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92986U - 一种龙门架组件及显微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龙门架组件及显微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92986U
CN209892986U CN201920389484.1U CN201920389484U CN209892986U CN 209892986 U CN209892986 U CN 209892986U CN 201920389484 U CN201920389484 U CN 201920389484U CN 209892986 U CN209892986 U CN 2098929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plate
stiffener
assembly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894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大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hu Leiden Optical Instrument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hu Leiden Optical Instrumen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hu Leiden Optical Instrument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hu Leiden Optical Instrumen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894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929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929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929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龙门架组件及显微镜,其中,龙门架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支撑板搭设于所述第一侧板未与安装件连接的一端及第二侧板未与安装件连接的一端,第一支撑板平行于安装件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要安装的所述安装件的连接处、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安装件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处及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加强件。本实用新型的龙门架组件整体坚固。

Description

一种龙门架组件及显微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微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龙门架组件及显微镜。
背景技术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在医疗卫生、生物检测、金相检测和集成电路检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运用。一般会在载物台上放置载玻片,通过载物台的移动,例如沿X向、Y向的移动,完成对放置在载玻片上的样品的观察。
例如公开号为CN208037422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医学检验用的显微镜载玻片自动传送装置,包括显微镜和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在所述显微镜的物镜下侧,所述显微镜或者所述传送带上具有传送带启动或者停止控制单元,所述传送带上具有载玻片;所述传送带启动或者停止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载玻片和所述物镜的位置控制所述传送带的启动或者停止。以解决人工调节显微镜的压片夹和载玻片的位置关系,容易污染载玻片上的待观察物,同时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龙门架组件,所述龙门架组件安装于安装件上,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沿第三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板,分别搭设于所述第一侧板未与所述安装件连接的一端及所述第二侧板未与所述安装件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板平行于所述安装件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要安装的所述安装件的连接处、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安装件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处及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加强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要安装的所述安装件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加强件用于分别和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安装件连接;
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安装件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加强件用于分别和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安装件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处设有第三加强件,所述第三加强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处设有第四加强件,所述第四加强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二侧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平行于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侧板的尺寸、所述第二侧板的尺寸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尺寸相等,且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同一侧的表面处于同一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件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反侧,所述第二加强件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反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件具有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侧板贴合,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第二部分用于和所述安装件贴合;
所述第二加强件具有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加强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侧板贴合,所述第二加强件的第二部分用于和所述安装件贴合。
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加强件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厚度,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厚度;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一侧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二侧板处于同一平面。
