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99688U - 姿势矫正带 - Google Patents

姿势矫正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99688U
CN209899688U CN201920118764.9U CN201920118764U CN209899688U CN 209899688 U CN209899688 U CN 209899688U CN 201920118764 U CN201920118764 U CN 201920118764U CN 209899688 U CN209899688 U CN 2098996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stretchable
band
posture correction
bel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187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青木司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99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9968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姿势矫正带,靠背部紧凑,并且易于佩戴在身上且分别利用左右的伸缩带简单且可靠地调整施加于肩膀的矫正力。所述姿势矫正带具备:具有伸缩性的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靠背部(12),分别连接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的基部且位于脊背侧;以及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及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设置于靠背部(12),分别穿过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并再次绕到身体的前侧,在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的前端部分别具备用于互相连结的连结用公侧面扣件(11a2)或作为连结用母侧连结部件的连结用母侧面扣件(11b2)。

Description

姿势矫正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佩戴在身上矫正姿势的姿势矫正带。
背景技术
若因驼背或前屈姿势的习惯及持续而背肌弯曲,则不仅带来姿势或姿态变差这样的美貌方面的很大影响,而且在成为肩椎炎、腰痛的原因等健康方面也会带来很大影响。因此,防止背肌的弯曲或者伸展弯曲的背肌,对于身体而言具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始终注意姿势并维持背肌伸展的正确的姿势并不是容易的事。
因此,为了维持正确的姿势,作为姿势矫正带,本件申请人也一直以来申请了姿势矫正带的专利(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2。),并且其他公司也提出了各种方案(例如,参考专利文献3、4。)。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287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14889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15080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17456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2中所记载的姿势矫正带的靠背部为网眼结构且通气性优异,在使用感或使用便利性等方面完全没有问题,但是由于是一种左右各自的伸缩带穿过靠背部的中央的结构,因此缺乏紧凑性。
并且,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姿势矫正带省略了靠背部,将伸缩带本身连结而构成,但是无法调整穿过肩膀的带(专利文献3中为第一侧部带41及第二侧部带42)的长度,因此根据使用者的身高或体形、体格、性别等,存在难以确保使用者喜好或最佳的矫正力的问题。
并且,专利文献4中所记载的姿势矫正带不仅在胸带前端部,在肩带前端部也设置有面扣件等连结部件,因此能够确保使用者喜好或最佳的矫正力,但是存在肩带的安装麻烦或在使用中肩带脱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是着眼于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靠背部紧凑,并且易于佩戴在身上且分别利用左右的伸缩带能够简单且可靠地调整施加于肩膀的矫正力的姿势矫正带。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姿势矫正带,其中,具备:具有伸缩性的左右分别的伸缩带;靠背部,分别连接有该左右分别的伸缩带的基部,穿戴时位于身体的脊背侧;及左右分别的带方向转换部,设置于所述靠背部,分别穿过所述左右分别的伸缩带,并再次绕到身体的前侧,所述左右分别的伸缩带在穿戴时从所述靠背部分别穿过左右肩部的上方之后,穿过身体左右的前侧及腋部的下方并返回到脊背侧,在所述左右分别的伸缩带的前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互相连结的连结用公侧连结部件或连结用母侧连结部件。
