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15844U - 便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15844U CN209915844U CN201821061362.1U CN201821061362U CN209915844U CN 209915844 U CN209915844 U CN 209915844U CN 201821061362 U CN201821061362 U CN 201821061362U CN 209915844 U CN209915844 U CN 2099158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ilet seat
- heating
- cutting device
- dense
- she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ilet Supplies (AREA)
Abstract
在具备设为被发热体加热而能电切断发热体的通电的切断装置的便座装置中,使发热体产生的热量高效地向切断装置传递。便座装置具备:便座部,具有就座面,在内部形成有空间;及加热装置,以覆盖便座部的内侧面中的被覆面的方式配置,对就座面进行加热。加热装置具备:片材部,设为片材状,以一面覆盖被覆面的方式配置;发热体,配置于片材部,通过通电而进行发热;密集部,通过比其他部位密集地配置发热体而设为发热量比其他部位大;及切断装置,配置于被覆面与密集部之间,通过由密集部加热而能够电切断发热体的通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座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便座装置的一种形式,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结构。专利文献1的便座装置(加热便座)如专利文献1的图4所示,具备:便座,该便座具有就座部;发热体单元,该发热体单元设于便座的背面;及温度过高防止装置,该温度过高防止装置与发热体单元连接,对便座的异常温度上升进行检测而切断对发热体单元的通电。温度过高防止装置设于发热体单元的背面侧,并且在温度过高防止装置的背面侧也设有发热体单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8667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便座装置中,与温度过高防止装置(切断装置)接触的发热体单元的部位与便座的内侧面接触,通过发热体单元而产生的热量向便座移动。因此,在由于便座装置的异常而发热体单元成为始终通电的状态的情况下,就座部的温度成为比较高的温度,由此可想到在使用者就座于就座部时使用者会感到不舒服。
对此,在存在便座的异常温度上升的情况下,为了使切断装置尽早工作,可想到将切断通电的温度设定得比较低。然而,在该情况下,可想到在便座装置的保管时,在环境温度成为比较高的温度时,切断装置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消除上述问题而作出,其目的是在具备以能够通过由发热体加热而电切断发热体的通电的方式设置的切断装置的便座装置中,使发热体产生的热量高效率地向切断装置传递。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技术方案的便座装置具备:便座部,所述便座部在上侧面具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就座面,并设为在内部形成空间;及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被配置为覆盖便座部的内侧面中的包含就座面的相反面的被覆面,并对就座面进行加热,其中,加热装置具备:片材部,所述片材部设为片材状,以一面覆盖被覆面的方式配置;发热体,所述发热体配置于片材部,通过通电而进行发热;密集部,所述密集部是通过比其他部位密集地配置发热体,而设为发热量比其他部位大的部位;及切断装置,所述切断装置配置于被覆面与密集部之间,通过由密集部加热而能够电切断发热体的通电。
由此,切断装置配置于便座部的内侧面中的被覆面与加热装置的密集部之间。因此,密集部与被覆面分离,因此抑制了由构成密集部的发热体产生的热量向被覆面传递进而向便座部传递。因此,能够使发热体产生的热量高效地向切断装置传递。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便座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加热便座装置的便座部的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2所示的III-III线的便座部的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3所示的IV-IV线的便座部的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加热装置的俯视图,表示突出部的基端部未弯曲的状态。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切断装置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便座装置的便座部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便座装置的便座部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便座装置的便座部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便座装置的便座部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便座装置的加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便座装置的便座部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便座装置的便座部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便座装置的便座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便座装置、20…便座部、22(50)…加热装置、51…片材部、51a…片材主体部(主体部)、51a1…孔部、51b…突出部、52…发热体、53…密集部、54…切断装置、S1、S2、S3、S4、S6、S7…空间部、Sb1…就座面、Sb2…相反面、Sb3…被覆面、Ss1…一面、Ss2…另一面、Ss3…第一面、Ss4…第二面。