可选地,还包括:电路系统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加强件、所述第四加强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三加强件和所述电路系统主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相反侧。
可选地,所述第三加强件具有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三加强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侧板贴合,所述第三加强件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贴合;
所述第四加强件具有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四加强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侧板贴合,所述第四加强件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贴合。
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加强件、所述第四加强件、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第一支撑板背向所述电路系统主体的表面处于同一表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微镜,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用于放置载玻片,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载玻片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平移;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龙门架组件,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安装于所述箱体上,所述龙门架组件上设有成像组件,所述成像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布置。
如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龙门架组件,龙门架组件安装于安装件上,龙门架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沿第三方向延伸;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分别搭设于第一侧板未与安装件连接的一端及第二侧板未与安装件连接的一端,第一支撑板平行于安装件设置。第一侧板与所要安装的安装件的连接处、第二侧板与安装件的连接处、第一支撑板与第一侧板连接处及第一支撑板与第二侧板连接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加强件。
由于,第一侧板与所要安装的安装件的连接处、第二侧板与安装件的连接处、第一支撑板与第一侧板连接处及第一支撑板与第二侧板连接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加强件;这样设计,使得龙门架组件坚固,提升了龙门架组件与所要安装的安装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微镜的立体图一;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微镜的立体图二;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微镜中龙门架组件的立体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微镜中龙门架组件的俯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微镜中龙门架组件的侧视图一;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微镜中龙门架组件的侧视图二;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微镜中箱体的立体图一;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微镜中箱体的俯视图一;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微镜中箱体的立体图二;
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微镜中箱体的俯视图二;
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微镜中箱体的俯视图三;
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微镜中第二传动件的立体图;
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微镜中第二传动件的侧视图;
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微镜中第一传动件的立体图;
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微镜中第一传动件的侧视图;
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微镜中第二驱动组件的立体图一;
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微镜中第二驱动组件的立体图二;
图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微镜中第二驱动组件的侧视图一;
图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微镜中第二驱动组件的侧视图二;
图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微镜中成像组件的立体图;
图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微镜中成像组件的剖视图;
图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载玻片放置装置的立体图一;
图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载玻片放置装置的侧视图;
图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载玻片放置装置中载玻片和卡槽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载玻片放置装置的立体图二;
图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载玻片放置装置的立体图三;
图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载玻片放置装置的俯视图一;
图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载玻片放置装置的俯视图二;
图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载玻片放置装置的立体图四;
图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载玻片放置装置的立体图五;
图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载玻片放置装置的俯视图三;
图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载玻片放置装置的俯视图四;
图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载玻片放置装置的立体图六;