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姿势矫正带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左右分别的伸缩带内,前端部设置有所述连结用公侧连结部件的伸缩带的一部分中,设置有用于临时固定所述连结用公侧连结部件的临时固定用母侧连结部件,另一方面,在所述左右分别的伸缩带内,前端部设置有所述连结用母侧连结部件的伸缩带的前端部的背侧中设置有临时固定用母侧连结部件,并且在该伸缩带的一部分中,设置有用于临时固定所述临时固定用母侧连结部件的临时固定用公侧连结部件。
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姿势矫正带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左右分别的带方向转换部利用伸缩率小于所述左右分别的伸缩带的伸缩率且几乎不伸缩的左右分别的非伸缩带连结于所述靠背部,所述左右分别的伸缩带彼此所成的角度为80度±5度,另一方面,所述左右分别的非伸缩带彼此所成的角度为110度±5度。
实用新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姿势矫正带中,在使用姿势矫正带时,左右分别的伸缩带从脊背侧的靠背部分别穿过左右肩部的上方之后,穿过身体左右的前侧及腋部的下方并返回到脊背侧,并且分别穿过左右分别的带方向转换部转换方向,并再次绕到身体的前侧,并且能够利用左右分别的伸缩带的前端部的连结用公侧连结部件和连结用母侧连结部件来连结。
其结果,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姿势矫正带,能够使靠背部紧凑,并且无需保留胸带以及肩带,因此能够简单地佩戴在身上。并且,通过调整左右各自的伸缩带的基部至带方向转换部的长度,能够简单且可靠地调整伸缩带的穿过肩膀的部分的弹性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中的左右的伸缩带前端连结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中的左右的伸缩带前端连结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3是不使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中的左右的伸缩带前端分别穿过带方向转换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不使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中的左右的伸缩带前端分别穿过带方向转换部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5是分别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中的左右的伸缩带前端临时固定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分别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中的左右的伸缩带前端临时固定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7是表示将临时固定状态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佩戴在两个肩膀为止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佩戴临时固定状态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之后,对左右的伸缩带前端分别解除临时固定状态而拉伸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以如图7及图8所示的顺序完成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的佩戴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通过以如图7及图8所示的顺序佩戴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作用于身体的拉伸力或矫正力的状态等的主视图。
图11中,图11的(a)、图11的(b)分别是表示佩戴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之前的驼背的状态等的侧视图、表示通过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的佩戴而脊柱伸展的状态等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姿势矫正带,
11a:右侧伸缩带,
11a1:基部,
11a2:连结用公侧面扣件(连结用公侧连结部件),
11a3: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临时固定用母侧连结部件),
11b:左侧伸缩带,
11b1:基部,
11b2:连结用母侧面扣件(连结用母侧连结部件),
11b3: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临时固定用母侧连结部件),
11b4:临时固定用公侧面扣件(临时固定用公侧连结部件),
11c:右侧尼龙带(非伸缩带),11d:左侧尼龙带(非伸缩带),
12:靠背部,
12a:上侧右倾斜边,
12b:上侧左倾斜边,
12c:下侧右倾斜边,
12d:下侧左倾斜边,
13a:右侧带方向转换部,
13b:左侧带方向转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进行说明。但是,下述说明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下述说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
