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09981U - 燃气灶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气灶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09981U
CN209909981U CN201920436560.XU CN201920436560U CN209909981U CN 209909981 U CN209909981 U CN 209909981U CN 201920436560 U CN201920436560 U CN 201920436560U CN 209909981 U CN209909981 U CN 2099099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outer sleeve
gas stove
sleev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365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维维
王瑞兵
罗漫
方艺
阳星
易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gan Huagong Gaoli Electr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gan Huagong Gaoli Electr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gan Huagong Gaoli Electr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gan Huagong Gaoli Electr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365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099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099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099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气灶防护装置。该燃气灶防护装置:其支撑件包括支撑件主体和周向凸起,外套管包括相连接的外套管主体和内缩部,温度传感器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套管主体内,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能够测量锅具底部的温度;所述内缩部和所述支撑件主体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沿所述支撑件的轴向,所述外套管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件往复移动,所述弹性件支撑在所述周向凸起和所述外套管主体的上端之间。该燃气灶防护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实现了燃气灶防干烧的目的,提高了燃气灶燃烧的安全性。整体结构均匀,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降低噪音,并延长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燃气灶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气灶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日常家庭生活或者餐饮业中均经常用到燃气灶,但是经常会由于使用者的操作不当或粗心大意而引发安全事故,轻则由于忘记关闭燃气导致烧干锅,重则造成火灾,危及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具有良好的防干烧效果的燃气灶防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燃气灶防护装置,以在使用燃气灶的过程中,通过该燃气灶防护装置实现良好的防干烧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防护装置,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件主体和周向凸起,所述周向凸起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主体的上端;
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包括相连接的外套管主体和内缩部,所述外套管主体与所述内缩部之间形成套管台肩,所述周向凸起设置在所述外套管主体内,所述周向凸起和所述外套管主体的上端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套管台肩能够止挡所述周向凸起滑出所述外套管主体,所述内缩部外套在所述支撑件主体上;
温度传感器组件,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套管主体内,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与所述外套管主体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能够测量锅具底部的温度;