图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载玻片放置装置的立体图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龙门架组件4,龙门架组件4安装于安装件上,本实施例中,龙门架组件4安装于后述的显微镜2的箱体3上,但不限于安装于显微镜2的箱体3,可以是其它安装基座。本实施例中,龙门架组件4包括:沿第一方向(图1至图3中X方向所示)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400和第二侧板401,第一侧板400和第二侧板401沿第三方向(图1至图3中Z方向所示)延伸。龙门架组件4还包括第一支撑板402,第一支撑板402分别搭设于第一侧板400未与安装件(本实施例中为箱体3)连接的一端及第二侧板401未与安装件连接的一端,第一支撑板402平行于安装件设置。其中,第一侧板400与所要安装的安装件的连接处、第二侧板401与安装件的连接处、第一支撑板402与第一侧板400连接处及第一支撑板402与第二侧板401连接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加强件。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400与所要安装的安装件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件403。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400安装于显微镜2的箱体3,第一侧板400与箱体3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件403。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件403沿第二方向(图1至图3中Y方向所示)设置,第一加强件403用于分别和第一侧板400及安装件连接,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此外,第二侧板401与安装件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加强件404,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板401安装于显微镜2的箱体3,第二侧板401与箱体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加强件404。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件404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二加强件404用于分别和第二侧板401及安装件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402与第一侧板400连接处设有第三加强件405,第三加强件405分别与第一支撑板402及第一侧板400连接,第一支撑板402与第二侧板401连接处设有第四加强件406,第四加强件406分别与第一支撑板402及所述第二侧板401连接。
由于,第一侧板400与所要安装的安装件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件403,第二侧板401与安装件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加强件404,第一支撑板402与第一侧板400连接处设有第三加强件405,并且第一支撑板402与第二侧板401连接处设有第四加强件406;这样设计,使得龙门架组件4坚固,提升了龙门架组件4与所要安装的安装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中,龙门架组件4安装于显微镜2的箱体3上,各加强件的存在,提升了龙门架组件4与箱体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即,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400与所要安装的安装件的连接处、第二侧板401与安装件的连接处、第一支撑板402与第一侧板400连接处及第一支撑板402与第二侧板401连接处均设有加强件。在其它实施例中,是在其中一处、其中两处或其中三处设有加强件,加强件的设置形式如上所述。
参考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400平行于第二侧板401,第一支撑板402沿第一方向延伸。结合图3所示,沿第二方向,第一侧板400的尺寸、第二侧板401的尺寸及第一支撑板402的尺寸相等,且第一侧板400、第二侧板401及第一支撑板402位于同一侧的表面处于同一表面。即,沿第二方向,第一侧板400位于龙门架组件4的左侧的表面、第二侧板401位于龙门架组件4的左侧的表面及第一支撑板402位于龙门架组件4的左侧的表面处于同一表面,第一侧板400位于龙门架组件4的右侧的表面、第二侧板401位于龙门架组件4的右侧的表面及第一支撑板402位于龙门架组件4的右侧的表面处于同一表面。
继续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件403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侧板400沿第二方向的相反侧,即,沿第二方向,第一侧板400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上述第一加强件403。第二加强件404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二侧板401沿第二方向的相反侧,即,沿第二方向,第二侧板40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上述第二加强件404。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件403具有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加强件403的第一部分与第一侧板400贴合,第一加强件403的第二部分用于和安装件贴合,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件403的第二部分用于和箱体3贴合。第二加强件404具有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加强件404的第一部分与第二侧板401贴合,第二加强件404的第二部分用于和安装件贴合,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件404的第二部分用于和箱体3贴合。
也即,参考图3,第一加强件403面向安装件的表面和第一侧板400面向安装件的表面处于同一表面,第二加强件404面向安装件的表面和第二侧板401面向安装件的表面处于同一表面。这样,第一加强件403分别和第一侧板400及安装件的接触面积较大,第二加强件404分别和第二侧板401及安装件的接触面积较大,进一步提升了龙门架组件4与安装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此外,沿第一方向,第一加强件403的厚度等于第一侧板400的厚度,第二加强件404的厚度等于第二侧板401的厚度;沿第二方向,第一加强件403与第一侧板400处于同一平面,第二加强件404与第二侧板401处于同一平面。即,沿第一方向,第一侧板400位于龙门架组件4的左侧的表面、第一加强件403位于龙门架组件4的左侧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第一侧板400位于龙门架组件4的右侧的表面、第一加强件403位于龙门架组件4的右侧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沿第一方向,第二侧板401位于龙门架组件4的左侧的表面、第二加强件404位于龙门架组件4的左侧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第二侧板401位于龙门架组件4的右侧的表面、第二加强件404位于龙门架组件4的右侧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参考图4和图6,龙门架组件4还包括:电路系统主体7,电路系统主体7例如是PCB板。沿第二方向(图4中Y方向所示),第三加强件405、第四加强件406位于第一支撑板402的同一侧,第三加强件405和电路系统主体7位于第一支撑板402的相反侧。即,沿第二方向,第三加强件405和第四加强件406位于龙门架组件4的左侧,电路系统主体7位于龙门架组件4的右侧。本实用新型的龙门架组件4空间开阔,提供了充足的空间用于安装电路系统主体7。
其中,参考图5,本实施例中,第三加强件405具有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三加强件405的第一部分与第一侧板400贴合,第三加强件405的第二部分与第一支撑板402贴合;第四加强件406具有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四加强件406的第一部分与第二侧板401贴合,第四加强件406的第二部分与第一支撑板402贴合。这样,第三加强件405分别和第一侧板400及第一支撑板402的接触面积较大,第四加强件406分别和第二侧板401及第一支撑板402的接触面积较大,进一步提升了第一支撑板402与第三加强件405及第四加强件406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图4和图5中X方向所示),第三加强件405、第四加强件406、第一侧板400、第二侧板401及第一支撑板402背向电路系统主体7的表面处于同一表面。此外,由于第三加强件405和电路系统主体7位于第一支撑板402的不同侧,沿第二方向,龙门架组件4的左侧设有第三加强件405、第四加强件406,龙门架组件4的右侧设有电路系统主体7,这也进一步提升了龙门架组件4的整体强度,使得龙门架组件4坚固。