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便座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说明,将图1中的上侧及下侧分别作为便座装置1的上方及下方,相同地将右下侧及左上侧分别作为便座装置1的前方及后方,相同地将左下侧及右上侧分别作为便座装置1的左方及右方来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便座装置1是加热便座。如图1所示,便座装置1安装于坐式便器2。便座装置1具备:安装部10、便座部20、覆盖便座部20的便盖部30及控制装置40。
安装部10形成为中空的箱状。安装部10安装于坐式便器2。安装部10对便座部20及便盖部3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进行保持。在安装部10中收纳有控制装置40。
便座部20是具有在被使用者使用的情况下供使用者就座的就座面Sb1(参照图2),并设为在内部形成空间的结构。就座面Sb1是在便座部20被使用者使用的情况下供使用者就座的部位。如图2及图3所示,便座部20具备:便座主体部21、加热装置22(50)及温度传感器23。
便座主体部21在俯视便座部20时形成为环状(参照图2)。便座主体部21形成为在内部具有空间。便座主体部21形成为使壁厚大致一定的中空状(参照图3)。壁厚是形成便座主体部21的侧壁的厚度。便座主体部21由热塑性树脂形成。
另外,便座主体部21具有就座面Sb1。就座面Sb1是便座主体部21的外表面中的供使用者从上方就座的部位。就座面Sb1是便座主体部21的外表面中的上侧的部位。就座面Sb1设定于在使用者从上方就座的情况下使用者的身体能够接触的范围。
如图3所示,加热装置50配置为覆盖便座部20(便座主体部21)的内侧面中的包含就座面Sb1的相反面Sb2的被覆面Sb3,而对就座面Sb1进行加热。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覆面Sb3是与相反面Sb2相同的面。
加热装置50通过对被覆面Sb3进而对便座主体部21的上侧壁21a进行加热,来对就座面Sb1进行加热。加热装置50具备:片材部51、发热体52、密集部53及切断装置54。
片材部51形成为片材状,并配置为一面Ss1覆盖被覆面Sb3。片材部51是例如铝箔。在本实施方式中,片材部51的一面Ss1与被覆面Sb3接触,并通过例如粘接剂而被固定。片材部51使来自发热体52的热向被覆面Sb3扩散,并经由上侧壁21a而向就座面Sb1传递。如图2至图5所示,片材部51具备:片材主体部51a(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主体部)及突出部51b。
片材主体部51a在俯视便座部20时形成为例如马蹄状。在片材主体部51a设有多个孔部51a1(参照图4及图5)。孔部51a1设于片材主体部51a中的配置有切断装置54的部位。孔部51a1是在切断装置54与被覆面Sb3之间贯通的贯通孔。通过该孔部51a1的内侧的空间,而抑制切断装置54的热量向片材主体部51a进而向被覆面Sb3放出。
突出部51b是从片材主体部51a的周缘突出的部位。突出部51b和片材主体部51a以相同的厚度形成为一体。如图3及图4所示,突出部51b在加热装置50配置于被覆面Sb3的状态下,以使突出部51b与片材主体部51a中的相当于片材部51的另一面Ss2的第一面Ss3相对的方式使基端部弯曲。另外,图5所示的加热装置50是突出部51b的基端部未弯曲的状态下的结构(图5所示的单点划线表示基端部弯曲后的突出部51b的周缘)。
如图5所示,突出部51b在基端部未弯曲的状态下,设为从片材主体部51a的周缘的右端上的大致中央部向右方突出。突出部51b设为俯视矩形状。
如图3至图5所示,发热体52配置于片材部51,通过被通电而发热。发热体52是由线状的发热体构成的线加热器。发热体52经由控制装置40而从电源部(未图示)被供给电力,由此被通电而发热。发热体52的两端经由控制装置40而与电源部电连接。电源部是交流的系统电源。
发热体52具备发热部52b及绝缘被覆52c(参照图3)。发热部52b在由例如玻璃纤维构成的线芯(未图示)上呈螺旋状地卷绕电热用合金线(未图示)而成。绝缘被覆52c具有绝缘性,覆盖发热部52b的外周。绝缘被覆52c由例如聚氯乙烯设置。
发热体52配置于片材部51的另一面Ss2(下表面)。发热体52的绝缘被覆52c被熔敷而固定于片材部51。由片材部51及发热体52构成的加热装置50是面状发热体。
密集部53是通过比其他部位密集地配置发热体52,而设为发热量比其他部位大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密集部53由突出部51b及配置于突出部51b的发热体52(以下也称为密集发热体52a)构成。其他部位由片材主体部51a及配置于片材主体部51a的发热体52构成。
具体而言,密集部53通过在与片材主体部51a的第一面Ss3相对的突出部51b的第二面Ss4密集地配置发热体52(密集发热体52a)而设置。第二面Ss4相当于突出部51b中的片材部51的另一面Ss2。这样,配置于突出部51b的密集发热体52a比配置于片材主体部51a的发热体52密集。因此,密集部53的发热量比其他部位的发热量大。
切断装置54配置于被覆面Sb3与密集部53之间,设为能够通过由密集部53加热而电切断发热体52的通电。在发热体52成为始终通电的状态的便座装置1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切断装置54电切断发热体52的通电(详细内容后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断装置54在片材主体部51a的第一面Ss3与密集部53之间,以与第一面Ss3及密集部53接触的方式配置。由此,切断装置54以与配置于密集部53的发热体52(密集发热体52a)直接接触的方式配置。另外,由此,密集部53以离开片材主体部51a的第一面Ss3的方式配置。另外,切断装置54以使长度方向沿着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如图6所示,切断装置54构成为包含温度保险丝54a及绝缘管54b。