如图1~图6等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1构成为主要具备:作为左右分别的伸缩带的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靠背部12;作为左右分别的带方向转换部的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及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以及作为左右分别的带方向转换部的非伸缩带,即右侧尼龙带11c及左侧尼龙带11d等。
(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
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分别由聚氨酯制等增强橡胶以网眼状编入到聚酯制等的布料而成的弹性网眼布料所构成,利用其拉伸力将左右的肩甲骨朝向脊柱拉紧或者向下方伸展背肌等发挥矫正力,如图1~图6等所示,基部11a1、11b1缝合在靠背部12而连结。另外,右侧伸缩带11a为佩戴在身上时穿过右肩膀的伸缩带,左侧伸缩带11b为佩戴在身上时穿过左肩膀的伸缩带。
(右侧伸缩带11a)
如图1或图3等所示,在右侧伸缩带11a的前端部表侧即佩戴在身上并与左侧伸缩带11b连结时与身体对置的一侧设置有连结用公侧面扣件11a2作为连结用公侧连结部件。
并且,在如后述的图8或图9等所示那样将姿势矫正带1佩戴在身上时,在与右侧伸缩带11a的表侧的右侧的例如锁骨与腋部的下方的中间程度的高度相当的位置上,如图1或图3等所示,设置有用于将右侧伸缩带11a前端的连结用公侧面扣件11a2如图5或图6等所示那样进行临时固定的临时固定用母侧连结部件即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a3。
(左侧伸缩带11b)
相对于此,如图1或图4等所示,在左侧伸缩带11b的前端部背侧即将姿势矫正带1佩戴在身上并与右侧伸缩带11a连结时不与身体对置的一侧中,设置有与右侧伸缩带11a的连结用公侧面扣件11a2连结的连结用母侧连结部件即连结用母侧面扣件11b2。
并且,如图2或图3等所示,在左侧伸缩带11b前端部的表侧即佩戴在身上时与身体对置的一侧中,设置有作为临时固定用母侧连结部件的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b3。
因此,在穿戴姿势矫正带1时,如图2等所示,左侧伸缩带11b的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b3会与穿戴者的胸部或腹部等接触,但是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b3比公侧面扣件柔软,因此即使因左侧伸缩带11b的拉伸力而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b3强力与穿戴者的胸部或腹部等身体接触,也能够防止对穿戴感等带来坏影响。
另外,在如后述的图8或图9等所示那样将姿势矫正带1佩戴在身上时,在与左侧伸缩带11b的表侧的左侧的例如锁骨与腋部的下方的中间程度的高度相当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将左侧伸缩带11b前端部的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b3如图5或图6等所示那样进行临时固定的临时固定用公侧连结部件即临时固定用公侧面扣件11b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等所示,在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的长度方向上,为了调整体格或矫正力(拉伸力)等,设为左侧伸缩带11b的连结用母侧面扣件11b2最长,右侧伸缩带11a的连结用公侧面扣件11a2次长,以临时固定为目的的右侧伸缩带11a的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a3或左侧伸缩带11b的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b3及临时固定用公侧面扣件11b4最短,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靠背部12、右侧尼龙带11c、左侧尼龙带11d)
如图1~图6等所示,靠背部12是将以布料为基材并涂布或含浸了合成树脂的周知的合成皮革或人工皮革等软质材料,为了在穿戴时使双臂容易穿过而形成为将菱形形状的上下2个角部切除为较小而成的不规则的6边形并沿着其轮廓进行表背例如2张缝合而形成,并且构成为具有上侧右倾斜边12a、上侧左倾斜边12b、下侧右倾斜边12c、下侧左倾斜边12d。
在此,如图1~图6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靠背部12中,关于将上下2个角部切除成较小之前的靠背部12的形状的菱形形状,上侧右倾斜边12a与上侧左倾斜边12b所成的角度大于下侧右倾斜边12c与下侧左倾斜边12d所成的角度,并不是对称的菱形形状。
在上侧右倾斜边12a上以右侧伸缩带11a沿相对于上侧右倾斜边12a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缝合并固定有右侧伸缩带11a的基部11a1,另一方面,在上侧左倾斜边12b上以左侧伸缩带11b沿相对于上侧左倾斜边12b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缝合并固定有左侧伸缩带11b的基部11b1。
在下侧右倾斜边12c上,以从相对于下侧右倾斜边12c正交的方向稍微朝向公侧倾斜的方式缝合并固定有右侧尼龙带11c的基部,该右侧尼龙带11c为伸缩率小于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的伸缩率且几乎不伸缩,并且拉伸强度大的右侧非伸缩带,另一方面,在下侧左倾斜边12d上,与右侧尼龙带11c同样地,以从相对于下侧左倾斜边12d正交的方向稍微朝向公侧倾斜的方式缝合并固定有左侧尼龙带11d的基部,该左侧尼龙带11d为与右侧尼龙带11c同样地伸缩率小于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的伸缩率且几乎不伸缩的左侧非伸缩带。
