转盘的轴向限位。其中,在转轴21端部设有螺纹凸起23,螺纹凸起23上螺纹配合有螺母24,转盘凸起70包括内段和外段,内段内径小外段内径,通过螺母24与螺纹凸起23配合,并使螺母24与外段轴向面间夹紧有弹性垫圈25以避免转盘凸起70周向脱离转轴21。其中,通过采用花键进行转轴21与转盘7的联动。
其中,支架1搭配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用于调整支架上阻尼装置的高低位置,升降装置可选择电动推杆并集成在支架1内。
本实用新型装置选择阻尼可调式的阻尼装置2,并配备有用于显示阻尼大小和锻炼次数的显示屏20,其中,通过传感器检测转轴的顺时针转动次数或逆时针转动次数以记录锻炼次数。
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对旋肩肌群进行更大强度锻炼、适用人群范围广、锻炼效果更好的优点。

Claims (7)

1.一种肩部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固定于支架上侧的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前端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设有把手和肘托,所述把手轴线偏离所述转轴轴线,所述肘托位于转轴前端,所述把手轴线与转轴轴线平行设置,把手受力抵消阻尼装置的阻尼以带动转轴转动,所述阻尼装置与支架间设有角度调节机构,阻尼装置前端通过铰接轴与支架铰接,所述铰接轴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保持阻尼装置以铰接轴为中心转动后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部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肘托形成有向把手侧开口的并向前贯穿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左侧槽壁由槽底侧至把手侧向左延伸,放置槽右侧槽壁由槽底侧至把手侧向右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部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相互套设的内杆和外杆,所述外杆上设有窗口,所述把手端部穿过窗口以与内杆固定,所述外杆上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所述内杆上固定有用于配合在第一定位孔内的第一弹簧销,若干第一定位孔沿外杆轴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部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结构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板上固定有用于与第二定位孔配合的第二弹簧销,若干第二定位孔呈以铰接轴为中心的环形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一个与阻尼装置固定,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另一个与支架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肩部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侧面固定有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固定于支架上端,所述第一板前缘前侧和下缘下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当阻尼装置向下翻转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块移动至第二板上侧,当阻尼装置向上翻转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块移动至第二板下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部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的转轴上设有转盘,所述连接杆可转动固定于转盘前侧,所述转盘上设有两个第三定位孔,两个第三定位孔分别设置于转盘相对两侧的其中一侧,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用于与第三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三弹簧销,所述阻尼装置前侧设有向前延伸的限位凸起,所述转盘后侧设有呈弧形以配合所述定位凸起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圆心与转轴同心,当第三弹簧销位于一个第三定位孔内时,所述连接杆与转盘联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部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搭配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用于调整支架上阻尼装置的高低位置。
CN201920382163.9U 2019-03-25 2019-03-25 肩部锻炼装置 Active CN209917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82163.9U CN209917154U (zh) 2019-03-25 2019-03-25 肩部锻炼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82163.9U CN209917154U (zh) 2019-03-25 2019-03-25 肩部锻炼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17154U true CN209917154U (zh) 2020-01-10

Family

ID=69071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82163.9U Active CN209917154U (zh) 2019-03-25 2019-03-25 肩部锻炼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171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9140B2 (en) Wrist and forearm exercise device
AU686643B2 (en) Free standing rotator cuff development device
US693274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Kinesiologically Correct exercise and rehabilitation
US7585263B2 (en) Abdominal exercise machine
US20170189740A1 (en) Exercise machine handle system
US20060040799A1 (en) Shoulder stabilizing and strengthe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5995878B2 (ja) 改良型エクササイズ装置
US20080058175A1 (en) Multi-axis resistance exercise device
US20170050078A1 (en) Weight stack pushup exercise device
CN105283163A (zh) 健腰器
US7896777B2 (en) Multi-dimensional arm and wrist training device capable of changing weight
EP1587586B1 (en) Golf exercise device
CN109821200B (zh) 肩部锻炼装置
CN209917154U (zh) 肩部锻炼装置
WO1994006518A1 (en) Rotator cuff development system
CN210078750U (zh) 一种肩部锻炼装置
US7223218B2 (en) Muscle strengthening device
KR20190043120A (ko) 무릎과 발목 관절을 보호하며 다리 상부와 힙을 운동시키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90018146A (ko) 무릎과 발목 관절을 보호하며 다리 상부와 힙을 운동시키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3274714A (zh) 一种短跑摆臂训练装置
US20050239614A1 (en) Centrifugal force exercise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5287423U (zh) 下拉训练器
CN220656293U (zh) 一种便携式扭力器
CN220110369U (zh) 一种锻炼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装置
Brumitt et al. Scapula stabilization rehab exercise prescrip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