温度保险丝54a是在非动作时允许发热体52的通电,通过进行动作而电切断发热体52的通电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保险丝54a是易熔合金型的温度保险丝。另外,温度保险丝54a是轴向型的温度保险丝。温度保险丝54a与发热体52电串联地配置。温度保险丝54a具备:两个引线54a1、易熔体54a2及绝缘壳体54a3。
各引线54a1的一端分别使用例如连接端子54c而电连接于发热体52。温度保险丝54a在非动作时,各引线54a1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易熔体54a2而电连接。易熔体54a2是易熔性的合金体。绝缘壳体54a3通过金属材料而形成为筒状,在内侧收纳易熔体54a2。
在此,对温度保险丝54a的动作进行说明。在绝缘壳体54a3被加热进而易熔体54a2被加热而易熔体54a2的温度成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易熔体54a2熔融而断开。由此,各引线54a1间被电切断,发热体52的通电被切断。规定温度相当于温度保险丝54a进行动作的温度。关于规定温度的详细情况后述。
绝缘管54b是设为筒状,在内侧收纳温度保险丝54a及连接端子54c的结构。另外,在绝缘管54b的内侧,电连接于一个引线54a1的发热体52以与绝缘壳体54a3的外表面接触的方式卷绕。
绝缘管54b由例如软氯乙烯形成。通过对绝缘管54b的两端实施高频焊机加工来确保温度保险丝54a的防水性。
温度传感器23配置于便座部20(便座主体部21)的内部,对就座面Sb1的温度进行检测。温度传感器23配置于片材部51的另一面Ss2中的片材主体部51a的第一面Ss3以外的部位。
温度传感器23通过检测片材部51的另一面Ss2的温度而间接地检测就座面Sb1的温度。将由温度传感器23检测出的温度向控制装置40输出。
控制装置40对便座装置1进行总体控制。控制装置40使用由温度传感器23检测出的温度来对加热装置50(发热体52)进行通断控制,以将就座面Sb1的温度调整成目标温度。目标温度被设定为多个设定温度中的使用者选择的设定温度。多个设定温度使作为用于设定目标温度的温度而预先设定的温度。使用者通过设于安装部10的开关(未图示)来选择设定温度。
接着,对在便座装置1为产生异常的情况下执行了通断控制时的便座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通过对发热体52进行通断控制,来调整从加热装置50向被覆面Sb3传递的热量,而使就座面Sb1的温度在目标温度演变为大致恒定。此时,在密集部53中也对密集发热体52a进行通断控制。密集部53与切断装置54接触,因此切断装置54被密集部53加热。
如上所述,密集部53的发热量大于片材主体部51a的发热量,因此在对密集发热体52a进行通断控制时,切断装置54的温度在高于就座面Sb1的目标温度的温度演变为大致恒定。与此相对,规定温度设定为比此时的易熔体54a2的温度高的温度。即,在便座装置1未产生异常的情况下,温度保险丝54a不进行动作。
接着,对便座装置1产生异常,而发热体52成为始终通电的状态的情况下的便座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发热体52(密集发热体52a)是不进行通断而连续地通电的状态,因此就座面Sb1的温度高于目标温度,并且切断装置54的温度也上升。
接下来,发热体52连续地通电,切断装置54的温度进一步上升,由此易熔体54a2的温度到达规定温度。此时,温度保险丝54a进行工作而切断发热体52的通电。由此,确保了便座装置1的安全性。此外,以使温度保险丝54a进行工作时的就座面Sb1的温度成为可确保使用者的安全性的温度的方式,设定规定温度及密集发热体52a的密集的程度。
根据本第一实施方式,便座装置1在上侧面具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就座面Sb1,具备:便座部20,该便座部20设为在内部形成有空间;及加热装置50,该加热装置50以覆盖便座部20的内侧面中的包含就座面Sb1的相反面Sb2的被覆面Sb3的方式配置,而对就座面Sb1进行加热。加热装置50设为片材状,具备:片材部51,该片材部51以一面Ss1覆盖被覆面Sb3的方式配置;发热体52,该发热体52配置于片材部51,通过通电而进行发热;密集部53,该密集部53是通过比其他部位密集地配置发热体52,而设为发热量比其他部位大的部位;及切断装置54,该切断装置54配置于被覆面Sb3与密集部53之间,设为通过由密集部53加热而能够电切断发热体52的通电。
由此,切断装置54配置于便座部20的内侧面中的被覆面Sb3与加热装置50的密集部53之间。因此,密集部53离开被覆面Sb3地设置,因此抑制了由构成密集部53的密集发热体52a产生的热量向被覆面Sb3传递进而向便座部20传递。因此,能够使发热体52(密集发热体52a)产生的热量高效率地向切断装置54传递。
另外,片材部51具备片材主体部51a及从片材主体部51a的周缘突出的突出部51b。突出部51b以使突出部51b与片材主体部51a中的相当于片材部51的另一面Ss2的第一面Ss3相对的方式使基端部弯曲。密集部53通过在与片材主体部51a的第一面Ss3相对的突出部51b的第二面Ss4密集地配置发热体52(密集发热体52a)而设置。切断装置54在片材主体部51a的第一面Ss3与密集部53之间以与密集部53接触的方式配置。
由此,能够使切断装置54与形成密集部53的密集发热体52a直接接触。因此,能够使由加热装置50产生的热量更高效地向切断装置54传递。
另外,在片材主体部51a形成有在切断装置54与被覆面Sb3之间贯通的孔部51a1。