而且,在右侧尼龙带11c前端设置有与右侧伸缩带11a的宽度几乎相同或者具有该宽度前后的内宽的ロ字形状的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另一方面,在左侧尼龙带11d前端设置有与左侧伸缩带11b的宽度几乎相同或者具有该宽度前后的内宽的ロ字形状的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
而且,如图4所示,在将该姿势矫正带1佩戴在身上时,为了使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从右左的肩膀上难以滑落,右侧伸缩带11a与左侧伸缩带11b所成的角度θ1例如以80度±5度即75度~85度的范围且不超过90度地缝合并固定于靠背部12。
相对于此,如图4所示,为了穿过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及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而容易绕到身体的前侧,且使绕到身体的前侧的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穿过大致胸部下方的肋骨的上方尽量不下降至腹部,并且能够可靠地确保姿势矫正带1的使用便利性或穿戴感、矫正力等,右侧尼龙带11c与左侧尼龙带11d所成的角度θ2例如以110度±5度即105度~115度的范围缝合并固定于靠背部12。
即,右侧尼龙带11c与左侧尼龙带11d所成的角度θ2以超过右侧伸缩带11a与左侧伸缩带11b所成的角度θ1及90度地缝合并固定于靠背部12,从而提高姿势矫正带1的使用便利性或穿戴感、矫正力等。
(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及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
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及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是将所谓的聚醛制等塑料(合成树脂)制或铝等轻质金属的硬质材料形成为扁平的长方形状且4角为圆角的ロ字形状等并分别安装于右侧尼龙带11c和左侧尼龙带11d的前端部而获得,其分别具有带穿过部13a1、13b1,以便能够分别顺畅地(圆滑地)穿过右侧伸缩带11a或左侧伸缩带11b来调整长度,并且还能够转换方向。
因此,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及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通过使右侧伸缩带11a或左侧伸缩带11b分别穿过带穿过部13a1、13b1,而使从靠背部12分别穿过右左肩部的上方之后穿过身体右左的前侧及腋部的下方并返回到脊背侧的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分别如图1及图2等所示那样再次绕到身体的前侧,由此如图1或图2、图3、图4等所示那样在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各自的中途折返而能够转换方向,并且,通过适当改变穿过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及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的右侧伸缩带11a和左侧伸缩带11b的长度而能够调节施加于左右肩膀或肩甲骨、脊柱等的矫正力或拉伸力。
<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1的使用方法>
接着,对不使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1而保管时或携带时、以及使用方法的一例、对身体的作用等进行说明。
(不使用姿势矫正带1而保管时或携带时等)
在保管姿势矫正带1时等不使用时,例如,如图1及图2所示,与佩戴状态相同,即,可以以使右侧伸缩带11a和左侧伸缩带11b分别穿过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和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并将右侧伸缩带11a前端的公侧面扣件11a2贴附于左侧伸缩带11b前端的连结用母侧面扣件11b2的状态,或者,如图3或图4所示,不使右侧伸缩带11a和左侧伸缩带11b分别穿过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和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的状态保管或携带,但是,在此如图5及图6所示,将右侧伸缩带11a前端的公侧面扣件11a2贴附于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a3而使其成为临时固定状态,另一方面,将左侧伸缩带11b前端的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b3贴附于临时固定用公侧面扣件11b4而使姿势矫正带1整体成为大致8字的临时固定状态为宜。
这是因为,若比较图5及图6所示的8字的临时固定状态的姿势矫正带1和如图1及图2所示佩戴状态的姿势矫正带1,则在图5及图6所示的8字的临时固定状态的姿势矫正带1的情况下,伸缩带所形成的环为右侧伸缩带11a所形成的环和左侧伸缩带11b所形成的环这2个。相对于此,如图1及图2所示,在佩戴状态的姿势矫正带1的情况下,再加上右侧伸缩带11a和左侧伸缩带11b所形成的环,是3个,因此图5及图6所示的8字的临时固定状态的姿势矫正带1的状态简单,且从该状态容易折叠或弄圆。并且是因为,如后述,在佩戴姿势矫正带1时非常方便且轻松。