需说明的是,第一侧板400与所要安装的安装件的连接处、第二侧板401与安装件的连接处、第一支撑板402与第一侧板400连接处及第一支撑板402与第二侧板401连接处的加强件的上述具体位置和尺寸不限于此,能够起到加强作用即可。例如,第三加强件405、第四加强件406、第一侧板400、第二侧板401及第一支撑板402背向电路系统主体7的表面不处于同一表面,第三加强件405和第四加强件406位于龙门架组件4的内部,优选的是,第三加强件405和第四加强件406位于第一支撑板402的中间部分。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微镜2,包括:箱体3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龙门架组件4,龙门架组件4的第一侧板400和第二侧板401安装于箱体3上,龙门架组件4上设有成像组件2a,成像组件2a沿第三方向(图1和图2中Z方向所示)布置。其中,箱体3用于放置载玻片,例如,在箱体3上放置载玻片放置装置1,载玻片放置装置1承载载玻片。箱体3内设有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载玻片沿第一方向(图1中X方向所示)或第二方向(图1中Y方向所示)平移,即,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载玻片放置装置1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相对箱体3平移。
参考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箱体3包括:沿第二方向(图8中Y方向所示)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板300,以及沿第一方向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板301,第一连接板300和第二连接板301围成箱体3,箱体3沿第三方向上下贯通,第一连接板300和第二连接板301的连接处设有第五加强件302,第五加强件302分别与第一连接板300和第二连接板301连接。
此外,箱体3面向成像组件2a的一侧设有沿第一方向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三连接板303,第三连接板303安装有第一侧板400和第二侧板401,第三连接板303与第五加强件302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板303分别与第一连接板300及第二连接板301贴合,第一连接板300及第三连接板303面向成像组件2a的一侧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其中,沿第一方向,第一连接板300面向成像组件2a的部分设有凹槽,第三连接板303放置于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第一连接板300上的凹槽上,且第三连接板303搭设于第二连接板301上,并且第一连接板300面向成像组件2a的一侧的表面及第三连接板303面向成像组件2a的一侧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五加强件302具有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五加强件302的第一部分与第一连接板300贴合,第五加强件302的第二部分与第二连接板301贴合。这样,第五加强件302分别和第一连接板300及第二连接板301的接触面积较大,结合第三连接板303的加强作用,使得箱体3整体坚固。
参考图9至图11,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为丝杆组件,在其它实施例中,例如是直线电机。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图10和图11中X方向所示)布置的第一丝杆组件34,以及沿第二方向(图10和图11中Y方向所示)布置的第二丝杆组件33,第一丝杆组件34用于驱动载玻片放置装置1沿第一方向相对箱体3运动,第二丝杆组件33用于驱动载玻片放置装置1沿第二方向相对箱体3运动。
具体而言,参考图10和图11,第一丝杆组件34包括:第一丝杆341,沿第一方向(图10和图11中X方向所示)延伸,第一丝杆341上套设有第一丝杆螺母342,第一丝杆341和第一丝杆螺母342配合,将周向运动转为直线运动。箱体3内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图10和图11中Y方向所示)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滑动件45,第一滑动件45设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固定板451上;以及第二滑动件45a,第二滑动件45a通过第一传动件47与第一丝杆螺母342连接,且第二滑动件45a和第一滑动件45相互配合,第二滑动件45a和第一滑动件45能够在第一方向产生相对滑动。
从而,第一丝杆341和第一丝杆螺母342配合,将周向运动转为直线运动,第一丝杆螺母342相对第一丝杆341沿第一方向运动,带动第一传动件47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二滑动件45a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滑动件45运动,并带动载玻片放置装置1沿第一方向相对箱体3运动。
继续参考图10和图11,第二丝杆组件33包括:第二丝杆331,沿第二方向(图10和图11中Y方向所示)延伸;以及第二丝杆螺母332,第二丝杆螺母332套设于第二丝杆331上,第二丝杆螺母332通过第二传动件48与第一滑动件45连接,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二丝杆螺母332通过第二传动件48与第一滑动件45下方的固定板451连接;第二丝杆331和第二丝杆螺母332配合,将周向运动转为直线运动。箱体3内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图10和图11中X方向所示)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三滑动件46,与箱体3连接;以及第四滑动件46a,与第一滑动件45连接,第三滑动件46和第四滑动件46a相互配合,第一滑动件45通过第四滑动件46a能够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滑动件46产生相对滑动。
结合图9,沿第三方向,第四滑动件46a位于第三滑动件46和第一滑动件45之间。第二丝杆331和第二丝杆螺母332配合,将周向运动转为直线运动,第二丝杆螺母332相对第二丝杆331沿第二方向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48沿第二方向运动,第四滑动件46a沿第二方向相对第三滑动件46运动,并带动载玻片放置装置1沿第二方向相对箱体3运动。
滑动件的类型不做限制,滑动件之间配合的方式也不同,能够产生相对滑动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45为滑轨,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滑动件45a为滑块,第二滑动件45a套设于第一滑动件45上实现相互配合;第三滑动件46为滑轨,沿第二方向延伸,第四滑动件46a为滑块,第四滑动件46a套设于第三滑动件46上实现相互配合。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滑动件,例如导杆和滑套。
参考图12和图13并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传动件48为钣金件,具有刚性,第二传动件48包括依次连接并呈角度设置的第一部分481、第二部分482及第三部分483,其中,第二传动件48的第一部分481贴合于第二丝杆螺母332,第二传动件48的第三部分483贴合于第一滑动件45,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件48的第三部分483贴合于第一滑动件45下方的固定板451,第二传动件48能够沿第二方向相对第二丝杆331运动。参考图12,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件48的第二部分482呈三角形状,第二传动件48的第三部分483具有减重孔。减重孔的数量不做限制,满足减重,同时不影响第二传动件48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件48的第一部分481平行于第三部分483,第二传动件48的第一部分481和第二部分482呈钝角设置,第二传动件48的第二部分482和第三部分483呈钝角设置,第二传动件48的第一部分481和第三部分483位于第二部分482的相反侧。第二传动件48的第一部分481的面积小于第二部分482的面积,第二部分482的面积小于第三部分483的面积。从而,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滑动件45通过折弯刚片件构型,保了轻便,带动载玻片放置装置1,获得高速、高精度。