其中,所述内缩部和所述支撑件主体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沿所述支撑件的轴向,所述外套管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件往复移动,所述弹性件支撑在所述周向凸起和所述外套管主体的上端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相配合的导向凹槽和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凹槽设置在所述内缩部的内表面或所述支撑件主体的外表面,所述导向凸起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主体的外表面或所述内缩部的内表面,所述导向凹槽和所述导向凸起均沿所述支撑件的轴向延伸。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件主体上的所述导向凹槽或所述导向凸起延伸至所述周向凸起;
或所述支撑件主体上的所述导向凹槽或所述导向凸起延伸至与所述周向凸起间隔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导向凹槽和所述导向凸起的断面形状均为三角形、矩形或半圆形;
所述导向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凸起对称设置,所述导向凹槽与所述导向凸起一一对应地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燃气灶防护装置还包括防火罩,所述防火罩包括防火罩主体和防火罩内缩部,所述防火罩主体与所述防火罩内缩部之间连接有防火罩台肩;
所述防火罩主体套设在所述外套管主体上,且所述防火罩主体与所述外套管主体间隔设置;所述防火罩内缩部套设在所述内缩部上,所述防火罩台肩上设置有散热通孔,所述防火罩台肩与所述套管台肩固定连接;
采温柱,所述采温柱设置在所述外套管主体的上端,所述防火罩的上端位于所述采温柱的上表面的下方;
所述防火罩为抗氧化材料。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燃气灶防护装置还包括内套管,所述内套管设置在所述外套管内部,所述内套管的上端与所述外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套管的下端能够伸入所述支撑件主体,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内套管上;
所述支撑件还包括延伸管和卡接部,所述延伸管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主体的下端;
所述支撑件还包括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置在所述延伸管的外表面。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包括采温柱、热敏电阻、电线和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用于与所述燃气灶的开关电连接,所述采温柱设置在所述外套管的上端,所述内套管的上端通过所述采温柱与所述外套管相连接;
所述内套管为绝缘内套管。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热敏电阻设置在所述内套管内,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采温柱相接触,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电线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线的另一端从所述支撑件主体伸出并与所述连接器电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件为阶梯形支撑管,所述阶梯形支撑管包括相连接的支撑管主体和外扩管,所述外扩管的管壁相对于所述支撑管主体的管壁沿周向向外凸出,所述外扩管与所述支撑管主体之间连接有所述周向凸起,所述外扩管和所述周向凸起设置在所述外套管主体内,所述支撑管主体的下端能够伸出所述内缩部;
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伸入所述外扩管并抵接所述周向凸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线的外表面套设有玻纤硅胶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防护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实现了燃气灶防干烧的目的,提高了燃气灶燃烧的安全性。此外,整体结构均匀,避免结构上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易于加工装配,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提高支撑件与外套管之间相对滑动的顺滑度,进而有利于降低噪音,并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该燃气灶防护装置的质感,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燃气灶防护装置的第一状态下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燃气灶防护装置的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燃气灶防护装置的第一状态下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燃气灶防护装置的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燃气灶防护装置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燃气灶防护装置的内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燃气灶防护装置的防火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燃气灶防护装置的温度传感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支撑件;10-支撑件主体;11-周向凸起;13-卡接部; 