并且,图3及图4所示的不使左右分别的伸缩带11a、11b前端穿过带方向转换部13a、13b的状态为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长的状态且容易散乱,因此保管或携带时不适合,并且,在佩戴姿势矫正带1时,需要使伸缩带11a、11b前端分别穿过带方向转换部13a、13b,因此从这些方面等考虑,以图5及图6所示的8字的临时固定状态的姿势矫正带1为基础进行折叠或弄圆等而保管或携带是方便的。
(姿势矫正带1的佩戴)
接着,在佩戴姿势矫正带1时,使用者例如如图5及图6所示,用手抓握使右侧伸缩带11a前端的公侧面扣件11a2或左侧伸缩带11b前端的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b3成为临时固定状态而姿势矫正带整体成为大致8字的临时固定状态的姿势矫正带1,首先,如图7所示,使右手穿过8字的临时固定状态的右侧伸缩带11a所形成的环,并且使左手穿过左侧伸缩带11b所形成的环。
接着,如图7所示,以使临时固定状态的姿势矫正带1的右侧伸缩带11a穿过右肩与头部根底之间的右侧锁骨或右腋部的下方等的方式使其移动,另一方面,以使临时固定状态的左侧伸缩带11b穿过左肩与头部根底之间的左侧锁骨或左腋部的下方等的方式使其移动。
另外,若如以上那样使姿势矫正带1的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移动,则靠背部12在左右的肩甲骨之间移动。
接着,例如如图8所示,穿戴者用右手等将右侧伸缩带11a前端的公侧面扣件11a2从临时固定的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a3上剥离,另一方面,用左手等将左侧伸缩带11b前端的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b3从临时固定的临时固定用公侧面扣件11b4上剥离,进而,用右手等拉伸右侧伸缩带11a前端,另一方面,用左手等拉伸左侧伸缩带11b前端,使右侧伸缩带11a前端及左侧伸缩带11b前端绕到自己身体的前侧,并且调整右侧伸缩带11a前端及左侧伸缩带11b前端从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及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的伸出量来进行施加于肩膀或脊柱的拉伸力即负荷的调整。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1,与专利文献3的姿势矫正带不同,通过调整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各自的基部11a1、11b1至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及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的长度,能够简单地调整施加于右左各自的肩膀或脊柱等的矫正力或拉伸力即负荷。
然后,如图9所示,将右侧伸缩带11a前端的公侧面扣件11a2贴附于左侧伸缩带11b前端的连结用母侧面扣件11b2中的适当的矫正力或拉伸力的位置而牢固地连结,从而完成姿势矫正带1的佩戴。另外,当未能贴附于适当的矫正力或拉伸力的位置时,将右侧伸缩带11a前端的公侧面扣件11a2从左侧伸缩带11b前端的连结用母侧面扣件11b2上剥离,再次拉伸右侧伸缩带11a前端和左侧伸缩带11b前端,将右侧伸缩带11a前端的公侧面扣件11a2重新贴附于左侧伸缩带11b前端的连结用母侧面扣件11b2中的适当的矫正力或拉伸力的位置。
因此,在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1中,最后将右侧伸缩带11a前端的公侧面扣件11a2粘接于左侧伸缩带11b前端的作为连结用母侧连结部件的连结用母侧面扣件11b2而牢固地连结,从而完成姿势矫正带1的佩戴,因此无需如专利文献4的姿势矫正带那样保留左右的胸带以及左右的肩带,而易于佩戴在身上,并且通过调整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各自的基部11a1、11b1至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及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的长度,能够简单地调整施加于左右分别的肩膀或脊柱等的矫正力或拉伸力即负荷。
(姿势矫正带1对身体的作用等)
若完成将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1佩戴在身上,并根据体格等将右侧伸缩带11a前端的公侧面扣件11a2贴附于左侧伸缩带11b前端的连结用母侧面扣件11b2的适当的矫正力或拉伸力的位置,则例如如图10的箭头所示,拉伸力作用于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因此穿戴者的左右肩甲骨朝向脊柱靠近,并且向下方被拉伸。
其结果,例如如图11的(a)所示的驼背的人能够通过佩戴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1而施加适当的矫正力来如图11的(b)所示那样笔直地伸展脊柱。
<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1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1中,在使用姿势矫正带1时,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从脊背侧的靠背部12分别穿过右左肩部的上方之后,穿过身体的右左的前侧及腋部的下方并返回到脊背侧,并且分别穿过右左分别的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及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而转换方向,并再次绕到身体的前侧,并且利用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前端各自的连结用公侧面扣件11a2和连结用母侧面扣件11b2来连结。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1,与专利文献4的姿势矫正带不同,无需保留左右的胸带以及左右的肩带,因此能够简单地佩戴在身上并简单地不知不觉地有意识地保持美丽的姿势。