由此,通过孔部51a1而在切断装置54与便座部20的被覆面Sb3之间形成空间。因此,抑制了从密集部53传递至切断装置54的热量向便座部20放出。因此,能够使由加热装置50产生的热量更高效地向切断装置54传递。另外,孔部51a1能够比较简便地形成,因此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实现向切断装置54的热传递的高效化。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接着,使用图7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在本变形例中,在片材主体部51a上未设置孔部51a1。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在被覆面Sb3中的与切断装置54相对的部位(以下也称为相对面Sb4。)设有多个凸部121d。
凸部121d设为从相对面Sb4突出。凸部121d以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相对面Sb4上沿着切断装置54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排列设置。加热装置50的片材部51中的配置有切断装置54的部位的一面Ss1侧与多个凸部121d的顶端接触地配置。由此,通过相互相邻的凸部121d与加热装置50的片材部51形成空间部S1。
这样,空间部S1设于相对面Sb4(被覆面Sb3)与加热装置50中的配置有切断装置54的部位之间。因此,空间部S1设于被覆面Sb3中的相对面Sb4与切断装置54之间。
根据本变形例,在被覆面Sb3中的与切断装置54相对的部位(相对面Sb4)与加热装置50之间设有空间部S1。
由此,在切断装置54与便座部20的被覆面Sb3之间形成有空间部S1。因此,抑制了从密集部53传递至切断装置54的热量向便座部20放出。因此,能够使由加热装置50产生的热量进一步高效地向切断装置54传递。另外,空间部S1能够比较简便地形成,因此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实现向切断装置54的热传递的高效化。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接着,使用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在本变形例中,在片材主体部51a上未设置孔部51a1。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在被覆面Sb3中的与切断装置54相对的部位(相对面Sb4)设有多个凹部221e。
凹部221e设为从相对面Sb4凹陷。凹部221e在相对面Sb4上沿着切断装置54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排列设置。以加热装置50中的配置有切断装置54的部位覆盖多个凹部221e的方式配置加热装置50。由此,通过凹部221e的内侧面与加热装置50的片材部51形成空间部S2。凹部221e的内侧面也相当于相对面Sb4,因此空间部S2设于相对面Sb4与切断装置54之间。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
接着,使用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在本变形例中,在片材主体部51a上未设置孔部51a1。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加热装置50以覆盖便座部20的右侧壁21b的内侧面即右内侧面Sb5的方式形成。即,本变形例的被覆面Sb3是对相反面Sb2及便座部20的右侧壁21b的内侧面即右内侧面Sb5进行组合的面。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密集部53及切断装置54设于被覆面Sb3中的与就座面Sb1的相反面Sb2以外的部位相对的位置。即,被覆面Sb3中的与切断装置54相对的部位即相对面Sb4是右内侧面Sb5。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加热装置50与相对面Sb4分离地配置。由此,在加热装置50与相对面Sb4之间设有空间部S3。在该情况下,在片材部51中的配置有切断装置54的部位的一面Ss1上未涂布粘接剂。
在本变形例中,密集部53及切断装置54设于被覆面Sb3中的与就座面Sb1的相反面Sb2以外的部位相对的位置。
由此,密集部53及切断装置54设于便座部20的被覆面Sb3中的与就座面Sb1的相反面Sb2以外的部位相对的位置。因此,抑制了由密集部53产生的热量向就座面Sb1传递。因此,即使在发热体52成为始终通电的状态的情况下,也抑制就座面Sb1的温度成为比较高的温度。因此,抑制了使用者就座于就座面Sb1时使用者感到不愉快。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
接着,使用图10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进行说明。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本变形例在被覆面Sb3中的与切断装置54相对的部位(右内侧面Sb5(相对面Sb4))设有多个凸部421d。
凸部421d设为从右内侧面Sb5突出。凸部421d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右内侧面Sb5上沿着上下方向排列设置。加热装置50的片材部51中的配置有切断装置54的部位的一面Ss1与多个凸部421d的顶端接触地配置。由此,由相互相邻的凸部421d与加热装置50的片材部51形成空间部S4。因此,空间部S4设于被覆面Sb3中的相对面Sb4与切断装置54之间。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1及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片材部551不具备突出部51b。因此,如图12所示,密集部553设于片材主体部551a。密集部553通过在片材主体部551a的右侧中央部密集地配置发热体552(形成密集发热体552a)而设置。另外,片材主体部551a不具备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孔部51a1。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切断装置54通过贯通孔551e,在片材部551的一面Ss1配置于与密集部553接触位置。由此,在加热装置50配置于被覆面Sb3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以切断装置54与被覆面Sb3直接接触的方式配置。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接着,使用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对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在本变形例中,在被覆面Sb3中的与切断装置54相对的部位(相对面Sb4)设有多个凸部621d。