2-外套管;20-外套管主体;21-内缩部;22-套管台肩;3-温度传感器组件;30-采温柱;31-热敏电阻;32-电线;33-连接器;34-玻纤硅胶套;4-导向凹槽;5-导向凸起;6-防火罩;60-防火罩主体;61-防火罩内缩部;62-防火罩台肩;63-散热通孔;7-内套管;8-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防护装置;图1 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防护装置的第一状态下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具体示出了闲置状态下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防护装置的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示出了使用状态下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防护装置的第一状态下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具体地,为了更清楚地表达结构特征,省略了温度传感器组件中的其他部件,仅保留了温度传感器组件的采温柱和热敏电阻;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防护装置的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防护装置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防护装置的内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防护装置的防火罩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防护装置的温度传感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3均为剖视图,为了更清楚得显示结构,省略了剖面线。
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防护装置,适用于燃气灶防干烧。
参见图1-图8所示,燃气灶防护装置,包括:支撑件1,支撑件 1包括支撑件主体10和周向凸起11,周向凸起11连接在支撑件主体10的上端。可选地,一个周向凸起11连接在支撑件主体10的上端,且该一个周向凸起11连续地凸出于支撑件主体10的周向;或多个周向凸起间隔地连接在支撑件主体10的上端的周向。
外套管2,外套管2包括相连接的外套管主体20和内缩部21,外套管主体20与内缩部21之间形成套管台肩22,周向凸起11设置在外套管主体20内,周向凸起11和外套管主体20的上端之间连接有弹性件8,套管台肩22能够止挡周向凸起11滑出外套管主体20,内缩部21外套在支撑件主体10上。外套管2能够相对于支撑件1 上下滑动,当外套管2的套管台肩22与周向凸起11相抵接的时候,就是外套管2能够相对于支撑件1向上滑动的极限位置。
可选地,外套管主体20、内缩部21和支撑件主体10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外套管主体20、内缩部21和支撑件主体10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多边形。
温度传感器组件3,温度传感器组件3设置在外套管主体20内,且温度传感器组件3与外套管主体20相连接,温度传感器组件3能够测量锅具底部的温度;将温度传感器组件3设置在外套管主体20 内,能够保护温度传感器不被燃气灶的灶火烧坏,且能够保证温度传感器测量的锅具底部的温度更加精确。
其中,内缩部21和支撑件主体10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沿支撑件1的轴向,外套管2能够相对于支撑件1往复移动,弹性件8支撑在周向凸起11和外套管主体20的上端之间。通过设置导向结构,可以防止外套管2相对于支撑件1发生周向转动,保证外套管2能够沿着支撑件1的轴向移动,保证了该燃气灶防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该燃气灶防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将支撑件主体10的下端固定在燃气灶上。在闲置状态下,在弹性件8的作用下,外套管2相对于支撑件1具有向上移动的趋势,同时使周向凸起11抵接套管台肩22,从而使外套管2和支撑件1之间形成轴向限位,避免外套管2和支撑件1在轴向脱开。在使用状态下,锅具的底部压住外套管主体20,在锅具的重力作用下,外套管2相对于支撑件1向下移动,当锅具的底部位置确定时,外套管2与支撑件1也随之相对静止,弹性件8 能够支撑在外套管2和支撑件1之间,通过外套管2中的温度传感器组件3测量锅具底部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用于控制燃气灶的开关,具体地,当温度传感器测量到的锅具底部的温度过高,则立即切断燃气灶的燃气燃烧,实现了燃气灶防干烧的目的,提高了燃气灶燃烧的安全性。
其中值得强调的是,该燃气灶防护装置通过将导向结构设置在内缩部21与支撑件主体10之间,一方面使弹性件8相对于导向结构在上下方向分布,从而提高了支撑件主体10的径向空间利用率,避免弹性件8和导向结构沿弹性件8的径向方向分布,从而避免外套管2的径向尺寸过大,进而提高了燃气灶防护装置的整体结构均匀性;另一方面通过直接在内缩部21与支撑件主体10之间设置导向结构,也就是说,导向结构的一部分与内缩部21一体成型,导向结构的另一部分与支撑件主体10一体成型,相较于通过单独加工结构复杂的衬片以实现导向的方案,一体成型便于加工,且无需另外加工结构复杂的配件,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由于支撑件1和外套管2通常是通过拉伸工艺加工而成,所以,支撑件主体10的外表面较光滑,通过在支撑件主体10和收缩部之间设置导向结构,有利于提高支撑件1 与外套管2之间相对滑动的顺滑度,进而有利于降低噪音,并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该燃气灶防护装置的质感,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实施例中的燃气灶防护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实现了燃气灶防干烧的目的,提高了燃气灶燃烧的安全性。