尤其,与专利文献1、2的姿势矫正带不同,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1并不是使右左的伸缩带11a、11b穿过靠背部的中央交叉来调整拉伸力或矫正力的结构,而是通过调整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各自的基部11a1、11b1至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及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的长度,能够调整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的穿过肩膀的部分的拉伸力来简单地调整施加于肩膀或脊柱等的矫正力。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1,不仅易于佩戴在身上,而且能够使靠背部12紧凑,并且即使不像专利文献4的姿势矫正带那样保留左右的胸带以及左右的肩带,也能够通过调整右左的伸缩带11a、11b各自的带方向转换部13a、13b为止的长度而简单地调整施加于左右分别的肩膀或脊柱等的矫正力或拉伸力即负荷。
其结果,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1能够通过靠背部12的紧凑化来提高保管性或携带性等,并且与专利文献3的姿势矫正带不同,即使小孩或大人、男性、女性、以及老年人等根据年龄或性别的差异而体形或体格等有变化,也能够根据各自的体形或体格等简便地调整矫正力或拉伸力,因此能够在从小孩至老年人的广泛的年龄层中使用。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1中,由于将靠背部12较小地紧凑化,所以作为该姿势矫正带1的适用尺寸,例如在准备身高140~155cm的S尺寸、150~165cm的M尺寸、165~180cm的L尺寸、……等多种尺寸的情况下,靠背部12也基本上保持该大小,能够通过变更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的长度来对应,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1中,在右侧伸缩带11a上,在佩戴时与右侧的例如锁骨与腋部的下方的中间程度的高度相当的位置上设置有临时固定右侧伸缩带11a前端的连结用母侧面扣件11a2的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a3,另一方面,在左侧伸缩带11b前端背侧设置有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b3,并且在佩戴时与左侧伸缩带11b中的例如锁骨与腋部的下方的中间程度的高度相当的位置上设置有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b3被临时固定的临时固定用公侧面扣件11b4,因此在不使用姿势矫正带1时,如图5或图6等所示,能够将右侧伸缩带11a前端的连结用母侧面扣件11a2临时固定于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a3,另一方面,将左侧伸缩带11b前端的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b3临时固定于临时固定用公侧面扣件11b4。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1,如图5或图6等所示,能够使右侧伸缩带11a前端或左侧伸缩带11b前端不会散乱而将姿势矫正带1整体临时固定为8字的临时固定状态的简单的形状之后进行折叠或弄圆等而保管或携带姿势矫正带1,因此即使没有姿势矫正带1的容器等,也能够以紧凑且美丽的状态保管或携带姿势矫正带1。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1中,例如在佩戴姿势矫正带1时,能够通过如下方式来佩戴:如图7等所示,使右手穿过整体临时固定为8字的临时固定状态的简单的形状的姿势矫正带1的右侧伸缩带11a所形成的环,并且使左手穿过左侧伸缩带11b所形成的环,并且使临时固定状态的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分别以穿过右左肩膀与头部根底之间的锁骨或腋部的下方等的方式移动,接着,如图8及图9所示,将右侧伸缩带11a前端的连结用公侧面扣件11a2连结于左侧伸缩带11b前端的连结用母侧面扣件11b2。
因此,不仅能够将图5或图6等所示的姿势矫正带1整体以8字的临时固定状态的简单的临时固定状态为基础进行保管或携带,而且还能够从将整体临时固定为8字的临时固定状态的简单的形状的姿势矫正带1简单地佩戴在身上。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姿势矫正带1中,左右分别的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及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经由伸缩率小于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的伸缩率且几乎不伸缩的左右分别的右侧尼龙带11c和左侧尼龙带11d设置于靠背部12,右侧伸缩带11a与左侧伸缩带11b所成的角度θ1为80度±5度,设为不超过90度,因此能够使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从右左肩膀不容易滑落,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