凸部621d设为从相对面Sb4突出。凸部621d以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相对面Sb4上沿着切断装置54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排列设置。切断装置54与多个凸部621d的顶端直接接触地配置。由此,由相互相邻的凸部621d与切断装置54形成空间部S6。空间部S6设于相对面Sb4(被覆面Sb3)与切断装置54之间。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接着,使用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对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在本变形例中,在被覆面Sb3中的与切断装置54相对的部位(相对面Sb4)设有多个凹部721e。
凹部721e设为从相对面Sb4凹陷。凹部721e在相对面Sb4上沿着切断装置54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排列设置。切断装置54以覆盖多个凹部721e的方式配置加热装置50。由此,由凹部721e的内侧面与切断装置54形成空间部S7。凹部721e的内侧面也相当于相对面Sb4,因此空间部S7设于相对面Sb4与切断装置54之间。
<其他变形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便座装置的一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也能够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便座装置1也可以在安装部10的内部具备对人体的局部进行清洗的清洗装置。在该情况下,便座装置1作为对人体的局部进行清洗的温水清洗便座装置发挥作用。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片材部51设有孔部51a1,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不设置孔部51a1。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各变形例中,未设置孔部51a1,但也可以取而代之设置孔部51a1。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中,设有空间部S3,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不设置空间部S3。在该情况下,右内侧面Sb5(相对面Sb4)与片材部的一面Ss1接触,通过粘接剂等进行固定。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切断装置54使用温度保险丝54a而构成,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使用在规定温度下进行工作的恢复式热敏开关。在该情况下,可以设为不是自动恢复式而采用手动恢复式。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也可以在被覆面Sb3中的与切断装置54相对的部位(相对面Sb4)与加热装置50之间配置通过发泡体等设置的绝热部件。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各变形例中,也可以在切断装置54与片材主体部51a的第一面Ss3之间设置空间部或绝热部件。
另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变更片材部51、551、片材主体部51a、突出部51b、密集部53、553、孔部51a1、凸部121d、421d、621d、凹部221e、721e的位置或形状及就座面Sb1、相反面Sb2、被覆面Sb3、相对面Sb4的位置或大小和发热体52、552及切断装置54的配置。
Claims (7)
1.一种便座装置,具备:
便座部,所述便座部在上侧面具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就座面,并设为在内部形成空间;及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被配置为覆盖所述便座部的内侧面中的包含所述就座面的相反面的被覆面,并对所述就座面进行加热,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具备:
片材部,所述片材部设为片材状,以一面覆盖所述被覆面的方式配置,且所述片材部具备主体部;
发热体,所述发热体配置于所述片材部,通过通电而进行发热;
密集部,所述密集部是通过比其他部位密集地配置所述发热体,而设为发热量比所述其他部位大的部位,所述其他部位由所述主体部及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发热体构成;及
切断装置,所述切断装置配置于所述被覆面与所述密集部之间,并设为通过由所述密集部加热而能够电切断所述发热体的通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材部具备从所述主体部的周缘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以与所述主体部中的相当于所述片材部的另一面的第一面相对的方式使基端部弯曲,
所述密集部通过在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面相对的所述突出部的第二面密集地配置所述发热体而配置,