此外,整体结构均匀,避免结构上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易于加工装配,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提高支撑件1与外套管2之间相对滑动的顺滑度,进而有利于降低噪音,并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该燃气灶防护装置的质感,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导向结构包括相配合的导向凹槽4和导向凸起5,导向凹槽4设置在内缩部21的内表面或支撑件主体10的外表面,导向凸起5设置在支撑件主体10的外表面或内缩部21的内表面,导向凹槽4和导向凸起5均沿支撑件1的轴向延伸。也就是说,内缩部21的内表面设置导向凹槽4,支撑件主体10的外表面设置导向凸起5,导向凸起5与导向凹槽4配合连接,从而实现外套管2与支撑件1之间的定向滑动;或内缩部21的内表面设置导向凸起5,支撑件主体10的外表面设置导向凹槽4,导向凸起5与导向凹槽4 配合连接,从而实现外套管2与支撑件1之间的定向滑动。
由于导向凹槽4与导向凸起5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因而便于与内缩部21和支撑件主体10一体成型。可选地,导向凹槽4与导向凸起5之间是过渡配合,既能够保证配合的紧密性,又能够满足对顺滑的要求。
可选地,外套管主体20为直管,外套管主体20的内径为10.5 ±0.05mm,内缩部21的内径为8.3±0.1mm,内缩部21的轴向长度为5~6mm。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支撑件主体10上的导向凹槽4或导向凸起5延伸至周向凸起11,相应地,内缩部21上的导向凸起5和导向凹槽4延伸至套管台肩22,从而能够增大导向凸起5与导向凹槽4 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支撑件1和外套管2相对滑动的稳定性。
或支撑件主体10上的导向凹槽4或导向凸起5延伸至与周向凸起11间隔设置,相应地,内缩部21上的导向凸起5和导向凹槽4延伸至与套管台肩22间隔设置,从而便于在加工导向凸起5与导向凹槽4的时候,避让套管台肩22和周向凸起11。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导向凹槽4和导向凸起5的断面形状均为三角形、矩形或半圆形等;
导向凸起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向凸起5对称设置,导向凹槽 4与导向凸起5一一对应地设置,通过对称设置两个导向凸起5和相应地对称设置两个导向凹槽4,进一步提高了导向结构的导向稳定性。且相较于设置多个导向凸起5的技术方案,还能够降低加工难度和安装精度,从而有利于控制成本。
可选地,导向凹槽4沿支撑件主体10的径向的深度的范围为 0.8~1.5mm,导向凹槽4沿支撑件主体10的轴向延伸,且导向凹槽4 在支撑件主体10的轴向上的长度范围为20~27mm,导向凹槽4沿支撑件主体10的周向延伸1~2mm。
可选地,导向凸起5沿内缩部21的径向的深度的范围为 0.8~1.5mm,导向凸起5沿内缩部21的周向延伸,且导向凸起5在内缩部21的轴向上的长度范围为3~6mm,导向凸起5沿内缩部21 的周向延伸1~2mm。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燃气灶防护装置还包括防火罩6,防火罩6包括防火罩主体60和防火罩内缩部61,防火罩主体60与防火罩内缩部61之间连接有防火罩台肩62;可选地,防火罩主体60的截面形状与外套管主体20的截面形状相同,防火罩内缩部61的截面形状与内缩部21的截面形状相同。
防火罩主体60套设在外套管主体20上,且防火罩主体60与外套管主体20间隔设置;防火罩内缩部61套设在内缩部21上,防火罩台肩62上设置有散热通孔63,防火罩台肩62与套管台肩22固定连接;从而当外套管2沿支撑件1的轴向往复移动的时候,防火罩6 随外套管2一起移动。此外,通过设置散热通孔63,能够提高防火罩6内部的空气流通速度,利于防火罩6内部散热,从而有利于保护温度传感器组件3,进而有利于提高测温的准确性。
此外,采温柱30设置在外套管主体20的上端,沿上下方向,防火罩6的上端位于采温柱30的上表面的下方;换句话说,在上下方向,防火罩6的上端和采温柱30的上表面有间距。从而当采温柱30 与锅具的底部就接触的时候,锅具的底部仅能接触到采温柱30的上表面,而不能接触到防火罩6的上端,从而避免防火罩6由于长期与高温的锅具底部接触,进而有利于延长防火罩6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设置散热通孔63,能够加快空气流通散热,确保采温柱30部位不聚热,保证测量温度真实准确实时。
可选地,弹性件8支撑在采温柱30与导向凸起5之间,从而在弹性件8的作用下采温柱30能够与锅具的底部紧密接触,提高了采温柱30采温的即时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的感温组件与采温柱30接触,即可精准地测量锅具底部的温度。
可选地,采温柱30的材料为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材料,温度传导快,能够快速精准地反馈锅具底部的温度。
防火罩6为抗氧化材料,能够保证在燃气灶火焰的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使用不变色,外观好,同时能够有效保护外套管2内部的温度传感器组件3。
可选地,防火罩主体60的外径为外套管主体20的外径的1.5~2 倍。可选地,防火罩主体60的轴向长度比外套管主体20的轴向长度短0.3~1mm。采温柱30的上表面向上凸出于防火罩主体60的上端边缘0.3~5mm。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燃气灶防护装置还包括内套管7,内套管7设置在外套管2内部,内套管7的上端与外套管2的上端固定连接,内套管7的下端能够伸入支撑件主体10,弹性件8套设在内套管7上;通过设置内套管7,能够为弹性件8的内表面提供支撑,从而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弹性件8出现扭曲现象,提高了该燃气灶防护装置在伸缩功能的稳定性。