继续参考图10,箱体3上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图10中X方向所示)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板44,第二支撑板44用于放置承载载玻片的载玻片放置装置1,第二支撑板44分别与第二滑动件45a和第一传动件47连接,第二支撑板44通过第二滑动件45a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一滑动件45产生相对滑动。从而,第一丝杆341和第一丝杆螺母342配合,将周向运动转为直线运动,第一丝杆螺母342相对第一丝杆341沿第一方向运动,带动第一传动件47沿第一方向运动,继而带动第二支撑板44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二支撑板44通过第二滑动件45a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滑动件45运动。
参考图14和图15,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47为钣金件,具有刚性,第一传动件47包括依次连接并呈角度设置的第一部分471、第二部分472及第三部分473,其中,第一传动件47的第一部分471和第三部分473平行,第一传动件47的第一部分471贴合于第一丝杆螺母342,第一传动件47的第三部分473贴合于第二支撑板44,第一传动件47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丝杆341运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47的第一部分471平行于第三部分473,第一传动件47的第一部分471和第二部分472呈钝角设置,第一传动件47的第二部分472和第三部分473呈钝角设置,第一传动件47的第一部分471和第三部分473位于第二部分472的同一侧。从而,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板44通过折弯刚片件构型,保了轻便,带动载玻片放置装置1,获得高速、高精度。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0,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向推紧板41,侧向推紧板41搭设于第二支撑板44,第二支撑板44的相反侧设有限位销,侧向推紧板41和限位销用于夹持载玻片放置装置1。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第二支撑板44,每一支撑板上设有限位销。此外,侧向推紧板41上设有至少一个紧定弹钉,紧定弹钉用于沿第二方向向载玻片放置装置1施加压紧力。在限位销及紧定弹钉的作用下,载玻片放置装置1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运动受到限制。
继续参考图10和图11,箱体3内还设有第三支撑板49,第三支撑板49为钣金件,具有刚性,沿第二方向(图10和图11中Y方向所示)延伸,第三支撑板49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贴合于第一滑动件45,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板49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贴合于第一滑动件45下方的固定板451,第三支撑板49位于第一滑动件45背向第三滑动件46的一侧。从而,第三支撑板49、第二传动件48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滑动件45围成框型结构,利用第一传动件47及第三支撑板49的钣金受力结构,在轻便同时,提供刚性,防止第一滑动件45在沿第二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偏摆,获得传动精度。
继续参考图11,本实施例中,第一丝杆341通过第一支撑件支撑于箱体3内,第一支撑件与箱体3的内壁连接,第一丝杆341通过第一联轴器346与第一电机345的输出轴连接。其中,第一支撑件的类型不做限制,能够将第一丝杆341支撑于箱体3内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固定座344和第一支撑座343,第一固定座344和第一支撑座343分别与箱体3的内壁连接。第一联轴器346和第一电机345位于箱体3内,第一联轴器346位于第一固定座344和第一电机345之间。第一丝杆螺母342位于第一固定座344和第一支撑座343之间,第一固定座344和第一支撑座343共同支撑第一丝杆341。
本实施例中,第二丝杆331通过第二支撑件支撑于箱体3内,第二支撑件与箱体3的内壁连接,第二丝杆331通过第二联轴器334与第二电机335的输出轴连接。其中,第二支撑件的类型不做限制,能够将第二丝杆331支撑于箱体3内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固定座333和第二支撑座336,第二固定座333和第二支撑座336分别与箱体3的内壁连接。第二联轴器334和第二电机335位于箱体3内,第二联轴器334位于第二固定座333和第二电机335之间。第二丝杆螺母332位于第二固定座333和第二支撑座336之间,第二固定座333和第二支撑座336共同支撑第二丝杆331。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显微镜2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5,设于龙门架组件4上,第二驱动组件5与成像组件2a沿第二方向(图2中Y方向所示)间隔设置,并用于驱动成像组件2a沿第三方向相对龙门架组件4运动,也即,第二驱动组件5用于驱动成像组件2a沿第三方向相对箱体3运动。从而,本实施例中,箱体3内驱动载玻片放置装置1的丝杆组件不会上下移动,而是成像组件2a沿第三方向上下移动,提供了大幅面,空间开阔。
参考图16至图19,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驱动组件5包括沿第三方向(图17至图19中Z方向所示)布置的第三丝杆组件,即,第二驱动组件5为丝杆组件,在其它实施例中,例如是直线电机。本实施例中,第三丝杆组件用于驱动成像组件2a沿第三方向向龙门架组件4运动。具体而言,第三丝杆组件包括:第三丝杆51,沿第三方向延伸;以及套设于第三丝杆51上的第三丝杆螺母(图未示出),第三丝杆螺母通过固定座52与第三传动件53连接,第三传动件53与成像组件2a连接,第三丝杆51和第三丝杆螺母配合,将周向运动转为直线运动。
继续参考图16至图19并结合图1和图2所示,显微镜2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图18和图19中X方向所示)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五滑动件60,第五滑动件60与龙门架组件4连接。以及,第六滑动件61,第六滑动件61与成像组件2a连接,且第六滑动件61和第五滑动件60相互配合,第六滑动件61和第五滑动件60能够在第三方向产生相对滑动。
从而,第三丝杆51和第三丝杆螺母(图未示出)配合,将周向运动转为直线运动,第三丝杆螺母相对第三丝杆51沿第三方向运动,带动第三传动件53沿第三方向运动,第六滑动件61沿第三方向相对第五滑动件60运动,并带动成像组件2a沿第三方向相对龙门架组件4运动。
继续参考图19,本实施例中第三丝杆51通过第三支撑件支撑于成像组件2a的壳体内,第一支撑件与成像组件2a的壳体的内壁连接,第三丝杆51通过第三联轴器54与第三电机55的输出轴连接。其中,第三支撑件的类型不做限制,能够将第三丝杆51支撑于像组件2a的壳体内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撑件包括:第三固定座57和第三支撑座56,第三固定座57和第三支撑座56分别与成像组件2a的壳体连接。第三联轴器54位于第三联轴器54与第三电机55之间。第三丝杆螺母位于第三固定座57和第三支撑座56之间,第三固定座57和第三支撑座56共同支撑第三丝杆51。
结合图3所示,第一支撑板402上设有安装孔4a,第三丝杆组件插设于安装孔4a并安装于第一支撑板402上;结合图1和图3所示,在第一支撑板402上设有加强件4b,优选地,加强件4b沿第一方向,加强件4b的设置可以提升第一支撑板402的强度。第一支撑板402的外侧安装有固定基准板6,固定基准板6位于成像组件2a和第一支撑板402之间,且沿第三方向(图3中Z方向所示)延伸,固定基准板6上安装有第五滑动件60。参考图16和图17,成像组件2a面向固定基准板6的部分设有传动连接板413,传动连接板413与第六滑动件61连接,第三传动件53穿过固定基准板6与传动连接板413连接。