所述切断装置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密集部之间,以与所述密集部接触的方式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形成有在所述切断装置与所述被覆面之间贯通的孔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被覆面中的与所述切断装置相对的部位和所述加热装置之间设有空间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被覆面中的与所述切断装置相对的部位设有从所述被覆面突出的凸部,
所述加热装置的所述片材部处的所述切断装置配置在所述凸部的顶端,通过所述凸部与所述加热装置的所述片材部处的所述切断装置形成所述空间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被覆面中的与所述切断装置相对的部位设有凹部,
以覆盖所述凹部的方式配置所述加热装置的片材部处的所述切断装置,通过所述凹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加热装置的所述片材部处的所述切断装置形成所述空间部。
7.根据权利要求1~3、5、6中任一项所述的便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集部及所述切断装置设于与所述被覆面中的除所述就座面的相反面以外的部位相对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32782A JP6953842B2 (ja) | 2017-07-06 | 2017-07-06 | 便座装置 |
JP2017-132782 | 2017-07-0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15844U true CN209915844U (zh) | 2020-01-10 |
Family
ID=65357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61362.1U Active CN209915844U (zh) | 2017-07-06 | 2018-07-05 | 便座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53842B2 (zh) |
CN (1) | CN209915844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24730B2 (ja) | 2019-01-29 | 2022-08-24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給電制御装置及び給電制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67805B2 (ja) * | 2007-05-21 | 2012-07-0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暖房便座 |
JP6090704B2 (ja) * | 2012-09-27 | 2017-03-08 | Toto株式会社 | 暖房便座 |
JP6344641B2 (ja) * | 2014-03-17 | 2018-06-20 | Toto株式会社 | 暖房便座装置 |
-
2017
- 2017-07-06 JP JP2017132782A patent/JP6953842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7-05 CN CN201821061362.1U patent/CN209915844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953842B2 (ja) | 2021-10-27 |
JP2019013440A (ja) | 2019-01-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4155915A1 (ja) | ヒータ装置 | |
CN209915844U (zh) | 便座装置 | |
WO2011099310A1 (ja) | 便座装置 | |
JP4513301B2 (ja) | 暖房便座 | |
JP5929071B2 (ja) | 温水洗浄便座 | |
JP6101946B2 (ja) | 溶着装置 | |
JP4967805B2 (ja) | 暖房便座 | |
JP4635438B2 (ja) | 暖房便座 | |
CN108209692B (zh) | 加热座便 | |
JP2010063669A (ja) | 電磁誘導式暖房装置 | |
JP2007190319A (ja) | ヘアードライヤ | |
JP2008209110A (ja) | 瞬間湯沸かし器式の連続ヒータ | |
JP2008062016A (ja) | 暖房便座とそれを搭載したトイレ装置 | |
JP2005111153A (ja) | 暖房便座 | |
KR101273502B1 (ko) | 비데용 변기 시트 | |
JP2019088524A (ja) | 便座用の加熱装置および便座装置 | |
JP4513300B2 (ja) | 暖房便座 | |
JP2005144591A (ja) | ヒートナイフ | |
JP2008264198A (ja) | 便座装置 | |
JP2007252942A (ja) | 暖房便座 | |
JP2007186205A (ja) |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 |
JP2005116481A (ja) | 面状ヒーター | |
CN220212804U (zh) | 一种座圈发热控制装置及马桶 | |
KR200313236Y1 (ko) | 수조용 히터장치 | |
JP5029557B2 (ja) | 便座ヒ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便座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