支撑件1还包括延伸管和卡接部13,延伸管的上端连接在支撑件主体10的下端,支撑件1还包括卡接部13,卡接部13设置在延伸管的外表面,通过设置延伸管和卡接部13,便于可靠连接防护装置与燃气灶。
可选地,卡接部13为金属圆环,金属圆环的径向厚度为 1~1.5mm,金属圆环铆接在距离延伸管的下端边缘8~15mm处。
可选地,内套管7的上端与外套管2的上端可以通过采温柱30 固定连接,也可以直接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温度传感器组件3包括采温柱30、热敏电阻31、电线32和连接器33,连接器33用于与燃气灶的开关电连接,采温柱30设置在外套管2的上端,内套管7的上端通过采温柱30与外套管2相连接;
热敏电阻31设置在内套管7内,热敏电阻31与采温柱30相接触,热敏电阻31与电线32的一端电连接,电线32的另一端从支撑件主体10伸出并与连接器33电连接;
内套管7为绝缘内套管,进一步地,内套管7的材质还可以为耐高温材质,进而有利于保护温度传感器组件3的线路安全。
可选地,热敏电阻31为NTC热敏电阻31(负系数热敏电阻),电线32与热敏电阻31通过电阻焊接或共接端子压接,连接器33为快速插接件,从而通过快速插接件可以与外界线路快速便利地连接,符合标准化的原则。
可选地,采温柱30包括基柱及同心设置在基柱上的内环和外环,基柱的外径范围为8~12mm,基柱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为0.3~1mm,外环的外径比基环的外径小0.3~0.5mm,外环的径向厚度的范围为 0.8~1.0mm,外环在上下方向的长度范围为2.5~3mm,内环的径向厚度的范围为0.7~1.5mm,内环在上下方向的长度范围为5~8mm。内套管7套设在采温柱30的内环上,外套管2套设在采温柱30的外环上,弹性件8设置在采温柱30的内环和外环之间。
可选地,热敏电阻31的玻珠设置在采温柱30的内环中并与采温柱30的基柱相贴合。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电线32的外表面套设有玻纤硅胶套34,可以避免多个电线32之间发生混电现象,保证了该燃气灶防护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支撑件1为阶梯形支撑管,阶梯形支撑管包括相连接的支撑管主体和外扩管,外扩管的管壁相对于支撑管主体的管壁沿周向向外凸出,外扩管与支撑管主体之间连接有周向凸起11,外扩管和周向凸起11设置在外套管主体20内,支撑管主体的下端能够伸出内缩部21;
弹性件8的下端伸入外扩管并抵接周向凸起11,通过设置外扩管,从而避免弹性件8相对于周向凸起11发生径向滑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燃气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件主体和周向凸起,所述周向凸起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主体的上端;
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包括相连接的外套管主体和内缩部,所述外套管主体与所述内缩部之间形成套管台肩,所述周向凸起设置在所述外套管主体内,所述周向凸起和所述外套管主体的上端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套管台肩能够止挡所述周向凸起滑出所述外套管主体,所述内缩部外套在所述支撑件主体上;
温度传感器组件,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套管主体内,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与所述外套管主体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能够测量锅具底部的温度;
其中,所述内缩部和所述支撑件主体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沿所述支撑件的轴向,所述外套管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件往复移动,所述弹性件支撑在所述周向凸起和所述外套管主体的上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相配合的导向凹槽和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凹槽在设置所述内缩部的内表面或所述支撑件主体的外表面,所述导向凸起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主体的外表面或所述内缩部的内表面,所述导向凹槽和所述导向凸起均沿所述支撑件的轴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主体上的所述导向凹槽或所述导向凸起延伸至所述周向凸起;
或所述支撑件主体上的所述导向凹槽或所述导向凸起延伸至与所述周向凸起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凹槽和所述导向凸起的断面形状均为三角形、矩形或半圆形;
所述导向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凸起对称设置,所述导向凹槽与所述导向凸起一一对应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火罩,所述防火罩包括防火罩主体和防火罩内缩部,所述防火罩主体与所述防火罩内缩部之间连接有防火罩台肩;
所述防火罩主体套设在所述外套管主体上,且所述防火罩主体与所述外套管主体间隔设置;所述防火罩内缩部套设在所述内缩部上,所述防火罩台肩上设置有散热通孔,所述防火罩台肩与所述套管台肩固定连接;
采温柱,所述采温柱设置在所述外套管主体的上端,所述防火罩的上端位于所述采温柱的上表面的下方;