从而,第三丝杆51和第三丝杆螺母配合,将周向运动转为直线运动,第三丝杆螺母相对第三丝杆51沿第三方向运动,带动第三传动件53沿第三方向运动,继而带动传动连接板413沿第三方向运动,成像组件2a通过第六滑动件61沿第三方向相对第五滑动件60运动。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7,传动连接板413贴合于成像组件2a面向固定基准板6的部分,传动连接板413具有沿第一方向高于成像组件2a的延伸部413a,延伸部413a分别与第六滑动件61和第三传动件53贴合连接。
滑动件的类型不做限制,滑动件之间配合的方式也不同,能够产生相对滑动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五滑动件60为滑轨,沿第三方向延伸,第六滑动件61为滑块,第六滑动件61套设于第五滑动件60上实现相互配合。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滑动件,例如导杆和滑套。
参考图16和图17并结合图3和图6所示,显微镜2还包括:第六加强件62,设于第一支撑板402背向箱体3的一侧,第六加强件62分别与第一支撑板402和固定基准板6连接。本实施例中,第六加强件62具有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六加强件62的第一部分与第一支撑板402贴合,第六加强件62的第二部分与固定基准板6背向成像组件2a的部分贴合。这样,第六加强件62分别和第一支撑板402及固定基准板6的接触面积较大,提升了成像组件2a、龙门架组件4及第二驱动组件5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整体坚固。
参考图20和图21,本实用新型的成像组件2a包括:沿第三方向(图20和图21中Z方向所示)设置的成像装置411和成像物镜412,成像装置411和成像物镜412在第三方向上的距离可调。其中,成像物镜412上设有紧定螺钉调节孔414,紧定螺钉调节孔414内安装有紧定螺钉(图未示出),紧定螺钉沿第三方向与成像装置411相抵。
具体而言,参考图21,本实用新型的成像装置411包括第一管镜411a,成像物镜412包括第二管镜411b及安装于第二管镜411b上的物镜11a,第一管镜411a和第二管镜411b在第三方向上的距离可调。
紧定螺钉调节孔414的数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紧定螺钉调节孔414的数量为四个,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其它数量的紧定螺钉调节孔414。通过旋拧紧定螺钉实现成像物镜412和成像装置411在第三方向上距离的改变,待调整到位后,将成像装置411和成像物镜41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在成像装置411和成像物镜412上设有螺纹安装孔413,成像装置411和成像物镜412螺纹连接。螺纹安装孔413的数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螺纹安装孔413的数量为四个,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其它数量的螺纹安装孔413。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成像组件2a具有至少一个成像物镜412。本实施例中,成像组件2a具有一个成像物镜412。在其它实施例中,成像组件2a具有多个成像物镜412,例如六个成像物镜412。
参考图22至图25,本实用新型提供还一种载玻片放置装置1,包括:沿第一方向(图22和图25中X方向所示)延伸的卡接件10,卡接件10具有沿第二方向(图22至图25中Y方向所示)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卡槽11。两卡槽11之间的间距形成开口12,光源可以透过载玻片20。沿第三方向(图23至图25中Z方向所示),卡槽11具有相对设置的上卡接面13a和下卡接面14a,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其中,卡槽11的卡接面为卡接载玻片20的表面,也即,卡槽11上卡接面13a和下卡接面14a夹持载玻片,以使卡槽11卡接载玻片20。
本实施例中,两卡槽11的上卡接面13a处于同一平面(图24中A平面所示)且沿第一方向延伸,将载玻片20放置在两卡槽11内,通过两卡槽11夹持载玻片20;且下卡接面14a向放置于卡槽11内的载玻片20施加沿第三方向的压紧力,以使载玻片20的上表面与卡槽11的上卡接面13a贴合,确保载玻片20的上表面始终紧贴卡槽11的上卡接面13a。
由于卡槽11的上卡接面13a处于同一平面,那么不同规格的载玻片20放置在载物台上时,所有的载玻片20的上表面(与卡槽11的上卡接面13a贴合的表面)齐平,确保了不同厚度的所有载玻片20的上表面都始终处于同一平面,载玻片20的上表面面向显微镜的成像组件2a,且由于两卡槽11之间设有开口12,光源可以透过载玻片20,这样利于显微镜观察。
需说明的是,沿第一方向,载玻片放置装置1的卡接件10内放置的载玻片20的数量不做限制,参考图22,本实施例中,卡接件10内放置了10组载玻片20。此外,卡接件10的数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卡接件10为三个,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一个(参考图29和图33)、两个或其它数量。三个卡接件10沿第二方向设置,相邻的卡接件10的卡槽11的上卡接面13a处于同一平面。即,本实施例中,载玻片放置装置1的所有卡接件10的卡槽11的上卡接面13a均处于同一平面,从而,在放置载玻片20后,不同规格的载玻片20的上表面都处于同一平面,例如,参考图22和图25,每一卡接件10内放置了10组载玻片20,那么三个卡接件10内放置的30组载玻片20的上表面都处于同一平面。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卡接件1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不做限制,存在多个卡接件10时,每一卡接件10的长度可以根据相等,也可以不等;每一卡接件10内放置的载玻片20的数量不做限制,可以放置相同数量的载玻片20,也可以根据需要放置不同数量的载玻片20。
具体而言,参考图24、图29和图9并结合图22、图23和图26所示,卡槽11包括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挡板13和弹性件14,挡板13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具有上卡接面13a,弹性件14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具有下卡接面14a。挡板13和弹性件14夹持载玻片20,弹性件14向载玻片20施加沿第三方向的压紧力,以使载玻片20的上表面与挡板13的上卡接面13a贴合。
弹性件14可以是一体化成型,也可以为多个独立存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6,弹性件14为多个且沿第一方向延伸,图26中示出了每一卡接件10具有十个弹性件14。也即,本实施例中,每一卡接件10沿第二方向具有10组卡槽11。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数量的弹性件14,例如,参考图30,图30中示出了四个弹性件14。此外,弹性件14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制,能提供沿第三方向的弹性力即可,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6和图30,弹性件14为弹片,弹片提供沿第三方向的弹力,在载玻片20放置于弹片和挡板13之间时,向载玻片20施加沿第三方向的压紧力,以使载玻片20的上表面与挡板13的上卡接面13a贴合。
在其它实施例中,参考图33和图34,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条卡槽11内用于放置多个载玻片20。两条卡槽11的每一个卡槽都是沿第一方向一体成型且宽度(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至少等于多个载玻片的宽度总和。即,本实施例中,卡接件10具有一组卡槽,由两条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卡槽形成。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4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支撑板18,以及设于支撑板18并面向挡板13的紧定弹钉(图未示出)。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板18上设有八个紧定弹钉安装孔17,每一紧定弹钉安装孔17内安装有紧定弹钉,在紧定弹钉和挡板13之间放置载玻片20时,载玻片20会挤压紧定弹钉,紧定弹钉在第三方向上可以被压缩并产生沿第三方向的弹力,以使载玻片20的上表面紧贴于挡板13的上卡接面13a。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其它数量的紧定弹钉,例如十个、十二个等。