并且,右侧非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彼此所成的角度θ2为110度±5度,设为大于90度,因此使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分别穿过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及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而容易绕到身体的前侧,并且使绕到身体的前侧的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穿过大致胸部下方的肋骨上不会下降至腹部,因此能够提高姿势矫正带1的使用便利性或穿戴感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和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分别经由右侧尼龙带11c和左侧尼龙带11d设置于靠背部12而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限于此,例如,当然也可以在靠背部12的下侧右倾斜边12c侧和下侧左倾斜边12d侧分别设置使右侧伸缩带11a或左侧伸缩带11b穿过的ロ字形状的孔部,将该孔部作为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和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根据需要,将塑料等ロ字形状等的硬质材料嵌入该孔部周围。),或者,在靠背部12的下侧右倾斜边12c和下侧左倾斜边12d上不使用右侧尼龙带11c及左侧尼龙带11d而直接设置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和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等而在靠背部12设置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及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靠背部12以由合成皮革或人工皮革等软质材料形成为将菱形形状的上下2个角部切除为较小而成的不规则的6边形形状的靠背部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由软质材料形成为圆形或椭圆形状、进而完整的菱形形状等其他形状,或者进而与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及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同样地,由塑料等硬质材料与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及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一体或分体成型,或者将右侧非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的基部11a1、11b1彼此粘接或连结而使其成为固定物,总之,只要有能够连结右侧非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的基部11a1、11b1彼此并且能够设置右侧带方向转换部13a及左侧带方向转换部13b的程度的大小和形状就足够,也不拘泥于材料。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在右侧伸缩带11a前端设置连结用公侧面扣件11a2,另一方面,在左侧伸缩带11b前端设置连结用母侧面扣件11b2而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在右侧伸缩带11a前端设置连结用母侧面扣件11b2,另一方面,在左侧伸缩带11b前端设置连结用公侧面扣件11a2。
并且,在左侧伸缩带11b前端背侧设置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b3,另一方面,在与左侧伸缩带11b的表侧的左侧的例如锁骨与腋部的下方的中间程度的高度相当的位置设置临时固定用公侧面扣件11b4而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在左侧伸缩带11b前端背侧设置临时固定用公侧面扣件11b4,另一方面,在与左侧伸缩带11b的表侧的左侧的例如锁骨与腋部的下方的中间程度的高度相当的位置设置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b3。在该情况下,设置于与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各自的锁骨与腋部的下方的中间程度的高度相当的位置的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a3及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b3均成为母侧面扣件,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穿戴姿势矫正带1时未被使用的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a3及临时固定用母侧面扣件11b3贴在穿戴在姿势矫正带1上的衬衫或毛衣等的背侧等。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采用面扣件作为连结用公侧连结部件、临时固定用母侧连结部件、连结用母侧连结部件、临时固定用母侧连结部件、临时固定用公侧连结部件而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限于此,作为这些连结部件,当然也可以使用面扣件以外的挂钩或纽扣等其他连结部件。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设为独立地分别准备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并将各自的基部11a1、11b1缝合在靠背部12的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是将右侧伸缩带11a及左侧伸缩带11b由1根伸缩带构成并使各自的基部11a1、11b1在靠背部12的内部连续的方式。