所述防火罩为抗氧化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气灶防护装置还包括内套管,所述内套管设置在所述外套管内部,所述内套管的上端与所述外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套管的下端能够伸入所述支撑件主体,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内套管上;
所述支撑件还包括延伸管和卡接部,所述延伸管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主体的下端;
所述支撑件还包括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置在所述延伸管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包括采温柱、热敏电阻、电线和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用于与所述燃气灶的开关电连接,所述采温柱设置在所述外套管的上端,所述内套管的上端通过所述采温柱与所述外套管相连接;
所述内套管为绝缘内套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敏电阻设置在所述内套管内,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采温柱相接触,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电线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线的另一端从所述支撑件主体伸出并与所述连接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为阶梯形支撑管,所述阶梯形支撑管包括相连接的支撑管主体和外扩管,所述外扩管的管壁相对于所述支撑管主体的管壁沿周向向外凸出,所述外扩管与所述支撑管主体之间连接有所述周向凸起,所述外扩管和所述周向凸起设置在所述外套管主体内,所述支撑管主体的下端能够伸出所述内缩部;
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伸入所述外扩管并抵接所述周向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的外表面套设有玻纤硅胶套。
CN201920436560.XU 2019-04-02 2019-04-02 燃气灶防护装置 Active CN2099099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6560.XU CN209909981U (zh) 2019-04-02 2019-04-02 燃气灶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6560.XU CN209909981U (zh) 2019-04-02 2019-04-02 燃气灶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09981U true CN209909981U (zh) 2020-01-07

Family

ID=69034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36560.XU Active CN209909981U (zh) 2019-04-02 2019-04-02 燃气灶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099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9841A (zh) * 2019-04-02 2019-06-18 孝感华工高理电子有限公司 燃气灶防护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9841A (zh) * 2019-04-02 2019-06-18 孝感华工高理电子有限公司 燃气灶防护装置
CN109899841B (zh) * 2019-04-02 2024-04-26 孝感华工高理电子有限公司 燃气灶防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9841B (zh) 燃气灶防护装置
CN209909981U (zh) 燃气灶防护装置
US20150164274A1 (en) Electric waffle maker or steak grill
US10206424B1 (en) Radiant heating system for vaporizing tobacco and method of use
CN208568104U (zh) 一种ntc测温探头
CN108663134A (zh) 一种ntc测温探头
CN216769495U (zh) 中心火盖及燃气灶
CN109974037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测温装置
CN215573425U (zh) 一种灶具防干烧用温度传感器及灶具
CN211526489U (zh) 一种电磁炉
CN216012509U (zh) 一种灶具用温度传感器
CN208463876U (zh) 烹饪锅具及烹调器
CN216483574U (zh) 燃气灶防干烧温度探头
CN214501322U (zh) 一种点火枪的出火装置及点火枪
CN218330331U (zh) 一种带位移控制开关的温度传感器
CN206621251U (zh) 煎烤机
CN210921503U (zh) 一种奶茶电炉
CN210035579U (zh) 发热丝保护装置
CN213686815U (zh) 中间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灶具
CN206365773U (zh) 感温杯及电压力锅
CN217605141U (zh) 一种防干烧传感器及燃气灶
CN218239104U (zh) 一种隔热增强型燃气灶防干烧温度传感器
CN217685159U (zh) 温控组件及具有该温控组件的灶具燃烧器
CN213816501U (zh) 一种带温度反馈的充电插头
CN105611015A (zh) 一种防滑落、抗辐射、带点火器的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