继续参考图25至图27、图29和图31,本实用新型的载玻片放置装置1还包括基准框架1a,基准框架1a安装有卡接件10,基准框架1a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并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板50,第一连接板50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沿第一方向相对并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板30,第二连接板30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板50和第二连接板30围成基准框架1a。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7,沿第二方向间隔设有四个挡板13,沿第三方向,卡槽11的挡板13和弹性件14分别设于第一连接板50的相反侧。也即,本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间隔设有四个第一连接板50。第一连接板50的数量不做限制,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参考图31,沿第二方向间隔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板50。
参考图28和图26、图30和图32,本实用新型的载玻片放置装置1上还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保护板16,保护板16覆盖弹性件14,优选地是覆盖作为弹性件14的弹片,可以起到遮挡弹性件14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连接板30上设有把手32。把手32的数量不做限制,把手32用于搬运载玻片放置装置1。
继续参考图25,本实施例中,两第一连接板50的外侧设有定位槽1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板50的外侧包括:在第一连接板50上的挡板13的外侧设有定位槽15;或,在第一连接板50本体的外侧上设置定位槽15;或,同时在第一连接板50本体的外侧与挡板13的外侧设有定位槽15。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板50上的挡板13的外侧设有定位槽15,定位槽15沿第二方向对称设置,定位槽15用于和定位件配合以限制载玻片放置装置1在第一方向的运动。
参考图25,定位件设于后述的显微镜2的底座40上,当将放置载玻片20的载玻片放置装置1搬运至显微镜2上,进行样品观察时,定位槽15与定位件卡接,载玻片放置装置1在第一方向相对底座40的运动受到限制,当底座40带动载玻片放置装置1运动时,定位槽15和定位件的配合消除了载玻片放置装置1在运动中晃动与间隙。且,由于两定位槽15是对称设置,便于将载玻片放置装置1放置于显微镜2的底座40上。
在其它实施例中,两第一连接板50其中之一的外侧设有定位槽15。定位槽15的形状不做限制,能够与定位件配合即可。本实施例中,定位槽15为“V”型槽。此外,定位槽15的数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上50上设有一个定位槽15,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其它数量的定位槽。
此外,参考图25,本实用新型的两第二连接板30其中之一设有开口31,另一设有与开口31相对的阻挡部(图未示出),沿第一方向,卡槽11位于所述开口31和阻挡部之间。载玻片20由第二连接板30上的开口31进入卡接件10,前一载玻片20被后一载玻片20推入卡接件10的卡槽11内,阻挡部可以限制最前端的载玻片20被推出卡槽11。在其它实施例中,两第二连接板30均设有与卡槽11相对应的开口31,可以从卡接件10的两侧放入载玻片20。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微镜2,包括:底座40和成像组件2a,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载玻片放置装置1,载玻片放置装置1位于成像组件2a和底座40之间,载玻片放置装置1设于底座40上。
结合图25所示,限位件的底座40上设有定位件,定位件与载玻片放置装置1中的定位槽15配合,载玻片放置装置1在第一方向相对底座40的运动受到限制。本实施例中,底座40具有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侧向推紧板41和限位销43。侧向推紧板41沿第一方向延伸。限位销43的数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间隔设有两个限位销43。载玻片放置装置1的外侧的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板50与限位销43相抵,另一第一连接板50与侧向推紧板41相抵。相当于侧向推紧板41和限位销夹持载玻片放置装置1。
本实施例中,定位件为紧定弹钉。在侧向推紧板41上设有三个紧定弹钉安装孔42,每一紧定弹钉安装孔42内设有紧定弹钉,其中一个紧定弹钉与定位槽15配合,其余紧定弹钉沿第二方向向第一连接板50施加压紧力。从而,载玻片放置装置1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对底座40的运动受到限制,当底座40带动载玻片放置装置1运动时,定位槽15和定位件的配合消除了载玻片放置装置1在运动中晃动与间隙。
在其它实施例中,紧定弹钉至少为两个,沿第一方向设置,其中一个紧定弹钉与定位槽15配合,其余紧定弹钉沿第二方向向第一连接板50施加压紧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龙门架组件,所述龙门架组件安装于安装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沿第三方向延伸;
第一支撑板,分别搭设于所述第一侧板未与所述安装件连接的一端及所述第二侧板未与所述安装件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板平行于所述安装件设置;
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要安装的所述安装件的连接处、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安装件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处及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加强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门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要安装的所述安装件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加强件用于分别和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安装件连接;
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安装件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加强件用于分别和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安装件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处设有第三加强件,所述第三加强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处设有第四加强件,所述第四加强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二侧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龙门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平行于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侧板的尺寸、所述第二侧板的尺寸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尺寸相等,且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同一侧的表面处于同一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龙门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反侧,所述第二加强件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反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龙门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具有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侧板贴合,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第二部分用于和所述安装件贴合;