Claims (3)

1.一种姿势矫正带,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伸缩性的左右分别的伸缩带;
靠背部,分别连接有所述左右分别的伸缩带的基部,穿戴时位于身体的脊背侧;及
左右分别的带方向转换部,设置于所述靠背部,分别穿过所述左右分别的伸缩带,并再次绕到身体的前侧,所述左右分别的伸缩带在穿戴时从所述靠背部分别穿过左右肩部的上方之后,穿过身体左右的前侧及腋部的下方并返回到脊背侧,
在所述左右分别的伸缩带的前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互相连结的连结用公侧连结部件或连结用母侧连结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姿势矫正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左右分别的伸缩带内,前端部设置有所述连结用公侧连结部件的伸缩带的一部分中,设置有用于临时固定所述连结用公侧连结部件的临时固定用母侧连结部件,另一方面,
在所述左右分别的伸缩带内,前端部设置有所述连结用母侧连结部件的伸缩带的前端部的背侧中设置有临时固定用母侧连结部件,并且在所述伸缩带的一部分中,设置有用于临时固定所述临时固定用母侧连结部件的临时固定用公侧连结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姿势矫正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分别的带方向转换部利用伸缩率小于所述左右分别的伸缩带的伸缩率且几乎不伸缩的左右分别的非伸缩带而连结于所述靠背部,
所述左右分别的伸缩带彼此所成的角度为80度±5度,另一方面,所述左右分别的非伸缩带彼此所成的角度为110度±5度。
CN201920118764.9U 2018-01-31 2019-01-24 姿势矫正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9968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4375A JP6775828B2 (ja) 2018-01-31 2018-01-31 姿勢矯正ベルト
JP2018-014375 2018-01-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99688U true CN209899688U (zh) 2020-01-07

Family

ID=67546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1876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99688U (zh) 2018-01-31 2019-01-24 姿势矫正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75828B2 (zh)
CN (1) CN20989968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38264A (ja) * 2020-08-26 2022-03-10 株式会社ヒーリンクスジャパン 上半身補助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29997A (ja) 2019-08-08
JP6775828B2 (ja) 2020-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37109B1 (en) Lumbar supporter
TWI474785B (zh) 作為姿勢改善之支撐用的衣服
US5722940A (en) Industrial back support
US5466214A (en) Dynamic harness for human spine
US20060175367A1 (en) Backpack and conversion kit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children's school bags
US20040193086A1 (en) Dynamic position adjustment device for extremities of the human body
US9504596B1 (en) Convertible orthotic brace
US20060129076A1 (en) Broken collar bone fixing band
CN209899688U (zh) 姿势矫正带
CN214074872U (zh) 一种微重力条件下的跑步束缚装置
JP3189172B2 (ja) 骨盤サポータ
US20070073204A1 (en) Orthopedic brace with improved closure
JP5959123B2 (ja) 骨盤サポート装具
CN214963248U (zh) 一种合金护脊透气减负舒适型书包
CN211067248U (zh) 身姿矫正带
CN212369140U (zh) 一种胸腰骶椎骨折外固定夹板与骨盆兜支具
CN216934598U (zh) 一种可调节穿戴式腰背肌锻炼辅助器具
JP2004277936A (ja) 腰用サポーター
CN220832025U (zh) 脚踝护具
CN214179813U (zh) 一种护腰护颈两用枕
US20210177637A1 (en) Posture correction brace
CN210727960U (zh) 一种胸椎后凸过度矫形器
JP2003144468A (ja) 姿勢矯正着
CN114870377B (zh) 一种花样滑冰运动训练阻力背带
JP7315233B2 (ja) 姿勢矯正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