所述第二加强件具有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加强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侧板贴合,所述第二加强件的第二部分用于和所述安装件贴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龙门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加强件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厚度,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厚度;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一侧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二侧板处于同一平面。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龙门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系统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加强件、所述第四加强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三加强件和所述电路系统主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相反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龙门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件具有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三加强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侧板贴合,所述第三加强件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贴合;
所述第四加强件具有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四加强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侧板贴合,所述第四加强件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贴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龙门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加强件、所述第四加强件、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第一支撑板背向所述电路系统主体的表面处于同一表面。
10.一种显微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用于放置载玻片,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载玻片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平移;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龙门架组件,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安装于所述箱体上,所述龙门架组件上设有成像组件,所述成像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布置。
CN201920389484.1U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龙门架组件及显微镜 Active CN2098929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89484.1U CN209892986U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龙门架组件及显微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89484.1U CN209892986U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龙门架组件及显微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92986U true CN209892986U (zh) 2020-01-03

Family

ID=69017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89484.1U Active CN209892986U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龙门架组件及显微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929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9642A (zh) * 2019-03-26 2019-06-18 平湖莱顿光学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龙门架组件及显微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9642A (zh) * 2019-03-26 2019-06-18 平湖莱顿光学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龙门架组件及显微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33903B2 (ja) 複数のアクチュエータモジュールを取り付けるための装置
US5019948A (en) T-rail printed circuit board guide and support
CN209892986U (zh) 一种龙门架组件及显微镜
US20090267278A1 (en) Clamping fork with repeatable reference and two step clamping fork
CN109539989B (zh) 一种应用于复杂多构型微零件自动装配的在线检测系统
EP2908328A1 (en) Holder device for electron microscope
CN111747092A (zh) 一种箱体及显微镜
CN209758444U (zh) 一种箱体及显微镜
CN209758445U (zh) 一种显微镜
CN111747091A (zh) 一种显微镜
US9195014B2 (en) Optical connector, optical connector system and optical backplane apparatus for optically connecting first optical waveguide and second optical waveguide
CN110281171B (zh) 一种用于手机组装的定位装置
US7826158B2 (en) Lens drive unit installation structure and lens drive unit
EP1688822A3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panel display unit
CN109899642A (zh) 一种龙门架组件及显微镜
US10859895B2 (en) Projector apparatus
KR102535134B1 (ko) 처리 시스템
JPH07325242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11751975A (zh) 一种载玻片放置装置及显微镜
CN115545209A (zh) 用于离子阱的针极对位方法
CN114650415A (zh) 自动对焦检测系统
CN111347277A (zh) 一种夹具
CN114384096B (zh) 用于表贴晶体元器件的x射线照相治具及设备
CN219660015U (zh) 用于固定pcb板的组合夹具
CN218824955U (zh) 显微镜自动载物装置及显微镜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